浅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计: 书目,什 么样 的页 眉页 脚 ,什 么样 的版 式版 花 ,都 由学
生 自己去 决定 。计算 机教 师应 该把教 学活 动 当作一种 文化
的渗透 熏 陶, 让学生 产生 自觉 自主学 习的 意愿 ,这样 才 有
F l a s h 的 引进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的 学 习兴 趣 ,更 为 他 们提 高 自己的实 践 能力 、发挥 创新精 神打 下 了基 础 。布 置一 些简 单 小动 画 制作 的作 业 ,可 以在 满足 学生好 奇心 的 同时 ,也 让 他们 发 现其 实 网上的 东西并 不复杂 。他 们充 满信 心地 进 行自 我 实 践 ,加深 了知 识 印象 ,也 拓展 了 自己 的想象 力和
教育 的 思想 ,积极 引 导学 生参与 活动进 行思 考 ,培养 学生
以 上是 计 算 机 信 息 技 术 教 学 的 一 些基 本 特 点 ,教 师
应 该在 实 际教学 过程 中把 握 学科特 点,选 择有 效 的教学 方 法 ,循 序渐 进 ,让 学生逐 步接 触 掌握 计算 机和 信息 技术 知
虽 然 很 多 计 算 机 知识 看 上 去 是 “ 死 ” 的 ,但 是 计算
行 知识传 授 ,都 体现 出一定 的技术 性 ;4 . 实用 性 :不 论是
现 在 的学 习生 活 ,还是 以后 的 日常 工作 ,计算 机信 息技 术 都有着 广 泛的应 用 。
机 与信 息技 术确 是一 门高速 发展 变化 的学科 ,创 新是 其 改 革前 进 的灵 魂 。我 们 在信 息技术 教学过 程l 中,要 树立 创新
一
诞 生发 展不过 短 短几 十年 ,信 息技 术 也一 直在 以较快 的速 度 更新 ,许 多 新 的 内容 将在 本 学科 内出现 ;3 . 技术 性 :计 算机 与信 息技 术 的课程 开 设分 别在 理论 和技 术应 用领 域进
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基础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期阶段,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技能。
首先,教师应该将课堂重心放在基本操作上,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浏览器等工具,让他们熟悉软硬件结合的使用方式。
二、注重实践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纸上谈兵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制作PPT、编辑文字、处理图片等。
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巩固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三、提供资源支持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视频、网站推荐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游戏元素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另外,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关注安全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
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六、与其他学科融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设计编程作文,让学生通过编程来展示自己的作文;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入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
通过与其他学科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1. 提升教学质量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包括网络资料、电子书籍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应用各种信息,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1. 整合教学资源2. 开展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研究、实验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项目式教学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创新评估方式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网络学习、作业情况等信息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方式。
4. 建设虚拟实验室对于一些实验性学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设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际实验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虚拟实验室不仅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和设备,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5. 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教师的创新思维以及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教师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实用价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虚拟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如电子书、网络视频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研学活动。
此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尊重科技发展的趋势,采用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让学生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课堂互动、作业提交,能够在家长的监护下安全高效地学习。
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构思和创意的能力。
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倡导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教学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愉快地学习。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和相关技术趋势,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全面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道德品质和健康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环节设计,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能以优秀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成为高素质的国民之托。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浙江金华一中姚爱姬内容摘要:从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管是从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上都有新的突破,教学正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
作为一线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工作也更有意义,要完成这一转型,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策略所作的一些粗浅的分析,愿与同行们交流。
关键词:学科特点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从2000年刚刚被确定为必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学科特点⑴综合性从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突出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人文的特性。
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⑵基础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要关照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并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乃至全部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短期优化效果,而是为了奠定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⑶工具性在新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4)1.3 研究意义 (4)1.4 研究方法与工具 (5)1.5 文献综述 (6)2. 信息技术特征与学科教学的特征 (7)2.1 IT特征的分析 (8)2.2 学科教学特征的分析 (10)2.3 IT与学科教学特征的关联 (1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现状与挑战 (12)3.1 国内外现状 (14)3.2 领域内挑战与发展 (16)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17)4.1 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变革 (19)4.2 教学资源与技术的整合 (20)4.3 学生活动与探究方式的创新 (22)4.4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支持 (23)4.5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优化 (25)5. 案例分析 (25)5.1 有效整合案例介绍 (27)5.2 案例分析方法 (28)5.3 分析框架 (29)5.4 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 (30)6. 策略实施的实证研究 (32)6.1 研究设计 (33)6.2 研究对象与工具 (34)6.3 数据分析 (35)6.4 结果讨论 (36)7. 策略实施的反思与展望 (37)7.1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38)7.2 实施成效的分析与评估 (40)7.3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41)1. 内容综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旨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入,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信息技术(IT)如何辅助传统学科教学,以及如何在尊重学科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学。
目标明确性:整合的首要目标应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确定整合工作的明确目标与预期成果,以便进行系统化、持续性的研究工作。
技术适应性:选择适用于特定学科的教学技术工具应该符合教育需本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这意味着需要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特点挑选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教育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社会需求、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特点、社会需求和教学资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
一、学生学习特点中小学生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制定。
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在制定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时,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渴望获取新知识。
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需要符合他们的认知和实际水平,不能过于复杂和抽象。
教学策略的制定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分步骤、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二、社会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制定需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策略的制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教学策略要求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信息技术不再是单独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策略的制定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发展。
教学策略的制定需要关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概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旨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
策略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展示图像、视频和音频等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策略二: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学科教学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搜索、阅读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建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策略三:虚拟实验与模拟利用虚拟实验和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方式还能够节约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成本,并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实验环境。
策略四: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评估信息技术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智能评估工具等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评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成果。
策略五:远程教学与在线交流通过远程教学技术和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和教学。
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提供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学科教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
