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都城考古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中历史复习课题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025届高中历史复习课题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题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3.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4.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二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1.宋朝时期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知识点三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_为现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5.主张(1)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

(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提出“_”,探究万物,获得普遍天理。

6.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四文学艺术和科技1.文学艺术: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

(1)宋词: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发展迅猛。

_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突出。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宋元两朝,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绘画成就以_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2.宋元科技成就(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北宋的沈括所著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3)元朝的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棉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棉布直到现在依然是人们的主要衣料之一。

我国人民在内地种植棉花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A.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3.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

”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题组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4.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的“榷场”,既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榷场”是()A.贸易场所B.军事要塞C.竞技场D.牧场5.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B.对外贸易的发展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D.边境市场的繁荣6.宋高宗曾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反映了()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7.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题组三经济重心南移8.南宋时期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A.粮食贸易发达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农业技术提高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9.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约贡献财政收入20%约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苏湖熟,天下足”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10.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取士人数大体均衡。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问题导学
辨正误
1.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 2.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
求。( × ) 3.南宋能够偏安江南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的完成。( √ ) 4.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内容②“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
存天理,灭人欲
”。
④提出“
格物致知
”。
(3)影响:从_南__宋__后__期___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商业发展 (1)特点:面向_大__众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②随着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
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③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2)表现
【链接·选择性必修2·P39】
④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2.阅读教材P61“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思考宋代陶瓷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 对外贸易促进了宋代陶瓷业的发展;窑炉的改造和烧制技术的革新;宋人饮茶 风习的盛行。
3.北宋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南北分卷的现象。(摘自教材P6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提示 利: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 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机会。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古地图看宋、辽、金、元的北京

从古地图看宋、辽、金、元的北京

古地图与中国历史期末作业(从古地图看宋、辽、金、元的北京)姓 名 陈炎梁学 号 3120622034专业班级 建筑122开题日期 5月20日宁波理工学院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北京”一词在宋朝。

宋朝的首都是开封,北京指的是今天邯郸管辖的大名,不是现在的北京。

现在的北京在宋朝是辽国的领土。

历史基础——唐王朝以长安为京都,分全国为10道(后增至15道),河北道辖25州,包括幽州。

唐玄宗时,沿边设10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是其中之一,治所在幽州,控制奚,契丹,不久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控制室韦、株羯(女真前身)。

安禄山即以范阳节度使的身分,以今北京地区为基地,起兵叛乱。

白居易“渔阳毖鼓动地来”,即指此。

后来藩镇割据期间,范阳节度使改名幽州节度使,又名卢龙节度使,治幽州,即今北京,领幽、蓟、易、定、沧等9州,直至唐末,为李克用所兼并。

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处于分裂,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中国北方契丹各部,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

1125年为金朝所灭。

五代初期,幽州等州郡属后梁、后唐管辖。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起兵叛变,企图篡位夺权,勾结契丹主耶律德光,取得他的军事支持,拜他为父,并由德光册立为帝,史称“儿皇帝”,建国称后晋。

交换的条件:割幽云16州与契丹,这十六州是:幽(今北京市西南)、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原属北京怀来,今为北京延庆官厅水库库区)、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并向契丹称儿皇帝。

从此,北京地区成了辽国的领土。

北宋都大梁,即开封,称东京。

自此以北至河间府,一片平原,无险可守。

辽占燕云16州,对宋是一大威胁。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_札记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_札记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本书背景与目的 (3)1.2 北京的重要性与历史地位 (4)二、北京考古发现概述 (5)2.1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 (7)2.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9)2.3 随唐至五代十国 (11)2.4 宋元明清时期 (12)三、重要考古发现解析 (14)3.1 元大都的发掘 (15)3.2 长城的研究与保护 (17)3.3 圆明园的遗址调查 (18)3.4 金中都的探索 (19)四、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 (21)4.1 建城历程 (22)4.1.1 商周时期的城邑 (24)4.1.2 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城池发展 (26)4.1.3 随唐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27)4.2 城市规划与设计 (28)4.2.1 中轴线布局 (29)4.2.2 宫殿与园林规划 (31)4.2.3 街巷与市场布局 (32)4.3 社会文化变迁 (34)4.3.1 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5)4.3.2 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36)4.3.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8)五、结论与展望 (39)5.1 北京建城史的意义与影响 (40)5.2 未来考古工作展望 (41)5.3 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42)一、内容概要《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是一本关于北京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丰富的考古发现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展示了北京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远古时期的北京、夏商周时期的北京、秦汉时期的北京、隋唐宋元时期的北京以及明清时期的北京。

