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家预算编制原则

合集下载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简述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国家对财政活动的管理和运行制定的一套基本原则,它是指导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准则和规范。

国家预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开透明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公开透明,使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政府应该及时向公众披露预算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2. 财政稳定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在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确保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过度债务累积。

3. 经济合理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基于经济合理性,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预算编制应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需求和优先发展区域和领域的需求。

4. 公平公正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保障财富分配的公平和公正,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公平和持续发展。

5. 法定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6. 实用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当具备实用性,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财政支持和保障。

7. 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预算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当前
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财政收支,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为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提供了指导,旨在保证财政的健康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

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

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一、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的概念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它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财政总预算,对财政收支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规划,从而保障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整套制度。

财政总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支出和借贷的项目、数额的总体数额。

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包括财政预算编制、财政预算审批、财政预算执行、财政预算监督和财政预算评价等环节。

二、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的原则1. 法定性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应当遵循法律规定,依法进行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财政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独立性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的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和评价应当独立于其他行政机构,确保财政管理的独立性和独立性。

3. 透明度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应当公开透明,公众有权知晓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和财政管理机构的财务活动,确保政府财政管理的公开和透明。

4. 公平性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公正合理地分配财政资源,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公民享有公平的财政服务。

5. 效率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应当注重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6. 原则: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应当注重风险防范,在遵循其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财政预算的安全和稳定。

三、财政总预算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1. 财政预算编制:政府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政收支情况,制定年度财政总预算,明确预算收支项目和数额,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2. 财政预算审批:政府应当将财政总预算提交给立法机构审批,经过合法程序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3. 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根据财政总预算的规定,制定年度预算执行计划,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和收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4. 财政预算监督:立法机构、审计机构、监管机构等部门应当对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财政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及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及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本章教材结构】【本节知识点】1.政府预算的含义2.政府预算的职能3.政府预算的原则4.政府预算的分类【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从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决算都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例题:2009年单选题】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 )。

A.政府预算B.信贷计划C.税收计划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答案】A【例题:2010年单选题】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答案】D【知识点】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政府预算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政府预算的编制(xiu

政府预算的编制(xiu

10
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
11
房产税
11
流通部门事业费
12
印花税
12
文体广播事业费
13
城镇土地使用税
13
教育支出
14
土地增值税
14
科学支出
15
车船使用和牌照税
15
医疗卫生支出
16
船舶吨税
16
其他部门的事业费
17
车辆购置税(费)
17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

20
续附表1 2003年一般预算收支科目表(类级)
一国会第民、议一经国通章年实济过家总1施和,1则的。社月19会2法925发年日律1展国月法计务1日规划院起的发和施主布行宏要。,观指即政标日是策起测制算度预
算 实我《国第第第第政收 质国中预二三四五府支 上政算华章章章章预指是府法人第第第预 预 预 预算标财预实民算 算 算 算一二三与的政管 收 编 审算施共章章章国基同理支制查编 条和民总预预本 经职范和制 例国经则 算 算依 济权围批的》预济收 编准据 与法以算和支 制。 社律及法社范会相依》会围发应据和发展的主《展的法要中计关律是华划系法人:的,规民关具。共系体和,
21
附表2 2003年基金预算收支科目表(类级)
基金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支出
代码 科目名称
代码 科目名称
80
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 80
81
商贸部门基金收入
81
82
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82
83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83
84
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84
85
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

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简答题摘要:一、国家预算原则的概述二、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1.合法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统一性原则4.透明性原则5.年度性原则三、国家预算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四、国家预算原则的实践与应用正文:一、国家预算原则的概述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在制定国家预算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它是确保国家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准则。

在我国,国家预算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透明性原则和年度性原则。

二、国家预算原则的内容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国家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国家预算的合法性。

这一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使预算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2.完整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是指国家预算应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确保预算的完整性。

这一原则要求预算编制要涵盖政府全部财政收支项目,做到预算收支完整、全面。

3.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指国家预算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体制,确保预算的统一性。

这一原则要求各级政府预算编制要遵循统一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程序,使预算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

4.透明性原则透明性原则是指国家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应保持公开透明,确保预算的透明性。

