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城镇化的实施路径——以安康平利县老县镇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淮分水岭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江淮分水岭县域作为安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和城乡要素单向流动等突出问题,促进江淮分水岭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可以通过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制度保障几个方面统筹实施。
关键词:城乡融合;县域;路径;江淮分水岭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6-0053-03(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
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1]江淮分水岭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是连接皖江城市带与皖北“四化”和谐发展先行区的纽带,但区域内易旱缺水、土壤贫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是安徽省城乡融合的难点所在。
本文聚焦江淮分水岭县域地区,对其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健全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为江淮分水岭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江淮分水岭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现状江淮分水岭县域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通过20多年对岭区的重点扶持,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产业化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基于县域内乡村地域广、农村人口多的现实,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
江淮分水岭县域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江淮分水岭各县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县域内城镇化水平总体依然较低。
平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7
第二节电力项目......................................................................... 48
II
平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调整完善目录
第三节环保项目......................................................................... 48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31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32
第四节技术措施......................................................................... 52
第十二章附则..................................................................................... 53
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39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9.11
•【字号】陕政函〔2017〕196号
•【施行日期】2017.09.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陕政函〔2017〕196号
安康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批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成果的请示》(安政字〔2017〕5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紫阳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宁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市要督促县政府严格落实《规划》各项主要调控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
到2020年各类主要控制指标为:
三、县政府要依据调整完善后的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规模边界,从严控制城镇、乡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加强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责任。
加强建设用地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严格落实“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下降标准,严肃查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行为,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9月11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6•【字号】安政办发〔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安康市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6日安康市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深入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开展五大行动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协同发力的基本原则,按照规划引领、系统推进、示范带动、高位建设、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人口转移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治理科学精细、城乡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力争到2025年,五大行动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高品质生活新高地初步建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安康 乡村振兴 案例
安康乡村振兴案例
安康位于陕西省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安康市汉滨区岔口镇的“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该镇地处黄土高原,原本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也十分困难。
通过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资源,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岔口镇逐渐形成了以“古镇文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安康市还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如紫色食品产业,安康市紫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年产值逾百亿元。
同时,该市还积极发展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来说,安康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1 -。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下面从政策层面、资源调配层面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三个方面来探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政策层面,一方面需要制定出更为全面、具体的乡村振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要树立城镇化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手段的理念,引导城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乡村振兴,确保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还需要加强政策的跨部门、跨领域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城镇与农村的融合。
