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骨科-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游离皮瓣术后的护理演讲ppt

游离皮瓣术后的护理演讲ppt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对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后必须(Xu)每小时观 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必要时作特殊护理及记 录,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实验证明,游离皮瓣 动脉受阻,如能在6--10小时内发现予以纠正,皮 瓣仍可存活,如超过15小时,即便手术重新吻合血
管,皮瓣也能存活。如果游离皮瓣静脉回流受阻,
超过8小时还未处理,则皮瓣成活率明显降低。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3)在一般情况下如皮温维持在31摄氏度以上 则属正常,如皮温减低到27-31摄氏度,提示静 脉性血循环障碍,如皮温降低至27摄氏度以下, 则常提示动脉性血循环障碍。由于皮瓣创面较 大,皮温改变常不明显,故对皮瓣手术后(Hou)血 循环观察的四种方法钟价值最小。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疼痛的护(Hu)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具有强烈收缩血管 作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 成。因此,要减少病人的疼痛刺激。术中应保持 麻醉(Zui)效果,术后及时给予止痛剂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
1. 局部包扎固定,肢体部位(Wei)应用石膏托固定3-4
周,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损伤皮瓣,引起疼痛。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体位(Wei)的正确摆放
(1)病人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厘米,保持患肢 高于心脏水平。 (2)防止皮瓣受到压迫性刺激,避免血管痉挛导致皮 瓣缺血坏死。 (3)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 ,下肢的曲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取侧卧位或 指体选调(Diao)体位。 (4)在调节或改变体位时,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 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注意移植 皮瓣的血供变化,防止应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 、受压和出现张力。

游离皮瓣术后的护理评估及诊断ppt

游离皮瓣术后的护理评估及诊断ppt
考虑有血运循环障碍的存在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Wen)度
(1)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肤温度并与健侧 作对照,测量皮温的部位要固定。第3-5天每2小 时测量1次,5-7天每4小时测量1次,如情况正常7 天后停止(Zhi)测量。 (2)如皮瓣出现血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 1次,如果皮瓣稳定低于健侧3摄氏度以上并伴有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体位的正确(Que)摆放
(1)病人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厘米,保持患肢高
于心脏水平。
(2)防止皮瓣受到压迫性刺激,避免血管痉挛导致皮瓣
缺血坏死。
(3)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
下肢的曲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取侧卧位或指体 选调体位。 (4)在调节或改变体位时(Shi),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 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Shi)注意移植 皮瓣的血供变化,防止应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 受压和出现张力。
6.解痉药的应用:如(Ru)苯妥苏林、潘生丁、阿司匹 林等。
7.手术探查:对顽固性血管痉挛(有时与血管栓塞
难以鉴别),应通知医生及时行手术探查。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皮瓣水肿(Zhong)的处理
(1)抬高体位,促进静脉回流。 (2)用棉枝自移植皮瓣的远端向近心端滚动,对
微循环淤血(Xue)有效。
(3)局部药敷:用50%硫酸镁湿敷,或作局部 理疗促使水肿吸收。 (4)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或采取滴血疗法,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血管充(Chong)盈和搏动
在移植皮瓣的浅层存在较大的血管走性时,如 足背皮瓣的游离移植常可见到静脉的充盈和动 脉的搏动,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观察指标,较小 的深(Shen)层血管可借超声波血流探测仪来测定。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ppt课件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ppt课件

