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心里和生理发育的同时,他们的社会阅历在扩展,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思维方式在发生着变化,价值观随之逐渐形成。面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都不平衡的复杂多元的社会,有一些中小学生缺乏处理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而对生命价值更加迷惘,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自杀、犯罪事件。生命的存在价值是创造其它价值的基础,当前我国教育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目标是存在缺陷的。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积极的心理健康辅导,甚至采用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
一、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和生活节凑的不断加快,使得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大量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行为和情绪的混乱状态,从而使自己心理处于危机之中。其中在校学生中危及生命的事件频繁发生,虽然我国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起步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要晚些,但心理危机干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都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取得的理论方面进展大部分都是从相对宏观的层面泛泛而谈的,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至今心理危机仍然缺乏科学的、统一的、客观的、专业的评定标准。首先,因为缺乏对心理危机的评定标准,也就难以获得对心理危机人群样本的研究,因此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缺乏统计学的依据。其次,学校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放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上,对于心理危机的后干预问题,严重存在不足。
2.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的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着共同目标,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生命教育主要解决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学校心理老师无权像心理医生一样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只能发现问题转到精神科医院,家长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不了解从而隐瞒孩子病情延误治疗,甚至导致后面危机事件发生的后果。
4.我国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心里上出现缺乏自信、自卑、悲观、绝望或者是抑郁、孤僻和焦虑,怕与人交;行动上表现为冷漠、消极、逆反、攻击、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
二、青少年漠视生命价值现象的心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漠视生命生命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漠视自身和他人的生命价值的原因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
方面,也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命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对生命自身以及生命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意义的自觉认识。青少年时期处在走向成熟而未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最为迫切、最为关注人生态度、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面临的更多选择、承受不断增大的压力,适应的更为复杂生活环境。然而,这些变化很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困惑和对生命价值的迷失,进而缺失生命意识,否定生命价值。这个时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生命教育,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缺乏对生命足够反省,缺乏积极的生命价值观的人。这些青少年当遇到外在的压力和挫折时,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选择轻生。
2.自我中心极度膨胀
青少年时期也是第一次觉醒时期,他们从儿童时代对师长权威的盲目服从到对自我权威的重视,甚至自我中心极度膨胀,加之在对生命权的消极错误认识,认为生命是自己私有的,自己对生命拥有绝对的处置权,即使结束生命,他人无权干涉。这类青少年生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或感到痛苦和压力时,他们就会轻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解决事情的方式。
3.对挫折认知不够
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的一个特征。尤其是作为被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他们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影响,挫折承受力比较弱,当面对一些正常的生活、学习的受挫也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有的青少年认为,这些挫折本身就不应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有以某次挫折来否定整个自我或者把挫折的后果夸大,想象得非常可怕,从而不能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缺乏自我心理危机处置能力
当主客观因素使得年轻而又缺少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社会磨炼的青少年生无所适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危机。当意外事故、暴力威胁、心理障碍、性侵犯、精神疾病、感情纠纷等突发状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危机,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危机的开始,可能比较容易否定自我,丧失自信,甚至否定生命价值。在危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个体自身会不断去平衡心理上的这种压力状态,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危机处置能力,一旦超过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漠视生命价值的后果。
5.情绪容易失调
青少年时期属于情绪易动阶段,当面对富二代与贫困生的贫富差距现实、转型时期社会腐败、学业负担沉重、心理预期与现实的过大差距,特别是有些青少年不能容忍自己生理上的残疾、容貌被别人讥笑等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导、情感疏理,而产生情绪失调,进而出现心理障碍。这类情绪失调也可能会发展成为人格障碍,如自卑、抑郁、孤僻、悲观、鲁莽、急躁、害羞、多疑、狭隘、焦虑等,如疏理不当,易于诱发漠视生命的行为。
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也就是说,心理危机干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事人重建生命的意义。心理危机是青少年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极端表现,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恰当的化解心理危机是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发现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1.在学校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要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预警制度,例如,从新生开始就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汇报制度、通畅的心理危机预警渠道等。在预警基础的制度、渠道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认知途径、释放途径、运动途径简单有效的三个途径提高青少年的在心理和生理上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2.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生命教育
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和完善之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生命教育的力度。一般学校都开设有关于心理健康的课程,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侧重于解决的是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一般技巧。生命教育是对人全面性和根本性的教育,是从不同角度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因此,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是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最基本的途径。
3.在学校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在学校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危机干预组织机构,需要具备心理危机干预专职人员和兼职学生人员,能够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处置危机事件;其次,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最后要制定危机干预流程。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到对于心理危机人员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避免恶性危机事件发生。
4.有效利用心里疏导疗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又善于学习,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观念,这些因素可以保证心理疏导疗法获得良好效果。一般情况心理疏导疗法是要通过疏通、引导、巩固三个步骤,通过逐步疏导青少年对危机事件的焦虑不安和错误认知,消除其非理性的信念,对重建生命价值的认知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