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气举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掌握油气藏开发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采油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及技术,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引导学生掌握油气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投身石油行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采油工程的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石油工程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采油工程概述- 油气藏类型及特点- 采油工程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油气藏开发技术政策2. 采油技术及其设备- 钻井、完井工艺及设备- 采油方法及设备- 增产措施及设备3. 油气藏动态分析- 油气藏压力、产量分析- 油气藏动态预测- 采收率计算及评价4. 采油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油气藏开发案例- 采油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与总结5. 采油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智能油田技术- 环保型采油技术- 油气藏高效开发技术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进度如下:第一周:采油工程概述第二周:采油技术及其设备第三周:油气藏动态分析第四周:采油工程案例分析第五周:采油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
采油工程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
绘制曲线B的各参数的变化
2.油管直径的选择
不同油管直径对产量的影响
注:在某种条件下,大直径 油管不一定比小直径油管的产量高
油压较低时(pt1),大 直径油管的产量比小直径 的要高;
油压较高时(pt2),大直 径油管的产量比小直径的 要低。
原因:大直径管中滑脱损 失使总损失增大。
3.预测油藏压力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①根据设定的一系列产量Q,分 别从油层和分离器开始计算出 油嘴处的一系列的油压和回压。
②将满足回压低于油压一半(油 嘴临界压力比近似取0.5)的点绘 制成pt-Q的曲线B.
③油嘴直径d一定,绘制临界流 动下油嘴特性曲线G;(油嘴的参 数曲线)
④油管曲线B与油嘴特性曲线G 的交点C即为该油嘴下的产量与 油压。
4d 2 R 0.5
Pt
对于含水井: q
4d 2 R 0.5
Pt 1
f 0.5 w
以上的油嘴流动等式有很强的经验性, 与油田条件有关,因而在实际运用中
应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进行校正, 得到适合本地区的计算公式
当油嘴直径与气油比一定时,产量Q和 井口压力pt成线性关系。但只有满足 油嘴的临界流动,整个生产系统才能 稳定生产,即使回压有所变化,油井
而油嘴直径又很小, 因而,混合物流经 油嘴时流速极高, 可能达到临界流动
图2-19 嘴流示意图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 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 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质量流量
根据热力学理论,气体
流动的临界压力比为:
喷管后压力
k
Pc 2 k1 P1 k 1
G f (P2 / P1) 关系
采油方法: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
所用的工艺方式和方法。方法和方式。
气举采油原理及油井举升系统设计方法
第二节气举采油原理及油井举升系统设计方法一、教学目的了解气举采油的基本原理、熟悉气举阀的工作原理以及气举的启动过程,掌握气举设计中注气量和注气点的确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气举采油基本原理及气举的启动过程;2、气举设计方法教学难点:1、气举启动过程;2、气举设计中注气点和注气量的确定;3、作图法确定气举阀的分布。
三、教法说明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问题:1.气举采油原理.2.气举启动.3.气举阀.4.气举设计.5.气举井试井.(一)气举采油原理当地层供给的能量不足以把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时,油井就停止自喷。
为了使油井继续出油,人为地把气体(天然气或空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出地面,这种采油方法称为气举采油法。
1、发展阶段:Brown将气举的发展归纳为下列各个阶段:(1)1864年以前:在实验室进行一或两项实际应用可能性试验。
(2)1864-1900年:用压缩空气举升井内流体,压缩空气注入环空或油管。
(3)1900-1920年:海湾沿岸出现“租用”热。
例如美国的斯宾德脱普油田当时曾采用空气气举采油。
(4)1920-1929年:利用天然气进行垂直气举。
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塞米诺尔油田。
(5)1929-1945年:游动凡尔出现很大进展,生产率和配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游动凡尔的发展。
(6)1946-1967年:压力操纵凡尔的发展使其实际取代了所有其它类型的气举凡尔。
2、气举采油的优点和局限性①优点a、气举井井下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低,维修工作量小。
b、能延长油田开采期限,增加油井产量。
c、大多数气举装置不受开采流体中腐蚀性物质和高温的影响。
d、井下无摩擦件,均适宜于含砂、含蜡和高含水的井。
e、易于在钻井、井筒弯曲的井中使用,这对近海平台上的定向井尤为合适。
f、油田生产容易实现集中管理和控制,一个中央气举系统可为多口油井服务。
②局限性a、必须有充足的气源。
2024年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
更加深入地了解采油工程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2
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地质勘探、开发方案
制定、采油工艺选择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
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胜利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油田之一,其海上开发案例具有 独特性和创新性。该案例重点介绍了海上油田开发的地质勘 探、平台建设、钻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17
成功经验与教训总结
成功经验
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包括科学的地质勘探、合理的开发方案、 先进的采油工艺以及高效的生产管理等。这些经验对于其他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4/2/3
10
03
采油工程设计实践
2024/2/3
11
油田地质特征分析
油藏类型与储层物性
分析油田的油藏类型(如构造 油藏、岩性油藏等),评估储 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
数。
2024/2/3
油层分布与厚度
研究油层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 布情况,确定油层的有效厚度 和含油饱和度。
地质构造与断层
分析油田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 ,识别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 对油藏的影响。
环保与节能措施
在采油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和节能措施 ,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2024/2/3
采油设备选型与布局
根据采油工程方案,合理选择和布局采油设 备,确保安全生产和高效采油。
课程设计报告书
