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自信地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打好基础小学生的数学起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前先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数学术语、基本公式、计算方法等。
2. 给出生动实例生动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或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知识点。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多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强调模型和图形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无法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图形和拟像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图形,或者将知识点转化成模型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5. 强调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概念,但是对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情景实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鼓励质疑和思考小学生是非常好奇的群体,喜欢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他们质疑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7. 与家长合作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支持他们的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提供有关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并创造多种教学情景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也是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一、个性化教学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抽象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其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深入思考和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数学拓展课程等。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吸收和掌握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投影、板书、教具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数学应用的实际场景,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数学教育需要引起学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历史、数学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数学作品和活动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探索数学领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动力。
四、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练习、考试和评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也应适时地进行补充或再次讲解,并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检验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五、营造和谐、积极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效数学教育的基础,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教育基调,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班级管理和学生互动,营造和谐、积极的教育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扬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做一个有爱心、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的好老师。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1.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能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
2.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对于数学常常缺乏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或实例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讲解和演示,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亲自动手解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即时反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供及时的激励和正反馈,还应该给予学生详细的错误回馈,指导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作业、小测验、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6.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和推理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7.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奥赛、数学游戏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心理。
8. 家校合作: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一些家庭作业或练习题,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大全篇一(一)引导学生做到数形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是将抽象与具体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数与形的优势互补,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凸显出来。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节时,之前学生已对圆有了基本认识,因此,在教学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同什么要素有关。
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半径是3cm、4cm和5cm的圆。
然后,再询问学生,这三个圆的大小不一样,那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什么关系呢?是等于还是半径越小的面积越大,或是半径越大圆的面积越大?学生在思考了一下后大都认为半径为5cm的那个圆最大,半径是3cm的圆的面积最小。
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圆的面积同半径有关这样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就可据此引导学生如何求得圆的面积。
综上所述,在引入圆的面积之前,我先让学生对圆同半径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取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头脑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形展示出来并结合具体的数字印证出来的方法。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够使问题直观化,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会转化,化难为易转化的思想就是用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通过变换问题的形式,把未解决的或复杂的问题归结到已经能解决的或简单的问题中,从而获得对原问题的解决,因此转化的思想方法也叫划归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随处可见,特别是在解题时,我们可根据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将难化易。
如在讲完《圆的周长》这一节后,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已知半径的情况下分别求出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我将这道题中的一个小题做了改编,让学生在已知正方形周长的情况下去求圆的周长。
圆位于正方形内,二者是相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而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再套用周长C=d的公式就能求得圆的周长。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学数学教学常常面临挑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求解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来寻找解决办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款数学竞赛游戏,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回答数学题目来获得分数。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寻找数学应用,如测量校园中各个建筑物的高度、重量、面积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差异化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而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拆解和归纳的方式逐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且易于理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引言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1.情境引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趣味游戏: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生动图片:在讲解中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趣味。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思考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问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注意问题的适度难度,既要考验学生的思维,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无助。
2.问题解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通过比较不同解法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巩固知识的方法:1.反思总结: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归纳。
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巩固知识。
3.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1.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反馈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或作业后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始推行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当然也在实施有效教学之列。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有效教学实践,谈谈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1.切实以生为本,热爱学生,乐于生情。
热爱学生,对学生有情,是老师对处于教学主体的学生施加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听其言、乐其教的重要前提。
对学生有情,就是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对待,热情指导,尤其不冷漠后进生,特别要帮助和关心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障碍的学生。
有了这样热爱学生的情怀,就奠定了教学有效性的人际基础。
2.切实研究和采用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其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简便可行。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若运用活动而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再辅之以简单明确的表达,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切割、拼凑方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搞清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
3.充分发挥学具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爱用学具,创造性地使用学具,用好学具,对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数学算理有重要作用。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就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得出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悟出“平均分”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的科目,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认真选择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1. 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或者分组让学生共同出题并讲解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它将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数学知识,或者通过游戏中的数字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种有趣、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3. 视觉教学策略视觉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图片、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图形和组合图形来教授几何等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与图形有关的数学运算可以用图表来呈现,例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大的数字和小数字在图表中的展示和区别。
情景式教学策略是通过创造符合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及路程进行计算练习。