在每个部分中,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北京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远古时期的北京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然后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分析,揭示了北京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和文化遗存。

在夏商周时期的北京部分,作者重点讲述了这一时期北京的政治格局、城市建设、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与周边诸侯国的交往。

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考古

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考古

第二章辽代考古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契丹人是东北古老的民族。

相传契丹奇首可汗“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

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这个神话传说中反映了契丹的最初历史变迁。

契丹人最初是由白马、青牛两个氏族相结合而成的一个部。

白马氏族的居住地在从马盂山到木叶山的土河(今老哈河)流域,青牛部的居住地在从平地松林到木叶山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流域。

两部之间相互通婚,后发展为八个氏族,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契丹古八部。

契丹古八部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掸部、黎部、吐六于部。

901年,耶律阿保机以功继任迭剌部首领,专掌对外征讨之事。

阿保机率领契丹各部人马连年发动对邻近各族和南面州县地区的战争,902年秋,“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辽史·太祖纪》)四出征伐、掠夺使契丹的人畜、土地迅速增加,尤其是迭刺部的势力更加强大。

战争的胜利不仅给阿保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加强了迭刺部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他在部落联盟中的政治威望。

904年,阿保机升任为于越,“总知军国事”,掌握军政大权。

906年12月,契丹部落联盟八部酋长会议罢免了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推选实际掌权的耶律阿保机为可汗。

907年正月,举行柴册礼,燔柴告天,阿保机正式继承汗位。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三、南方经济发展对文化的推动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 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 地区。。 问题思考经济重心南移是否推动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没有推动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 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榷场是宋与辽、西夏、金诸政权设置的官办边界贸易场所,
榷场贸易发达 以通辽、西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
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各政权之间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海外贸易繁荣 宋朝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外贸税收
2.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3)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 济较快发展。 (4)宋朝统治者推行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5)宋朝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6)各民族政权并立,为商业贸易创造了空间。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依托点1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材料解读]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
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
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朝)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
知识点七 科技
一、三大发明 1.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火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 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北宋是怎样建立 的,你知道吗?
辽朝建立前后 ,内地正处于五代、 十国时期。
五代指后梁、后唐 、后晋、 后汉、后。
北宋的建立和统治

960年, 赵匡胤发动陈 桥兵变,建立 宋朝,定都东 京(今开封) 史称北宋。
北 东京 宋
采取措施(见书) 加强中央集权。
你知道“陈桥兵 变”和“杯酒释 兵权”的故事吗?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公元907年 ,唐朝灭亡。
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
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对峙
辽 西夏 北宋
西夏

南宋

西 夏
北 宋
你能否从地 图上找出辽、 北宋、西夏三 个并立的政权?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每个政权是怎样 建立的,你知道 吗?
C
A
C
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在与外国侵略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许 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不属于这个类型 的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林则徐 D、郑成功
B
5、阅读下列材料: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请回答: ⑴“忠骨”和“佞臣”分别指的谁? ⑵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6、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 “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澶渊之 盟指的是( ) A、北宋与西夏的盟约 B、北宋与辽的盟约 C、南宋与金的盟约 D、南宋与西夏的盟约
B
7、你要探寻契丹族的发源地,应该到下列哪一地 区( ) A、黄河上游 B、辽河上游 C、长江上游 D、淮河上游
第7 课
(1115年

第11课_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第11课_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
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
)C
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政治:元朝早期取消科举 (文学创作表达政治理想和个 人情感)
4.词曲本身:迎合了民间娱乐 的需要
当堂检测
1.(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
、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
D 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当堂检测
9.(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
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
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
C 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6.(2022·湖南高考·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D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当堂检测
7.(2022.1·浙江高考·6)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
B 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夏朝和商朝的考古证据

夏朝和商朝的考古证据

夏朝和商朝的考古证据
夏朝的考古证据: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的历史通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得到了初步还原。

2. 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夏代文物,如夏代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

3.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城墙遗址——夏康王城墙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夏庄村,是夏代城墙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角砖修筑城墙的遗址。

4. 夏代的都城有三个:“大雷、埤、牛”,这三个都城都取得了相应的考古发现,如大雷遗址在陕西省彬县境内,出土有青铜佩饰、陶器、石器等。

5. 夏代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如范山甲骨、商城甲骨等,这些甲骨文让历史学家了解到了夏朝的年号、人名、国号等信息。

