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

台儿庄报捷:川军消灭日寇1.2万余名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300万川

军出川抗战,64多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军同全国同胞一

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以.为首的.中央曾对川军抗战和牺牲的川军将领曾作过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必将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

的一段历史……谨以此文纪念“七·七抗战”67周年!

惊人数字: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号外!号外!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吉星文团当即奋起抗战,抗战爆发了!”

1937年7月8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原来只在两小时前,

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一上阶沿便气喘吁吁叫道:“卢沟桥昨天打燃了,赶快出号外!”李有伦摊开手中的中央通讯社所发电稿,心急火燎地

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40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出来了。报馆人员全部出

动上街叫卖,半小时之后,便撒遍了市区的主要街道。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师跑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乡下。“号外”只比巴掌大一点,但它及时传播了石破天

惊的新闻,把成都震动了!一群群的人拿着“号外”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的口号立刻响遍城乡……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看似

“面带憨相”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其实极懂纵横捭阖之术,他想尽办法对抗老蒋,组织武德学友会(励进会)稳固部属,联络各色反蒋势力。.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对刘湘产生很大影响。.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深合刘湘之意。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

总动员、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据杨续云先生回忆:会上各方主

战主和犹豫不决,刘湘慷慨陈辞近2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会后,.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访问,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

他回成都后,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

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几岁小学生也留着泪水上场致词;四川

大学师生赠送16面“抗敌先锋”锦旗和除赠旗毛巾2000张;妇女会赠手巾250打……

纵队司令唐式遵此时一把推开麦克风,走向台前激昂慷慨陈词,吼声响彻全场:“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他朗诵了才写不久的一首诗以明其志:“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打内战时唐式遵被人骂为“唐瘟猪”。但此时的唐司令官悲歌慷慨,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

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

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

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

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

由此想到以抓壮丁为题材的电影及近年来什么“王保长”之类电视剧。当时国民党统治腐败,各级官吏、党棍横行霸道,鱼肉百姓。一些官吏豪绅的纨绔子弟,贪生怕死不愿当兵

上前线,出钱买人顶替,“卢队长”、“王保长”之类人物趁机捣鬼的情况确实不少……

但必须认识到:老百姓反对的,只是各级恶势力国难当头,却趁机乱搞抓壮丁的“买卖”吃黑钱。实际上,这种“抓去”的壮丁只占出川军人的少数,大敌当前,四川广大民众不甘当亡国奴,无数热血青年都是自愿应征参军奔赴前线的。当时也制订有《出征军人家属

优抚条例》,有安家费、免征免税、保护军婚等内容。

因此,四川各地热血青年踊跃从军的高潮从未间断过,“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如.主办的重庆《新华日报》1943年11月21日第3版上刊登:新津县

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

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

又如曾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

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往勇直前,勿忘本分!”(见《绵阳文史资料选刊》第1辑)

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万五千名优秀知

识分子当兵,飞印缅补充远征军。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泣请从军”,很快就有4万多人奔赴前线……

如被某些“戏说”误导,以为出川军人都是不愿上战场被强“拉”去的壮丁,这实在把

严肃的抗战历史庸俗化。300万川军将士,如果不是出于精忠报国的愿望,他们能那样义无

反顾地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吗?那些血洒疆场的川军将士九泉下也会不平的!

惨烈牺牲:川军伤亡64万余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世界”。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

遵为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

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1月28日转至湖北汉口万国医院。他自知病

已不支,曾在纸上含恨书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两句杜诗……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遣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中每天升旗,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

战到底的决心!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刘湘举行极隆重国葬典礼。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

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

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

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

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川军出川后,最先抗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

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

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255团中校营

长,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该师官兵就是英勇顽强

地鏖战了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

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

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也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

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

“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被认为是川军勇于临危受命,誓死卫国的突出代表……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

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腾

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四千余人。腾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

防之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

在回忆录中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我查阅繁多史料,川军中广大川军“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动人事例举不胜举。抗战八年中,川军为挽救国家危亡与日寇鏖战,牺牲巨大。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

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这又居全国之冠!