在资源调配层面,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要加强城乡间的资源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可以通过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的进步。
在产业结构调整层面,需要实施一系列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城镇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需要在政策层面、资源调配层面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进行全面考虑。
政策层面要制定出全面、具体的乡村振兴政策,引导城镇化更加注重乡村振兴。
资源调配层面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城乡间的资源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要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
通过这样的路径选择,我们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康市市长武文罡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安康市市长武文罡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XX年10月19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基础工程、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
牢牢扭住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对于助力安康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六个方面意见: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安康如期实现了全域脱贫目标,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在开启新生活、新奋斗、新篇章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坚实基础。
一是抓好政策衔接过渡。
党中央、国务院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我们要用足用好“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政策机遇,认真研究梳理上级政策措施,对照国家层面“1+32”顶层设计和省上22份贯彻落实文件31项政策,逐项对照、逐条细化。
要落实好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政策规定,明确要求、压紧责任、跟踪督办,确保过渡期政策全面落地生效。
要主动加强对上汇报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考核争先、业务争优为目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分头负责、加强沟通,确保上级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问题困难客观真实反映到位、亮点成绩实事求是汇报到位。
二是对标补短强化监测。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防止在薄弱环节出问题。
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要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分类资助,统筹农村危房改造、租赁补贴措施落地,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维护。
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将“三类对象”全部纳入监测体系,高度警惕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和大数据监测平台作用,推广应用“321”基层治理模式等成熟经验,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返贫致贫线索发现机制,做到责任网格化、监测信息化、帮扶靶向化,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陕西平利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陕西平利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作者:孙昀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平利县委、县政府围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的要求,以“五美”即“生態美、产业美、城乡美、风尚美、生活美”为主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乡村与城镇同步、三次产业协调共进的发展路子,对于西部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路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近20年来,陕西平利坚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逐步迈上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境界。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要素禀赋平利位于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11镇137个、6个城市社区,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
人文历史悠久。
公元前221年设县,县城今址始建清嘉庆8年。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是女娲文化的重要源发地,也是“贺龙元帅入党介绍人、革命先驱廖乾五”故乡。
自然资源丰富。
被誉为“巴山药乡”和“生物基因库”,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
现已探明重晶石、萤石、铅锌等大中型矿床34个。
中国名茶之乡。
早在唐代就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平利茶成为贡茶,是全省三个茶叶基地县之一。
“平利绞股蓝”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平利女娲茶”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中国最美乡村。
有陕南九寨天书峡、秦楚边关古长城、人文始祖女娲庙等特色景点与徽派民居、生态茶园风光交相辉映,2012年成功入选“中国十佳最美乡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探索平利在全国是较早提出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县之一,美丽乡村建设在平利历经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试点起步阶段:2003年到2004年,提出建设陕西最美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康市S_镇X_村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康市S 镇X 村为例罗正人,张淑萍∗,童淑兰㊀(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㊀农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偏远农村地区受限于经济落后㊁人口流失等诸多困境,历来是养老问题的难点所在㊂安康市属于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无法适应农村养老服务的迅速变化㊂选取安康市S 镇X 村为样本,在对其多维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养老现状及运作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借鉴其他省市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积极探索与乡村振兴背景高度契合的农村养老模式,以期为偏远农村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智力支持㊂关键词㊀乡村振兴;农村养老;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㊀F 