商朝的考古证据:
1. 商代的遗址很多,如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陕西省礼泉县商代遗址、湖北省黄陂县朱家花园遗址等,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
器、玉器、陶器、石器等。

2. 商代的甲骨文数量庞大,这也成为区分商代和其它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出土过的商代甲骨如殷墟甲骨、丁山甲骨等,让历史学家了解到了商代的年号、人名、国号、宗庙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 商代的建筑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殷墟的祭祀建筑和工匠房址、郑州商代王城、西安市周原遗址等。

4. 商代青铜器工艺水平相当高超,如晋商西周青铜器中的四羊方尊、鸟兽纹方壶等作品被誉为国宝级文物。

5. 商朝的经济活动相对发达,商代的“贡品”系统成为了人们近年来对一些贵族墓葬研究的新方向。

在商代的青铜器中,线条简明、造型生动,被称为商代青铜器的“黄金时期”。

第1课 辽宋夏金的和战(中图版)

第1课 辽宋夏金的和战(中图版)

妇 虽 长 舌 非 老 贼 不 到 今 朝 !
秦桧妻 王氏
秦桧
仆 本 丧 心 有 贤 妻 何 至 若 此 ?
岳飞抗金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 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141年,宋金订立议和: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 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辽与北宋,西 夏与北宋的关系, 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向北宋学习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 度; 与北宋发生战争使 辽、西夏和 北宋的并立 双方损失很大; 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西 夏
北 宋
你能否从地 图上找出辽、 北宋、西夏三 个并立的政权?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澶 渊 之 盟
大散关
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主要内容有:高宗向金 称臣,金皇帝册立宋高宗为皇帝;宋每 年向金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 匹;宋金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今 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的唐(今河南 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以北归金,以南 归宋。
“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有什么共同点?
公元1038年,党 元 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银 昊 川登基称帝,从此西夏 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 历史。元昊统治时期, 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 展,其辖境“东据黄河, 西至玉门,南临萧关 (宁夏同心县南),北 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 里”,包括今宁夏、甘 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 蒙一部分。
党项人
男供养人 女供养人
绍 兴 和 议
南宋
(1127年赵构继位,偏安江南)
民族 政权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6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6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

沈括《梦溪笔谈》
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名称 朝代作者 内容 地位 《史 记》 西汉 司马迁 黄帝--汉武帝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战国--五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
郭守敬《授时历》
1)元朝天文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专 家; 2)《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 最先进历法。
汴京 今开 封 汉
临安 今杭 州 汉
兴庆 会宁 今银 中都 川 党项 女真
和林 大都 今北 京 蒙古 蒙古
两宋民族关系:议和
名称 澶渊之盟 双方 北宋----辽 时间 1005年 宋夏和议 北宋---西夏 1044年 宋金和议 南宋---金 1141年
内容 北宋每年送给 夏对宋称臣, 南宋对金称臣, 辽“岁币”, 北宋每年送给 割让部分土地, 双方撤军,各 西夏“岁币” 向金送交岁币。 守疆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Biblioteka 四、元朝时间:公元1271年——1368年
地位:蒙古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 数民族大一统帝国。都城——大都。
1、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域
1)宣政院:
中央设立,专门管西藏事务。
2)宣慰司:
西藏设立,清查户口,设立驿站,官员任免、
赏罚。
元朝疆域
宣慰司
宣政院
2、行省制度
主导: 宋神宗,王安石 目的: 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 救统治危机。
措施: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官府贷款或借粮;(2)农 田水利法:兴修水利; (3)免役法:官府出钱雇员服役,民户 出资; (4)市易法:官府买进卖出; (5)方田均税法:清查大地主隐瞒土地, 减轻农民负担; (6)均输法:官府收购、运输。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知识点简介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中国在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朝代和王朝,其中辽宋夏金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辽宋夏金元,是指中国北方的四个大朝代,涵盖了从公元907年到1368年之间的时间段。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址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之一。

一、辽朝辽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907年至1125年,建都于辽阳。

辽朝是由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所建立,他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为了国家统一的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契丹族国家,它的疆域范围相当广阔,陆地面积为147.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还要更大。

辽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清平之治”为特色,纵横交错的官僚体系和集权的国家架构为贵族、军队、官僚和农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辽朝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向中国南方地区移民扩张经济、清代版权法的前身、令葛布文等重要文化艺术等,这些都为辽朝增加了历史价值。