艰难困苦:后方人民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就主要靠“陪都”所在地的四川这个“大后方”来负担了。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以八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 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

31.63%。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

经南、潼道上,在一处茅草房前歇脚休憩,问一个老农民:“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样?”老农回答说:“老天爷不作美,我们经常以苕藤菜叶和杂粮充饥。”甘绩镛又问:“粮食不够,还给国家纳粮吗?”老农民说:“我应缴的粮食都缴了,左邻右舍都是这样的!”甘绩

镛问:“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

没粮食就吃不饱,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胜仗,赶走日本鬼子,能过太平日子,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也有想头,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还有一个农妇,儿子出川抗战,她孤身一人无余粮交公,把陪伴自己的一只猫儿卖了买粮交公,说:“我儿子爱国,我也要爱国啊!”

当我读到这些史料时不觉眼湿欲泪,四川普通民众,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贪官污吏对比,天壤之别!为平息民愤,当局曾严惩囤居奇者,前成都市长杨全宇因囤积大量粮

食,1940年12月23日在重庆被“最高当局”敲了“沙罐”(脑袋)。省政府通令:凡从事非法交易者,一律“处以极刑”。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不是空喊一些口号能奏效的……

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

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

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

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军费紧张,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国

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劝导节约献金,进一步推动了献金运动。这年

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从张群、余中英(市长)等官员,到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

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

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里,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 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我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恐怖味道的名词!

中央军校毕业的方学熙先生是我的初中体育老师,他讲:1939年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日寇18架新式战斗轰炸又空袭成都,横冲直闯。突然,云层上出现一架双翼小型飞机,直冲

敌机群俯冲扫射。敌机惊惶失措队形大乱,四处窜逃。这架小飞机自杀式左冲右突,频频开

火。跑警报的市民忘了空袭危险,翘首天际绷紧心弦,参观这场以寡敌众的空战。敌众我寡,小飞机不幸被敌击落,市民悲声四起……烈士叫石大陆,中央军校十期毕业,抗战中历

经多次英勇空战。其父石杰将军,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时,曾与蒋介石,张群同学,当时任中

央军校技术总教官。儿子殉国后,他没有流下一滴泪,仅抱着烧焦了的英雄遗体,拍下一张

永志不忘民族仇恨的照片……

盟军要配合中国空军作战,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

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曾

管理修建温江黄田坝机场的黄维德先生回忆:“应征民工抗日情绪甚高,不少是自愿要求参加的,开工你追我赶,工效很高……我去工地厂听见黄龙溪来的两个女民工,边挖边摆龙门

阵,一个说:…我家男人当壮丁走了,保上没有喊我,是我自己要来的?。一个说…修机场

是从天上打日本,让日本人也跑跑警报!大家多凑一把力,早点把日本人打跑!”修抗日机场是全民动员,诗人流沙河先生讲:他当年才13岁,也身著土黄布的童子军装脚穿草鞋,腰

悬搪瓷饭碗,和同学们高唱《中国童子军歌》,雄纠纠地走到“民工如蚁”的广汉机场劳动……

但有些地方官员腐败,视民工如愚民,克扣食米甚至滥加打骂。我文革年代当知青,下

乡就在邛崃桑园机场附近,常听老农民摆当年修机场的旧龙门阵:吃饭是盐水泡菜下糙米饭

杂粗糠,如同喂猪,又不卫生,常患痢泻;寒冬腊月,民工衣单被薄挤住工棚,挤偎御寒、虮虱成堆,人人长“干疮子”(疥疮),因痒抓而血痕遍体……轻病转重又无药可医,死了

如无亲属领尸,工程处就近挖坑掩埋如死狗……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

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

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海……这是从中国第1 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是日本人做梦也没预料到的!到这一年底止,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炸弹三干六百二十三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重庆抗战历史

