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发布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项目及创建单位的通知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发布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项目及创建单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应急管理厅
•【公布日期】2018.12.14
•【字号】豫应急办 [2018]9号
•【施行日期】2018.1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
正文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发布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
项目及创建单位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安全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豫安监管办〔2018〕140号)等规定,现将河南省灾害应急仿真技术创新中心等7个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项目及创建单位(详见附件1)予以发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创建单位要加大对平台创建工作所需条件的保障,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装备更新改造,推进应急与安全科研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支撑平台自主创新能力及推广应用能力,切实服务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平台创建单位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在科研项目立项和安全先进技术装备推广方面予以支持,积极推动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三、请各创建单位于2019年12月31日前将《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
平台项目验收申请表》(附件2)提交省应急管理厅。
附件:1.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项目及创建单位名单
.
2.河南省应急与安全科技支撑平台项目验收申请表
2018年12月14日。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 号),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平台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省内某一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组建的研发中心,其任务是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是全省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实体机构。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场地、设施、专业服务人员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为核心业务的服务载体,主要分为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两类,以开展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为主。
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的窗口,是依托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建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本领域或本地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三条平台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凝聚创新资源,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管理办法

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管理办法(修订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加强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42号),特制定本办法。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平台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实体机构.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促进创新主体、平台、基地建设协调发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第四条平台建设主要任务是:(一)分析我省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判断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建议.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二)建设和完善技术装备、服务场地、示范生产线等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三)面向产业开展技术转移和转化、创业支持、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信息咨询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撑服务人才,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五)开展技术交流、专业技术培训、国内外科技合作等活动。
第五条平台可以由地方人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独或联合建设,鼓励引进省外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建设。
第六条平台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重点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省产业集聚区和省级及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布局建设.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七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布部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日期】2013.09.26【实施日期】2013.09.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豫发〔2013〕7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制定《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条件,为规范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集成化的,为产业及其相关的产业集群、区域化聚集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实现政府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对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自主发展,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
第三条平台包括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检验测试中心、工业设计院、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企业孵化器等。
第四条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全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资源环境等。
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实现我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规范学校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现对2000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创新大会颁布实施的《大连医科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做重要修订。
第二条我校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校科技平台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在我校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等.第三条我校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行校、院、室三级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所长及课题组组长负责制。
平台学术委员会通常设主任一名,由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其他成员由校内外优秀专家组成,总人数一般不超过13人,本校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具体组成方案由承建单位提出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审议确定。
我校省部及以上重要科技平台负责人由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审议确定.第二章平台建立第四条学校鼓励和推动各级单位积极建设重要的科技攻关平台、研究所与专业实验室等,优先支持与转化医学相关的平台建设。
第五条二级单位管理的科技平台建设由所属单位自行负责,报科技处登记汇总.第六条学校鼓励临床学院在加强各自中心实验室建设基础之上积极推进临床专科实验室建设工作,有条件者应积极申报建立各级政府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
上级政府批建的临床专科实验室的管理可由所属临床学院具体实施或与学校科技处共同负责。
第七条组建各级各类科技平台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相对完整与稳定的学术队伍(应包括一定比例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二)以课题组工作为基础,具有明确研究方向;(三)有必要的经费来源(包括学校与二级单位的建设投入、全部或部分雇工费及其它运行经费等)和平台空间等设施条件。
第八条推荐各级各类科技平台要求:(一)对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申报的科技平台有重点支持领域及申报方向的按其相关要求推荐;(二)对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申报的科技平台实行自由申报的,除应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外,根据各院、部系均衡发展原则及研究工作基础,依托其特色优势学科择优推荐。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09.06•【字号】豫科项〔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的通知豫科项〔2024〕37号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各县(市)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决定组织申报2025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须是河南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单位治理机制健全,管理规范,信用记录良好,具备承担项目实施的能力。
(二)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0岁,在同一类科技计划中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已承担省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尚未结项或验收的,不得申请新的项目资金。