个性化教学策略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数学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因此,针对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教学。
例如,对于数学表现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类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和挑战性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建立的关键时期。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良好的进步,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效果。
可以使用数学卡片游戏来练习加减法,使用数学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等。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答数学问题,互相合作,相互学习。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有效的问题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问题,也可以自己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4. 实际应用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在教授面积和体积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在教授比例和百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析和计算购物打折的价钱等。
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学习。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教师讲解外,还可以利用图表、实物、视频等多种资源来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有趣的、实践性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
而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讨论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生动有趣的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等。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2. 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都不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1.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归纳和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十大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与游戏。
02
制定游戏规则
明确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遵循规则,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公平
竞争精神。
03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
教师在游戏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化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表现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游戏参 与度。
收集学生反馈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辅导资料、在线课程、 数学学习软件等。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建筑中的对称、自 然界中的图形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
01
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
02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 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和
尝试创新。
0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 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
创设游戏情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其他同学和 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总结探究经验和 教训。
讨论法
确定主题
教师确定讨论主题,让学生围绕 主题展开讨论。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内成 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 同探讨问题。
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 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 议,促进全班同学的交流和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进行探究式学习。
如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讲解小数时,通过成组的方式比较0.2、0.25和0.3这三个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大小比较规律。
2. 游戏式学习: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数学填数字游戏、数学九宫格、数学成语接龙等。
3.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是一种直观表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通常用来介绍新的概念和技能,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在讲解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来展示各种形状及其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
4. 创新课堂:创新课堂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或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以示例的形式介绍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5.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与他人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和鼓励,共同获得成功。
6.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旨在让学生基于个人优势和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7.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预习视频、网上授课或课外作业了解课程内容,利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策略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独特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6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有效地记忆数学知识、如何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方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测量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数学实践活动比如数学建模、数学文化节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现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脱离学生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学习。
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
而学生主动参与,需要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相应的条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学生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总结为把边长为1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
我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长方形操场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简便吗?”同学们互相看看,“不简便,很麻烦!”大家的意见很一致。
“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
此刻,我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后,发出“不能,绝对不可能”的回应。
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巅峰。
经我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
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深化有效教学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
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端,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立足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 创新教学方式小学生是一个好奇心重,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游戏、小测试、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画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模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2. 细心课堂教学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不成熟,学习时往往会有盲区或死角。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水平,差异化地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逐步学习,以避免学生的学习疲劳和沮丧情绪。
3. 实际操作、情境化教学小学生是通过具体直观的感知和操作去认识事物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实际操作、情境化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路径。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采取“实物加减”、“花环加减”等情境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操作,从而深入理解操作规律和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 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小学生处于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学习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习串联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了解涉及到的时间、金钱、距离等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策略:
1. 清晰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
生明确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游戏、实验和趣味题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
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7.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他们将所学知
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8. 让学生主动参与:安排一些小组和个体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9. 不断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10.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他
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
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更为关注。
新课程改革提出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与整体发展的统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一、充分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始于备课。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对教学的全面把握。
教师只有精心预设,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材、课标这三个因素。
(一)课标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以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实现先进的教学观念的融会贯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先进性,更能激起学生主观参与的动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得到数学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材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抱着教材不放的封闭教材观,而是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一方面要全面把握教材。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与新课标同步,图文并茂,非常注重与生活与实践的联系。
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就要深入研究教材,要对小学各年级的教材全面把握,这样才能适时根据各年级、各模块进行合理的调整。
另一方面挖掘教材生活因素,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即教育,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一切,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中的有效教学主要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其在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设置吸引学生的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对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不喜欢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