二、宋朝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建都于开封。

宋朝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的中央集权极其强大,民间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也极其繁荣。

在宋朝的南方,也出现了文学、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巨大发展,导致了一个叫做“文化大爆炸”的现象。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宋朝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发明刻书技术、造纸、制瓷、发明显微镜等,这些都为宋朝增加了历史价值。

三、西夏西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它的历史时间跨度为公元1038年至1227年,它的首都在兴灵(今天的宁夏银川)。

西夏的建立,是当时的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叛。

在西夏时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它拥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遗产,包括不同于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教育制度、节日文化、建筑艺术等。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西夏也有着很多显著的成就,包括如王曾词、药玉襄药老、刺绣、木刻佛像等,这些都为西夏增加了历史价值。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布局也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

封闭式的坊市首次被开放式的街巷所取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

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的布局,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反映。

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发展及其规划起了促进作用。

至于辽金两朝前后期都城布局的变化,则反映了契丹和女真族接受汉文化的过程。

都城开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城开封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黄河泛滥,故城已深埋地下,使考古工作十分困难。

初步探明整个外城的轮廓和部分城门,并进行了部分解剖试掘①。

故城为三套城墙,东西略短,南北稍长,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的矩形。

中心为皇城,即宫殿所在地,原为唐宣武节度使衙,后梁建为宫城,北宋初扩建,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500 米。

皇城为砖砌城墙,四面开6 门,其中南墙开3 门。

这与宫城居中的布局有关,与唐长安城不同。

这种方式也影响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规划。

南面正门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考古勘探已发现南墙的两处门址。

第二重为里城,主要用作商业和居民区,也是官署、寺观等的集中区。

原唐汴州城,后梁建都,升为开封府。

遗址相当于今开封市区,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长约25 华里。

文献载有12 门,每壁各有3 门,城门的旧名表示它联系的地区,如宋门通宋州(商丘)、曹门通曹州、郑门通郑州。

这也说明当时城市与周围地区在交通及经济上的联系较密切。

各城门皆有瓮城,通御路的4 个门,有门3 重,各城门正对,其他城门有门4 重,各门不正对。

现有各城门位置与文献记载的相对位置基本上相同。

最外一重为外城,也称罗城,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60)。

北宋定都开封后,曾多次在后周外城的基础上重修和扩筑。

外城经考古勘探试掘,已发表了平面实测图,共有水旱门20 个,其中水门7 个。

除北壁为4 个城门外,余均为3 门,城垣平面形状并不十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夏金都城考古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布局也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

封闭式的坊市首次被开放式的街巷所取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

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的布局,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反映。

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发展及其规划起了促进作用。

至于辽金两朝前后期都城布局的变化,则反映了契丹和女真族接受汉文化的过程。

都城开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城开封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黄河泛滥,故城已深埋地下,使考古工作十分困难。

初步探明整个外城的轮廓和部分城门,并进行了部分解剖试掘①。

故城为三套城墙,东西略短,南北稍长,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的矩形。

中心为皇城,即宫殿所在地,原为唐宣武节度使衙,后梁建为宫城,北宋初扩建,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500 米。

皇城为砖砌城墙,四面开6 门,其中南墙开3 门。

这与宫城居中的布局有关,与唐长安城不同。

这种方式也影响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规划。

南面正门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考古勘探已发现南墙的两处门址。

第二重为里城,主要用作商业和居民区,也是官署、寺观等的集中区。

原唐汴州城,后梁建都,升为开封府。

遗址相当于今开封市区,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长约25 华里。

文献载有12 门,每壁各有3 门,城门的旧名表示它联系的地区,如宋门通宋州(商丘)、曹门通曹州、郑门通郑州。

这也说明当时城市与周围地区在交通及经济上的联系较密切。

各城门皆有瓮城,通御路的4 个门,有门3 重,各城门正对,其他城门有门4 重,各门不正对。

现有各城门位置与文献记载的相对位置基本上相同。

最外一重为外城,也称罗城,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60)。

北宋定都开封后,曾多次在后周外城的基础上重修和扩筑。

外城经考古勘探试掘,已发表了平面实测图,共有水旱门20 个,其中水门7 个。

除北壁为4 个城门外,余均为3 门,城垣平面形状并不十分规则。

城门位置与里城城门相对。

勘探实测表明,外城与今开封保存的明清城壁基本平行,东墙距今墙最近为1.4 公里,最远的西墙距今墙2 公里。

实测东墙长7660 米,西墙7590 米,南墙6990 米,北墙6940 米,全城周围长29 公里余(合29120 米),与文献所记元丰年间扩修后的长度基本相符(据宋太府尺计算应为28250.21 米)。

