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
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
目前发现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I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传播途径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
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
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症状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眼观病变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
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
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
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
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
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诊断根据症状及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琼扩等血清学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诊。
同时,该病在症状及可见的肿瘤病变方面应注意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见下表)。
马立克氏病
4.影响因素 4.影响因素 鸡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降低。 (1)年龄 鸡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降低。 自然感染,最早在3周龄发病,但多见于2 月龄的鸡 自然感染,最早在3周龄发病,但多见于2-5月龄的鸡 发病。 发病。 母鸡易感性比公鸡高, (2)性别 母鸡易感性比公鸡高,鸡于性成熟时几乎 全部感染,但不一定都发病。 全部感染,但不一定都发病。 群养鸡发病率较高 发病率较高。 (3)群养鸡发病率较高。 无明显季节性 多呈地方流行性。 季节性, (4)无明显季节性,多呈地方流行性。 与环境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 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 (5)与环境应激因素和其他传染病感染,尤其是免 疫抑制性疾病有关 。
病 原
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B 疱疹病毒科 亚群疱疹病毒属 疱疹病毒属。 亚群疱疹病毒属。 1.形态结构 鸡体内以两种方式存在: 1.形态结构 鸡体内以两种方式存在: 直径85 100nm, 85(1)裸体粒子 直径85-100nm,无囊 存在于肿瘤的病变中, 膜,存在于肿瘤的病变中,与细胞的结合 细胞结合性病毒), 性最强(又叫细胞结合性病毒),一旦脱 性最强(又叫细胞结合性病毒),一旦脱 离细胞很快失去活力和致病力, 离细胞很快失去活力和致病力,在马立克 氏病的传播中意义不大。 氏病的传播中意义不大。
3.培养特性 3.培养特性 可以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生长繁 并且形成特异性的痘疹 白色斑点状病灶) 痘疹( 殖,并且形成特异性的痘疹(白色斑点状病灶)。 在鸡的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 在鸡的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可形成 蚀斑。 蚀斑。 4.分布 存在于病鸡的各个脏器及分泌物中, 4.分布 存在于病鸡的各个脏器及分泌物中,尤 其是羽毛囊上皮细胞 羽毛囊上皮细胞中 其是羽毛囊上皮细胞中。 5.抵抗力 由于存在的形式不一样, 5.抵抗力 由于存在的形式不一样,抵抗力也不 一样。裸体粒子抵抗力弱;完全病毒抵抗力强, 一样。裸体粒子抵抗力弱;完全病毒抵抗力强,在 干燥羽毛中,室温中可存活8个月, 4℃下 干燥羽毛中,室温中可存活8个月,在4℃下,可存 但常用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活7年,但常用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概述: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一般分为神经型(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可混合发生。
二、症状: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
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特征症状是一肢或多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扩大(俗称大嗉子)。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眼或银眼)。
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
皮肤型: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
最初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
三、解剖病变:病鸡的最常见病变是外周神经的病变,最常侵害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和内脏大神经。
受侵的神经变大变粗,比正常的粗2~3 倍以上,黄白色或灰白色,横纹消失,因病变常侵害单侧,所以病变轻微时与对侧神经对比,是有助于诊断的。
内脏器官最常见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脏、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组织。
在上述组织中长出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
有时肿瘤于组织中弥漫性增长,整个器官变大,肿瘤组织色泽灰白,与原来组织色彩相间存在,成为大理石状斑纹。
《马立克氏病》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马立克氏病患者常表现出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能影 响呼吸和吞咽。临床诊断通常通过遗传学检测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治疗与康复
1
物理治疗
2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马立克氏病》PPT课件
欢迎来到《马立克氏病》PPT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这一罕见但重要的神经 肌肉疾病。探索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康复策略,预防与控制手段等方 面内容。
疾病介绍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进展性的、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关注生活质量
关注生活质量,提供适当的 康复和支持措施,帮助患者 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患者案例分享
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一位马立克氏病患者,他通过积极治疗和康 复,成功克服了许多挑战,激励着他人。
小红的经历