皮瓣解剖示意图
皮瓣的优点
• 皮瓣可供切取的面积较大 • 供区相对较隐蔽 • 血管皮支较好 • 供区常可直接缝合,减少植皮 • 皮支较多,变异少,解剖位置恒定 • 可以制成含股前外皮神经的感觉皮瓣 • 可以制成超薄的皮瓣
手术步骤
• 病人取平卧位,在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附近用多普 勒测听肌皮动脉浅出点位置,并标记,再根据缺损部位的需要 设计皮瓣.
• (3)伴行静脉任何一条栓塞均可造成同侧部分皮缘 回流障碍,影响伤口愈合。故必须保证二条静脉 吻合通畅。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4)切取面积大时,三条肌皮动脉全部解剖入皮瓣 内是保障皮瓣血供的重要措施。皮瓣蒂部带少部 分肌肉,可保护血管以免受损伤。术中静脉滴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吻合血管前常规用1%普 鲁卡因肝素钠及2%利多卡因依次灌洗皮瓣,是解 除血管痉挛、创造最佳吻合条件的重要手段
股前外侧皮瓣的 临床应用
皮瓣发展的背景
• 1983年徐传达教授提出旋股外侧动脉的 肌皮穿支为轴心血管的游离皮瓣。
• 1984年罗力生教授首次将股前外皮瓣应 用于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
• 解剖: • 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后
分出升支、横支、降支。旋股外侧动脉降 支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向外下走行。 • 体表定位:由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 中点与腹股沟中点连线,在这连线的下2/3 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 (5)皮瓣切取过程中,注意将股神经皮支保留,与 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以恢复感觉。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6)保持皮瓣蒂部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扭曲或受 压,减少吻合血管张力,以确保手术成功,特大 面积皮瓣应放置引流。
• (7)若在解剖时损伤了降支或肌皮穿支,则可采用 皮瓣延迟法,即原位吻合,两周后再行皮瓣移植。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课件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课件

用于修复创伤性皮肤缺损, 如烧伤、撕脱伤等。
肿瘤切除
用于切除头颈部和四肢等部 位的肿瘤,恢复患者的功能 和外形。
重建整容
用于重建面部、胸部和乳腺 等部位的缺损,提升患者的 生活质量。
肌皮瓣的定义
肌皮瓣是以肌肉为主的游离组织瓣。
常用的肌皮瓣种类
1 腓肠肌皮瓣
适用于下肢瘢痕、恶性肿瘤等。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 游离皮瓣及肌皮瓣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骨科常用的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包括定义、种类、解剖特点、 应用领域以及应用技巧。欢迎学习!
游离皮瓣的定义
游离皮瓣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移植自体组织的方法,将含有血供的皮肤和 其下的组织从供区移植到受区,用于修复创伤、切除肿瘤、重建缺损等。
2 臀中肌皮瓣
适用于骨盆恶性肿瘤、腰背部重建等。
肌皮瓣的应用技巧
1
手术设计
2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定瓣片的切
取位置和大小。
3
术前评估
评估供区和受区的血供情况,确定合 适的瓣片。
血管吻合
进行瓣片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吻合, 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常用的游离皮瓣种类
背阔肌皮瓣
适用于胸廓骨坏死、肩胛骨缺损等。
下肢游离肌皮瓣
适用于四肢缺损、皮肤瘢痕等。
背阔肌皮内乙瓣
适用于颌骨骨坏死、乳突炎等。
股前皮瓣
适用于会阴部重建、手指缺损等。
游离皮瓣的解剖特点
游离皮瓣具有多个血管和神经的完整结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和神经可以进行血管吻合和神经吻合,提 高了移植组织的存活和功能恢复。

【PPT课件】皮瓣移植可编辑全文

【PPT课件】皮瓣移植可编辑全文
2. 手术要点:分期进行 第一期:皮管形成(缝合皮管;供皮创面处理;
术后处理) 第二期:断蒂移植—多次断蒂 ⑴.直接转移:由供皮区直接移植至缺损区断
蒂,转移,成活后断蒂缝合; ⑵.间接转移:皮管距缺损区较远,须2次以
上转移者。
四、皮瓣和皮管的并发症
(一)。血运障碍 1. 皮瓣(管)血运障碍:按摩,热敷,
缝合原位 2. 移植后血运障碍:减张;促进回流;
降低代谢;高压氧治疗 (二)。感染:多发生在蒂部下方的开
放创面;v-s冲洗;抗生素液湿敷;引流 (三)。皮瓣或皮管撕脱
皮肤移植种类的比较
结构 与身体关系 手术特点