这一原则要求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5.年度性原则年度性原则是指国家预算应按照年度进行编制和执行,确保预算的年度性。

这一原则要求预算编制和执行要按年度进行,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年度特点。

三、国家预算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国家预算原则对于保证国家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行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财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国家预算原则的实践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根据国家预算原则的要求,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与税收(第五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包括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
四、我国国家预算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 1. 部门预算定义及组成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 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 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组成: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 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规
点,各级政府预算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指各级政府依照立
法机构批准的预算方案,组织筹集预算收
入、安排和使用预算支出的活动与过程。
其内容包括:
1.组织预算收入 2. 拨付预算支出 3. 预算调整
(三)国家预算的决算
国家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
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 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
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 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 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

现行中央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 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 中央财政支出 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 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 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 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 地方财政支出 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 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 业费以及其他支出。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_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_[共8页]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_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2版)_[共8页]

第4章财政法律制度4.1.1 预算法律制度的概念及构成1.预算法律制度的概念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

2.预算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预算法律制度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构成如下。

(1)《预算法》。

我国在预算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应该说起步比较晚,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律的基本依据。

它在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及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预算法实施条例》。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预算法》,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及为预算和预算监督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是根据《预算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制定的,同时它又对《预算法》中的相关法律概念、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预算程序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4.1.2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原则1.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在一定期间内预定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国家预算是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主要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国防、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及社会福利等事业。

2.国家预算原则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国家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析我国四个预算的总体比较,一般公共预算是支柱,税收税收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定的收支范围,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共43项。

按收入来源划分,向社会征收的基金31项,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

其他收入来源的基金12项,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彩票公益金、政府住房基金等。

按收入归属划分,属于中央收入的基金9项,属于地方收入的基金20项,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基金14项。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2010年,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的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

国家预算原则与编制、决策PPT(共45页)

国家预算原则与编制、决策PPT(共45页)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8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 年度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年 度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编制的预算。 3、年度预算和周期滚动预算 周期滚动预算就是根据上一期的预算编制情况,调 整和具体编制下一期预算,并将预算期连续滚动向前推 移。滚动式中长期财政计划的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 每年更新一次,重点在于对政策变化进行调整。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
收支计划。最早见于春
秋的“上计制度”,现
代预算制度萌芽于英国
的维多利亚时代,成熟
于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 后。
上计制度是将地方各级官吏所 辖的在一定时期的人口,财务和土 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支出等数 据上报给相关官吏以接受审计。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22
(二)预算层次 预算是由单位预算、部门预算、政府本级预算和
总预算逐级编制起来的。 1、单位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基础,由收入
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2、部门预算:是单位预算与政府预算的过渡,
是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能编制的反映本部门的收支 预算,由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项目预算和政府 采购预算组成。
优点是整体性强,简便易行; 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预算收支的性质。
2022/3/22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6
复式预算是在一个预算年内,把全部预算收支按照经济 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 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 关系,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学对象1.财政学的本义: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第二节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2.收入分配职能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摘要:公共预算编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本文将介绍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可行性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度原则、效率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对这些原则的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够对公共预算编制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编制的预算方案在财务上是可行和可持续的。

公共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和财政支出的潜在压力,确保预算的收支平衡。

同时,预算方案要科学合理,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并预留一定的财政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预算方案要体现公平正义。

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应公正合理,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尊重并提升社会公众的福利水平。

制定预算方案时,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财政资源,确保各项支出对社会的公平影响。

三、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预算方案要公开透明。

公共预算编制应该明确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标准,公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议。

透明度可以增加公众对预算编制的信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预算方案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编制预算方案时,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预算资金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效益。

同时,要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五、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预算方案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共预算编制应该注重长远发展,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避免产生不可持续的财政压力和资源浪费。

预算方案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利益,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

1预算编制原则

1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原则
在管理会计中,预算编制是企业规划和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预算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本文将介绍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 确定目标和目标一致性
预算编制的第一步是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方向。

预算应该反映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与企业的战略一致。

只有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才能引导企业实现预期的成果。

2. 参与性和沟通
预算编制过程应该是参与性的,不仅需要制定预算的相关部门参与,还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方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制定更加全面和合理的预算。