小红的家族里有多人患有马立克氏病,并致力于推 动相关研究和意识提高。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已了解《马立克氏病》的疾病特点、病因机制、临床 表现、治疗、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科研和康 复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力量和减轻症状, 但无法治愈马立克氏病。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可以提供综合性的支持和指导,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马立克氏病的挑战。
预防与控制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可以提供给患者和 家族有关马立克氏病的信息 和建议。
马立克氏病名词解释
马立克氏病名词解释
"马立克氏病"(Marburg disease)是指一种病毒性出血热,与埃博拉病毒属同属一家族的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性出血热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出血、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相关术语的解释:
1. 病毒性出血热: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引起出血症状,包括在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内出现出血的倾向。
埃博拉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都属于能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家族。
2. 埃博拉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有关的另一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埃博拉病,与马立克氏病具有相似的症状,包括高热、出血、器官衰竭等。
3. 病毒家族:马立克氏病毒属于Filoviridae家族,这个家族包含一些能引起严重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
4. 急性发热:突然发生的高热,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5. 出血:病患可能在多个部位出现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
这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个主要特征。
6. 器官功能损害:病毒侵袭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损害,最终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请注意,由于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属于高度传染性疾病,需要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治疗通常包括支持性疗法,因为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马立克氏病课件
03
定期消毒:对鸡舍、饲料、饮水 等进行消毒,减少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01
研究进展:马立克氏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02
疫苗类型: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03
疫苗效果: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效果和保护率
04
研究挑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是主要致病因素
A
环境因素:不良的饲养管理、 卫生条件差、应激反应等
C
B
遗传因素:某些品种的鸡对 MDV更易感
D
免疫状态:免疫抑制、免疫 缺陷等可能导致MDV感染
临床症状
01
皮肤病变:皮肤出现结节、 丘疹、溃疡等
02
眼部病变:眼睑肿胀、结 膜炎、角膜炎等
演讲人
马立克氏病课件
目录
01.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02.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03. 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马立克氏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马立克氏病是 一种由马立克 氏病毒引起的 肿瘤性疾病
主要影响鸡、 火鸡和其他鸟 类
症状包括肿瘤、 贫血、消瘦、 瘫痪等
传播途径包括 直接接触、空 气传播和饲料 传播
03
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痛、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04
内脏病变: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胃肠道病变等
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鸡群的行为、 外观和生产性能
实验室诊断: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理学检查:解剖病变器官, 观察病变特征
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
04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病史调查
询问养殖户鸡群的饲养状况、疫苗接种情 况等,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史和流行 病学特点。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如消瘦、贫血、腿 麻痹、翅膀下垂等,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 和肿瘤的形状、大小等。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
急性型
病鸡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内脏器官,如肝脏、肾脏、卵巢和睾丸等,肿瘤呈灰白色 、黄色或黑色的结节状。
慢性型
病鸡的肿瘤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骨骼等处,肿瘤呈结节状或弥漫性增生,有 时肿瘤会扩散到全身。
02
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
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病毒在鸡群中传播迅速,常常在 感染后数周内导致全部鸡只感染。
和马立克氏病疫苗。
接种时间
在鸡出生后不久,应尽早进行疫 苗接种,一般建议在出壳后24小 时内完成接种。
接种方法
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皮 下注射和喷雾接种等,应根据疫苗 类型和生产商的推荐方法进行接种 。
加强饲养管理
01
02
03
保持鸡舍卫生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干燥 和通风,减少鸡舍内的病 原微生物数量。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感染 鸡后可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巨大 经济损失。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蓬乱,体重下降,肢体麻痹,视力减 退,黄白色水样腹泻,有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型
