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市场-2014年履约报告

合集下载

碳市场履约流程

碳市场履约流程

碳市场履约流程
碳市场履约流程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申请认证阶段、报告和核实阶段、总结文件准备阶段四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

所有相关文件需要准备齐全,以便后面申请
认证时使用,准备好碳减排系统以及碳市场交易系统。

第二步,申请认证阶段。

申请参与国家碳市场计划,或者自愿参
加都可以联合国指定的国际认证机构来进行碳市场履约认证。

第三步,报告核实阶段。

需要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准备有关碳
减排措施的报告,并向认证机构提交,然后认证机构会对报告进行核实,并对减排量进行实施。

第四步,总结文件准备阶段。

在核实完成后,双方需要准备相关
总结文件,用于说明达成的碳减排目标,以及后续减排措施的实施进
展等情况。

完成这一流程后,两方即可正式确认碳市场履约情况,直
至期满。

2014年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8月目录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 (3)1、政策催生的碳交易市场 (3)(1)清洁发展机制(CDM) (3)(2)联合履约机制(JI) (3)(3)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 (4)2、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现状 (4)3、欧盟碳交易机制及成效分析 (6)(1)欧盟碳排放目标及交易机制 (6)(2)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成效分析 (7)(3)欧盟碳交易市场现状 (8)(4)国际碳交易市场最新动态 (10)二、中国碳交易市场以及未来方向 (11)1、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11)(1)CDM发展 (11)(2)国内配额交易试点的发展 (12)2、中国的碳交易系统 (13)3、我国七大碳交易市场试点情况 (15)4、市场行情及履约情况 (16)5、国内碳交易发展趋势:产品创新+全国性交易市场 (17)三、碳排放市场发展受益企业 (18)四、风险因素 (18)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1、政策催生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减,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而设计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

在6 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通称为“碳交易”。

国际碳交易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两大公约的制定催生出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履行义务机制,主要有三种: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

(1)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简称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

(2)联合履约机制(JI)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2014年碳减排咨询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碳减排咨询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碳减排咨询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二、行业发展现状 (5)1、全球行业发展 (5)2、国内行业发展 (6)三、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容量 (7)四、行业竞争格局 (9)1、国内竞争状况 (9)2、行业排名 (10)五、行业进入壁垒 (11)1、技术壁垒 (11)2、人才壁垒 (12)3、资金壁垒 (12)4、信誉壁垒 (13)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4)1、有利因素 (14)(1)国际碳市场潜力 (14)(2)中国碳市场潜力 (15)(3)政策优势 (16)2、不利因素 (17)(1)经济环境影响 (17)(2)对投资者开放程度不够,市场流动性低 (17)(3)金融参与不足 (18)(4)减排区域分割特征明显 (19)七、行业风险 (19)1、已注册CDM项目的退出机制未建立 (19)2、CCER审批程序不完善影响交易进展 (20)3、未来市场供大于求可能性 (20)4、区域外指标数量较少 (21)5、政策性风险 (21)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碳减排咨询服务,所属行业为商业服务业,暂时没有直接的行政主管部门,碳减排行业国内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① 2011 年8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为促进和规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有效有序运行,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以及缔约方会议的有关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②为实现我国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培育碳减排市场意识、探索和试验碳排放交易程序。

为保障自愿减排交易活动有序有序开展,调动全社会自觉参与碳减排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奠定技术和规则基础,国家发改委于2012 年6 月制定了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05|朱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25个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正式运营,另有22个ETS 计划在近期投入运行。

目前ETS 所涵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7%,累计交易金额超1610亿美元。

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碳减排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2002—2012);二是建立分散的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2021);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至今)。

本文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发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涵盖重点排放企业2162家。

这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盘点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

盘点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

盘点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全国市场框架已定环保已经成为当下热度最⾼的词汇。

全国⼈⼤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深圳计划在今年推出碳排放权交易。

湖北、⼴东近⽇也相继宣布,拟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碳排放交易再⼀次“涌进”公众视野。

