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内容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70年前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广播电视是一项非常少数的工具,但是它很快就成为了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势力的事业。
七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艰辛发展的历程,从大国逐步向强国迈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单一的广播电台、电视机构到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满足了公众对于多样化、高品质的娱乐和信息渠道的需求。
技术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拿到了很多成果,比如互联网、数字高清电视、4K技术、5G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内容的传播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形式和内涵。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还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也迎来了一波新思路新风貌的变革。
这些变革为传媒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增长动力。
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教育、科技等专题娱乐节目。
这些节目创意新颖、贴近生活,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会观众的审美敏锐度。
此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大力推出民生节目、音乐娱乐节目、电视剧等,以丰富观众的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大力扩展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同时,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融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优化的内容传播,使得广播电视的内容从单一的传播途径转变为新媒体下的多元化传播形式,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化和综合化的媒介生态网络。
略微观察一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涉及到了品牌、机构、资金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革命 ”前 的 1 0年 , 健 全 期 ; 1 6 为 从 9 6年 5月文 化 大 革 要 , 中共 中央决 定将原 新 华总社 的 口头广播 部 扩充 为 中 命 开始 , 1 7 到 9 6年 1 0月 “ 四人 帮 ”被粉 碎 的 1 0年 , 为 央 广播事 业管 理处 , 导和 管理 全 国广播 事业 。其 主要 领 受挫 期 ; 1 7 从 9 6年 1 月 “ 0 四人 帮 ”被粉 碎 , l 8 到 9 2年 职责是 直 接领 导与 管理北 平新 华广 播 电台 ; 划与建 立 计 5月 广播 电视 部 成立 前 的 6年 , 为恢 复 期 ; 1 8 从 9 2年 5 全 国广 播 网 ; 导各 地 广播 电台 的业 务 ; 练 广播 事 业 指 训 管理 各地私 营广 播 电台等。( ) 处与 当时 的北 二 该 月广播 电视 部成 立 , 1 9 到 92年 中共十 四 大召开 前 的 1 干部 ; 0 年 ,为 变革 期 ;从 1 9 9 2年 1 0月 中 共十 四大 召 开 , 到 平新 华广播 电台 ( 9 9年 9月改 名为 北京 新华 广播 电 14 20 0 2年 1 0月 中共十 六大召 开前 的 1 O年 , 转型 期 ; 为 从 台 , 9 9年 1 14 2月 5日改名. 中央人 民广播 电台 )合 二 为 20 0 2年 1 0月 中共 十六大 召开至今 , 为创 新期 。 为一 , 与新华总社 是 平行 组织 , 同受 中央 宣传部 的领 导。
新 中 国广 播 电视 行政 管理体 制的演
刁
'■_’I
口
黄 金 良
新 中国成立 六十 年来 , 广播 电视行 政管 理体 制是 国
家行政 管理体 制 的一部分 , 盖的 内容很 多。 为 了便 于 涵 叙 述和 研究 ,本 文将广 播 电视 行政 管理 体 制 6 0年 的演
广播电视体制分类
温总理在今年《求是》第14期上,发表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给IT信产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什么在《求是》上发表?“求”追求、探究;“是”,真也。
《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
但是许多人士乃至业内公众、业内专家,都说总理说的是真话,但也是被大家说了无数次的话,至今也没搞清楚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到底是什么?在笔者看来,表面上说的是体制,实质是技术不能适应体制,只有透过现象去看清本质,才是真“求是”。
一、体制是个不变量业内外人士、公众、专家、学者、教授、领导,都众口一词直指,广电的“体制问题”是我国三网融合的一大障碍。
我们反问一句凡持此类观点的人,你们认为要什么样的体制才不至于成为我国三网融合的一大障碍?大都是目瞪口呆,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
国家的体制是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规划和制定的,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是不可变更的,决不可能朝令夕改。
1、什么是体制?所谓体制,是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形式的总称。
广电系的体制说的直白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也就是行业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而电信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信部为核心集中、垂直的管理体制。
电信的属性:电信是纯企业,是大型国企,是以经营性盈利为目的的唯一性。
所以是一张全囯性的大网,与当地政府毫无关系的严格的分级管理。
各省仅保留纯行政的电管局部门。
广电的属性:广电是党和国家的喉舌,隶属中宣部主管。
所以,一是具有国家垄断性;二是国家负于的宣传职能具有的公益性;三是具有服务获取合理盈利的经营性;这三种属性就决定了广电的地位。
各地都有广电局是政府执能部门,国家广电总局也是双重管理2、不可变的是体制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信息安全的政治需要是决不会改变,这是国家上层建筑问题,广播电视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宣传工具。
国家需要一个宣传喉舌的舞台,而无论文化产业的舞台、其他产业的舞台或者电信产业的舞台怎么动摇、改革、改变,这个最高意识安全领域的舞台绝不会动摇。
