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安全管理(2016.08)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标签:产后出血;分娩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

产后出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

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应分秒必争,应用护理要点来抢救患者生命,使其转危为安,同时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1 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建立一支快速反应、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抢救队伍,完善各种急救物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完好率达100%,有专人负责,有检查登记,用后及时补充、维修),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及早采取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资料显示发生产后出血孕产妇多为高危妊娠者,且存在许多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作为产科工作人员要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才能及时发现其危险因素,并处理。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1)不良病史如: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以上人流史、子宫肌瘤史,肝炎、高血压、贫血、血液病等病史;(2)妊娠期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骨盆和胎位异常等;(3)分娩期有:高龄初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等。

3 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地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产房工作人员和护士的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

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子宫腔或阴道内贮留,以后再流出呈暗红色或有凝血块,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的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症状。

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类1.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及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因子宫失去了创面的收缩能力,导致大量血流出体外,超过了正常产程出血膟能力的情况。

通常认为,在产后24小时内,如果产妇的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就属于产后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分类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可将产后出血分为以下几类:1) 原发性产后出血:在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但没有可知的明显原因。

2) 继发性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原因通常与产程中剩余的胎盘组织相关。

3) 早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主要是由于产程中胎盘未完全娩出或宫缩不力造成。

4) 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主要是由于宫颈、子宫破损、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

二、产后出血的危害产后出血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康复和健康,还会对产妇的家庭、社会以及医疗机构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其主要危害包括:1. 产妇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恢复;2. 重度产后出血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安全;3. 重复发生产后出血会增加产妇的死亡率;4. 产后出血会增加产妇感染的风险,延长康复时间;5. 产后出血会给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经济负担。

三、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分娩时过度牵拉宫颈;2. 胎盘未完全剥离或剥离不全;3. 子宫收缩不力或过度收缩;4. 宫颈或阴道破裂;5. 子宫破裂;6. 子宫内膜异位病变;7. 血液凝固功能障碍;8. 先兆子宫破裂。

四、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和优化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后出血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其要点包括:1. 建立产后出血的诊疗规范明确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危害、常见原因和发生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后出血的诊疗规范,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处理流程、危重产妇处理等内容。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观察要点】
1、显性出血:测量阴道出血量并记录之。

2、隐性出血:子宫底升高应注意子宫腔内积血,有持续排便感应注意阴道血肿。

3、观察生命征,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皮肤颜色、尿量。

【护理措施】
1、应用套管针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物品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遵医嘱给予宫缩剂、止血剂,按摩子宫,排空膀胱,必要时持续导尿,给予心电监测,做好各项记录。

2、必要时配血、输血或采取填塞子宫腔,做好术前准备。

3、预防为主
(1)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肌肉或宫底注射催产素10单位。

(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损伤,及时缝合。

(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营养支持:鼓励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适当加餐,纠正贫血,健康教育。

5、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

【健康教育】
1、鼓励安慰产妇,争取其配合治疗。

2、安全教育,预防晕倒摔伤。

3、饮食指导。

4、指导产褥期个人卫生,禁盆浴、禁性生活。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措施
1. 孕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等。

2. 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各个阶段,避免产程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不足。

3. 合理使用宫缩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2.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的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建立信心。

3.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侧切伤口,应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
饮水,以补充产后的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5. 子宫收缩情况的观察:定时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如有子宫收缩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6. 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如有大
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

7. 哺乳指导:指导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8. 功能锻炼:鼓励产妇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深呼吸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一种紧急情况,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是保护产妇生命的关键。

以下是对产后出血的应急管理方案,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1.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2.完善医院的产科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确保设备的完好可用;3.建立产后出血的应急指导和流程图,标明各项措施和责任人员。

二、发生产后出血时:1.立即调动相关人员:产科医师、护士、麻醉师等,保证人员到达现场的及时性;2.快速评估病情:首先评估出血的程度、速度、颜色,判断是否为产后出血,以及出血的原因;3.停止出血源:对于可见的出血源,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如压迫、绑扎等;4.快速启动输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使用输血产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5.高位卧床:将产妇抬高脚,利用重力将血液向上移动,减少子宫出血;6.给予氧气:通过给予氧气提高母体血氧饱和度,促进更多的氧供给;7.输注液体:通过输注液体提高产妇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8.药物处理: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止血,如纤维蛋白原、盐酸鞣酸等;9.做好产妇情绪的稳定:给予产妇及家属必要的安慰和支持,保持其稳定的情绪状态;10.及时沟通:与其他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协调多学科的合作,以提高救治效果。

