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坤衍》解读熊十力的易例思想

合集下载

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熊十力大同理论的性质转向——以《读经示要》《乾坤衍》为对比

2024年第1期大同理论整体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立场,令人难以把捉。

对此,学界评价褒贬不一,比如其老友梁漱溟指出熊氏全然不理会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基础的作用,而其用来描述大同的种种现代词语,更是不求甚解地滥用名词,张冠李戴。

①郭齐勇说道:“拿《读经示要》与新中国成立后的《论六经》、《原儒》、《乾坤衍》相比较,基本理论是一致的,有一些思想更有发展,当然也有一些冗复拖沓之处,但绝对不是什么‘负积累’或‘标志着他学术水平的倒退’。

”在他看来,“熊先生的政治理想和实践,始终是与人民、与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的”,因此即便其前后期有所差异,也仅是必然的思想发展。

②而李祥俊则认为,熊十力的外王学自《原儒》起产生了一次“裂变”,表现在“与他之前的《读经示要》等著作相比,诠释方法上更主观,思想内容上更多空想”。

但他同时承认,这种“裂变”的产生出自熊氏会通儒家经典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努力,应当报以“同情的理解”。

③据此,本文想要探索的是:熊十力的大同理论是否随其外王学的前后之别而有所改变?若有,那么这一改变究竟只是对早年之学的进一步推演,还是确有性质上的转向?在这一改变背后,是基于熊氏学术的内在径路,还是受时局变换、思想潮流影响所致?从熊十力的写作历程来看,《读经示要》是其首言大同之书,他在“群经九义”中以大同为人类之最高愿欲;而《乾坤衍》作为熊氏之“衰年定论”,最终选择以社会主义来诠释大同。

因此,本文便以《读经示要》与《乾坤衍》两部书为对比,尝试从熊十力大同理论的首尾两端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二、道德乌托邦:《读经示要》中的“愿欲”式大同《读经示要》是熊十力第一部专门论述儒家经学的著作。

是时熊氏正于重庆北碚勉仁中学掌教,有学生问起,如今是否还应当读经,经书中又有何大义?这番问话促使熊氏写就了《示要》一书,书中对孔子与六经之要旨作出了详细的分疏。

在第一讲“经为常道不可不读”中,熊氏将群经之常道概括为九义,其中第一、六、七、八、九诸义都与大同直接相关。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熊十力哲学思想,是中国儒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高度。

要仔细理解熊十力哲学思想,应从三个大方向入手。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熊十力哲学思想介绍其一为重立大本·重开大用。

熊十力始终以探寻宇宙人生之大本大源为己任,即帮助人类寻找失落了的自我。

在他的认知中,哲学之根本任务即为“明示本体”,哲学须“以本体论为其领域”。

人的生命创造活动,以及道德自我完善的活动,即为“本体”及其实践,也即为人的最高本质,涵盖天地万物,主导自然宇宙。

熊十力强调道德(或者社会)之践履同良知、仁心之一致,工夫和本体的一致,外王和内圣的一致。

在中国儒学史上,熊十力第一次公开以“本休论”之名目标志其儒家哲学体系。

他强调“一本”、“见体”及“究体”。

熊十力凭借其本体论统摄宇宙论、人生论及知识论、治化论等等。

儒学本体论不只是讨论宇宙生化之过程与根源,尤其关怀人性以及全面发展之问题,人存在的意义、价值与功能之问题。

其二为深于知化·长于语变。

熊十力之“体用不二”论,以及“翕辟成变”论之“深于知化”与“长于语变”,是世人所公认的。

熊氏认为,所有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皆是无自性、无实体的,不过人类执着视这些假象为真实存在。

而真实存在的仅有一个本体,既为宇宙万象之本原,又为人们反求自识之绝对真理。

熊十力哲学本体论之最高范畴充满人性,极具人格特征,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与情感之统一。

与此同时,熊氏亦认为,要维护“人道之尊”,就必须破除出世、造物主及委心任运思想,必须自强不息,积极入世。

其三为冥悟证会·性修不二。

在熊十力的认知中,真理本身是无所谓科学和玄学之分的,然而,就学者之研究对象而言,似乎应作出区别。

同时他强调玄学不废理性思辨,亦不排斥量智,而必须超越这两者,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玄学方法无疑是一种与天道合一之大彻大悟。

熊十力哲学思想,在现代哲学史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他的思想也有利于中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

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

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摘要:创造性的诠释儒家经典特别是《周易》是熊十力建构其“新唯识论”的重要理路。

这种与古代经学方法有别的经典诠释,部分地归因于20世纪的历史语境:后经学时代自由解经的空间、对动力式文化精神的哲学追求、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部分地则归因于熊十力本人将现代观念与传统智慧的创造性结合,并且由此实现了哲学的创造。

但其经典诠释方式存在着相对主义与独断论的紧张,“譬喻”说则是为其经学诠释所做的方法论辩护。

关键词:熊十力;周易;经典诠释;哲学创造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ith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setting XIONG Shi-li up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t w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XIONG Shi-li to establish his “neo-vijnɑmātrɑsiddhisāstiɑ” by way of interpreting the Confuciancreatively. This kind of classics interpret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is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 historical language atmospher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free interpretation space in post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times, philosophical purchase forcultural spirit, and the philosoph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odern times are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modern concepts andhimself, and thus having realized the creation of philosophy. But his classic interpretation mode was implicated with the tension between relativism and arbitrarism. While, the “metaphor” theory was adopted as a methodology to plead for his classicsinterpretation.Key words: XIONG Shi-li;Zhouyi;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terpretation; philosophical creation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镇,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与儒家传统的经典之间,毫无疑问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熊十力(1885-1968)是中国现代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

他以思想精深、逻辑严密、议论独特而著称于世。

他的思想在其生前和死后都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浓厚兴趣。

稍一留神他的思想体系的人都会发现:他的思想体系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他的许多学说、范畴都渊源于《周易》,另一方面他对易学有独到的看法和精彩的阐发。

这说明他受益于《易》又有益于《易》,《大易》给予他以最好的思想样式和养分,他给《大易》注入了新的生机。

下面就熊十力的易学思想作以概要介绍,以就教于方家时贤。

一、出入百家,以《易》为归熊十力习《易》研《易》,最终以《易》为宗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他长期潜身学问,孜孜以求,贞定探索的结果。

