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014.12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
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图文转换,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作文: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揣摩./模.样糕.点/闭门羹.咀嚼./咬文嚼.字B.点缀./啜.泣谛.听/并蒂.莲演.绎/寅.吃卯粮C.颤.动/颤.栗淳.朴/胆固醇.赡.养/瞻.前顾后D.奇葩./扒.手奖杯./一抔.土供.需/觥.筹交错【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下养生信息火爆,各种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竞相_____________,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人们不必生搬硬套养生法,更不必整天_____________着如何长寿,过得战战兢兢。
至于吃补品,对于饮食正常,营养充足的人,则是_____________。
A. 出炉算计多此一举B. 出台琢磨画蛇添足C. 出炉琢磨多此一举D. 出台算计画蛇添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B.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不断发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2015年全球饥民人数已高达10亿之巨。
C.苹果公司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更重视用户的应用体验,凭借专业精深的技术帮助用户加速采用以及有效使用苹果系列产品。
D.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规划。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瓦尔登湖》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
它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①即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朴②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批判更在于指导③而且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画脚④虽然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⑤他毫不犹豫地揭露问题的同时也负责任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⑥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国家节水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蛰.(zhé)居慰藉.(jiè) 坐标轴.(zhóu)瞠.(chēng)目结舌B.舷.(xián)梯脖颈.(gěng) 瞥.(piē)一眼拾.(shè)阶而上C.攻讦.(jié) 庇.(bì)护剥.(bāo)花生一蹴.(cù)而就D.戕.(qiāng)害蓓.(bèi)蕾胖.(pànɡ)头鱼应.(yìnɡ)有尽有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福祉国粹委屈求全仰之弥高,钻之弥艰B.编纂装璜妍媸毕露我有佳宾,鼓瑟吹笙C.筵席蹩进纨绔膏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枯槁仓皇针贬时弊疱有肥肉,厩有肥马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②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弯,山雨雾中行。
A.亲切伺候曼延B.亲热侍候蔓延C.亲切侍候蔓延D.亲热伺候曼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2019-2020年高三1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
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
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
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
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
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仝都正确的一组是A.菁(jīng)华渐(jiàn)染噱头(xué)身陷囹圄(yǔ)B.猗(yī)郁箱奁(lián)婆娑(suō)因噎(yān)废食C.伺(cì)候泥淖(nào)整饬(zhì)日臻(zhēn)完善D.宫绦(tāo)光纤(xiān)崔嵬(wéi)万目睚眦(z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平添漫溯层峦迭嶂B.菲薄呕气纨绔目不暇接C.风致缉拿脉搏旁稽博采D.匿迹合龙殒落急不暇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给未成年人带来的精神伤害往往是的,因而要严惩此类犯罪分子。
(2)庐山等一些景区“票中票”乱象经中央电视台曝光之后能否得到整治?各地游客对此都。
(3)没有人教他,他学会了写诗,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几首,可见他确实有诗歌方面的天赋。
