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合集下载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作者:阎长贵来源:《同舟共进》2018年第03期“举重若轻”,这个词是说能力强,能够轻松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它出自清朝·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与之相联系的一个词是“举轻若重”,它们不是反义词,而都是褒义词。

“举轻若重”是重视小事,把小事当大事做,并脚踏实地地做;学会了“举轻若重”,就会感到小事不小,老老实实做好小事。

这是一种风度。

举例说,诗人诗作的风格就有这样的不同。

唐朝李白作诗“举重若轻”,多难的题材他都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轻灵飘逸。

而杜甫作诗则是“举轻若重”,凡小事细物中都体现着忧国忧民的沉痛,再细微的情景都呕心沥血,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

韩愈称赞:“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在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周恩来曾对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做过评论。

他说,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

并说,他喜欢“举重若轻”,但无法做到,只能和伯承同志一样“举轻若重”。

说邓小平“举重若轻”,并不是说他忽略“举轻若重”。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人熟知的风采集中体现在他的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上。

其實,邓小平除了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工夫。

“精雕细刻”,就是邓小平成功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是成就邓小平治国理政“大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曾说:“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

当然,那个时候太行的工作再加点热闹就好了,但是归根到底它是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兵就不跑。

”他还说:“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有人说当学生干部应是“举重若轻”,也有人说当学生干部应“举轻若重。

这两者既有不同,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种工作方法。

它们各有千秋,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从词义来看,举重若轻的意思是指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而举轻若重指的是举起轻巧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或做简单的事也能体现出重要的意义。

三国中杨顒劝诸葛亮不必事必躬亲,而诸葛亮泣曰“吾非不知。

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学识、智慧、才干世间罕见,但是他在刘备托孤之后,“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他深知事必躬亲将导致“形疲神困,一事无成”,可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英年早逝,没能完成灭魏兴汉的重任。

这种负重前行的行为当然也有竭诚尽忠的成分,但恰恰也是不懂得举重若轻的表现。

有作家曾在关于评价毛泽东主席的书中,提到毛主席之所以打败蒋介石,是因为两人的处事方式的不同,毛主席是个举重若轻的人,蒋介石则恰恰相反是举轻若重的人,在战争时期,毛主席很少亲自上战场,对战斗亲自部署,只是在地图上点点画画,告诉将领们,大局的作战方针,他需要什么战果就完了,其他的各自发挥,战场随机应变,同时毛主席身边还有一位伟人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就是举轻若重的人,所有工作都注重细节,把解放区的日常事务,经济都管理好,而蒋介石就不一样了,几乎所有大战都必亲自布置,甚至在哪里建个碉堡都要过问,结果他失败了。

可见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都是不可缺失,对于我们学生干部而言,首先学会举轻若重,重视小事,脚踏实地的把小事当大事做好,在组织安排、协调指挥,一定要细致、周全,保证日常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的学生干部不满于自己平凡的岗位,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太琐碎,难于作出大成绩来。

其实不然。

平凡琐碎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会做,但是真要坐的好,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平凡琐碎的工作也能锻炼人、造就人,就像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全国劳动模范水电工徐虎,售票员李素丽等,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厚爱,就是因为他们兢兢业业做好分内的小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举重与举轻

举重与举轻

有两个意思相对的成语:“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望文释义,显然前者指的是对重的事物也能轻轻摆弄,后者则指轻的东西则要隆重对待。

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人应有的性格差异。

大致皇帝、总统、元帅、董事长等等是“举重若轻”,宰相、总理、将军、总经理等辅臣是“举轻若重”;小至一个家庭,丈夫是“举重若轻”,妻子是“举轻若重”,等等。

但其实,这两者完全可以集于一身。

同一个人,应该既要“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通俗点讲,就是“既轻轻放得下又重重拿得起”,该重则重,该轻则轻。

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有朋友有个故事。

有一回,她想鼓励儿子学习,就给了个许诺,说年终考试获优有重奖。

谁知道这个悬念,不但没激起儿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倒是脑海里终日在想:奖什么?是电脑?是智能手机?还是旅游?该“举重若轻”时没放下,该“举轻若重”时也没举起来。

结果最后自然是两头落空。

这个故事说明,在追求目标时,对结果先不要考虑太多。

不管收获,只管耕耘,默默地把该做的事情认真细致地做好,才能成功。

推而广之,在人生定位上也应如此。

那些功名、地位乃至金钱,尽管非常显赫和实惠,但却往往成为捆绑在羽翼上的黄金,让你展不开翅膀,这就要善于“举重若轻”,轻轻放下,从容发落;而对于学习、工作乃至事业的追求,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得“举轻若重”,认真对待,重之又重。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哲学关系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哲学关系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