重庆与抗日战争 一九三五年 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

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一九三六年 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一九三七年 三月二十一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六月二十八日蒋介石电重庆行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设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以再次整顿川军,该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主任委员,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第六路军总司令刘湘为副主任委员,贺图光、邓锡侯、刘文辉、唐式遵、杨森、潘文华、王缵绪、孙震、李家钰、范绍增、向传义、董宋珩、郭勋祺、许绍宗、张邦本、徐源泉、夏斗寅、李蕴珩、周浑元为委员,大体网罗了川康军队高级将领。 七月六日何应钦在重庆行营太礼堂主持川康整军会议开幕式。根据会议精神,川康各军于八月十日以前整编完成,计有; (一)川康绥靖主任直辖部队(辖三军、两独立师、七独立旅),(二)二十四军;(三)四十一军;(四)四十五军;(五)四十七军。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四川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中共中央曾戴四川对抗战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作出了高度评价。1945年10月《新华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号外!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了爆发了!” 1937年7月8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两小时前,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心急火燎地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40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印刷出来撒遍市区。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跑了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郊区…… 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共产党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刘湘决定坚决抗日。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几岁小学生也留着泪水上台致辞;四川大学师生赠送16面“抗敌先锋”锦旗和毛巾2000张;妇女会赠手巾250打……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抗战八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5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强!四川各地“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新华日报》1943年11月21日刊登: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将四个儿子中的中的三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人王者成,送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是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如淞沪会战时,川军第43军26师尽管装备可怜,但仍英勇奋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但川军战士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啊!…255团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26师官兵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打完这场仗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以重炮、飞机猛轰,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奋力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毙日军四千余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极为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毛泽东主席挥毫送挽联哀悼:“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抗战八年中,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第05集《川军抗战》

系列电视片:《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 第五集《川军抗战》 每当遇到烦恼或感到无助的时候,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总喜欢一个人看看抗战影片《血战台儿庄》。 电影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因城池失陷,自杀殉国一段,总是让樊建川感到热血沸腾。 这部影片不仅让樊建川认识了一段历史,更让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字幕: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 台儿庄战役,大胜利;滕县保卫战牺牲五千川军,大壮士;王铭章将军,大英雄;我一定要去征集他们的文物,给他们建一座大大的博物馆。 这就是樊建川为川军修建的博物馆。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中,这座带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川军抗战馆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珍藏着抗战时期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动人历史。 上个世纪初的四川,军阀林立、战乱不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进入四川以后,局面更加复杂。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唤醒了川军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决定调转枪口,一致抗日。 【字幕:刘湘】 七·七事变一个月后,时任四川省主席刘湘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四川各界一万多人为他送行。这位四川的军政首脑被民众的抗日热情深深感动。在南京会议上,他慷慨陈词,请缨抗战。回到四川以后,他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动员四川民众救国于危亡之际。10天后,川军15个师开赴前线。 和很多川军将士一样,第23集团军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在出征前专程回了一趟老家。他的家在四川省资阳县,沱江边上,住着他年迈的母亲。 【字幕: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的女儿饶毓琇】 当时我祖母年龄也比较大了,所以就嘱托我母亲养老抚孤的事情,就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次出征是为国而战,如果为国牺牲的话,那么老母的奉养和子女的抚养就托付给我母亲。 安顿好家里的老小以后,饶国华专门祭拜了祖坟。他不知道,这一去是否还能回来。出川以前,川军将士都被要求写好遗书。 【字幕:时任146师副营长黄士伟】 当时要喊写遗书,我就写了一个给我父亲。我这次投笔从戎完全出于自愿,如果不幸牺牲,我的财产,家里的财产就我几个姐姐跟一个妹她们照分就是了。 【字幕:原104师312团士兵刘天植】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

四川抗战 - 四川川军抗战将领
杨森
杨森
【 杨森】 (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 ,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 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 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他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
川军将领杨森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 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 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 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 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 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 国争光。”,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 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 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五卅运 动”同时期) ,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当时蒋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说称其也有“借刀杀 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

刘湘
刘湘
【刘湘】 (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 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 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 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 (其中两个夭折)一女。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 “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 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
当时刘湘正在患病,众多士绅、谋士、川中父老都苦劝他不要率军出征,但刘湘执意抱 病亲率首批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血战一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 战”的恶名。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 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
从9月7日起,川军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开赴抗日前线。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督师抗战。蒋介石将川军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 团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副司令孙震,辖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军(由李家 钰新6师扩编而来) ,第二十三集团军由刘湘自任总司令,唐式遵副之,辖二十一、二十三 军。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 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 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 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对于刘湘的死因,另一种在川内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刘湘在前线吐血不止,不得不回到 武汉医治,但随即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和软禁之中。刘湘遂与手下设计诈死,图谋躺在棺材 中以“灵柩回乡”的名目返回四川再作打算。不料被戴笠识破,戴笠遂将计就计派人将棺材钉 死, 把刘湘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 载灵柩的船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欢迎会就开成了追悼会。

