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合集下载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讲义一、海洋灾害的概述海洋,这一广阔而神秘的领域,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机遇,也隐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和危险。

海洋灾害,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海洋灾害通常是指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如强烈的风暴、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等,或者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沿海地区的居民、渔业、航运、旅游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对于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见的海洋灾害类型1、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当风暴移向陆地时,由于其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导致海水向海岸堆积,潮位迅速升高,甚至超过警戒水位,淹没沿海地区。

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巨浪,对沿海的港口、码头、海堤、房屋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相对较高。

2、海浪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现象。

正常情况下,海浪的波高和波长相对较小,不会对海洋活动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在强风、气旋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海浪会变得汹涌澎湃,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巨浪可以掀翻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破坏沿岸的建筑物和海滨浴场,给海上航行、渔业捕捞和沿海旅游等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长时间的海浪冲击还可能导致海岸线的侵蚀和后退,改变沿海的地形地貌。

3、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

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海面会大面积结冰,形成海冰。

海冰的存在会对航运、渔业和海洋石油开采等活动造成阻碍。

当海冰迅速形成或大面积堆积时,可能会挤压和损坏船舶、海上平台等设施。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答案:风暴潮。

风暴潮位居我国海洋灾害之首。

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一般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大风、气压骤变等都可以引起风暴潮。

其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等特点,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风暴潮一直占据中国海洋灾害之首。

我国海洋灾害还有哪些?
1、赤潮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的生态现象。

赤潮可破坏海洋环境,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危害甚大。

2、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巨浪。

海啸发生频率虽然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毁灭性的灾害。

3、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4、海浪
海浪是海面由风引起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

通常灾害性海浪的波高可达6米以上,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灾害。

5、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总的来说,海洋灾害包括有风暴潮、海啸、赤潮等,其中风暴潮位居海洋灾害之首,影响广、危害大,要做好正确的应对和预防。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

海啸过后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在 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要大于6.50。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 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 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原子核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 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
一、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二、由海域至陆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三、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四、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旅游景区失去应有价值。
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 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自然界如火山喷发、自然油溢也造成 海洋污染,但相比于人为的污染物影响小,不作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种物质入海后,是否成为污染物,因物质的性质、数量(或浓度)、时间和海洋环境特征而异。有些物质, 入海量少,对海洋生物的生长有利;量大,则有害。如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工业污水中所含的铜、锌 等元素就是如此。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任何一种海洋和大气现象的出现,对全球各个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不尽相 同,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如此。既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大气和 海洋。它的出现,往往使南美洲西海岸形成暴雨和洪水泛滥,给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非洲带来的却是干旱少雨。 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台风位置偏东偏南,生成及登陆我国数量减少,夏季东北气温偏低,已为我国不少专家所证 实。但是年度和夏季降水多少及旱涝分布,不同地区和不同学者结论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这与资料年限不 等和分析着眼点不无关系。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风暴潮的类型,掌握我国风暴潮的时空分布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了解风暴潮、灾害性海浪与台风的关系。

了解赤潮的发生原因,掌握我国赤潮的分布及危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自主学习】1.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风暴潮(1)危害程度: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2)种类①台风风暴潮a.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b.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c.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②温带气旋风暴潮a.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b.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3.灾害性海浪(1)种类: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

(2)危害:翻船、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失踪或死亡。

4.海啸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合作探究】读教材P42图2-3-1,探究下列问题。

(1)在我国,风暴潮一般影响范围和严重影响的地区分别是什么地方?(2)为什么有的地方受风暴潮影响重,有的地方影响轻?提示:(1)一般影响范围:台湾东北部、福建、浙江、上海及江苏南部;严重影响的地区:浙江和福建。

(2)风暴潮由台风引起,台风登陆地区影响重,其他地方影响较轻。

【核心归纳】1.风暴潮的危害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2.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1)赤潮的定义: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2)赤潮发生的主要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