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只能承担一个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同一年度多类计划项目的,将根据各类计划项目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查重确定。
(三)项目申请人填写申报材料时,须按照填报要求注意信息回避,在申请书第二、三、四、五部分不得出现项目负责人、申请单位等相关信息。
对未按要求进行信息回避的,将按无效申报处理。
不接受涉密内容项目申报,申报材料请作脱密处理。
(四)各申报单位应加强项目筛选审核,强化科研诚信管理,加强科技伦理审查。
同一项目已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严禁重复或变相重复申请专项资金立项支持。
同一申报单位须通过单个推荐部门申报,不得多头申报。
项目申报单位拟推荐项目情况需经内部公示。
(五)支持方式包括经费支持和指导立项。
县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濮阳县为例

县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濮阳县为例摘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加速器。
濮阳县作为中部平原县区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日益严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为重要。
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濮阳县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加快推进本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
关键词:县区;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策科技创新平台,是企业科技研发、技术引进、成果孵化的有效载体,具有技术承接、原创开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大部分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应用转化,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2016年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2021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引发了《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暂行)》;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将为濮阳县的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1、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断扩增截止2022年5月底,濮阳县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5个,较2010年增长60%,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重点实验室4个,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个(国家级4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中试基地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其它研发平台6个。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自然资办发〔2020〕49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制定了《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土资发〔2016〕152号)、《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6〕534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国测科发〔2014〕1号)、《国土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6号)、《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0〕690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测办发〔2017〕205号)、《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5号)同时废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附件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前沿和事业发展需求,凝聚创新资源、实施重大创新任务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豫科项〔2023〕43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的通知豫科项〔2023〕43号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科技、财政管理部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县(市)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加快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提升产业链创新整体效能,根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省级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将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项目应按照省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发布的专题进行申报,围绕我省重点领域产业发展,聚焦重点方向,不在指南范围内的项目不予受理。
(二)项目申请单位应为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注册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前,建有省级(含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三)项目申请单位为企业的须有实际研发活动,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其他企业不低于3%,同时应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记入“信用中国(河南)”黑名单。
已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逾期尚未结项验收,或近3年内存在省重大科技专项验收不通过的企业,不得申报。
(四)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3年10月31日后出生),鼓励青年创新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已承担省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且截止到2023年10月31日逾期未结项的,不得申报。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1.4)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1.4) 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建设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结合赣龙铁路GL-2标工程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赣龙铁路GL-2标工程指挥部、各项目部及所属架子队。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一条指挥部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部科技创新工作。
组长:指挥部指挥长副组长:常务副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副指挥长成员由指挥部各部室部长、负责人和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担任。
第二条领导小组职责:组织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评审;组织科研课题的内部评审;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负责科技创新的奖励与考核。
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指挥部部工程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工程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课题立项第一条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专题项目研究方式,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施工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试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等方面的关键难题;研究和解决工程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等。
第二条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不少于10万元,用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研究的投入。
第三条科技创新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
1. 各项目部根据自身承担建设任务的特点,进行科技课题立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课题的立项由各项目部申报,指挥部工程技术部组织研讨、选题、编制申请报告及向上级单位办理赣龙铁路GL-2标科技创新立项事宜。
2. 对未报上级单位立项的课题,可选定一定数量的课题作为指挥部立项课题。
第四章经费资助第一条指挥部评审立项的课题由指挥部全额资助。
第二条对各项目部自立的科研项目,如成果被指挥部采用并应用到项目的,可以给予一定的资助,资助原则上要求有1:1配套项目经费,并由各项目部负责本单位科技创新经费的日常管理。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安排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的通知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安排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8.13•【字号】豫财科〔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安排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的通知豫财科〔2024〕40号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年初预算批复和省科技厅《关于建议下达2024年度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的函》(豫科项〔2024〕20号)、《关于建议下达2024年度第五批省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的函》(豫科项〔2024〕23号)、《关于建议下达2024年度第六批省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的函》(豫科项〔2024〕28号),经审核,现安排你部门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详见附件1,列2024 年“2060302-社会公益研究”支出功能科目,“50502-商品和服务支出”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科目)。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豫财科〔2021〕57号)要求,本次下达资金试行省级直拨到项目承担单位的“直通车”制度,请省科技厅及时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并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请按照《河南省省级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科〔2022〕46号)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要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项目主管部门应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绩效目标表(详见附件2)要求,依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附件:1.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经费预算表2.2024年第四批省创新研发专项绩效目标表2024年8月13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3.26•【字号】•【施行日期】2024.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科技主管部门,各县(市)科技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孵化生态,根据《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豫科〔2019〕35号)、《河南省众创空间管理办法》(豫科〔2020〕101号)规定,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河南省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二、申报材料申报认定、备案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单位,请分别按照附件1、2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版,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双面打(复)印,书籍式装订,一式2份(封面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电子版要求与纸质材料内容一致。
