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可知,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要会运用地图,所以还有一定读图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画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并能联系所学知识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洋流分布规律形成,课本只出示了风带图,没有文字描述与解释,非常抽象难懂,涉及风带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前知,利用试验更加直观的呈现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更容易绘制洋流模式图和分布图。

“人地关系”是始终贯穿地理学的一条主线,只有充分、科学的了解自然地理,才能合理规划和利用地理环境,所以在了解地理环境的同时渗透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人生观。

学情研究

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定位能力、想象能力较差,因此课题上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理试验、图片来增强直观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从而形成结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采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学生使用试验方式呈现,直观易懂。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试验设计初衷、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对于学习洋流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方面比较多,通过案例“雷耶斯的奇幻之旅”,对其漂流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幻之境的地理原因的探究。最后,将实例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得到基本理论之后,分析了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最后分析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角色扮演“假如你是船长,将如何选择一条安全、经济、快速的航线”,

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也是知识迁移运用的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章第二节(2)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检测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但在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1503人葬生海底。

问:1.当泰坦尼克号行驶到北大西洋离目的地不远的中纬度地区时,为什么会遭遇浮冰?

2.假如你是船长,设计一条安全、经济的线路?

答案:1)北极地区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顺流而来。

2)从英国沿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达美国纽约,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时间和燃料,走低纬航线避开冰山,确保航行安全。

导入解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中国发言人表示对中国无影响,美国西海岸发现核污染,从洋流和大气环流两方面解释日本核辐射对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影响?

答案:受北大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近海污染物向东移动。此季节,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日本和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污染物随大气向东漂移。

课堂练习

1、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下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①、②、③、④处,最有可能形成大渔场

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3.若在③处海域投放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到达⑤处,则该瓶的漂流路线可能是()

A.③—①—⑤

B.③—④—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②—⑤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3~4题。

4.若洋流系统在大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③是拉布拉多寒流

B.洋流①是本格拉寒流

C.洋流②③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

D.④是暖流

5.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则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1、B 2、A 3、D 4、B 5、A

6(1)D

(2)南北温差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

(4)①甲处为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②乙处为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材分析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选自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

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其中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类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按照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形成及分布,着重讲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第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洋流对气候、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对环境污染以及海洋航行等几个方面,综合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辩关系。

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识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

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依据是根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依据实根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在洋流模式图这一重难点知识突破中,发动学生,设计并录制视频,将抽象的规律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易接受和理解的试验方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突破了重点,效果良好。

在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设计了一个漂流故事渗透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四个方面,案例贴近生活,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地理奇幻现象兴趣和学习地理知识动力。

效果分析

这节课基本实现了学习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学生使用试验方式呈现,直观易懂。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试验设计初衷、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对于学习洋流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