川军抗战

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四川人民这段英勇悲壮的岁月,是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 无名英雄铜像曾经远去 笔者小时家住成都东门,城门洞外有座巍然矗立的“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但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国民**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冒着敌人炮火欲出征冲锋……铜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在抗战硝烟弥漫的1944年7月7日落成。 幼时常听父辈讲:抗战高潮的一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破烂、又冷又饿的穷军人

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啰!消息传开,附近市民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 1963年,电影《抓壮丁》拍制完成,风靡全国。电影主要剧情是:抗战中的1942年前后,四川天天在抓壮丁。地主李老栓一家人和王保长、县上管兵役的卢队长之间,相互“狗咬狗”,卢队长勒索王保长,王保长诈骗李老栓、调戏三嫂子……卢队长说:“难怪下江人都骂四川人是‘川耗子’!”王保长说:“出征军人是打中国人的,”“出征军人看哪个不顺眼就打哪个”……剧情滑稽可笑、演员演技高超、夸张的四川方言……电影院笑声不断。

记得青年宫电影院外的海报和报纸评论,说《抓壮丁》影响很大,使中外人士认识了“抗战时期四川的黑暗”。这部电影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典方言喜剧,称其“展示了一个时代真实、鲜明的生活图画。”后来每当放学走过铜像前,同学们大做怪像,模仿王保长滑稽的自贡腔调:“抓、给老子抓龟儿子壮丁啊!”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重庆市档案馆)

重庆抗战大事记(1935—1947) 重庆市档案馆 文章来源:《重庆抗战纪事》1985年第一版 1935年 一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由主任贺国光率领,到达重庆。 二月十日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主席刘湘,委员甘绩镛、刘航琛、郭昌明、杨全宇、邓汉祥、谢培筠,民政厅长甘绩镛、教育厅长杨全宇、财政厅长刘航琛、建设厅长郭昌明,秘书长邓汉祥。 二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四川分行成立。 三月一日四川省政府宣布,从本日起,川中各军月饷,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这是为打破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采取的重大步骤。此前省政府已督令各军交还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由汉口首次飞抵重庆。三月四日他宣称:“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三月五日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成立。这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四川金融币制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三月六日蒋介石致电四川省主席刘湘,嘉勉川政统一完成。 三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由重庆赴贵阳、昆明、成都、峨嵋,四月十日返回南京。 六月十五日川黔公路正式通车。 六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张必果任重庆市长。 七月九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十三日正式办公。 八月国民政府责令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整编川军。由参谋团组设点验委员会,分赴四川各军点验。在此基础上,按全国陆军番号,将川军整编为陆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二十二军(军长王缵绪)、第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新编第六师(师长李家钰,旋扩编为第四十七军),共六个军一个师。参谋团成立川黔公路监理处,开发四川交通。 十月三日奉国民政府之命,参谋团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十一月一日正式成立。次年三月,贺国光升任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1936年 重庆行营成立江防要塞建筑委员会,分别建筑宜昌、重庆间要塞。 三月十三日重庆市公安局发表全市人口统计:全市共有七四,三九八户,三三九,二O 四人,其中男性为一九五,七二0人,女性一四三,四八四人。 四月十一日重庆市长张必果病死,四川省政府任命李宏锟代理。 六月十日成渝铁路工程局移渝办公。 1937年 三月二十一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四月十四日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奉命到成都与刘湘会谈,要求川军让出重庆,停筑防御工事,十六日,刘湘接受;随后刘湘军撤出,中央军进驻重庆。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 作者:高松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八年抗战中,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总共出兵共计340万,包括40万川军部队和300万壮丁。抗战开始后,出征的川军经过整编共扩建为6个集团军,即22、23、27、29、30、36集团军还有43军第26师、第88军、独立35旅。兵力在12个军40万人以上。抗战八年,四川(包括西康)提供了300万的壮丁,充实前线补充兵员占全国实征1405万余人的20%。四川平均14人即有1人当兵,抗日各战区、各战场几乎都有川军参战,以致当时有“无川不成军”之说。[1](P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四川民众和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3月8日“四川抗日救国会”发动成都8万多民众举行“请愿出兵”大游行。群众高呼“全川民众团结起来,督促川军出兵抗日!”“借故不出兵,便是卖国贼!”等口号[2]。刘湘也奉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开始积极筹划“川军出川抗战”事宜,并向中央政府多次请示办法。 四川各地不仅举行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对各地抗日运动也采取支援。1936年绥远抗战中,重庆的江、巴两县为慰劳抗日守土将士成立“国民贡献一日推行委员会”“并将各方交存中国银行及中央银行慰劳捐款共有一万余元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由中央、中国两行先行电汇一万元整数交军委会代收转发前方”,重庆妇女界也举办“援绥游艺募捐”从1937年1月16日到18日共得捐款八千余元。“各地踊跃募捐”雅安各界也组织“绥战慰劳会”截止1936年12月16日已募得一千元。[3]日益高涨的救亡浪潮推动了川军出川抗战。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蒋介石因忙于与新军阀之间的混战,无力顾及四川,只得采取扶植刘湘让其互相兼并的策略。随着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地位的巩固和刘湘在四川优势地位的确立。蒋刘之间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他们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蒋介石趁红军长征时经过四川,让刘湘对抗红军并妄图使其两败俱伤。1933年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剿匪总司令”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各部归刘湘指挥,但据刘湘云,邓、田各部对他的作战计划采取阴奉阳违的态度,所以对川北红军始终没有办法。[4](P56)蒋介石对刘湘的失败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借机派兵入川助剿,最后经过双方讨价,蒋介石虽然没有达到派兵进入四川腹地的目的,

