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表现

合集下载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无川不成军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导语: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
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等因素而被排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之外。

但在抗战初期,川军的名声的确如此。

然而,就是这支“最糟糕的军队”,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几乎无役不从: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一四五师弹尽援绝,师长饶国华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3次长沙会战中川军是骨干兵团,全师4000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600多人;豫中会战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在掩护友军时,司令部直属队与日军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
到抗战后期,曾经“最糟糕的部队”得到的评价是“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赞誉。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过无数次内战的蹂躏后,存在着这样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是:军人只知有大帅而不知有国家。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很难有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

生逢乱世,军人不过是一些人为一己之私欲而组织的私人卫队,他们之间或以利益或以情感来维系,他们没有使命也没有荣誉感,甚至于他们曾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也许一个军人也曾有保家卫国的豪情,但二十年的内战则完全击碎了他们的
生活常识分享。

川军抗战纪实 川军抗战中总共伤亡64万余将士

川军抗战纪实 川军抗战中总共伤亡64万余将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纪实川军抗战中总共伤亡64万余将士导语: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世界”。

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世界”。

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为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

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

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1月28日转至湖北汉口万国医院。

他自知病已不支,曾在纸上含恨书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两句杜诗……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

死前他留有遣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中每天升旗,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刘湘举行极隆重国葬典礼。

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

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川军出川后,最先抗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

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生活常识分享。

没有四川就没有中国

没有四川就没有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历史不应被忘记。

在60多年前的那场可歌可泣的民族大抗战中,四川人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和牺牲:直到抗战胜利,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万5千多人;为完成抗战军用机场的修建,川人服工役的民工总数达300万以上;粮食是抗战的主要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总数在8000万石以上,四川供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贡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四川人民所负担。

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为正面战场贡献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在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人数令人震撼,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四川人。

抗战八年,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川军牺牲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即普通战士。

川军第43军26师老战士何聘儒回忆淞沪会战时:“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

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26师官兵顽强鏖战七昼夜,是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

26师付出的代价极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

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余名。

每连留存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1938年1月20日,带病的刘湘,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

川军伟绩演讲稿

川军伟绩演讲稿

川军伟绩演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说起抗日战争,不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但谁又知道除了八路军,还有一只战神级别的军队——川军。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抗战,川军将领刘湘,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等先后电呈国民政府,请缨出川抗战,1937年9月初,川军在“抗战到底,始终不渝”的誓词声中奔赴抗日前线。

川军被人们称为双枪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由于其装备差,军纪乱,是一支嗤之以鼻的部队,且只能使用老式步枪,腰刀,和一支烟枪(人人都知道四川人抽烟),但他们用这落后的装备,混乱的军纪,打出了川军的威风,有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牺牲1万多人,击毙日军1万多人,还有著名的淞沪保卫战、南京保卫战、藤县抗战、豫中会战等。

(大家可以搜来看一下)在冰天雪地里穿着薄薄的衣服,穿着草鞋,在雪地里奔驰,除了川军,八路军,谁还有那般勇气?自从他们出川以后,以微不足道的物资,有限的装备,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彪悍之师,说起川军的彪悍,就不得不提他们的勇气,川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率全师将士所谱写的辉煌篇章,为抗日做出的杰出贡献,饶国华在弹尽粮绝,后援无望的情况下,率余下将士拔出大刀,与日军进行肉搏,有的士兵甚至用上了砖头……在只剩几十人时,饶国华拔枪自杀,余下将士纷纷效仿,宁死不做亡国奴,这是何等的气魄……不仅是川军,四川人民也对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高度赞扬了四川人民为全国抗战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部分内容如下: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内容省略)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300万人以上,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8000万石以上……(内容省略)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摘于《感谢四川人民》)有人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

抗战中的川军 “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远扬

抗战中的川军 “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远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中的川军“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远扬导语: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的有刘湘主政,刘湘死后。

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

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

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刘湘去世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六路,分别以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存厚出任一至六路总指挥,对红军各方面军展开围攻,然而,却遭到失败,刘湘先后将刘存厚、王陵基撤职查办。

1934年间,刘湘又在南充设立四川“剿匪”总部前方军事委员会,推出“神仙”军师刘从云为委员长。

结果被红军击溃二十多个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十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电邀刘湘到南京面商机宜。

