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8)

合集下载

生理学基础 第十章 神经系统 (4)试题含答案

生理学基础 第十章 神经系统 (4)试题含答案
207、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单选题] * A、瞳孔缩小 B、逼尿肌收缩 C、肠蠕动增强 D、心率加快(正确答案)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08、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单选题] *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 C、胃肠运动增强(正确答案)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竖毛肌收缩
209、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纤维为()[单选题] * A、副交感节前纤维 B、副交感节后纤维 C、交感节前纤维(正确答案) D、交感节后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183、人的小脑受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单选题] * A、增强 B、降低(正确答案) C、不变 D、先增强,后降低 E、先降低,后增强
184、对小脑调节运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前庭小脑主要参与维持身体平衡 B、脊髓小脑主要参与调节肌紧张 C、皮质小脑主要与协调随意运动有关 D、进化过程中,小脑前叶的肌紧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而肌紧张的易化作用逐渐减弱(正确答 案) E、脊髓小脑损伤出现的共济失调,可表现为意向性肌肉震颤
187、下列关于新小脑受损后的症状,错误的是:()[单选题] * A、静止性震颤(正确答案) B、意向性震颤 C、动作协调障碍 D、肌张力减退 E、不能完成精巧动作
188、下列关于原始小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与调节身体平衡功能有关 B、受损后可出现位置性眼震颤 C、受损后可出现意向性眼震颤(正确答案) D、对调节前庭核的活动有重要作用 E、受损后不能正常站立
196、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单选题] * A、黑质 B、红核 C、苍白球 D、小脑 E、丘脑底核(正确答案)
197、关于锥体系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单选题] * A、是大脑皮质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的路径(正确答案) B、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C、大部分是多突触联系 D、可以发动随意运动,并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E、可调节肌紧张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9)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9)

报告结果:
姓名 ; 性别 ; 受试者红细胞含有的凝集原为 含有的凝集原为 凝聚原。 2013-7-10 鉴定的血型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凝集原,不
6
2、采血、制红细胞悬液: 先在1ml的小烧杯中滴入5滴生理盐水,备用。用肥皂 洗净手。用75%酒精消毒棉球消毒指尖。稍凉干后, 用采血针刺破皮肤,取1-2滴血于烧杯中,稀释成红细 胞悬液(摇匀)。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压止。 2013-7-10 4
3、混合、鉴定: 将小烧杯内悬液分别滴一滴(可用牙签帮助)于玻片 两边的试剂液中,并用牙签混匀。注意:两边各用一 支牙签,切勿混淆(为什么?) 静置一会儿,用肉眼观察混合液里有无小颗粒凝聚物 出现。小心晃动几下玻片,如果小堆凝聚物不散开, 反而越加清晰,说明已经反应,红细胞粘合聚集成团, 是凝集现象。如果晃动几下,混合液又均匀了,说明 无凝集现象。 2013-7-10 为了确证无凝集现象,可将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 5
实验器材
双凹载玻片,蜡笔,一次性采血针,消毒牙签, 消毒棉签,1ml小烧杯,A和B型标准血清, 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2013-7-10
3
实验步骤
1、准备测试用的玻片: 将双凹载玻片用蜡笔划分成两半部,两端角上分别标 明抗A和抗B。然后将抗A和抗B试剂各一滴分别滴入 玻片的凹槽中,注意与标号相符。
人的血型鉴定
2013-7-10
1
目的及原理
本实验学习人类ABO血型的鉴定方法(玻片法)。血 型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它是指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 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类型。抗体(凝集素)存在 于血清中,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到与它相对 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粘合 (凝集)成团。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到标准A型血 清(含有足量的抗B凝集素)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足 量的抗A凝集素)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 受试者的红细胞上有无凝集原A或B。根据红细胞所含 凝集原的种类,可将血液分为A,B,AB,O四种基本 2013-7-10 2 血型。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20090-010374-001-01) >作业>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名词解释:阈值:阈值(threshold intensity)是指当刺激的作用时间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一个最小的刺激强度。