三、申报流程(一)材料提交。
请将申报材料报送归口主管部门(各省辖市科技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科技主管部门,各县(市)科技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教育厅)。
(二)审核推荐。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省教育厅对拟推荐的相关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应进行审核并公示。
经公示无异议后,按申报类别分别汇总形成各类孵化载体申报汇总表,并出具推荐函,将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在规定的日期前报送至科技厅。
四、有关要求(一)本次申报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以下一项或多项专业服务,孵化服务领域侧重围绕我省重点培育的“7+28+N”的产业链条。
1.专业平台服务。
通过自建、共建、合作等方式,建设专业技术领域内开放式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测试等服务;2.供应链服务。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14)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1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11•【字号】豫政办[2014]77号•【施行日期】2014.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14〕7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6月11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豫发〔2014〕7号),设立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转变(一)取消的职责。
1.取消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审批职责。
2.取消民营科技园区认定审批职责。
3.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批职责。
4.取消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职责。
5.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其他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
1.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招投标、评估和过程管理等具体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承担。
2.将科技成果评价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承担。
3.将科技扶贫、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技期刊及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管理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承担。
(三)承接的职责。
1.实验动物出口审批。
2.实验动物工作单位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原种登记单位指定。
3.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放到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其他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科技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出全省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牵头拟订激励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二)牵头拟订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全省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负责《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9.07.08•【字号】豫科〔2019〕96号•【施行日期】2019.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科〔2019〕9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局、财政局,各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提升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科技厅、财政厅制定了《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2019年7月8日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科学布局、统筹实施河南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实施突出目标导向,聚焦事关我省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需求,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多方联动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突出系统布局,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瞄准重点优势产业上下游的关键节点,进行全链条一体化布局,集成资源系统推动专项的组织实施;突出分类实施,尊重科研规律,针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主体不同的创新需求、研发定位和目标导向,在项目的产生途径、组织流程、支持方式、绩效考评等方面因类施策、分类推进。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8月2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布局与组建第三章管理体制第四章运行机制第五章绩效评价第六章附则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决策部署,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南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我省各类创新基地的先锋队;应当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高层次人才汇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设施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开放式创新高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三条省实验室建设应当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可以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整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力量,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主体、各类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合作的创新格局。
第四条省实验室建设坚持“省级政府主导,市级政府或部门(单位)主建,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优胜劣汰、有序进出”的原则。
第五条省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统筹省实验室规划布局,省政府负责批准省实验室启动建设。
省科技厅是省实验室的业务指导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对省实验室运行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协调落实支持政策,并会同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
河南省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河南省省级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要求,省财政统筹整合基本科研业务费、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科技研究开发与服务平台专项、科技应用推广专项等资金,设立省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期限为2018—2022年.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河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政〔2014〕16号)及有关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支持对象是河南省内开展稳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科技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单位。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遵循“统筹整合,突出重点,遵循规律,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管理的职责分工: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审核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等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科研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和经费分配方案,分配下达资金;指导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
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或具体实施细则;负责拟定专项绩效目标,建立项目库,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提出资金分配建议,跟踪项目指导实施,开展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年度结束后编制绩效评价报告报省财政厅。
项目承担单位是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和监督,进行绩效自评。
