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构思和布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概念”指的是标题中的关键属性,对这个 概念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 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议论文写作指导
----构思布局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三段论式
提出问题 (是什么)
引论
分析问题
(为什么)
(怎么办)
本论
结论
解决问题
议论文构思布局的常用技巧
a、总分总式
b、对照式
c、层进式 d、并列式
总分总式
总——提出中心论点 分——举例论证分析(一般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对比式
点正反 联结
“点”——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正”——正面举例论述, “反”——反面举例论述; (对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一般联系青年与现实) “结”——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把握机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能创造机遇,但当机遇来临时, 我们都可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亮出观点]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不少人因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而 造就了辉煌的一生。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个掉落到他头上 的苹果,终于发现影响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 革命,或许在牛顿以前,也有人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但只会抱怨, 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而善于思考的牛顿却抓住了这个降落 到自己头上的“机遇”,为力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人抓住了,有人 却失之交臂。同样是物理学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运, 在研究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发现“磁生电” 的机遇。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在上的每个角 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 了机遇的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只能平 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
并列式或层进式
摆事实
分论点1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2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分论点3
讲道理 小结
甘于寂寞 在很多人的眼中,寂寞总是个贬义词,人们躲避 着孤独、寂寞,追逐着热闹、辉煌,但是,我却认为, 寂寞包含生命丰富的营养,我们应该面对寂寞,体验 寂寞,甘于寂寞。 寂寞能使心态平和。闷热的天气需要一阵冷风, 一场凉雨。浮躁的心需要饮一杯孤独和寂寞的茶,让 心跳回复平稳,心灵沉淀得净洁澄明。“高速”的生 活节奏,让人步履匆匆,纷扰的世间万象,使人眼花 缭乱,功名利禄的喧噪,诱惑得人心率杂乱不整。这 时,我们应该暂时放慢脚步,左手拉着孤独,右手领 着平淡,沉静地走进林间幽径, 独自面对一处风景,拨 弄着其中的奥秘。或者泡一杯绿茶,静坐在窗边,放 飞思绪,想一想“我是谁”,独自回味一下逝去生命 的酸甜,体会一下人生的意义。寂寞,会让我们心态 平静如水,目光明亮如雪,让生命返璞归真
《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 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800字左 右的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意 气”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请依此思 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谈意气 》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 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 泯,意志不衰。
寂寞能让智慧闪光。寂寞,并不只是生存环境的孤独和凄苦, 不是在庭后花前月下孤独的吟唱着一首悲凉的词曲。环境的寂寞常 常让心灵更加丰盈。单调能清除意识的杂乱,理清思维方向,目光 更加敏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牛顿听到了从树上落下 的苹果,他发现万有引力;李白与清风明月对饮,洒下一路长歌; 曹雪芹听着西山的虫唱,数着飘落的红叶,酝酿出不朽的《红楼 梦》。 寂寞是雨后天空中挂着的一道彩虹,是人生路上的美丽风 景,甘于寂寞,会让你变的睿智,变的聪慧,变的成熟。 寂寞能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许寂寞的人才懂寂寞的美。人生有 热闹,有辉煌,但灿烂过后是寂寞,正是不同的感受丰满了人生。 寂寞中有孤独,有消沉,有苦闷。但这正是这蛰伏的痛苦洗礼了自 己的灵魂,在寂寞中参悟,在寂寞中坚守,在寂寞中隐忍,在寂寞 中磨砺着自己的灵魂,提升着生命的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寂寞擦过的眼睛才能穿透浮云,“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寂寞的锤炼的身躯,才有了 钢铁般的意志。在寂寞中蓦然回首,才看到生命的真谛,活出人生 的意义。 寂寞如随行的影子,伴我左右,随我终生。认识寂寞,珍惜 寂寞,不拒绝、虚度寂寞,人生会更加完美,生活才是一个完美的 旅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 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 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 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 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结 论: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 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 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 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 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 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 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 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 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 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 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 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与前面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中国 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机 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 易,因此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育 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 善。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把握机遇,利 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 现于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国的快速发 展。[联系现实] 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善于把握 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 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 国家,注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呼应开头]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 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 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3、条件分析法(怎么样)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 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 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 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 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 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 写出作文的提纲。
分论点的提出方法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 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永远没有 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 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 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 神呢?请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 《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 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 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 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 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 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 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 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 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 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 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 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 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列举历史论据,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 等。)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议论文写作指导
