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专家共识新doc资料共47页文档
宫腔镜诊疗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

九、质量改进
总之,宫腔镜诊疗麻醉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全面而准确的评 估、合理的计划、专业的实施和持续的质量改进。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 供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 患者的情况都需要单独评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镇静麻醉、消化内镜诊 疗、专家共识
关键词:镇静麻醉、消化内镜诊疗、专家共识
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和疼痛感,这对患者 的身心健康和诊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感,镇静麻醉在消 化内镜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镇静麻醉是一种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诊疗技术, 适用于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 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诊疗时会产生恐惧、紧张和疼痛等不适感,这对 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诊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感,镇静麻醉 在消化内镜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围绕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的专家共识展开,介绍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专家共识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最后,专家共识强调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应用镇静麻醉时 更加谨慎和科学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专家共识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之,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在 实际应用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专家共识,不 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应加强与麻醉师、护理人员等相关专业的协作与 交流,共同推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引言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67.91万例,死亡49.80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 ]。
胃癌的转归和预后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低,生活质量差,其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不足30% ,而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 ESD) z并已在我国得至!]了广泛应用。
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内镜下规范化切除,以保证早期胃癌患者的良好预后,越来越受到了消化内、外科医生及病理科医生的关注。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规范化切除,应始终以严格遵循适应证为前提,以追求治愈性切除为目的,而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综合性的共识意见。
为此,令狐恩强教授组织30余位消化、内镜及病理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方法本共识意见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成立共识意见起草小组,通过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制定共识意见草案。
文献检索采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 ,Embase , Cochrane),关键词为: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切除术、stomach, gastric z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z endoscopic resection。
2024经内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取样及类器官培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经内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取样及类器官培养专家共识(完整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全球主要的癌症病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
部分进展期肿瘤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或者免疫治疗。
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是决定患者临床结局的关键因素。
肿瘤类器官可较好保留原始肿瘤的遗传学特征与生物学行为,可用于评价治疗敏感性。
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肿瘤取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经内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取样及后续相关类器官培养的共识。
202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医工交叉协作组组织全国领域内权威专家讨论,结合国内外循证与生物实验证据,形成了内镜取样与类器官培养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各医疗机构与类器官培养平台操作。
本共识包括内镜取样适应证与伦理、内镜取样、样本存储与运输和类器官培养等4个部分,共15条陈述。
类器官作为一种可模拟原始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和遗传特性的三维细胞培养形态,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发育和疾病的模型[1, 2]。
近年来,随着临床肿瘤精准治疗的深入开展,对肿瘤治疗(化学、靶向、放射、免疫)效果的精准预测已成为热门领域。
既往一般通过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分期、影像学特征、分子学标志物,甚至联用人工智能来预测肿瘤对治疗敏感与否[3, 4, 5, 6, 7, 8]。
但这些预测都是间接的,我们更迫切地需要获取更直接的肿瘤敏感性数据。
传统的消化道肿瘤机制研究及敏感性试验采用肿瘤细胞系、动物模型,以及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9]。
前者的缺点在于突变的细胞系已无法反映原始肿瘤的特性,后两者的缺点在于造模时间长、费用高、难以高通量应用,部分模型也难以反应原始肿瘤的特性;而类器官则可较好地弥补这几者的缺陷[10, 11]。
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PDO)的样本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及采集循环肿瘤细胞等方式获得[11]。
通过外科手术获取样本,患者术后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敏感性检测结果。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与外科腹腔镜手术类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消化内镜麻醉应视为一种专科麻醉,并开展专项培训。