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体减排,减少全球⼆氧化碳排放所采⽤的市场机制。

环境专家解释称,碳交易就好⽐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原理。

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

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碳排放“指标”。

⽐如说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个指标,B国获得10个指标,其它国家获得其余75单位指标。

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B国刚好排放了12个单位,那么B国就需要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量。

⾃《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明确具体的减排⽬标后,“碳额度”可以买卖成为事实。

世界银⾏统计显⽰,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超过⽯油交易成为世界第⼀⼤市场。

⾦模能源⽹⾸席研究员罗百辉分析称,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环保理念逐渐深⼊⼈⼼,“低碳”的“绿⾊供应链”已经形成新的门槛,中国企业不得不加以重视。

以沃尔玛为例,该公司早⼏年前就已经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的碳标签。

按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少有50家上、下游⼚商计算,将影响全球超过500万家⼯⼚,其中⼤部分集中在中国。

伴随着湖北、重庆两个市场的开市以及国家碳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中国碳市场在2014年实现了快速发展,7个试点市场得以全部启动,⽽全国市场设计框架也已清晰。

在这⼀年⾥,各地区碳交易试点运⾏平稳,创新频出。

年中,2013年开市的五个试点顺利完成履约,企业对碳市场的理解和接受能⼒进⼀步加强。

同时,市场交易量也⽇益增加,⾃各试点市场开市起累计算,⼆级市场成交额突破5亿元,配额拍卖收⼊超过7亿元。

深度剖析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与使用

深度剖析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与使用

深度剖析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与使用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碳市场也已渐行渐近。

国家发改委2016年1月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做了统一的部署,要求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列为预备项目;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发改委改革专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全国碳市场建设全面进入快车道。

在此之前,我国已有七个碳交易试点在市场体系构建、配额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2016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前的最后一个履约年度,无疑将成为碳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的关键年度。

事实上,2014年底在七个碳交易试点全部启动之后,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从中已经可以对全国碳市场的市场框架以及管理规则管窥一斑。

然而关于碳市场交易平台设置、配额分配及使用规则、交易主体准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机制,以及由碳交易市场衍生的碳金融体系发展等关键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配额的初始分配是碳市场的核心要件,从国际市场和国内试点经验看,也是决定市场运行平稳性、有效性,以及减排效果的关键要素。

2016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改革专题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同志即提出要“继续扎实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同时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细化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按照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就需要在今年完成配额分配方案的设计,这也是2016年我国碳市场建设从试点走向全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

此外,对于配额的使用限制,包括跨期储存与结转相关规定也是碳市场交易规则中的重要内容。

碳交易与资产管理PPT课件

碳交易与资产管理PPT课件

低碳政策解读
碳交易与碳资产
碳资产管1理7
国内碳交易的情况-价格
重庆 湖北 天津 广东 北京 上海 深圳(15) 深圳(14) 深圳(13)
0
15 12.5
24.78 23.16
24.06
45.35
42 45
38.7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成交均价(元/吨)
2015年10月23日 中国碳市场成交均价(单位:元/吨)
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单 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
最新承诺
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达峰并争取早日达峰
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低碳政策解读
碳交易与碳资产
碳资产管2理4
贸易性政策
《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
通用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中小型三相异 步电动机 试点:广东省、重庆市、湖北省
注:北京、重庆当日无交易,且交易情况较平淡,取北京22日交易均价,重庆历史均价
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低碳政策解读
碳交易与碳资产
碳资产管1理8
国内碳交易的情况-2014年履约情况
广东 北京 上海 湖北 天津 深圳 重庆
履约率 100 100% 100% 100% 99.1% 99.69 70%
%
%
未履约
企业数 \
4362 16717
深圳
3650 9075
上海
11572 12192
7574 11033
北京
广东
2873753 天津

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策。
关键词:碳减排交易,国际碳市场,面临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intem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the”Kyoto Protocol”to the background.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1.2研究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也随之存在能源消 耗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虽然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 低,但是由于增长较快以及总量较大,国际社会对此一直高度关注,要求我国采 取合理有效的控制办法。另一方面,我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仍不能与国 际接轨,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对此我国应以国 家的政策为引导,尽快采取措施和行动,从源头抓起,一方面要从技术上防止和 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不利因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尽快建立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来控制碳排放。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对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所处的 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探索我国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碳交易 市场的道路。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intem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the EU ETS market and the U.S.
are
region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which
second,the markets
to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the government should

