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5. 家乡的文化传承: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特色产业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风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家乡的特色产业:邀请当地特色产业的从业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4. 家乡的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情风貌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等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风情调查,访问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制作地理知识卡片。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传统美食制作等,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第四单元:家乡的历史名人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2. 教学活动:开展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第五单元:家乡的现代发展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家乡的现代发展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理知识卡片、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实践活动报告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

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人文、和谐浙江。

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内中小学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人、自然、社会》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3. 第三课时: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

4. 第四课时:学习家乡的风俗习惯,如饮食、服饰、民居等,体验家乡的独特魅力。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等。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完成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探究能力等。

3.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发言,评价其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地方课》2. 教辅资料:相关家乡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学生用具: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周一节,共计一学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3. 教学活动:结合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提高学生的动物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哺乳动物教学重点: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常见种类。

教学难点: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2. 第二课时:鸟类大家庭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鸟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鸟类的适应特点。

3. 第三课时:爬行动物之谜教学重点: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和常见种类。

教学难点:掌握爬行动物的特征。

4. 第四课时:两栖动物的奇妙生活教学重点:认识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常见种类。

教学难点: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5. 第五课时:昆虫的世界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昆虫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 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动物。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动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各种动物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2. 实物:动物标本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 教学手册:提供相关教学内容和活动指导。

5. 作业纸:用于布置课堂作业。

六、第六课时:水生动物的适应策略教学重点:认识水生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水生动物如何适应水下生活。

七、第七课时:小型动物的奥秘教学重点:了解小型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智慧。

教学难点:掌握小型动物的生存技巧。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2)介绍家乡的地形地貌,如山脉、河流、湖泊等;(3)介绍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降水等;(4)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名人、古迹、传说等;(2)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美食等;(3)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人文景观,培养尊重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资源类型、特点和利用状况;(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2)分析家乡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如丰富程度、开发利用程度等;(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的保护,培养珍惜和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等;(2)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2)分析家乡的优势产业,如特色产业、优势资源等;(3)引导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

2. 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氛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

2.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使学生提出保护家乡、促进发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展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深度和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

2. 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3. 教材、参考书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引入新课: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背景。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本地区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实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家乡美”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3)举办“家乡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桂林山水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第八章:《多彩的民俗风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3. 第十一章:《特色的美食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展示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4. 第十五章:《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经济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从自己做起,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第五章《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如齐鲁文化、江南文化、西藏文化等,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式。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和物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的人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民族,认识家乡的名人。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品尝体验、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工具。

3.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

2. 第二单元:2课时。

3. 第三单元: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单元:家乡的社会生活5.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认识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节日特色。

2. 讲解家乡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美食等。

6. 第六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二年级地方教案1、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1〕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第二课时〔总2〕活动过程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三、学生代表发言: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民俗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教学难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认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4. 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5. 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知识。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

4. 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介绍家乡的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资源状况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

5. 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激发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兴趣。

6.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介绍家乡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文化。

7. 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实例,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课时2课时。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课时3课时。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课时2课时。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3. 第十一章: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特点和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乡的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用汉字书写相应的地方名称。

2. 学会简单的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汉字写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地方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

2. 地方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地方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图书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并与他们先前所看到的地方图片进行联系和对比。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的概念图片,并进行解释:“地方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它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家、公园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3. 引导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帮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

Step 3:地方的认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名称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等,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和笔画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 让学生通过听读、认读和书写的活动,巩固对地方汉字的记忆。

Step 4:地方的描述(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描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这个地方,例如:“我的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同学。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玩耍和学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强调地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的保护和美化活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地方描述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学会分享和品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八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美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分享品尝经验。

3. 分析民间艺术: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美食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九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景1.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1. 学习介绍家乡的特产、美食。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如舞蹈、歌曲、手工等。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1. 学习介绍家乡的著名人物、历史人物。

2. 通过故事、影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

第五课时:家乡的变化1. 学习描述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2.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特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风景、物产、文化等特色。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六、第六课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土陶、织锦等。

2. 邀请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体验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故事与传说1. 学习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2. 分析故事和传说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环境1. 学习介绍家乡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有趣的风俗活动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舞龙、是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

. 教学内容:舞龙 . 教学过程:1 舞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生:看过,电视上看过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

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

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

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生:想!师:太好了。

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

1 / 212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

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一个个模仿的还真快。

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

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形呀?生:能!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

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那些图形,怎么跑。

s 形, 8 形, N 形,螺旋形,波浪形真是五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

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小组作出评价。

嘿,表演的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是道,掌声此起彼伏。

4 总结、放松、结束课程① 快乐恰恰恰(配乐)师:你们听听老师手上的这个瓶子会沙沙响。

生:哈哈,老师,你瓶子里面有小石头呢。

师:那想不想一起试试?生:想。

---------------------------------------------------------------最新资料推荐------------------------------------------------------ (马上找小石头放入空瓶)师:好,我们一起来:快乐恰恰恰吧。

大家一起动起来。

一二三、恰恰恰,二二三、恰恰恰。

(沙沙声有节奏的响起)第二课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 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提问: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

3 / 21三、教室里的空气。

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空气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据调查,每名学生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的气体中有 0. 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约 40 克的水蒸气和 60 100 卡热量。

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四、呼吸与空气。

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但生命依然能够维持。

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死亡的威胁。

人要生存,就要呼吸。

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氧气来自空气中。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氧占 20%以上,氮占 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

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们吸进---------------------------------------------------------------最新资料推荐------------------------------------------------------ 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活动一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 人会有什么感觉?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在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 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

初步认识不新鲜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

活动二组织交流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被污染的现象。

活动三分组讨论和交 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第三课噪声危害大教学目标: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

初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5 / 21小问题。

(关于噪声) 2、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第四课我们的好朋友教学目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1、世界动物日。

世界动物日源自 13 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

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

圣弗兰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 10 月 4 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 10 月 4 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2、动物福利法。

---------------------------------------------------------------最新资料推荐------------------------------------------------------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

1822 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11 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

1980 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 WTO 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

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律。

3、制作。

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或已经灭绝的动物,给它制作一张动物身份证,如:动物身份证(图片)动物名称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保护动物宣传标语。

第五课王羲之和王献之教学目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7 / 211 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

这时,王夫人走进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

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17 岁才进中学。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

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

经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 100 分。

(中外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感动的勤学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和勤学名言,特别是收集浙江省的勤学故事,课中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和名言,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 3、学名言。

名人名言对学生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

传世书迹有《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官至尚书令,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

他在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9 / 21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书风流美,世有破体之称第六课大画家王冕教学目标:了解王冕小时候的故事及在书画、诗文等艺术上的成就,激发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欣赏王冕的书画作品,诵读王冕的诗画作品。

教学过程:1、讲王冕的故事上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讲王冕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王冕自强不息的精神。

2、赏王冕的画(用多媒体播放)3、读王冕的诗下载的诗如最有名的赞美梅花的诗《墨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