深化改革时期的广播电视史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 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 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 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专程来到中央电视台,与 《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座谈,并郑重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 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back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 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 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课外延伸之
开办之初的四个栏目: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时长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 室为调度中心。同时推出了《东方时空》独有的周末版节目。在这次改版 中,《生活空间》改名为《百姓故事》,《时空报道》改为《直通现场》。 并增加了《世界》、《纪事》和《直播中国》三档周末环节。当时央视一 套的几节早间新闻也一度并入《东方时空》,并更名为《东方时空· 早新 闻》。在央视一套首播时间为06:00。
自1994年开办后,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 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节目开播 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 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课外延伸之
平均每天栏目能收到2300条来自观众通过电 话、写信、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方 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体制。 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这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这三种体制将基本上主导21世纪电视业的体制。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传播制度已不能满足电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营制度型”的电视传播常常入不敷出,致使不得不改变初衷。“公商并营制度型”就是这个类型的代表。
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端:
01
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
02
事业主体的国办化
03
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04
事业经费的供给化
05
事业资源配置的非经济化
06
事业系统的非整合性
07
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08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中国电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引进商业电视的运作模式,尝试制作与播出分离,即除新闻节目外,其他各类节目(如社教类节目、知识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等)的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和人才,走开门办电视之路。具体地说,就是电视台以宣传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到播出上,电视节目的制作则推向市场,对节目生产实行企业化管理。
03
02
05
01
04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02
系统性
——“条”的属性、职能及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03
地方性
——“块”的改革更令人瞩目
广播电视体制的产业性探索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有了法制化的内容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王敬松一、/党的喉舌0:广播电视的根本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或者说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些都是经常见之于各种媒体和文件的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政府,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简化地说,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是丝毫不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报刊多有出现,除了原来一般是/地市级0以上、并由本级党委主办的/党报0、/党刊0仍是党的喉舌外,其他的如/子报0、/子刊0,尤其是一般被俗称的/小报0、/小刊0并不完全是党委直接主办的,故不能一概地说报、刊都是党的喉舌。
当然,并非说这些报刊可以拒绝执行甚至反对党提出的宣传政策和方针,只是它们的主办者并非都是一级党委。
在一定意义上讲,被列入党报、党刊行列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并非是随意的事。
广播电视就不同了。
任何一家广播电台、电视台,无论是何层级,都是由政府广播电视部门直接办的,都纳入一级党委的管理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无一例外地被称为党的喉舌。
这种性质反映在多种文件中,如1981年1月,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严肃指出,广播电视/必须无条件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不允许发表与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0基于以上性质,我国的广播电视就不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随便发表意见的/中性0平台。
它只能播出体现党的政策、方针、决定、指示、意见等和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节目。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出现的/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0等类似于/文责自负0的声明完全不适合我国的广播电视,自然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同时也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广播电视也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个人随意表现的舞台,而是党的宣传阵地,是党的舆论工具,要求在这个高度上对待播音主持工作。
/转播0是一个业内反映持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
转播是中国广播电视的一个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特色。
我国电视剧21世纪体制变革遇到的问题