效果
皮片
不带脂肪的皮肤 不连 一次完成
皮瓣
近位 远位
全皮+脂 全皮+脂


一次完成 2次以上手
管状皮瓣:又称皮管,是一个创面内卷, 缝合成管状的双蒂皮瓣
优点为,创面不暴露;血供好;感染少; 但手术次数多。
(三)皮以 确定切口,留蒂位置
2、皮瓣长宽比:<1.5:1,否则会致皮瓣 远端坏死
3、皮瓣走向:与血管走向一致,蒂部应在 血管近心端
(四),皮瓣长宽比例失调 的处理—延迟手术
②.游离皮瓣,向前推移 ③.修整切口两端(蒂部)皱折(猫耳)
(四)旋转皮瓣
适用于缺损邻近有重要结构,须跨越重要 结构时
三、远位皮瓣移植
(一),扁平皮瓣(开放性皮瓣与铰链式 皮瓣)
1. 皮瓣设计要点 ①.蒂位血管近心端时,长宽比2:1 ②.蒂位血管远心端时,长宽比1:1 ③.颈部,长宽比2.5:1
2. 手术要点: (1)以皮瓣蒂基底远端远离创面的角为旋转
中心,作与缺损区相似,略大1/4倍的皮 瓣

皮瓣PPT幻灯片课件

皮瓣PPT幻灯片课件
3
皮瓣移植的基础理论
四、皮瓣设计的点、线、面、弧
点 皮瓣设计的轴心点 线 皮瓣设计的轴心线 面 解剖游离平面
皮瓣的切取面 最大面积
弧 皮瓣移位旋转的角度
4
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常用 皮瓣
1. V-Y皮瓣 2. 邻指皮瓣 3. 胸壁或腹部带蒂皮瓣 4. 指动脉岛状皮瓣 5.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6.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皮瓣在创面中的应用
八二医院创伤显微外科 刘洋
1
皮瓣移植的基础理论
一、皮瓣的定义
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括皮肤组织 的 活的组织块。
二、皮瓣的分类
随意皮瓣 轴型皮瓣 筋膜皮瓣 游离皮瓣
2
皮瓣移植的基础理论
三、皮瓣应用遵循的原则
皮瓣应从受区附近就地取材 应首选带蒂皮瓣或带血管蒂皮瓣 供瓣区尽可能不损伤主干动脉 应以次要组织修复重要组织
术后照片
术后10天度过危险期 皮瓣血运良好
术后15天拆除伤口缝 合线创面愈合良好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谢聆听!敬请指教!
有时治愈

常常安慰

总是帮助

----------特鲁多(美国)
特鲁多医师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
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
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 补……”医学流传至此,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
5
V-Y形推进皮瓣
6
邻指皮瓣
7
邻指皮瓣
8
腹部带蒂皮瓣
9
胸壁带蒂皮瓣
10
瓦合腹部带蒂皮瓣
11
瓦合腹部皮瓣
12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13