刘湘到汉口时,即与从上海约来的邓汉祥密商,决定无论如何,要阻蒋介石派兵入川。

10月20日,刘湘抵达南京。

经过反复磋商努力,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达成了三项决定: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生活常识分享。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表现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表现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表现
方秋苇
【期刊名称】《民国档案》
【年(卷),期】1998(0)2
【摘要】引言我的祖辈原是从安徽桐城迁来四川成都的,我从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降临人间起,便接触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局面,而这些变化也具有全国意义。

例如: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起义、打倒袁世凯、拥护孙中山,四川就同云南、贵州有密切关系,有时三省军阀间相互结合,有时又相互斗争,历史形成了一条规律,军阀间的勾心斗角,总是以战争开始,又以战争解决问题。

民国之初,成都两次内战,我的老家两次被烧毁。

有一次是妈妈带我去投靠法国领事馆,逃避了军阀混战之灾。

【总页数】7页(P43-49)
【关键词】抗日战争;蒋介石;集团军;国民党;刘文辉;川军;1938年;刘湘;保卫战;四川【作者】方秋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愿为国家奉献所有——追记抗日战争中四川军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J], 何盛明;马睿
2.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川军在抗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 [J], 李伟民;
3.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川军——川军第八十八军在东南战线的抗战 [J], 陈章文;
4.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以“川军抗战”为核心 [J], 陈倩;王珍珍
5.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J], 衡元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军悲壮抗日史

川军悲壮抗日史

川军悲壮抗日史作者:衡元庆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08期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之间的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

在这场历时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保卫战中,300余万川渝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奋勇抗战,浴血沙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国难当头请缨出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在延安,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出路!在四川,“重庆救国会”“重庆各界抗敌后援会”“重庆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四川青年救国会”“成都学生救国联合会”等抗日团体纷纷成立,自发宣誓不买日货,与日本绝交。

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6周年,成都数万民众集会强烈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武装全国民众”“严惩党国汉奸”。

抗战爆发后,四川军人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请缨杀敌。

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川军第41军军长孙震在重庆表态,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

7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陈执功等23名学员联名请缨参战。

“学员等身为军人,痛亡国之无日,欲请缨而无路,今以最大之决心,宁愿为收复失地之抗战而惨死,不愿为带兵升官之军人而幸生”。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的讲话,明确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仍会争取和平,只应战而不求战。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此时,在丰台(今北京市丰台区)进行战地报道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看到的是一列列车皮,正在加紧运送日本兵。

他无不激愤地写道:“中国的头二等客车,中国的司机,开着中国人民血汗钱买来的火车头,载着日本的军队,经过中国的领土,开到中国的卢沟桥附近去打我们中国人!”7月23日,中国政府获得情报,除关东军外,日本陆续开往华北的增援部队已经达到10多万人,侵入华北的日军人数全面超过华北守军。

川军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川军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川军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一、引言川军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远征军,他们在艰苦的战斗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士气和战斗力,被誉为“川军精神”。

如今,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川军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凝聚力、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等方面探讨川军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二、凝聚力: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川军在抗日战争中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环境和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

无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战场上,川军官兵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

这种凝聚力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是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基石。

只有通过凝聚力,我们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共同克服困难,实现共同进步。

三、团队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战斗川军精神的另一个核心是团队合作。

在战场上,川军官兵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作战团队。

在当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社会团体,都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团队。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坚持到底川军官兵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还是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川军始终坚持到底,永不言败。

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川军精神提醒我们,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结论川军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聚力、团队合作和顽强拼搏是川军精神的核心要素,它们在当代社会同样适用。

通过川军精神的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川军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1937年寒冬,四川西充,一个位于川北偏远的小镇上,随处可见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

短短一天时间,有800多人报名参加了“义勇壮丁队”,并奔赴抗日前线。

8年抗战下来,这800多人没有一个能回来,全部牺牲殉国.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350多万军人出川抗战,每五六个国军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为此在抗战中有“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正面战场,参加过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64万四川男儿把尸骨留在了异乡.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有篇文章这样评价四川民众对抗战的贡献:“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责任的……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付出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多少血肉之躯!”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一个月后,四川易帜,刘湘归顺国民政府,由于刘湘是经过削平群雄统一四川的,因此十年来,一直与中央暗中较劲、保持半独立状态。