川军抗日的启示

川军抗日的启示 今年是日本人在南京签署投降书及向中国人民道歉的七十周年纪念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作为重庆人,我特别钦佩跟我们一样口音的川军为抗日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川军抗日的历史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以此纪念用鲜血抵御外强侵略的祖辈们,并与大家共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很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我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激昂,再次用四川话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随后刘湘又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对全省做出动员:“……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我们应该不难想象,当年的刘湘主席用四川话对川人发出的抗日号召是多么的发人深省,这个号召的力量是伟大的。1937年8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组成两个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从此,川军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在这之前,川军从来都被视为军阀武装,杂牌中的杂牌,但是日军的入侵跟刘湘主席的号召让他们组成了一只在抗日战争中占重要地位的武装力量。从川军出川的背景我想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有没有内忧外患,不管有没有领导的号召,我们都应该保持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和注重团结的精神。 川军的装备是异常简陋的,出川士兵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单被一条、草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在黄河流域的寒冬,川军士兵身上穿的仍然是

历史上川军为抗战到底做了多少贡献

历史上川军为抗战到底做了多少贡献 现在的蒙古国,他们的历史书上,是把成吉思汗写成他们的领袖吗?(2012-12-18) 慈禧太后的历史功绩(2012-12-17) 前些时间,以川军抗战为题材的电视剧《正者无敌》在各大卫视热播,其战争场面宏大惨烈,观者无不动容;对川军的正面演绎,亦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我鼻子两侧到底是神马东西啊,难看死了,上图(2012-12-18) 将好声音进行到底,我乐意参与其中(图)(2012-12-18) 《中国历史上已知姓名的公主与其驸马列表》边城玫女整编(2012-12-16) 费曼的多重宇宙和人类历史上的巧合(2012-12-14) 抗战时候有穿这样的军装的二鬼子吗(图)(2012-12-16) 美专家称美因中国发展“受伤”但无需对抗战略(2012-12-13)

蒙元和满清统治中国的过人之处和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大民族下的民族关(2012-12-18) 颜承鲁受贿千万贡献大,死到临头还嘴硬(2012-12-17) 弱弱地问一句,有多少人不知道某宝退货运费险的啊??你们会看卖家的运费(2012-12-18) Apple今年賺了多少钱?(图)(2012-12-18) 许多读者来信希望了解“剧中故事的真实性到底怎样?中央军和地方军在战场上是如何协防?以及蒋介石在抗日时给中央军和地方军的补给、装备差别有多大?” 川军抗战概况 抗战八年,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但其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 为避免嫡系部队遭裁减,且为民族前途计,刘湘积极申请出川抗日

