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分析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国际油价呈现出了不断下跌的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对全球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1. 降低能源成本国际油价下跌意味着石油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这将直接降低中国石油进口的成本。
中国依赖进口石油的程度一直较高,因此油价下跌将使中国的石油进口成本减少,提高了能源的供应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2. 增加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低廉的油价将促进国内能源消费,从而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成本,进而增加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这对于一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挑战的中国而言,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3. 有利于调整石油进口结构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环境下,中国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石油进口结构,降低进口成本,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这将有利于中国优化石油进口渠道,探索更多的石油资源供应国,进而降低进口依存度。
1. 沉重的压力对国内石油产业的影响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中国的石油产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石油价格下跌,国内石油企业的利润受损,受影响的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减少投资和裁员等问题,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 减少对国内石油企业的投资和研发动力低油价的持续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对石油企业的投资和研发意愿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可能降低了未来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的投入,这将对国内石油行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对部分国家和企业的影响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些国家和企业因为过度依赖石油出口而面临收入减少和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可能引发经济和社会动荡,这会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和国际能源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三、面对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1. 保持坚定的市场理性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中国要保持坚定的市场理性,不过分恐慌,通过提高对国际市场的积极分析和预判,降低国内市场对国际油价变动的敏感性,采取有力的市场调控措施。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规划(以下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代表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一、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原油生产大国之一,但同时也是原油消费大国和原油进口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致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原油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
根据我国未来能源的供给情况,煤炭将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但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
(一)原油供需平衡现状及原油进口需求预测1、原油供需平衡现状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尤其是人均石油资源量更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
消费增长、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消费需求相应快速增加,原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原油产量已跟不上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8%,1997-2008年一直徘徊在1.6-1.9亿吨之间。
而同期,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6.4%,目前消费量已达到3.6亿吨,产消缺口达到1.7亿吨。
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国内原油供应保证率不断下降,自2004年起下降到60%以下。
为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口原油规模迅速扩大,到2003年进口量已达9112万吨,2004年突破1亿吨,2008年达到1.79亿吨,与1990年相比,18年间原油进口量增长了61倍多,年均增速高达25.7%;而同期原油出口则迅速减少,2008年出口量为373万吨,仅及1990年的1/6左右。
由下表可知,随着我国原油资源保证程度的不断下降,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中国对国外原油资源的依存度已达50%。
90年以来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9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示意图2、原油进口需求预测以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精品]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022a32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1.png)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及措施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原因分析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国石油资源禀赋特点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可采量相对不足。
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徐晓慧浙江工商大学世界总量的3%左右。
截止2006年底,我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0.43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
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另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
陆上石油资源的35.8%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56%埋深在2000-3500米之间,尤其是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多大于3500米。
石油资源量中非常规石油占较大比重,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16.4%,占海j二的33.3%。
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
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动用的资源。
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资源增储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以致我国石油需求一半以上转向进口。
(二)我国国内石油供给增长缓慢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油田中,除三大主力油田外,其他油田普遍存在油藏面积小、埋藏深、质量差、油水关系复杂、优质资源明显不足等问题。
同时,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老油田均进入高含水、低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工艺要求越来越高,造成老油田稳产难度大,产量逐年递减。
此外,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情况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通信电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西部石油战略接替区尚未形成。
虽然海上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但份额仍较低。
概而论之,我国老油田稳产难度大,新建的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我国石油供给紧张,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
(三)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迅速上升第一,工业化进程加快,以机械、钢铁、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能源产业有高度的依赖性,工业用油占到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40%以上。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近年来,中国石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国际市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量为8.43亿吨,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1%。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6.54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9%。
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预计到203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2亿吨/年,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80%。
