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奇妙的中医脉象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奇妙的中医脉象学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气与血耳。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
气为阳。
血为阴。
气血的变化。
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察之有起。
从阴阳始。
”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
恰如《脉学指南》云:“上古诊脉,如浮沉迟数等,名目不多,而病情无遗。
后世胪列愈伙·指下愈乱,似精反粗,欲明反晦。
蓄求迹而不明理之过也。
”《诊家枢要》亦云:“得其理,则象可得面推矣。
是脉也,求之阴阳对持统系之间,则启源而达流,因此面识彼。
无遗策矣。
”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面外涌。
气血外涌,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
气血动数。
则脉见数,痰、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鼓荡血脉,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
气机不畅,阳气不得敷布,经脉失却阳气之温养,致收引拘急,脉觅弦、紧,细、涩辱象。
此等脉象,貌似不足,实则乃邪气亢盛所致。
其与虚脉的鉴别,在于按之中有一种奔冲激荡,不肯宁静之象,与虚脉之按之无力者异。
这就是以沉取有力无力分虚实。
至于病机相同,为何脉象有沉、伏、涩、短、迟等不同时区分?这是由于气机滞塞的程度、部位不同,引起气机滞塞的原因不同,因而同一病机,产生不同的脉象。
脉虽各异,而显却相通。
3.气虚:气虚无力鼓荡血脉,则出现脉来无力的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
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浮于外而脉浮,可见浮、虚、散、芤,微,濡、革等脉。
气虚,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脉可数,然按之无力。
愈虚愈数,愈数愈虚。
若气虚极,脉失柔和之象,亦可见强劲坚搏之脉。
此乃真气外泄,大虚之脉,不可误认作实脉。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见滑.数、疾、促等象。
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利,则见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等。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血脉,则脉细、小,濡,短.涩等。
血行不继,则脉歇止而见促,结、代等。
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面外越,则脉见浮,虚,微,芤、革,散、动等。
血虚经脉失于濡养,则脉拘急而弦。
为了论述清晰,故将气与血分别论述。
气与血的病理变化,虽有所侧重,但往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气血是脉象产生和变似的基础。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五大核心穴位对身体的全面养生
穴位疗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它之所以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遍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临床有效性”。
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医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穴位治病。
穴位疗法为什么能够治病
穴位治病,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经络。
通俗一点来讲,通过刺激激发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让人体产生自我修复,自我防御。
穴位养生为什么好?好就好在不需要花很多钱,又非常安全可靠,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
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
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
“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
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
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
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
《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
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
《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
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
一日两次即可。
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解胸闷有良好作用。
还用于胃肠不适恶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应用,甚至晕车也可点按此穴。
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稍微有酸胀感,一般按3—5分钟即可。
捏小腿“捏”出胃健康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
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每天捏一捏小腿肚
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
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
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
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
每日可进行1~3次。
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
慢性胃病发作时,运用此法也同样有效。
记住这些穴位百病不侵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
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
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