川军抗日与中共四川组织的领导

川军抗日与中共四川组织的领导 内容提要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作为国民政府领导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救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日更是其中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在川军出川抗战和其他民族救亡运动中,中共四川组织积极宣传和组织,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力图从四川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共四川组织的恢复、全面抗战前期四川的地方格局、川军出川抗日情况、抗战中四川人民的巨大贡献等方面,对四川的抗战运动加以说明和探讨。 关键词抗日战争川军抗日中共四川组织领导 一、前言 坐落于四川省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中,有纪念抗日战争的抗战群馆系列,期中就有建川博物馆的创建者王建川先生专门修建的一座川军抗战馆,以纪念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共四川组织的领导下,四川人民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歌。 川军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中光辉的一页,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前对四川以及川军的偏见,同时也是近代四川地方史上的重要事件。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中共四川组织得到恢复和重建,中共四川组织的宣传、领导和统战等工作对四川地区抗战救亡运动的兴起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中共四川组织的恢复和统战工作的开展 四川地区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到西安事变前中共在四川的组织遭到很大的破坏,活动基本停止,只有零星党员散布在成都、重庆等地,总数不足百人,基层组织也不复存在。 1937年,国共正式宣布第二次合作后,四川地区的中共组织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邹凤平、廖志高从延安回川重建四川的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他们首先在成都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并依托省工委全面开展工作,主要活动包括恢复和发展中共四川的基层组织、加强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加入统一战线等。 到1938年,中共四川组织共发展党员3400多人,建立成都、重庆、自贡三个市委,并在南充、泸州、合川等七个县建立了中心县委,至此四川省的中共基层组织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此外省工委还发动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四川的抗日统一战线开始形成。 全面抗战前,中共加强了对刘湘、刘文辉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对于促进川军走上联共、拒蒋、抗日之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刘湘本身是四川财阀的代表,与金融界、实业界关系紧密,一些社会上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张澜、黄慕颜与刘湘等关系也比较密切,刘湘重要部属潘文华与中共川康特委联系也很紧密。1935年张署时受中共中央上海局指派来川开展统战工作,他利用傅春吾 1《党领导全川人民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何盛明王宗力《纪念抗战四十周年征文》第37页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悲壮的历史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 台儿庄报捷:川军消灭日寇1.2万余名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300万川 军出川抗战,64多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军同全国同胞一 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以.为首的.中央曾对川军抗战和牺牲的川军将领曾作过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必将成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 的一段历史……谨以此文纪念“七·七抗战”67周年! 惊人数字: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号外!号外!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吉星文团当即奋起抗战,抗战爆发了!” 1937年7月8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原来只在两小时前, 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一上阶沿便气喘吁吁叫道:“卢沟桥昨天打燃了,赶快出号外!”李有伦摊开手中的中央通讯社所发电稿,心急火燎地 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40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出来了。报馆人员全部出 动上街叫卖,半小时之后,便撒遍了市区的主要街道。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师跑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乡下。“号外”只比巴掌大一点,但它及时传播了石破天 惊的新闻,把成都震动了!一群群的人拿着“号外”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的口号立刻响遍城乡……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看似 “面带憨相”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其实极懂纵横捭阖之术,他想尽办法对抗老蒋,组织武德学友会(励进会)稳固部属,联络各色反蒋势力。.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对刘湘产生很大影响。.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深合刘湘之意。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 总动员、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据杨续云先生回忆:会上各方主 战主和犹豫不决,刘湘慷慨陈辞近2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会后,.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访问,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