在国内市场,中国石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度的影响。
由于国内油价管制,中国的石油价格并不完全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但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仍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政策制度也是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之一。
例如,政府对石油贸易的税收、关税等政策会对石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状分析原油进口增长快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国内的产量却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进口源地分布广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地分布广泛,主要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进口。
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非洲地区和俄罗斯也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地。
进口通道多样中国的原油进口通道多样,除了通过进口港口直接进口原油外,还有通过管道、铁路、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保证了中国原油进口通道的多样化。
对策建议多元化进口源鉴于主要进口源地的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议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增加对多种进口源的依赖。
建议中国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原油进口渠道。
可以发展多个海路进口渠道,同时发展空中、地面等进口渠道,保证原油进口的多样化和安全性。
稳定中国石油价格建议中国政府在稳定油价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维护中国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过热或过低,可以适时调整税负和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
中国石油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
其中,原油占据了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
因此,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概述、现状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654亿吨,同比增长9.5%。
而中国原油出口量较少,2019年共计出口原油33.1万吨,同比下降29.7%。
1、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复杂多变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中东、非洲和俄罗斯等地。
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安哥拉等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异常复杂和多变。
2、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较高由于中国原油进口量占总量的比例较高,对原油的稳定供应和价格敏感度较高。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较低,加之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较高,这也是导致中国用能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
3、随着中国原油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原油的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单一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的一些成员国。
而原油进口安全问题也随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原油贸易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1、进一步加强海外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展原油进口市场,中国应密切与海外能源生产国家的联系,积极开展合作,加深友好交流,优化进口渠道。
同时,加强与传统原油供应市场之外的新兴市场的联系,以降低供应风险。
2、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为降低用能成本,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并探索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原油的依赖。
3、加强原油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为应对原油进口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石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消费渠道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1. 石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6.59亿吨,同比增长3.3%。
其中,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分别为2.65亿吨和2.81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4%。
同时,石化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如石化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 进口依赖程度高中国的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达5.4亿吨,与国内产量的1.17亿吨相比,进口占比超过80%。
其中,中东国家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其次是俄罗斯和非洲国家。
3. 煤和天然气逐步替代石油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中国正在逐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和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被逐步替代石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1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煤消费量为3.83亿吨,同比下降0.6%。
二、消费渠道分析1. 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行业是最大的石油消费领域,其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45%左右。
汽车、船舶、航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需求是这一领域石油消费的主要来源。
2. 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领域也是中国的石油消费领域之一。
包括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纺织行业、建筑行业等。
在这些行业中,石油化工是最耗石油的行业之一,对石油消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家庭和商业领域家庭和商业领域也是石油消费的重要领域。
家庭用油主要用于烹饪,如食用油、花生油、调和油等;商业用油则包括食用油、润滑油等。
三、影响中国石油消费的因素1. 国家政策政府的能源政策对石油消费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鼓励油气产业的发展和石油替代品的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环保政策,如提高汽车环保标准、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石油消费量逐渐减少。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石油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供需情况、产量、进口依赖度、价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供需情况中国的石油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并没有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石油自给率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已经低于50%。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
产量中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虽然国内陆上油田的开发仍在进行中,但产量的增长无法弥补消耗的增加。
此外,国内油田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开采难度加大,也限制了国内产量的增长。
进口依赖度由于国内供应短缺,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居高不下。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过70%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
这种高度的进口依赖度使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价格中国的石油价格一直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的石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控制油价、建设国内储备等手段来稳定石油价格,并减少对外界价格的依赖。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石油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增加,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石油行业在提高产能和增加进口渠道等方面仍需努力。
结论中国石油行业面临供需不平衡、进口依赖度高、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但仍需加大力度加快能源转型,提高国内产能和进口渠道,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原油资源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需求量。
中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原油出口到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出口收入。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较高,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对原油储备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在突发情况下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应当采取多种对策。