我国电视剧21世纪体制变革遇到的问题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从目前我国制播体制的现状来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制播体制改革仍不彻底,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继续改进与完善。
当下制播体制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规制政策、制作系统、播出系统以及制播环节的有效联系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制播环节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制播体制改革亟待推进。
1.政策缺乏稳定性、透明性与权威性。
制播模式的演变与制播体制改革与国家政策的变动息息相关。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具有对国家行为的依赖性。
我国电视系统突出的表现就是,规制政策缺乏稳定性、透明性与权威性。
政府推动电视台与所属制作公司的剥离,因为没有透明性、权威性的规制政策,造成多年以来,剥离只能成为一种口号,台属制作公司难以剥离,难以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阻碍了制播分离模式的实质性建构;频道分营制度的推行,公益性频道与经营性频道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同样依靠电视剧播出,以获得广告收入为主要目的;还有政府常常出台临时性的制作、播出方面的通知、规定、意见等等,如2004年突然将涉案剧调出黄金档,让大量制作公司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让播出机构也束手无策,与制作公司以及广告公司签订的协议,成了一纸空文,广告收入锐减。
这种缺乏稳定性、权威性的规制政策,阻碍了制作环节、播出环节的专业化发展。
另外时至今日,规制政策没有建立公平的制播环节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制作公司特别是民营制作公司的合理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推动规制政策的法制化建构,是顺利推行制播体制改革的合理途径。
2.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呈现散、弱、小的格局。
一个优质的电视剧产业,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应该是形成垄断竞争局面,并共同形成电视剧产业垄断竞争格局。
美剧、韩剧产业都形成了电视剧产业垄断竞争格局,美剧产业基本上由4大电视网按照纵向整合的方向控制,同样,韩剧产业也是由3大集团垄断,韩剧由于垄断形成的资本积累被用于扩大化再生产而不是被消耗在竞争当中,可以使三大集团有实力制作高质量的电视剧而不必担心过大的竞争压力;而政府对3大集团的监管和扶持又表现出公共电视服务的价值取向,保证3大集团在市场争胜的同时也在市场失灵区域有所贡献。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广播电视宣传管理》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界定
按照广播电视的传统理论,世界上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根据广 播电视台的所有权、经费来源、领导人的任命等方面,一般划分 为三种模式:国家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私营商业型。
*依据这种划分方式,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国家经营型,即 广播电视台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由执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并规定 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
但是,经历了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由 完全的计划经济体系逐步走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上层 建筑”的标签已经无法涵盖今日中国广播电视组织本身的性质了。 而且,随着广播电视宣传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不断革新,经营 方式的产业趋势的加深,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也成为决定本行业先 期改革成败,乃至后续改革能否顺利跟进的关键所在。
至此,对广播电视属性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飞跃—— 广播电视事业属性除了具有政治宣传和社会传播属性 外,还具有产业属性。
整理课件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大事记
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 这就使广播电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特定的“产业 属性”。广播电视已经从单纯的意识形态性事业,成 为了事实上具有双重属性的“企业性文化事业”,即 “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它除了以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为核心外,还可以经营 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和其它一些与信息相关的项目”。
整理课件
*中国广播电视行业 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
5、技术的超前性和探索性与政策管理的滞后性所带 来的标准混乱。
业内的厂商、研究机构、有些地区广播电视机构对广电的技术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在技术方面广电行业还比较超前,但 有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却显得相对滞后。对从电视基本制式到摄 录机的制式、格式,以及现今机顶盒的标准等,无不证明了这种 矛盾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常见。这种标准的混乱既是一种不利与 浪费,但也是一种机会。
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讨论及实施策略
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讨论及实施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广播影视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秩序混乱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将就文化广播影视局深化体制改革进行讨论,并提出实施策略。
一、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文化广播影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原创内容生产,鼓励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优化管理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2.完善影视作品审查制度: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审查机制,尊重创作自由,鼓励优质作品产出。
3.推进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化题材创作,提高作品质量。