赤潮发生的原因: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相同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②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②国家: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2020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20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重点推介(H:EAN WORLD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 害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部海 洋预警监测司组织编制了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 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并于近日发布。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 海洋灾害以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为主,海冰、赤潮、 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与 近十年(2011-2020年)相比,2020年海洋灾害直 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为最低值,分 别为平均值的9 %和12%。

2020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4次 (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轚级别的风暴潮 过程),7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10亿元。

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其中台风浪18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18次。

2019/2020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受海冰影响较常年 偏轻,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 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2次,累计面积81平方千米。

2020 年4-7月,绿潮灾害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但与近十年相比, 2020年浒苔绿潮具有消亡时间早,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小等特 点。

浒苔绿潮消亡时间提前至7月下旬;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 面积均为最低值。

全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 上升趋势。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 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 高73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过去+年(2011-2020年)中 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年来高位。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 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86毫米、60毫 米、79毫米和68毫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 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 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印度恒河潮,亚马逊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 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特点 水位变化比较平稳。 3、主要分布区域 渤海和黄海沿岸。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1、定义: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 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 浪、海啸、海冰、海雾等。
2、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一、风暴潮
(一)概念
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 (二)成因
成因类 发生 型 季节 热带气 夏秋 旋引起 季节 温带气 春秋 旋引起 季节
特 点


来势猛、速度 受台风影响的 快、强度大、 沿岸地区 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 相对平缓 中纬度 沿海地区
广东、广西、海 南、台湾、福建和 浙江的沿海地区。
渤海和黄海沿岸。
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地区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源自海底地形等大气强烈扰动(三)分类 1、台风风暴潮
2、温带气旋风暴潮
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
天文大潮
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即农 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
天文大潮加剧风暴潮的势力
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主要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的沿海 地区。
(1)海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海洋灾害,其危害性极 大,它与 、 和天文灾害并称为影响人 类和地理环境的四大灾害。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发生海啸时是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 16分(东七区),这时北京时间是( ) A.12月26日上午7时16分

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

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

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高二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灾害一、中国的海洋灾害:中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

二、按成因分类有:①大气圈:热带气旋、风暴潮②岩石圈:海啸③生物圈:赤潮风暴潮④多重因素:海冰、海雾。

三、风暴潮1、概念: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

2、诱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势力3、危害: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

4、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经济等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原因地理位置:热带气旋多发地区;直接面对盛行风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地形地势:低平开阔阻力小河流: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社会经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四、海啸1、概念:海底地质异变化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2、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3、形成过程:海底地震引起海水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越过海洋;海啸波到达近岸,速度减慢,浪高加大。

4、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印尼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隆起型”海啸: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5、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日本是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发生的原因:(1)日本及其东侧海区: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多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③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水体很深(2)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有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运动极少③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水体较浅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1989-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江苏

1989-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江苏

198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无199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

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对付这种侵蚀,逐步使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得到落实。

199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一九九二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预计1992年海洋灾害将比1990年轻,与1991年持平或略偏重。

1992年台风风暴潮灾约3~4次。

影响严重岸段仍在广东、海南、广西,特别是粤东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风暴潮灾,其次为福建、江浙、上海沿海。

1992年8、9月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的天文潮位较高,特别在大潮期,沿岸许多站的预报高潮位均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此时若受台风影响极易成灾。

199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由天文大潮和第16号强热带风暴共同作用引起了92特大风暴潮,8月27日20时风暴中心位于22.0°N,125.5°E,距台湾省480公里,30日14时登陆台湾花莲,中心气压97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31日06时登陆福建长乐县(中心气压978百帕,最大风速25米/秒)。

该风暴从生成至登陆台湾、福建一直未达到台风强度,但是风暴的尺度特别大,6级以上大风影响范围南北纵跨近2000公里。

31日20时,风暴减弱为低气压后沿华东中部缓慢北上,9月1日14时其中心位于苏北,此时因受到高空位于我国东北到日本海的高压坝阻挡,使得黄海北部、渤海中南部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偏东大风。