皮瓣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皮瓣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 (一)随意皮瓣(由肌皮动脉穿支供血) • (二)轴型皮瓣(由直接皮动脉.肌间隙肌间
隔动脉供 )
皮瓣的操作
• 采用顾玉东法,即点、线、面的方法进行 叙述,以方便临床工作者的掌握和应用。 “点”表示血管蒂旋转点或穿支入皮点; “线”表示轴心动脉的体表轴线投影或皮 瓣中轴线;“面”表示轴心血管供应皮肤 的范围以及皮瓣、血管蒂的1、血供障碍 • 2、血肿 • 3、感染 • 4、皮瓣撕脱
•。
血供障碍防治
血供障碍的症状
• 当动脉血供障碍时,临床表现为皮瓣苍白, 发凉。最后发生习—性坏死。静脉回流障 碍时,临床表现是术后早期皮瓣充血、潮 红肿胀、皮温增高.继之皮色紫组,出现 水泡,若仍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皮瓣颜 色转呈紫黑色,皮温下降,静脉血栓、皮 瓣内动脉亦随之发生栓塞.最终导致湿性 坏死。
皮瓣的选择原则
• 1、越简单越好
• 2、次要部位的皮瓣修复重要部位的缺损。 • 3、先局部皮瓣后远位皮瓣,先岛状再游离皮瓣。 • 4、 只修复创而,选择单纯皮瓣;若既覆盖创面又要恢复感觉功能,
则选含感觉神经感觉皮瓣;若要重建肌肉功能、应选带运动神经的肌 皮瓣;若既要修复创面又要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应首选血管丰富的 肌皮 瓣;若修复骨缺损可选骨皮瓣或骨肌皮瓣。 • 5、需用肌皮瓣修复创而时,若嫌创面修复后组织臃肿。可选肌瓣加 皮片。 • 6、需用岛状或游离皮瓣时,首选血管恒定、变异小、易切取不牺姓 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形态和功能影响小的皮瓣。
枢轴皮瓣
插入皮瓣
皮瓣移植注意事项
• 1、合理选择。 • 2、创边良好的受区条件,使受区变为基本健康、相对无菌的创面。 • 3、 切取皮瓣注意无菌无创操作、彻底止血。 • 4、注意保护血管及其穿支,防止血管蒂受压、过度受压及扭曲,皮

皮瓣的基本知识 ppt课件

皮瓣的基本知识  ppt课件
过限制,宜先作皮瓣延迟术)
4.皮瓣轴线:长轴顺应血管、蒂在近心端、 避免跨越躯干中线
5.皮瓣面积:>受区面积的10%-15%
ppt课件
9
转移原则
局部转移 邻位转移
首选
远位转移
ppt课件
10
操作原则
分离平面:小面积随意型皮瓣仅保留一层 薄的脂肪即可;较大面积需筋膜深层分离
无创原则:爱护组织,锐利、精细手术器 械,准确精细止血,避免过度提拉、挤捏
ppt课件
11
随意型皮瓣的分类 局部皮瓣:临接皮瓣、邻位皮瓣
ppt课件
12
远位皮瓣: 直接远位皮瓣 间接远位皮瓣 管形皮瓣
ppt课件
13
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方法
皮瓣质量有哪些标准? 质地、外观、感觉、运动神经肌支 主要因素: 动脉血供、静脉回流、手术操作
ppt课件
14
动脉血供
遵循“点、线、面”设计原则
面积:一般皮瓣长、宽>创面2cm,如皮瓣 肥厚,>4-5cm。3-0丝线,为相对无张力缝合
ppt课件
15
静脉回流
皮瓣失败原因:多数皮瓣是静脉回流不畅 而“涨死” 的,而不是动脉血供不足而 “饿死”的
静脉回流比动脉血供还重要
ppt课件
16
ppt课件3Fra bibliotek 深筋膜下血管网 深筋膜血管网 皮下动脉网 真皮下血管网 乳头下血管网
ppt课件
4
二、轴型皮瓣的血供类型
直接皮血管皮瓣 肌间隙(隔)皮血管皮瓣 主干带小分支血管皮瓣 肌皮血管皮瓣
ppt课件
5
皮瓣的分类
轴型皮瓣 非轴型皮瓣(随意皮瓣) 预构皮瓣 静脉动脉化皮瓣 静脉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优选皮瓣一般知识演示文稿ppt(共52张PPT)

优选皮瓣一般知识演示文稿ppt(共52张PPT)