为此,XXX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编写了这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消化内镜手术的普及和提高。
一、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1.硬件设施建议每个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并配置急救车、急救药品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急救药品主要为各类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麻醉药拮抗剂等。
除颤仪应定期检查维护,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建议配置功能完善的麻醉机,并有相应的供气系统,建议麻醉机配置空气气源。
麻醉监护仪应具备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体温等常规功能,建议配置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模块。
应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罩、鼻咽通气道、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气管插管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应设置独立的麻醉恢复室,在恢复室摆放一定数量的床位,且恢复室与内镜床位比例大于等于1∶1.单元床位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并配备监护仪、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2.人力配置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建议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3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建议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不小于1∶2,协助完成术后恢复和随访等。
建议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科医师与麻醉科护士相对固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3.麻醉药品管理应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规定,分别建立适合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内镜诊疗的毒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二、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前准备1.评估、宣教在消化内镜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
中国无痛内镜共识解读(郭强)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二)禁忌证
1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 ASA Ⅴ级的患者 3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未控 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 染、哮喘发作期等 4 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 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 5 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6 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三)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禁 忌在非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
1 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限、类风 湿脊柱炎、颞颌关节炎等
2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癫痫等) 3 有药物滥用史、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排尿困难等患 者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1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 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每个诊疗单元面积宜不小于15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2 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 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 (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 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 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 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 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等。经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消化内镜操作时间 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 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无痛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胃部疾病。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患者通常会接受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是由专家共识制定的,以确保检查的安全和准确性。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前,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和饮水。
患者还需要
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合适的麻
醉药物选择。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
给患者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半麻醉状态。
然后,医生会插入
一根柔软的内窥镜通过口腔进入胃部,检查胃部的内部情况。
在检
查过程中,医生会观察胃壁的颜色、形状和粘膜的变化,以帮助诊
断疾病。
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和压力,
但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可以随时告诉
医生,医生会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无痛胃镜检查通常需要15-30分钟,检查结束后,患者会在恢
复室休息片刻,等待麻醉药物的作用消退。
患者在检查后可能会感
到喉咙有些不适或口干,这是正常的反应,通常会在几小时内消失。
总的来说,无痛胃镜操作流程是由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确保
检查的安全和准确性。
患者在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时,应该配合医生
的操作,遵守医嘱,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