323.8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1-0227-04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5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ld-age Care in Remote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X Village ,S Town ,Ankang City as an ExampleLUO Zheng-ren ,ZHANG Shu-ping ,TONG Shu-lan㊀(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nkang University,Ankang,Shaanxi 725000)Abstract ㊀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remote rural areas have always been the difficult point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due to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population loss.Ankang City belongs to the extremely poor area in Qinling Bashan Mountains,where the aging problem is prominent.The current suppl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cannot adapt to the rapid changes in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This paper selects X Village,S Town,Ankang City as a sample,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lderly care based on its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found,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and ac-tively explores a rural elderly care model tha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remote rural area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Key words ㊀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elderly care;Elderly care services;Population aging基金项目㊀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陕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与对策研究 (22JK000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康农村养老现状调查研究 (202111397013)㊂作者简介㊀罗正人(1995 ),男,湖北十堰人,助教,硕士,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㊂∗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工作㊂收稿日期㊀2022-11-05㊀㊀十九大报告指出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㊂农村养老问题是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因而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1亿人,占总人口的14.2%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㊂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十四五规划中作出专门部署㊂‘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明确提出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㊁普惠型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㊁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㊂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㊂据安康市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93436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48652人,占50.08%;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23072人,占20.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2438人,占14.94%㊂整体而言,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村养老的压力较大㊂近年来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㊂其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养老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政府提供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无法适应农村养老服务的快速变化㊂因此,有必要对安康市当前农村养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积极探索与乡村振兴背景高度契合的养老模式㊂1㊀现状分析:X 村养老服务现状及运作机制X 村位于安康市S 镇南端,具有两大特点:其一,贫困户占比较高㊂X 村下辖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2户19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4户1308人,脱贫任务位居全镇第1㊁全区第7㊁全市第10,2019年实现村退出,2020年所有农户全部脱贫,是S 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最重的一个村,急需抓住乡村振兴契机发展经济㊁改善民生㊂其二,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压力大㊂据统计,X 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427人,占总人口的22.81%㊂以上两点使得X 村的养老情况成为安康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现状的缩影,较具代表性,因此,笔者选取S 镇X 村为对象,研究安康农村地区养老问题㊂基于实地调研的结果,该村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㊁互助养老和机构养老3种,具体情况如下㊂1.1㊀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引导居家养㊀家庭养老是许多农村地区的较为普遍的养老模式,其主要运作机制是基于 百善孝为先 养儿防老 父母在㊁不远游 等传统孝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11):227-230㊀㊀㊀文化观念,由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㊂X村在利用家庭养老模式时主要思路是以宣传引导为主,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两步: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常态开展 诚孝俭勤和 新民风活动,让孝道观念和法制意识家喻户晓㊁深入人心㊂二是在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对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有效督促子女对父母尽赡养义务㊂从X村的实践情况来看,基于优秀孝道文化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具主要地位,对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有重要促进作用[2]㊂1.2㊀以互助养老模式为依托,探索集中 