三、术后处理:1.术后监护:将产妇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继续给予输血和液体:根据产妇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合理调节输血和液体的使用;3.处理并发症:如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制定出院后的血液管理计划:包括预防贫血、避免长时间坐卧、合理膳食等。

四、事后总结与教育:1.召开事故讨论会:对本次产后出血的处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2.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交流:组织专题讲座、病例学习,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3.完善产科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医疗资源;4.禁止敷衍应付和封闭处理:对于每个产后出血的病例,都应认真对待,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

产后出血,要怎样管理

产后出血,要怎样管理

产后出血,要怎样管理产科当中其实只有最重要的5件工作,第一个就是产后出血(PPH),其次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然后是早产(preterm birth),之后是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最后是分娩并发症(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irth),笔者将其称之为5个p事。

其中的第一项产后出血是很常见的,这也是极有可能导致产妇死亡的一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给予正确科学的干预,就会造成产妇死亡,如果干预过多,直接切除了子宫,这对产妇也是很大的伤害。

并且如今产后出血的处理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发现晚、处理晚、叫人晚、输血晚、进行手术缝合子宫晚、切除子宫晚等这些“晚”情况;给产妇补充的血少、血制品使用少、凝血药物使用少、宫缩药物使用少、平时技术训练次数少、模拟训练次数少、多学科团队合作抢救训练次数少等这些“少”情况;剖宫产多、疤痕子宫多、干预多、子宫切除多等这些“多”情况;子宫切除快等“快”情况。

PPH是Postpartum Hemorrhage的缩写,一些医生因为见过了太多因为产后出血死亡的产妇,就越做这些手术越害怕,由于害怕更多产妇因为产后出血死亡,就快速的做了决定,“咔嚓”把子宫切了,以绝后患,因此产科子宫切除的指征也就越来越宽松。

由此,PPH就变成了“Panic Panic Hysterectomy(吓死了、吓死了、赶紧切子宫)”的缩写。

产后出血管理其一提早预测,做好事先准备,预防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产后出血;及时发现,不放过,不漏掉每一个病人,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正确做到产妇一出现异常就能发现;严密观察,一旦产妇产后出血量超过警戒线就需要启动相应的机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变;积极处理,及时处理,积极对待;妥善转运,争取做到对产后出血的就地抢救,请专家团队到现场抢救,尽量不要转运。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不要一直在这守着,一定要转运到上级医疗机构,事先做好沟通,保证转运无差错。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以下为产后出血管理制度的要点:
1. 产前教育: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产前教育,普及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孕妇对产后出血的认知度和自我防范意识。

2. 产时监测:加强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等,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3. 产后出血风险评估: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风险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产后出血应急预案,确保在产后出血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治。

5. 培训与演练:加强医护人员的产后出血相关知识培训,定期进行产后出血救治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6. 信息登记与报告:对产后出血病例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包括出血原因、出血量、救治措施等,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于分析和改进产后出血防控工作。

7.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对产后出血防控工作的质量控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产后出血防控工作的质量。

8. 多学科合作:加强妇产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应对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9. 患者关爱与心理支持:对产后出血患者及家属提供充分的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以上产后出血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谨对待每一个分娩过程,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1)发现阴道大量流血,取头低足高位,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我们`搜集整理。

(2)及时吸氧补液。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按摩子宫底,轻轻挤出积留血块,注射宫缩剂。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在转院途中可在宫腔内填纱布,起止血作用,迅速转院处理。

产后出血的综合管理

产后出血的综合管理

产后出血的综合管理摘要:一、概念与原因1.产后出血的定义2.产后出血的原因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阴道出血的特点2.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三、综合管理策略1.预防措施2.紧急处理3.药物治疗4.手术治疗四、康复与护理1.康复措施2.护理要点正文:一、概念与原因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超过1000ml。

它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危险。

2.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宫底平脐,子宫体积迅速缩小,出血停止。

若子宫收缩不良,则可能导致持续出血。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阴道出血的特点产后出血的阴道出血通常分为三种情况: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的阴道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数分钟后出现的阴道流血,色暗红,应考虑胎盘因素;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

2.产后出血的诊断方法诊断产后出血主要依据阴道流血发生时间、出血量与胎儿、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三、综合管理策略1.预防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包括: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分娩时合理使用缩宫剂;及时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产后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2.紧急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迅速评估出血量、产妇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按摩子宫、使用缩宫剂、输血等。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缩宫剂和抗纤溶药物。

缩宫剂如缩宫素、卡贝缩宫素等,可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出血。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原因明确的产后出血,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子宫切除术、缝合术等。

