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性善论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五章 ppt课件

《孟子》五章  ppt课件

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丘:众。
ppt课件
12
课文讲解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pp至t课件,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ppt课件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课文讲解
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 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 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 土墙。
拂:违背,不顺。
9
拂(bì):通“弼”,辅佐。
课文讲解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
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
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
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固国:巩固国防。
威:建立威信。
道:治国之道
畔:同“叛”,背叛。
之至:达到极点。
ppt课件
顺:服从。
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孟子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孟子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 政治主张:“保民而王”,施“仁政”:是 孔子思想的嫡传
• (一)行仁政 孟子认为"霸道"是"以力服人"。虽然可能成 为大国,但任凭暴力就会"失道寡助",众叛 亲离,天下不顺,导致身危国削,亡国无日。 "王道"是"以德服人",人们心悦诚服,众望 所归,对内就会国泰民安,政平人和;对外 就能"得道多助",天下无敌,自然就会统一 天下。
弟子凡事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除继承了孔子的忠恕之道
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思想,强调:
“亲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
二、教育作用和目的
•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把这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发 展、扩充开来。只有经过学习和教育把四端扩 充起来,这固有的善性就会象燎原之火,难以 扑灭;象喷勃而出的泉水,川流不息,终将汇 成江河。 教育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求放心",即把因后天 环境等不利因素而失去的善性重新寻找回来。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我管理别人,可是没有管好,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智”?我有礼貌的对待别人,可是得
不到相应的回报,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敬”?总之,当行
动未达到期望目的时,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此外,闻过则喜,改过迁善等都是孟轲倡导的修养方法,这些
修养方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其旺盛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强调德育实践
02 孟子的教育观强调德育实践,引导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践行道德原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
03
孟子的教育观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人们关注自
身的全面素质提升,包括智力、身体、情感等方面。
05
孟子三章的现代启示
对政治的启示
民本思想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对现代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政府应该以民为本,关注民 生,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教育的启示
重视教育
孟子认为教育是治国安民的重要手段, 这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政府和 社会应该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 文化水平。
VS
学习态度
孟子强调学习应该勤奋刻苦,这对现代学 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 应该认真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 水平。
循序渐进
孟子认为教育应该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重点和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3
自我实现
孟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更好的 自己。
教育观的实践意义
引导人们重视教育
01
孟子的教育观提醒人们要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个人
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反对暴政
孟子对暴政有着强烈的反对态度,这对现代政治有着深刻的启示,即政府应该尊重人权,遵守法律,不得滥用权 力。
对道德的启示
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对现代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应该发扬善良的本性,尊重他人,助人 为乐。
道德责任
孟子认为个人应该承担自己的道德责任,这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遵守道德规范。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七篇包括: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促进事业成功
具备良好人格特质的人更 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 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实践
01
案例一
李嘉诚的商业道德与人格魅力。李嘉诚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不仅注重商
业利益,更重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诚信经营、
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等方面。
02
案例二
特蕾莎修女的慈善精神与无私奉献。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
关心弱势群体,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她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体现在对人类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上。
03
案例三
曼德拉总统的宽容品质与民族和解。曼德拉作为南非总统,在推动民族
和解和多元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体
现在宽容、包容和追求平等的精神上。
04 仁政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仁政理念提出背景及内涵
推动可持续发展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05 教育观念及其对现代教育启示
孟子教育观念阐述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教育 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发掘内 心的善良,培养道德品质 。
德育为先
孟子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 首要地位,认为教育的根 本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因材施教
孟子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 、兴趣和天赋进行有针对 性的教育,注重个体差异 。
核心观念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天生的道德意识。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回归善良本性,实现社会和谐。此外,孟子还强调 “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民众利益为重,实行仁政。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
《孟子·梁惠王上》
本章主要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如何实行仁政、使国家富 强、人民安居乐业的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减轻赋 税徭役,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第5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名副其实之亚圣
孟子修身六层境界
可欲之谓善,人心本具有向善的力量,“可欲” 的当符合“仁义”,所以第一层境界是“善”
有诸己之谓信,亲自实践了善行不背离仁义, 才可成为真正的人,(信,真也。)所以第 二层境界是“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完完全全都践行了“善”,自然成就了全人 格之“美”。此种境界包含了“善”,但又 超越了“善”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 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也是庄子描绘的人 生最高境界。.
wū,何。长,优点,长
(公孙丑问曰):“敢处问。夫子恶乎长?”
谈古论今 古为今用
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 1. 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的作 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 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 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 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 2. 强调治国要爱民、与民同忧同乐,“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深刻地阐述了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 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 华,不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相信人民,依靠 人民,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第一层是基础,仁义道德是唯一的“善”,其他的“善” 只能是对它的引申、补充。
第二层内涵是对第一层的补充,仁义礼智之所以谓"善”, 是由于它是人类的优秀性和应具德性。由于它,人才与 禽兽动物区别开来。
第三层是对前两层的引申拓展,道德之所以是善,是因 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满足人们的需要。