第五条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项目预算和绩效情况通过“河南省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服务平台"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对项目预算安排、预算执行、财务验收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逐步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资金支持方向第六条资金支持方向。
专项资金以跨部门、跨阶段的公共事务为支持重点,用于科技创新体系中稳定性科研经费、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科技应用推广与转化、公共事务组织与管理及其他省级科技经费管理改革重点工作,主要包括:1。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30•【字号】教办科技〔2024〕193号•【施行日期】2024.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科技计划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的通知教办科技〔2024〕193号各高等学校:为增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
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教科技〔2019〕234号)规定,现将2025年度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计划类别(一)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按研究类别分为应用研究计划、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计划。
1.应用研究计划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目标而开展的应用与开发研究计划。
计划选题要紧密围绕中部地区崛起、“7+28+N”重点产业链培育等国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主动服务省内大中型企业和相关行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
2.基础研究计划应围绕我省农业、生物医药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基础理论,特别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和有应用前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开展探究,以促进学科合理化,增强优势学科领域的科技实力。
3.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交叉和综合的科学。
软科学研究计划应围绕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活动。
各高校要对研究领域严格把关,对超出上述范围的申报项目不予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平台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省内某一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组建的研发中心,其任务是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是全省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技
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实体机构。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场地、设施、专业服务人员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为核心业务的服务载体,主要分为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两类,以开展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为主。
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的窗口,是依托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建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本领域或本地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三条平台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凝聚创新资源,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统筹安排平台的规划布局,组织开展相关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加强对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的分类指导。
第五条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开区管委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协助省科技厅做好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事项。
第六条平台建设(依托)单位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平台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
第三章申报与建设
第七条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及技术创新需要,发布平台建设的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流程、支持领域和方向。
从指南发布到平台申报受理截止原则上不少于50天,并对受理确认后的平台申报情况进行公示。
第八条主管部门指导本地区或本部门申请单位填报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按要求统一集中报省科技厅。
省科技厅不直接受理平台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
第九条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平台建设论证工作。
论证工作采取专家综合评议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核实。
第十条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拟同意建设的平台并向社会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确认。
从受理申请到反馈结果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建设方式分为直接认定、组建验收和审核备案等,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采用直接认定的方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采用审核备案的方式,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采用组建验收的方式,建设期不超过两年,两年建设期满,有合理理由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可以延长一年。
第十二条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独或联合建设,特别是引进省外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建设。
联合建设的平台必须有联合建设协议书,明确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建设单位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平台应采取独立的管理体制,建成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组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平台需设立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同行业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为平台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第十五条平台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日常运行中的重大事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以及对外科技合作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平台撤销、更名,以及依托单位更名等重大事项须由主管部门报请省科技厅批准。
第十六条鼓励平台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采用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等激励方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第五章验收与考核
第十七条采取组建验收方式建设的平台建设期满后,建设
(依托)单位应提出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科技厅。
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批准运行。
第十八条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绩效考核。
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主管部门、具备相应资格的相关单位开展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等级,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1年进行整改。
整改期间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给予撤销;被撤销的平台及其依托单位2年内不得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九条平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有权要求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撤销:
(一)建设(依托)单位发生重大事项,致使平台不能正常运行的。
(二)因客观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原因不能继续实施正常运行的。
(三)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审计和考核,逾期不按要求上报考核材料的。
(四)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行为的。
(五)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的。
第六章支持措施
第二十条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平台,以后补助方式给
予经费资助。
具备创建国家平台条件的平台,作为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和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其中省级实验室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对优秀、良好的省级实验室连续支持三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后补助。
第二十一条平台作为独立法人的,可视为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产业化导向明确的省级重点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应建有省级及以上的平台。
第二十二条鼓励平台将可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加入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平台优先、优惠使用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第二十三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3号)、《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4号)、《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豫科〔2013〕147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