四、康复与护理1.康复措施产后出血康复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情,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定期复查等。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导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500ml,而我国的产妇死亡原因多半是因为这产后出血,无疑这对于产妇来说是可怕的,命悬一线,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500ml,而我国的产妇死亡原因多半是因为这产后出血,无疑这对于产妇来说是可怕的,命悬一线,出血量过多的话产妇还会出现休克,就需要抢救了,迅速止血,立即补充血容量。

产后出血要注意感染,所以要勤换床单卫生垫。

产后出血,无疑是把产妇从天堂一下子移到地狱,是何等的苦楚,这时医护人员和家属们都要鼓励产妇,增加产妇的安全感,转移产妇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必要做的,下面就来细致的了解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1)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

(2)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

(3)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

(4)医护人员在为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感染的护理
(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

(2)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使滋生细菌的培。

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管理PPT课件

产后出血孕产妇安全管理PPT课件

急救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止血对症治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按摩 子宫、使用止血药物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补充血容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维持产妇 生命体征的稳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国内产后出血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面临诸多 挑战。
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的产后出血防治水平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产后出血的病因和防治手段仍需深入研究,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孕产妇的安全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加强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研究 ,了解其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流程,确保救治效果
部分医疗机构在处理产后出血时,紧 急处理流程不够规范,应完善流程, 加强培训和演练。
改进措施与建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措施一:加强产前宣教和预防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提高预防意识,减少产后出血风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对孕妇的产前宣教,提高预防意识,指导孕妇合理饮 食、运动和休息,减少产后出血风险。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 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 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 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分类
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四大原因,可同时存在,相互影 响。
产后出血的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因素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于产程过 长、产妇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使用镇静 剂或麻醉剂等原因导致。

产后出血风险管理护理课件

产后出血风险管理护理课件

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 克,防止感染。
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 采取手术治疗,如子宫切 除、介入治疗等。
培训与教育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产后出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能力。
宣传教育
向产妇和家属宣传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提高他们的 意识和应对能力。
05
产后出血案例分析
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焦虑和抑
郁情绪。
紧急护理措施
快速止血
一旦发现产后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如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等。
紧急手术
如保守治疗无效,需紧急进行手术止血,如 缝合裂伤的子宫壁。
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液和血容量,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防止休克。
药物治疗
使用止血药物、宫缩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 控制出血和促进子宫收缩。
总结词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加强培训与 学习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产后出血的风险管理护理至关重 要。
本课件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症状及护理措施,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 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医护人员掌握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和护理技能,确保 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案例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产前评估、产中监测、产后观察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预防产后出血需要从产前评估孕妇情况、产中密切监 测产程进展和产后观察出血情况等多方面入手,采取 综合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总结词
总结词
孕妇在孕期和产后应保持科学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产后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和阴道的损伤、胎盘残留、宫缩功能不佳、凝血功能异常等。

因此,在产后出血的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对产后出血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制定和实施产后出血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套完整的产后出血管理制度:一、建立完善的产后出血筛查和评估机制1.建立产后出血风险评估表,对产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

高危因素包括羊水栓塞,宫破,胎盘残留,前置胎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妊娠合并症等。

2.术前对高危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产前护理等,及时纠正影响子宫收缩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3.术中加强监测,确保手术过程中对子宫、阴道的损伤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4.产后立即进行第一次产妇出血评估,根据产后出血量、心率、血压、血红蛋白下降速度等指标,确定产后出血的程度和危险性,及时采取措施。

二、建立规范的产后出血处理流程1.对于产后出血量少的产妇,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静滴输液、卧床休息、输血、维持宫缩等。

2.对于产后出血量多的产妇,应立即进行产后出血处理,包括手术治疗,如宫腔手术、宫颈缝合、子宫动脉介入等。

3.严格执行输血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根据产妇的凝血功能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合理选择输血成分和输血量。

4.加强团队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及时沟通配合,确保产后出血处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产后出血随访和复查机制1.产后出血处理后,需定期进行产妇的复查和随访。

包括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产妇及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帮助产妇更快地康复。

四、建立健全的产后出血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完善的产后出血档案管理制度,对产妇的相关资料、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档案审查和归档。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大量流血,可能是子宫内膜剥脱或子宫收缩不良所致。

以下是产后出血护理的一些建议:
1. 监测血量:密切观察母亲的出血量,一般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应该在30分钟内停止。

超过500毫升的出血被认为是产后出血,如果超过1000毫升则属于严重出血。

2. 检查子宫收缩:定期检查母亲的子宫收缩情况。

如果子宫没有收缩或者收缩不足,可能会导致出血增加,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3. 保持尿憋压:让母亲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可以刺激子宫充分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4. 提升下肢:在产后抬高母亲的下肢,可以帮助减少出血。

