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历史文化常识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高考历史学科中,文化常识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得分,更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复习高考历史文化常识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策略。
一、梳理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教材是复习的基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
考生应当仔细梳理教材中各个章节中涉及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以政治制度为例,从先秦的分封制、宗法制,到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及明清的内阁制、军机处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在复习时,要明确这些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对于经济方面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制度、商业发展、货币演变等,也要逐一进行梳理。
了解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坊市制度的变化以及交子的产生等重要知识点。
在思想文化领域,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佛教、道教的传播和发展,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同时,还要关注古代的教育制度,如太学、书院等的发展情况。
科技成就方面,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传播和影响,以及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领域的重要成果,如《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等,都要牢记于心。
文学艺术方面,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和代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作品也要有所了解。
二、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考生还应该拓展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储备。
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通史类书籍,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帮助自己构建宏观的历史框架,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同时,也可以阅读一些专门介绍文化常识的书籍,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史》等,深入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
知识。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建都镐
京(今西安)。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晚期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强国争霸,百家争鸣。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开创了汉武帝时代。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和两
次鸦片战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二次革命爆发。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愿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了解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振兴中华。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归纳与总结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归纳与总结高考历史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部分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果、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文化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古代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朝觐、服役等。
3、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三公九卿制秦朝建立,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分管不同的政务。
5、郡县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确立,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7、行省制元朝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古代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从耒耜到铁犁牛耕的发展。
(2)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3)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等。
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产品精美,但服务于皇室和官府。
(2)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1)市的发展:从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到逐渐打破限制。
(2)货币:从贝壳、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出现。
(3)商帮: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等。
三、古代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1)孔子:主张“仁”“礼”,开创了儒家学派。
(2)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3)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2、道家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
3、法家思想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4、墨家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5、文学(1)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历史学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
其中,历史文化常识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古代政治制度1、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需要向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述职、出兵等。
这一制度在初期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对后世的家族观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行省制行省制始于元朝,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行省是中央派出的机构,长官由中央任命。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古代经济1、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古代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生产不计成本,但产品主要供官府使用;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3、商业古代商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不同。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纸币;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1.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从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述。
- 几代中国领导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律、古希腊神话等。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复兴。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中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鲁迅、茅盾、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白等。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如齐白石、鲁迅、郭沫若等。
4. 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世界现代文学名著:如《1984》、《傲慢与偏见》、《人类简史》等。
- 著名画家和作品: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梵高和《星夜》等。
- 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如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和《安魂曲》等。
5. 世界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节庆活动:如巴西的嘉年华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 音乐和舞蹈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 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的剪纸、日本的和纸、印度的印染等。
- 传统美食烹饪技艺: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面包、意大利的意面等。
6. 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如大堡礁、巴厘岛、亚马逊雨林等。
- 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 世界知名建筑:如印度泰姬陵、美国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 世界知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以上提供的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教材中及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温馨提示:这些材料是老师历尽千辛万苦收集整理所得,希望同学们妥善保管,闲暇时经常拿出来背诵记忆,不要辜负老师的一番辛苦。
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另: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历史中,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习俗、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等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文化常识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政治制度1、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这种制度在西周时期极为盛行,对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向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朝觐、派兵随周王作战等。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形成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事务。
这种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普通士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礼仪习俗1、吉礼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
如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
这些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护国家稳定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2、嘉礼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主要是喜庆的礼仪活动。
冠礼是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标志着其具备了成人的资格和责任;婚礼则是人生中的重要礼仪,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3、宾礼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诸侯和使臣的礼仪。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历史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史高考对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历史高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黄帝、尧、舜、禹、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的强大、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措施、秦朝的政治制度。
3.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兴汉思想、东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三国鼎立的原因和特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国力的衰落、魏晋南北朝政治和社会制度、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6. 宋朝及元朝时期:宋朝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统治和后果。
7. 明朝及清朝前期:明朝的统治及其政治、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及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目标、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
5.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三、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最早的文化特征、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铁器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成就、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4.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清真教的形成、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专题(二)
