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答案1603(社区班同学不用做)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四、阐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什么是经济辐射?区域经济辐射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与方式进行?六、阐述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简述罗斯托与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八、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特征?九、什么是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城市群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什么是区域经济分工?区域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十一、什么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二、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十四、谈谈你对我国区域经济规划遍地开花的认识.十五、请分析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十六、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目标与手段。
十七、请简要说明几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对策.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答:经济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从经济区域的属性看,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包括:1、经济地带:内部具有同质性的经济区域。
2、大经济区: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核心和边缘共同组成的,内部具有很强聚集性功能的经济区域。
3、功能性经济区:是指在经济地带或大经济区内具有相同职能的经济区域。
4、行政经济区:指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界限完全一致,兼备行政区与经济区两种职能的的区域。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答:区位: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在地理位置上所选择的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有限空间范围.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影响企业区位分布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企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社会经济环境、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点、线、面、网络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答案1603(社区班同学不用做)
请在4月30日前完成《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
操作步骤:(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如果不是用谷歌浏览器,完成作业后发现无法提交作业,说明出错了,请更换为谷歌浏览器,重新做。
点击“形考作业”——点击“我的作业”——点击“形考任务”就打开作业了,全部完成点“提交”。
(提示:找不到答案的单选题就自己选一下,如果是多选找不到,就全选。
题目都是随机抽题的,所以要到里面找,可以用查找功能,输入关键字来查找比较快)总成绩只要有60分以上就可以了。
(已经做过并提交任务的作业,不要在点进去,重新点进去后,就又要重新做了)大家知道如何快速找到答案吗?1、选中题目连续的几个字(只要复制一小段纯文字三四个字就好,不要有标点符号)2、按下ctrl+c复制题目,(或鼠标右键单击,选复制)3、打开答案的文本,按ctrl+f打开查找,4、ctrl+v粘贴题目,点击查找,就可以找到题目了。
一、单项选择题(比较优势理论)是地域分工理论的基础。
(城市布局)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城乡边缘区)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飞旋镖效应)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
(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
(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
(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部经济)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周期、区域经济合作、区域专门化产业、地区形象塑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参考答案: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周期:指反映经济活动面貌的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的不断反复出现,是在经济活动的扩张中仅仅由增长率的减漫或阻滞作为一个衰退时期而形成的经济周期。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重新配置、合作,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那些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工意义的、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地区形象塑造:是指对地区形象的科学的总结和设计,以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实行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地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促使各成员国的经济活动逐步走向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自由贸易城市化: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由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2:[论述题]名词解释区域、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划、人力资源、区域开发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2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经济学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绪论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答: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区域”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差异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因此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答:“区域”尺度上的积极发展问题有许多特点: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
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
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
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3、我国地方经济现象有哪些?答:①历史上中原的政治经济重心从西(渭河流域)向东(洛阳、开封等)的转移,和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都与地方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格局变换有关。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仍然发育了明显的地方经济。
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使我国中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得以发展,彻底改变了那里的传统产业面貌,初步形成了这些省份的工业体系。
④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层出不穷的时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地方经济现象?答:①地方经济的发展现象。
②地方经济的差异现象,表现为水平的差异和垂直的差异两个方面。
③地方经济的地方经济竞争现象。
④地方经济的地方联合现象。
[教学]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docx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索。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屮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休。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威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体化的进程屮, 区域经济一休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I才I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曲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 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电大2024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一_00028
2024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一_0002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B. 内在的C. 引进的D. 独创的2.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3. ()在20世纪60年头提出了“干中学”理论。
A. 阿罗B. 舒尔茨C. 杜能D. 韦伯4.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克里斯塔勒5.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B. 物力C. 资源D. 技术6.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学问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7.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A. 好用性B. 学问性C. 应用性D. 综合性8.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A. 条件B. 制度C. 政治D. 经济9.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好用性B. 应用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10. ()是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 社会学B. 区域经济学C. 政治学D. 经济学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缘由。
A. 储蓄B. 工资C. 资本积累D. 通货膨胀E.技术2.连锁效应包括:()。
A. 前向关联效应B. 后向关联效应C. 旁侧关联效应D. 中间关联效应E. 后进关联效应3.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A. 经济增长B. 结构升级C. 技术创新D. 社会进步E.人民福利提高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A. 区域发展理论B. 区域关系理论C. 区域空间理论D. 区域政策理论E. 区域贸易理论5.德国学者()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1)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
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
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0306)《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06]《区域经济学》第一次作业[多选题]1、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可以是()。
A:一国内的经济区域;B: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C: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参考答案:ABC[多选题]2、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国土划分模式,把全国划分为四类主要的功能区,包括()。
A:优化开发区;B:规划开发区C:限制开发区D:禁止开发区E:重点开发区F:生态工业园区;参考答案:ACDE[多选题]3、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并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由城市向外,依次是()。
A:林业圈;B:自由式农业圈;C:谷草式农业圈;D:畜牧业圈;E:轮作农业圈;F:三圃式农业圈;参考答案:ABCDEF[多选题]4、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影响生产费用的最重要的三个区位因素是()A:原料和燃料;B:工资;C:运费;D:地租;E:集聚;F:固定资产的维修;参考答案:BCE[多选题]5、符合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的特点的是()。
A: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区,一般遵循市场原则;B:每一个低级市场区为3个高级市场区所分享;③高一级中心地的面积正好是低一级的3倍,市场区系列为1、3、12、48……;C: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只辖有自身和其他两个完整的低级中心地(6/3),即一个较高的中心地的市场区正好是下一级市场区的3倍,即K=3;参考答案:BC[单选题]1、()是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它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一定范围的封闭式、综合性的对外开放的区域,它主要利用其处于港口和陆地口岸的地缘优势,发展国际贸易。