在抗战中川军牺牲了多少

川军在抗战中牺牲了多少 2012-04-07 21:40 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其他回答共2条 2012-04-07 22:09asd1479009|四级 1937年10月,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率七个集团军,另一军一师一旅共40万人开赴抗日前线。川军出川时,被其他友军视为最烂的部队,低劣的装备,涣散的军纪,个个都像游勇散兵似的。然而就是这支烂部队,打出了中国的军威,打出了中国军魂,更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武士道精神。川军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严明的纪律,没有充足的补给,但他们有一条条敢于自杀式进攻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有一颗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川军视死如归的精神令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望而生畏。川军可以说自8.13淞沪会战后,几乎参加了所有对日的大型战役,他们是真正的在用血肉之躯在抵挡日军的现代化武器。8年抗战,川军前后出川300多万人奔赴前线,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其供兵源总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总供给兵源五分之一以上。300多万衣衫褴褛的川军,有64万埋骨中华大地,川军——一支永垂青史的队伍。每每想到川军,不得不提四川王刘湘临终前告慰川军的那句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不还乡。”刘湘的这句话川军是切切实实的做到了。 一支值得敬佩的军队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11-11-15 16:14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二十二集团37年底编入李宗仁杂牌军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腾县一役,一二二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在腾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一叁一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打仗有输赢,可不能丢人.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的领导下,

中国历史上的“川军”

中国艰难的8年抗战史上,川军作为一个特别的“另类”,扮演着十分有趣而重要的角色。在整个战史上看似无关轻重,但恰恰是几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们对这支有血有肉的部队又爱又恨,多了几分了解。 近年来,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此起彼伏,成为屏幕上的重要内容。而引人注目的川军抗日素材,也频频搬上荧屏形成热播,比如《抓壮丁》《壮士出川》《正者无敌》《川军团血战到底》《雾都》《壮丁也是兵》等。这些影视剧亦庄亦谐,从不同侧面把300万川军的精气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这样,更多的普通人知道了“川军”这一特殊的群体。然而,从本质上说,川军不同于湘军、桂军或东北军……自唐宋以来,以川军命名的部队多矣,他们是一支支颇具江湖气息而又兼具中华民族特质“很男人的”部队。 “川军”只不过是体现“这方男人”身上一个特殊的符号而已。 美国人眼中的川军形象 1937年立秋刚过,成都少城公园热闹非凡,一场从未有过的誓师大会在此举行,悲壮而森严。“战死沙场为父以你为荣。”一面白底黑字硕大的“死”字旗下,一位父亲对儿子如是泪别。 成都这座以休闲著称的文化名城,在风中高扬的白色死字旗透出前所未有的凄凉。“死”字左右两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右边写的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左边写的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少城公园搭起的临时高台上,川军统率刘湘的誓言透过麦克风飘荡向天空:“若敌寇一日不除,我川军绝不还乡。” 然而,打仗拼的不仅仅是豪言壮语,是要靠手上“家伙”说话的。家乡父老面前和豪言壮语驱赶下,这支浩浩荡荡的川军从安逸的大后方开赴抗日前线。 下面这段文字,是当年一位美军观察员描述的他眼中的川军模样―― 他们沿着马路通过郊区成群结队毫无秩序,有的穿着军服带着军帽,其余的服装则随心所欲任意穿戴,每个人都带着旧式雨伞以及脸盆、茶壶、电筒、毛巾、蔬菜和备用草鞋,这些东西或者挂在肩膀上,或者用绳子拴在身上,许多扛枪的人都把用布包裹着私人财物吊在枪杆上。像这样吹吹打打的喜剧般的中国军队,只有在传奇故事中才有…… 这位观察员事后对他的同僚说,那种景象真是有趣极了。 这些战争细节透露出当时川军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装备之差”;二是“军纪之散”。 国军眼里,川军无疑是一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杂牌军。有“双枪将”之称的川军,除了那些长短不齐口径不一的各式土枪,很多士兵还多了一支大烟枪。 国人眼里,这是一支傻里巴叽的部队。时值北方末秋,当中央军和晋绥军坐着卡车从山西前线一路后撤时,这支脚着草鞋身穿单衣的“叫花子”部队,却从夔关出川,沿川陕公路步行1500公里,逆着溃潮之师奔赴战争前线。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命悬一线之间,这支被人嘲笑的军队,被推向了抗日救国的历史舞台。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一旦离开四川这个安乐窝,川军就成了没妈的孩子――没有补给,没有兵营,没有粮草,严重缺乏枪支弹药。 山西地盘上,看着这支“叫花子部队”,晋绥军统率阎锡山怒电蒋介石,要求驱除川军,蒋介石也说“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天下之大竟无川军容身之地。就在此时,面临日军巨大压力,正组织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得知有支部队可调时,大喜。本以为报国无望的川军将士,发誓用敌人的血来报李将军的知遇之恩。由是,川军到达了第五战区,随即参加了震惊中外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八年抗战,350余万名川渝将士,前赴后继出川参战,共伤亡64万多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作战之勇猛、牺牲之壮烈,居全国之首。 在川军老兵杨应全的记忆中,草鞋川军作战全不靠武器,而是用整个肉体来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卫国防线。 在成都市档案馆里,至今留存着一批没有发出去的川籍将士抗日阵亡通知书。 抗战八年,近30万份阵亡失踪将士通知书陆续从前方发回四川,送达遗属手中。但因为战时混乱,很多都没能送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无名英雄。 据统计,八年中共有350余万川军先后充实到抗战队伍中。也就是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川军伤亡总人数约64万,这意味着在八年中,川军每天牺牲200人。 冬天里只有草鞋穿的川军,曾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但八年抗战中,他们几乎无役不战,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最终赢得了“无川不军”的称号。