A.终生翘首以待竟自 B.终身翘首以待径自C.终身拭目以待竞自 D.终生拭目以待径自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读者对他们往往充满更高的期待,但由于应酬增多、精力下降等诸多因素,读者也往往会大失所望。
B.读罢《苦难辉煌》一书,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无数革命先行者的身影和精神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C.庾信、杜甫、陆游等众多诗人都创作了大量咏物诗,这些诗歌描写细腻,寄寓深刻,对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龙虎山风景区在倾力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致力于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走出了一条由山水龙虎山向文化龙虎山的转型发展之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①只有当它们在书法家笔下龙飞凤舞地展现时,其意象才骤然产生②中国书法家在创作之前,活动在其心中的主体意识、情感是无法把握的③此外,意象的完成常与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及传媒质料有关④这在抽象的艺术中尤其能深切感受到⑤离开了物态化,也就没有了意象⑥这里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同步的A.④⑥②①⑤③ B.④②①⑥⑤③ C.③④②①⑥⑤ D.⑥④②①⑤③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慧追求新思想,他曾反复朗读《前夜》里的话:“我们是青年,不是畸形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2019-2020年高三12月第二次测试语文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瑕疵./龇.牙饮.恨/营.利滞.纳金/栉.风沐雨B.悄.然/愀.然痉.挛/劲.敌八宝粥./胡诌.八扯C.噱.头/矍.铄堙.没/殷.红歼.灭/草菅.人命D.伺.候/肆.意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通牒挖墙角仗义执言骨骾在喉,不吐不快B.吊消百叶窗察言观色明枪易躲,暗剑难防C.博弈座右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枉费股份制改弦更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开展冬季严打,严厉打击货盗、割盗、拆盗等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
(2)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达7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
(3)食品是人们生活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A.整治累积必须B.整顿累计必须C.整顿累积必需D.整治累计必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奥运会期间,观众和游客都扎堆在伦敦市东区的奥运场馆群观赛和旅游,伦敦市中区和西区持续低迷的客流量和不景气的生意,让商家和业主不置可否....。
B.今年中秋月虽然在上午11点达到最圆,但夜晚时分的明月依然珠圆玉润....,人们观月赏月,皎洁的银辉洒满夜空,为到来的“两节”送来温馨的祝福。
C.在中网四分之一决赛中,彭帅并没有像赛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放水,而是和李娜展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对抗,这场比赛堪称本赛季激动人心的巅峰对决。
D.面对疯狂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已不宜再首鼠两端....,应以矫枉必须过正的姿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日常感觉:智慧栖身之地唐韧①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
//②曾有欧洲某国的一个妈妈把教给她孩子读字母“O”的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罪名是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象权——孩子本可以从一个小圆圈想到许多许多,现在只剩了一个字母“O”。
这个母亲告赢了。
③我们的孩子一学话,家长就急急如敕地命他们背唐诗,幼儿园也忙于让他们学写字学英文,为的是叫他们比别人早些钻进知识技能中去,在未来的升学就业竞争中多持一个筹码。
④此举的结果也许是,背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孩子,对枝头的鸟啼丧失了感觉。
⑤苏格兰哲学学派把“日常感觉”称为“来自日常感觉的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提法,含义就是日常感觉对人理智的长成,其意义绝不低于书本智慧。
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讲到他自幼所受的教育,说曾有孩子指着一只黑颈鸫,问他这鸟叫什么,他答不上来,那孩子就不以为然地说:“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费曼回忆道:其实情况正相反。
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只鸟儿了吗?”他说,“我可以教你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儿也不懂得它。