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如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游戏、视频、图片、故事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加深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秒的认识”这一章节中,我在上课前,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闹钟,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由于闹钟是常用的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认识,之后我又提出下一个问题:“同学们早上起来是妈妈叫醒,还是闹钟叫醒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表现得十分雀跃,纷纷讲出自己的情况。
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成功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内容,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块钟表的图像,并让学生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将这些时间引入日常生活中。
如图片上有两个钟表,第一个钟表时间显示7:00:25,第二个钟表时间显示7:00:45,我不仅让学生们说出每个钟表上的时间点、两个钟表的时间间隔,而且将这个时间带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有效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我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基础(一)备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
我们要通读整套教材,包括教科书、相关的教辅材料等等。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非常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重视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知识体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色与编排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材的对话。
(二)备学生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地位,提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此,备学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在备课时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是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知识呈螺旋上升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寻找新旧知识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构建新知。
二是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学生因家庭环境、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的不同,其个性特点与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差异,精心设计地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参与。
(三)备教法以往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无视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地位,教师控制着课堂,一讲到底,是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提倡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使用幻灯片、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地展现数学概念、例题的解题过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丰富地接触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二、设计游戏化的课堂活动游戏化的课堂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数学竞赛、数学拼图、数学趣味问答等。
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合作、交流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示范性教学示范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教学,展现解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感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示范性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五、提问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关联实际生活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孙家滩中心学校马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认为的“精彩画面”视而不见?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对某些未学习的新知识的提前接触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认识,都构成了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
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往往会高于“应该状态”。
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当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5时,问:“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说是14,教师往往这时不希望学生直接说出答案,而希望直接过渡到学具的操作,即使有很多学生说出答案也不置可否,其实这时教师可追问:“9+5为什么等于14?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这样引导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
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引出。
这里,数学学习活动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当然,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可能会缺乏某些生活体验,我们则需要设法帮助增加这方面的体验。
如我们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时,教材的编写者选用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熟悉的套圈情境来帮助学生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但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这一问题的理解,总是不到位。
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孩子真正玩过套圈游戏的很少,他们对这个“准”字没有直观感受,所以让孩子比较男生和女生谁套得准时,他们的理解总是那样勉强。
如果我们在教学之前,让孩子现场进行了套圈比赛,有了真实的体验,勿需教师多言,孩子们会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准”是这么回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产生学习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但是一些表面看似热闹,但实质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
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半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我认为可以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美丽的童话情境、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等等。
譬如,学习关于0的乘法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母娘娘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了。
紧接着设计这样的提问和练习:①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②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③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④练习:0×2= 2×0= 5×0= 5+0= 5-0= ⑤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三、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亲历数学学习过程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单纯的“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会使学生活动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索知识,学生的个性经验、学习风格得到尊重,自我发现精神得到鼓励。
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奉送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
满足学生在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
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
如“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
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以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长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方格,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
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
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
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格。
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
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
”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教师组织了一次促进学生思维完善的互动过程,有效地促使学生构建起“面积单位”的意义。
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四、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师生智慧生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
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案例,深受启发。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认识立体图形》: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立体图形分类后,部分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
教师观察了片刻,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想放又不敢放。
于是,教师改变了预设,轻声地问:××,你为什么不把球放下?学生羞羞答答地说:老师,球会跑的?教师追问了一句:它是怎么跑的?(学生的心情从紧张中顿时受到了安慰,大胆地放手试起来)生:乱跑的。
学生还自高奋勇地上台表演,证明给大家看。
师:真棒!还有谁会跑?生:圆柱。
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
(前后或左右跑)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学生哈哈大笑,畅所欲言。
也许课前预设时,教师曾苦苦思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从何入手?始终找不到答案,放弃,还是常规吧!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通过动手操作来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
课堂上,学生“抓球不敢放下”的现象,给课堂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带来了生机。
切入自然,学生都有“不敢放下,球会跑”的同感,“那放手试球怎么跑”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一种需要所触动的探究学习。
尊重生成,还学生学习的主权,教师改变了“看、摸、滚”的教学预设,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智慧,师生共创了课堂的精彩。
教育不是千篇一律,教育要因人而异。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都能有效发展,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川著名教育专家肖成全老师说:“生活处处有课程,一言一行皆教育。
”“实践智慧经验决定人的素质品味。
”最后,我想用肖教授的话与大家共勉:“办教育是良心的事情;做教学是良心的行为。
”“做教师想做的,做教师能做的。
”“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改变小环境;我们改变不了将来,我们改变现在;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我们改变自己。
”“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下面具体结合自己的一节公开课,谈一谈自己的得与失。
平行四边形教学的得与失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找学校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所以,我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在这节课上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反思今天的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颇深。
自己认为不错的地方,但也有遗憾的环节。
1.做一做,说一说有人说“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
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前,我让学生回家准备许多不同的学具,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方格纸上画一画,吸管摆一摆探索发现“对边相等”这一特征。
通过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画,发现“对边平行”这一特征。
用图形摆一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这些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操作、独立观察、测量、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这就是他们的创造。
教学到这里,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验证,对“全新发现”作出积极的评价。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2.做一做,乐一乐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