皮瓣的适应症
1
•修复有深层重要组织、器官暴露的创面
2
•修复局部血运差的创面.
3
•修复可能需要二期手术的创面
4
•增强局部血运.
5
•器官的再造 .
内容之二
在缺损区一侧或两侧作辅助切口,将皮瓣与皮下组织 带血管蒂移植至邻近或远处, 复时,可于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皮瓣直接转移 5.含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移植 皮肤血液供应的特点:以 修复局部血运差的创面. 带血管蒂移植至邻近或远处, 手术时将皮瓣切下,连同相连的 提供皮肤和皮下组织来源的区域称为皮瓣的供区。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 复时,可于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皮瓣直接转移
防感染
预防并发症
皮瓣断蒂后,因受伤的肢体被动固定2~3 周,关节僵 硬,活动疼痛,应鼓励患者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患 肢早日康复;移植的皮瓣感觉差,应注意保暖,防止冻伤
和烫伤。
优点:与局部皮瓣相同,均取自缺损邻近部 位,颜 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基本一致,不需特殊姿势固 定。
缺点:由于供区和受区之间有 正常皮肤间隔,转移后需 要断蒂,转移时有开放创面暴露。
远处皮瓣
直接皮瓣创面缺损较大,局部无足够的皮肤转移修
复时,可于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皮瓣直接转移 到缺损部位以修复创面,使皮瓣完全愈合后,蒂部
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提示有感染可能。
肿胀程度
正常指标:一般皮瓣皮肤均匀轻微肿胀,可用(-)表示。
皮肤有肿胀,但皮纹尚存在,用(+)表示; 皮肤明显肿胀,皮纹消失,用(++)表示; 皮肤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用(+++)表示。
毛细血管反应
用棉签压迫皮瓣皮肤,使皮肤颜色变白后移去

皮瓣的分类 ppt课件

皮瓣的分类 ppt课件

♣ 手术步骤
–先分别在皮瓣的上极和下极切开皮肤,显露挠A、 V及头V,在肱二头肌下端的外缘向下作皮下分离, 找到前臂外侧皮神经,对上述已显露的血管神经, 应加以保护。然后切开皮瓣的两侧缘,直达深筋 膜,从皮瓣的两侧沿深筋膜下向中线锐性分离。 在解剖挠动、静脉时应在其深面组织分离,这样 就不会损挠动、静脉时应在其深面组织分离,这 样就不会损伤挠动脉皮支,但对挠动脉发出的肌 支应一一结扎,至此即形成只有血管蒂未断的前 臂皮瓣。观察血运良好后,再切断血管蒂,结扎 供区血管,其创面行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咽及扁桃
斜方肌下部肌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后颈部, 腮腺区及下面的组织缺损
皮瓣设计:可根据需要设计皮瓣的大小, 以设计中、上部肌皮瓣为例,从扁销关节 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的上缘与颌下切口 线相连作为颌颈部切口
手术步骤:先从皮瓣下部切开向上分离,待分
离至肩锁关节时,切断斜方肌在锁骨外1/3,肩 峰及肩胛网上缘的附丽部。再由皮瓣的上部另开 向下分离,在颈横动脉的上方将斜方肌切断,连 同筋膜一并翻起,此时应将皮瓣与斜方肌缝连同 筋膜一并翻起,此时应将皮瓣与斜方肌缝 合数 针固定,以免两者分离影响肌皮瓣血供。肌皮瓣 呈180°转移至口内时,以肌内蒂覆盖颈动脉及 其创面,肌皮瓣修复口内缺损,肩部创面行中厚 游离皮片植皮。
苍白示:动脉供血不足