3. 灵活性和适应性
预算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制定预算时,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做好灵活性的预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4. 可比性和可度量性
预算应该具有可比性和可度量性,能够对比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预算中的指标和数据应该具有清晰的定义和计量标准,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5. 增量性和激励性
预算编制应该具有增量性和激励性,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合理的增量预算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善和增长,激励员工不断提高绩效,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预算编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通过明确目标、参与沟通、灵活适应、可比可度量和增量激励等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预算,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和业绩提升。

论述国家预算工作的原则与程序

论述国家预算工作的原则与程序

论述国家预算工作的原则与程序国家预算工作的原则与程序是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机制。

下面将从原则和程序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原则:1. 公开透明原则:国家预算工作应该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信息、广泛征求民意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预算信息,让公民了解和参与国家财政决策过程,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2. 民主决策原则:国家预算工作应该遵循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合作,进行预算编制、审议和决策,确保预算安排符合民意和国家发展需要。

3. 确保收支平衡原则:国家预算工作应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即预算收入要能够覆盖预算支出,避免出现长期财政赤字和债务积累,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4. 经济稳定原则:国家预算工作应该遵循经济稳定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预算安排,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二、程序:1. 预算编制:国家预算工作首先需要进行预算编制,即制定财政预算案。

预算编制程序通常包括统一预算编制制度、制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方案、评估预算效果等步骤。

2. 预算审议:预算编制完成后,预算还需要经过立法机构的审议,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收支计划、政策措施、经费来源等,确保预算符合法律规定和财政要求。

3. 预算决策:预算审议通过后,立法机构进行预算决策,即将预算法案正式通过,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决议。

4. 预算执行:预算决策通过后,预算执行机构负责按照预算法案的规定执行预算,包括安排资金、拨付经费、监督执行等。

5. 预算监督:国家预算工作还需进行预算监督,主要包括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等,以确保预算的执行合法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国家预算工作的原则与程序是确保预算工作的公开透明、民主决策、收支平衡、经济稳定等方面的要求,通过预算编制、审议、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流程,实现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

2024年财政预算原则有:
1.统筹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坚持尽力而为、量入为出的编制原
则,在统筹财政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部门和单位各类资源的统筹,强化对存量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及单位收入等各种渠道资金的统筹安排。

2.硬化约束,严肃财经纪律。

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和程序,各部门
预算草案应当报本部门党组(党委)审议。

切实增强部门预算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

3.厉行节约,确保收支平衡。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完善能增
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

4.全面绩效,提升管理水平。

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为
抓手,加快建立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其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政策,与全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开。

❖2、可靠性,预算数字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得出。

不得假定、估算、更不得任意编造。

❖3、完整性,国家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列入预算,不得打埋伏、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虽一级政府设一级预算,但所有的地方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了统一的国家预算。

因此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应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填列。

❖5、年度性,按法定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要反映全年的收支活动,不允许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国家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作用❖1、财力保证作用(国家预算最根本作用)❖2、调节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我国国家预算分为五级,具体包括: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地市级预算、县市级预算、乡镇预算。

❖其中,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暂不设立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构成❖根据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各级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各级预算都要实行收支平衡原则。

❖1、中央预算:指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补助的数额。

❖2、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包括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返还或给予补助数额。

❖3、总预算: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

各级政府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政府总预算级成,由财政部门负责编制。

❖若下一级政府只有本级预算的,则下一级政府总预算即指下一级政府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政府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包括

【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包括

【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包括中国财经报20XX年02期建立科学规范的税式支出制度已列入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不仅要在理论上解决若干认识问题,还要对实际运作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税式支出理论是财政理论的新发展税收优惠作为对于一般性税法条款的例外规定自有税收以来就存在,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它一直是作为纯粹的税收范畴而存在和发展的,很少有人将它与财政支出联系起来,更不要说将它同时作为财政支出范畴对待。

因此,提出税式支出这一概念无疑是财政理论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传统财政理论一直是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作为两个不同的财政范畴、财政活动的两个不同阶段加以研究,对两者联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总量平衡上。