阈刺激: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是指达到阈强度的刺激。

组织:组织(tissue)是指由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有机整体。

器官:器官(organ)是由不同的组织经发育分化相互结合而成的,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系统:系统(system)由若干功能、结构相近的器官组成,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

细胞:细胞(cell)是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最基本单位。

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指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神经纤维常常集合成束,如脑、脊髓的白质及周围神经系统的每根神经,都是由许多根神经纤维集合而成。

神经纤维包括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郎飞氏结:郎飞氏结(Ranvier node)是指髓鞘间断处,呈半裸露状态的轴突。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是指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器官、组织或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作用而自身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hume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作用到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引起某些机能活动的改变。

正反馈: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是指生理效应与调节机构的原发作用一致,即原发作用使机能加强,通过反馈作用使机能更加强;原发作用使机能减弱,通过反馈作用使机能更减弱。

负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是指生理效应使调节机构的原发作用向相反方面发展,它可以维持生理机能的相对稳定。

第三章神经系统名词解释:神经节:神经节(ganglion)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8)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8)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被动运输的特点: 被动运输的特点: 不耗能; 不耗能; 由浓度高往浓度低处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扩散的形式: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如H O、CO 、O2 协同扩散 如葡萄糖、氨 基酸
2 2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功能
1、运输 (1)被动运输 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 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扩散过程 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 扩散: 扩散: 分子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 通透或渗透: 通透或渗透: 通过膜的扩散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小测验:
1、兴奋性 2、细胞 3、物质通过膜的扩散称为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为 5、细胞核的主要功能为
。 。 。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主动转运 (2)主动转运
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的过程 特点: 特点: 消耗能量 由浓度低往浓度高处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胞饮和胞吐作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4)受体作用
细胞膜上一定种类的蛋白质与外界特 定的化学信号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 蛋白质构形的变化,把这种蛋白质称 为这一化学信号的受体。 不同的受体接受不同的化学信号,引 起细胞内不同的变化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6)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6)

特点: (1)是疏松的,可逆的; )是疏松的,可逆的; (2)铁始终保持二价; )铁始终保持二价; (3)不需任何酶参与; )不需任何酶参与; (4)该反应只有Hb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 )该反应只有Hb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 发生; 发生; (5)正常情况下1克Hb能携带1.34~ )正常情况下1 Hb能携带1.34~ 1.36mlO2.
本章的讲课思路
依据气体的在人体内的行走路线分四个方 面: (1)肺通气。 肺通气。 (2)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3)气体运输。 气体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结构基础与功能
1.呼吸道 结构:鼻~终末细支气管。 结构:鼻~终末细支气管。 (1)鼻:功能:气道;防御;共鸣;嗅觉。 鼻:功能:气道;防御;共鸣;嗅觉。 (2)咽:分段;咽鼓管。 咽:分段;咽鼓管。 (3)喉:气道;发声器官。 喉:气道;发声器官。 (4)气管与支气管 特点:随着支气管的分支,口径逐渐变小, 特点:随着支气管的分支,口径逐渐变小, 软骨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 软骨逐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 调节:神经双重调节。 调节:神经双重调节。 功能:气道;防御。 功能:气道;防御。
2.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出入肺脏气体量总和。 定义:单位时间内出入肺脏气体量总和。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400~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400~500 ml ) ×呼吸频率(12~18次/分) 呼吸频率(12~18次 =6~8 升 每分最大通气量:最快速度+ 每分最大通气量:最快速度+尽可能深 的幅度。 120升 的幅度。男120升,女70~80升。 70~80升 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有效的通气量= 潮气量500 有效的通气量=(潮气量500 ml -解剖无效 腔150 ml )×呼吸频率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的特点
在白昼或亮光下,眼正对被注视物体,成 像于中央凹,视物清楚,并有色觉 其结构基础: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密集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形成专线联系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之外视网膜周缘部的特点:
若成像在视网膜周缘部,视觉不清楚,色 觉不完善 结构基础: 视锥细胞越来越少,视杆细胞越来越多 不形成专线联系
前庭阶外淋巴液
鼓阶外淋巴液 圆窗膜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骨传导 、骨传导
声波
颅骨振动 耳蜗内淋巴液振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鼓膜和中耳的病变 传音性耳聋 特点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不受损 耳蜗病变 特点 感音性耳聋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受损
鼓膜穿孔或听骨链被破坏,各种频率的听力普遍 丧失40-60dB,并不引起全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折光物质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二、视Fra bibliotek生理☺ 眼前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内折光物质在 视网膜成像过程 ☺视网膜的感光过程(光的刺激转变为神经 信息) ☺神经信息沿着视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 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的过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声波在耳内的感受及分析
1、感受 、感受 盖膜与基底膜发生振动 搓动听毛
毛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末梢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信息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
声波是机械振动波 变量: 振幅 频率 声音的响度 声音音调的高低
2008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7)