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胃部疾病,为
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无痛内镜专家共识新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 建议麻醉恢复室 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 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 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置、 吸氧装置、 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2. 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恶性高热易感;
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 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 管事件的情况; 是否有胃肠道潴留、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
是否有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情况;
五.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
(二)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
1 .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与普通消化内镜术前准备基本相同。
2. 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6h,术前禁水至少2h;可按需服用小于50 ml的黏膜清洁剂。 3. 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 应适当延长禁食和禁水时间, 必要时行气管内 插管以保护气道。 4. 口咽部表面麻醉:轻度与中度镇静下,口咽部表面麻醉可以增强患者耐受性、抑制咽反 射,利于内镜操作;深度镇静及全麻状态下,可不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5. 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镇静/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记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 者身份和将要进行的操作。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Indication 1. 所有因诊疗需要、 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 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3.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如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经口内镜下肌离断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小肠镜等。
中国无痛苦消化内镜应用指南(全文)

中国无痛苦消化内镜应用指南(全文)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无痛苦消化内镜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无痛苦消化内镜操作,但至今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因此,非常有必要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痛苦消化内镜应用指南,对其适应证术后复苏及并发症防治等环节做出规范,以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1 定义及目的无痛苦消化内镜是指通过镇静及麻醉药物等技术手段,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同时能使内镜医生更顺利地完成诊疗过程[1-2]其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降低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风险,为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环境[3]2 实施条件2.1无痛苦消化内镜诊疗室设置要求除满足消化内镜室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无痛苦消化内镜诊疗室单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小于15m2(2)诊疗室内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应配置心电监护仪气道管理设备(简易呼吸皮球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异丙酚芬太尼等常用麻醉药物,以及阿托品(3)具有独立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内镜操作室与麻醉恢复室床位比例为1∶1~1 5,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麻醉镇静性质设置面积2.2人员配备无痛苦消化内镜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麻醉/镇静[4],并由较高年资的消化内镜医师实施内镜操作根据无痛苦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麻醉/镇静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建议每个操作单元至少配置1名高年资麻醉科住院医师和1名麻醉科护士;每2~3个操作单元配置1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指导并负责所属单元患者的麻醉镇静以及麻醉恢复3 适应证和禁忌证3.1适应证(1)所有因诊疗需要(2)对消化内镜检查有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5](3)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4)一般情况良好,符合ASA(美国麻醉学会生理状况分级3)Ⅰ级(正常健康人)或Ⅱ级(患有不影响活动的轻度系统疾病)患者(5)处于稳定状态的ASAⅢ级(患有影响其活动的中重度系统疾病)或Ⅳ级(患有持续威胁生命的重度系统疾病)患者,可在密切监测下接受无痛苦消化内镜(6)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操作的儿童,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在插管麻醉下行无痛苦消化内镜3.2禁忌证(1)有常规内镜操作的禁忌者(2)ASAⅤ级患者(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患者)(3)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如发绀型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3~4级等(4)有困难气道及患有严重呼吸道病变(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态肥胖,急性呼吸道感染未受控制的哮喘等)(5)肝功能差(Child PughC级)(6)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卒中急性期癫痫未有效控制)(7)无监护人陪同者(8)有药物滥用4 