他在许多著作中论及了这一过程。

他说:“余伤清季革命失败,自度非事功才,誓研究中国哲学思想,欲明了过去群俗,认清中国何由停滞不进。

故余研古学,用心深细,不敢敬且。

少提时读五经,詈孔子为宗法思想、封建思想。

便舍之弗顾。

后来专心佛学多年,又不敢苟同,而自有所悟,回忆大易一经,早已开我先路,于是又回到孔子六经”。

(《乾坤衍》第15页)熊十力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由倾心革命,转向学术,由反孔经研究佛学又走上尊孔的思考过程。

熊早岁曾参加反清革命,革命失败后,念党人竞权夺利,革命终无善果,又虑自己非事功才,故而转向学术,虚心探中、印两方学,另辟一条学术救国的道路。

后入南京支那内学院,问佛法于当时著名大师欧阳竟无先生,渐觉佛法专从黑暗、污染的方面看人生,毅然搞拒造化,认为用此道度尽众生,终成虚愿,又觉自己的思想与《大易》甚相密契,故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即孔子的六经处,尤其是《大易》处。

当然熊的学术回归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经过思考,自我思想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

熊由读六经,走向反六经,由反六经再走向崇信六经之意蕴,在他那里都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熊的思想轨迹是近、现代许多思想家共有的思想轨迹。