那么,刘湘这个“地头蛇”后来如何肯出川迎战外寇?又为何被后世称为“中华民族最不该忘记的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就给蒋介石发电报,呼吁全民总动员一致抗日。

刘湘宁死不做亡国奴,8月7日,成都凤凰山机场,刘湘带领川军将领赶往南京开国防会议,一万多人前来送行,他们把“川人抗战请愿书”递到了刘湘手中。

刘湘感慨万千,喊出了“倾全川之力,支持抗战”。

他决定为抗战,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四川,拱手全部让给国民政府。

很多川人都劝有病在身的刘湘留在四川养病,遥控指挥部队。

刘湘却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甚不光彩,如今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我们要以日本人的血。

洗清四川军人的耻辱。

”川军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场面威武雄壮,浩浩荡荡。

川军出川队伍中打出了一面“死”字旗,很多军民看到后热泪盈眶,这是怎么一回事?死字旗原件早已丧失,在北川县文化馆内存有一面根据推测而作成的复制品。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

打出来的抗战主力:川军第20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武堂》特推出《抗战名师》系列文章,以纪念当年为了国家民族,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忠勇将士。

第九期——第20军为川军杨森部,自淞沪会战起,该军打满8年抗战,为国军中战绩优异者。

出川抗战,行军途中的川军士兵。

所谓"无川不成军",意指八年抗战期间,四川人大量奔赴前线,全国各战场,各部队几乎都能见到川人身影。

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初,川军各部以装备差、纪律差、战斗力差而闻名,时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曾直呼"川军无用",意欲将其赶出山西。

然而,川军各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力敌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他们不断成长,不断总结,终于在抗日战场上绽放异彩。

本文所要介绍的,便是其中一支战绩最佳的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

淞沪恶战第20军是少有的几支从北伐战争开始就有存在的部队,谈其历史,最早可从护国滇军第2梯团独立团说起。

独立团团长杨森(1882.2.20-1977.5.15),四川广安人,字子惠。

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在南充联合中学毕业后萌生从军的想法,遂入四川速成学堂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军第17镇当见习官。

中华民国成立后,杨森先后在川军和滇军服务,他既参加过四川内战,也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

在滇军将领赵又新的扶持下不断高升,并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部队——独立团。

但杨森毕竟是川人,在滇军再有名气也会遭到排挤。

杨森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乘滇川两军交战时率部倒戈,成为川军打败滇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后杨森专心在川发展,成为川军五强之一,他的独立团也在连年内战中不断得到壮大,并于1926年11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森成为该军的第一任军长。

第20军第一任军长杨森第20军成立时,辖五个路七个师又五个混成旅,可谓建制庞大,远超一个军该有的规模。

然而在经过四川内战以及军政部对该军的不断改编,至1936年第20军仅剩下三个师。

川军在山西抗战简述

川军在山西抗战简述
_ _ | |
川 军 在 山西 抗 战 简 述
周 昌理
( 川 大 学历 史 文化 学 院 6 0 6 ) 四 1 0 苦 卓 绝的 民族 抗 日战 争 中 . 在 山西 省 作 为最 重 要 的 前 线 之 而 四 川 省 是 最 大 的后 方 省份 , 省 都 为 抗 战 的 胜 利 做 出 了不 可磨 灭 的 两
者 也 在 婀 千 人 以 f。
抗 日战争燃起 _ 中华 民族 【 结 的 火焰 , r 4 I f 中华 民臌 阶 层 、 地 域 各 的人 民都投 入反 侵略 战争 中 。在 抗 日战争 前后 , 由于 闺 民党 当局 的妥 协和军 队 的败退 下 , 山西 很快 丽 为抗 H前线 。打 厌 内战 的川 车 为 了洗 涮 多年 混战 之罪过 , 纷纷 要 求 E 前线 抗 战 。 由f 山 西 战 事 吃 紧 , 上 北 川 军二 十二集 团军 三个 军 柑续 开赴 山 西 前线 ,j f 军 民一 起 , 中 Lf 西 J 为 国抗战 和山西 抗战 做 出了贡 献 。 1 7 8 6日,I 第 二 次 整 编 完成 , 术 实 现 了军 队 的 罔家 9 年 月 3 川军 基 化 。最终 到 山西的第 二 十二集 团军 在总 刮令 邓锡 候 率领 下J 出 q 。 七 川 而且 在途 中有 很多 变故 , 集结 地变 了 两次 , 是抗 战形 势变化 使 然 。 如 都 第二 十二集 团军 先头部 队旧 _ 军 第 ~ 二二 师 第 ! 四旅 二 忐 卜 一 + 六 E
旅 李 克源部 守备 东 西镇 治 驻 东 阳关 川 军 的重 点 任务 是 保 卫 东 阳关 , 阻击 口 从邯 郸 、 安 、 县 向L 婀 黎城 、 武 涉 【 1 长治袭 击 。 18 2 , 9 年 日军 一路 (一 八 师 团 下元 熊 弥 部 主力 及 伪 军 王 英 3 零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台儿庄报捷:川军消灭日寇1.2万余名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多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军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以.为首的.中央曾对川军抗战和牺牲的川军将领曾作过高度评价。