碳配额核定、分配与履约

碳配额核定、分配与履约

碳配额核定、分配与履约目录1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2七大试点地区配额管理方式3全国碳市场电力水泥电解铝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解读4国家碳交易试点地区履约情况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什么是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是碳市场控排企业获得的在特定时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权,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

碳市场的建立赋予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稀缺性,因此配额便有了经济价值。

☐配额分配制度是碳市场设计的关键配额分配过量会导致当地碳价过低、碳交易不活跃;配额分配不足会导致企业参与碳市场成本过大,影响企业发展;配额分配方案的制定应以促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为目标效果。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配额分配方法基于碳排放总量还是基于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是指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

在基于碳排放总量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与实际产量无关。

⚫碳排放强度: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产量进行调整。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基于某一家企业的历史生产数据和排放量,计算其单位产品的排放情况,并以此为基数逐年下降。

➢优点:排放量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督促企业进行自身的节能减排。

➢缺点:存在鞭打快牛的情况。

由于企业产品也会随着市场情况而变化,因此即使和自己比,也存在产品不一致而无法比较的情况。

⚫基准线法:参考行业整体排放数据水平,设置排放强度,并根据该基准发放配额。

➢优点:既可以保障配额的分配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调整,又可以真正地做到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缺点:生产流程差异较大的行业无法采用。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办法“将以基准线法为主,单位产品的排放量在基准线以上,生产的产品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大;处于基准线以下的企业就需要加大投资,让单位产品的排放量高于基准线,否则每生产一个产品都要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或者只能退出市场。

我国碳交易试点城市情况梳理

我国碳交易试点城市情况梳理
90%。
3
100%,其他为 97%) 有影响
免费分配+历史强度 “责令限期改
天 津
2013.12
电力、热力、钢铁、 113
化工、石化、油气 (160-1
开采、造纸、航空 70MtCO
和建筑材料
2, 2014)
CO2 (50-60
%)
法(热电力、造纸和 正”,并在 3 年 建筑材料);免费分 内不得享受激 配+历史排放法(其 励政策;在下一 他行业);不定期拍 年度配额中扣 卖(一小部分碳配额, 除未足额清缴
180
电力、电解铝、铁

(97Mt

2014.6
合金、电石、烧碱、 水泥、钢铁
CO2,
2018)
CH4, N2O, HFCs, PFCs, SF6
免费分配+历史排放 法
按照清缴期届 满前一个月配 额平均交易价 格的 3 倍予以
处罚
动幅度超过 10%或 30%,采取暂时中止 交易或控制持有份额 等稳定碳价;出售额不 得超过其年度免费分
分配+历史排放法 处以 5 万元以
建材、纺织、造纸、 313
(机场、商业、部分
上 10 万元以下
上 海 2013.11
橡胶和化纤;非工 业:航空、机场、
(158Mt CO2,
CO2 工业);免费分配+历 罚款;纳入企业 (57%) 史强度法(部分工 信用记录,补贴
水运、港口、商场、 2019)
业、航空、港口、航 政策受到影响
从碳交易额上来看,2020 年碳试点总成交量下降,但总成交额却有提升,首次出现分歧; 2020 年除湖北、天津碳交易额有所增长外,其他碳试点受疫情影响均有所下滑。与交易量情 况类似,广东、湖北、深圳的碳交易额也排名前列,其中广东的碳交易额远高于其他碳试点。

怎样完善中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

怎样完善中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

怎样完善中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 熊小平 曾 桉碳交易是激励市场主体减排、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做好企业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是保障碳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根据国际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相关制度安排,是更好发挥碳市场作用、深化资源配置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制度的国际经验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是碳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是保证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支撑。

欧美等国际碳市场经过多年建设运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监测报告核查制度做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制定出台温室气体监测报告专门法律,并重视发挥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的基础2023年第3期|CHINA POLICY REVIEW| 2023年第3期性作用。