二、激素的一般作用 1. 调节三大物质及水盐代谢。 调节三大物质及水盐代谢。 2.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 和成熟,并影响衰老。 和成熟,并影响衰老。 3.促进生殖过程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成熟、 促进生殖过程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成熟、 妊娠。 妊娠。 4.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活动。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活动。 5.与神经系统配合,使机体更好适应环境。 5.与神经系统配合,使机体更好适应环境。
2. 生长发育: *脑:树突、轴突、髓鞘形成;血流量。 脑:树突、轴突、髓鞘形成;血流量。 *长骨:生长素允许作用。 长骨:生长素允许作用。 3. 其他: *CNS:提高CNS兴奋性(成人)。 CNS:提高CNS兴奋性(成人) *心血管系统:强心(心率快、收缩力强) 心血管系统:强心(心率快、收缩力强) 扩管(阻止耗氧缺氧) 脉压差大。 扩管(阻止耗氧缺氧),脉压差大。
第七节:肾上腺 一、皮质 1. 结构:自外向内 *球状带:细胞排列球状。醛固酮。 球状带:细胞排列球状。醛固酮。 *束状带:细胞排列索状。糖皮质激素。 束状带:细胞排列索状。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细胞排列无规律。性激素(雄 激素》 激素》雌激素)
2、 激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2)应激反应 (3) 其他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
第三节:垂体 一、结构: 7种腺细胞 腺垂体:毛细血管 间质 垂体 神经末梢特化 神经垂体: 结缔组织
二、腺垂体: 1.激素及功能: (1)黑色细胞刺激素:皮肤黑色素合成与分泌。 黑色细胞刺激素:皮肤黑色素合成与分泌。 (2)生长素:促生长(软骨细胞分裂)。 生长素:促生长(软骨细胞分裂) 调节代谢( 调节代谢(正氮平衡;血糖升高;脂肪 分解) 分解)。 不足:侏儒症( 不足:侏儒症(1.2M); 过多:巨人症(小儿) 过多:巨人症(小儿); 肢段肥大症(成人) 肢段肥大症(成人)。 (3)生(催)乳素:乳腺生长发育; 维持泌乳;应急。 维持泌乳;应急。 雌激素、孕激素抵抗催乳素的作用,怀孕则无奶。 雌激素、孕激素抵抗催乳素的作用,怀孕则无奶。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6)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6)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心室肌 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人体解剖生理学 心室内传导组织
•窦房结
正常起搏点
•其它部位自律组织则受窦房结的控制,并不表 现出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起兴奋传导作用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窦房结的兴奋引起整个心肌的收缩
频率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的心率:60-80次/每分钟
人体解剖生理学
P房< P室< P主 关闭 P房< P室> P主 关闭
人体解剖生理学
3、心室的舒张
压力变化 房室瓣 主动 变化 脉瓣 变化 关闭 关闭 开启 关闭 血流方 结果 向 心室内 压下降 由心房 心室开 到心室 始充盈
P房< P室< P主 P房> P室< P主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心音
名称 音 持续时 体表位 调 间(秒 置 ) 低 0.14 - 0.16 高 0.08 左侧第 五肋间 心尖处 第二肋 间靠近 胸骨 原因 标志 又名
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 X 心率
心肌 收缩力
静脉 回流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
1、心率
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大 如果心率 > 每分钟170-180次,心室充盈的 时间明显缩短,充盈减少,搏出量减少到仅有 正常的一半左右,心输出量也开始下降 如果心率太慢,低于每分钟40次,心输出量也 减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
3、静脉回心血量(回流量) 肌肉收缩 胸内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
心输出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期外收缩: 在心室的舒张期给予一个较强的刺 激,引起一个先期的兴奋和心室收缩 代偿间歇: 期外收缩后出现的一个较短时间的 间歇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一.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在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