撰写规范、内容详实的课程设计报告书,全 面反映设计思路和成果。
自喷与气举采油采油课程讲解
井筒多相管流
地面水平或倾斜管流
嘴流
油井稳定生产时,整个流动系 统必须满足混合物的质量和能 量守恒原理。
协 调 条 件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各子系统质量流量相等 各子系统压力相衔接,前 系统的残余压力可作为后 序系统的动力
1)计算法
① 第一个阀的下入深度 当井筒中液面在井口附近,在压气过程中即溢出井口:
pmax 106 LI 20 g
当井中液面较深,中途未溢出井口:
pmax 106 d 2 LI hs 2 20 g D
这就是我的本次课题内容!
谢谢观赏!
苏航制作
2)井口为求解点 整个生产系统以井口为界分为油 管和油藏部分以及地面管线和分离 器部分
图2-10 地面管线和分离器部分
图2-11 油管和油藏部分
(三)从油藏到分离器有油嘴系统的节点分析方法
1.嘴流规律
油嘴的孔眼直径很小,一般 只有几毫米,油气在嘴前压 力pt和嘴后压力ph作用下通 过油嘴。 临界流动 :流体的流速 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自喷与气举采油
自喷与气举采油
主要内容 一、自喷井生产系统分析 二、气举采油原理及油井举升系 统设计方法
采 油 方 法 分 类
自喷采油
利用油层自身能 量将原油举升到 地面的采油方式。
人工举升采油
人工给井筒流体 增加能量将井底 原油举升至地面 的采油方式。
一、自喷井生产系统组成
油层到井底的流动—地层渗流
间注入高压气体时,环空液面将被 挤压下降。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采油工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油井钻探、完井、采油、提高采收率等。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采油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采油工程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采油工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石油工程领域的兴趣,树立从事相关行业的职业理想。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石油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采油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石油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对采油工程的具体实践操作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采油工程基本概念:介绍石油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使学生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背景。
- 教材章节:第一章《石油与采油工程概述》2. 采油工艺流程:讲解油井钻探、完井、采油、油气分离等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的主要环节。
- 教材章节:第二章《采油工艺流程》3. 采油关键技术:分析油井完井、压裂、酸化、提高采收率等关键技术,让学生了解采油工程的技术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采油关键技术》4. 采油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采油设备、工具及其作用,使学生熟悉采油工程中的设备使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采油设备与工具》5. 采油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采油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 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油气藏开发的基本方法、技术与设备;3. 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油气藏的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采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工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为我国石油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石油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知识、技能及发展前景。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石油工业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采油工程基本概念:油气藏、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气藏地质基础2. 采油工艺流程: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油气集输;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油工艺技术3. 油气藏开发方法:天然能量开采、人工举升、注水开发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气藏开发方法4. 采油设备与关键技术:钻机、采油树、油气分离器、注水设备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油设备与关键技术5. 石油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6.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措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教材章节:第六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油气藏地质基础、采油工艺流程第二周:油气藏开发方法、采油设备与关键技术第三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相关知识。
《 石油工程 》课程学习指南
石油工程课程学习指南第一章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一、前序课程内容预习为实现对本学习情境更好地学习,学生应对前序课程《石油地质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的下列内容课余进行预习:1.储层、构造、油藏及油藏流体的基本特性及性。
2.流体的渗流规律。
二、学习内容简介本学习情境包括九节内容,共10个学时,主要的学习内容如下:1.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所需资料。
2.油田地质模型包括哪些。
3.储集层精细地质研究。
4.整装储量油田、断块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5.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6.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及原则。
7.油田注水方式的概念、分类、原则及影响因素。
8.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概念,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的几个关系。
三、学习目标及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油田开发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油田开发的合理开发程序。
3.掌握多油层油田层系划分的原则。
4.掌握注水方式的概念及各种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
5.掌握各种开发方式的特征及条件。
6.掌握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重点及难点重点:1.多油层油田层系划分的原则。
2.注水方式的概念及各种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
难点:1.划分开发层次的原则确定。