皮瓣蒂部旋转成角; 没有适合的动脉供血及相应的静脉回流; 皮瓣长宽之比例不等

➢ 局部的“猫耳”一般术中无须处理,术后多可自 然变平,如几个月后仍明显者可再次切除
胸三角肌皮瓣
属轴形皮瓣,有直接血管供应类型的皮瓣 优点:皮瓣有伸展性
皮瓣较薄 位置接近面、颈部
缺点:需二期手术断蒂 需植游离皮片覆盖胸壁缺损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单纯组合皮瓣:将不同血管蒂的皮瓣,经吻
合血管成为一个皮瓣,称为单纯组合皮瓣,如前
臂皮瓣与胸脐皮瓣。
⑵复合组织皮瓣:将皮瓣与另一组织组合,称
为复合组织皮瓣,如胸脐皮瓣与髂骨组合。
⒉根据组合组织的组合形式分为:
⑴串联皮(组织皮瓣):一个皮瓣轴型血管的
近端与受区血管吻合,而远侧端与另一皮瓣(组
织皮瓣)的轴型血管近端吻合,称为串联皮瓣(
• ⒈轴型血管皮瓣
• 指皮瓣供区内,有与皮瓣纵 •轴平行的轴心动脉和轴心静脉 •构成区域性循环系统可分列4种 •类型:
2020年10月2日
4
⑴直接皮血管皮瓣:皮血管来源于
深筋膜深面的血管主干,由于血管主 干较浅或位于肌间隙内,皮动脉发出 后,不经肌肉,穿出深筋膜后,行于 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⑵肌间隙皮血管皮瓣:发出皮血管
皮瓣只含静脉,其静脉主干或其 中一条静脉近端与动脉吻合,而主 干近端或另一条静脉远端与静脉吻 合,血流由动脉吻合口流经皮瓣内 静脉系统再回到静脉,此种皮瓣称 为静脉动脉化皮瓣。
2020年10月2日
13
2 带血管蒂的皮瓣:皮瓣仅为血管(动
静脉或静脉)为蒂,称为带血管蒂的皮瓣 。皮瓣后面加转移术为术式。 ⑴带动静脉的皮瓣转移术:皮瓣以动静脉为 蒂,称为带动静脉蒂的皮瓣。 ⑵带静脉蒂的皮瓣转移术:皮瓣以静脉为蒂 ,靠静脉营养,称为带静脉蒂的皮瓣。 ⑶带血管蒂的皮瓣顺行转移术:以近端血管 为蒂转移的皮瓣,称为顺行转移术。 ⑷带血管蒂的皮瓣逆行转移术:以远端血管 为蒂转移的皮瓣,称为逆行转移术
9
㈣联合皮瓣:同一个血管蒂能切
取两个独立的皮瓣,该两个皮瓣
可独立或缝成一个皮瓣;也可切
成为一个较大皮瓣,如肩胛侧胸
联合皮瓣,带足背动脉的足背皮
瓣与跖内侧皮瓣。
㈤组合组织皮瓣:不同血管蒂
的皮瓣或皮瓣与组织瓣,经吻合
血管组合在一起,称为组合皮瓣
或组合组织皮瓣。
2020年10月2日
10
⒈根据所组合组织种类分为:
骨科常用游离肌皮瓣及皮瓣
2020年10月2日
1
一、皮瓣定义
•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或浅筋膜)的组织块称为 •皮瓣。
2020年10月2日
2
二、皮瓣解剖
((一)皮瓣中有丰富的神
(经和神经末梢,形成神经
(浅、深丛,这些神经丛包
(括感觉神经、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
2020年10月2日
3
(二)皮瓣血供解剖类型
2020年10月2日
14
㈡非轴型血管皮瓣
• 皮瓣后面加转移术为术式
(⒈带皮蒂的皮瓣转移术:凡以皮肤和
( 皮下组织为蒂,依靠其蒂的皮下组织血 ( 管网营养的皮瓣,称为带皮蒂的皮瓣, ( 既往称为随意皮瓣。
(⒉带筋膜蒂的皮瓣转移术:凡以筋膜
( 为蒂,依靠筋膜蒂部筋膜上血管网营养 2020(年10月2日的皮瓣,称为带筋膜蒂的皮瓣。 15
组织皮瓣)。
⑵并联皮瓣(组织皮瓣):通过血管吻合,使
两个皮瓣(组织皮瓣)并联在一起,称为并联
皮瓣。如带肩胛下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与带腹壁
下血管的胸脐皮瓣,将腹壁下血管与肩胛下血管
2020年的10月前2日锯支吻合,使背阔肌与胸脐皮瓣并联。
11
四、皮瓣命名与术式
(㈠轴型血管皮瓣