它们探讨的是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举重若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强调将困难当作一种机遇和成长的可能性。

对于举重若轻的人来说,挑战和困难并不会让他们退缩或感到沮丧,相反,他们会以轻松、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并克服困难。

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解决问题,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努力和坚持,他们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举轻若重则是一种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它强调在面对挑战时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轻率地对待问题。

对于举轻若重的人来说,他们会仔细思考问题的背后原因和可能的影响,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他们会在做出决策之前评估风险和利益,尽力减小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有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时,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和面对,表现出举重若轻的态度;而在面对一些重大决策或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慎重,采取举轻若重的策略。

总之,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人们应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举重若轻的意思

举重若轻的意思

举重若轻的意思
意思: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1、一个人要举重若轻并且诚恳无欺地面对自己的过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2、原本这道题对于我来说是举重若轻,但最近我状态不好,便感觉举重若轻了。

3、刚刚以宗师威压虐菜的时候,风彩的举动可谓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之间就把近五百人的罗汉堂压得溃不成军。

4、表面上可以举重若轻,但行事时却是必须要举轻若重的。

5、张元总会调整出他需要的东西,我觉得他还是希望做一个意象的、举重若轻的电影,希望在形式上有所突破。

6、世人只知举重若轻难,却不知举劲若重更难,举重若轻只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只要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能够把一些别人眼中的重物,如无物般挥洒自如。

7、举轻若重,这是使剑之中较举重若轻更为高明的一层。

8、这是说你要“举重若轻”,对严肃的事情保持不那么严肃的态度。

9、陛下用人向来是举重若轻不拘一格,沧海遗珠,朝野余贤,也难隐圣烛独照之下。

成语形容能区分轻重缓急

成语形容能区分轻重缓急

成语形容能区分轻重缓急摘要:一、成语的含义二、成语的来源三、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如何培养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五、总结正文:成语是一种汉语表达方式,它通过简洁的词语组合来表达丰富的意义。

在众多成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能够形容一个人能否区分轻重缓急,那就是“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其中说道:“举重若轻,用兵之道也。

”这里的“举重若轻”是指能够轻松地举起沉重的东西,比喻处理事情能够区分轻重缓急,不被琐事拖累,从而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举轻若重”则是相反的意思,指对待轻事也像对待重事一样谨慎,比喻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谨慎,容易忽视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现实生活中,“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这一成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个能够区分轻重缓急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例如,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迅速识别出哪些任务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从而优先完成重要的任务,避免因为琐事而耽误大事。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们也能准确判断哪些问题需要立即解决,哪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培养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呢?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迅速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

其次,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轻重缓急。

最后,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在众多问题中迅速作出决策,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

总之,“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导写示例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导写示例

“ 轻若 重” 举 多用 来指 人虑 事 周全 , 谨细 致 , 于见 微 知著 , 严 善 常于 细微 之
处 见功夫 、 平凡 之 中现 惊奇 。从命 题形 式来 看 , 是 一个 关系 型 的命 题 作 这 文 。对于这 类命 题作 文, 我们 在审题 时 需要将 两者之 间存 在的 关系揭 示 出 来, 不可偏 废 , 否则就 有 可能偏 题 。关 系型 的作 文 一般要 视其 关 系类别 来 确 定 立意 的侧 重 点 , 辩证 关 系就 要 辩证 立 意 , 列关 系就 要 兼顾 立 意 , 如 并
是 非 关系就 要取 舍立 意 ,条件 关 系就 要条件 立重” 举 与“ 既可 以看 作是 并 列关系 , 可 以看作是 取舍 也
关系 如果是 看 作并 列关 系 , 么可 以立意为 : 重若轻 , 那 举 大气 而 自信 ; 举
十 + +一