4.加强版权保护:完善版权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5.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与文化、旅游、互联网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
6.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文化广播影视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为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文化广播影视资源,实现行业内部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4.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激发市场活力。
5.强化监管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行业秩序。
6.推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文化广播影视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广播电视概论 南京大学
三、改革开放后与中国广播事 业的两次变革
• 一、80年代的广播 • 1、珠江经济台改版:板块化 直播化(改革 开放广播的第一次变革) • 二、90年代的广播 • 1、专业台细分:窄播理念 • 2、电话直播:将电话引入广播,采用听众 电话参与直播的方式(改革开放广播的第 二次变革) • 3、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和音乐广播的火爆: 本土DJ的崛起
2013-12-29
• 三、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广播电台: 南京“中央广播电台”(1928)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 “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西南联大通 过广播通知学生到昆明开学
2013-12-29
• 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背景:“社会动荡和矛盾”导致宣传功能 的凸显;奠定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体制特 性的基础。宣传与社会动员长期成为我国 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 • 第一个通讯社:红色中华新闻社(红中社) ——红色中华新闻台,抄送电报,编写《无 线电日讯》;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 • 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期间随党中央转 战全国,同时与国民党打心理战; • “开国大典”: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 次现场直播
• 一、80年代的电视发展 • 1、四级策略(1983):鼓励市、显自办无线广播、 电视台。一方面使得我国在原先中央级和省级电 台、电视台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广泛、完备的 广播电视系统,广播电视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另 一方面县级台无人收视,为90年代某些地区广播 电视的无序竞争埋下隐患。 • 2、引进、吸收和模仿:央视和NHK的合作 • 3、国产电视剧的发展 • 4、春晚的崛起 • 5、电视新闻的初步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广播电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代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党和人民的喉舌,它代表了我们党和人民的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是处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而我们的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那么简而言之,广播电视是我们党的喉舌。
讨论的是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
[关键词]: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一、“党管媒体”:广播电视管理的根本原则作为我党的喉舌,广播电视应该始终处于我党的领导和管理之中。
我党成功取得政权需要的有“枪杆子”和“笔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都要牢牢掌握在我党的手中,“枪杆子”好理解,而“笔杆子”指的是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其他的舆论宣传的媒介和载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国家的广播电台有政府办、教会办、外国人或团体办及私人所为等方式,根据建国前的一个调查,全国私人电台有近九十座。
这之后中共中央出台的《对新解放城市的原广播电台及其人员的政策的决定》中就很明确的规定:“新中国之广播事业,应归国家经营,禁止私人经营”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飞跃的电视媒体也是要在国家的经营之下。
党要始终坚定的掌控、领导管理我国的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媒介,党也明确的提到了“党管媒体”这个原则,而既然是我党的喉舌,那么“党管媒体”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这中央“三台”是党中央的喉舌,而中央之外的地方各级行政区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负责宣传地方党委的意见决定等,当然地方广播电视要先执行和宣传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以及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上级领导机关,同时党下达的各项政策方针和决定也是由我党的各宣传部门来宣传贯彻。
我党各级宣传部门的职责范围:一是对于广播电视部门的相关宣传政策方针的制定;二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宣传工作,比如对重大的活动节日等的宣传工作安排做出相应指示和决定;三是管理干部,作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领导机关,各级党委宣传部直接管理其下属广电部门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
21世纪的中国电视文化及其走向
涵盖中国电视节 目时代特征 , 影响中 国电视事业建设走向的热点话题 , 引 起 的反响和关注度为最大 , 譬如“ 超 女” 事件、 韩剧现象、 民生新闻和电视
的基本前提 。
兴起 , 抑或是意识形态的潜隐、 精英 主义的去势 、 电视研究路径的分化 、 批评者价值立场的裂变、理论衍生 的复合叠加 、产业观念的普及重构 等 ,都将 中国电视文化的实践进程
体与新技术的结合 ,绝不应仅仅只
是一种拥 有物理性意义 ,并由此形 成经济意义 的单纯信息传播 介质上
的变革 ,而更应该是涵盖了经济形 象 、技术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文化观 念与传播 观念上的变革 。 但对于电视 与新媒体技 术的结 合来说 , 显然我们的管理者、 实践者 和研究者 ,还没有足够的能 力和智
文化理论 的增生模式 问题、电视批
可分的。如果说 2 0世纪 9 O年代前
后 的中国 , 还是在“ 效率 ” 经济的快
78 新 研究 刊 211 闻 导 012