养 ㊀互助养老模式最初由河北省肥乡县探索而出,并继而在多地推广,其主要运作机制可概括为 村级主办㊁互助服务㊁群众参与㊁政府支持 ㊂X村在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时主要思路是利用村闲置校舍改建成小集中养老安置点,专门针对不愿意到敬老院又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㊂具体做法是采取 村上领办+社会捐助+志愿服务 形式,为这些老人提供营养膳食㊁文娱活动㊁医疗保健等日间照料,并每逢节假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㊂力求使其生活有照料㊁生病有看护㊁纠纷有调解㊁精神有慰藉㊂从X村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村内有11名老人入住安置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敬老院集中供养 不合规进不去 ㊁子女外出打工 顾不上心发愁 与市场化供养机构 收费高养不起 等诸多问题,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㊂1.3㊀以机构养老模式为补充,鼓励入院 养 ㊀机构养老包括民办养老和公办(政府办)养老,主要运作机制是由社会资本投资或政府提供财政补助从而保障养老服务的供给,X村在利用机构养老模式时主要思路是以政府办养老为主,鼓励安排老人入住乡镇一级的敬老院㊂具体做法是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实行镇领导包村㊁村干部包片㊁网格员包户,认真走访摸排困难老年人底数,耐心细致向供养对象㊁监护人宣讲集中供养政策,精准掌握困难老年人养老需求和供养意愿,消除供养老年人及监护人思想顾虑,积极动员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入住区域敬老院,并由镇村帮扶干部定期走访看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㊂从X村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村内已有3名困难老年人入住,这些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较之前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作用㊂2㊀成因阐释:X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1㊀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㊀家庭养老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主体地位,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使得传统 大家庭 群居方式变为 小家庭 模式,由此引发 空巢化 现象㊂子女长期不在身边㊁双方缺乏交流沟通的困境,不仅使得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还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情感纽带联系,动摇了以孝文化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主体地位,例如,部分地区出现了重视抚养子女而轻视赡养老人的现象[3]㊂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多元文化兴起,农村敬老尊老的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思潮冲击,个人主义㊁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了农村整体的养老氛围和乡村精神文明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㊂2.2㊀养老观念革新滞后,互助养老模式创新不足㊀在 后乡土社会 的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强调依靠自身力量,采取互助方式探索解决自身养老困境,其关键点在于农村老年群体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被动消极的 待养 到积极主动的 自养 互养 [4]㊂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农村基层组织在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时存在对其内涵理解不到位㊁流于形式的问题㊂以X村为例,该地采用的是 集中安置 + 志愿者互助 的形式,即利用改造后的闲置校舍为集中安置点,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所能提供的精神慰藉服务与健康服务较少,缺乏老年互助与亲友互助形式㊂该形式下老年群体仍被视作养老服务活动中的 待养者 被养者 ,作为养老服务客体的老年群体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足,未能充分体现以老助老㊁以老养老㊁自愿参与等互助养老理念㊂因此,政府及基层组织在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时,应当考虑如何创新形式,跳出传统养老理念的桎梏,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发挥老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㊂2.3㊀社会资本参与有限,机构养老模式结构失衡㊀对于社会养老模式,偏远农村地区一般是以敬老院为主,民间资本参与有限,且老年群体参与度较低㊂以X村的实践情况为例,老年群体主动参与配合的较少,仅有3名困难老年人入住乡镇敬老院,无人参与市场化养老机构㊂其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一方面,偏远山区存在山高坡陡㊁地质条件特殊㊁人员居住分散等多种因素,受 故土难离 养儿防老 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养老理念相对落后,除非出现孤寡独居㊁失能及无人照料等特殊情况,老年群体主观上不愿入住敬老院等养老场所,更不愿意花钱选择社会机构养老[5]㊂另一方面,偏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购买力不足,导致养老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社会资本参与有限,布局较少㊂因此,尽管老年群体对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有所诉求,愿意入住民间养老机构,客观上也没有合适的民间养老机构可供选择,由此形成了老年群体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变高,但社会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失衡㊂2.4㊀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基础服务设施有待完善㊀受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养老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影响,相比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偏远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起步晚㊁底子薄,总体上处于保基本㊁兜底线的状况,面临养老资金不充裕㊁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㊂基础服务设施的缺乏使得这些地区的多数养老机构侧重于提供吃㊁住和日常照顾等基本服务,而医疗㊁康复㊁教育㊁文娱等综合服务不足,存在个性化㊁多元化㊁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和不平衡㊁不充分㊁不专业供给之间的矛盾㊂以X村为例,该地在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时,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只能利用撤点并校后闲置的校舍进行改造,缺乏文娱设施㊁医疗设施㊁康养设施等配套设施,精神娱乐服务以及医养服务供给欠缺,使得互助养老场所实质上仅仅是一个具备居住功能的寄养地,难以满足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内在要求㊂2.5㊀人才队伍亟待充实,养老专业服务质量较低㊀‘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针对加快补齐8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时明确指出,要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化㊁专业化水平 ㊂在当前多方参与㊁养老模式多样化的趋势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大量基层公共管理人员㊁社会服务人员㊁养老护理人员㊁养老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㊁聚力保障㊂然而,当前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存在数量短缺㊁专业化水平低㊁流失率高等问题㊂以X村为例,该地在利用机构养老模式时,最终只有3名困难老年人入住,收效甚微㊂其原因在于老年群体及其监护人普遍存在思想顾虑,对乡镇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㊂例如有的监护人认为敬老院条件简陋㊁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其养老质量难以与家庭养老模式相比,只有 五保户 困难户 才会入住敬老院,父母入住等于向他人表明子女无能或不孝;有的老年人认为敬老院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精神慰藉以及医养服务,甚至将敬老院称为 等死院 ㊂因此,农村养老服务不能只重建设而轻视人才培养,而应当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解决人才培养机制欠缺㊁人才队伍急待充实的问题㊂3㊀对策破局:乡村振兴助力破解养老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中明确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着重指出农村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切实满足老人需求,改变传统养老服务模式㊂结合乡村振兴提出的产业振兴㊁人才振兴㊁文化振兴㊁生态振兴㊁组织振兴5个方面的振兴内容,可采取以下措施作为突破口,破解偏远地区农村养老困境㊂3.1㊀文化振兴夯实家庭养老基石地位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㊁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㊂农村养老应当围绕 乡风文明 的要求,通过乡风文明重构家文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巩固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的基石地位[6]㊂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振农民精神面貌㊂另一方面,要在微观层面上以 小家庭 为着力点重构家文化,针对 孝文化 弱化式微现象,宣传敬老爱老尊老思想,推举孝老爱亲模范,强调子女赡养义务㊂以X村为例,村中远嫁的52岁妇女魏某,在母亲逝世后为赡养年迈父亲毅然返乡创业,不仅在 消费扶贫月 活动中一炮走红,更向全村诠释了 养女也能防老 的新理念,她被帮扶单位和X村党支部联合表彰奖励,成为新民风孝老爱亲先进代表,充分发挥了榜样力量㊂3.2㊀组织振兴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模式㊀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农村养老应当围绕 治理有效 的要求,建立更加有效㊁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推进农村养老模式创新奠定基础,并从2个角度着力革新养老理念㊁推动养老模式创新㊂第一,服务主体角度㊂基层组织工作人员首先应实现自身层面的养老理念革新,深入理解互助养老㊁智慧养老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的内涵,与老年群体积极沟通㊁了解需求,根据农村老年人普遍意愿和人口数量测算,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幸福院㊁养老服务中心㊁互助养老点等机构设施,大力探索邻里亲友互助式㊁小微养老式等符合山区特点的养老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例如安徽铜陵的基层老年协会发展模式㊁江西新余的颐养之家模式等[7]㊂第二,服务对象角度㊂老年群体是养老服务的客体,其参与度直接影响养老服务的效果,基层工作人员应当帮助老年群体树立积极老龄观,对其加强宣传引导,创新老年教育,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帮助老年群体革新理念㊁践行积极老龄观,从而在推进新型养老模式时取得其配合支持㊂3.3㊀产业振兴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㊂ 农村养老应当围绕 产业兴旺 生活富裕 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发展农村经济㊁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第一,政策引导㊂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性政策,创设便利条件,突出农村地区的自身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与扶贫㊁慈善㊁养老等多项工作融合,为农村养老服务营造适宜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㊂第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㊁增强农民养老服务购买力㊂农民支付能力不足是农村养老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当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发展县域㊁镇域㊁村域多层次产业集群,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依靠农民身边的 绿水青山 为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从而使农民能够真正参与到中高端养老服务市场,实现 兜底有保障㊁中端有市场㊁高端有选择 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㊂以X村为例,该村启用集体经营资金用于支持村内产业发展,以茶叶㊁魔芋㊁中药材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为支撑,发展特色产业,采用村经济合作社方式撬动社会资本1600余万元,建成新农高茶叶园区㊁关山魔芋园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激发了社会参与活力,实现了资本下乡㊁农民增收[8]㊂3.4㊀生态振兴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㊂农村养老应当围绕 生态宜居 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养老服务创设宜居的养老环境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㊂一方面,要坚持 厕所革命 河长制 ㊁垃圾清理等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完善乡村环境治理机制,合理耕种放牧,发展生态农业㊁生态旅游业,从而提高乡村的宜居度,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感[9];另一方面,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农村偏远山区予以适当倾斜,积极推进农村生态化㊁景观化改造,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同时配给必要的文娱设施㊁医疗设施㊁康养设施,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㊂3.5㊀人才振兴打造养老服务专业队伍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 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㊂农村养老服务应当围绕这一要求,健全农村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充实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㊂92251卷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罗正人等㊀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一,应坚持多方联动,整合医院㊁地方高校㊁企业㊁养老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促进 产教研 融合,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发展培养本土人才[10]㊂第二,在产业结构升级㊁劳动力向中西部回流的背景下,应抓住大量人员返乡留乡创业的契机,吸引城市人才下乡,投身于乡村养老行业,充实乡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㊂第三,对于积极投身于农村养老服务的人才,应提供政策支持,采取学费减免㊁免费培训㊁发放津贴㊁精神嘉奖等方式,让人才 愿意来 也 留得住 ,降低人才流失率,提升人才专业素养[11]㊂4㊀结语上述对以X 村为代表的偏远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 现状ң问题ң成因ң对策 