_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_二_目录_易学史研究专辑_

_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_二_目录_易学史研究专辑_

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八十七期)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二)目录(易学史研究专辑)【先秦易学史】春秋《易》文本,吴前衡论《左传》与易学,潘雨廷【西汉易学史】汉代易学概况(谈易之三),戴君仁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谈易之四),戴君仁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卦变(谈易之五),戴君仁汉易里的其他名目(谈易之六),戴君仁韩婴《易》学探微,李学勤孟氏易传授考,沈瓞民施、孟、梁丘《易》学考,刘大钧孟喜易学略论,傅荣贤西汉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学思想,高怀民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李尚信孟京易学的来源,梁韦弦《汉书・魏相传》与西汉易学,连劭名汉魏费氏易学考,沈瓞民《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陈良运焦延寿易学渊源考,连镇标《易林》神仙思想考,连镇标《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陈良运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余敦康京房《易》与《焦氏易林》,陈良运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萧汉明京氏易学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兼论京易纳甲、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张文智谈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唐子恒京房象数易学探微,周立升《周易乾凿度》的哲学思想,钟肇鹏考古发现与《易纬》,连劭名易纬《乾凿度》的几点研究———兼论帛书周易与汉易的关系,李学勤《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高怀民《易纬・乾凿度》的哲学思考,张健捷“元气”演化史观———《易纬》的自然史观研究,萧洪恩《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刘彬《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林忠军《太玄》创作年代考,束景南论《太玄》的哲学体系,韩敬扬雄《太玄》中的宇宙形成论,郑万耕《太玄》与《周易》之比较研究———兼论扬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韩敬《玄首都序》、《玄测都序》注———《太玄注》摘登,韩敬《太玄》“罔直蒙酋冥”的易学史意义,郑万耕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刘保贞读玄释中———试论《太玄》所本的宇宙说,问永宁从《太玄》看扬雄的人性论思想,问永宁《太玄》的宇宙结构论探析,问永宁刘向、刘歆父子的易说,郑万耕【东汉易学史】《白虎通义》与易学,张涛周易马氏传辑证・系辞上,沈瓞民周易马氏传辑证・系传下,沈瓞民周易马氏传辑证・说卦传,沈瓞民《周易参同契》的哲学基础,乌恩溥《周易参同契》作者考,方春阳《〈周易参同契〉外丹著作考》商榷,杨效雷《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学,周立升论《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术,郭东升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刘玉建试论《周易参同契》以“易”为核心的发展变化观,陈进国《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周立升荀爽易学通论,周立升《九家易》考辨,林忠军荀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王新春郑氏易礼(谈易之七),戴君仁郑玄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郑玄爻辰说述评,刘玉建郑氏易义,丁四新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林忠军试论郑玄易数哲学,林忠军郑玄易与两汉易学思潮,林忠军虞翻著作考释,刘大钧虞翻卦变说探微,林忠军虞氏易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卦气说”与“月体纳甲说”,王新春论虞翻易学批评,刘玉建论虞翻别卦逸象,刘玉建融旧铸新的诠释与研究———王新春《周易虞氏学》序言,刘大钧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王新春虞翻易学与《周易参同契》,萧汉明也论虞氏易学的卦变说,王新春虞翻易学解释学原则:震巽特变与权变,刘玉建宋衷易学考论,周立升仲长统的思想与易学,张涛陆绩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魏晋南北朝易学史】论汉魏《易》学之嬗变,林忠军王肃易学刍议,乐胜奎王弼注易用老考,郑慕雍王弼大衍义略释,汤用彤王弼郭象注易老庄用理字条录,钱穆王辅嗣的易注(谈易之八),戴君仁王弼易学之史迹,牟宗三王弼玄理之易学,牟宗三王弼注易老的观念造;(上),[韩]金忠烈王弼注易老的观念造;(下),[韩]金忠烈王弼易学研究,简博贤王弼易述评,徐芹庭王弼易所显现的老庄思想,吴玉莲论王弼《周易略例》在易学史上的地位,余敦康“执一统众”与王弼易学革命,王晓毅王弼“太极”说片论,王晓毅论王弼的“无咎”说,李世英王弼的崇本息末观与玄理化的易学倾向,高晨阳王弼《易》《老》二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对象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易》路数的新体认,王新春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杜保瑞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驳“王弼以老解易论”,田永胜管辂《易》学所反映魏晋象数《易》的转变,蔡振丰蜀才及其易学要义,简博贤蜀才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郭璞易学渊源考,连镇标郭璞易学思想考,连镇标韩康伯《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许建良干宝易学研究,林忠军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干宝的《周易》古史观,朱渊清梁褚仲都及其《周易讲疏》,黄庆萱萧衍及其周易大义稿,黄庆萱【隋唐易学史】魏晋至唐初易学演变与发展的特征,刘玉建侯果易学研究,刘玉建崔憬与侯果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李国梁跋宋监本周易正义———兼论阮元十三经校勘记,乔衍Ρ孔颖达周易正义及其“观我生”论,龚鹏程《周易正义》中孔颖达的思想,(日)高桥进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宋开素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刘玉平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几个理论观点,姜广辉【北宋易学史】试论宋人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意义,舒大刚试论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郑万耕宋代君臣讲易考,金生杨范仲淹的《易》论,姚瀛艇李保林“庆历易学”发微,杨亚利胡瑗易学管窥,郑万耕评宋人陆秉对《周易》“大衍之数”的解说,郭鸿林欧阳修的《易学》,[日]户田丰三郎简论欧阳修的《易》说及其史学观,林怡评欧阳修《易童子问》,[台]程石泉《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郭U 邵雍先天学新释,谢扶雅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陆志韦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李申论邵雍与《皇极经世》的思想结构,潘雨廷邵雍先天图卦序来自李挺之卦变说,郭U 论邵雍的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余敦康邵雍先天之学的宇宙图式,余敦康邵雍易学思维的特征,金弼洙邵雍易数哲学探微,[韩]赵源一邵雍先天易“天地自然之数”一解———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韩敬《伊川击壤集》与先天象数学,王利民也谈“无极”而“太极”,卢鸣皋“无极”与“无限”(书信),张铁君卢鸣皋无极而太极———周濂溪对道的形式陈述,张德麟周濂溪太极图说问题平议,林政华周濂溪之太极图说,戴景贤周敦颐“无极”“太极”辩,段景莲“无极”辨与属性范畴实体化,张军夫太极图渊源考辨,李申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辨,卢国龙周敦颐《太极图》考,张其成我与周氏太极图研究,李申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兼与任俊华等先生商榷,林忠军《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曹树明田智忠《周氏太极图》原图考,郭U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张祥龙司马光的《温公易说》,余敦康张载《易》学研究,徐志锐略论《周易》对张载哲学的影响,施炎平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论张载之学是易学———与龚杰先生商榷,王利民宋儒张载“以易为宗”思想探析,孙剑秋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杨倩描论易学“涪陵学派”的形成、特点与深远影响,李良品程颢易学与其哲学及气象,耿亮之伊川易传———谈易之十一,戴君仁伊川易学之基本思想,胡自逢伊川论卦才,胡自逢伊川论易卦二体之际会,胡自逢程子易学源流述略,胡自逢《周易程氏传》思想研究,金春峰《二程集》中《易序》作者考辨,庞万里程颐易学的特点及其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伊川易学的形成及发展,余敦康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程氏易学的为政之道,刘燕芸王弼易与伊川易之比较———关于《周易》的体例与原则,杨东试论程颐对今本《周易》古经分篇的义理阐释,陈京伟程伊川与马王堆之间———天理、象数与汉宋易学的视角,邢文苏轼易学与其人格,耿亮之苏轼《东坡易传》特色小议,舒大刚【南宋易学史】朱震易学纳甲观初探,唐琳李纲《易》说研究———兼涉其《易》与《华严》合辙论,林义正张浚的易学思想及其影响,蔡方鹿略论“参证史事”的杨万里易学,傅荣贤《易序》作者略考,程林周易本义考,白寿彝朱陆辩太极图说之经过及评议,戴君仁朱熹与李 