病鸡症状不典型,常出现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并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如 鸡痘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等。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简介: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症状: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
有时可以混合发生。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侵害坐骨神经最为常见。
病鸡步态不稳,发生不完全麻痹,后期则完全麻痹,不能站立,蹲伏在地上,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呈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的特征性姿态;当侵害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时,病鸡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则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以及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症状。
2. 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以大批鸡精神委顿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
部分病鸡死前无特征临床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
3. 眼型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
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
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头大的小孔。
4. 皮肤型此型一般缺乏明显的临诊症状,往往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
此种病变常见于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解剖:神经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型,以受损害神经(常见于腰荐神经、坐骨神经)的横纹消失,变成灰色或黄色,或增粗、水肿,比正常的大2~3倍,有时更大,多侵害一侧神经,有时双侧神经均受侵害。
内脏型主要表现内脏多种器官出现肿瘤,肿瘤多呈结节性,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略突出于脏器表面,灰白色,切面呈脂肪样。
常侵害的脏器有肝脏、脾脏、性腺、肾脏、心脏、肺脏、腺胃、肌胃等。
2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概述】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麻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
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1日龄雏鸡比10日龄以上雏鸡的易感性高出几百倍,蛋鸡大多在2~5月龄发病。
鸡的性别、年龄、品种(遗传)与马立克氏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关。
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
病鸡在其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复制病毒并可长期向外排毒,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羽毛污染空气、饲料及周围环境,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传染性。
通过孵化箱、育雏室和空气等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发病率一般为5%~30%。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比较长,一般1月以上。
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10周龄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早至3~4周龄者。
产蛋鸡多在16~20周龄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
(1)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见的是坐骨神经,病鸡运动失调,腿麻痹,不能行走,呈劈叉姿势,即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病侧肌肉萎缩、爪弯曲。
臂神经受侵时病侧翅膀松弛无力、有时下垂,如穿“大褂”样。
当颈部神经受侵害时可见鸡脖倾斜向一侧或垂翅,均为不可逆性。
迷走神经受损时则嗉囊肿胀、呼吸困难、腹泻。
病程较长者则表现消瘦、贫血,体重极轻,羽毛蓬松、干燥、无光泽。
但病鸡精神一般良好。
(2)内脏型早期多不易发现,不像神经型那样明显,多数是在晚期才表现为急性发作。
病程初期,患鸡无明显症状。
病鸡逐渐精神萎靡,迅速消瘦,伏地,常缩颈蹲在墙角下。
病鸡瘦,羽毛蓬松而无光泽,脱水,鸡冠、皮肤发白,排绿色稀便。
部分鸡可见肢体麻痹,个别鸡可见呼吸困难。
很容易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
胸骨突出,有些腹部肿胀。
重者往往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鸡冠苍白,剖检可见肝极度肿大并因破裂而内出血。
肿瘤型发病、死亡比较集中,往往发病半个月左右死亡,呈急性暴发,而神经型在鸡群中拖延时间较长。
马立克病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5、流行特点 鸡群所感染的 MDV的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 影响很大。MDV分为温和毒 (mMDV)、强毒(vMDV)和超强 毒(vvMDV)。病毒随疫苗的使 用出现毒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应 激等环境因素也可影响MD的发 病率。
6
三、临床症状
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 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 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 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 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 两翅和两腿,多为一侧。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 性,翅:下垂,拖地而行。 臂神经受侵害时,一侧或双侧 翅膀下垂 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临床 症状。
2.免疫接种,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疫苗的正确保存以及注射疫苗时规范操作,以降低免疫失败的
几率。
15
3.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 鸡和带毒鸡。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 制的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 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 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马立克氏病 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 时几乎全部感染。