结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利用、虚拟实验与模拟、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评估以及远程教学与在线交流等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策略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应采取的教学策略这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强化整合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以期为真正提高整合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教学境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课实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策略及其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物化课堂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标准的科学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实践中,很多人并没有摈弃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发挥整合课的优势,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本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现略抒浅见,以期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探讨,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收集、使用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将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教学目标效果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必须瞄准教学目标,狠抓过程环节,解决教师如何“教”与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这才是解决矛盾,实现整合课最佳效果的良好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中,教师虽然由过去讲台上的主讲变成了教学舞台上的导演,但是,课堂的教学管理、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推进,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与科学调度。
因此,这里着重探讨一下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教师要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课堂教学,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任务,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它包含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指导下进行,有一定的教学观念和理论作支撑。
二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直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服务。
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学科教学设计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它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将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媒介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能更好地接受信息。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堂、教学视频等,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引入虚拟实验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学科教学中,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实验条件有限,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这时,虚拟实验技术的应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虚拟实验技术既可以弥补实际实验条件的不足,又能够减少实验器材的成本。
四、开展网络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虚拟班级、虚拟实验室等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分组合作或远程协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跨学校、跨地区的学科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关注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素养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信息安全的保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一、融合的意义和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同时,融合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策略与方法1. 教育目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确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教师应该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师的角色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和开展创新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设计的融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在线讨论、虚拟实验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生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和研究。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解释。
5. 评价与反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评价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各类评价方式,如在线作业、网络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内涵、方法与策略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 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 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 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 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 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 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 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 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 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内 涵、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结构
一.信息技术应与学科教学“深 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以多媒体 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 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 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 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显著 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在这些领 域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性影响。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 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 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 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 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谢谢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 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 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 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 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 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 究和实践的信心。
(二)“深度融合”的定义
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 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 是学校教育。既然学校教育系统是 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与核心,那么,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 主要内容,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 统的结构性变革”。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论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资源获取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籍、教学软件等。
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电子课件,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和使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教学软件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提供丰富的互动内容,如模拟实验、动画演示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学软件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手段。
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进行在线教学和评估。
网络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渠道,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可以开设在线课堂,通过直播教学、在线讨论、在线作业等方式与学生互动。
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的调整。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心得,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虚拟实验室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应用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而虚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实验环境。
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模拟真实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总结与分享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总结与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
通过合理的实践策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的提升和改进。
本文将总结并分享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策略。
一、知识整合与创新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整合相关知识和资源,创造出跨学科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特征和现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多媒体教学和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多媒体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和音频视频资源,带领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三、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四、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操作,锻炼科学实践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化学模拟软件进行化学试验的模拟和实践,学习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提升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在线学习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机会。
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学科学习和交流活动,跨越时空限制,拓宽学习的边界。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和在线讨论平台,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效果。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在线教学平台、教育类 APP 等。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时,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在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谈兵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或者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设计网页、制作简单的程序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学习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实际应用情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点,如果能够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情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网页设计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网页,或者在教授软件应用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
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点。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拓展应用领域。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与历史有关的网页,或者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PPT、视频等,来丰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问题和教学策略的探讨
术 、 文、 语 数学 、 件时 尚 、 硬 软件 开发 、 合 实践 等 等 , 合 了 综 综
基础文化课 、 动课 的特点 。 活
2基 础 性 .