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必将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的一段历史……谨以此文纪念“七·七抗战”67周年!惊人数字:300万川军出川抗战“号外!号外!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吉星文团当即奋起抗战,抗战爆发了!”1937年7月8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原来只在两小时前,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一上阶沿便气喘吁吁叫道:“卢沟桥昨天打燃了,赶快出号外!”李有伦摊开手中的中央通讯社所发电稿,心急火燎地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40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出来了。

报馆人员全部出动上街叫卖,半小时之后,便撒遍了市区的主要街道。

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师跑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乡下。

“号外”只比巴掌大一点,但它及时传播了石破天惊的新闻,把成都震动了!一群群的人拿着“号外”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立刻响遍城乡……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

看似“面带憨相”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其实极懂纵横捭阖之术,他想尽办法对抗老蒋,组织武德学友会(励进会)稳固部属,联络各色反蒋势力。

.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对刘湘产生很大影响。

.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深合刘湘之意。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

历史上的川军:在川是虫,出川成龙

历史上的川军:在川是虫,出川成龙

历史上的川军:在川是虫,出川成龙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32期从本质上说,川军不同于湘军、桂军或东北军……自唐宋以来,以川军命名的部队多矣,他们是一支支颇具江湖气息而又兼具中华民族特质“很男人的”部队。

中国艰难的8年抗战史上,川军作为一个特别的“另类”,扮演着十分有趣而重要的角色。

在整个战史上看似无关轻重,但恰恰是几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让人们对这支有血有肉的部队又爱又恨,多了几分了解。

傻了吧唧的“叫花子部队”国军眼里,川军无疑是一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杂牌军。

有“双枪将”之称的川军,除了那些长短不齐口径不一的各式土枪,很多士兵还多了一支大烟枪。

国人眼里,这是一支傻了吧唧的部队。

时值北方末秋,当中央军和晋绥军坐着卡车从山西前线一路后撤时,这支脚着草鞋身穿单衣的“叫花子”部队,却从夔关出川,沿川陕公路步行1500公里,逆着溃潮之师奔赴战争前线。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命悬一线之间,这支被人嘲笑的军队,被推向了抗日救国的历史舞台。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一旦离开四川这个安乐窝,川军就成了没妈的孩子——没有补给,没有兵营,没有粮草,严重缺乏枪支弹药。

山西地盘上,看着这支“叫花子部队”,晋绥军统率阎锡山怒电蒋介石,要求驱除川军,蒋介石也说“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

天下之大竟无川军容身之地。

就在此时,面临日军巨大压力,正组织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得知有支部队可调时,大喜。

本以为报国无望的川军将士,发誓用敌人的血来报李将军的知遇之恩。

由是,川军到达了第五战区,随即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徐州会战。

1938年初,日军攻占上海、南京后,一路沿津浦线北上,从沧州南下,企图南北夹击占领徐州进而威胁武汉,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滕县是南下徐州的战略门户,日军要占领徐州,首先要攻克滕县。

战争双方最高指挥官心里都清楚,谁拿下了滕县,谁就掌握战争主动权。

可当时组织徐州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正在台儿庄集结重兵,守卫滕县之重任就意外地落在了王铭章及他的“草鞋军”身上。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作者:高松摘要: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