《孟子告子上》课件

《孟子告子上》课件
ERA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人格塑造
孟子强调的“仁、义、礼、智” 对于现代人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这些品质能够帮助 我们成为更有道德、更有责任感
的人。
自我反省
孟子提倡自我反省,这有助于我 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从而实现个人成长。
坚持原则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 原则和立场,不应轻易妥协。这 对现代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提供
文化交流
《孟子告子上》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历代评价
儒家学者赞誉
历代儒家学者对《孟子告子上》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儒家思 想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治家重视
政治家们也高度重视《孟子告子上》的思想,认为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具有重 要意义。
性论、道德观等方面。
孟子在《告子上》中提出了性善论的观 点,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后天的教化
和环境影响才能实现人的善良本性。
告子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人性无善恶 之分,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等因 素。两人在这篇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 论,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来源等
问题。
02
《孟子告子上》的主要思想
国家发展。
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 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内容
孟子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道德教 育、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等多个方 面,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
03
《孟子告子上》的现代意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

第四章:君子治国
1 治理社会
孟子认为,仁政是实现君子治国的重要手段。
2 成为一个贤明的统治者
孟子对贤明的统治者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中可以找到很多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3 维护治理秩序
孟子提出了统治的规范和方法,使得治理社会更加理性和稳定。
总结:《孟子》的现代意义
价值
孟子思想代表着我们社会的顶层思维、深远价 值的传承。阅读并理解《孟子》,对于我们现 今的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张是“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后来会被社会环境所影响。
其重要性
孟子思想的重要地位不能被低估,其对中国 思想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代代传承。
第一章:四端与天性
四端
《孟子》中提出的四个端,分别是孝、弟、逊、 让。

孟子认为“人之性使之仁”。在人类内在的仁的基 础上实现外在善。
与高子的辩论
局限性
尽管《孟子》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受限 于当时的发展和时代趋向,某些思想存在过时 的情况,需要考虑其适用性。
第三章:生计与天性
生计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生计是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 前提。
为学之道
孟子提倡教育,并认为学习对于人类追求卓 越和塑造人性形成十分重要的支持。
农业的作用
孟子认为,农业在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计 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完善自我
孟子认为,人的天生仁义之性需获得后天的 培养提高,进而发扬光大。
人生自古谁无死
孟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代表,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PPT介绍《孟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希 望为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介绍孟子

2024版《孟子》三章课件

2024版《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孟子及其思想概述•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仁政思想与民本主义•教育观念与学习方法•辩证法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孟子及其思想概述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战争频繁。

然而,在这个时期,学术思想却异常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力图通过仁政和王道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生平及时代背景VS孟子思想体系与核心观念孟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性论、道德论、政治论和教育论等方面。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仁义为道德标准,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道德的完善;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和王道,反对霸道和战争;教育上强调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仁义”。

他认为“仁”是人的本质和天性,“义”则是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实现仁义,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三章分别是《梁惠王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上》和《滕文公章句上》,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

其中,《梁惠王章句上》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国家和实行仁政的问题;《公孙丑章句上》则重点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如何培养浩然之气的问题;《滕文公章句上》则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三章中,孟子通过对话和论辩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理念。

他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现象,呼吁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王道,关注民生疾苦。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皆有恻隐之心,即对他人痛苦和不幸的同情和怜悯,这是人性本善的重要体现。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及其生平简介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2024版年度孟子三章七彩课堂ppt课件