文 题 展 示
请 以“ 重若 轻 ・ 轻 若重” 举 举 为标 题作 文 。
要求 : 1 写记叙 文或议论 文 ; 2 不得 抄袭 ; 3 不 少于 8 0字。 () () () O
写 作 指 导
从词 语含 义 来看 , 谓 “ 重若 轻 ” 所 举 是形 容 深 谋 远虑 , 魄 过人 , 对 胆 面 困难 、 险境 时从 容 不迫 , 应对 自如 , 泰 山崩 于前 而 色不 变之 气概 ; 谓 有 所
姿英 发 的 斗牛 士 。不过 他 没料 到 , 正 的 画像 真 在 印刷 出来 后是 左右 易位 的 。当毕加 索看一 个
左 手持 长 矛的 斗牛 士 时 , 不禁 大 吃一 惊 。他 他 对 自己犯 的过 失 闷闷不 乐 , 几乎 要将 画一毁 了
驾 一 叶 扁 舟载 西 施 泛 舟西 湖 ,出 三 江 而人 五 之 。幸 好 他 灵 感 突发 , 铜 版 画 题 名 为 《 撇 将 左 湖, 游遍 天下 。 文仲却 不 信越 王会 如此 薄义 , 而

举重若轻的意思和造句

举重若轻的意思和造句

举重若轻的意思和造句举重若轻是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举重若轻的意思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举重若轻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举重若轻的意思【名称】:举重若轻【拼音】:jǔzhòngruòqīng【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近义词】:精明强干、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反义词】:心余力绌、力不胜任、力不从心、举轻若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举重若轻的接龙举重若轻→ 轻重倒置→ 置之脑后→ 后来居上→ 上下一心→ 心灰意冷→ 冷暖自知→ 知人之明→ 明争暗斗→ 斗转参横→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应付自如→ 如花似锦→ 锦心绣口→ 口沸目赤→ 赤胆忠心→ 心平气和→ 和盘托出→ 出将入相→ 相惊伯有→ 有求必应→ 应有尽有→ 有名无实→ 实逼处此→ 此唱彼和→ 和而不同→ 同工异曲→ 曲尽其妙→ 妙手空空→ 空谷传声→ 声势浩大→ 大度包容→ 容光焕发→ 发扬光大→ 大有人在→ 在家出家→ 家贫亲老→ 老羞成怒→ 怒发冲冠→ 冠盖相望→ 望子成龙→ 龙争虎斗→ 斗酒只鸡→ 鸡口牛后→ 后患无穷→ 穷凶极恶→ 恶醉强酒→ 酒入舌出→ 出以公心→ 心术不正→ 正襟危坐→ 坐观成败→ 败军之将→ 将伯之呼→ 呼幺喝六→ 六尺之孤→ 孤独矜寡→ 寡不敌众→ 众所周知→ 知无不言→ 言过其实→ 实获我心→ 心到神知→ 知小谋大→ 大名鼎鼎→ 鼎鼎大名→ 名目繁多→ 多愁善感→ 感慨万千→ 千载难逢→ 逢人说项→ 项背相望→ 望穿秋水→ 水尽鹅飞→ 飞蓬随风→ 风行革偃→ 偃武修文→ 文不加点→ 点石成金→ 金舌蔽口→ 口讲指画→ 画脂镂冰→ 冰雪聪明→ 明镜高悬→ 悬鹑百结→ 结驷连骑→ 骑驴觅驴→ 驴前马后→ 后继无人→ 人微言轻→ 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 三生有幸→ 幸灾乐祸→ 祸国殃民→ 民富国强→ 强作解人→ 人多势众→ 众口铄金→ 金刚怒目→ 目光如鼠→ 鼠窃狗偷→ 偷工减料→ 料事如神→ 神通广大→ 大敌当前→ 前所未闻→ 闻一知十→ 十围五攻→ 攻苦食淡→ 淡汝浓抹→ 抹月秕风→ 风花雪夜→ 夜郎自大→ 大打出手→ 手到病除→ 除暴安良→ 良工心苦用举重若轻造句1) 刚刚以宗师威压虐菜的时候,风彩的举动可谓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之间就把近五百人的罗汉堂压得溃不成军。

举重若轻的典故

举重若轻的典故

举重若轻的典故举重若轻的意思是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

大家了解举重若轻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举重若轻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举重若轻的解析[释义]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

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语出] 清·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若;不能写作“苦”。

[近义] 精明强干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反义] 心余力绌力不胜任力不从心[用法] 常用于指某人地位、作用重要。

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吴祖光散文选》:“一上台我便觉得手足无措;甚至吓得发抖。

而一个好演员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如在自家居室;从容不迫;~&;举重若轻的典故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孙犁老先生写他媳妇,“天作之合”,旧时候的婚姻。