操作流程4.1麻醉前访视与评估在进行无痛苦消化内镜镇静前,麻醉医师需要充分做好麻醉前访视,具体包括下列内容(图1):(1)患者知情告知:应告知患者镇静麻醉的操作过程,并向患者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风险,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麻醉前评估:应详细了解患者重要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气道评估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能性[6]意识状态评估,气道评估包括有无肥胖颈椎疾患以及口腔和下颌的结构异常[7]患者还应常规行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行心脏超声及肺功能检查4.2术前准备(1)无痛苦消化内镜术前准备与普通消化内镜术前准备基本相同(2)患者应在术前6h禁食,术前2h禁水[8]如患者有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食禁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以保护气道(3)患者如有活动义齿,应在术前取下义齿(4)轻度镇静条件下,可采用咽喉表面麻醉以增强患者耐受性;中度以上镇静及全麻状态下,不必使用咽喉表面麻醉[9](5)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术前评估记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和将要进行的操作(6)建立静脉通道,首选右上肢4.3麻醉实施左侧卧位,嘱患者咬好口垫,首先由护士开放患者静脉通道,持续吸氧,连接监护设备,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消化内镜的诊疗目的和镇静深度的需求,可采用下列不同的麻醉或镇静方法4.3.1太尼预先静注咪唑安定1mg+芬太尼30~50μg,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注异丙酚首剂1~3mg/kg速度2mL/10~20s进行麻醉诱导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待睫毛反射消失稍用力托下颌无反应时开始插入内镜,确定无反应即开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诊疗过程中持续静注异丙酚05~1mL/min维持麻醉状态,以保证患者无知觉和肢体运动,直至检查结束4.3.2化内镜镇静时,初始负荷剂量10~25mg/kg,小量追加,也可持续泵入6~10mg/(kg·h)[10-11]4.3.3酮尤其适用于1~5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常用剂量为6mg/k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后,持续静脉泵入2~3mg/(kg·h)维持[12]4.3.4太尼用于消化内镜镇静时,初始负荷剂量50~100μg,每2~5min追加给药25μg,直至达到镇静目的[13]4.3.5咪达唑仑用于消化内镜镇静时,初始负荷剂量为1mg(或小于003mg/kg),1~2min内静脉给药可每隔2min重复给药1mg(或002~0 03mg/kg)直至达到理想镇静水平43 6 其他镇静及麻醉药物哌替啶的诱导剂量为25~50mg,于1~2min内给药可每2~5min追加给药25mg,直至达到镇静目的[14]一氧化二氮与氧气混合吸入给药,初始浓度为10%~30%,逐渐升高浓度,终浓度为50%~70%[15]右旋美托咪定内镜镇静的初始负荷剂量1μg/kg,然后以02μg/(kg·h)输注4.4监护麻醉医师在内镜检查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头昏等情况,并根据患者反应调整麻醉深度,及时处理各种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深度镇静和全麻患者应在操作过程中给予持续吸氧[16-18]4 5 麻醉后恢复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含嗜睡)或虽已清醒但肌张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区域建议根据患者人数及麻醉/镇静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护人员患者苏醒后需由医务人员或家属扶下床,以避免患者出现坠床患者离开恢复区域时应达到下列最低标准[19]:(1)生命体征稳定,站立无晃动,无或仅有轻微眩晕,在辅助下可穿衣行走(2)对时间人物定向准确,能清楚准确回答问题(婴儿及精神状态异常患者应恢复至其基线水平)(3)无疼痛(4)有家属陪同回家并能在家中充分照顾,以便及时报告术后并发症(5)告知患者饮食用药和随访时间的注意事项,并给与文字指导高空作业和精密仪器操作,提供紧急情况联系电话5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分类无痛苦内镜适用于胃镜EUSERCPEMRESDPOEM等多项内镜诊疗技术,其镇静及麻醉有各自不同要求根据患者意识水平受到抑制的程度,镇静深度共分为四级:即轻度镇静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表1)[20]一般情况下,诊断性或非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或结肠镜操作可在轻EUSERCPESDPO EM等应在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下进行5.1 无痛苦胃镜无痛苦胃镜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可产生中度镇静10~40mg异丙酚与1μg/kg芬太尼配伍静脉注射,用于胃镜诊疗可产生深度镇静无痛苦消化胃镜患者处于松弛状态,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能避免因胃镜刺激所致的恶心呕吐及因剧烈呕吐引起的贲门黏膜撕裂,同时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有利于操作者进行更细致检查,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检查成功率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ESDEMRPOEM等难度大及操作时间长,对于患者配合要求也较高,常需要在充分镇静与麻醉下进行,以提高治疗成功率5.2 无痛苦结肠镜结肠镜检查前需服用大量的水以进行肠道准备,因此无痛苦肠镜诊疗应在肠道准备后4~6h方可进行麻醉采用诱导剂量10~40mg的异丙酚静脉注射,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仑(1~2mg)和(或)芬太尼(30~50μg),均可使患者达中度镇静状态深度镇静或全麻可予异丙酚首次剂量(1~2mg/kg),术中继续静注异丙酚05~1mL/min维持麻醉无痛苦结肠镜由于肠管松弛,蠕动消失,回盲瓣开放,使进镜操作容易进行,可提高检查准确性和回肠末段病变的检出率但由于患者疼痛反应消失,可能产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无痛苦结肠镜应由经验丰富5.3 无痛苦小肠镜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的检查时间较长,应尽量采用镇静或麻醉以减轻患者痛苦通常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诱导剂量,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仑(1~2mg)和(或)芬太尼(1~2μg/kg),患者达深度镇静或全麻状态后进镜,检查中微泵异丙酚[6~8mg/(kg·h)]维持采用经口途径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气管插管方式麻醉,可以有效保护呼吸道以免检查过程中发生误吸在经肛途径时,如果患者有肠梗阻存在或胃内有大量液体潴留,也应气管插管避免出现意外5.4 无痛苦EUS EUS与普通胃镜相比,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应充分镇静或麻醉无痛苦EUS可采用异丙酚1~2mg/kg诱导剂量静脉注射,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仑(1~2mg)和(或)芬太尼(1~2μg/kg),患者达深度镇静或全麻状态后进镜,检查中微泵异丙酚[6~8mg/(kg·h)]维持由于静脉麻醉后胃肠道的蠕动减弱或消失,实施EUS细针穿刺(FNA)时穿刺针定位方便,穿刺准确,活检阳性率提高,同时提高了EUS下治疗(如粒子种植药物注射等)的成功率但需要注意,EUS常需在病变部位注入较多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醉患者呛咳位于食管中上段的病变,如需注水检查者,应施行气管插管麻醉5.5 无痛苦ERCP ERCP操作时间较长患者多较焦虑,应当充分镇静,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无痛苦ERCP镇静可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联合哌替啶25~50mg也可采用咪达唑仑02mg/kg联合异丙酚1~15mg/kg诱导麻醉,术中以微泵异丙酚[3~6mg/(kg·h)]维持麻醉与一般消化内镜操作相比,ERCP具有更大的风险,患者多为老年人,且操作过程中需要俯卧位,容易对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无痛苦ERCP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护6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医护人员在无痛苦消化内镜操作期间,应积极防治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6.1 