城墙夯筑,现均深埋在地下,一般距地表3 米左右,其中保存较好的西墙,宽度为10—20 米。

已探出旱水门缺口10 处,疑为6 处旱门和4 处水门的遗址,其中南墙的南薰门为一瓮城门,略呈长方形。

遗址东西长130 米、南北宽80 米,瓮门在瓮圈中部,宽达70 余米,与城内探出古州桥遗址及宋皇宫遗址所在——龙亭呈一南北直线,从而证明今开封市区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中山路,即是宋东京开封城内的中心大道——御街。

①开封宋城考古队:《北宋东京外城的初步勘探与试掘》,《文物》1992 年第12 期;丘刚:《北宋东京三城的营建和发展》,《中原文物》1990 年第4 期。

西墙的新郑门规模较南薰门还大,门址面积约2 万平方米,城门缺口宽达30 米,是已发现诸门中保存最好的一处,试掘发现瓮门和门道间的路土和几条明显的车辙印。

外城里外都是版筑的夯土墙,西城墙经解剖现存高度为8.7 米,顶部残宽4 米,底部宽34.2 米。

城墙夯土层次分明,多采用梅花夯筑法。

夯土中杂有“天圣”、“治平”年号的宋钱,并有多次修补痕迹。

另外,城墙外侧发现了专为减缓水的下冲力设置的泄水槽,这说明筑城技法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里城及外城墙外均有宽城壕,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汴河两岸是繁盛的街市所在。

城内御街横跨汴河的重要桥梁之一——州桥遗址也已被发掘,桥面宽度达30 米,河流对城市布局及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纵横有序的方格网。

其他一般道路及巷道也多呈方格形,或有丁字形相交的,但不见坊里划分。

在里城和外城间尚有数条斜街,这显然与唐代两京严整的方格型道路网不同。

住宅和店铺、作坊等都面临街道建造,有些街道已成为各行各业集中的地段。

临安五代吴越国都城杭州和南宋临安城与现代浙江杭州城基本重合,调查发掘困难很大。

文献载杭州城为隋杨素所筑,周36 华里。

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垣是在五代吴越城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由宫城和大城两重,旱门13、水门5 座,成不规则形。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了对临安城的考察。

1983年吴越捍海塘的发掘,不仅查明了海塘的走向及构筑技术,也为南宋宫城方位的界定勘察做了必要的准备①。

宫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原为吴越时王府所在的子城。

周围9 里,南北各开1 门,规模较小,宫殿和官署分布其内。

考古探明了宫城的北城墙、东城墙和城内若干夯土基址,同时配合基建发掘了与德寿宫及六部遗址有关的道路或建筑基址。

全城市肆密布,据载多达440 个,主要街道与商业大街结合在一起。

大运河在城市北门外,为主要运输线。

城市中河道很多,商业点主要依据河道而列。

辽上京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为辽代五京之一。

辽太祖神策三年(918)开始筑城,天显元年(926)扩建,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

抗战期间日本人曾在此挖掘。

1962 年重新进行了勘测,基本上搞清了皇城内的平面布局和部分汉城内的遗迹分布状况②。

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两大部分组成,城墙由黄土版筑而成,周围约6400米。

皇城在北,是契丹族居住的区域,残墙最高达9 米,现存有南、西、北3 座门址。

门外都加筑瓮城,东、西、北三面墙上还保留有“马面”遗迹。

城内东、南一带建筑遗迹很多,有的还残存院墙痕迹,应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

自皇城南墙正中向北,有一条大道直通“大内”,各组建筑物间亦有不规则的道路相连接。

城内西部的小山上有寺庙和窑址,窑址出土匣钵、支钉等窑具及大量的白瓷片,器型以碗、盘等食具为主,盆、罐等容具次之。

城内北部为空旷地带,不见建筑遗址,应是搭设毡帐的地区。

大内位于皇城的中部,是宫廷所在,四周有围墙,残墙高仅1 米多,南墙遗迹已很不明显。

主殿基址在城中部最高处,原是天然石丘,经平整后兴建宫殿,殿后有排列整齐的小型建筑台基。

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新近十年的考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

②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等:《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 年版。