5
4.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带毒的 尘埃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羽 囊上皮细胞复制的传染性病 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 污染鸡舍的灰尘成年累月保 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鸡 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
2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 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 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 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 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 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 MDV有三个血清型:①致瘤的 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 鸡疱疹病毒(HVT)。羽囊上皮细 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膜,随角化 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细 胞游离病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 失活,5%福尔马林或熏蒸 的甲醛蒸汽、2%氢氧化钠、 3%来苏尔、0.2%过氧乙 酸等常用消毒剂可在 10min内杀灭病毒。
马立克氏病
二、流行病学
1、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 MDV,但易感性 差异很大,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影响很大 (出雏和育雏) 2 、病鸡和带毒鸡,经羽囊排毒,排毒时间长, 通过呼吸道传播。 3、MDV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很大,应激等 环境因素也可影响它的发病率 mMDV、vMDV、vvMDV和vv+MDV
三、症状
1、早期死亡 2 、神经型,因侵害的神经不同而表现不同症状, 翅N、颈N、迷走N、坐骨N 3、眼型,虹膜受侵害,灰眼 4 、内脏型,体重减轻,消瘦,贫血,拉稀,衰 竭 5、皮肤型,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
pdx:
腿麻痹
pdx:
虹膜增生褪色, 瞳孔收缩,边缘 不整
pdx:
皮肤型肿瘤
六、防制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1、疫苗质量不佳 ①蚀斑数不足 ②可能污染其它病原(非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 ③种毒传代次数过高 2、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品质降低 3、母源抗体干扰 4、早期感染 5、应激 6、免疫抑制病的感染 7、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
对策:
①保证疫苗质量 ②规范疫苗的运输、保存及使用 ③使用细胞结合疫苗(1,2+3,1+2+3,交替使用疫苗、 增加剂量、二次免疫、HVT疫苗与免疫增强剂的配合使 用,如ACM1(乙酰甘露聚糖) ④隔离消毒饲养3周以上,不同年龄的鸡不能混养,孵化 室与鸡舍不能靠近 ⑤减少应激,不宜或冷或热 ⑥控制其它疾病,消除免疫抑制 ⑦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需试验后再进行
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 MD)
马立克氏病(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 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 浸润为特征。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鸡传染性白血病病毒(MD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鸡。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粪便、尿液和皮肤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使得鸡在感染后出现免疫抑制、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
及早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遏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以便饲养管理人员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及时应对。
一、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情表现也有所不同。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1.急性型:鸡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不适,包括突然死亡、全身性麻痹、呼吸困难、肿胀的眼睛和湿性鼻涕等症状。
2.亚急性型:鸡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死亡率增加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
3.慢性型:鸡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长期携带病毒并逐渐发展为淋巴瘤或神经系统疾病。
以上症状仅为鸡马立克氏病可能表现出的一部分,而病毒对不同品种和年龄的鸡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饲养管理人员在发现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疾病做出进一步的诊断。
二、实验室检测1.病理学检测:经过病理解剖取得的组织标本可以通过镜下观察发现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其他病变组织,从而初步诊断鸡马立克氏病。
2.病毒学检测: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鸡血液、粪便、鳞状上皮细胞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鸡传染性白血病病毒的存在,并判断感染程度。
3.免疫学检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检测鸡血清中对鸡传染性白血病病毒的抗体水平,从而判断鸡的免疫状态及感染状况。
以上实验室检测是目前对鸡马立克氏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可通过综合应用来进行精准的疾病诊断。
饲养管理人员在采样操作时要注意卫生标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其他诊断方法1.疫情调查:通过对养殖场鸡群的疫情调查,如死亡情况、鸡群免疫状况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对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又称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CV)感染病,是一种由鸡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鸡、火鸡和鹌鹑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饲养家禽中。
