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职业倦怠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实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以深圳为例
(二)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
1.受访者J的职业倦怠历程分析
(l)受访者J的工作历程介绍
作为应届毕业生,受访者J自2008年2月任职于深圳某社工机构,目前担任两个社工点的督导助理,从事社会工作职业近三年时间,一直留在目前团队中。J职业倦怠历程的源头来自工作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巨大落差。上岗之初,和同事L被分派到区民政局的某个
科室,J整天都要帮助科室工作人员做一些端茶倒水、打字复印传真等杂事,而L天天没有事情做,就一个人呆在会议室里面,科室开
会时就被赶出去。J觉得社工身份不被认同和尊重,自己是外派人员,科室也不会关心你的感受,每天的工作觉得很没有意义,还要面对
服务指标的压力,行政的压力。
香港督导也很无奈,说来到你们深圳,听你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郁闷这个词。直到有一次科室要做一个邻里互助的项目,科室工作
人员不知道怎么做项目,这时候J和L就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做个计
划书,后来市里开会,J就帮科长给其他各区的作解释,市民政局领导表示社工很有用,科长也很高兴,觉得社工还是有用的,J等自此才开始做一些专业上的工作。
2008年底时,J怀着现在做公务员的杂事,不如自己去做公务
员的想法,去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通过了面试环节。恰在此时,
在香港督导等的努力下,区民政局同意J等五名社工作为一个小组
被派往该区的S街道成立社工服务点,直接为街道辖区老人、青少年和外来工提供服务,2009年3月时经过考虑J还是选择留下来。
2009年4月成立了社工服务点后,J被同组的社工推选为小组长,承担了与机构,民政局,街道等各方的协调与沟通,随着角色的转变,但是机构并没有明确小组长的权利和职责,考虑到要承担可能的后果J在做决定时往往很有压力,待他习惯了以后,大家也
逐渐认同了他,这种压力才逐渐消除。因为条件的限制,J等社工在社区开展活动和小组较多,个案很有限,活动做多了之后感到厌倦,感觉工作只是完成指标,最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也没有能力和资源去帮助,不需要帮助的反而又要去帮助,觉得没意思,年底
J又有离开的打算。于是联系了汉川的一家机构,谈好了过去以后的打算,适逢春节期间,家里出了点事情,考虑到过去坟川后,工资要低很多,J觉得无法跟父母开口,刚好年底参加了督导助理选拔,恰好又选上了,认为可以在这边争取一些发展,就留了下来。
2010年年底,J遇到一个私人的问题,写好了离职报告,考虑到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理想,还有一起呆了近三年的团队,仍然留了下来,想去改变一些东西,也主动与机构各个部门、见习督导去沟通,去开拓一些工作。
(2)受访者J的职业倦怠历程分析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在个案J工作经历中,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
变化,J对工作的认同不断变化,存在一些关键事件让J陷入职业倦怠,J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应对,尝试从倦怠状态中脱离出来。
2.受访者Q的职业倦怠历程分析
(1)受访者Q的工作历程介绍
作为应届毕业生,Q自2008年2月进入深圳某社工机构,3月份被分到S街道残联提供残障,由于街道残联下属的职康中心仍在装修,3月至8月份Q一直在街道残联办公,协助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联络职康中心装修和设备采购等,一直到8月底方才一进入职康中心办公,以中心模式为残疾人开展服务。
Q职业倦怠的源头来自工作中缺乏人力支持。职康中心成立之初,当时中心残疾人有12人,工作人员仅有1名管理员、Q和一个夜间保安。管理员曾在医院康复科做过一年,因街道领导的关系2008年4月份为街道残联聘用。
中心成立后,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街道残联领导把中心交给管理员和Q两个人负责,没有明确的分工,后来街道领导明确说不让社工插手中心财务,管理员就慢慢只负责中心残疾人考勤和财务工作,开展活动时负责采购物资外,上班时间多闲着。Q除了协助街道残联的一些日常业务外,还要负责中心日常活动策划,甚至门窗维修等。社工尝试让她去带残疾人做一些文体活动,她就找理由推脱,Q只能自己去学一些折纸、舞蹈等活动来教会员,等会员学会了再尝试让她接手。特别是开展活动的时候,活动从策划、组织、照相、到写通讯稿都是Q一个人在做,管理员不能给予支持,Q就觉得很气愤,但又无可奈何。社区专职委员也时常提醒管理员要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多思考一些中心的工作,往往也起不到任何
作用;街道残联的一些工作人员知道管理员不做事,但碍于关系都不愿多说。
2009年年中时,残疾人达到近20人,因感觉人手不足和服务需要,Q向街道残联领导提出是否可以聘请一名康复师,领导以聘人不单是钱的问题予以回绝;后又多次向领导建议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调入职康中心,协助开展工作,领导认为专职委员可以分担社区的民政工作,也不同意。中心开展活动,依然是Q一个人从策划到组织,搞完活动坐下来写通讯稿时,看着管理员闲坐着,Q觉得既愤怒又悲哀,觉得领导不重视,活动场所花钱租用过来也没有发挥作用,中心服务能力不足,残疾人来中心也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康复。有一段时间,Q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要去上班都觉得很累,工作也没了之前的热情,觉得开展活动只是自己折腾自己。在专业上,社工自2008年底接手一个重症自闭症个案,由于街道没有康复师,一直是在香港督导指导下,尝试做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随着香港督导的撤走,得不到专业的支持,Q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但又不忍心放手这个个案,让家长觉得没有希望,但是面对家长的热情和自己的无力,让Q觉得每次家访都变得很沉重,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2009年n月,机构组织到香港参观残障服务,香港之行让Q感慨良多,也重燃起想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就结合街道现有的社工项目,撰写了一篇职康中心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街道现有资源拓展中心服务项目、将专职委员纳入中心将中心打造成服务街道辖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等,得
到了香港督导和区残联相关领导的肯定,街道残联领导看后也只是表示写的很好。街道领导的冷淡反应让Q非常失望,有时与街道残联工作人员谈话时,流露出离职的想法。
2009年底,考虑到深圳生活的压力和个人职业的发展,Q参加了机构的督导助理选拔,但没有选上。
2010年3月,街道残联同意给职康中心添加一批设备,Q与街道残联专干商议,在职康腾出一个办公室,添置两台电脑供专职委员办公之用,这样可以让专职委员慢慢转到中心办公,以增加人手。4月初,X街道的残联社工表示该街道有一家新成立的社工机构需要招管理人员,两人一起去与该机构负责人聊了一下,发现该机构负责人营利目的太明显,而且机构刚起步没有项目也没有岗位还处于负债阶段,考虑到管理一个机构能力上还不足,虽然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但是随着设备到位,专职委员慢慢转到职康,还有可能实施自己的计划,就打消了换工作的想法。4月底,区残联突然召集各
街道社工开会,宣布残联社工实行街道间大轮岗,一周的交接时间,5月初要到岗。Q被对换到相邻的街道,新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虽然陌生但没了上岗之初的新奇,虽然也接受区残联是为了避免社工行政化的说辞,但是一切重新开始仍然让Q很难接受。街道残联也很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机构也很无奈,区残联没有事先知会,小组的一名督导助理因为不满换岗当场落泪之后选择了调到其他服务组,机构只能请残联组同工聚餐安抚大家的情绪。
换岗之后,Q发现Z街道职康中心工作人员非常齐全,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