2、3中国的海洋灾害

2、3中国的海洋灾害

4. 森林病虫害(松毛虫)
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其中天然 林地面积更少。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且危害 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①危害:
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对我国森林工业 造成极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②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 自控能力降低。
1. 定义: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 变(通常指台风、温带气旋和寒潮等天气系统) 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 2. 原因:强风(与大潮相遇)
3、分类 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
台风风暴潮
时间分布: 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均可能有台风 空间分布:风暴潮发生。
温带气旋风暴潮
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时间分布: 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 其特点是: 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合作探究:为何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并造成的破坏巨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多 发区,风力强,风暴潮势力强; 东部海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港口、开放城 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捕捞渔业、海 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 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而风 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更大。
“昨日夜间,偶见一物,其毛灰, 其腿短,其齿利,其嘴尖,其尾长, 其骨软;蹲在地上,抱爪妙算;爬 柱上墙,如走平川,昼伏夜出,群 居繁衍,虽屡灭而不绝者,此何物 也?”
二、鼠灾的分布与危害
1、我国两大鼠害危害区: 喜湿鼠类危害区 生长习性: 耐旱鼠类危害区
2、我国鼠灾的危害: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王中波【摘要】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干旱和风沙等灾害。

海洋灾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24-24)【关键词】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海洋经济;海洋开发;沿海城市;洪涝;风沙;干旱【作者】王中波【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25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干旱和风沙等灾害。

海洋灾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每年生成的台风有30多个,占全球1/3以上,其中影响我国的约有20个。

风暴潮通常可分为两种: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

影响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一般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南部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温带气旋风暴潮一般分布在渤海、黄海北部。

其中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较为强烈,浙江沿岸、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是多发区域。

2.海平面上升由于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性气温上升,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陆地地面下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海水内侵,造成农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海洋灾害(第11.12课时)

海洋灾害(第11.12课时)

探究一、风暴潮— 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定义: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现象。
热带风暴潮(夏秋季节) 2)分类 温带风暴潮(冬春季节) 世界:孟加拉国、日本、荷兰、丹麦、挪威、美国等 我国:沿海地带 ①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影响海上交通、对外 贸易、渔业开发、石油开采、海洋养殖 4)危害 ②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 和工程设施 ③造成人员伤亡 ④引发次生灾害、土地盐碱化
海冰运动时的推力和撞击力都是巨大的,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 号客轮撞击冰山,遭到灭顶之灾,是本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我国 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厘米厚锰钢板制作的直径 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 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可见 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
4.孟加拉湾沿岸地区人口密集,一旦遭遇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 损失巨大。 5.孟加拉等国经济实力较弱,无力营建高强度的海防工程。 6.孟加拉湾沿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蓄水,防洪的能力减 弱
2004年12月26 日当地时间8点25分,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3.9°N,95.9°E)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的损失极大。 据此回答4-7题。 4.海啸达海岸时,在海岸处最初出现的现象是 D A.海水后退,高于最低潮线 B.海水上升,低于超潮高线 C.海水运动速度减慢 D.海水开始出现急剧后退 5.海啸席卷的海浪: C A.类似潮汐一样深入海洋底部 B.类似暴风卷起的3米高的海浪 C.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比波音 747飞机逊色一些 D.深水中的海啸非常危险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 讲义

《常见的海洋灾害》讲义海洋,这片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阔领域,既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奥秘,也潜藏着诸多的危险和挑战。

海洋灾害,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们给人类的生命财产、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海洋灾害。

一、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当风暴移向陆地时,由于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海水被推向岸边,导致潮位急剧升高,甚至淹没沿海地区。

风暴潮的危害巨大。

它能够冲毁海堤、港口设施,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在一些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风暴潮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在我国,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温带风暴潮则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为了应对风暴潮的威胁,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的防潮工程标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及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这些地质活动发生时,会导致海底地壳急剧升降或位移,从而引发巨大的海浪向四周传播。

海啸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达到每小时数百千米,而且波长很长,可以跨越整个大洋。