在法律基础方面,欧盟碳交易体系在其第三阶段(2013-2020年)专门制定出台了《监测和报告法规》(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Regulation,MRR),代替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布的技术规范,统一了重点排放单位的监测和报告要求,确立了相关管理制度的法律地位。

美国加州碳市场专门颁布《温室气体强制报告法规》,详细规定了加州排放限额与交易体系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核查要求。

欧美相关碳市场均高度重视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这一技术环节,将科学合规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作为高质量做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工作的基础前提。

欧盟碳市场将企业编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作为企业履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排放企业按照MRR 的相关规定制定监测计划,并在监测计划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该计划开展监测。

美国加州碳市场同样要求企业提交监测计划,记录并说明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相关信息,甚至提出了包括监测设备精度校准和安装维护等详细要求,同时要求企业为主管单位核查提供书面资料。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本市碳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度碳排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本市碳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度碳排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本市碳交易试点企业2014
年度碳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企业计划
【发文字号】沪发改环资[2015]27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02.12
【实施日期】2015.02.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本市碳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
(沪发改环资〔2015〕27号)
各试点企业:
为规范有序开展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及配额清缴有关工作,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令1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有关规定,本市启动2014年度碳排放报告的相关编制及报送工
1 / 1。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碳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该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推动全球减排工作的开展。

在全国范围内,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如下:一、发展现状:1.政策框架的完善: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国家关于治理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碳市场试点项目的启动:自2024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碳市场试点项目,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

3.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的建立: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平和透明,我国建立了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与交易平台,并完善了核查和核算方法。

二、发展前景:1.政策环境的支持:中国政府将碳市场作为国家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减排工作,建立碳排放权市场”的目标。

政府的支持将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推动。

2.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废气排放增多、能源消耗增加等环境压力。

碳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

3.经济效益的提升:减排行为可以获得经济效益,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本下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国际合作的机会: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政策支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促使其未来前景更加广阔。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相关产业链,能够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3)1. CDM发展 (3)2. 国内配额交易试点的发展 (4)二、中国的碳交易系统 (5)1. 我国七大碳交易市场试点情况 (5)2. 碳价信号初步形成 (6)3. 市场行情 (7)4. 试点之间竞争加剧 (8)5. 受益主体 (9)三、国内碳交易发展趋势 (10)1. 2016拟建全国市场 (10)2. 全国碳市场的四种可能方案 (11)3. 构建全国碳市场的两条路径 (11)四、存在的风险: (13)五、其他 (14)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中国的碳交易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国际CDM阶段和国内配额交易试点阶段。

1.CDM发展国内CDM的起始点是2002年,荷兰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内蒙古自治区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由此正式进入中国。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CDM 项目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逐渐取代印度、巴西成为CDM项目第一大国。

截至2014年6月末,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部CDM项目共计5058个,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中国CDM项目共计3802个,已获得CERs签发的中国CDM项目共计1394个。

截至2014年6月末,全球累计的核证减排量(CER)总共为14.68亿吨CO2e,中国列居第一,占总量的60%以上。

2013年以后,得到签发的中国的CDM项目急剧减少,中国的CDM 市场发展并不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在2011年以后持续低迷,受实体经济不振的影响,社会生产缩减,能耗下降,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随之下降,而国际上CER的不断签发导致供给过剩,CER的价格也急剧跌落,近两年价格一直在1欧元以下波动。

另外,欧盟对2013年后碳市场交易设置更多限制,2013年后将不再接受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批准的CDM项目的减排量指标,国际CDM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014年碳排放交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碳排放交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碳排放交易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1月目录一、国内碳排放交易:分割试点向统一推广的转折 (3)二、现阶段交易:高耗能进场,节能减排等待 (4)1、高耗能企业是碳排放市场交易主体 (4)2、交易规则宽严不一,影响履约效果 (6)3、交易规则:预留了节能减排企业入场可能 (7)4、CCER未进场,自我减排为主,拉动设备、工程需求 (8)三、CCER终将进场,节能减排行业将额外增收 (8)1、交易规则为CCER预留充足空间 (8)2、备案缓慢造成“零供应”,大量交易留待“十三五” (9)3、若政策放开,节能减排类企业均能受益 (10)4、出售CCER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 (11)四、“十三五”碳排放市场猜想 (12)目前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仅仅是高耗能企业交易的场所。