的易学思想比较研究,张立文《周易本义》提要,潘雨廷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影响与局限,刘述先朱熹《易》学研究,徐志锐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与朱熹对易“象”的不同看法说起,林丽真《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朱熹的易学解释学,李兰芝朱熹河图洛书说的演变,温海明从“理一分殊”观朱熹易学与环保哲学,曾春海论程朱易学异同———两贤如何理解《周易》其书,[韩]徐大源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兼论朱熹、程颐易学思想之异同,蔡方鹿朱熹易学简论,郑万耕朱熹对邵雍先天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李秋丽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象数之学述评,余敦康论《本义》注文与卷首《卦变图》之相合,王风程、朱解《易》比较,吕绍纲程、朱《周易》观之分析与比较,[韩]金周昌朱熹《周易本义》音韵资料研究,金周生论吕东莱《易说》中的哲学思想,潘富恩陈天林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傅荣贤易简功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石明庆马斗成《易先天图—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郭U张行成先天数学初探———再论中国数学派,张其成杨简易学略论,傅荣贤叶适对《易传》的理解态度,高柏园论魏了翁的易学思想,金生杨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丁易东象数易学,林忠军俞琰卦变说辨析,郭U正传别传二重化———俞琰《易》说浅析,詹石窗【元代易学史】元代之易学,徐芹庭宋易在元代的发展,梁韦弦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章伟文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王新春保巴及其易著中的哲学思想,陈少彤【明代易学史】王阳明易学略论,温海明《周易》与阳明心学,范立舟试论王龙溪的易学哲学,杨月清从孔子易知简能观来知德易卦图,但衡今来知德的易说及其自然哲学,陈德述钱一本易象义理窥测———评《周易像象管见》,张克伟重刊古周易订诂———嵩园读书记之四,黄仲琴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蒋国保方以智易学思想散论,蒋国保方以智象数易学平议,罗炽【清代易学史】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之《易》说,杨宏声评孙奇逢“乾坤生生不息”的太极观,李之鉴评孙奇逢“变通趋时”的易学思想,李之鉴黄宗羲《象数论》与清初官方易学的变化,司徒琳张尔岐易学中的经世思想,汪学群王船山的易学,梁亦桥王船山的易学(上),罗光王船山的易学(续),罗光阐船山易学之宇宙论,曾春海《周易内传》中的若干辩证法思想,唐明邦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细胞”———阴阳对立统一,赖永海船山易学之研究纲领,曾春海试论王船山的易学体系,萧汉明王夫之论卦象、卦德与卦序,萧汉明王夫之《易》学成就的深刻总结———评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张善文王夫之易哲学在哲学史上的意义,金珍根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读船山先生《周易大象解》,梁韦弦简论王船山晚年的易学哲学———《张子正蒙注》到《周易内传》,林亨锡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与清初务实学风,汪学群王夫之易学中的人性论,汪学群《周易》与中国天人之学的模式———以船山易学为中心,陈赟《易图明辨》与儒道之辨,郑吉雄李光地与《易》学,詹石窗读《周易折中》,刘大钧清江慎修《河洛精蕴・后天为杂卦之根说》读后,涂士彬惠栋治《易》的特色与贡献,孙剑秋惠栋易学著述考,漆永祥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陈水云论焦循《易》学的“相错”、“比例”与数理,陈居渊焦循《雕菰楼易学》述评,赖贵三实证与实测———从方法论角度看焦循的易学研究,陈居渊焦循的易学诠释学,李兰芝论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陈居渊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陈居渊论焦循易学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陈居渊江都焦循手批《周易兼义》释文(一),赖贵三焦循《孟子正义》易学思想析论,赖贵三论焦循对“卦变”说之批评及其《易》学建构,[马]庾潍诚魏源易学初探,廖名春康有为和20世纪中国易学的现代转化,施炎平【近现代易学史】民国以来象数与义理派之易学,徐芹庭20世纪《周易》古史研究,陈桐生20世纪初《周易》经传分离说的形成,郑吉雄杭辛斋《周易》象数思想评价———兼述杭氏象数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李树菁尚秉和易学思想初探,刘光本本易理以诂易辞 由易辞以准易象———试论尚氏易学的特色及其对易学史的贡献,赵杰《周易古史观》驳议,刘长允马一浮易论,耿成鹏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颜炳罡熊十力的新易学思想———读《乾坤衍》,郁有学根柢《大易》出《新论》———《周易》与熊十力《新唯识论》,方用天人体用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黄玉顺熊十力之《周易》新诠释与儒学复兴,[韩]郑炳硕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高瑞泉成就与不足———浅议郭沫若的《周易》研究,魏晓丽冯友兰易学思想初探,彭卫国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范宁《周易讲座》序,金景芳象数易学义理新诠———牟宗三先生的易学,邓立光论牟宗三哲学中的易学研究,王兴国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上)———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黄黎星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下)———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论,黄黎星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郭齐勇黄寿祺《周易尚氏学札记》评述,黄高宪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张涛冯契对《周易》辨证逻辑思想的研究,丁祯彦《周易表解》自序,潘雨廷一部创造性的学术专著———宋祚胤《周易译注与考辩》评介,游唤民《周易》研究的新成果、新特点、新趋势———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摘要,张武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综述,颜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黄沛荣《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黄沛荣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意义,林忠军【其他】《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概谈,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续),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易类拾遗(三),王绍曾易学文献原论(一),周玉山易学文献原论(二),周玉山易学文献原论(三),周玉山易学文献原论(四),周玉山《南塘易说》与《周易辑闻》,王煦华说《易本》,于亦时《四库提要》易类订疑,杜泽逊广东之易学,饶宗颐韩国易学思想之特质及其文化的影响,[韩]柳承国退溪易学初论,吕绍纲再论退溪易学,吕绍纲金一夫与《正易》,[美]李钟勇等著梦海译《易经》英译版前言,[瑞士]G/G/荣格(楼格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录(总第81—86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录(总第81—86期)