【高考讲座】高考历史文史常识专题(二)考试研究2010-04-19 09:59:57 阅读48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7、音乐文娱【2008年广东卷,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2008年海南卷,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例10.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
“红色”一般用来表示A. 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 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红色——表现忠贞、英勇,如:关羽。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如:曹操。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京剧的角色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
“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
“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
“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8、文史典籍例、如果要查阅《伤寒杂病论》的论述应该查阅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农业耕作方式、手工业发展等。
3.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4.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5.世界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
国家、人物和文化。
6.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历史人物。
7.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8.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联系:包括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和联系,以及同一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比
较和联系。
9.历史地图和图表:包括历史地图和图表,如疆域图、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曲线图等。
10.历史概念和术语:包括历史学科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等。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简析
【 年号 ・ ・ 】 谥号 庙号
年号 : 年号是 中国古 代封建 皇帝用 以纪年 的名 号 。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新君即位 必须改变年号 , 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 时也可 以改元 , 的皇 帝 有 只有一个年号 , 如唐太 宗 年号 “ 贞观 ” 明太祖 年 号 、 “ 洪武” 明成祖年号 “ 、 永乐 ” 有 的皇帝有两 个年号 , ; 如宋高宗年号“ 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 “ 、 中统 ” 至 “ 元” 有 的皇帝有多个 年号 , ; 如唐高宗有 l 个 年号 、 4 武则天有 1 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 一般不改元 , 7 一 个皇帝一个年号, 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 如爱 新觉罗 ・ 弘历在位年号“ 乾隆” 称乾隆皇帝 。 , 谥号 : 谥号是帝王 、 诸侯与大臣等具 有一定地位 的人死去之后 , 朝廷根据 他们 的生平 事迹与 品德修 养, 所给予 的带有褒贬 性质 的称 号。帝王将 相之谥 号在西周时已出现 , 时曾一度 废除 , 秦 汉代恢 复, 此 后沿用直至 清末 。表 褒 的称 号有 文 、 、 、 穆 景 武 明、 等, 如晋文公 、 秦穆公 、 汉武帝 ; 表贬 的称号有灵 、 、 厉 炀、 哀等 , 如周厉王 、 隋炀 帝。后世帝 王谥号 多用一 字, 如汉武帝( , 强睿德 日武 ) 隋炀帝 ( , 内 武 威 、 炀 好 远礼 日炀 )其余人 ( ; 非帝王 者) 大多用 两字 , 文忠 如 公( 文忠 , 阳修 )忠烈公( 欧 、 忠烈 , 史可法 ) 等。 庙号 : 封建帝王死 后 , 在太庙 立室奉祀 , 特立 名 号, 叫庙 号。庙号始于西汉 , 于清朝 。开国皇帝一 止 般被称 为 “ ” 如汉 高祖 、 高祖 、 太祖 、 祖 , 唐 宋 明太 祖 等; 开国皇帝之后 的嗣君一般称 为“ ” 如唐太宗 、 宗 , 宋太宗 、 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 , 唐代 以前的殁世 帝 王一般简称谥号 , 如汉武帝 、 隋炀帝 , 而不称庙号 ; 唐 以后则改称庙号 , 如唐太宗 、 宋太祖等 。 ( 作者单位 : 四川省 中江 中学)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文化常识例题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类:文史常识举例与解析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I、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
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对干支纪年的考查等。
古代文史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天文地理、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等等。
在复习备考时,引导学生多注意,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试题设计】: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2、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3、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帼4、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A. 爵名B. 官名C. 籍贯D. 郡望5、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 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 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 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 冬、季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 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 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2.名字
名
≠
字
人的名称代号
结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公文场合自称蔑称 上对下长对晚等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 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 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 因称字为表字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
他人敬称:下对上平辈间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吉礼
•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 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 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 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
凶礼
•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 祸的丧葬的礼节
• 如:古代的五服制 度
古人对死的讳称
• 1、天子、太后、公卿 王侯之死:崩、薨、百岁、 千秋、晏驾等
1.朔日 2.晦日 3.望日 4.既望 5.下九 6.初阳
1. 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3. 农历每月的十五
4. 农历每月的十六
5.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农 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 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 来贵门
高考备考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明清之际,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历史文
化常识
第I卷(选择题)
1.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2.史学界之所以对“安史之乱”、“三藩之乱”等历史事件加以否定,其主要依据是
A.它们都是以下犯上,争夺皇位 B.它们都是地方威胁中央
C.它们都破坏了生产,危害到统一 D.它们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C.“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斯大林经济体制
D.“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4.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
不过
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
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5.某班要出版一期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③唐蕃会盟
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⑤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6.右边铜版画所展示的人物群体集中活动于
A.13~14世纪的泉州
B.14~15世纪的广州
C.16~17世纪的北京
D.17~18世纪的上海
7.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9.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明朝)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魏)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元朝)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传统重农政策:清朝、北魏,元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
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B.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
C.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11.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发生后,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世界的焦点之一。
据史料记载,
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当时郭守敬是奉谁的圣旨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朱元璋D.赵匡胤
12.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记载和遗址
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遗物和记载
D.化石、遗址和遗物
13.右图是甲骨文中的“降雨”两字。
人们可以在甲骨文卜辞中看到很多商王求降雨或丰年的内容,但奇怪的是商王并不是直接向他们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1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15.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需要,上海符合这一需要的因素有 ( )
①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②上海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③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上海临近富饶的江浙地区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6分)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1)这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是
(2)导致乡民迁居谋生以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是
(3)第四个时段出国谋生的人数猛增,主要原因是
17.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人。
……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材料二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
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6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5分)
试卷答案
1.B
考点宋明理学。
魏晋时期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潮流,材料中佛家思想却包含儒家伦理,说明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2.D
3.C
4.A
5.A
6.C
7.A
8.D
9.C
注意审清题干“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明朝为汉族政权,排除①,选C。
10.C11.B12.D13.D14.B15.B
16.答案:(1)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2)农业手工业(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传统农业经济、或小农经济)衰落。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展);国门逐渐打开(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3)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长期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17.(1)古都,是文化中心;前朝文人相对集中;元代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经济重心南移(8分)
(2)打破市坊界限;(2分)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
(任2点4分)
(3)答案一:认同(1分):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2分);地方缺乏自主性。
(2分)
答案二:不认同(1分):加强中央集权(2分);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