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进口安全性。
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能够应对。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几乎所有的原油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口量逐年攀升。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区,占据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陆运和管道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部分份额。
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多样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风险。
中国还与一些原油生产国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稳定了原油进口的来源。
中国的原油进口现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以及对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较高等。
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2.2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国内原油资源有限,中国的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大部分原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在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将分析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趋势和主要进口来源国。
在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会探讨中国原油出口量的规模及出口目的地。
而在分析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将详细探讨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对策略探讨部分将提出应对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原油贸易发展。
结论将对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并提出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原油贸易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影响、应对策略、国际合作、未来展望、长期发展规划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原油资源供给的不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
中国也在逐渐发展原油出口市场,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而且主要原油进口国也逐渐多样化。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中国的原油出口规模还相对较小,但正在逐渐增长,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收入和价值。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原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成本。
我们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原油贸易的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在未来展望中,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内外部协调,推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由于国内原油产量无法满足需求,中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原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原油进口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经接近3.7亿吨,占全球原油贸易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

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一、中国石油行业的概述自从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从地下开采石油以来,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石油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大到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石油。
别看石油的外表黑乎乎的,其貌不扬,但被人称之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在现代石油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的命脉。
中国的石油行业起步比较晚,1907才开发出第一口油井“延一井”,结束了中国无油的历史。
虽然中国石油工业孕育在延长,但它的摇篮却在玉门。
1939年8月,民国政府使用延长石油支援的钻机,在甘肃玉门打出了“老君庙一号井”,玉门油田萌芽了。
从这时起,到1949年,玉门油田产油52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5%。
而到大庆油田的开发,也意味着新中国工业崛起。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三大石油集团公司为主,其他石油企业为辅的稳定格局,而三大石油集团就是现在受人诟病的三桶油。
二、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从供给端来看,目前,中国原油产量波动变化,年产量保持在1.9-2.2亿吨之间。
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91亿吨,较2018年同期增加 1.1%,近四年产量首次实现增长。
虽然我国是全球第六大石油开采过,但2018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201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5.06亿吨,同比增长9.55%,石油对外依赖度高达72%。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量逐年递增,增速波动变化。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达6.96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8年加快0.5个百分点。
而出口量每年只有数百万吨,对于需求端的影响很小。
三、石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原料多元化。
我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化产业不能依赖石脑油进行化工生产,必须拓宽原材料渠道,目前快速发展的煤化工也许将成为我国石化原料多元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分支。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1. 引言1.1 引言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是中国石油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石油市场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石油行业这样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来说。
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政治风险、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
因此,对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贸易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市场前景,探讨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期为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2. 正文2.1 风险分析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包括市场波动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
市场波动风险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
全球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受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需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进口策略,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政治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进出口贸易。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国际制裁、贸易摩擦等都可能对中国的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动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受到政治风险的影响。
技术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石油生产与运输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中国石油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技术风险。
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保障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是中国能源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进出口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石油进出口贸易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
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看石油进出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