2024版年度孟子三章七彩课堂ppt课件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礼义 淳于髡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质疑礼义的价值,孟子则以礼 义为立足点反驳了淳于髡的观点,展现了其坚定的儒家立 场和高超的辩论技巧。
22
06
跨时代价值与现代应用
Chapter
2024/2/2
23
孟子思想跨时代价值
2024/2/2
强调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一思想对于后世的道德教育和人性理解产 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至上
孟子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 重要作用,认为君主应具 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 作则,引领社会风气。
16
社会改良方案设计
井田制
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通过重新分配 土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和生活 来源,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状况。
减轻赋税
孟子主张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增加 民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教育普及
对现代政治观念的启示
3
孟子的政治观念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中蕴含的 民本思想、仁政理念等仍然对现代政治观念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4/2/2
18
05
辩论技巧与语言艺术展示
Chapter
2024/2/2
19
孟子辩论风格特点
逻辑严密
孟子在辩论中注重逻辑推理,善 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使得
自己的论点更加严密。
以理服人
孟子强调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服对方,而不
是靠权势或武力。
气势磅礴
孟子的辩论语言气势磅礴,充满 力量,能够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
灵。
2024/2/2
20
语言艺术运用技巧
2024/2/2
比喻生动
01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阐述抽象的道理,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反对暴政
孟子强烈反对暴Biblioteka 和苛政 ,主张以德服人,认为暴 政只会引发反抗和动荡。
主张法治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 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公 正和公平,提倡良法之治 。
提倡言论自由
孟子认为言论自由是人民 的基本权利之一,主张开 放言论,鼓励思想交流和 辩论。
孟子的政治实践
游说诸侯
孟子曾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游 说其政治主张,虽未被采纳,但 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和政治家。
这五篇文章是孟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 多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五章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孟子 通过与各国君主和士人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对于当 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五章的主要观点
人性本善
仁政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子年少时受业于孔门弟子,后因躲 避战乱而游历各国,宣传儒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体系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信的内在 品质,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 到。
孟子提倡君王应以身作则,通 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教 化百姓。
04
孟子五章中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理念
01
02
03
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 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 祉,推行德政。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认为人民 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尊 重民意,保障人民的权利 和利益。
天下大同思想
孟子倡导天下为公,追求 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贫 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孟子的政治主张

人之初-性本善PPT课件

人之初-性本善PPT课件


法 的 由
3、《三字经》又提出“人之初,性本 善”的观点。

4
何为人性本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 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 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0
第五、人性本善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性善论对管理的意义 2、性善论对管理的启示 3、性善论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11
性 善 论
性善论肯定了人性的美好善 良,他强调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 地位,主张对人的管理方法是用
对 道德教化,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善
管 良本性,从而提高人的自律性。
理 它看到了用内化管理比外在的强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 ,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 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 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 性也是善的。
5
现代人对人性本善的研究
例一: 据美联社报道,在一个 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 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 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 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 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的人பைடு நூலகம்
人性
性 论
本 善
主讲人:聂老师
1
人性 本善
第一、人性本善说法的由来 第二、何为人性本善 第三、现代人对人性本善的研究 第四、人性本善理论的恶果 第五、人性本善理论对人力
资源管理的影响
2
人之初性本善说法的由来
3

、 1、孔子说“性相近”,承认有人

人之初-性本善ppt课件

人之初-性本善ppt课件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 ,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 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 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 性也是善的。
现代人对人性本善的研究
例一: 据美联社报道,在一个 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 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 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 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 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 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例二: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 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 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 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 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例三: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 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 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 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 ,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 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不应是强迫命令,而应以精神鼓 励激发对工作的热情和潜能,使 人的自律内在化!
性善论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性善论没有正确全面的理解人性! 它没有意识到物质利益对人的激励作
用,仅靠精神鼓励来管理人是不够的。
所以,在管理中,性善论所面临的困惑就 需要其它人性理论去补充和完善了。
谢 谢二 观零

赏二 年 三 月

善 论 对 管 理 的 意
性善论肯定了人性的美好善
良,他强调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 地位,主张对人的管理方法是用 道德教化,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善 良本性,从而提高人的自律性。 它看到了用内化管理比外在的强 制管理更具有合理性,也更容易 发挥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目录•孟子简介与背景•《孟子》三章概述•孟子政治观念探讨•孟子伦理道德观念分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思想传承与发扬01孟子简介与背景孟子生平及主要思想生平概述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主要思想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仁、义、礼、智四端。

他倡导“仁政”,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重视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哲学背景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与墨家、道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儒家与墨家、道家等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交流,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孟子在儒家思想中地位继承与发展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继承了孔子的部分思想,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方向。

地位与影响孟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思想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2《孟子》三章概述主题:讨论君主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孟子见梁惠王,阐述仁政思想孟子提出“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内容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说明治国需从根本着手孟子强调“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孟子以揠苗助长为喻,说明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孟子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强调道义的重要性孟子论述仁政的具体措施及其对国家的重要性主题:探讨如何培养浩然之气与实行仁政内容孟子阐述浩然之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01040205030601主题:讨论如何实行井田制与施行仁政02内容03孟子提出井田制的构想及其对国家的好处04孟子阐述井田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及其心理感受05孟子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06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滕文公章句上》主题及内容03孟子政治观念探讨孟子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民众,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民心向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是对生理欲求的超越。不如前者剧 烈,但持续较久。
3、理性欲求:
德等