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

八年抗战中,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总共出兵共计340万,包括40万川军部队和300万壮丁。

抗战开始后,出征的川军经过整编共扩建为6个集团军,即22、23、27、29、30、36集团军还有43军第26师、第88军、独立35旅。

兵力在12个军40万人以上。

抗战八年,四川(包括西康)提供了300万的壮丁,充实前线补充兵员占全国实征1405万余人的20%。

四川平均14人即有1人当兵,抗日各战区、各战场几乎都有川军参战,以致当时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1](P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四川民众和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3月8日“四川抗日救国会”发动成都8万多民众举行“请愿出兵”大游行。

群众高呼“全川民众团结起来,督促川军出兵抗日!”“借故不出兵,便是卖国贼!”等口号[2]。

刘湘也奉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开始积极筹划“川军出川抗战”事宜,并向中央政府多次请示办法。

四川各地不仅举行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对各地抗日运动也采取支援。

1936年绥远抗战中,重庆的江、巴两县为慰劳抗日守土将士成立“国民贡献一日推行委员会”“并将各方交存中国银行及中央银行慰劳捐款共有一万余元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由中央、中国两行先行电汇一万元整数交军委会代收转发前方”,重庆妇女界也举办“援绥游艺募捐”从1937年1月16日到18日共得捐款八千余元。

“各地踊跃募捐”雅安各界也组织“绥战慰劳会”截止1936年12月16日已募得一千元。

川军精神演讲稿

川军精神演讲稿

川军精神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川军精神。

川军,是指中国国民党军队中的四川军,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为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川军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信念。

首先,川军精神体现在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上。

在抗战时期,川军面临着敌人的强大压力和艰难险阻,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

无论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川军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于冲锋,敢于攻坚,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其次,川军精神体现在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上。

在战争年代,川军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斗争中。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展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最后,川军精神体现在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信念上。

在战争年代,川军官兵众志成城,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他们相互扶持,携手前行,展现出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同时,他们始终怀抱着敢于胜利的信念,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川军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前赴后继,不断奋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川军精神,始终保持一种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淞沪会战中的杂牌军——川军

淞沪会战中的杂牌军——川军

淞沪会战中的杂牌军——川军川军的战绩令人刮目川军可以说是中国军阀割据最典型的范本,四川从北洋时代起就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多股军阀势力,彼此之间混战不休,直到1934年才由刘湘基本统一四川,而且川军普遍给人以装备低劣战力低下的印象。

1937年9月,第一批出川抗战的川军20军和43军26师从四川、贵州出发,于10月上旬到达淞沪战场。

10月9日,20军编入第19集团军序列,负责防御大场以北蕰藻浜沿岸。

而这一带恰恰就是宝山登陆的日军的主攻方向,当10日20军接替友军防务时,蕰藻浜北面的屏障陈家行已被日军攻占,导致蕰藻浜主阵地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因此20军军长杨森立即下令反击,夺回陈家行。

从10日到16日,20军就围绕陈家行和日军展开激战,在陈家行五进五出,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反复争夺,连134师师长杨汉忠都负了重伤,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15日友军防守的顿悟寺阵地失守,20军奉命连夜组织反击收复顿悟寺,20军军长杨森将这个任务交给了134师402旅408团,该团实际只有2个营,兵力并不算雄厚,但团长向文彬深知川军装备低劣,在火力上根本无法和日军对抗,只有和日军展开近战,用血肉之躯来抵消装备上的劣势。

夜幕降临后,向文彬团长就率部冒雨发起了前赴后继的勇猛冲锋,最前面的尖刀排冲到日军阵地前就剩下了1个人!但后续的官兵紧跟着冲入阵地,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并一举夺回了阵地。

日军被逐出阵地后,就用猛烈炮火轰击川军,然后再发起攻击。

川军一直等日军步兵逼近阵地才用手榴弹和刺刀将日军击退。

就这样反复苦战到17日凌晨,408团最终牢牢掌握着顿悟寺。

408团撤出阵地时,全团只剩下120人,连长全部阵亡,排长也只剩4人。

408团因为反击顿悟寺的战功受到军委会的通令嘉奖,团长向文彬更是在一天之内就从中校破格晋升为少将。

20军在陈家行、蕰藻浜一线坚守7天,全军伤亡8000人,牺牲1名团长、5名营长,负伤1名师长、4名团长、13名营长,随后撤至嘉定纪王庙休整,全军从战前的4个旅缩编为2个旅。