5. 确保母亲安全: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带来头晕、乏力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确保母亲的安全,预防跌倒。

6. 定期测量血压:监测母亲的血压,如果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需立即采取措施。

7. 饮食调理: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多补充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铁的摄入。

8. 观察感染迹象:产后出血容易导致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母亲是否
出现发热、恶臭的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9. 定期复查: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定期复查,确保恢复情况良好。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还应根据医生的指导
和实际情况制定。

如果产后出血严重,请及时就医。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一、预防措施1. 产前: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家族史、孕前保健、营养状况等。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孕妇,应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包括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

2. 产后:产后出血多发生于分娩后24小时内,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产道损伤等。

为预防产后出血,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分娩和接产。

二、早期诊断1. 产前出血:当孕妇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医生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等初步判断出血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 产后出血: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或产后1周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或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医生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出血原因并进行诊断。

三、紧急处理1. 产前出血: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药物抑制宫缩、止血等。

同时密切观察孕妇生命体征,做好输血准备。

如情况危急,应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2. 产后出血:首先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同时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促进子宫收缩、修复产道损伤、清除残留胎盘等。

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转运对于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转运。

转运前应充分评估孕产妇的状况,做好必要的抢救措施和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与医院的联系,确保孕产妇安全到达目的地。

五、后续管理1. 产前出血:经处理后,孕妇应继续接受妊娠期保健,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防再次出血。

如存在多胎妊娠、高血压等疾病风险时,应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后续管理方案。

2. 产后出血:产妇经治疗后,应继续接受产后康复和营养指导,预防感染和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应定期进行复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安全管理

产后出血安全管理

产后出血安全管理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产妇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损伤导致阴道出血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威胁新妈妈健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之一,在许多国家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危害和预防产后出血对产妇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严重情况下,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产妇失血过多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方法产后出血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产前检查。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定期检查以确保子宫和胎儿的健康。

关注孕妇的营养状况,预防孕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及时干预有发病风险的孕妇,可以帮助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2.妊娠期间注意个人卫生。

孕妇在妊娠期间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感染。

比如说,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等。

3.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分娩前应该检查各种情况并准备好相关物品和设备。

产妇和家人应该了解分娩的详细过程,知道出现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及时处理。

4.在产程中使用药物。

在可能的情况下,孕妇可以在分娩过程中接受药物干预,以帮助控制子宫的收缩和减少出血量。

5.合理控制分娩方式。

在选择分娩方式和时间时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

如果产妇有严重的难产、胎位异常或其他分娩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剖宫产。

预防措施需要时间和努力虽然产后出血的的预防比较容易,但是需要孕妇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预防需要孕妇和家属的配合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积极参与。

同时,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保持放松,不要太紧张,以避免过度困难分娩。

成功应对产后出血即使预防了产后出血,有时候还是会出现。

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需要及时诊断和应对,防止死亡或严重后果发生。

一般处理方式1.迅速发现和诊断。

如果有出血的预警信号,医生需要快速检查和诊断。

2.紧急胎儿脱落。

在产妇子宫内血流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解决掉生产出来的婴儿以减少流出的子宫内血量。