石油市场是一个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市场,国际油价受全球政治、地缘、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需要面对价格波动、供需失衡等市场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市场风险,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包括多元化采购渠道、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等。
政治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各国间的矛盾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中国石油企业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技术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装备不断涌现,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技术风险。
油田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勘探风险、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等,这些都需要中国石油企业引以为戒,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针对上述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确保进出口贸易的稳定进行。
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制定灵活的战略应对市场风险。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取政策信息,规避政治风险。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技术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还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合作与并购等方式来分散风险,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置风险管理团队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但只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便能够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
我国石油供求现状_问题及改善对策_李亚芬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原油 进口体制。 因为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垄断的原油进 口体制, 国内原油产品是顺价销售, 即按照进口 价格销售, 当国际油价开始回落时, 国内则必须 等到高价进口的这部分全部销出去之后, 国内油 价才会回落, 同时也不存在进来的原油销售不出 去的问题。 原油进口商不会亏本, 并能保持一定 的盈利。 当在高价位进口原油时, 在利润率不变
因为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垄断的原油进口体制国内原油产品是顺价销售即按照进口价格销售当国际油价开始回落时国内则必须等到高价进口的这部分全部销出去之后国内油价才会回落同时也不存在进来的原油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论 论
坛 坛
我国石油供求现状、问题 及改善对策
李亚芬
内容提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与国民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国 目前石油业面临的问题是:石油供求失衡不断扩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对国 际石油供应的担心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石油供应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最 重要、也是最迫切的课题。本文在对我国石油供求现状、进口原油价格问题进行分析之 后,指出了我国在石油供求、石油业市场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善我 国石油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供求 进口原油 石油价格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与国民 经济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油供应能否 得到保障更是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 稳定。对于石油需求量与进口量快速增长的我 国来说,石油来源能否得到保障更是举足轻 重。我国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石油行业虽 然进行了几次改革,但在体制等方面还是保持 着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石油行业市场化 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在对石油进口 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以及对国际石油供应的担心 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石油供应已成为 我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课题。 石油生产增长缓慢,近 $) 年来,相对于石油需 求年均 ,* --. 的增长率,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 长 仅 为 $* ’-. 。 石 油 产 量 基 本 保 持 在 $* ,’ / $* ’& 亿吨之间。 目前,我国石油供给状况是:东部油田在 减产,西部发展比较缓慢,海洋油田产量仍较 低。())+ 年,我国陆上东部大油田产量呈现下 降或增速趋缓趋势。 ())+ 年 $ / ’ 月,大庆和 辽 河 油 田 原 油 产 量 同 比 分 别 下 降 #* ,. 和 (* ,. ,胜利油田产量也只增长 )* (. 。海上部 分油田(如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等) 和 西 部 部 分 油 田 (如 吐 哈 油 田 ) 产 量 有 所 下 降,而另一些海上油田和西部部分油田(如塔 里木油田)产量增长速度则放慢了,这些导致 ())+ 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增幅下降。 ())+ 年 上 半 年 , 我 国 原 油 进 口 已 达 ’$)( 万吨,占上半年原油产量的 -$. ,占上半年总 消费量的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01%)预 测分析: ()), 年、 ()$) 年、 ()$, 年我国原油 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 $* -) 亿吨、 $* -, 亿吨、 $* ", 亿吨;在排除我国石油出口的前提下,这 三个时 期原油缺 口将分别 为 &,)) 万吨、 $* #亿吨和 $* &- 亿吨,也就是说, ()$, 年我国原
中国石油进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油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9-10-27⼀、中国⽯油进⼝的现状1、进⼝规模越来越⼤由于我国⽯油储量和国内产能满⾜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因此,我国⽯油进⼝规模越来越⼤。
1993年我国成为⽯油进⼝国,1999年我国原油及油品净进⼝达4000万吨,占当年⽯油消费量的20% 以上。
2000年我国⽯油进⼝达7000多万吨,2005年我国原油净进⼝11875万吨,成品油净进⼝1742万吨,全年⽯油净进⼝13617万吨。
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368万吨,同⽐增长1.7%;⽯油净进⼝16287万吨,同⽐增长19.6%。
其中,原油净进⼝13884万吨,增长16.9%;成品油净进⼝2403万吨,增长37.9%。
据预测,2010年,我国⽯油供需缺⼝将达到1亿吨,2020年为2亿吨,(如表所⽰)2、进⼝集中度较⾼⽯油进⼝集中度,反映⽯油进⼝来源地的集中程度,进⼝集中度⾼,表明⽯油进⼝来源太集中,不利于分散风险(其中,⽯油进⼝集中度=本国进⼝⽯油最多的前3位国家的⽯油净进⼝量之和 /本国净进⼝⽯油总量)。
⽬前,我国原油进⼝结构为:中东56.2%,⾮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油进⼝的⼀半以上来⾃中东,其次是⾮洲,两者之和⾼达79%。
这种进⼝结构风险很⼤,2005年前10个⽉中东继续成为中国原油进⼝来源地区,进⼝量达5,095万吨,占前10个⽉中国进⼝量1.0548亿吨的48.3%,较去年同期增加13.11%。
进⼝西⾮地区原油同⽐增加10.3%达2,245万吨,进⼝俄罗斯原油也在继续增长,进⼝量达1,022万吨,同⽐增长10.48%,成为中国主要进⼝原油来源国。
中东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且在今后⼏⼗年内也难以平静,退⼀步看,即使中东局势很快得以平静,如果某个⼤国控制了中东,则⼜可以间接地对我国实施⽯油能源控制。
较⾼的进⼝集中度,再加上我国没有完备的⽯油战略储备,故我国⽯油进⼝的风险较⼤,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较差。
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进出口状况一直备受。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中国石油进出口现状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到了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
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石油贸易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在出口方面,中国的石油出口量相对较少。
2022年,我国石油出口量仅为207万吨。
尽管出口量不大,但中国的石油出口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影响因素分析政治因素:国际政治局势对石油进出口具有较大影响。
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冲突可能导致油价上涨,从而增加中国进口石油的成本。
中美贸易摩擦也对中国石油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对石油进出口有着密切的。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石油进口量的增长。
同时,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波动,进而影响中国石油进出口的稳定性。
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页岩气技术的突破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之一,进而导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前景展望宏观政策:未来,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对石油进出口的监管,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