1. 中枢神经系统(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被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

大脑负责感觉、思考、判断和意识等高级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主要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它承载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循环等功能,并具有处理感觉信息和运动调节的作用。

(4) 脊髓:脊髓是延伸于脑干的结构,由神经纤维组成,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通道。

它起到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

2. 周围神经系统(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体内恢复平衡和正常功能。

(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液体,充当了大脑和脊髓的缓冲媒介以及营养物质的传递渠道。

它包裹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周围,并通过蛛网膜下隙流动。

3.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基本单位的细胞类型。

它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

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负责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认知等。

二. 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如何运作以执行特定功能。

它涉及到多个概念和过程,包括神经信号传递、神经递质、突触传递和感觉处理等。

1. 神经信号传递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和传递电化学信号。

这些信号沿着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导,并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4)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4)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节
骨骼肌
随意肌;600多块;占体重的40% 形态多种多样 结构:肌腹、肌腱 起、止点 协同肌、拮抗肌 肌纤维、肌细胞及肌肉之间的关系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骨连接
直接连接 不动连接(颅骨);微动连接 (椎骨) 间接连接----关节(articulation): 关节面 纤维膜 关节囊 关节腔 滑膜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全身骨的分布
1、颅骨 要求(在模型上认识): 掌握8块脑颅骨 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2块顶骨、2块颞骨 枕骨大孔 概念:鼻旁窦、囟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四肢骨
肩胛骨、锁骨、桡骨、尺骨、腕骨、 掌骨、指骨、髋骨(髂骨、坐骨、耻 骨)、股骨、胫骨、腓骨、足骨 掌握概念:骨盆、足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结构:骨、骨连接、肌肉 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储存造血组织
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节 骨骼
一、骨(bone) (一)骨的形态、分类 长骨(包括骨干和骨骺)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构造
骨是一个活的器官 分三部分: 骨膜(bone periosteum 骨质( bone matrix ) 骨髓( bone marrow)

生理学——神经系统3

生理学——神经系统3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中间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则多种多样, 中间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则多种多样,有的 形成链锁状,有的呈环状。在这些联系形式中, 形成链锁状,有的呈环状。在这些联系形式中, 辐散与聚合原则都是同时存在的。 辐散与聚合原则都是同时存在的。 辐散式(传入神经元) 辐散式(传入神经元) 聚合式(传出神经元) 聚合式(传出神经元) 连锁式(中间神经元) 连锁式(中间神经元) 环路式(中间神经元) 环路式(中间神经元)
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于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于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间神经元
Why?
效应器
传出神经
脊髓
后放(after discharge) discharge) 后放(
在一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 在一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 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发放神经冲动, 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发放神经冲动, 该现象称为后放。 该现象称为后放。
链锁式:是指中间神经元在扩布冲动的同时, 链锁式:是指中间神经元在扩布冲动的同时, 通过其发出的侧支直接或间接地将冲动扩布 到其它许多神经元。 到其它许多神经元。在空间上可以加强或扩 大作用范围。 大作用范围。

+
环路式:一个N元与中间N元发生突触联系, 环路式:一个N元与中间N元发生突触联系, 中间N元反过来再作用于该N 中间N元反过来再作用于该N元。引起正反馈 (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或负反馈(使活动 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或负反馈( 及时终止);也是后放的结构基础。 及时终止);也是后放的结构基础。 );也是后放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 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反射与反射弧 一、反射与反射弧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4)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4)