理论上,节能减排类企业尽管可以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交易进入市场,但由于审批备案流程的问题,预计2015 年试点期结束之前,将仅有很少量的节能减排类企业能够通过出售CCER获利。

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深化碳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

预计将有助于推动节能减排类企业的CCER 进入市场交易。

理论上,余热利用、生物质利用、垃圾焚烧、风电、水电、光伏等节能减排类行业均能够从中受益。

环保行业类公司收入弹性在10%以下,净利润弹性取决于经营情况,纯秸秆发电类公司弹性最大。

一、国内碳排放交易:分割试点向统一推广的转折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开始于2011 年10 月29 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的通知》。

该文件要求在七个地区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

在2013 年6 月18 日,深圳市碳排放交易所完成了国内第一笔配额碳排放交易。

各地交易所陆续发布当地的“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

2014年,各地碳排放交易所陆续开展配额交易。

降低碳排放履约成本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碳排放履约成本的分析及对策

收稿日期:2020-12-18作者简介:耿令昌(1983—),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等工作。

降低碳排放履约成本的分析及对策耿令昌(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湖北省对在湖北省境内从事生产活动的每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万t(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t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并逐年收紧碳排放配额的发放;企业面临的碳排放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本文就如何降低企业碳排放履约成本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了影响某石化企业碳排放履约成本的关键因素,如煤炭低位发热量、碳排放配额价格、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等。

并通过分析碳排放配额价格规律,在交易非窗口期略低的价格购入碳配额,降低了履约成本;通过优化实测煤炭低位发热量,从而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增产排放等合理诉求,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碳排放配额,降低了履约成本。

关键词:碳排放;二氧化碳;履约;降低成本;碳排放配额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6-0183-04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ReducingCarbonEmissionPerformanceCostGengLingchang(SINOPEC-SK(WUHAN),Wuhan 430000,China)Abstract:InHubeiProvince,industrialenterpriseswithannualcomprehensiveenergyconsumptionof10000tons(greenhousegasemissionsof26000tonsofcarbondioxideequivalent)andaboveareincludedinthecarbonemissionquotamanagemententerprisesinHubeiProvince,andtheissuanceofcarbonemissionquotaistightenedyearbyyear;theproductioncostofcarbonemissionfacedbyenterprisesishigherandhigher.Thispaperstudiesandanalyzeshowtoreducethecarbonemissionperformancecostofanenterprise,andfindsoutthekeyfactorsaffectingthecarbonemissionperformancecostofapetrochemicalenterprise,suchaslowcalorificvalueofcoal,carbonemissionquotaprice,regionalpowergridemissionfactor,etc.Throughthelowpriceofcarbonemissionquota,wecanreducethecarbonemissioncostthroughthelowpriceofcarbonemission,andreducethecarbonemissioncost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thequota.Keywords:carbonemissions;carbondioxide;compliance;costreduction;carbonemissionsquotas 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履约是也称配额清缴,纳入湖北省的重点排放单位,须在当地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按实际年度碳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碳市场
2014年履约报告
图4-各试点最后一月成交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概述
国内试点碳市场运行情况试点碳市场2014年度履约情况七试点碳市配额交易
七个试点最后一月成交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湖北、重庆三试点的最后一月交易量占全年度比例均在50%以上,且以天津最高,达96%(截止前最后三天交易量占比达93%)。

在临近履约器内出现交易量”井喷现象”,原因在于大部分控排企业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十分被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动机仍是完成履约。

而对于企业来说,交易不能分散在平时而是集中于履约前一个月会大幅增加企业的履约成本,可能无法实现国家通过建立碳市场以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初衷。

这也说明控排企业主体对于自身碳资产的长期管理和规划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实现碳资产有效利用的最大化,进而增加企业碳资产收益七试点抵消机制(CCER)使用情况2014年度履约情况汇总
各试点碳市场履约情况分析100%
99.7%
100%
10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