信息技 术课程 的基础 性表现 在 : 它面 向全体 学生 的全面 发展, 而非选 拔 和造就 专 门人才 , 培养 最 基本 的应 用信 息技 术 的能力 和相关 的文化 素养 。信息技 术是各 门学 科乃至全部 教育 活动 的基础 , 习 目的并 不 是 为了短 期优 化 效果 , 学 而是 为 了奠定学 生在今后工作 与生活 中有 效解决问题 的基础 。
l 带
三署
用 传统讲 授 法 为 主的
开放性 是指学 习 的对 象是 开放 的 , 生获取 知识 及掌握 学
技 能 的过程 是开放 的 , 学生 在交 流评 价 时 , 其标 准 应 是多元
的 、 放的。 比如 , 开 在学 习浏览 器 的使 用 时 , 对于下 载整个 页 面 的操 作 , 生表现 得思 维活跃 , 用 的手段 和方 法 多种 多 学 所 样, 还有 更多 的学 生在这一 开放 的操作 环境 中 , 主动探 究 , 尝 试并学 习了浏览器其 他的使用功 能。
3工 具 性 .
进 度 快 慢 难 以把 握 , 因此 ,教学 中要关 注
和重视这 种差异 。
2 . 教学方式传统化 信 息 技术 学 科 作
为综 合 实践 活 动课 的
一
信 息技 术课 程是 中小 学 一 门知识 性 与技能 性 相合 的基 础工 具课程 , 具有工 具性 的特点 。它不仅对 于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 素养及 创新思 维有重要 意义 , 而且 更是装 备学 生可持 续 发展 的必 备工具 , 信息技 术 是2 世 纪人 们 工作 、 活的通 1 生 行证 , 这一工 具掌 握得 好坏 , 直 接影 响 到今后 在 信息 社会 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一.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学轻松高效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可实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开来,突出课堂重点,利用更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科学运用多媒体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多维的形式向学生展现。
目前,我们国家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平台上既有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又有很多实用的学科教学工具。
例如,“移动讲台”可以让一些细致的,难以全体学生直接观看的操作使用视频现场直播,通过大屏幕展示,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3D地理工具,让学生直观看到太阳系的运行,掌握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等。
教师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轻松地实现将知识向学生进行有效传达,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研究效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
如果教师将信息技术适当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丰富的信息技术充满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查找丰富的研究资源,使接触的知识面更宽广,增加课堂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此外,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将立体性的事物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讲授融合,可将讲授内容的图片、声音和文字有效结合到一起,在诵读进程中搭配背景音乐,为学生创造具体的语境;使用资源平台上朗诵资源对课文进行示范朗诵,让学生聆听之后体会其中的腔调、平息、感情等,并且对其进行模仿,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一.教师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二.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使师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研究,因此资源丰富、高质是实现“整合”的重要条件。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教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谈一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通常都是信息技术的初学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可以以培养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常识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渐添加更高级的目标,比如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非常重要。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特别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来讲解,或者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实例、案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总结
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对学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将总结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和资源,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演示几何定理,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名著的背景知识和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为学习任务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的学习任务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设计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例如,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和数字图书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研究成果。
这样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协作工具,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分享资源和经验。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工具实现跨地域的实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语言学习中,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和博客开展学生之间的书面交流,促进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丰富了学习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与管理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其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例如,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选择符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学科特点⑴综合性从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突出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人文的特性。
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⑵基础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要关照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并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乃至全部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短期优化效果,而是为了奠定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⑶工具性在新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从未来来看,它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
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⑷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技术领域内容的信息技术其性质就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见新标准),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籍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⑸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
这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相适应;同时,中学生信息技术起点的较大差异性,只有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运用开放性教科书(具体要求有一定弹性,内容的呈现有较大灵活性),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⑹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浅析教学策略1.针对“综合性”的教学策略⑴积极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论,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教学手段,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基础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⑵软化学科界线,加强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