(⒈吻合血管的皮瓣:凡能通过吻合
的主干血管位置较深,在肌肉的深面 ,通过肌块之间结缔组织间隙,沿途 发出肌支,然后浅出达深筋膜,穿深 筋膜达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2020年10月2日
5
⑶动脉干小分支血管皮瓣:有一条动脉主
干贯穿皮瓣全长,沿途发出分支供养皮瓣;如 前臂皮瓣。
⑷肌皮血管皮瓣:这种皮瓣包含肌肉、深
筋膜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瓣,其轴心血管是由深 部进入肌肉单一或数个血管束。肌皮动脉是肌 皮瓣的轴心动脉,均由深部动脉主干发出,进 入肌肉前后发出缘支、肌支和穿支。 缘支:是肌皮动脉本干未进入肌肉实质以前的分 支,仅从肌肉边缘的结缔组织中穿过后进入皮 肤。 肌支:是肌皮动脉进入肌块后的分支。 穿支:是肌皮动脉一部分分支除供养肌肉以外, 还继续浅出肌肉,垂直穿过深筋膜,进入皮肤。
⒊带皮蒂的薄型皮瓣转移术:
该手术类似带皮蒂的皮瓣转移术,不
同的是皮瓣的远 2/3——1/3皮下组织
修剪,形成类似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⒋带肌蒂的皮瓣转移术:
凡以肌肉为蒂,依靠肌肉蒂的血管营
养皮瓣,称为带肌蒂的皮瓣。
⒌带肌皮蒂的皮瓣转移术:
凡以皮肤和肌肉为蒂,依靠皮肤和肌
肉蒂的血管营养皮瓣称为带肌皮瓣的
过4—5周,大网膜血管与皮肤建立良好
的血循环,切取带胃网膜血管为蒂的大
网膜皮瓣,转移或移植术。
2 股前部预构型轴型皮瓣:
将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或降支植入股前部
皮下组织内,经过4—5周,植入的血管
与皮肤建立良好的血循环,切取以旋股
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
皮瓣。
2020年10月2日
16
㈢预制性皮瓣
• 皮瓣无知名血管,将以知名轴型血 • 管植入皮瓣内,经过4—5周,植入 • 的血管与皮瓣建立丰富的血循环后, • 再以此血管为皮瓣轴型血管进行转 • 移或移植,称为预制性皮瓣(转移 • 或移植术)。
2020年10月2日
17
1 大网膜预构轴型皮瓣:
将大网膜拉至腹部皮下组织,铺好,经
( 血管方能使皮瓣成活的皮瓣,称为
( 吻合血管的Biblioteka 瓣,皮瓣后加移植术( 为术式。Harri(1972)为首例吻
( 合颞浅血管的头皮瓣移植;Dauie
( (1973)及杨东岳(1973)报道
2020年10月2日
12
( 吻合血管的下腹部皮瓣移植。
⑴吻合动静脉皮瓣移植术 ⑵吻合静脉皮瓣移植术 ⑶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术:
2020年10月2日
6
⒉非轴型血管皮瓣(筋膜蒂皮瓣)
这种皮瓣供区内无主要轴心动脉,主 要依靠皮肤结构中的真皮下血管网和 筋膜上血管网以及周围血管网侧支循 环代偿作用。
通常带筋膜蒂形成皮瓣,又称筋膜蒂 皮瓣。
2020年10月2日
7
三、皮瓣分类
• 根据皮瓣结构、血管方式和 • 皮瓣组织形式分类:
2020年10月2日
8
㈠单纯皮瓣:含皮瓣(表皮和真皮)
和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的皮瓣
为单纯皮瓣,即为皮瓣的定义。
㈡筋膜皮瓣:含有皮肤、浅筋膜和深
筋膜的皮瓣。
㈢复合皮瓣:同一个血管蒂,除皮瓣
外还包括其深部或邻部的某些组织
,如:神经、肌肉(肌腱)、骨骼
(骨膜)、足趾等,在皮瓣前面加
上其所带组织即为其名称,如腓骨
2020年10皮月2日瓣,带足趾的足背皮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