川军血战到底作文

川军血战到底作文

川军血战到底作文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队伍,他们以铁血和牺牲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就是川军。

说起川军,那得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

那时候,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山河。

而川军,这群来自四川的热血男儿,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奔赴前线。

我曾在一本旧相册里,看到过一组关于川军的老照片。

那些泛黄的照片虽然模糊,但却仿佛有一股力量,能把人拉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其中有一张照片,定格了一位年轻川军战士的身影。

他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面容还带着几分稚嫩,可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决绝。

他身上的军装已经破旧不堪,补丁一个接着一个,但他站得笔直,手中紧握着那杆已经有些磨损的步枪,就像握着自己的生命和信念。

川军出川作战,条件极其艰苦。

他们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充足的补给,甚至很多人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

但他们有一腔热血,有对家园的深深眷恋,有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记得有一场战役,川军奉命坚守一座战略要地。

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袭来,阵地被炸得面目全非。

川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在战壕里顽强抵抗。

有个战士,我们就叫他小李吧,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特别机灵。

战斗一开始,他就像一只小老虎,冲锋在前。

敌人的一颗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掀起的泥土把他埋了半截。

他挣扎着爬出来,满脸是土,嘴里还喊着:“老子才不怕你们这些龟儿子!”继续投入战斗。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川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但每一个倒下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望着前方,仿佛在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过一个敌人!”到了晚上,敌人的进攻稍微缓和了一些。

战士们抓紧时间抢修工事,补充弹药。

小李趁着这个空当,坐在战壕里,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

那是他和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的他笑得那么灿烂。

他轻轻地抚摸着照片,嘴里念叨着:“爹,娘,儿子没给你们丢脸。

”说完,他把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回去,又拿起枪,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橡树 川军抗战:淞沪会战,屹立如山

橡树  川军抗战:淞沪会战,屹立如山

橡树川军抗战:淞沪会战,屹立如山1937年8月13日,继卢沟桥事变、南口会战爆发,在中国上海,中日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历来,七七卢沟桥事变被认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然而,就中日两国全局政略、战略及对后来抗日战争进程、结果的影响而言,真正拉开中国全面抗战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淞沪会战。

(我在去年写的抗战战史中,多有淞沪会战分析,可查阅历史消息参考)淞沪会战,是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结束分裂、内耗,为保卫国家与民族不受外地侵犯,在中国国军统一军队番号、作战序列下,与侵略者的一场殊死作战。

同时,这也是一次典型的平面化近代军队和海陆空立体化的现代军队的血战。

回顾八年抗战,其战事残酷、血腥和国军抗日之坚决,牺牲之惨重,淞沪会战都应该为今天人们了解。

今天,就聊一下川军在淞沪会战的故事吧。

早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前,南京政府就抗战一旦爆发,可能迁都入川事宜,便得到了四川各路军阀事实上的默认和拥护。

关于南京政府“追剿”红军长征,顺势入川,清洗异己的说法,可能与历史相去甚远——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

第一时间,四川军阀纷纷通电声援南京。

四川军阀对张杨叛乱的态度,就非常直观证明,当时的四川军阀已经幡然向国家军人转变。

否则,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南京政府陷入危机时刻,不思割据,反而拥护中央。

西安事变之后,中日局势继续紧张。

1937年3月,根据南京政府通令,南京军政部召集四川大大小小各路军阀召开了川康整军会议,开始会商“川军出川抗日”的大事。

“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抗战之后,南京政府其实就开始全面布局应对可能发生的中日全面战争。

早在1935年,南京中央政府在重庆设置军委会委员长行营(类似现在战区、大军区),两次以点验川军,核实名额为主,较大规模地整顿川军。

家国危机在即,这些相互杀红眼的四川兄弟伙们终于放下旧怨——整个川康整军会议不仅进行非常顺利,川军各部根据整军决议,进行缩编、整编整军,也是非常顺利。

其中,在1936年完成整军之后的川军杨森第20军,也接受了第二次压缩、整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