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我国媒介的主要传播形式以报纸为主,其次是广播,电视发展相对较晚,第一个电视台在50年代末开始建立,直到90年代中期,电视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传媒的经营管理从建国至今,发展道路是曲折复杂的。
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又恢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理念也提高到企业化、市场化再到产业化的高度,由此看出,我国媒介市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历程。
一、建国初期——媒介发展的起步建国初期的传媒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
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基础,一是解放区的传媒事业(以报纸为主)继续发展;二是对旧中国的传媒,其中包括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在大陆经营的报刊、通讯社、电台,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私营传媒的改造。
建国之初,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工作,确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了报社的企业地位。
1949年底在北京召开报纸经理会议,这次会议对报纸的经营管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报纸的经营实行“企业化方针”,二是报纸实行“邮发合一”的方针。
这一时期的报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正确调整报价;重视广告业务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随着“文革”中极“左”思潮的泛滥,使得最初确立的政策和和原则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
二、1979年——媒介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革”错误,结束了极“左”错误长期的干扰。
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应的,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几家报社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商务应用的实例
一.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商务应用的实例1.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中国,报纸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
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报纸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可如今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报业开始渐渐衰败,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对人们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报纸,在新时代电子媒体的角逐中逐渐没落。
广告则是报纸行业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报纸广告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视觉刺激,不似其他广告媒介,如电视广告等受到时间的限制。
而且报纸可以反复阅读,便于保存。
报业的广告主要为商业广告,也包括一些通告通知,启示以及文化娱乐广告等,而位于“报眼”位置显著广告费特别高。
报纸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于报社本身的建设与拓展。
学生评价:报纸行业在几世纪前大面积地普及并达到了饱和,可是随着新电子媒体的发展与世界无止境地迅速更新,报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开始逐渐失去其在众媒体中的地位,我们看待报业不得不以悲观的视角。
而现今的年轻人读报之人更是少得可怜,这无疑是对报纸行业又一大重创。
报业的终结,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2.真正的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广播在全球已被视为一个庞大的通信工具。
全世界的广播事业不断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广播网。
广播的一大商业应用跟报纸一样,都是广告。
而广播在电视出现之前,十分地受大众人民欢迎。
广播广告在电视出现之后便稍有下降之势,然而,从多年的发展趋势上看,广播广告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其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制作方便,消耗不高的特点备受商者的喜爱。
学生评价: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
声音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传播方的认识,从而对人们理解、接受信息提供帮助。
以声音为传播特色,其魅力还在于,无论受众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广播适合所有的人。
无论是其自身的运行成本,还是受众的接收成本,广播的各种费用都是最低的,最经济的。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广播发展史
广播发展史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积极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新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建设人民广播电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广播事业奠定基础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广播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中央电台),承担着对国内和国外广播的繁重任务。
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党和政府仍很关心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创建1949年6月5日,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成立的中央广播局遵循党和政府的指示,积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49年11月29日第一次举行局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了中央广播局的具体任务。
中央广播局的任务是:1.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2.直接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内和国外的广播;3.普及人民广播事业;4.指导和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5.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领导和管理所在地方的广播事业和广播工业。
①左漠野《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上)第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1949年12月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归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
中央电台在50年代初期创办了一批适合中国亿万听众需要的众多节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第一,开办“报摘”、“联播”等拥有广泛听众的重点新闻性节目。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特点等
新中国⼴播电视事业的特点等2019-05-20新中国⼴播电视事业的特点赵⽟明(中国传媒⼤学教授)194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旧中国的结束和新中国的诞⽣,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中国的⼴播电视事业有着以下四个特点:⾸先,新中国的⼴播电视事业是由国家主办经营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播电视事业虽然⾯临新的发展问题,但⼴播电视事业由国家主办经营的根本原则并未改变。
其次,新中国的⼴播电视事业是党、政府和⼈民的喉⾆。
确保党对⼴播电视事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宣传为主的⽅针,坚持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播电视喉⾆功能基本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再次,新中国的⼴播电视事业具有“⼀国两制”的特点。
中国⼤陆实⾏社会主义制度,⾹港、澳门和台湾长期以来实⾏资本主义制度。
在坚持⼀个中国的前提下,⾹港、澳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中央⼈民政府所属的⼴播电视部门对港澳的⼴播电视事业不进⾏⼲预。
两岸四地⼴播电视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频繁交流合作活动,对于加深⼈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促进祖国最终完全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
最后,中国正由⼴播电视⼤国向⼴播电视强国迈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迈出了从⼴播电视⼤国⾛向⼴播电视强国的步伐。
⼴播电视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21世纪的中国也必将谱写出⼴播电视史的新篇章。
⼀个全新的新闻传播时代已经来临王春泉(西北⼤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对新闻⽂化现象稍作社会性的格局清理,便不难发现,随着信息交流平台的多元化、信息交流的激增,新闻传播的外部形态与内在路向都发⽣了巨⼤的位移。