本章的讲课思路:
原则:先总后分。 线索:消化(口腔 肠) 胃 小肠 吸收 大
第一 节:概述(总)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 组成 消化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直接 开口于消化管内,如胃 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独立存在的器官,以导 管与消化管相通,如, 唾液腺、肝、胰等
消化管:长、盘曲、 消化管:长、盘曲、 肌性管道。 口腔、咽、食道、 胃、 小肠、大肠、 肛门。 消化腺:消化管周围, 消化腺:消化管周围, 开口于消化管。 开口于消化管。 唾液腺、胃腺、 肠腺、肝脏、 胰腺。
第六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胃:少量水和酒精。 胃:少量水和酒精。 大肠:水和无机盐。 大肠:水和无机盐。 小肠::主要部位。 小肠::主要部位。 *小肠长(5~7M)、面积大(200M2)。 小肠长( 面积大(200M *食物在小肠充分消化 。 *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长(3~8小时)。 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长( 小时) *小肠粘膜具备吸收能力。 小肠粘膜具备吸收能力。 *小肠绒毛的收缩作用(伸:吸收;缩:运走)
(二)胃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N双重调节(抑制,容受性舒张;兴奋, 迷走N双重调节(抑制,容受性舒张;兴奋, 胃蠕动加强) 胃蠕动加强) *交感N抑制但正常作用小。 交感N抑制但正常作用小。 *局部N丛反射加强蠕动。 局部N丛反射加强蠕动。 2.体液调节: *加强,胃泌素。 加强,胃泌素。 *抑制,促胰液素、抑胃肽。 抑制,促胰液素、抑胃肽。
第八章 消化系统
概念 消化:食物被 分解为 消化:食物 被 分解 为 可吸 收的过程。 的过程。 吸收:食物 可吸收的成分 吸收 :食物可吸收的成分 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 透过 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 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的过程。 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22)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22)

(二)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自发脑电 诱发电位 快波;慢波 问题: 何处能记录到这种波形? 什么状态下出现? 脑电波的特点?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自发脑电: 自发脑电: 大脑皮质经常具有持续的、 大脑皮质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 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化(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当感受器和传入系统受刺激时, 当感受器和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大脑皮层一 定部位记录的电位变化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脑电图: 脑电图: 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 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便可以通过脑电图 仪记录到皮质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 仪记录到皮质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 皮质电图: 皮质电图: 在皮质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在皮质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 质电图。 质电图。
(四)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条件反射学说
形成 反射弧 中枢 数量
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
不固定Βιβλιοθήκη 高位无限非条件反射 先天形成
2008
固定
低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有限
1、条件反射的建立 、
食物性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食物 唾液腺 唾液分泌
灯光 食物 灯光 2008
唾液腺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中性刺激)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
强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
2、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 、
暂时联系接通学说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
第一信号系统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是 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 人类特有

《生理学》复习题神经系统(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神经系统(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神经系统【第十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2.受体3.突触4.化学突触5.电突触6.反射中枢7.生命中枢8.运动终板9.运动单位10.牵涉痛11.腱反射12.γ-环路13.牵张反射14.脊休克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16.内脏脑17.自主神经系统18.皮层诱发电位19.强化20.自发脑电活动21.第二信号系统22.条件反射的消退23.语言优势半球24.中枢延搁25.后发放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二、填空题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突触。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10.M型受体属_____受体,可被阿托品选择性阻断。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基本联系方式。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感觉。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受体相结合。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感觉。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入理 解学习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 据,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 质量和效果。
神经系统在教育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复杂的通讯网络,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制和调节身 体各部分的功能。
在教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对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 统
• 引言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感觉和知觉的神经系统基础 •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系统基础 •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系统基础 • 教育实践中的神经系统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概述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是探讨教育过程中 个体生理机制的研究领域。它关注个 体在接受教育时,其生理结构、功能 和反应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 程和认知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 方法,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Biblioteka 神经网络的发育和可塑性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和
经验等。
03
感觉和知觉的神经系统基础
感觉的神经系统基础
感觉是生物体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 神经系统通过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不 同感觉器官的信号,产生相应的感知。
感觉的神经传递过程包括感受器、传入 神经和大脑皮层等环节,其中感受器负 责接收刺激,传入神经负责传递信号, 大脑皮层则负责解释和整合这些信号。
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提高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如使用 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1)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1)