这种疾病会给家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消化道症状:家禽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后,常出现呕吐、腹泻、厌食、消瘦等消化道症状。
患鸡马立克氏病的家禽还常常出现排便异常,如粪便稀薄、呈黄白色等。
2.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感染家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呈现头部抬高、颈部后弯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呼吸系统症状:少数鸡马立克氏病感染家禽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等。
二、病理学改变鸡马立克氏病感染家禽后,病理学改变也是该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典型的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感染鸡马立克氏病的家禽的胃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2. 肝脏病变:部分患病的家禽在病理学检查中可发现肝脏肿大、肝实质出血等表现。
3. 神经系统病变:严重感染的鸡马立克氏病家禽在病理学检查中可发现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病变。
三、实验室诊断对鸡马立克氏病进行实验室检测,是确定病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1. 病毒分离:通过将可疑样本接种入胚传染性嗜脂乳病毒细胞,观察细胞内的病毒是否能够复制和产生病变,从而实现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
2. 血清学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家禽血清中抗体水平,来确定鸡马立克氏病的感染情况。
3. PCR检测: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扩增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来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存在。
四、病原学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学检测主要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有:1. 病毒颗粒观察:在电镜下观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的家禽的样本,如粪便、脑组织等,检测病毒颗粒的存在。
马立克氏病
病变:皮肤病变常与羽囊有关。在皮肤的羽毛囊出
现小结节或瘤状物,病变可融合成片。特别在换羽
期的鸡 最常见。
MD皮肤肿瘤
马 立 克 氏 病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马 立 克 氏 病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皮肤毛囊肿瘤呈结节状。
有时可见混合型,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存在。 在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时,可爆发暂时性瘫 痪综合征。开始大多数鸡精神萎顿,几天后 一部分鸡发生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 侧肢体瘫痪,最后病鸡陷于脱水、消瘦和昏 迷状态。
MD鸡胰脏有白色结节状肿瘤
MD卵巢
马立克氏病
马 立 克 氏 病
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增生
肠管上有肿块或结节性增生
3.眼型
症状:很少见到。病鸡虹膜受害时,表现一侧或两
侧虹膜正常色素消失,由正常的桔红色变为同心环
状或斑点状以至于弥漫的灰白色,因此又叫“灰眼
病”、“银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瞳
疫苗接种应在1日龄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 即在18日胚龄时进行鸡胚接种。接种时注意,疫苗现用现配, 稀释后的疫苗必须于1h内用完。
结
论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流行广 泛的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能在外界环 境中长期生存。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伴有肿瘤 病变。它无法被治愈。
病原
2.血清型:根据病毒抗原性差异和其他生物 学特性,MDV分三个血清型:血清Ⅰ型为致瘤 性的MDV;血清Ⅱ型,自然情况下存在于鸡体 内,但不致瘤的;血清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 (HVT)。 3.抵抗力:成熟病毒即非细胞结合型病毒对 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但常用的消毒 药均可将其杀灭。鸡场一般先用液体药物喷 洒,再用甲醛蒸汽薰蒸或火焰喷射。
鹌鹑马立克氏病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研究展望和未来发展趋势01疾病概述定义鹌鹑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鸟类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鹌鹑中传播。
症状感染鹌鹑马立克氏病的鹌鹑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脱毛、贫血、失明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感染鹌鹑马立克氏病的鹌鹑和带病毒的鹌鹑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染源鹌鹑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鹌鹑或其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危害鹌鹑马立克氏病对鹌鹑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感染该病的鹌鹑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死亡。
影响该病对鹌鹑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鹌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危害和影响02病原学病毒类型和特征01鹌鹑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B亚群禽疱疹病毒的一种。
02MDV具有囊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直径约为100nm。
03MDV可在鹌鹑和鸡的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肿胀和溶解。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MDV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和饲养用具等途径传播。
MDV感染鹌鹑后,可潜伏于鹌鹑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当接触感染因子时,潜伏的病毒可重新活化并引发疾病。
MDV在鹌鹑体内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衣壳、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
病毒的变异和进化MDV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变异,包括点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缺失等。