误吸镇静状态下经口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内镜应尽快通过食道进入胃底,首先吸净胃内液体,以防反流误吸,之后再按照内镜诊疗常规进行诊疗一旦发生误吸则应立即重建气道,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保持有效的通气和引流迅速用喉镜窥视口腔,以便在直视下进行吸引在气管插管后用生理盐水5~10mL注入气管内,边注边吸,反复冲洗应用机械通气(PEEP或CPAP)吸氧,纠正低氧血症6.2 低氧血症操作中如果发生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通过大声询问和触碰患者以刺激其加深呼吸抬高患者下颌,同时应增加吸氧流量(如从2L/min增加至4~5L/min)如采取上述措施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则应予以通气支持,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如果患者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还应立即静脉给予拮抗剂氟马西尼6.3 心律失常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外,心动过速一般无需处理,紧急情况下应静脉给予患者Ⅰa~Ⅳ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除颤如发生心动过缓,当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可静推阿托品05mg,如有需要可重复给药至3mg或静脉给予肾上腺素002~01mg如果5min 后无效,可考虑使用异丙肾上腺素6.4 血压下降患者血压下降应及时给予输注液体,对于操作时间较长血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血压的30%,可先加快补液速度,无效则用麻黄碱6mg静推,可重复使用。
无痛性胃镜检查术-PPT课件

2019/2/24
8
3.疗效观察及随访 如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判断,上 消化道肿瘤术后、萎缩性胃炎、不 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的随访。
2019/2/24
9
胃镜检查的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⑴病人不愿意检查或有抗拒心理。 ⑵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力衰竭。 ⑶精神失常病人。 ⑷主动脉瘤病人,瘤壁薄与食管粘 连,或压迫食管,胃镜检查可能引 起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者。
3
2019/2/24
定义: 无痛性(镇静性)胃镜检查术系在 胃镜检查时适当应用镇静剂,使病 人在清醒镇静或浅睡眠状态下完成 检查,其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 无痛苦感觉的临床操作。 无痛性胃镜检查术的核心部分为镇 静药物的应用。其胃镜插管方法、 在胃内观察的顺序及镜下病变的判 断与常规胃镜检查无异。
1.原则上同常规胃镜检查禁忌症 2.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有镇静药 物过敏史者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4.容易引起窒息的疾病,如支气管 炎致多痰者、胃潴留者、急性上消 化道大出血致胃内潴留较多血液者 5.严重鼾症及过度肥胖者宜慎重 6.心动过缓者宜慎重
6
2019/2/24
胃镜检查的适应症
2019/2/24
14
不良反应 多数病人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最 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呼吸抑制。 (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窒息、 支管痉挛、喉部烧灼感、咳嗽、呼 吸困难、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喘 鸣、喉5
(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低血 压、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窦性心 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脏骤停。 (3)注射部位疼痛 (4)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血 脂升高等
2019/2/24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

无痛胃肠镜麻醉专家共识和操作指南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鉴于消化内镜诊治的病种、手术方式、体位、并发症、气道管理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保障医疗质量,对消化内镜的麻醉应视为一种专科麻醉而开展专项培训。
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组织编写此专家共识,以期有助于消化内镜手术的普及和提高。
总论一、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1. 硬件设施建议每单元诊疗室面积不小于30 m2 ,应配置急救车,供摆放急救药品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急救药品主要为各类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麻醉药拮抗剂等。
除颤仪应定期检查维护,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应配置功能完善的麻醉机,并有相应的供气系统,建议麻醉机配置空气气源; 麻醉监护仪应具备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体温等常规功能,建议配置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模块; 应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罩、鼻咽通气道、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气管插管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应设置独立的麻醉恢复室,在恢复室摆放一定数量的床位,且恢复室与内镜诊疗室床位比例大于等于1 ∶1。
单元床位面积不小于5 m2 ,并配备监护仪、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2. 人力配置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 含) 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建议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 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 ~3 个诊疗单元配备1 名麻醉科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建议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不小于1 ∶2,协助完成术后恢复和随访等。
建议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科医师与麻醉科护士相对固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常的患者,推荐治疗前2 h适量饮用碳水化合物[1],胃肠道术前准 备要求请参照有关消化内镜手术指南[2]。
存在上消化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等特殊患者, 则应延长禁饮禁食时间,必要时需术前胃醉前准备