三、验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 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 与情绪稳定。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 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 距肘窝3cm上方处,压脉带应于心脏同一 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于桌上。
4、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波动处, 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注意:不可 过于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的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 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 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 (切勿过快、过慢),仔细倾听听诊器内 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从无到有, 次之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 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
Company
LOGO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2006-10-15
wangyan
内容
1 3 2 3 4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 方法。 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压。 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 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 音。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 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有少量的血流通过,而心室舒 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 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即发生第一次 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 所发出的声调会突然降低或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 液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 于舒张压。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5)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5)

集合管:从皮质走向髓质
沿途收集远球小管
第三节:尿的形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 一、肾小球的滤过 1. 概念 血液流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 血管时 血液流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除了血 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 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滤过膜进 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滤过膜 滤过膜进 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肾小囊形成原尿 原尿的过程。
Na + 与H +交换
第三节:排尿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 感受器: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主要)、腹下N、阴部N。 传入N:盆N 主要) 腹下N 阴部N *中枢:骶髓、脑干、大脑皮质。 中枢:骶髓、脑干、大脑皮质。 *传出N:盆N(副交感N)、腹下N(交感N)、 传出N:盆N 副交感N 腹下N 交感N 阴部N 躯体运动N 阴部N(躯体运动N) *效应器:盆N:逼尿肌+(兴奋性传出F);内 效应器:盆N:逼尿肌+ 兴奋性传出F 括约肌松弛(抑制性传出F 括约肌松弛(抑制性传出F)。 腹下N:内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 腹下N:内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 阴部N 阴部N:外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
2、物质基础——滤过膜 物质基础——滤过膜 (1)组成: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得孔:窗孔) + 基膜; +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指状交叉:裂孔)
(2)功能: 屏障作用 *机械性屏障:基膜是机械性屏障的主要部位。 机械性屏障:基膜是机械性屏障的主要部位。 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静电屏障:滤过膜各层有带负电荷酸性糖蛋 白 。 阻止负电荷的物质通过;促正电荷物 质滤过. 质滤过.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负责传递和集成信息,以实现机体各种功能的调控和协调。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神经传递的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体内信息处理和调控的中心。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布于整个身体各个部位。

神经纤维负责信息的传递,而神经节则是神经元的重要聚集点。

2.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感觉功能、整合功能和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使人体能够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有害刺激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整合功能指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产生相应的反应。

运动功能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使肌肉和腺体能够产生适当的运动和分泌。

3. 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它分为化学传递和电传递两种方式。

化学传递是指神经元通过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将信号转化为化学物质,再通过受体结合并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电传递则是指神经元内部的电位变化通过细胞膜的电活动传递。

4.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调节和协调。

例如,在运动功能中,大脑通过下达指令,导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产生运动。

在整合功能中,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疼痛的避免反射。

总之,神经系统在生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机体内外环境的感知、调节和协调。

神经传递的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过程,使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环境要求。

