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体制

概述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观点,认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媒介的控制和影响,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媒介的控制者。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介,是人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是控制广播电视使用权、所有权的特定群体的意志的延伸。广播电视的性质决定于社会制度,是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关键因素。社会制度不同,广播电视的性质就不同,广播电视的体制也必然不同。广播电视体制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广播电视活动直接或间接起

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组织制度。广播电视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在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加上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在所有权、管理经营、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等方面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体制上的差异。类型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将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公有公营型、民有民营型、国有国营型和公商并营型。1、公有公营型公有公营型主张广电不应用于商业目的,而应完全服务于社会公益。同时,广电的经营管理、业务政策与节目内容,须接受全体国民之代表的监督与管理。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是典型的公营体制媒介。BBC是以国会拨款,收取

纳税人“执照费”为经费来源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这种体制决定了其不易受商业力量操纵,能够独立且中立地服务于英国人民。“反商主义”深深地植根于BBC的文化中,远离商业利益成为BBC的一个重要特征。加之BBC受到发展初期“瑞思主义”所强调的“引导公众品位”的文化影响,使它长期以来一直行走在“公正性、公众性、公益性”的形象之路上。在这样一种体制及文化氛围下,BBC的形象诉求表现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最值得信任的广播组织和节目制作人,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新闻、教育和娱乐等服务来满足所有英国观众的需求。”公有公营型的广播电视体制可以保持节目内容的平衡,担负社会的教育责任,服务民主政治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还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此外,还可以免于资本家之控制;可以消除广告商的影响,以免广电节目迎合低级趣味。但也有一定的局限:经费来源全赖、或大部分依赖广电的执照费,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广电观众的经济;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未免失之死板,从而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观众的收视兴趣;唯我独尊,缺乏进取精神;言论和消息来源的单一化。2、民有民营型民有民营制,是传统的所谓最自由的一种广电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广电事业向民间开放,允许民间自由经营、自由转让。除负责频道的分配、秩序的维持外,政府对于广电传播不加任何干预。广电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

是广告收入。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传播制度与公营体制截然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媒体为私人所有,广告收入是支持媒体运作的主要来源。美国大多数广播组织都是由私人拥有并以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观众是一个市场,媒介信息的目标是那些有明确社会经济特征的潜在消费者的集合体。电视的首要目标是制作一些能吸引广告商目标顾客的节目,在美国,广告商是“高贵的宾客”,作为母公司的巨型财团的利益通常广涉电器、军工、娱乐等多种行业对本集团其他行业的报道不可避免地会对

其构成利益增值,新闻媒体成为财团自身的广告牌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媒体本身就是财团。这种体制的直接后果是,新闻的目的和经典定义产生了错位,新闻商品化越来越多地追踪观众的兴趣。民营体制下,媒介为讨好广告主取悦受众而形成了“逐利”、“媚俗”的形象,同时“中立”也是它们重要的一个形象特征,民营媒体没有接受公共资金资助,除了遵守相应的法规外,不必像接受资助的媒介组织那样来回应政治力量。因此在形象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容易树立“客观中立”的形象,“与政治保持距离、与受众紧密联系、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常是私营体制下媒介组织的处世方式,于是“逐利、媚俗、中立”就成了民营体制下媒介形象的传神描述。3、国有国营型国有国营型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

国家财产,广电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广电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广电传播与政府、执政党的高度一致。前苏联是国营体制传播制度的代表,这一传播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在国营体制下,媒介的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政党的拨款或资助,一般不做广告或少有广告,不受控于商业利益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或政党立场上。其核心使命就是使政府或政党的政策、政令能够“上情下达”。媒介在受众心中有很大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来自其身后的政党权威。国有国营型体制下的媒体制作的节目品位高,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广电传播配合政治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媒介的社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气氛;党委、政府对广电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广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内容过分严肃,削弱了广电的社会作用。4、公商并营型公商

并营是西方自由主义国家广电体制的一个主要类型。为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公商并营的媒介具有“政党喉舌”与“商人逐利”相结合的双面形象,我国现阶段媒介制度具有独特的混合性特征:一方面,我国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我国新闻事业大多采用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参与市场活动,媒介产品不但要符合它的政治属性,还要能获得经济回报。这种混合特质的媒介制度,决定了媒介组织的“二元特性”,一方面,媒介作为政党资源、国家资源,天生拥有政治权威;同时,媒介为了在市场情境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又受制于向往“经济利益”的内心驱动。媒介产品因此带有“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气息。“财政拨款”与“广告收入”成为这种混合传播制度下媒介组织的双重收入,媒介一方面可以用国家及政党赋予的这种“权威性”获取资源(特别是体制内媒介),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广告收益实现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