还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
为确保能源安全,中国应加大在海外油田的投资力度,以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
还应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以降低国内石油消费。
技术进步:中国应积极推动页岩气技术的发展,以降低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
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对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分析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国际油价下跌背景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加之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国际原油需求大幅下滑。
各大石油生产国为了维持市场份额,相继增产,造成供应过剩的局面。
原油价格受到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如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矛盾等,也对油价产生了波动影响。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议题的日益受到关注,使得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逐渐减少,进一步推动了油价的下跌。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国际油价的下跌无疑对其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高度依赖石油进口,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和能源安全。
如何应对国际油价下跌,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中国能源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其石油依赖度高达70%以上。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由于国内产能有限,中国的石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弥补缺口。
中国主要从中东地区、非洲和拉美国家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石油。
中国还与俄罗斯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石油合作关系,以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进口的规模庞大,进口渠道多样化,但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着来自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的压力。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虽然稳步增长,但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和石油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中国石油进口成本下降中国石油进口成本下降是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影响之一。
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的成本相应地降低。
这对中国石油进口商来说是一种利好,能够降低其进口成本,提高盈利空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能够通过降低石油进口成本降低国内石油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其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分析1. 价格波动风险石油价格波动是石油进出口贸易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常常受到供需、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剧烈、不稳定。
一旦石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将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
2. 地缘政治风险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等地区,而这些地区常常发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一旦局势动荡,石油供应可能受到影响,给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带来不确定性。
一些地区的政治风险和战争风险也会影响石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性。
3. 贸易政策风险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可能会对石油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措施,这将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和出口造成困难。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石油定价机制和支付方式产生影响。
4. 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兑换率的波动也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石油进口成本的波动,从而增加进口成本;同时也可能导致出口获得的收入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
5. 市场需求风险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对中国石油产品的需求不稳定。
尤其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国石油产品的出口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管理分析1. 多元化供应渠道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应积极开拓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程度。
通过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可以有效降低石油进口的风险,提高石油贸易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在开展石油进出口贸易时,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管理、价格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
中国石油行业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02
拓展海外市场
03
多元化资源获取
加强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开拓, 推动中国石油产品和服务“走出 去”。
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多元化 获取海外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
THANK YOU
VS
规模化经营
通过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提高生产效率,中 国石油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
技术竞争力
先进技术水平
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和炼化等领域拥 有先进的技术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石油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 断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品牌竞争力
04
中国石油行业国际竞 争力分析
资源竞争力
石油储量丰富
中国拥有庞大的石油储量,尤其在西部和海上地区,为石油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多元化资源获取
中国积极开展海外石油勘探和开发合作,实现资源获取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 赖。
成本竞争力
低成本优势
相对于国际石油巨头,中国石油企业的 成本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低的成本优 势。
加大勘探投入
01
增加勘探经费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国内外油气资源的
勘探,提高资源探明率。
强化资源开发
02 加快对已探明油气资源的开发进度,提高资源开发效
率,保障国内能源供应。
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03
加强对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
发技术研究,提高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水平。
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
贸易量变化
随着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贸易量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欧佩克国家通过减产等 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非欧佩克国家如俄罗斯、美国等逐渐崛起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分布

• 1、坚持以节能为本,抑制石油消费过度膨胀,促进可 持续发展。
• 2、推动环境优先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3、降低石油消耗,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发展,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 4、鼓励石油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对石油科技的投 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 5、加快国际合作,鼓励石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
四是太平洋航道,即美 洲—巴拿马运河—西太平 洋—南中国海。
Q4: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资源丰富, 但探明率较低。由于石 油消费增长明显快于生 产,石油进口依存度急剧 扩大,石油资源可持续发 展面临严重挑战。
制定符合国情的石 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已成当务之急。
应该从加大勘探力度、重视和 投资于多元能源的研究、积极利用 国外油气资源、建立国家石油储备 体系等方面制定符合国情的石油资 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桶42加仑1加仑378543升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1桶15899升全球可开采石油分布根据需求和生产情况