A:经济特区;B:经济技术开发区;C:保税区;D:综合经济协作区;参考答案:C[单选题]2.、()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交通便宜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各区位的优劣。
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
二、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3、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1、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2、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3、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4、城市化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是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
1、城镇体系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
2、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3、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4、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一:名词解释、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年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年,成立之初是由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在4月30日前完成《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
操作步骤:(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如果不是用谷歌浏览器,完成作业后发现无法提交作业,说明出错了,请更换为谷歌浏览器,重新做。
点击“形考作业”——点击“我的作业”——点击“形考任务”就打开作业了,全部完成点“提交”。
(提示:找不到答案的单选题就自己选一下,如果是多选找不到,就全选。
题目都是随机抽题的,所以要到里面找,可以用查找功能,输入关键字来查找比较快)总成绩只要有60分以上就可以了。
(已经做过并提交任务的作业,不要在点进去,重新点进去后,就又要重新做了)大家知道如何快速找到答案吗?1、选中题目连续的几个字(只要复制一小段纯文字三四个字就好,不要有标点符号)2、按下ctrl+c复制题目,(或鼠标右键单击,选复制)3、打开答案的文本,按ctrl+f打开查找,4、ctrl+v粘贴题目,点击查找,就可以找到题目了。
一、单项选择题(比较优势理论)是地域分工理论的基础。
(城市布局)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城乡边缘区)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飞旋镖效应)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
(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
(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
(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部经济)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1962年,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农药污染所引起的可怕景象。
20世纪70年代,(涅克拉索夫)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区域经济学。
B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内外兼顾)。
C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城市(空间结构)决定城市竞争力。
城市(支柱产业)的选择将决定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
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
D地域分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比较优势理论)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比较优势原理)。
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通常可以采用(区位商)来计算。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E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学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都有要个共性,都强调(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
二战后,(伊萨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
F辐射概念与区域经济相联系时,可将辐射分为点辐射和(线辐射与面辐射)辐射理论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G共同市场理论主要是探讨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之后,成员国所获得的经济效应。
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H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
J决定一个地区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
K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有(就业量指标)。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
M缪尔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
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盟)。
O欧洲联盟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为现在的(经济与货币联盟)。
Q区际分工具有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区际分工具有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区位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经济学家(杜能)。
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
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比较应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转换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从(古典区位论)演化而来的一门新学科。
R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W我国不发达地区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资源导向)X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Y亚太经合组织是(灵活开放的磋商机构)。
一些学者根据发达国家大都市市区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生命周期)理论。
Z在经济结构上后起国与先行国最重要的区别是存在明显的(二元性)。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
(中心城市)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
总部经济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区位商指标)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
(地理区位/政府作用/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
(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
(雁行形态说/产品循环说)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参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自然资源/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辐射的特点。
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
C产业结构高级化中选择战略才产业的基本原则是(需求收入弹性原则/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过程。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城市群具有以下的经济性质与功能:(城市群的高聚集性/城市群的高能级性/城市群的开放性/城市群的自组织性)。
D大农业主要包括种(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区域开发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使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以下(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方面进行。
地域分工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E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F辐射理论高度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依赖性)。
辐射理论具有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制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市场信息的传播/思想观念等非经济因素的扩散)等方面。
G根据辐射的特点,借用移民理论的概念对辐射理论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跳跃式辐射/摊饼式辐射)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地区性投入)因素。
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及目标的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是(追求静态贸易福利最大化/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追求动态效应最大化/其他非传统经济收益)。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投资效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从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经济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经济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
H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的指标有(比较成本/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指标)。
F胡佛认为,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区位因素:(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
J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造成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包括(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地区/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近年来梯度发展理论正由静态定位理论发展为动态理论,其中最有权威的是(缪尔达尔/赫希曼)的理论。
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资源自由充分流动)。
经济区只归纳为两类,是(综合经济区/类型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有(国家内部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改善)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改善)。
K科技工业园区的机制有(人才激励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市场选择机制/政.产.学.研互动机制)科技工业园区的特征有(市场化特征/网络化特征/信息化与国际化特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包括以下几种流派(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包括(自然资源账户/可持续收入/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L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上的稳定/重视科学文化发展/有一个有远见卓识.决策果断.工作效率高的政府)。
N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主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资源/地方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
P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口质量/经济效益及增长能力)。
Q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哪几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导向是(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一般由(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组成。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原则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结构性效益/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如何/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农村/各种网络)组成。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有(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既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区域经济学目前的流派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区域管理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