例如,⼿段的电⼦化,如DV普及等,使新闻传播不再神秘化、惟⼀化,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惟⼀性”;由此,“距离”发⽣内在变形, “体验”⽇渐增长;“时间”不在是物理性的,持续的、长时段的更有意味;“交流社区”正成为时尚,取代了原来的⼤众传播特性;传媒形态与写作⽅式发⽣变迁,报刊以外的⽹络写作、书籍出版,促⽣了多元的⽣产机制及新⽣代报道主体群――张欣欣、安顿、祥⼦、凌志军等成为典范;学科边界模糊化,造成了⽅法体系的多元构成,如⼝述史⽅法、社会学调查;理论的强烈介⼊――范式(国家/社会/商品)、单位⽂化、框架建构、公共领域、社会学想象、解放与控制论。
中国媒介发展历史
中国媒介发展历史中国媒介发展始于古代,最早的媒介是纸张,通过纸张传播文字和图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雕版、活字印刷等技术,使得传媒的发展更加迅速。
到了20世纪初,电报、电话和广播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传媒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民国日报》、《大陆周报》、《国际新闻通讯社》等成为了当时的重要报纸和通讯社。
此外,国内的广播媒介也得以建立起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媒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文艺是一种战斗艺术,是一种宣传艺术,是一种教育艺术。
”这也为新中国的传媒事业提供了指引。
当时成立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在传播党的声音和思想教育方面贡献良多。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媒体开始为市民服务。
中国最早的现代性广告是通过广播和报刊发放的,在上海已经成了购物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媒介事业得以开放和发展,更多的广播电视频道和报纸杂志出现,新兴的互联网媒介更成为了当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的传媒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高了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许多报业集团、新闻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等成为传媒业的重要代表。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媒介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力量。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居全球首位,国际传媒对中国媒介的关注也日益加深。
虽然中国媒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部分媒体在传达信息时需要加强真实性和公信力,提高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同时,需要消除商业化对传媒多元化和质量的负面影响,促进更加健康、成熟和长期的发展。
总之,中国媒介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传媒事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望它会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世界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及时地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与其他媒介相比,广播电视在 报道突发事件时具有显著的优 势,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和引
导公众。
实时性也使得广播电视能够捕 捉到事件现场的细节和情感氛 围,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和生
动的体验。
传播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能够覆盖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
通过广播电视,信息能够迅速 地传播到各个角落,使得人们 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事件和 动态。
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收视率下降
02
随着观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和数字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的收视
率逐渐下降,对广播电视的经营造成了压力。
技术更新换代
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系统以保持竞
争力,但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广播电视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将与互联网、移 动设备等其他媒体进行融 合,形成更加全面的媒体 平台。
1930年代
电视开始发展起来,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 要渠道。
1940年代至 1950…
电视逐渐普及,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960年代至今
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 成为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的基本构成要素
声音和图像的采集
通过摄像机和话筒等设备采集声音和图像 信号。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 播特点》
2023-10-30
目录
• 广播电视概述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 •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的定义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演变广播和电视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方式。
多年来,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演变,不断改善了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回顾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一、有线传输技术的兴起最早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是通过有线传输实现的。
上世纪3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首次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在城市中建立了广播电视网络。
这种有线传输技术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信号质量较好,但传输距离相对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线传输技术逐渐发展,传输距离逐渐延长。
上世纪5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实现了长距离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使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得以扩大。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有线传输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世纪60年代,卫星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广播电视传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卫星传输技术利用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将广播电视信号从一个地区传输到另一个地区。
相比较有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具有更大的传输距离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
通过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全球范围内传播,使信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迅速传递。
同时,卫星传输技术还实现了多频道播放和高清画质的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三、数字传输技术的崛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传输技术逐渐崛起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传输技术。
数字传输技术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数字传输技术实现了多频道广播电视播放,使观众可以同时选择不同的节目。
其次,数字传输技术提供了互动功能,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投票、点播等操作。
此外,数字传输技术还实现了高清、3D和4K等超高清画质的传输,提供更加细腻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 1993年至今,台湾当局分九梯次开放广播频率供 民营广播申请。
▪ 1993年之后,、整个广播频率的开放过程,体现 出这样的变化:政策有意向民营台倾斜,强调 “资源分配平均”、“民营优先”,以均衡长期 存在的“重官僚轻民营”的偏颇生态;强调地方 性特点,提供在地化服务,也是对长期存在“重 总台轻地方”的广播政策的修正;多元化、专业 化的电台发展;广播市场窄播化,突出“类型电 台”,淡化综合性电台的“一统天下”特点;突 出企业化的经营理念,取代传统经验法则。
中华电视台,无线三台垄断型竞争持续多 年。 ▪ 第四家无线电视频道:1997年6月,民间 全民电视台正式开播。
▪ 二、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台 ▪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 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 台湾公共电视
▪ 三、台湾电视“第四台”的合法化
▪ 一、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 澳门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 ▪ 绿邨广播电台于1950年开播
▪ 二、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 1984年5月14日,“澳广视”开播了旗下