当海啸到达浅水区时,波高会急剧增加,形成巨大的水墙,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004 年印度洋海啸就是一次极其严重的海啸灾害,给印度洋沿岸多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海啸是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 90 级强烈地震引起的,海浪高达数十米,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和失踪。

为了减轻海啸的危害,我们需要加强对海底地质活动的监测和研究,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护设施建设,以及开展海啸科普宣传和应急演练。

三、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发布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发布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发布2015年0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死亡(含失踪)24人。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5年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此次公布的《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对2014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死亡(含失踪)24人。

与近10年(2005—2014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4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低于平均值。

1、风暴潮灾害201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78亿元。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5次,全部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34.69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温带风暴潮过程4次,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

2014年,风暴潮总体灾情偏重,直接经济损失为前5年(2009—2013年,下同)平均值的1.41倍。

其中,1409“威马逊”台风风暴潮和1415“海鸥”台风风暴潮重创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为几十年来所罕见,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3.55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2、海浪灾害2014年,我国近海共出现有效波高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5次,其中台风浪11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1、概况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03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1亿元。

与近十年(2010年—2019年,下同)平均状况相比,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

《2020-2026年中国海浪灾害防治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单次海洋灾害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909“利奇马”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02.88亿元。

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35亿元;其次是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21.63亿元。

2、风暴潮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次*,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为近十年平均值(86.59亿元)的1.34倍。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次,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次,未造成灾害。

2019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26亿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

3、海浪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9次,其中台风浪15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概述整编:齐义泉、谢强、刘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重点实验室)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的海底滑坡、地裂缝等。

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还危及沿岸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了解海洋知识、学习减灾常识,可以自救;将知识与他人分享,可以救人!为此,这里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海啸、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和咸潮等灾害方面的知识。

海啸一.什么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产生的超大波长的大洋行波。

在深海大洋,海啸波以很快的速度(每小时800 公里以上)传播,但波高却只有几十厘米或更小。

当海啸波移近岸边浅水区时,波速会减慢,波高陡增,可形成十数米或更高的“水墙”,随着海啸波向陆移动,受海湾、海港或泻湖等特殊地形的影响,海啸波的高度会进一步上升。

据观测,大海啸的波高可达30 米以上。

即使波高只有3至6米的海啸,也极具破坏力,可造成严重灾害。

通常海啸可分两类: 一类是“近海海啸”,或称本地海啸。

海啸生成源地在近岸几十公里至两百公里以内。

海啸波到达沿岸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带有很强的突发性,无法防御,危害极大。

另一类是“远洋海啸”,是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

对于远洋海啸,海啸预警系统可发出海啸警报,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近海海啸,由于发生于局地,很难进行准确的预警。

但了解防灾避灾知识,可以帮助您在灾难发生时顺利逃生![链接]海啸预警系统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WC)是太平洋区的国际警报中心,中心不断接收全球超过150个监测站的地震数据,如果地震的位置、深度和震级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中心即发布海啸警报,警示将有海啸袭击的危险。

《水灾害学》第六章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

《水灾害学》第六章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
第六章 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
2
目录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二、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成因 三、中国主要海洋灾害的时空格局 四、风暴潮预报 五、海浪预报 六、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防治措施
3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1.风暴潮 1.1风暴潮的概念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 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 高或降低,使受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 的现象。
30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118°
1-轻冰年 2-偏轻年 3-常冰年 4-偏重年 5-重冰年
40°
119°
120°
121°
122°
1 3
4
5
124°E
1 2 3 4 5
38°
4 3 2 1
37°
渤海海冰各种冰情年的冰情状况
31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渤海常冰年年份冰厚分布图
32
3.4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
渤海和黄海北部各海区的初冰日、终冰日及冰期
33
3.5中国海啸灾害的时空格局
中国海啸 目录表 (海啸等 级及信度 采用渡边 伟夫海啸 级表及海 啸信度等 级表)
34
四、风暴潮预报
1.风暴潮预报进展
国外情况 目前,国外开展风暴潮观测、研究和预报工作 的国家主要有美、英、德、法、荷兰、比利时、 俄罗斯、日本、泰国和菲律宾等。 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了预警系 统自动化、现代化,能对风暴潮做到高速、实时、 优质的监测、通讯、预警。
1979年11月,我国的“渤海2号”钻井船受寒潮浪 袭击而沉没;
14
一、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
一、风暴潮灾
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
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多年来,沿海地区8万多家各类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和1.2亿多人口的生活污水,大都未经达标处理排入海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大量堆积在岸滩或任意弃置入海,沿海邻接地区的污染物由河流大量携带入海,致使长江口、大连湾、莱州湾、渤海湾的局部海域,水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含营养物已属于三类或超过三类,水质污染在黄、渤海局部地区尤为严重,由于污染日益加剧,再加上开发不当,部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生物资源衰退。