这其 中,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
J unlm ee r H rl o r R s a h ea I 广 电视 角 as i c d
一
资和改变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上 做 出 了重 要 贡 献 ,但 却也 同 时给
2 1世纪 的中国 电视 文化带 来 了市
脱单纯的此消彼长模式 ,呈现 出既
相互扶持 ,又彼此校正的 “ 交互整 合” 式演进形貌。 随着这一趋势的形 成和发展 ,社会文化 内部精英主义
场监管的难题。 从根本上说 , 电视媒
2 自我 放逐 的 心 态 、
净, 深受商业利益牵绊制约的因素。
的盲 目跟风与趋利化问题 、电视人 的创 造力匮乏与灵感枯 竭问题等 , 也都开始一一浮现出来 ,并 日渐成 为制约 中国电视史化持续 、健 康发
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改革综述
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改革综述作者:胡良友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9期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变迁,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新闻媒体由过去单一的“宣传工具”发展成为主流文化产业。
笔者认为旧的新闻媒体管理体制变迁和新的管理体制的生成既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影响、科技创新和进步的结果,也是人们出于自己利益最优化的考虑,行动抉择的结果,体现了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新闻媒体管理体制变迁结构能动性本文所讨论的新闻媒体的概念范畴包括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备案有合法刊号的新闻类报纸、期刊,官方通讯社,广播电视台及上述新闻机构举办的新闻网站、手机报等。
其他类型的媒体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一、报刊管理体制的变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报刊完全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形态,基本指导思想是单一的“宣传工具论”,报刊社被视为非生产性的事业单位,经费靠财政拨款,新闻单位没有经营的自主权。
这种单一的宣传工具论在文革时期走向极端,成为舆论控制和扼杀社情民意的政治工具。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的改革步步推进。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非生产性的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转企改制”,发展到目前的“转制脱钩”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党报党刊型管理体制得到创新发展。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纸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广告业务、印务等经营活动方被关注,新闻产业化才开始迈出第一步。
21988年新闻出版署与国家工商局联合颁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后,新闻单位纷纷致力于多种经营,立起各种经济实体,真正引入了企业管理机制,不过此时各种外部条件尚不具备,所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无非是对当时国企管理的简单模仿,同时新闻经营管理思想也有待于解放。
因此,上世纪80年代,应该称为中国报刊业改革的孕育期。
新中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的合 并工作 即 “ 台合 一 ”已基 本 完成 , 三 企业 有线 电视 台 已有 5 8座改 为有线 电视站 ,全国原经 批准设立 的广播 电 5 视播 出机 构从 4 6 座 调整 为 2 6 13 2 1座 , 消 了未经批 准擅 取 自开播 的电台、 电视台 2 0 座 。广播 电视制作经营机 构的 40 重新 审核 登记工作 也 已结束 , 4 3家广播 电视 节 目制作 原 4
乱播滥放 的问题。截 至 1 9 9 8年底 , 级广播 电视播 出机构 县
干部任免 、 职工京 内调配、 专业 技术职 务评 定、 广播 电视技
术业 务的对 外交流 、 待 国外 电视摄 制 组 、 级 以下 干部 接 处 出访 、 资管理 等 审批 权下 放给 直 属事 业单 位 : 物 将直 属企 业 单位在 生产规 划 、 经营 决策 、 用人 制度 、 机构 设 置 、 内部
得 到解决。 国家广播 电影 电视总 局的 内设机构 , 已由广播
电影 电视部 1 O个 职能 司局 和机 关党委 ,减 少为 9个 职能 司局和 机关 党 委 , 行政 编 制 由 4 6人减 少 为 2 3人 , 简 4 2 精 了 5% 中央广播影视 管理机构 的性 质转变后 , 0。 地方 广播 电
少, 它可以为系统管理提 供典型示范和 实践经验。但管理机
构 的人 力 、 力、 物 财力总是有 一定 限度 的 , 于本 级 的力量 用
期, 广播 电视行政 管理体 制开始 朝着适 应建 立社会 主义 市
场经济体 制的需要转型 。
一
多 了, 用在系统管理 上的力量必 然减 少。 多年 来 , 广播 电视 系统特 别是市 、 县两级 的同志 , 责怪 广播 电视系统 “ 有系无
广播电视概论2018(一)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1.人类第一次用无限电波听到自己声音:1906年,圣诞节前夕,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2。
1920.11.2,世界最早广播,美国KDKA电台。
3。
1936.11.2,世界最早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4。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时期分别是?(1)初步发展时期(1920年至“二战”结束前)(2)飞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3)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5.电视的普及对广播造成的冲击该如何解决?(差异化战略)(1)是细节节目内容,按照节目类别设置不同的频率,如综合台、音乐台、新闻台、宗教台以及文艺台等(2)是细分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对象设置名称不同的频率,如老年台、青年台等;(3)是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6.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1)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2)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7。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哪几种体制类型?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特点:向民间开放,允许自由经营、转让。
广播电视机构的言论自由受到美国法律保护。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特点: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又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以中国为代表的国有国营体制。