的电视台,主要覆盖澳门本地。 ▪ 1996年,澳门卫视成立 ▪ 2000年7月,澳门有线电视正式开播 ▪ 2002年,澳门莲花卫视开播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 一、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 ▪ 奥斯邦电台 ▪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 “空中传音”、“无线电话” ▪ 英商开办的全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和美
商的开洛公司广播电台
▪ 外国人相继在我国开办无线广播,其中一 部分电台是单纯为推销无线电器材服务的; 但也有不少电台,事实上在经济、政治、 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为其 所属国家进行宣传。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频和视频信息。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步发展为现代化的媒体产业。
下面将从广播和电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时候。
最早的广播技术是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传输声音信号。
1901年,马可尼首次在大西洋上成功传输了电报信号,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开始。
随后,广播技术逐渐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无线电波传输音乐和语音信号。
1920年,第一台商业广播电台在美国建立,广播正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
20世纪30年代,广播技术进一步发展,音质和范围得到了提升。
1940年代末,调频广播开始应用,在音质和稳定性方面有了更大的改进。
到了20世纪末,数字广播和卫星广播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广播的传输质量。
电视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1936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全球范围的电视转播实验,人们首次能够通过电视看到远在他们身边数千英里的景象。
同年,德国也开始试用电视实验。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电视技术不断改进,电视机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电器设备。
1950年代开始,彩色电视逐渐取代黑白电视成为主流。
20世纪8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频道收看各种内容。
21世纪初,数字电视出现,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节目选择。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电视传播的方式,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线电波音频传输到无线电波音频和视频传输的转变。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现代化的媒体产业,广播电视在丰富人们生活、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广播电视将继续朝着更加多样化,高品质,多平台的方向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看和体验。
广播电视技术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特点一、广播的含义: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如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数据广播等。
特指声音广播,如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听广播”就是这个含义。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广播电视能够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使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观其貌”。
2、及时性:广播电视是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因此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3、广泛性:几乎在各个国家,广播电视都是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 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广播电视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普及的技术之一。
一、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声音广播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它是随着电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1893年,在布达佩斯形成了正式的有线广播。
无线电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20年,在美国的匹斯堡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定时广播的无线电电台。
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在技术上采用调幅方式,工作在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频率范围是150KHz~30MHz。
1941年第一个调频广播电台在美国开播,调频广播工作在87MHz~108MHz。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数字调幅、数字调频、DAB等数字声音广播技术。
最先推出的是欧洲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中开发的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它成为国际电信联盟认可的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继DAB之后,又出现了数字调幅广播方案,即在30MHz以下的调幅波段,逐渐由现行的模拟调幅广播方式过渡到数字调幅广播方式。
数字声音广播是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传播的广播方式。
数字系统可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可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数字系统还是一种多媒体广播方式;数字信号本身便于存储、交换、处理,还便于和计算机连接。
三代广播技术:模拟调幅、模拟调频、数字声音广播。
二、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开始的机械电视。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电视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演变和特点。
中国电视媒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在起初的几年里,电视节目主要以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主题,通过电视传输政府的政策和思想理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视媒体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电视媒体经历了电视内容的扩展和多样化的阶段。
除了政治和教育节目外,电视剧、电影和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的主要节目类型。
同时,电视机的普及也为家庭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节目内容的大规模扩张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
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这个时期,中国电视媒体开始出现私营电视台,也开始引入国外的电视节目。
随着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电视媒体形成了一个繁荣和多元化的市场,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国际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视媒体拥有了更灵活和便捷的制作和传播方式。
数字高清电视的出现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看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互动性。
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如网络视频和移动终端等平台的兴起也在改变观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演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电视媒体在起初阶段注重政治宣传和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了节目类型和受众群体。
其次,中国电视媒体的商业化和市场竞争导致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由于观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口味的不同,电视媒体在制作和选择节目时更加倾向于商业利益和受众需求。
最后,中国电视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多样化,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电视节目和资讯。
传媒行业概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
传媒行业概述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传媒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影视、互联网等媒体形式。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传媒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
本文将概述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行业。
一、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传播和口头传播。