汉城在南面,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的南墙,现存有 4 座门址。

城内除少数官署庙宇外,多为民用住宅和工匠作坊,并有少量市楼建筑遗迹。

由于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渐北移到皇城南墙附近,城内遗迹受洪水冲刷,仅保存了北部中央的部分。

辽中京遗址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名)城,1959—1960 年间进行了全面勘测和重点发掘①。

全城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城墙全用黄土版筑,残迹最高约4 米。

外城南北长约3500 米,东西宽约4200 米,周长共约15400 米。

内城在外城中央稍偏北,南北长约1500 米,东西宽约2000 米,与外城构成回字形平面,墙上有“马面”无角楼。

皇城在内城的正中偏北,仅筑有东、南、西三墙,其北墙即内城北墙,每面长约1000 米,四角有角楼基址。

外城的朱夏门、内城的阳德门和皇城的阊阖门、左右掖门的遗址已被发现。

皇城正门阊阖门有 3 个门道,自朱夏门经阳德门至阊阖门以内的中轴大道也已钻探清楚。

外城部分路宽约64 米,内城部分路宽约40 米,用黄土、灰土及砂子铺垫。

路面中央略凸起,剖面呈弧形,路两侧有排水沟,沟上盖木板或石板。

中轴大路两旁各有南北纵街3 条,东西横街5 条,宽者达15 米,窄者约4米,东西两侧对称布局,次序井然。

外城南部为坊市所在,北部还发掘了官署、庙宇及廊舍遗址。

廊舍在中轴大道之西,为一南北向的长方形建筑,柱础和夯土台基尚存。

在外城西南隅土山顶上发掘了寺院遗址中的一座佛殿基址,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皆为 5 间,殿内用方砖铺地,中央有佛坛。

内城阳德门至阊阖门之间的大路宽约40 米,两旁无建筑遗迹。

皇城阊阖门内的大路宽约8 米,东西掖门也有道路通往武功、文华两门。

武功、文华两个殿址也已被发现,布局上均属汉式传统木构架建筑。

辽中京城比辽代初期所建的上京城更多地模仿了中原都城的制度。

金上京遗址位于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为金代初期的都城遗址。

金太宗时称会宁府,熙宗天眷元年(1138)称上京。

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中都,削上京之号。

正隆二年(1157)毁上京宫殿、宗庙及诸大族邸第等建筑,夷为耕地。

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复称上京,为陪都。

大定二十一年(1181)陆续修复宫殿、城垣。

金上京分为南北二城,平面呈曲尺形,北城南北长1828 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东西长2148 米,南北宽1528 米,两城之间筑隔墙,有门相通。

全城现有9 个可能是城门址的豁口。

夯土城墙和角楼、马面、瓮城等遗迹尚存。

南城西北部有皇城,南北长645 米,东西宽500 米。

皇城午门外有土阙,午门内的中轴线上有5 个宫殿台基,两侧有左右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

近年在上京遗址内外常发现金代遗物,如上京路的官印、腰牌,打有“上京翟家记”戳子的银镯、银锭,凿有“上京警巡院”等验记的铜镜,还发现窖藏的铜钱、银器等①。

①辽中京发掘委员会:《辽中京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文物》1961 年第9 期;李作智:《论辽上京城的形制》,《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 年版。

金中都位于今北京旧城外城的西南部,为金代都城。

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在辽燕京城(又称南京城,即唐幽州城)的基础上扩建,并重建宫城。

贞元元年(1153)新宫告成,从上京迁都于此,改名为中都。

1959 年曾对城垣遗址作过调查,1965—1966 年又对外城城垣、宫殿和街道等遗址进行了重新勘测②。

金中都外郭城的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

凤凰嘴村南和马连道附近的地面上,尚保存有南垣和西垣的夯土残壁。

外郭城东、西、南各开3 个城门,北城垣据《金史》记载有4 个城门,总计13 个城门。

宫城位于全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

前朝是大安殿,遗址在今广安门外滨河南路西侧,经钻探得知面阔为11 间,与文献记载相符。

宫城正南门应天门、皇城正南门宣阳门和外郭城正南门丰宜门在同一条轴线上。

丰宜门内大街、端礼门内大街、会城门内大街,以及丰宜门和端礼门之间东西向横排的街巷,都已被勘查出来。

已发掘的一处夯土遗迹,南北长60 米,东西残长60 米,夯土厚近5 米,参照文献记载,该遗址很可能就是金中都大安殿遗址,是在辽代宫殿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