肉搏南京光华门 1937年11月13日,悲壮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利宣告结束。 从11月8日开始,中国军队分两路向南京撤退。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率第二十三集团军及时赶到支援友军。这支川中精锐不但阻挡了进攻南京日军的主力部队,还掩护了南京守城部队的撤退,为中国军队西撤和再部署赢得了时间。 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四师七四?团团长何??荣的儿子何允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停薪留职,开始研究川军抗战史。历时十年完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何允中说,川军是以血肉之躯,以“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来拱卫南京城的。 浙江泗安、安徽广德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奉命阵守此地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深知责任重大。在此和一四五师遭遇的是日军侵华主力部队牛岛增雄的第18师团,拥有4000多步兵,30多架飞机和上百辆坦克。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只有川造和汉阳造步枪的“草鞋军”川军只能使用“人海战术”。 饶国华召集各部营长以上军官作死守宣誓: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敌逞凶狂! 守卫泗安时,敌人空袭过后,通过坦克、战车机枪等重

川军为抗战做了多少贡献

川军为抗战做了多少贡献? 川军抗战概况 抗战八年,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但其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 为避免嫡系部队遭裁减,且为民族前途计,刘湘积极申请出川抗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裁减川军。一者,为避免其嫡系部队被裁减,二者,为抗日之民族大计,刘湘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出川杀敌。1937年7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刘湘发言明确反对蒋介石以消灭地方势力为目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公开宣布:“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千万石。……四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为调川军出川作战,刘湘召集高级幕僚筹商多日,决定将川军编成两个集团军,由刘湘统一指挥: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辖41、45、47三个军(均非刘系部队);第23集团军,司令刘湘自兼,以唐式遵为副司令,辖21、23两个军和三个独立旅〔全属刘湘嫡系)。为避免川军被分散瓦解,出川前刘湘向蒋介石提出三点要求:“不分割川军建制,并由自己整个的统一指挥;各留三分之一的部队驻守原防;对出川抗战部队的装备、武器要作必需的补充。”蒋一一承诺。因为担心“我的部队已大半开赴前方,我自己不去看照,恐将会被蒋慢慢吃光”,刘湘胃肠病此时虽已很严重,但仍然坚持亲赴前线指挥。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发前,刘湘还特别叮咛邓、孙:“川军出去,一定不让分割建制。北上后,必待全军和全集团军集中才渡河;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 川军出川后即被分散处置;出川前所承诺的武器、装备,也未能到位 但事情并不如刘湘所愿,川军出川后,迅速被打散:41、45军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李家钰的第47军调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杨森的第20军则调往淞沪战场。刘湘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的计划未能实现。刘湘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装备补充,也未能到位。据时任第22集团军第41军司令部高级参谋的胡临聪回忆,当时川军装备极差:“当时各军部队的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简陋,所有步枪十分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阳造,更因使用已久,质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两枪就搬不开枪机,有的枪上连刺刀也没有。至于轻重机枪,其数极微,每师多则十余挺,少则数挺而已。火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野炮一门都没有。装备方面,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短裤),绑腿一双,既窄且短的单被一床,小竹席一张,雨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其所赴之地,则系气候多寒的黄河附近地区,真是武器不堪杀敌,衣被难以御寒。”(《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