论 刑事 和解与刑 罚 目的
…………………………………………………………………………………… 屈耀伦(—1 2 )
无 权处分 问题再 探 ………………………………………………………………………………………… 周 宏(—5 2 )
论 新 闻侵 权 的抗 辩 事 由及 新 闻侵……… ………… 杨晓峰(—1) 2 1
第2 7卷 第 6 期
21 0 1年 l 1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Ga s a h iest ( o ilS in e ) o r a n uLin eUnv ri S ca ce c s o y
Vo . 7 NO 6 12 。 .
● 经济 学研 究
甘 肃 发展循环 经济 中的金 融支 持及对 策建议 …………………………………… … … … 汪晓文, 光(—2) 武 1 7
QF I 与我 国股 指期货 市 场的利 弊分析 I参 资本 的辩 证 与生态 文明 的确立
— —
…………………………………………… … …………・高建卿(—3) 1 0
● 社 会 学研 究
不 能承受 的生命 之轻
— —
公 共行政 中的民众 尊严 与行政 伦理 ………………………………………………………… 扬伟涛(—6 1 )
甘肃 农村 人力资 源开 发 的制约 因素 与对策 研究 … … … ………… ……… … ……… … …… 朱彩萍(—1) 1 8
试析 多边 主义 中的 国际领 导赤字 问题 …………………………・ …………………………………” 竭仁贵(一l7 3 o)
城 乡和性 别 : 女性 农 民工就 业面 临 的双重挤 压 … … … … …… ・ … … … … … … … … … 王雄伟(—2) … 4 9 论 大学适 度竞争 的保 障机 制 … ………… … - - ………………………… … … ……-… …” 肖 …… . . 福赞(—3) 4 2 论高 校家庭 经济 困难学 生 资助体 系 的完善 ………………………・ … ……… … …….李升红, … 张稳刚(—1) 5 6

熊十力乾坤易学略论

熊十力乾坤易学略论

熊十力乾坤易学略论程旺;孔德涛【摘要】熊十力的乾坤易学是一种新易学;在<乾坤衍>一书中,熊十力系统阐发了乾坤易学的思想体系;熊氏由"辨伪"、"广义"建构起的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儒学史和中国易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熊十力;乾坤;易学;乾坤易学;现代新儒家【作者】程旺;孔德涛【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日照,276826;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日照,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61现代新儒家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现代新儒家在中西学的激烈碰撞和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动中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有感于以科技理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入侵下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花果飘零”(唐君毅语)、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文明的价值迷失和意义丧失,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根再植和返本开新,以期复兴道统、彰显人文、挺立民族价值、重建国人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信念,并最终实现国家的振兴和富强。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熊十力对这个时代更是有着深刻的体认。

熊在这种使命感的感召下,卓然而立,特立独行,毅然弃政从学,并“融贯中西、平章汉宋”(熊十力语)、出佛入儒、宗尊大易,独造“新唯识论”的思想体系,为现代新儒家立一典范,为中国文化弘一新论。

留意熊的主要著作和思想体系可以发现,熊的思想和《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许多观点和范畴都渊源于《周易》,而且他对易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阐发。

因此熊的新论亦可以称之为“新易学”,他晚年删定《新唯识论》时也说道:“余平生所学,颇涉诸宗,卒归本大《易》,七十年来所悟、所见、所信、所守在兹。

”[1](P2)。

熊十力“新易学”体系又是“准《大易》之乾坤而立”[2](《体用论》),且认为“《易》书全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纯是阐明乾坤之德性及其变化之复杂奇妙”[2](《存斋随笔》),“易道在乾坤,学《易》者必通乾坤,而后《易经》全部可通也”[2](《乾坤衍》),由此,熊十力的“新易学”也可称为“乾坤易学”。