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对于深入理解生理学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血液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节
消化
呼吸
概述
营养
O₂ CO ₂
营养 O₂ ₂
CO ₂ 代谢废物
泌尿
代谢废物 血管 组织间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内液(40- %) 细胞内液( -50%) 组织液(15- %) 组织液( -20%) 体液(60- %) 血浆(4- %) 体液( -70%) 血浆( -5%) 细胞外液 淋巴液 脑脊液 房水 把构成细胞生活环境的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Rh阳性 阳性 2008
Rh阴性 阴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的血液中不存在与该抗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 Rh阳性 阳性 Rh阴性 阴性 红细胞抗原 Rh凝集原( Rh因子 因子) 凝集原( 因子 无 血清抗体 无 无
阴性的人为什么不能第二次输入Rh阳性人的血? (1)Rh阴性的人为什么不能第二次输入 阳性人的血? ) 阴性的人为什么不能第二次输入 阴性的母亲第二次怀Rh阳性胎儿,为什么可造成 (2) 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怀 阳性胎儿,为什么可造成 ) 阴性的母亲第二次怀 胎儿发生溶血?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四节 血液凝固
将由血管抽出的少量血液置于玻璃管内,数分钟 后,血液就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 程称为血液凝固。 在凝血过程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 的血纤维蛋白。血纤维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 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后1- 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 血液凝固后 -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 放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5751mmHg) (5776mmHg) 胶体渗透压:
(25mmHg)
电解质离子 葡萄糖 尿素
由血浆蛋白质形成 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水分子 在机体各部分体液中的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明确以下概念
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溶血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抗A(B型标准血清) ( 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抗B(A型标准血清) ( 型标准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血型 O AB A B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输血
1、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 2、输血的原则 、输血的原则 血型相同之间可以输血 异型血之间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 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异型输血只在抢救时或血源紧张时才可考虑,输 血不可太快、太多 输血前要进行交叉配血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四)RH血型系统
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 恒河猴( 的红细胞 注射到家兔体内
家兔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这种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
在美洲白人中 85%的红细胞被凝集 % 15%不被凝集 %
红细胞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
不具有抗原
临床上最初采用输血疗法时,发现凝集现象 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 发现了ABO血型系统 年 发现了 血型系统 后来根据医学研究,又发现其它的血型系统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来确 定的 红细胞表面含有抗原 A凝集原 凝集原 B凝集原 凝集原 抗A凝集素 凝集素 抗B凝集素 凝集素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 其它血浆蛋白质,但又增加了少量在血凝时由血 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的pH7.35-7.45之间 血浆酸碱度相对恒定对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血浆中的缓冲对: 碳酸-碳酸氢钠; 氢蛋白-钠蛋白;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碳酸:碳酸氢钠保持1:20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红细胞(红血球)
形态 红细胞 双凹圆 盘状
数量(/mm³) 功能 男性:400- 500万 女性:350- 460万 运输O₂和CO ₂ ;对机体产 生的酸碱物质 起缓冲作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
血浆(50-60%) 红细胞(男40-50%;女37-48%) 白细胞 有形成分 血小板 (1%)
血液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血浆的组成与特性
H₂O(90-92%) ₂ 白蛋白 蛋白质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非蛋白质有机物
有机物 血浆 溶质
2008
无机物:无机盐(0.9%)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白蛋白 分子量 含量 功能 最小 最多 维持血浆胶 体渗透压、 运输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最大
抗体作用、 运输
与血液凝固 有关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浆的理化特性
1、渗透压 溶质 溶液 溶剂 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 的多少 渗透压 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红蛋白
1、组成 珠蛋白 原卟啉 Hb(血红蛋白) 血红素(含铁色素) 两价铁原子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数量 男性:12-15 g /100ml 女性:11-14 g /100ml 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和Hb的浓度常可同时减少 特殊情况:巨幼红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
2008
四、血小板
不具完整的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只是小块的 细胞质 10-30万个/㎣ 功能: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节 血型、血量与输血
一、血液总量 血量 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的容量 占体重的7-8%,70-80ml/kg体重 4.2-4.8L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血型及红细胞凝集现象
人体解剖生理学
3、功能 在氧分压高处 Hb + ₂ O₂ 在氧分压低处 一氧化碳分压高处 Hb + CO 一氧化碳分压低处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Hb O ₂
Hb CO
三、白细胞(白血球)(WBC)
类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中性类细胞 嗜碱性类细胞 嗜酸性类细胞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ABO血型 血型
血清中含有抗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型 A型 型 B型 型 AB型 型 O型 型
2008
红细胞表面的凝集 原 A B A、B 、 无
血清中的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B 抗A、抗 、抗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根据已知标准血清鉴定血型
抗原-抗体反应 原理:表面含有一定凝集原的红细胞,若与含有相应抗体 的血清相遇,则出现凝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