病毒的变异导致病毒的毒力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新的病毒株。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不同基因型的MDV,其中强毒力基因型对鹌鹑的致病性较强,弱毒力基因型对鹌鹑的致病性较弱。
03诊断方法临床诊断观察症状观察鹌鹑是否出现运动失调、翅膀下垂、颈部扭曲、身体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马立克氏病的典型表现。
观察肿瘤检查鹌鹑的肿瘤情况,马立克氏病通常会导致鹌鹑身体各部位的肿瘤,包括内脏器官、皮肤和肌肉等。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简称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可怕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鸡。
马立克氏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准确、早期的诊断对预防和控制马立克氏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及其相关技术,以便于饲养员和兽医能够及时有效地诊断和防治该疾病。
我们来了解一下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
患有马立克氏病的鸡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厌食、蛋产量下降、呆滞、精神萎靡、发蓝、呼吸困难、腹泻、贫血、肿腹、饮水增加、黄疸等。
这些临床症状并不都同时出现,但一旦发现鸡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就有可能患有马立克氏病。
所以,在诊断马立克氏病时,兽医应该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马立克氏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几项:1. 病原学检测采用病毒分离培养技术,通过禽类细胞株诊断病毒,是马立克氏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可以用来快速鉴定病毒。
2. 抗体检测在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中,抗体检测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可以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中和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可用于对马立克氏病的暴发情况进行监测。
3. 组织学检测组织学检测是通过组织病理学的方法,对鸡的相关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在病毒感染后,鸡的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如血管扩张、出血、淋巴细胞增加等,这些病变都可以通过组织学检测来进行诊断。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结合以上几项检测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论是采用病原学检测、抗体检测还是组织学检测,都需要通过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在饲养管理方面,饲养员还可以通过观察鸡舍环境、关注鸡的饮食情况和行为习惯等对鸡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有鸡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应及时向兽医进行报告,并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肉鸡马立克氏病防治措施
2023-11-05contents •疾病概述•疾病病因•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控制措施•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建议•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目录01疾病概述肉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侵害鸡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皮肤,导致肉鸡生长受阻、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引发肿瘤和死亡。
疾病定义疾病类型与症状肉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脏型、神经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病鸡出现步态不稳、偏瘫、麻痹等症状,甚至出现翅膀或腿部麻痹。
内脏型: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皮肤型:病鸡出现皮肤肿瘤、脱毛、瘙痒等症状,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疾病分布与传播肉鸡马立克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对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饲料和水源等间接传播。
病毒在鸡舍内可存活数月,因此鸡场一旦感染该疾病,很难彻底清除。
02疾病病因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内脏器官的淋巴细胞浸润。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分别为MDV1、MDV2和MDV3,其中MDV1是引起肉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病原。
病原特征1发病机理23马立克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而侵入淋巴组织和内脏器官。
病毒在淋巴组织中增殖,导致淋巴细胞坏死、溶解,从而引起淋巴组织萎缩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毒还可以侵入神经细胞,导致神经病变和运动障碍。
如鸡舍通风不良、湿度高、卫生条件差等,易导致病毒传播和感染。
饲养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疫苗接种不当如鸡群密度过大、应激因素过多、饲料营养不足等,易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如疫苗选择不当、接种时间不当、接种方法不当等,易导致免疫失败和感染。
03疾病诱因020103肉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措施肉鸡应按照品种、日龄和体重进行合理分群,避免鸡群中个体差异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马立克氏病(MD )
1
概况
2
病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5
6
7
防治
一、概况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 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肿瘤性疾病。以外周神 经(劈叉)、皮肤、虹膜(白灰眼)或各种内脏器 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为特 征。 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 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 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 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 增加。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鸡是马立克氏病毒最重要宿主, 其次是火鸡、野鸡、珍珠鸡也能自然感染。 其他动物不易感染。 2.传播: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有病毒的 鸡,而外观无明显病状的带病毒鸡是传播马 立克氏病的重要来源。 鸡群中个体间直接或间接接触为本病主要传 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 道和吸血昆虫叮咬而感染,不发生垂直传染。