抑扬古今 抒泄孤怀——熊十力《重印周易变通解序》发微  

抑扬古今 抒泄孤怀——熊十力《重印周易变通解序》发微  

抑扬古今 抒泄孤怀———熊十力《重印周易变通解序》发微李振纲【摘要】熊先生治学,一如其为人,从不轻率应付,无论是撰写鸿篇巨制的论著,还是与弟子友人书信往来,均十分认真,且多与评章学术、证会本体、安顿生命的哲学攸关。

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或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最根本的理论渊源和精神根基。

《重印周易变通解序》言简意赅,堪称是一部袖珍版易学小史。

序文对儒易道易、汉易宋易、扬雄《太玄》、船山易学、清学流弊及《周易变通解》的评章指点,与《新唯识论》《乾坤衍》新易学哲学前后相承,虽难尽周备公允,却多有独见慧解。

【关键词】熊十力;《周易变通解》序;易学哲学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7)04-0133-07作者简介:李振纲,河北邢台人,哲学博士,(保定071002)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14ZXC056)一近年承担研究的国家基金课题与易学生命哲学相关,思维兴奋点自然聚焦在《周易》经传及与此相关的诸多易学哲学、易学史文献。

古老的卦爻,神秘的图式,玄奥的象数,深邃的义理,羲文周孔,连山归藏,河图洛书,系辞彖象,王注孔疏,周程邵张,朱子《本义》,船山二传,太极理气,道器阴阳,先天后天,形下形上,汉学宋学,错综张皇。

睁眼闭眼,浮想联翩,满脑子都是这些名字、图像、概念。

近日重读熊十力的易学著作,为一篇序文即《重印周易变通解序》所吸引。

该序与一些论学书合编成册,编者命名为《熊十力论学书札》,收入《熊十力全集》第8卷。

该序在熊先生的论学书中乍看并不醒目,但初读过后,便感到非同一般,一千六百余字,言简意赅,堪称是一部袖珍版的易学哲学史。

在序文末尾,熊先生述及同县前贤万澍辰所著《周易变通解》及为序缘由云:不肖儿时,闻先父其相公,常赞扬先生潜德睿思,谓其治易不宥于当时风会,颇参稽汉、宋,而一证以己之所神悟独得,未尝谬于经旨者。

熊十力新易学人生论述评

熊十力新易学人生论述评

熊十力新易学人生论述评内容提要熊十力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也是“现代新儒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大师。

熊先生的新儒学思想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复杂过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从解放前的“新唯识论”转化为解放后的“新易学”。

新唯识论以“本心”或“仁体”为宇宙本原与本体,是一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

其特点是受佛学的影响极大,以本体论(“境论”)和认识论(“量论”)为基本框架,而人生论显得相对薄弱。

新易学完成于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深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因此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关系密切。

新易学的突出特点,是把新唯识论的心本体改造为兼含神质二性的复杂本体。

这既是过去新唯识论宇宙观内在逻辑的新开展,也是对新唯识论的唯心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进行理论综合的新尝试。

新易学放弃“境论—量论”的新唯识论框架,而加强了对人生论的研究,使认识论从属于修养论,体现了中国儒学以人生论为核心的传统特色。

新易学“宗主《易经》,以体用不二立宗”,在宇宙观上强调乾阳潜驱默运于坤阴之中主导并转化坤阴,在人生论上则强调禀于乾阳的仁心对禀于坤阴的形体和习心的主导性,以此建立精进向上、修身以自强的人生哲学。

与新唯识论虽讲体用不二却以本体为主不同,新易学的体用不二论以现象为主,只把复杂本体收摄于现象自身并说为现象内部相反相成的内在根源,实际上等于取消了本体;正因为本体被“消蚀”了,才真正体现和贯彻了“体用不二”的基本原则。

在人生论中,体用不二又被表述为天人不二,天蕴藏于人的内部,是含有无限可能性的乾元性海和创造根源。

天以自性显发为仁心一点灵明,随在明察、监督、升进和创发,从而成为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现实主体。

本体(恒转)内部的辟势是最原始的宇宙精神,它从一开始就潜驱阴帅于翕势和物质之中,随缘作主,唯变所适,从而推动物质世界不断向前进化,而它自己则随着物质的进化而逐渐显发,最终在人类身上大放光焰。

人类随顺仁心主体的指引而前进,一方面日损私欲、返己尽性,敦仁以立其大本;一方面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开发智慧,爱智格物以行其达道。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熊十力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是现代中国少有的几位构建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怪杰,更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狂放不羁的性情中人。

他的哲学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和形而上的气质。

都说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的早年经历是分不开的,我想这在熊先生身上可见一斑。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命体验熊十力是著名学者里经历颇多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哲学家。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时在通晓经史、学宗程朱的父亲身边读书,父亲去世后,被其兄长送到他父亲的朋友何先生那里免费上学。

何先生也是学宗程朱,非礼不履,主张变法。

熊十力在何先生那里读了半年,最终离开。

这时的熊十力性格张狂简脱,又自学自识,懂得了人禽之别,领悟到真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完成上天赋予吾人的使命。

同时他趋新交友,市场购书借阅,将先天下之忧而忧作为座右铭。

与何自新、王汉、何焜阁的相识,使熊十力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积极的参加科学补习社、群学社、日知会,甚至还自己组织了讲习社。

其时思想受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之书的影响,去武昌当小兵,成为学界与军界的纽带,传播着思想,成为武昌革命的奠基者和源泉。

幼年时父亲为其埋下的程朱思想得不到伸张应用,令熊十力困苦不堪,转向了佛学以逃避当下的困境。

以我看来,熊十力先生对佛学的学习并非出于喜爱和认同,加之早年学习的动荡,大多数时间都是熊十力自己阅读领悟或与友交流,所以没有明确的学术传承感和对老师的崇拜感,这对他日后离开师门,弃佛入儒有着先天性的影响。

二、《唯实论》之前的学术思源熊十力先生虽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很早就养成了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关注着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早年涉学极广,除幼时受父亲影响,他也读过介绍西方科学知识或社会政风的《格致启蒙》之类的书,及维新变法的论文。

