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文化常识复习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策略高考历史学科中,文化常识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得分,更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复习高考历史文化常识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策略。
一、梳理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教材是复习的基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
考生应当仔细梳理教材中各个章节中涉及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以政治制度为例,从先秦的分封制、宗法制,到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及明清的内阁制、军机处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在复习时,要明确这些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对于经济方面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制度、商业发展、货币演变等,也要逐一进行梳理。
了解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坊市制度的变化以及交子的产生等重要知识点。
在思想文化领域,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佛教、道教的传播和发展,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同时,还要关注古代的教育制度,如太学、书院等的发展情况。
科技成就方面,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传播和影响,以及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领域的重要成果,如《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等,都要牢记于心。
文学艺术方面,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和代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作品也要有所了解。
二、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考生还应该拓展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储备。
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通史类书籍,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帮助自己构建宏观的历史框架,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同时,也可以阅读一些专门介绍文化常识的书籍,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史》等,深入学习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归纳与总结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归纳与总结高考历史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部分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果、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文化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古代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朝觐、服役等。
3、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三公九卿制秦朝建立,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分管不同的政务。
5、郡县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确立,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7、行省制元朝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古代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从耒耜到铁犁牛耕的发展。
(2)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3)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等。
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产品精美,但服务于皇室和官府。
(2)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1)市的发展:从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到逐渐打破限制。
(2)货币:从贝壳、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出现。
(3)商帮: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等。
三、古代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1)孔子:主张“仁”“礼”,开创了儒家学派。
(2)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3)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2、道家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
3、法家思想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4、墨家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5、文学(1)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120题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 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答案:C 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 “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 话故事家喻户晓。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 的是:( )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 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 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 昭君 答案:D 解析:“云过雁断胡பைடு நூலகம்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 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 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
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 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 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 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 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 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 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 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 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 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答案: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 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 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 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 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 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 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 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 “连中三元”。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各个地区的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等。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兴衰更替,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
(4)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统一帝国的建立。
(5)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6)唐宋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朝代更替的原因。
(2)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与积极应对的原则。
(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选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现代史(1)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多极化等。
(2)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高频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进行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当然,在准备历史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考生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和耐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历史学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
其中,历史文化常识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古代政治制度1、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需要向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述职、出兵等。
这一制度在初期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对后世的家族观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行省制行省制始于元朝,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行省是中央派出的机构,长官由中央任命。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古代经济1、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古代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生产不计成本,但产品主要供官府使用;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3、商业古代商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不同。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纸币;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1.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从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述。
- 几代中国领导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律、古希腊神话等。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复兴。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中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鲁迅、茅盾、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白等。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如齐白石、鲁迅、郭沫若等。
4. 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世界现代文学名著:如《1984》、《傲慢与偏见》、《人类简史》等。
- 著名画家和作品: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梵高和《星夜》等。
- 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如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和《安魂曲》等。
5. 世界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节庆活动:如巴西的嘉年华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 音乐和舞蹈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 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的剪纸、日本的和纸、印度的印染等。
- 传统美食烹饪技艺: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面包、意大利的意面等。
6. 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如大堡礁、巴厘岛、亚马逊雨林等。
- 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 世界知名建筑:如印度泰姬陵、美国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 世界知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以上提供的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历史中,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习俗、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等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文化常识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政治制度1、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这种制度在西周时期极为盛行,对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向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朝觐、派兵随周王作战等。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形成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事务。
这种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普通士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礼仪习俗1、吉礼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
如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
这些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护国家稳定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2、嘉礼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主要是喜庆的礼仪活动。
冠礼是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标志着其具备了成人的资格和责任;婚礼则是人生中的重要礼仪,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3、宾礼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诸侯和使臣的礼仪。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此外,还需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4、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宋朝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商帮的兴起。
5、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不仅仅在高考时占据着分值极大的比重,同时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对人们了解历史、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掌握国家发展历程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高考历史可以说是集中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人物、事件、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所以在备考高考历史时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也会非常的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归纳出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1.古中、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四大文明。
分别是黄河流域文明、多沙罗文化、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
2.古希腊:希腊神话、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奥运会、希腊哲学、文艺复兴等。
3.古罗马:巨大的帝国、国会制、奴隶制度、天主教、罗马法。
二、中国古代1.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2.夏商周: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东周、战国七雄、秦朝等。
3.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特点、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周礼、《诗经》、《论语》、全球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等。
三、世界史1.罗马帝国:罗马团结、罗马法、天主教、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改名拜占庭帝国。
2.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波旁王朝、三级会议、国民公约、吉伦特、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拿破仑、魏玛共和国等。
3.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宣言、波士顿茶党事件、第一次大陆会议、第二次大陆会议、美国宪法、生命、自由、幸福等。
四、世界文化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花带裙、杜克洛斯、托马斯·莫尔等。
2.启蒙运动:巴黎起义、贝尔纳多托-斯宾诺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亚当斯密等。
3.印度文化:印度教、佛教、泰姬陵、印度舞蹈等。
以上仅是高考历史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无法穷尽每个时期每个国家的具体历史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点对于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快速判断正确选项。
备考高考历史,我们最重要的是怎么让这些知识点更加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一些考试技巧,例如多观看历年的高考试卷,熟悉出题趋势,加强对历史知识点的思考与探究等等。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文化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广泛涉及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掌握文化常识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得分,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修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建造于公元七世纪初唐代。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运动。
二、文学知识点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三、艺术知识点1.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转型。
2.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睡莲》、《日出印象》等。
3.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剧种之王,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四、哲学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圣人”,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观念。
2.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以快乐为目标的伦理学理论,强调心灵的安详和人的愿望的追求。
3.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种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宗教知识点1.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越苦难,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2.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张信奉独一的上帝,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强调爱和仁慈。
3.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强调五功(信仰、祷告、斋戒、天课、朝觐)和涵养心灵。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隋唐时期的盛世与科举制度- 宋元明清的变迁与封建制度的终结2. 世界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2. 世界近现代史- 一战与巴黎和会-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战的爆发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苏联解体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与长期影响2. 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物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人物的决策与历史进程3. 历史时期的特征与比较- 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 中外历史时期的对比分析四、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运用1. 原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分- 原始资料的识别与解读- 二手资料的评估与利用2. 历史资料的批判性分析- 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资料的偏见与立场3. 历史论证与论文写作- 论证的逻辑结构与方法- 论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学习。
您可以根据这个结构在Word文档中添加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复习资料。
历史高考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题4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交”、“君子交”、“神交”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 A、金兰之交 B、贫贱之交 C、刎颈之交 D、莫逆之交 例题5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束发 ②而立 ③垂髫 ④总角 ⑤期颐 ⑥弱冠 ⑦耄耋 ⑧不惑 ⑨花甲 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例题2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例题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考备考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明清之际,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