特征:是前两层欲求的升华,是更高级的 欲求形式和生命状态。虽不及前两者根本 和必要,却代表着人性的总体发展方向, 人的本质属性。善恶的产生。
总 结

从人性发展看,欲、情、理三类欲求大 致构成一种生发层进关系,彼此相互渗透、 重叠,又互相冲突、制衡。统而论之,三 者表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生命“意欲”, 其与内外环境的互动,成为人性发展的主 要动力。在人性发展过程中,生理欲求虽 不会被彻底超越,但由于高级欲求在人性 总体中的比例不断增强,其构成比例则呈 减弱趋势。这样一来,高层次欲求对低层 次欲求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




4、主张寡欲。 ”养心莫善于寡欲“。 必要时“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荀子的性恶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二者并不针锋相对。 认为孟、荀二人的人性论完全对立是千年 的误会。
(二)自然情感:孟子之人性体验 与修行的起点

孟子把自然情感称为良知良能。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 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 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 尽心上》)

中国人重孝道,重亲情伦理。发端。


中国之以伦理组织社会,最初是有眼光 的人看出人类真切美善的感情,发端在家 庭,培养在家庭。他一面特为提掇出来, 时时点醒给人;——此即“孝弟”、“慈 爱”、“友恭”等。一面则取义于家庭之 结构,以制作社会之结构、——此即所谓 伦理。于是,我们必须指出,人在情感中, 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 中,却只为我而顾不到对方。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3、恶行是因为人受外物引诱,陷溺而失去“本 心” 。 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告子上》)

(二)人性的三种欲求层面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三种欲求层面。

1、生理欲求
2、情感欲求 3、理性欲求
1、生理欲求

直接来源:物质的运演
特征:主客体直接的物质能量交换,往往 伴随着剧烈的生理反应,欲求周期则具有 短暂性等特征。 内容:饮食、性、睡眠等。


2、情感欲求:

直接来源:生理欲求不断被强化的结果。 内容:亲人的爱慕、对敌手的仇恨、欲望 不能实现时的痛苦、做错事时的内疚等。
(二)人性的三种欲求层面



认知是主体对某客观对象的一种识记、辨别、 分析行为,指向的是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自思维 水平看,大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 维、抽象逻辑思维。 体验则是主体在某刺激下的一种身—心反应, 往往伴随着正面负面的情绪感受,表征着各类生 命能量的满足或缺,指向着客体对主体的主观价 值。 二维度如人之静脉与动脉一样互相依存。



儒家的人类社群的和谐结构具有一种自 然的韵律。人们根据彼此之间的差等自然 分化,随着情感向外延伸的强度不同,其 道德义务也随之有所差异。 ——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 道家,反对。墨家兼爱、基督教博爱、佛 家众生平等不一样。顺着人情开始修行。 亲亲仁民爱物之顺序,最后到“天人合 一”。


自然情感,由生理欲求直接孕育出来的情 感,有某种天然性。(“交互利他主义”)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 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 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 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 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 亦必有道矣。(《滕文公上》) 丧葬之礼的起源
二、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结构

(一)生理欲求:孟子未正视的人性起点。
(二)自然情感:孟子之人性体验与修行 的起点


(三)道德理性:孟子所谓的人之真正本 性 (四)道德情感:孟子之“本心”
(一)生理欲求:孟子未正视的人 性起点。

在孟子之前:“生之谓性”的人性旧传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 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礼记· 礼运》)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 性有善恶、性无善恶、性善恶混、性三品、 性日生日成。


何以说孟子“未正视”人之生理欲求?


1、首先,孟子承认人作为生理性的存在,但 不将其成为“性”。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 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 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 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 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2、对生理欲望有贬抑倾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士尚志。”“不义而富且贵,与 我若浮云。” 仁义礼智是由心所发,是“大体”。耳目 感官之欲,是“小体”。“从其大体者为 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 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人性发展视域中的孟子心性论
内 容

一、从发展的视域看人性 二、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结构

一、从发展的视域看人性孟子的
性善论


(一)人性的概念 人为万物之灵 1、狭义:指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 “文化”、“理性”、“社会性”等。 2、广义:包括动物性在内的一切属性。 “自然属性”、“生理性”、“本能”、 “物欲”等。 人性可视为特定生物机制上的功能系统。 两大维度:体验维度和认知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