分析过程可概括为下图1㊂如图1所示,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和人力㊁物力㊁财力匮乏等原因,偏远农村地区面临养老质量较低㊁养老压力上升㊁养老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农村地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时,应当在巩固脱贫攻坚基础上,按照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以文化振兴为养老服务筑牢精神层面保障,以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为养老服务奠定经济物质层面基础,以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养老服务提供人力层面支持㊂在前述基础上,可采用多种养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家庭养老主体地位,推进互助养老㊁社会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优化土地养老㊁自我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12],积极发展与自身优势特点相适宜㊁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的养老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养老服务体系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格局,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㊂图1㊀理论分析:乡村振兴助力X 村等偏远农村地区破解养老困境Fig.1㊀Theory analysis :Rural vitalization has helped X Village and other remote rural areas solve the pension dilemma参考文献[1]贺雪峰.农村养老实践模式及其应对:以H 省F 县调研为例[J ].求索,2022(3):13-20.[2]柴昱彤.孝道文化传承视域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 ].核农学报,2022,36(6):1286.[3]刘迪.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农村.农业.农民(B 版),2022(6):41-42.[4]纪春艳.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及优化策略[J ].农村经济,2018(1):90-96.[5]朱慧劼,姚兆余.多学科视野下的农村养老:理论分析与路径探究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综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3):177-184.[6]程燕蓉,慈勤英.家国一体:在乡村振兴中重塑家庭养老[J ].宁夏社会科学,2022(4):166-172.[7]朱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及其实现路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180-195.[8]余惠中.贫困村开出希望花[N ].安康日报,2020-10-12(005).[9]王丽艳,段中倩,王振坡.居住环境㊁通勤时间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天津市微观调查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2):103-110.[10]李健生,李忻之.基于健康养老趋势的应用型养老服务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研究:以广西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21(11):134-139.[11]夏肖煜.农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28-230,234.[12]汪险生,李宁,胡平峰,等.公共养老能替代土地养老吗:来自 新农保 影响农地租出的经验证据[J ].农业经济问题,2022,43(5):124-143.3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选择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来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目标。
下面我将从农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进行阐述。
农业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起适应乡村振兴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的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
鼓励城市企业进农村投资兴业,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同时也需要将城市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避免在城区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隔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技创新在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科技示范项目等,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还可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去。
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山区县域经济——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
平利县发 展县域经济的特点
平 利县 位 于陕 西省 东 南部 , 巴 山北 麓 , 典型 的 山区 县 , 设 促 进 县 域 经 济 结 构 优 化 大 是 辖 8 1 乡 ,总面 积 22 平 方 公里 ,总 人 口 2 万 , 境 内拥 有 丰富 镇 0 67 5
政府在培育县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平利县政府从
平利 县 在培 育 特色 产 业壮 大 县 域经 济 发展 上 呈现 出以 下特 点 : 大县 域 经 济
在农业发展上 ,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 绿色农业为重点 , 积
发 展茶 、桑 、畜 三 大支 柱 产 业 。首 先 ,坚 持 实 施 茶饮 产 业 率先 突 为 目标 ,全 县 建 成 了 城关 、长 安 、三 阳 等八 个 茶 叶基 地 乡 镇 ,在
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资源优势 ; 色产业 ; 特 小城镇建设 ; 县域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型县域经济是指利用本县域的资源禀赋 , 通过开发本 为代 表 的专 业镇 。 以发 展商 品型 农 业 为基 础 ,建立 茶饮 产业 基地 , 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形成特色经济 , 从而拉动全县 兴办 专 业化 农产 品 生 产加 工 企 业 ,拓 展 农产 品产业 链 ,增加 农 产
城镇建设 ,促进产业在县域 内的集聚 ,使得县域经济得剑了快速 进规律,开发优势资源确立支柱和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发展,白2 0 年以来实现了县财政的收支平衡 ,20 年实现生产 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和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 07 08 总值 1 . 亿元, “ 58 获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成为 ,
陕西省 8 个县域中县域经济综合名次进位最快的 1 3 O个县区之一。 极 推进 农 业 产 业化 进 程 ,按 照 市 场 农 业 、现代 农业 的 要求 ,集 中
应对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应对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作者:柳忠平为全面掌握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近期,我们对全县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平利县辖9镇3乡,19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万,全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3.1万,占总人口的13.5%,其中,农村有60岁以上老年人2.6万,占农村人口的13.2%,占全县老龄人口的87.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