• 3.现场核对再评估:当日由实施消化内镜手术 和麻醉的医师及护士三方共同核实患者身份和内 镜手术方式,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及消化内 镜手术。 • 4.麻醉相对禁忌证:麻醉的相对禁忌证主要包 括ASA Ⅳ级及以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近期心 梗或脑梗、严重的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重 要器官功能失代偿、哮喘持续状态、严重肺部感 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安阳地区医院
(五)常见内镜手术麻醉方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 EM) 贲门失弛缓症
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前使用大钳道内镜行食管胃十二指肠检 查并吸除食物残留,如仍有较多固体残渣无法清 除,应推迟手术。手术麻醉期间的微误吸需引起 重视,应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并注意套囊的充气 压力。
• 1.离监护室标准:患者通气、氧合和血液动力学 指标正常,无呼吸抑制的风险,意识清楚或者恢 复到基础状态的水平。建议采用改良的Aldrete评 分作为评估离室的标准。危重患者必要时应送重 症监护室。
安阳地区医院
(四)术后管理
安阳地区医院
(四)术后管理
出院评估
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完全恢复至基础水平)平稳,并且考虑患者的年龄 和术前的基线(必须是2分)
评分
PADS评分量表
呼吸及意识状况恢复至基础水平,血压和脉搏与术前基线比较变化<20
呼吸及意识状况未恢复至基础水平或血压和脉搏与术前基线比>20%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目前,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已经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我国数百家医疗机构应用数十万例次。
经过近几年我国专家的临床应用实践,已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更新和补充相关应用共识,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和多次修改后,特制定我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我国胃病流行病学和胃癌筛查现状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其中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患病率高达17.2%,远高于西方国家(4.1%)。
同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
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Ⅰ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高于进展期胃癌。
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最根本的方法。
因我国尚未大规模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主要依靠门诊有症状患者的机会性胃镜筛查,而大多数胃病患者缺乏或者无特异症状,因此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血清学检测和电子胃镜。
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发现部分早期胃癌,日本开展较多,但因不能取活组织检查和存在辐射,目前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手段;②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PGⅠ、PGⅠ/PGⅡ比值)、促胃液素-17和H. pylori抗体等检测,具有无创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等问题;③胃镜和胃镜下活组织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以及人群接受度较差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人群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无痛内镜专家共识新共47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无பைடு நூலகம்内镜专家共识新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无痛胃肠镜》word版

【概述】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过去的监测手段不够,往往不能早期发现,以致不少病例因癌变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近年来,内镜的问世,全面更新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使这方面工作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由于内镜技术的普遍应用于临床,使大量结直肠息肉的病例达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了癌变的恶果。
内镜下结肠息肉的切除术系非外科剖腹性切除,是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上的重大发展,结直肠任何小的息肉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因而所有内镜下可看见的息肉都应尽早尽快内镜下切除。
但是,由于多数结肠息肉病人没有消化道出血等明显症状,对于尽快尽早内镜下切除治疗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放弃早期治疗,直至癌变出血不得不来治疗,往往肿瘤已经转移,已是晚期病人。
为了使结直肠息肉患者得到及时的根除治疗,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症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使有和无症状的息肉患者,均能及时接受根治,并应做正规的随访及结肠炎的综合治疗。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治疗术的意义主要是作为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切除,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其次是治疗其出血等消化道症状。
常用的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方法有:高频电切术、微波电凝灼除法、热电极法、结扎法、激光切除法等。
【分类】从广意上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均称为息肉。
但一般所指息肉为粘膜局限性隆起,而将明显的进展癌及粘膜下肿物独立分类。
本分类系指结肠粘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性病变。
其组织学类型为多种,息肉的外形及大小也不尽相同,可从半透明的难以辨认的小突起至长经3~5cm甚至于10~20cm 的有蒂或有蒂有冠的大息肉不等。
可单发亦可多发。
从其外形常难以确定它的组织学类型,通常需靠内镜活检明确诊断。
Morson组织学分类法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我国多以Morson 分类为基础将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几类见下表:表7-1结直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单发多发肿瘤性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错构瘤Peutz-Jegher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息肉幼年性息肉病化生性化生性息肉多发性化生性息肉病炎症性炎症性息肉血吸虫卵性息肉良性淋巴样息肉炎症性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病良性淋巴样息肉病其它粘膜肥大性赘生物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结直肠息肉形态分类可按日本山田对胃内隆起病变的分类方法分成4型(见下图),也可分为有蒂型(即山田4型)、亚蒂型(即山田3型)、无蒂型(即山田1或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