而提出税式支出概念后,从税收优惠这一侧面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根据税式支出理论,税收优惠不再仅被视为政府在税收收入方面对纳税人的一种让渡,而且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一种形式,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税收优惠的实质,为财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政府的财政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次,在传统的财政运作模式下,对税收优惠所造成的财政收入损失没有数量分析,对税收优惠的效果缺乏科学缜密的评估,政府预算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和政府实际活动是有差异的,或者说,政府预算报告是不完整的。

用税式支出的观点来看待税收优惠,将量化的税收优惠纳入财政支出管理范畴,将使政府预算更加完善,从而完整地反映了政府的活动,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并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调节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财政支出,而且表现为提供税收优惠这样的间接支出。

第三,税式支出概念的提出强化了人们对于税收优惠的成本意识,更加重视税收优惠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税收优惠的效率。

第四,将税收优惠纳入财政支出范畴还引致其管理方式的转换。

既然是一种支出,就需要按照支出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需要有合理的预算,并进行严格的评估、分析和控制,还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秩序,税式支出预算制度随之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国家预算: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有财才有政。

而国家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

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所以,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

不同性质的国家,其预算的性质不同。

中国的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节减军政费用、腾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事业,这是中国安排预算资金的一贯方针。

国家预算的作用:
1.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有利于全面安排支出。

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使我们能掌握一年内能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量人为出。

如在2004年预算中,全国预算收入安排了23570亿元,相应地安排支出26768亿元(赤字3198亿元)。

2.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预算上的一收一支,决不仅仅是数字的排列,它必然要反映在政府的各项活动上。

从预算收入安排上看,每一笔收入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在某一个收入项目上征多少收入,减多少收入,能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

如在2004年的预算中,确定减征农业税,就反映出国家要通过减轻种粮农户的负担来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

从支出安排上看,国家对哪些方面增加投入,反映出国家鼓励哪些方面的发展。

如近些年来,国家每年都加大对教育、农业、科技的投入,就反映出国家重视农业、重视科教兴国的政策。

3.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

预算草案编出后要送由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进行审查,经其批准后预算才能成立。

倘若预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权力机关有权进行修改,有权不予批准。

国家权力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实质上是对政府工作安排的批准,体现权力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干哪些事。

当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其执行还要受到权力机关的监督。

政府在年度终了要向权力机关报告执行结果,权力机关对执行结果还要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

4.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

由于预算对政府一年要做哪些事,做某件事要给多少钱都事先作出了安排,在新的年度开始后,征收部门按法律规定组织收入,财政部门按预算拨付资金,相关职能部门得到资金后按事先安排开展工作。

这样就能有利于政府及其部门对所要干的事情能早作准备,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是预算法必须规范的主要内容。

预算编制应当遵守国家编制预算的原则,按照编制办法和程
序进行。

对此,我国《预算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预算编制原则:
1、坚持量入为出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

根据收入和财力的可能安排预算,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实做到收支计划积极稳妥,杜绝瞒报、虚报的现象。

3、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

实施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

4、坚持部门预算的原则。

部门预算作为一个单位的总预算,是涵盖单位的所有资金的收支预算,既包括本级预算又包括其下属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经费预算。

5、坚持零基预算的原则。

人员经费按标准核定,公用经费按部门分类分档的定额核定,事业发展和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排序。

6、坚持一般不予调整预算的原则。

部门支出预算确定以后,除突发性事件和政策性因素增加的必不可少开支,并经财政审核后报市人大批准调整预算外,其它支出项目当年财政不予追加,一律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考虑。

预算编制要求:
1.必须按照复式预算方法编制
自建国开始至1991年,我国预算均采用单式预算编制方法,从1992年度起,由单式预算编制改按复式预算编制。

这是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

《预算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这项成果,明确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编制
2.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的收入的依据。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则进行编制
4.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5.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
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政府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经济不发达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据地、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各级政府预算就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6.应当按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
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预算周转金。

各级政府预算的上年结余,可以在下年用于上年结转项目的支出;有余额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再有余额的,可以用于下年度必需的预算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