“不下那场雨,我也到不了你们家。

”后来老妻病死,他默默淡淡一语,附上日期,一九八几年的某日。

上了年纪,划拉不出撕心裂肺,经不起折腾。

孙老先生说自己十年荒于战乱,十年荒于遭逢。

晚年都是举重若轻,但凡有点年龄都是举重若轻。

年轻时候没想明白的,中年以为自己想明白了,老年又都明白自己什么都没明白了。

但这没明白也无碍,看得比自己老的,比自己年轻的,先先后后地走了,丢了,弃了,跑了,次数一多,也就明白了,活着就是赢。

艰难或者顺畅,命数太无常。

老了,语言也不花俏了。

书中编辑介绍孙老先生年轻时喜读新书,解放后喜读旧书,说修身养性。

书里多数是晚年的文章,多则一千,少则一两百。

寥寥数语,短短几句,匆匆几十年。

沉得住的气势,化与无形的笔韵。

太简单,简单得有风骨。

写得都是七八十年前的少年旧事,现在回忆起来,那少年都佝偻着背,虽然蹦跳,激扬,参杂着无知的勇敢。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举重与举轻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举重与举轻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举重与举轻举重与举轻■曹南才有两个意思相对的成语:“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望文释义,显然前者指的是对重的事物也能轻轻摆弄,后者则指轻的东西则要隆重对待。

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人应有的性格差异。

大致皇帝、总统、元帅、董事长等等是“举重若轻”,宰相、总理、将军、总经理等辅臣是“举轻若重”;小至一个家庭,丈夫是“举重若轻”,妻子是“举轻若重”,等等。

但其实,这两者完全可以集于一身。

同一个人,应该既要“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通俗点讲,就是“既轻轻放得下又重重拿得起”,该重则重,该轻则轻。

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有朋友有个故事。

有一回,她想鼓励儿子学习,就给了个许诺,说年终考试获优有重奖。

谁知道这个悬念,不但没激起儿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倒是脑海里终日在想:奖什么?是电脑?是智能手机?还是旅游?该“举重若轻”时没放下,该“举轻若重”时也没举起来。

结果最后自然是两头落空。

这个故事说明,在追求目标时,对结果先不要考虑太多。

不管收获,只管耕耘,默默地把该做的事情认真细致地做好,才能成功。

推而广之,在人生定位上也应如此。

那些功名、地位乃至金钱,尽管非常显赫和实惠,但却往往成为捆绑在羽翼上的黄金,让你展不开翅膀,这就要善于“举重若轻”,轻轻放下,从容发落;而对于学习、工作乃至事业的追求,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得“举轻若重”,认真对待,重之又重。

人生道路同理。

顺逆升降、得失成败、宠辱荣禄,要“举重若轻”,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而当总结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波折、经验教训时,则不可轻视,须反复掂量,“举轻若重”。

在处事方式上,每临大事有静气,纵遇困难亦不迫。

从容自若,不急不躁,稳坐钓鱼船,左右能逢源。

但处理起具体事情,又有紧钉密缝、严谨缜密、滴水不漏、一丝不苟的习惯,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在人际关系上,那些是非曲直、恩怨情仇、闲言碎语、家长里短,完全没必要看到太认真,宜轻轻放下,莫耿耿于怀、眦睚必报。

仁善为上,心襟开阔,旧恨别记,化仇为友;而对诚信、友谊、亲情等等,则牢记在怀,恭恭敬敬。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先看一段电影台词:林耀国:这个胡龁是谁呢?胡龁是齐宣王的跟班的,也就是齐国的大臣,那胡龁跟孟子又是什么关系呢?胡龁是孟子的friends,也是他在齐国的针,就是齐国的线人,他在来齐国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功夫。

曰:王在于堂上,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当时呢,齐宣王要去拜神,到了庙堂,坐在那里,他喜欢怎么坐都可以,可以这样坐,我猜齐宣王当时是这样坐的。

见到有人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王见之”,就是齐宣王见了之后呢,曰:“牛何之?”大家看到两个“之”字了哦。

第一个“之”字是代词,就是说齐宣王见到有人牵着一头牛走过堂下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动词,动词噢。

就是“往,往也”,就是牵着牛去哪里的意思,对曰:足以釁钟,釁钟什么意思?釁钟就是现在你们经常在新闻片中见到陈方安生、董建华去剪彩时,有舞狮、舞龙要点睛的,以前是用鸡血,现在就用朱砂点上就算。