病鸡一腿前伸,一腿后伸呈大“劈 叉”状,爪屈曲等麻痹症状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右眼童孔小,边缘不整,虹膜变色,左眼正常
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
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
脾脏、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结节
腺胃肿大
马立克氏病病鸡卵巢肿大,肉变
马立克氏病病鸡心脏表面有大的白色结节状 肿瘤。肿瘤质地坚实,稍突出于心脏表面
三、临床症状
2.内脏型:该型多呈急性爆发,病性急骤,开始时 大批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羽毛散乱,行走缓慢, 常缩颈呆立于墙角为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 济失调、脸色苍白及下痢,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 体麻痹。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常见于 50~70日龄的鸡,对肉鸡威胁严重。 3.皮肤型: 较少见。大多见于大腿、颈、翅膀、背 部或尾部皮肤上,毛囊肿大,皮肤变厚,形成小结 节及瘤状物。多在宰后的退毛鸡身上才发现。 4.眼型: 很少见到。发现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虹 膜色素消退,呈同心的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 的清蓝色或淡灰色的浑浊,瞳孔收缩,边缘不整齐, 似锯齿状,逐渐失去对光调节的能力。严重时,整 个瞳孔最后缩至针头大的小孔。
四、病理变化 Nhomakorabea
2.内脏型: 肿瘤可出现在各个器官,如肝、肾、心、 肺、生殖器官、腺胃等器官,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单 个或多个灰白色肿瘤。 最常见的是性腺器官、肝、肾、脾肿大,比正常增 大数倍,肝、肾肿瘤由小米粒大到核桃粒大小,粗 糙,颗粒状,质坚实,常突出于脏器表面,肿瘤组 织浸润在实质中,切面平整,呈油脂状。 卵巢肿瘤如菜花状,表面光亮,淡灰色,有的如脑 样,大如核桃。 腺胃肿大2~3倍,浆膜下有灰白色块,变硬,乳头 变大而突起,顶端溃烂。
六、防治措施
3.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在进行疫苗接种的同时,鸡群要 封闭饲养,尤其是育雏期间应搞好封闭隔离,可减少本病的发 病率。 目前使用有:
1.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 :不能抵抗超强毒的感染,用于尚未 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为提高免疫效果,可提高HVT的免疫剂量; 2.二价苗(Ⅱ型和Ⅲ型组成) 3.血清Ⅰ型疫苗: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比HVT单苗的免疫效果 显著提高,适用于存在超强毒的鸡场。 4.新型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苗、重组 活载体疫苗。
四、病理变化
1.神经型: 最常见病变是周围神经 以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臂神经及迷走神 经为常见。病变的神经肿大,比正常增粗 2~3倍,甚至更多,表面光亮,失去原有的 银白色条纹外观,而呈灰白或黄白色,有的 呈水肿样,有的可见到明显结节状,神经变 成粗细不匀。 这些变化是由于神经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 浸润和水肿所致。病变的神经大多数是一侧 性的,与对侧神经对比时,有助于诊断。
三、流行病学
3.发病特点: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均能感染马 立克氏病。发生于1月龄以上,鸡2-7月 龄为发病高峰。 毒株的毒力不断增强,导致免疫失败。 可导致免疫抑制。 本病即能在鸡群中广泛传播,至性成熟 时几乎全部感染,并持续终身。
三、临床症状
本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内 脏型(急性型)、皮肤型和眼型。 1.神经型 :主要侵害外周神经。 当坐骨神经丛或坐骨神经受害,表现运动失调和步 态异常,富有特征性的姿势是病鸡的一只脚伸向前 方,另一只伸向后方,似“劈叉”姿势; 或横卧、麻痹等不正常姿势。当臂神经丛或翅神经 发生病变时的特征是翅膀下垂,俗称“穿大褂”。 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到损害,病鸡即发生头下 垂和可能出现头颈歪斜。 颈部迷走神经经受侵害时,可引起嗉囊发生麻痹或 扩张,俗称“大嗉子”以及无声的张口呼吸。
二、病 原
1.分类地位:病原体为马立克氏病毒(MDV),属于 疱疹病毒科丙亚科中的成员,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 毒。根据毒力不同分为中等毒力、强毒、超强毒、 超超强毒.
2.形态特征: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两种形式, 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 在内脏肿瘤组织中主要为严格的细胞结合性病毒, 是无囊膜(裸体)的不完全病毒 。
二、病 原
3.血清型:根据毒株抗原差异和其他生物学特性, 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3个血清型。血清I型病毒为致 肿瘤性病毒株;血清Ⅱ型病毒为非致肿瘤性病毒株; 血清Ⅲ型病毒为火鸡疱疹病毒(HVT)。 4.抵抗力:对热、酸、有机溶媒及消毒药的抵抗力 是弱的。从羽毛囊上皮细胞排出到自然界中的病毒, 因为被蛋白质和脂肪包裹着,所以生存时间较长, 消毒药不易起到作用。 在鸡舍的尘埃中存在的病毒,在温室下生存4周以 上,有的可达6周。在鸡粪与垫草中经16周仍有活 力。羽毛囊及皮屑中的病毒可活4个月。
心脏肿瘤呈灰白色,小如米粒,大如玉米粒,单个或多个 结节状,突出心外膜,质韧。
法氏囊萎缩。
五、诊 断
1.鉴别诊断: (1)在周围神经确认有病变者,为马立克氏病。 (2)在皮肤、肌肉确认有病变者,为马立克氏病。 (3)在120日龄以内发病且仅在内脏器官上有病变, 虽未见有周围神经病变,亦可能为马立克氏病。 (4)达150日龄开始发病,且不见有上述神经或皮肤、 肌肉病变,仅有内脏病变者,虽不能区别为马立克 氏病或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但当法氏囊肿大,肝、 肾、脾等器官有肿瘤病变时,则为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 (5)眼球的虹膜褪色,瞳孔不整齐,可能是马立克氏 病。
六、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加强预防。 1.做好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卫生工作 首先注意自繁自养或只购进种蛋,自行孵化。 其次,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饲养密度不要过 大。幼鸡与其它日龄的鸡分开饲养,严密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鸡舍和运动场等 2.对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场或鸡群的处理措施 病鸡检出淘汰,特别是种鸡场,严格检疫,发 现病鸡,立即隔离或淘汰。 严重感染的种鸡群或商品鸡群,除淘汰更新外, 养鸡的环境及饲养全过程,均应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