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
”⑦费曼说,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⑧这也正好是会背诵“处处闻啼鸟”和会欣赏、分辨各种鸟啼两种能力的区别。
⑨费曼的父亲比一般家长更洞悉人类理智发育的生态,他更珍惜儿子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理解力:能积累提取日常感觉的能力是高于万物、唯人才有的生态优势。
“理论之树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他聪明地避开高踞灰色树上的虚荣,给儿子预留了充足的理智发育的空间,轻松地指点幼子仰视“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常青树风景。
将来别的孩子拼尽全力爬到灰色树顶时,费曼却可能从容地攀上了常青树。
//⑩自然,所有的比喻都有缺陷。
人不可能不必爬“灰色树”,但只知爬灰色树的人,是看不见常青树的。
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大家,都不可能单靠已有知识从事创造,尤其是首创,因为所谓首创,正是“发现书本(前人、他人)目前还没有的东西”。
⑪以笔者熟悉的文学家为例。
所有优秀文学家赖以工作的东西,恰恰是一些既有私人性又有特殊概括力的日常感觉,它们大到笼罩整部作品(主题),小到一个细节,其中没有为他人触及过的尤其珍贵。
⑫王安忆曾说,处女作中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因为它带有非常纯粹的感性,这种感性没有受到污染”,即“没有受到前人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的约束和影响”,“……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
这和人的“日常感觉”的首创状态多么相似——它微妙而切近地触动着我们——它就是日常感觉本身。
⑬“日常感觉”涵盖人生存中的一切感受,其中有许多特别隐秘和曲折的,。
⑭名著之所以为经典,皆因它汲取并提炼了人类的日常感觉。
就说“阿Q精神”、“国民性负面因素”这名称,后来确称为术语和理论了,但那是评论家抽取论定之后的事,在写《阿Q正传》之际却是没有的。
鲁迅先生对那种在困顿中以精神胜利自我平息自我抚慰的精神习性的概括,未见于任何历史书理论书,而应来自民弱国贫年代从小康沦于困顿的处境中的人们的日常感觉。
它一旦被提取、流传,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15还有另一种更为珍贵的睿智。
一个善于聆听自己和他人日常感觉的作家,往往能够逃脱被同时代的理性和逻辑误导的不幸,无意间站到了比他人更高瞻远瞩的位置上。
○161959年之前的赵树理,是中国文坛的旗帜,他本可轻松顺从当时流行的理性召唤,按照当时的逻辑去写作,像很多人那样赢得喝彩和拥捧。
但他却是焦虑到了极点。
写了很多分量很重,与众不同的信件。
他受到组织的严厉讨伐。
他伤感地对友人叹息:“我是农民中的圣人,知识分子中的傻瓜”。
○17三年之后,讨伐者们醒来了。
邵荃麟说:“我们的社会常常欠缺独立思考,而老赵,认识力,理解力,独立思考,我们是赶不上的。
”老赵所遵从的良知,当然为任何书本材料所无,只能来自他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日常感觉,而批判者们正好是被书本条条和强大的推理能力“导入歧途”的。
//○18日常感觉的芽花果,均结于生活之树。
珍惜和尊重人的日常感觉能力,就是珍惜和尊重人常青的理智源泉,珍惜和尊重人天赋的首创能力,就拥有了人对自身理智发育的良知。
说到底,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
一个连啼鸟都不去听的人,是写不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
//(《文汇报》xx年6月13日,有删节)1.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分析:句段作用题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如果没有特殊手法的使用直接概括内容主要大意。
结构上作用注意到句子在特殊位置,重点考虑引出下文等作用,当然本题还有对比关系。
答案:1.(2分)欧洲的母亲状告幼儿园老师剥夺孩子想象权,与下文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只关注知识技能的行为形成对比,(1分)引出关于日常感觉对人智慧长成的重要意义。
(1分)2.第⑨段划线句的含义是(2分)分析:句子含义题首先要圈划出重点词语“灰色树”“常青树”“爬”,要找出前两者用了喻体的指代意思,通过上下文可以分别找到对应的本体的,另外相对应的动词也要有所转换,本题难度不大。
答案:2.(2分)别的孩子在费力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1分)费曼却可能轻松地获得来自日常生活的智慧。
(1分)(或别的孩子在费力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费曼却可能轻松地到达理智发育的高地。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⑬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敏感和善于表达的作家,多半也会觉得自己表达出来的,是他日常感觉的那一部分②属于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要去形诸语言文字的潜意识③即使如此,他们还永远会有表达不透的遗憾④属于心灵深处的小颤动⑤——许多这种小颤动就像水中的小鱼儿,尾巴一摆就没了A.①④②⑤③B.④②①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④①⑤②③分析:本到排序题比较难,4和5会形成干扰,结果发现如果4和5捆绑一起,只有C选项,但发现C选项3之后是4太突兀,不可选。