以前逢有新钟铸成,他们就会宰头牛,滴点血下去祭那个钟,祭钟的仪式我们就叫‘釁钟’。

王曰“舍之!”大家见到这个“舍”字,放弃的意思啊。

他说:放了它吧!为什么要放了它?“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是什么意思?就是颤抖,牛也会的,人一见到那些江湖大佬,那些恶霸,就颤抖起来……好了,上学期最无聊最闷的一课都已经上完了……好了,我们下一堂的课就好玩多了,真的,鲁迅!学生众:老师,太落伍了吧?林耀国:什么落伍?你们不识货!鲁迅很新潮的,鲁迅是我们中国第一代去东京留学兼shopping的帅哥。

当时他就住在神田,从涉古乘山手线过十个站就到了。

人家的日文多厉害啊。

哪像你们“考你其哇,阿里噶多”。

好了,现在“三友娜拉”了。

这是张学友在2002年香港电影《男人四十》里饰演的林耀国老师的一段讲课的内容。

讲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孟子》里《齐桓晋文之事》的一段。

原文是“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这里不讨论他课讲得好不好,对《孟子》的解释有没有错误,我们注意这几点:对胡龁跟孟子关系的解释;对“釁钟”的解释;对“觳觫”的解释;对鲁迅的介绍。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意思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意思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意思所谓举重若轻,就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就像摆弄轻的东西一样自如,形容一个人本事大,能力强,善于抓重点,能解决主要矛盾,具有战略家的气质和素质。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慌不忙,指挥若定,就像诸葛亮一样,摇着鹅毛扇,就能比较轻松地化解危机。

如果用毛先生的一句话就叫:“战略上藐视敌人。

”不要被对方或困难吓倒。

所谓举轻若重,就是举起轻的东西就像举起重的东西一样稳健,形容这个人办事严谨、认真、稳重,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丝不苟,注重细节,慎重对待,一定落到实处。

看起来像是小心谨慎,实际上这是具有超强执行力的表现。

如果用毛先生的一句话就叫:“战术上重视敌人。

”如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也藐视敌人,那就是奔着通向天堂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什么时候举重若轻?需要你冷静思考,确定大方向,制定战略的时候。

考察动脑能力。

什么时候举轻若重?需要拿出具体方案,并且一步步落实的时候。

考察动手能力。

从近现代的团队组合中,毛先生和周先生在这方面的配合,还是相当合拍的。

毛先生负责举重若轻,负责战略上的拍板,负责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负责做理论创新,而周先生负责举轻若重,负责战术上的执行,负责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就像毛先生说,“一起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战略上的说法,是战略上藐视敌人,这时要举重若轻,敌人没有什么可怕,困难没有什么可怕。

但是,到了战术上,就变成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真老虎、铁老虎、钢老虎”,如果在战术上还认为敌人是纸老虎,那么你可能就要死于虎口之下。

董事长可以举重若轻,可以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是总经理一定要举轻若重,一定要战术上重视对手。

如果两个人同时举重若轻,那么这个团队就一点执行力没有了,那是“空对空,一场空”,一定是空话、套话、假话、大话横行的团队,是毫无战斗力的团队。

决策者可以举重若轻,但是执行者必须举轻若重。

第一层级中的决策者负责举重若轻,第一层级中的执行者负责举轻若重。

第一层级中的执行者,到了第二层级可能就是决策者,同样,他需要举重若轻,他的手下要举轻若重。

初二议论文作文:举重若轻·举轻若重_800字

初二议论文作文:举重若轻·举轻若重_800字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_800字人活在世上总想为自己在处世与行事的杠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人世芜杂,处世需要心静如水、开怀释负、举重若轻。

世事纷纭,行事必心细若丝、见微知着、举轻若重。

静心若水,举重若轻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

古人云:"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为名牵,樊笼鸡鹜。

"人如果一心只满足于虚荣与欲望,权力与富贵,整日陷于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铁栏和圈套里,必会心重如山,沉沉难举。

自古有大智慧的人,定能深刻懂得范蠡在退隐前深劝文仲的挚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越王灭吴后,曾劝范蠡与他共治越国,范蠡识破勾践之心,说道:"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于是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载西施泛舟西湖,出三江而入五湖,游遍天下。

而文仲却不信越王会如此薄义,最后越王赐与他一把当年夫差赐与伍子胥自裁时用的镂剑,含恨自刎。

如果文仲当年听从范蠡之言毅然归隐,安然释负,到最后也定能清净度时安享晚年。

人生如棋,每步的移出都险象环生,每次的抉择都关乎全局,处处是激烈相斗,处处是荣辱相争。

因此,在为人处世时,要淡定自若,心静若水,能屈能伸。

一个举重若轻的人,他有能力驾驭生活,他只是固守自己所谓的幸福,与世无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远方波涛汹涌。