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广泛传播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高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报、电话和电影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蓬勃发展,并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传媒行业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信息来源,并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其他用户实时互动。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传媒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传媒行业的核心特点1. 多元化形式:传媒行业包括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影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传媒机构需要在各个媒体平台上提供内容,以实现多元化传播。
2.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媒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网站和移动应用,提供在线内容,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此外,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
3. 用户定制化:互联网时代,用户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
传媒机构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和用户反馈,传媒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4. 媒介融合:传媒行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媒体形式,而是在不同媒体间形成了互动和融合。
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媒体通过合作和整合拓展传统媒体资源。
传媒机构需要善于把握媒体融合的趋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中国广播电视史
增强文化认同感
广播电视节目中蕴含的民族文 化元素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认 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
流。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1 2 3
拓展传媒市场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 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创新传媒形态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媒形态 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传播价值观
广播电视节目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够 对观众产生影响,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能够将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等元素传承下去,使后人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广播电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 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丰 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03
中国广播电视的类型与特 点
广播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 要传播方式,通过无线 电波或导线传送,包括 调频广播和短波广播。 在中国,广播电台主要 由政府开办,传播新闻 、文化、娱乐等信息。
特点
03
04
05
1. 覆盖范围广:广播信 号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 球,听众群体广泛。
2. 传播速度快:广播信 息传播速度快,能够及 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3. 伴随性收听:听众可 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 收听广播,例如开车、 做家务等。
电视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电视台:通过电视信号 传送节目,包括地面电 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 视等。在中国,电视台 也主要由政府开办,播 放电视剧、新闻、综艺 等节目。
新闻传媒的演变及其特点
新闻传媒的演变及其特点新闻传媒的演变及其特点新闻传媒是指传达和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介。
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传媒也不断发展演变,从最早的嘴对嘴传递,到如今的多媒体传播,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在演变的历史中,最早的新闻传媒形式是嘴对嘴的口耳相传。
人们通过口头传递的方式,将重要的信息和新闻故事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递方式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慢,可靠性较低,而且只能传递给有限的人群。
然而,随着写字的发明,文字成为传递新闻的新媒介。
人们开始使用纸质媒介,如报纸、杂志和书籍,以传播新闻和信息。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仍然受限于纸质媒介的传播范围和数量。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成为最主要的新闻传媒工具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纸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报纸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并能覆盖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报纸业通过广告收入和订阅费用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得以持续运营。
然而,随着电视和无线电的发明,报纸逐渐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电视和无线电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传媒形式。
电视台和广播台通过电波传送新闻和娱乐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
电视和无线电的特点是信息的直观传达和广泛受众。
电视台和广播台通过广告和订阅费用获得收入,从而维持运营。
然而,这种传媒形式仍然受限于时间和地域,受众通常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收听或收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传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的特点是实时性和互动性。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新闻和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媒进一步演变为多媒体形式。
除了文字报道,人们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来获取新闻。
此外,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分享,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然而,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和信息过载的困扰。
新闻传媒的演变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内容提要1、广播媒介诞生、发展的历程。
广播的出现大致经历了这些过程:(1)无线电波的发现;(2)无线电传迭信号成功;(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4)电台广播的诞生。
广播事业问世以后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
这时期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广播电台;(2)20世纪30-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2、电视媒介诞生、发展的历程。
电视的诞生稍晚于广播,出现经历的过程:(1)电视技术的准备;(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3)正式的电视播送;(4)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战后电视媒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电视传播样式有:(1)彩色电视;(2)卫星电视;(3)卫星直播电视;(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6)电脑电视。
3、当前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分布状况。
目前广播电视正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根据1998年前后的统计,世界上201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办有广播,已办电视的有193个。
有些未办电视的国家也可以接收邻国的电视节目。
全世界使用的收音机,总数约为20亿台,平均不到三个人拥有一台,但是分布很不平衡。
根据上述1998年的数字计算,全世界每干人拥有收音机约为351台。
各洲的千人平均数分别为:亚洲186.8台,非洲172.5台,欧洲610.3台,大洋洲986.6台,北美洲1 989台,拉丁美洲380台。
世界使用的电视机.总数约为11.6亿台,平均五个人拥有一台,其分布情况更加不平衡。
根据上述1998年的数字计算,全世界每千人拥有电视机200台。
各洲的千人平均数分别为:亚洲127.7台,非洲41.7台,欧洲357.6台,大洋洲380.2台,北美洲1076.9台,拉丁美洲188.2台。
4、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商业化趋势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
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