然后可以通过对比选项寻找突破口,2和4选项或者4和2应该是捆绑在一起,这样就排除D。
在A和B中选,这样A选项中1排在开始就不合理了,因为4的主语就没了,只能选择B3.(3分)B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费曼的父亲认为:要真正懂得一只鸟,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它,而不是知道它的名字。
B.王安忆认为,处女作可贵之处在于不受前人的影响,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
C.“阿Q精神”这一理论术语并非鲁迅创造,但是对于这种精神习性的概括却是鲁迅独创的。
D.“知识分子中的傻瓜”是赵树理对自己因没有顺应当时的逻辑和理性写作而受到批判的自嘲。
分析:信息筛选一定要认真核对原文内容。
了解常见的出题陷阱。
B 选项以偏概全处女作中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这里王安忆是说有一种可贵的东西是完全个人的,不是说处女作中所以的内容。
答案:4.(3分) B5.请概括作者认为“日常感觉”是“智慧栖息之地”的理由。
(3分)分析:要点概括,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就是“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
”文章开头已经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论据来证明日常感觉对于人智慧成长的作用。
通过划分层次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首段直接提出观点,2-17论证日常感觉的三大作用,18提出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日常感觉以及重新开篇的观点,首尾照应。
答题本题答题区间为2-17,一定要区别例子和观点的表述。
答案:5.(3分)①日常感觉为人的理智发育预留了充足的空间;②日常感觉能让人发现书本目前没有的东西,有创造性。
(日常感觉含有人天赋的首创能力)③日常感觉让人能够不被同时代的理性和逻辑误导,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高瞻远瞩。
(三点各占1分)6.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例,谈谈你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变形记》《边城》《守财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压轴题为拓展性试题,要围绕文中的划线句子的观点,结合一下某部作品分析。
考察学生积累了使用论据的能力。
答案:6.(4分)答案示例:《变形记》中主人公承受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变成了甲虫,最终被社会家庭抛弃。
借以表现生存的压力使人精神扭曲、人性异化的主题。
(2分)这是在金钱社会中人们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1分)是卡夫卡汲取并提炼了那个时代中的人们的日常感觉而创作的。
(1分)二、阅读文章中,完成第7—11题。
(19分)耒歌陈绍龙①一片雨烟。
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梦里。
耒歌,是耕田人耕田时唱的歌。
秋李郢人叫它“嘞嘞”,或叫“打嘞嘞”。
耕田人是报时鸟,秋李郢人说他们都是属“鸡”的,差不多鸡叫过之后他们就起身了。
耒歌为秋李郢报时。
③秋李郢人听惯了耒歌。
只是听耒歌要早。
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
④耕田要早。
野地里,听到鸡鸣,耕田人也会仰着脖子“喔、喔、喔”的,学着鸡叫,玩。
他们这样“喔”的时候就把耒歌停下了,鸡不叫的当儿,他们照样唱他们的耒歌。
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
⑤牛听了有精神。
牛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耕田,在水田里拉犁,垄笔直,夜还黑着呢,都不走字。
“牯子——”,每句词前面都加“牯子”,“牯子,哥哥想你到五更哟,牯子”,好像耒歌就是唱给牛听的。
牯子能听明白吗。
真是。
牯子是牛。
⑥天没亮的时候,耒歌唱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句子。
秋老二还会唱《姐是一枝花》的情歌。
有人听过。
天亮的时候秋老二就不唱了。
有人不断地怂恿,来一段嘛。
来一段嘛。
“谁是你姐呀?”“一枝花是谁呀。
”秋老二没有接话,始终不抬头,像是做过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这会,他如见光的合欢,叶子蔫了。
秋老二五十多岁了,单身。
对牛谈情,耒歌真是这样的。
田野原本是黑的,在梦里,没醒,渐渐地,泛白,见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似被耒歌唤醒。
鞭催花发,押着水韵,梢头的水雾在绽放。
鞭子打在歌间,歌不断;鞭子打在牛背上,牛背上不见一丝鞭痕。
伸直臂膀,秋老二把鞭子抡圆,在空中画个圆圈,然后猛地一抽,像是在空中写了一个“中”字,只是那一竖特别地长,几乎近地。
“叭”的一个响点,牛会猛地一触,一个机灵,向前一步。
夜色顿时活泼了许多。
⑦“打伴儿”。
问急了,秋老二说了实话。
耒歌唱给自己听,给自己打伴儿。
黑夜寂寥,唱歌,跟牛说话,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在心里,一个人在嘴上。
⑧秋老二耕田的时候喜欢带他的黑黑。
黑黑是条狗。
黑黑的叫声夹杂在耒歌里。
黑黑叫,隐约地,村庄也便传来狗的叫声。
耒歌是秋李郢的晨曲。
黑黑的叫声有点沙哑,像这支曲子里的锣,或是铙。
远处的狗叫声成了低音部的和弦。
⑨黑黑一身黑,没杂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