要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使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切实地进行学科整合。
比如,一方面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INTERNET来学习其他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发现、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扩展与深入。
2.针对“基础性”的教学策略⑴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面向全体,是指不仅要照顾困难生、激发优秀生,更要关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要“盯着中间,兼顾两头”,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获得的指导、总结。
如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选择对象”这一操作的方法,总结出鼠标右键无处不在的功能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操作中的一大片问题。
另外,“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避免求难求多求全求快,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已会了什么,不会什么,理解什么,不理解什么,障碍在哪里,想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及时采取对策,或个别辅导、或分小组讲解、或集体回授,夯实基础,防止学生食而不化,奠定他们在信息处理技术层面上的基础。
⑵运用任务驱动,促进基础发展教学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提取出为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素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各子任务,各子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获得技能、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但任务驱动并非万能,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神化和泛化。
比如:在Excel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个围棋盘,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玩”中掌握单元格区域的选择,边框、底纹的设置,自己名字的输入,字型、字体、字号的设置,单元格的合并,日期、时间的设置等,并结合绘图工具在上面“走”棋,对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能考虑制作更加精美的橡棋盘与橡棋子。
因为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很高,事实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针对“工具性”的教学策略⑴积极引导,提高认识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相关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实例来讲述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直接领略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优异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凭借校园网或互联网与学生进行交流(或交作业或发E-mail或在线交流等),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性的认识,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⑵创造条件,鼓励应用即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
如用Excel帮助管理班级财务,寝室室徽的制作、班报的排版与编辑,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学生都可以用所学技能,来为其提供各种帮助,而这种实际需求又会激发学生更好地学生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针对“实践性”的教学策略⑴演练结合,精讲多练“演”是指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的“练”是指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知识上的“应会”操作。
“精讲多练”是指对错误的认识、模糊的概念、易错的操作以启发性为原则,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为学生排除谬误,引发思考,开拓思维;再者,结合练习,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拓展“应用”的层面,提高学生信息的实践操作能力。
⑵课外实践,以用促学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还有赖于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得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他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如研究性课题的研究,班级网页制作,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资料查询,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电子作品制作的竞赛,这些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拓展、加深所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与热情,极有利于学生实践水平的发挥与提高。
5.针对“开放性”的教学策略⑴端正态度,增强主动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是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根本的内在动因。
很多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其原因是往往是功利思想太浓,认为信息技术不要高考,“只要会考通过就成”,学不好也“没什么损失”等,由此引发了许多不良的行为。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耐心地开导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多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⑵注重过程,强调多元评价就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多主体性。
这是开放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跨越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
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学好本门学科,而探索过程本身又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目标的关键。
教师要一改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态度、重掌握知识轻能力的形成与迁移,采用多元、多主体评价策略。
肯定优点与进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促使学生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一开放性的平台中实现良性循环。
⑶利用差异,提高资源互补即充分挖掘学生各种差异性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环境各异,其性格特性、心理素质、能力倾向各不相同,各人间的差异性明显,教师要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源来充分利用。
比如,通过学生位置的有意安排,或利用小组的形式,或通过结对的方式组织好学生的协同学习,化劣势为优势,提高互补效果,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6.针对“层次性”的教学策略⑴学生及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特性的不同可通过测试、考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层,再依据各层的学习水平,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目的是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
学生的层数可根据学生具体人数与教师的管理能力来确定,通常分为A,B,C三层。
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及学生学习的快速分化,要及时地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
对于一些变化特别快的学生,可以一经发现,立即调整,推动、鼓励学生由低层向高层递进。
⑵辅导与评价分层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可根据各层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进行,对基础好的少数A层学生,“帮导”的目标是拔尖,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励善思考、善提问;对大多数的B层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要求他们“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对于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
同时,评价也要根据各层不同的特点分层进行。
例如,C层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对评价又非常敏感,教师可以放大其优点,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在全班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做法可以在层内及时地加以纠正。
总之,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使它真正起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