因此,那些为利害得失而苦恼的人,应当懂得以举重若轻的心态笑迎世间风雨。

细心如丝,举轻若重人行走于世,纷繁之事如大小河川相汇,因而人生容量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你汇聚了多少涓涓细流。

故人生行事,切不可马虎,因为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却决定着全局的成败。

毕加索在尚未成名的18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铜版刻画。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雄姿英发的斗牛士。

不过他没料到,真正的画像在印刷出来后是左右易位的。

当毕加索看到一个左手持长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

他对。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区别?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区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举轻若重:
【名称】举轻若重
【拼音】jǔqīng ruòzhòng
【解释】词义是举轻的东西也像举重东西一样稳重,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或做简单的事也能体现出重要的意义。
【反义词】精明强干、轻而易举、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区别?
举重若轻:
【名称】:举重若轻
【拼音】:jǔzhòng ruòqīng
【解释】:(1)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2)"举重若轻”是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出处】:清朝·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Fra bibliotek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示例】: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近义词】:精明强干、轻而易举、游刃有余
【反义词】:心余力绌、力不胜任、力不从心、举轻若重

[解读]举重若轻

[解读]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成语拼音:jǔ zhòng ruò qīng成语释义: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中说:“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意思是说苏东坡的诗善于举重若轻。

所谓举重若轻指的是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现在往往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和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大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不论事情有多多,压力有多大,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最优策略,从容应对。

二次大战时,欧洲统帅艾森豪统领数百万大军,关系到世界的安定,人问其忙得过来否?他说:我不忙,我只是领导海陆空三个总司令而已。

能够分层负责,所以举重若轻。

应该说能举重若轻往往是有超强的实力和自信的表现。

即使困难很大,问题无法一蹴而就解决,也能分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计划,循序而渐进。

Jiangeu认为“举重若轻”说明了心态的放松,在战略上藐视困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举重”和更好的生活。

学会举重若轻人才能生活的更轻松愉快,而轻松愉快的心情能促进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当人步入中年后,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多,尤其应该学习和培养“举重若轻”的能力。

举重若轻,在于平时的定力和能力的培养,有能力和定力,才能举重若轻。

学会“举轻若重”最近,看到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深深为书中所述的观点和事例所折服,并由此引起心灵的共鸣,感悟作为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境界:“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说起“举重若轻”人们可能都推崇邓小平“举重若轻”的大将气度,但是我想他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举轻若重”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务实精神,就不可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

关于轻重的成语

关于轻重的成语

关于轻重的成语
关于轻重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举重若轻:形容处理重要或困难的事情时表现得轻松、从容不迫。

2. 轻重缓急:形容事物或事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不同。

3. 轻重倒置:形容对事物的重要和次要关系处理不当,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次要的地位,次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地位。

4. 权衡轻重:形容在处理事情时能够正确地判断事物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做出恰当的决策。

5. 识时务者为俊杰:形容能够看清形势,分辨轻重,善于抓住时机的人。

6.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花费极大的气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

7. 力大如牛:形容力气极大,力量惊人。

8. 泰山压顶:形容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困难,压力沉重得就像泰山压在头上一样。

9. 轻如鸿毛:形容事物非常轻,微不足道。

10. 削铁如泥:形容锋利无比,可轻易切割金属。

以上成语都与轻重有关,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重要程度、力量、压力等方面。

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相比之下,只是领导的个人工作方式或风格不同而已,两者也不是必然对立的。

如果在遇到困难时,我更喜欢举重若轻的领导。

因为这个时候,我认为决策和魄力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我理解的“举重若轻”,是指在紧要关头,有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将天大的困难当成是“小事”,临危不乱,冷静应对。

一个领导能够在困难面前做到举重若轻,必定是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能常人所不能,对形势的研判必定十分准确,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了然于胸、胸有成竹。

在困难面前,举重若轻的领导,其个人魅力会感染整个团队,其气定神闲等于给下属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属下对完成任务、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有利于……
但是解决困难和面对竞争,仅仅靠决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

实干,不畏惧困难,不盲目谨小慎微,决策时,举重若轻,需要勇气和魄力。

执行时,举轻若重,事必躬亲,严谨细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