----构思布局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三段论式
提出问题 (是什么)
引论
分析问题
(为什么)
(怎么办)
本论
结论
解决问题
议论文构思布局的常用技巧
a、总分总式
b、对照式
c、层进式 d、并列式
总分总式
总——提出中心论点 分——举例论证分析(一般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对比式
点正反 联结
“点”——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正”——正面举例论述, “反”——反面举例论述; (对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一般联系青年与现实) “结”——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把握机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能创造机遇,但当机遇来临时, 我们都可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亮出观点]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不少人因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而 造就了辉煌的一生。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个掉落到他头上 的苹果,终于发现影响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 革命,或许在牛顿以前,也有人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但只会抱怨, 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而善于思考的牛顿却抓住了这个降落 到自己头上的“机遇”,为力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人抓住了,有人 却失之交臂。同样是物理学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运, 在研究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发现“磁生电” 的机遇。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在上的每个角 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 了机遇的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只能平 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
并列式或层进式
摆事实
分论点1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2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分论点3
讲道理 小结
甘于寂寞 在很多人的眼中,寂寞总是个贬义词,人们躲避 着孤独、寂寞,追逐着热闹、辉煌,但是,我却认为, 寂寞包含生命丰富的营养,我们应该面对寂寞,体验 寂寞,甘于寂寞。 寂寞能使心态平和。闷热的天气需要一阵冷风, 一场凉雨。浮躁的心需要饮一杯孤独和寂寞的茶,让 心跳回复平稳,心灵沉淀得净洁澄明。“高速”的生 活节奏,让人步履匆匆,纷扰的世间万象,使人眼花 缭乱,功名利禄的喧噪,诱惑得人心率杂乱不整。这 时,我们应该暂时放慢脚步,左手拉着孤独,右手领 着平淡,沉静地走进林间幽径, 独自面对一处风景,拨 弄着其中的奥秘。或者泡一杯绿茶,静坐在窗边,放 飞思绪,想一想“我是谁”,独自回味一下逝去生命 的酸甜,体会一下人生的意义。寂寞,会让我们心态 平静如水,目光明亮如雪,让生命返璞归真
《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 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800字左 右的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意 气”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请依此思 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谈意气 》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 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 泯,意志不衰。
寂寞能让智慧闪光。寂寞,并不只是生存环境的孤独和凄苦, 不是在庭后花前月下孤独的吟唱着一首悲凉的词曲。环境的寂寞常 常让心灵更加丰盈。单调能清除意识的杂乱,理清思维方向,目光 更加敏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牛顿听到了从树上落下 的苹果,他发现万有引力;李白与清风明月对饮,洒下一路长歌; 曹雪芹听着西山的虫唱,数着飘落的红叶,酝酿出不朽的《红楼 梦》。 寂寞是雨后天空中挂着的一道彩虹,是人生路上的美丽风 景,甘于寂寞,会让你变的睿智,变的聪慧,变的成熟。 寂寞能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许寂寞的人才懂寂寞的美。人生有 热闹,有辉煌,但灿烂过后是寂寞,正是不同的感受丰满了人生。 寂寞中有孤独,有消沉,有苦闷。但这正是这蛰伏的痛苦洗礼了自 己的灵魂,在寂寞中参悟,在寂寞中坚守,在寂寞中隐忍,在寂寞 中磨砺着自己的灵魂,提升着生命的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寂寞擦过的眼睛才能穿透浮云,“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寂寞的锤炼的身躯,才有了 钢铁般的意志。在寂寞中蓦然回首,才看到生命的真谛,活出人生 的意义。 寂寞如随行的影子,伴我左右,随我终生。认识寂寞,珍惜 寂寞,不拒绝、虚度寂寞,人生会更加完美,生活才是一个完美的 旅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 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 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 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 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结 论: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 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 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 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 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 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 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 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 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 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 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 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与前面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中国 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机 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 易,因此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育 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 善。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把握机遇,利 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 现于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国的快速发 展。[联系现实] 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善于把握 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 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 国家,注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呼应开头]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 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 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3、条件分析法(怎么样)
做人和处事,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 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 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 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 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 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 写出作文的提纲。
分论点的提出方法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远不 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永远没有 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新 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山望 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 神呢?请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列出分论点。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 《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 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 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 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 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 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 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 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 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 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 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 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 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列举历史论据,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