3.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在产妇大出血时,可以使用药物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应用现有的手机、呼机号码以及“快速反应”或“代码”系统, 通知团队成员及时到位参加抢救;
共识强调平时应建立详细的流程,定期组织培训及演练,在培 训及演练中不断提升临床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能力及水平。
.建立紧急发放血液制品及大输血方案:
若机构血库血源充足,紧急发放血液制品应快速;血库血源不足 的机构应立即启动紧急血液运输方案;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 主要原因之一;
年关于个国家孕产妇死亡率调查,产后出血占;
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万, 产后出血在孕产妇死因中居第一位,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诊断和处理 延误所致;
绝大部分产后出血是可预防、可避免的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
个方面要素
产后出血定义的改变
此次共识提出新的定义:产后 内,累计出血量≥ 或出血同 时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和体征;
着重提出“当临床表明累计出血量在 时应当启动 增加监护 和干. 抢救车; . 即刻获得所需药物; . 建立产后出血应急团队; . 建立紧急发放血液制品及大输血方案; . 机构定期演练培训及总结;
.抢救车:
包括产科、麻醉、护理、助产 等所需要的器械如:血肿 缝合包、宫颈缝合包、子 宫压迫球囊、缝线、气管 插管等。
配血用试管。
.药品:
几种标准的子宫收缩药物如: 缩宫素、卡孕栓、卡贝缩 宫素、欣母沛。
其它抢救药品(羊水栓塞时)。
.建立产后出血应急团队:
共识建议建立产后出血应急团队,成员应包括经验丰富的妇产 科、麻醉科、血库、药师、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介入放射 科医生和护士等,并且提到需社会支持;
国内状况
我国指南在应对产后出血的准备工作方面,在对出血量的精 确估计、大量输血方案方面,以及在对每次产后出血事件的 总结和评审制度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临床医师处理产后出血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层应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且
应建立多学科评审会、事后总结会及相应的评审制度等。
安全共识内容解读
在演练中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来练习那些不常用的产后出血 处理技能,如安置气囊填塞或者压迫缝合。
二、识别和预防(每例患者)
.评估出血风险 .测量累计出血量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评估出血风险:
风险评估应在孕期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包括产前、临产晚期 (如绒毛膜羊膜炎、产程延长)、入院分娩、产时和产后;
紧急非同型输血应急预案
阴性患者急需输血抢救或治疗,但无法及时获得所需阴性血液时,医师 可申请阳性血液。
医师应充分评估紧急非同型输血的必要性;。 输注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非同型输血的原因和风险: ①我院
已立即联系市中心血站组织血源。因稀有血液解冻制备时间较长,或血 站库存缺乏难以保障等原因,目前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阴性血。②患者 因大量失血或缺乏某种血液成分,危及生命时,紧急输注阳性血液可能 为挽救生命创造条件。③此类输血除已告知的常见输血风险外,另存在 如下风险:可能刺激患者产生抗抗体,将来若再次输入阳性红细胞制剂, 可能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若患者已存在抗抗体,此类输注可导致速发 或迟发型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患者若为适龄女性,此类输注 可导致将来怀孕时胎儿宫内溶血,甚至死胎。此类输注以挽救患者生命 为唯一目的。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或成功挽救生命但出现上述并发 症,不应归咎于本次输血治疗不当。
紧急同型输血应急预案
特别紧急,需要立即输血抢救时,医师可在取血单上注明“紧急,免交叉配血”,直接申请免交叉配血的血液。 取血单连同患者血标本快速送达输血科。
输血科接到此类临床申请,立即鉴定患者血型,同型红细胞制剂分钟内发出,并在发血记录单上标明发血时 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尽快完成相关试验并将结果通知临床。 紧急输注免交叉配血的血液时,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疑似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接到输血科血液不相容的通知时,立即停止输血,按控制预案采取相关救治措
告知后,必须征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并签署《非同型输血治疗同意 书》,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签署意见,经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备案方 可输注。
若患者体内已存在抗抗体:①效价不超过时,输注阳性红细胞类制剂前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甚至更大剂量治疗;可进 行血浆置换;一旦出现溶血迹象应立即停止输血,马上给予相应治疗。 ②效价超过时,不适合输注阳性红细胞类制剂。
对于可能需要大量输注血液制品的出血高风险患者,需转诊到血 源充足的医疗机构;
大量输血方案:建议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在 ∶ 到 ∶ 之间,每 输入大约 单位的红细胞应输入 个单位血小板,产科出血中纤 维蛋白原消耗迅速,应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需要时可及时 应用冷沉淀替代治疗;
制定阴性血或未交叉配血者紧急输血方案。
施。输血科尽快为患者查找相容性血液。
紧急非同型输血应急预案
患者急需输血抢救或治疗,但患者血型鉴定困难,医师可申请型红细胞, 型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输血科尽快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试验。
非同型输血,尽量避免输注全血。红细胞类制剂只要求主侧配血相合, 次侧不作要求;时间允许时,应选择型洗涤红细胞。
非同型输血,各血液成分的血型选择应遵循相容性原则。 医师应充分评估非同型输血的必要性。输注前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非
同型输血的原因和风险,取得患者或近亲属同意,签署《非同型输血治 疗同意书》,并经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备案。 非同型输血时,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疑似发生溶血性输 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按控制预案采取相关救治措施。 若患者已输入型红细胞,再次输血仍应选择型红细胞。最后一次输血满 周后,方可输注同型红细胞。
阳性红细胞尽量一次性足量输注,抢救结束,后续的非紧急输血应选择 阴性血液。
血液选择应遵循同型或相容性原则。
.机构定期演练培训及总结:
培训可用于复习、铭记方案,识别存在的系统问题和练习重 要的临床技能;
通过对演练的不断总结,可加强演练中进展顺利的部分、讨 论需要改进的部分、分享经验教训以及突出系统问题以形 成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