显然,平利县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征:1、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
老龄人口比例已占全县人口的13.4%,且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2014年全县老年人口将达到4.5万人,老龄化率将近20%。
2、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未富先老现象突出。
平利县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安康市(12.3%)的水平,但该县在经济发展上却处于全市中上游水平,人口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
3、老龄人口高龄化明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该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3.05岁,且呈逐年延长趋势。
全县90岁以上高龄老人519人,百岁老人2人。
近年来,平利县以创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
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主任,1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工作委员会,12个乡镇成立了老龄委,194个(村)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
二是狠抓老年维权。
县级由司法机构牵头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基层老年人法律维权服务站,全方位地无偿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下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析论
乡村振兴战略下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析论作者:彭斌芦杨来源:《理论导刊》2019年第12期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
就地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土文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就地城镇化存在许多现实藩篱,制度不完善、权责不匹配、产业失衡、利益多元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进一步推进。
鉴于此,推進制度改革、优化权责配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多元利益就成为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就地城镇化;传统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12-0085-05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估与改善对策研究”([2014] 13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斌(1976-),男,长沙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暨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芦杨(1994-),男,山东淄博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治。
[HT10.5,10.XH]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是党和国家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异地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模式,“城市优先”的发展策略导致乡村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约292亿,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累计达16亿。
平利县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平利县城镇化建设的思考本文概述了平利县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平利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形成聚集效应;要科学规划,完善功能,不断提高城镇吸引力;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多元化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全民素质。
标签: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经营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使得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此消彼长,同时居民点的建设等物质表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的系统性过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从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它具有四个明显特征,即:非农业人口占有比重增加的人口特征,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空间特征,非农经济代替农业经济的产业特征,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普及这一社会文化特征。
城镇化水平和地区经济、地域、社会、人文、历史等实际情况密切相关,是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人文和开放程度的集中体现。
因此,简单的城市化率(非农人口和总人口的比率)不能充分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平利县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平利县城镇化建设现状平利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达80%以上,处于城镇化建设初期。
近几年来,平利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集镇,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县城,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集镇为轴线的城镇框架逐步扩大,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康市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研究——以安康市平利县为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康市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研究—
—以安康市平利县为例
梁赵缠;刘安琪;金育蓓;王佳兴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2()12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朝着绿色生态与高质量发展方向发展。
2021年9月14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十字路口,国务院批复《关于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再次证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康市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开展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走访与问卷调研对安康市进行实地调研,收集陕西秦巴山区农户生计转型数据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状况。