少年时与王汉、何焜阁雄姿英发,指点江山时便时常借题发挥《易经》内思想,可见《易经》于熊十力接触之早,以及熊十力对《易经》思想的认识和把握。

六经与大道——探析《乾坤衍·辨伪》所示熊十力的经学思想

六经与大道——探析《乾坤衍·辨伪》所示熊十力的经学思想
前后期小康与大道 的分判 中, 熊十力重立 了儒家的道 统。
关 键 词 :熊十力 ; 六经; 大道; ; 辨伪 道统 中 图 分 类 号 :B 1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O — 28 (09 l — 05— 0 O2 5 9 20 l 8 a8 2
熊十力于 15 9 2年作《 新唯识论 》 删定 记时 , 表达 了 自 己暮年 的愿望 :尝欲造《 “ 大易广传 》 一书 , 通论内圣外王而
说, 十力认为,据乱 世 , “ 群起革命 , 颠覆统 治 , 乱世 反之 拨 正。升平世 , 承据乱世 革命 初步完成 之后 , 乃领导人 民合 作, 创起生 产等等 革命 , 成一切 新建设 , 完 改变 旧 国家结 构, 树立新国家形式 。 ……太平世 , 以道德 为人类互相亲 比
《 礼运经》 虽然被小儒改造 为 L ・ 记 礼运篇》 但 “ , 其开 端 大同小康 两段文 , 必皆是根据原经之文 。口 而现在 的 ”
为“ 认清 中国何由停滞 不前口 , 十力认识 到“ ”熊 中国 人笃古之 习深。著成一家之言 , 非托古难引起 当世之信也 。
’ 于是 , 钻研古 学 , 他 选择 B的路径 , 以为 孔子 正名 为
成 巨册 , 人收入 《 汉 礼记 》 , 或疑其原经非 独立之一 中 后人
经。 ”
“ 以想 见此《 主张领导 人民建设 , 以全力 开发生产 可 经》 专 事业 。口 ”
二、 六经之真伪
1 春秋经》 . 伪《 的革命论影子 司马迁《 史记》 《 有“春秋》 贬天子 , 退诸侯 , 大夫 。 ” 讨 聊 十力认为“ 贬者 , 废除其位 , 而逐之远方。退者, 废除其位 , 令 其退为庶人也 。讨者 , 举兵 以灭之 。春秋时大夫用政 , 故须 用 兵力荡灭之也。嘲 ” 何休解 诂《 羊春秋 》 有 衰乱世 、 公 , 升平世 、 太平世 之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

探析熊十力哲学思想理论渊源熊十力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是现代中国少有的几位构建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是一位特立独行、无所依傍的怪杰,更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狂放不羁的性情中人。

他的哲学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和形而上的气质。

都说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的早年经历是分不开的,我想这在熊先生身上可见一斑。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命体验熊十力是著名学者里经历颇多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哲学家。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时在通晓经史、学宗程朱的父亲身边读书,父亲去世后,被其兄长送到他父亲的朋友何先生那里免费上学。

何先生也是学宗程朱,非礼不履,主张变法。

熊十力在何先生那里读了半年,最终离开。

这时的熊十力性格张狂简脱,又自学自识,懂得了人禽之别,领悟到真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完成上天赋予吾人的使命。

同时他趋新交友,市场购书借阅,将“先天下之忧而忧”作为座右铭。

与何自新、王汉、何焜阁的相识,使熊十力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积极的参加科学补习社、群学社、日知会,甚至还自己组织了讲习社。

其时思想受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之书的影响,去武昌当小兵,成为学界与军界的纽带,传播着思想,成为武昌革命的奠基者和源泉。

幼年时父亲为其埋下的程朱思想得不到伸张应用,令熊十力困苦不堪,转向了佛学以逃避当下的困境。

以我看来,熊十力先生对佛学的学习并非出于喜爱和认同,加之早年学习的动荡,大多数时间都是熊十力自己阅读领悟或与友交流,所以没有明确的学术传承感和对老师的崇拜感,这对他日后离开师门,弃佛入儒有着先天性的影响。

二、《唯实论》之前的学术思源熊十力先生虽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很早就养成了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关注着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早年涉学极广,除幼时受父亲影响,他也读过介绍西方科学知识或社会政风的《格致启蒙》之类的书,及维新变法的论文。

少年时与王汉、何焜阁雄姿英发,指点江山时便时常借题发挥《易经》内思想,可见《易经》于熊十力接触之早,以及熊十力对《易经》思想的认识和把握。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体用不二的乾坤翕辟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体用不二的乾坤翕辟

熊十力易学思想研究:体用不二的乾坤翕辟
王义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熊十力哲学“归本大易”.这既有时代赋予的意义,也是体用不二哲学的必然选择.其易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其起着支撑、架构的作用:在“体用不二”易学本体论的统率下,展开“乾元性海”的易学心性论、“乾坤心物”的易学宇宙论、“翕辟成变”的易学方法论.可以看出,易学成为熊十力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通道.但这样的转向仍预设了某种“现代性”的前提,而这就淹没了其“体用不二哲学”的灵动性.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当代的视域.
【总页数】8页(P97-104)
【作者】王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1
【相关文献】
1.辟以运翕翕以显辟——谈熊十力的体用一如哲学 [J], 孙业成;蒋国保
2.熊十力“翕辟成变”思想评议 [J], 陈志雄
3.翕辟成变动静二相——试析熊十力与奥罗宾多的本体论枢要 [J], 朱璇;
4.性量二智:本以认识活动的"翕辟成变"——熊十力认识论研究 [J], 毛彦婷
5.翕辟成变动静二相——试析熊十力与奥罗宾多的本体论枢要 [J], 朱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熊十力乾坤易学略论

熊十力乾坤易学略论

论 略陈管 见 。


乾坤 易学 之 新 意
值 、 建 国人 的终 极关 怀 和价值 信念 , 重 并最 终 实现 国家 的振兴 和富 强 。作 为 现代 新 儒 家 的奠 基 人 ,
熊十力 对这 个时 代更 是有 着深 刻 的体 认 。熊在 这
熊 十力 的乾坤 易学 作 为 一种 新 易学 , “ ” 其 新
契 于《 》之 所 得 , 认 为 他 的 所 悟 、 论 才 是 易 并 所 《 》 易 之本 义 、 子之 真 意 。 即使 放 到新 儒家 的阵 孔 营来考 察 , 的易学 体系 , 熊 也算得 上 是开 一代新 学 风之论 。 自熊 十力 “ 学宗《 易经 》 标 帜始 , 代新 ” 现 儒 家 多对 《 易 》 行 过 研 究 、 辨 、 释 、 挥 , 周 进 考 阐 发 《 易 》 他 们 返本 以求 的重 要 的思 想 源 头 和 开 周 是 新 以创 的重 要 的经学依 傍 , 究 《 易 》 为 他们 研 周 成 重建 意 义世 界和 终极价 值 的一项 不可 或缺 的时代
意何在 ? 首先 , 儒学 史 的层 面来 看 , 十力 的“ 从 熊 归本 大 易 ” 论 算 得 上 是 空 谷 绝 音 , 常 讥讽 先 儒 不 之 他
种使命 感 的感 召下 , 然 而 立 , 立独 行 , 然 弃 卓 特 毅
政 从学 , “ 并 融贯 中西 、 平章 汉宋 ” 熊十 力语 ) 出 ( 、
理 派 ) 。如 果 易 学 研 究 新 流 派 的称 谓 可 以成 ”
作者简 介 : 旺(9 7 ) 男 , 程 18 一 , 山东 曲阜人 , 曲阜师范大学 2 0 0 8级 中国哲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家哲学 ; 研 儒 孔德 涛( 9 2 ) 男 , 18 一 , 山东 曲阜人 , 曲阜师范大学 2 0 0 8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行政伦理学 。