特点:势体现在节目的品位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弊端则体现在由于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未出现“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结果。
8.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1)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的不平衡(欧美和第三世界)(2)广播和电视(3)举例:中国,湖南台和西部太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一)1。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行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198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1年,广电总局正式成立,开始落实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电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国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办法。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整合,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变革,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型,从有线电视向卫星电视的发展,无不彰显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1995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中星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启动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广播电视融合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的进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电视播出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内容质量也不断提升。
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节目单一。
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内容质量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
改革的开展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0年代中国电视台相继成立,并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形式。
这为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90年代至今,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广播电视行业的机构和体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也发展迅猛,内容日益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节目质量显著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优秀的电视剧、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逐渐走向国际。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相比,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但在整体规模和节目输出量上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竞争加剧,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实现更大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质量。
也需要加大对优秀节目和人才的扶持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需要克服内容质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整体实力,造福广大观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接下来,广播电视行业要保持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多元的观众需求,实现更大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本节内容:
+ 一、中国电视的体制
+ 二、中国电视体制的问题
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考察,不可避免要将其
归置於复杂变化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语境 中。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电视有着被过度阐 释的语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再次将 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略加显影,加以审视, 因为对於尚处幼年但却拥有诸多霸权的中 国电视来说,迄今为止它所创造的大部分 神话,甚至它自身,都是在这段历史中创 造的。
+ 涉及技术利用的前景和利益分割
格局的关系的改革举措,最近一 个更加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组建 大型广电传媒企业集团,将原来 的行政事业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 将原来的国营垄断经营转变为国 家和社会通过股份化方式合资经 营。实际上传播媒体采取的是剥 离局部、有限上市、直接控股的 市场策略。具体地说,就是电视 媒体将广告经营、有线网络服务、 影视节目的制作等政策允许可以 商业化的部分剥离出来,成立独 立的企业,再投入到资本市场中 去。这样操作的结果是,保证了 电视媒体的主体部分(主要资源 和主营业务)仍然处于国家行政 的绝对监管之下;即使是上市部 分国家也仍然保持了控股管理的 权力。
这种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行业只能畸形发 展
+ 非意识形态宣传性的节目往往能够满足观众的具体需求,这
不仅分流了部分观众,而且在价值观上与政府需要传达的主 流意识形态信息构成分裂,使後者的有效性受损,媒介的许 多局部误导对舆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但这些问题却因为力 有不逮而被搁置。
+ 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中,平民主要由农民代表,在《实话实说》
一、中国的电视体制
+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
业都是国家统一经营 的,由中黄人民共和 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统 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 广播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