研究安康市乡村特色产业转型模式对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深度分析安康市平利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再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以平利县为例得出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从生态产业化、产业特色化、产业生态化三方面提出对应措施。
【总页数】3页(P0128-0130)
【作者】梁赵缠;刘安琪;金育蓓;王佳兴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乡村民宿集群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汶川县三江镇为例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陕南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陕南安康市为例
3.乡村振兴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康市平利县为例
4.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印染业转型升级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5.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绿色转型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6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一、老县镇县域基本特征老县镇隶属于安康市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的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北部以板状、片状软-较软变质岩为主,夹有层状坚硬岩,风化作用强烈,人类工程生产活动相对强烈。
因此老县镇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以滑坡灾害最严重,且最为普遍。
因此移民搬迁是解决安全问题的首要方案。
同时,
镇域保护林地70%以上都位于两侧山上,基于对林地的保护,亦需要对部分农田进行搬迁。
老县镇村庄分布呈现出沿县河沟道两侧分布较集中,南北两侧山区分布较分散的特点。
沿县河两侧分布约25个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民小组约570人,南北两侧山区分布约93个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民小组仅有约61人。
由此可见,现状已经呈现向镇区集中居住的空间特征。
二、发展趋势与特征1.新型农业合作模式初步凸显。
目前,针对老县镇土地分散,部分土地出现闲置的现实情况,老县镇已经有11家农业合作社和6家公司,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其中,以老县村的北医大中药材基地和东河村的农业合作社最为典型。
北医大中药材基地整合了顺应北河谷地的农地资源,种植了近3000亩中药材,使得农田得到整合利用的同时带动了近百人就业,为农民创造收入近百万元。
东河村则整合河谷平原区域的土地开展渔业养殖及农家乐等旅游活动。
可以看出,
老县镇的新型农业合作模式是对老县镇分散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有效探索。
2.移民搬迁导致老县镇的破碎空间发生重构。
老县镇地形复杂,用地破碎,适宜建设用地不多。
发展至目前,老县镇所辖11个村庄已经进行部分搬迁,并形成八个移民社区,分别为凤桥村安置区、马安山村安置区、太山庙村安置点、木瓜沟村安置区、七里沟村安置区、老县村安置区、原东河村安置区和原桂花村安置区,共计可以容纳5656人,其中万福山村和蒋家坪村到2020年均要进行整村搬迁。
也使得生产生活空间由较为分散的空间布局转变为较为集中的空间布局,随之产生的是交通、产业、生活空间等一系列要素的重组,对老县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三、发展路径1.全域城镇化。
老县镇人口规模较小,密度较低,适建用地较少,各村之间联系较弱,规划鼓励各村庄人口随陕南移民政策向镇区进行集聚,建设用地空间的不断集中,在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的同时又进一步放大了乡村空间的外部正效应:农业生产空间碎片化程度逐步降低,规划引导乡村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工程,以推动农业生产空间规模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并探索在移民背景下移民社
区与镇区聚落空间融合发展的路径。
2.全域产业化。
传统意义下的镇总体规划在镇域层次针对村庄要展开村庄发展规模、职能等的研究,同时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配建。
在本次规划确立
全域城镇化的基础上,镇域层面将重点解决全域产业化发
展导向下的资源整合、土地管理模式的探索、交通梳理及景区建设等新工作。
同时依托镇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在生态保护大背景下筛选产品门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生态可持续产业体系。
在老县镇所在区域城镇的产业具有协同发展基础的背
景下,通过对发展政策的解读、
地区差异性的研究和自身比较优势的分析,探求老县镇的主导产业及延伸产业类型,
与周边城镇、城区形成深度合作,统筹镇域空间发展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特色化经营,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错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实现三次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不断提升乡村生产力水平以打破乡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的步伐,进而摆脱路径依赖下乡村空间的贫困属性。
3.全域旅游。
基于城郊度假旅游需求日渐旺盛的旅游
发展背景,
立足于老县镇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水域资源、观光农业、历史文化、特色民居等系列旅游资源,
系统整合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致力于形成以“生态旅游”为核心,以
“田园养生、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结合特色休闲农业引领旅游发
展。
主要是通过老县镇优美的田园风光、农作劳动以及绿色
新鲜食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将生态、
绿色、环保、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园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延长农业
产业链,放大农业生态效应,实现农业和旅游有机融合。
使
“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高度集聚。
将休闲农业旅
游打造成为老县镇旅游的拳头产品,并构建一系列农旅融合的示范项目,
引领老县镇旅游快速发展。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对村民生产生活安全的考虑、
对林地的保护以及居民有效教育、
医疗的合理保障,本文提出全域城镇化的概念,在很多方面尚有考虑不周之处,
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升,
仅作为引子,能启发更多关于全域城镇化的研究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王永平,周丕东,黄海燕,等.生态移民与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研究—————基于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调研[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城镇化的实施路径
——
—以安康平利县老县镇为例孙雪茹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自陕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生活条件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以及收入来源逐步向城镇靠拢,逐步脱离土地成为新城镇人。
在此背景下,全域城镇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帮助农民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身份和权力、价值观念等社会属性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的视角研究上述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空间;全域城镇化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