《乾坤衍》“辨伪”探微

《乾坤衍》“辨伪”探微

作者: 黄石声;黄晓阳
作者机构: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熊十力;《周易》;孔子;乾坤;批判改造;三个时期;熊氏;《易传》;《易》;六十四卦
摘要: 熊十力是近代著名的易学家,其晚年易作《乾坤衍》一书,确是一部独具慧眼、具有真知灼见的好书。

该书分辨伪和广义两大部分。

辨伪是辨别周易之真伪,广义是根据乾坤二彖发挥作者易学哲学思想。

本文试图对其第一部分“辨伪”作札记并略抒管见,乞大家雅正。

第一、熊氏认为辨伪十分重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熊氏认为辨伪是治易的首要问题,十分重要。

他。

熊十力《乾坤衍》探微

熊十力《乾坤衍》探微

作者: 唐文权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25-31页
主题词: 熊十力;新唯识论;乾坤;孔子学说;哲学体系;体用不二;国内学术界;思辨哲学;哲学家;
主观唯心主义
摘要: <正> 《乾坤衍》在1961年钞写影印自费出版,它是熊十力众多著作中最后问世的一部,因此,可视为作者一生思想的最后归宿。

由于种种原因,熊十力思想过去在国内学术界未曾受到应有的重视。

他的前期代表作《新唯识论》还曾引起过思想界的争议,《乾坤衍》则似还未见专门的评论。

本文试图对它作一探讨,以期就正于国内外对之感到兴趣的专家学者,并作为对这位早年以辛亥革命参加者现身,中年以后以哲学家问世的著名人物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性 , 禀坤 以成形 。故 日各正 性命 ”1毖。熊 十力 【。 ]
强 调乾 坤互 含之 例 的三 层宏 义 : 一 , 第 可见 一元 之 义 ; 二 , 知实 体 是复 杂 性 , 单一 性 ; 三 , 第 可 非 第 变 不 孤 起 , 不 孤 成 , 变 坤 化 , 阳合 一 , 宙 遂 化 乾 阴 宇
( ) 爻 之 例 一 卦
熊 十力 在总 释 乾坤 二 彖 开 端 之辞 时 指 出 , 由 乾 卦 中有坤象 , 卦 中有 乾 象 可发 见 乾坤 互 含 之 坤
例 。乾 坤互 含之 例 著 明 乾坤 同本 乎 一元 实 体 , 同
为一元 实体 之 两 方 面 , 不可 将 乾 坤 训作 两 物 。熊
Ma 2 y. 011
从 《 坤 衍 》 读 熊 十力 的易例 思 想 乾 解
李 会 军
( 湖南女 子学 院 , 湖南
【 摘
40 0 ) 1 0 4
要】《 坤 衍 》 熊 十力 先 生 新 易 学 思 想 最 终 完 成 的 标 志 。他 通 过 揭 橥 “ 喻 立 名 ” 辞例 和 “ 坤 乾 是 譬 等 乾
互含” 等义 例思 想 以 融 贯 “ 子 六 义 ” 阐 释 其 “ 用 不 二 ” 本 体 论 思 想 , 显 了他 本 人 独 特 的 思 想 背 景 、 论 孔 来 体 的 彰 理
特征与价值 。 【 关 键 词】熊 十 力 ; 易学 ; 坤 ; 乾 以体 摄 用 ; 用 摄 体 以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7 —O X(O 1O —o 1O 文 6 27 7 2 l ) 30 O一4 【 图分 类 号 ] 2 1 中 B 6
whc ea ay e h o tn fp icpeo o  ̄ s c s“ e x g a a d b tp o ” n He v na d E rhc n ihh n lzst ec ne to rn il f Zh u u ha h e a rmsn me ymea h r a d“ a e n a t a
各 独立 , 相含 受 , 视 听不 能 相通 相 济 ; 不 则 如若 手 足 各 各 独立 , 相 含受 , 行 持 亦不 得相 通 相 济 。 不 则
从 一二 例 , 可推想 乾坤互 含 之例 , 无所不包 通 。而
是 元 。坤元 含 义亦 同于 此 。合 起 来 看 , 元 和 坤 乾
元 都称之 为元 , 乾之元 就是 坤之 元 , 之元 也 就是 坤
乾之元 , 就 意味 着 实体 只 有 一元 , 这 而非 二元 、 多 元 。同时 , 乾和 坤都 是 一 元 实 体 内部 本 来 就含 藏
在 分释 “ 道变 化 , 乾 各正 性命 ” 时更 指 出“ 盖周易 有
乾 坤互 含之 例 , 明示乾坤 不是 两物 , 读周 易者必先 究 明此 例 , 知 乾彖之 文 , 乾 即含坤 。言乾变 即 方 举 含坤化 。变 者 , 主导 坤 也 , 者 , 乾 化 坤承 乾 而 与 之
灵 , 有 刚健 、 生 、 具 生 升进 、 明 等特 性 , 熠 能够 了别 物、 改造 物 、 导 物 而 不受 物 之 蔽 。“ ” 主 坤 为物 质 、 能力 , 有柔 顺 、 暗 、 具 迷 坚结 、 闭塞 、 坠 、 下 动则 刚等 特性 , 承生 命 精 神 之 主 导 。乾坤 两 大 类 的判 分 顺
开 。在 熊 十力看 来 , 道 变 化 , 乾 即伏 有 坤 道 在 内 ,
乾干运 坤 , 含 载 乾 , 主导 坤 是谓 变 , 承乾 而 坤 乾 坤
是 指万物 , 这就 是 乾坤 易 学 所 揭示 的 体用 不 二 的 本 体论 之要义所 在 。乾元 、 坤元 之立 名 , 恰 符合 恰 他 “ 以一 元 归 藏 于 万 物 ”、 以用 摄 体 ” 惟 “ 的基 本
原 理 , 明地标 示 了 熊十 力 内圣 学上 根 本 反对 宗 鲜 教 之天帝 及哲 学之 杂 于 神 道 思想 , 王 学 根本 消 外
灭 统治 的根本 立场 。
动 , 成其 功 , 谓化 。变必 有 对 , 化二 字 是 有 而 是 变 分 别 的 ,在 阳称 变 , 阴称 化” 是孔子 周易 之定 “ 在 这
第2 7卷 第 3期
2 1 年 5月 01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Ga s a h iest ( o ilS in e ) o r a n u Lin eUnv r i S ca ce cs o y
Vo . 7, . I 2 NO 3
源 。但这 一根 源( 实体 ) 不在 万物 自身 之外 或之 又 上 。第二 、 乾不 即是元 。元 是乾 之所 由成 , 物正 万
是 资取 于 自身本 有 之 内在 根 源 以成 其 始 , 以成 其
生的 。第 三 、 之元不 离 乾而独 存 , 乾 亦不妨 说 乾 即
十力 特 以人体 作譬 来 阐明此 例 : 身有五 官 四肢 , 人 五 脏百 体 , 是互 相含 受 , 为一 体 。假若 眼耳各 都 成
s o h n q e o i a k r u d a h o e ia e t r s , v n t e r t a a u . h ws t e u i u fh s b c g o n n t e r tc l a u e e e h o e i lv l e d f c Ke r s Xin h l; /s u is He v n a d Ea t c mp e e d n u c i n b o me o ; o r h n i g n u n n b y wo d : o g S i Y t d e ; a e n rh; o r h n ig f n t y n u n n c mp e e d n o me o y i o
例。
按 照熊十力 的理解 , 譬 喻立 名 也 是 周 易 辞 就
例 之一 。古术 数易 以象 为卦 、 之名 , 乾 因其象 爻 如 而直称 天 、 、 龙 阳气等 。古 代 民俗共 信 阳气 生长庶
物 正如 乾之生 生不 已 ; 能 潜 能 飞 正 如 乾 之初 潜 龙 而终于 飞跃 ; 体 之 运行 迅 速 至 健 正 如 乾 德 之健 天 而又健 。孔 子 改 象 为譬 喻 , 以譬 喻 为 卦 、 之 就 爻 名 。以天 、 、 龙 阳等 名 来 比喻乾 , 就能 使 人 由譬 喻 之不一 而悟 乾道 具 有 多 义 性 。基 于 同样 的 易理 , 坤道 取地 为譬 喻 , 妨 称地 道 ; 之 象 于 地 , 黄 不 坤 故 可谓坤 ; 之 象为 物 , 坤 因物 之成 必 依 于理 , 坤 又 故 称为理 。 熊十力认 为 , 古人 行 文 造 句 多 有伏 辞 以避 繁
An lzn o gS i ’ rn i lso o y r m h d c in o a e n rh ay i gXin h l sP i cpe fZh u ifo T eDe u to f He v n a dEa t i
LI H u—un ii
是 因为从 综 观 大全 的 的观 点来 看 , 物 的存 在 与 万
易学 观 中丰 富而又新期 ] 0 10 - 0 2 1 - 32
【 者 简 介】 作 李会 军 ( 94 ) 男 , 南邵 阳人 , 南 女 子 学 院 讲 师 , 南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t ̄ 事 中 国思 想 史研 究 。 17一 , 湖 湖 湖  ̄- -
b n t o o p s tn s ’ n o d rt t g a es x p i t fC n u i s y - l g .Th sa p o c e p i wi h o s r c e u i f p o ie e s y ’i r e O i e r t i o n so o f c u ’ i o y n o i p r a h h l s h m t t ec n tu — h t n o i h l s p y Ch r c e ie y s b tn e a d f n t n c n n t b e a a e n o t ” , n a wh l ,i lo i fh s p i o h a a t rz d b “ u sa c n u c i a o e s p r t d i t wo o o o a d me n i e t as
的属性 , 我们 由万 物 之不 一 性 而 可 知 实 体 内含 复
杂性, 绝非 一性独 因 。他进 而指 出 , 说实 体是 万物
之 内在根 源 , 物 以外 无有 独存 之 实体 , 万 遂成 体用 不 二之论 。显然 , 这里 的体 是指 实 体 , 是指 现象 用
同功也 。变化 , 即是 乾 坤合 一 , 物 , 万 由是 禀 乾 以
( u a o n’ i e s t C a gs a 5 4 3 , h n ) g n n W me sUn v r i y, h n h 2 0 7 C i a
A src : h e u t no a e n a t h l mae s n o o lt n o o g S i ’ e -i lg , b t t T eD d c o f He v n a d E r i t e ut t i fc mp ei fMrXi hl S n o y oo y i a i h s i g o n i o n
f n to u ci n
《 乾坤衍 》 中 国当代 哲学 界杰 出人物 熊 十力 是

先 生 自承 的“ 衰年 定论 ” 。该书起 草 于 1 5 9 9年 , 完
成 于 1 6 年 春 , 仅 高度 概括 了熊 十力新儒 学 思 91 不 想 的哲学 内涵 , 而且 正 式将 他 的学说取 名 为“ 易 新 学” 标志 着其 新易 学思 想 的最终 完成 。熊 十力在 , 第一 分“ 伪 ” 辨 中的 主要 工 作 是 “ ” 借 考镜 儒 学 破 , 源流 , 辨析 了孔 子《 经 》 别是 作 为 群 经 之首 的 六 特 《 周易 》 自孔子 没 后 , 六 国小 儒 篡 改 , , 被 被汉 儒 伪 造 的经 过 , 图晓 明原 经真相 ; 力 第二 分“ 义” 广 的主 要 工作 是“ ” 基 于 伪《 立 , 周易 》 幸存 的孔子 原文 , 着 力 通过推 扩 孔子 周 易 来 发 挥新 易 学 观 , 阐释 生 生 不 已 、 进 不 息 的本 体 论 、 健 宇宙 论 、 生论 及 裁成 人 天地 、 辅相 万 物 的 外 王 学 思想 。本 文 拟 聚 焦其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