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曾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都十分丰富,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随意排污、违章倾废、盲目建设等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陆源污染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渤海每年至少承受来自陆地的28亿吨
污水和70万吨污染物,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乎一半左右。

渤海水体中污染物超标的海域逐年扩大,到1995年扩大到4.3万平方千米,占渤海海域总面积的56%作为经济城市发达地区,渤海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有近1/10的海域几乎成了没有生物的“死海”,有50%的水域污染严重。

三、赤潮
赤潮是各种赤潮生物引起的生态异常、并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实质上赤潮是在水质恶化时产生的,赤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海洋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来自陆地的大量污染物质的增加,促使海洋水质发生恶变,造成赤潮频频发生。

因此,现在的赤潮灾害也带有人为海洋灾害的属性,赤潮对近海渔业和沿岸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最大,几乎所有的近岸海域均发生过赤潮。

赤潮严重影响渔业、旅游业、养殖业,1989年在河北黄骅海域发生的赤潮,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受灾海洋面积达1300平方千米,造成损失3亿多元。

1998年9月18日至9月28日渤海海域发生了最大的一次赤潮,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赤潮距海岸仅8海里,引发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的死亡。

1998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在我国香港、广东近海发生了一次最为严重的赤潮现象,波及范围达几千平方千米,大批成鱼和鱼苗死亡,给当地的海洋水产和养殖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这次赤潮其持续时间之长,空间范围之大都创下了历史记录。

四、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沿地下各种通道渗透、倒灌到沿海内陆地带,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质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不能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和人畜饮用,并使大片良田碱化,农业减产或绝收,造成巨大损失。

地下水位与海平面持平或低于海平面是造成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或沿海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引起的海水入侵。

我国沿海地带,尤其是沿海城市,通常是上述两种原因叠加,更加剧了海水入侵的危险,其中以黄海、渤海沿岸为最,山东省沿海地区有35个县市,目前已有730多平方千米土地遭受海水侵入,200多万公顷肥沃农田盐碱化,每年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左右。

其中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区,报废机井7000多眼,4万公顷耕地受到影响,其中3300公顷耕地已成荒地,工农业的损失平均每年达4亿元~6亿元。

近几年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均发现有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灾害。

五、海浪灾害
海浪是海洋波动的一种形式,引起海浪的主要因素是风,波高6米以上的海浪对在海洋上航行的大多数船舶构成威胁。

1952年12月16日,一艘美国轮船在意大利西部海面上遭到了巨浪的袭击,尽管轮船离海边不远,船员们十分谨慎,突然在波涛的轰鸣之中,船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大船被海浪劈成前后两截,一半被抛上了海岸,而另一半沉没于大海,引起了重大的海难事故。

海浪还能摧毁海上工程设施和岸边海堤、码头等工程建筑物。

据统计,在8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有1000多艘大小船只由于风浪作用而沉没或损坏,到了90年代,每年在海上沉损的船只增加了一倍以上。

六、海冰灾害
在我国的北部海域,每年冬季海面都有结冰现象发生,1969年冬天,渤海几乎
全部冰封,海上钻井平台被流冰撞倒。

近年来,虽然连续多年暖冬,但冰海沉船事件时有发生,海冰不仅威胁着海上交通运输,而且还对海上工程和海洋石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