中国石油进口的渠道及分布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不 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 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 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Q1:中国石油资源现状
全球可开采石油分布
根据需求和生产情况: 预计2014年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3.24亿吨和2.98亿吨, 分别增长5.8%和6.3%,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 60.7%和5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课程:国际石油经济
1.海外油气开发现状和展望
(1)综述
隨着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对国外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还将不断增长,而预测国内石油生产量自2020年起将开始下降。
截至2010年3月初,非洲出口中国的石油数量仅占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
13%远远低于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都占到了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30%^上。
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仅占世界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总投资的1/16,也同样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
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积极参与海外并购。
、其中,中石油是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截至2010年2月,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油气资产,并在49个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重点市场包括非洲、中亚、拉美和中东。
中石油正在从事的90多个海外项目中,有65项涉及油气生产和开发。
2008年,中石油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61.2万桶/天和450百万立万英尺/天。
除了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以外,中石油还投资建设进口油气管线,并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成为国际化公司。
中国开发银行2009年与中石油签定了一项长期贷款协议,将在5年中向中石油贷款300亿美元以支持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
表1.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完成的海外并购
在中东市场,中石油主要投资伊朗和伊拉克。
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投资海外业务以外,中化集团、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公司也开始收购海外资产。
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也开始参与海外油气投资,包括陕西延长石油、振华石油和中国航油等。
表2. 中国公司近期签署的几项投资协议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已在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建成5 个规模油气合作区。
中石油
计划按照5 年一个周期,每年选择一个海外油气合作区或其中的一个国家,编发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中石油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石油于2010年5 月下旬表示,将投资4000亿元布局海外,以在未来达到年产2 亿吨的海外油气规模,届时中石油一半的产量将来自海外, 这相当于大庆油田5 倍的产量。
中石油在2009 年用于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中亚的炼油厂和石油储备花去了近70 亿美元。
这一扩展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相对应,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9年12月收购美国天然气生产商XTO能源公司支付约300亿美元。
中石油表示,每5年、10 年,将偶尔有300亿美元的交易,但中石油每年至少有60 亿美元交易,这对任何大的石油公司都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5 年内,中石油年投资20亿~30亿美元,已计划的投资显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海外实施项目分布在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亚太和拉
美的16个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在一些国家,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海外油气储量从无到有,实现大幅度增长。
目前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基本形成,项目结构趋于合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近年来海外油气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中。
截至2009年公司已经在海外18个国家拥有47个项目。
从2004到2008年间,公司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5 万吨跃升至901 万吨。
2009年,公司海外油气产量突破1 000万吨大关。
2.开拓石油进口渠道
2009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厄瓜多尔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 亿美元。
资源国获得了资金,中国也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中国是世界第2 大石油消费国,正力求使从中东进口石油实现多样化,将致力于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东非和南美进口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2009年海外原油加工量为1006 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9.6%。
此外,中石油2009 年通过海外石油管道进口了3925万吨原油,同比增加了7%。
(1)俄罗斯
中国与俄罗斯于2009年2月17日签署250亿美元能源合作协议。
作为拓展能源供应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开发银行将向罗斯石油公司贷款150 亿美元。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2 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将在今后20 年内向中国返还供应石油1500万吨油当量/ 年(30万桶/天)。
(2)拉丁美洲中国除了已与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阿根延签署石油合作协议外,最近又与委内瑞拉和巴西签署大型石油合同,中国为多个这类石油项目提供资金以拓展在拉美的地位。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于2009年5月13日表示,在最近几年内,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原油将增加到300万桶/ 天。
2009年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原油将达到100 万桶/ 天,目前为40万桶/天。
2008年出口量为38万桶/天。
(3)中东中国经济的崛起使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原油资源有限需大量进口,且大部
分仍来自中东地区。
该地区拥有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储量和较高的储采比,未来仍然是石油增产的中心。
因此,除了非洲和俄罗斯外,中东依然是今后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
(4)中缅原油管道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年6月19日确认,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
该原油管道项目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落实,我国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成型。
图1. 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示意图
3.加快收购海外石油资产及石油开发步伐
(2)收购与开发案例
1)非洲中国的一些石油公司受到国家外汇储备第一次达到2 万亿美元的鼓舞,正在加快涉足非洲石油资产的购置,对百年来主导非洲大陆矿产的一些欧洲大公司进一步构成了挑战。
中石油是进入非洲的第一家中国公司,而其他两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已进入。
其中,这些公司的非洲石油产量占到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石油量的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石化)在安哥拉拥有规模资产,是主要的生产商之
2)南美和拉美目前,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已成为中国三个主要的石油进口地区。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将着眼于其他地区如南美。
a . 厄瓜多尔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石油)于2009年7月17日与南美厄瓜多尔签约进口石油合同,将在两年内购买9.6 万桶/ 天石油,使中国进口油源实现多样化,以保证可持续的供应。
b.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和拉美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截至2010年2 月,委内瑞拉向中国供应石油40万桶/ 天,到2013年委内瑞拉将向中国出口石油100万桶/ 天,这将相当于其现在向美国的出口数量。
c. 巴西
2010 年4 月14 日,中国第二大国有石油企业中石化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 手中购买两处海上石油区块的权益,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期间签署的合作协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