2.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五、学习方法推荐1.关于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所需资料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借助于某油田的具体开发方案,容易理解。
2.关于砂岩油田注水方式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要掌握油藏的构造特征、储层的发育特征,了解不同类型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及优缺点,进而确定适合某个油藏所采取的具体注水方式。
3.关于井网密度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掌握油藏的储层性质及流体性质,了解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
第二章岩石与钻头一、前序课程内容预习为实现对本章节更好地学习,学生应对前序章节的下列内容课余进行预习:1.钻井的基本流程。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1. 项目背景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石油工程的实际应用,掌握石油工程综合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设计的案例是针对某油田进行的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该油田位于西部地区,在采油工程方面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本项目通过模拟油田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包括油田地质勘探、储层评价、采油工艺设计等多个环节,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综合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够:•掌握油田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理解油藏的基本特征和储采规律;
•了解采油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综合设计;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 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了解我国石油开采的现状、技术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3. 掌握与采油工程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采油工程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工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石油事业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石油开采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操作和实验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采油工程基本概念:石油的形成、石油组分、油藏类型等;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采油工程原理:驱油原理、油水分布、开采方式等;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采油工艺流程:钻井、完井、试油、采油、提高采收率等;教材章节:第二章4. 我国石油开采现状与技术发展:主要油田分布、开采技术、环境保护措施等;教材章节:第三章5. 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操作:参观油田、实验室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基本概念及原理学习第二周:采油工艺流程学习第三周:我国石油开采现状与技术发展第四周: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总结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相关知识。
延大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件02自喷与气举采油
PwfC
IPR曲线
多相流计算方法
Pwf
一组 qo
Pt qo PtC
3 得出不同产量下的井口油压,用于预测油井能 否自喷。
IPR曲线
1 C
2
曲线2的形状:油管的上下压差(Pwf-Pt)并不总 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加大。 产量低时,管内流速低,滑脱损失大; 产量高时,摩擦损失大,这两种因素均可造成管 内压力损耗大。
流压。
节点(井底)流入曲线:
IPR曲线
交点:该系统在所给 1 条件下可获得的油
井产量及相应的井 底流压。
C 2
qC
qo
节点(井底)流出曲线:
由井口油压所计算的井
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曲
线。
第二节 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
2)井口为求解点
❖ 已知井底流压,求解井口油压
1 绘制IPR曲线
Pwf
2 绘制井筒油管工作曲线
油井的合理生产压差 = 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
在目前的油层压力下,油井以多大的流压和产量进行工作
第一节 自喷井生产管理与分层开采
合理的工作制度:
➢ 保证较高的采油速度 ➢ 保证注采平衡 ➢ 保证注采指数稳定 ➢ 保证无水采油期长 ➢ 应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又不破坏地层结构 ➢ 流饱压差合理
“合理”是相对的,工作制度应随着生产情况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而改 变,应以充分发挥油层潜力为前提。
第二节 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
1)井底为求解点
1 绘制IPR曲线(流入曲线)
qo 渗流方程 Pwf
Pwf qo
Pwf
Pr
1
2
2 绘制地面管线-油管流动工作曲线(流
Pwf
出曲线)
C
Psep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2013.3.5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有杆泵抽油生产系统设计 1.1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泵、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h p 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
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MPa p h 0.1 。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wf p 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n p ,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z p ,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h p 。
(1)设计内容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
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
抽油机不变,为己知。
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泵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 混合物:油、气、水比重,饱和压力生产数据:含水率,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 曲线。
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数及IPR 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
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顶端压力仍为套压。
从动液面到吸入口为纯油柱段,可以将这一段分为许多小段,采用迭代压力方法可求出每小段油的密度,最后求出吸口处的压力。
采油工程第02章自喷与气举采油.pptx
律不同
节点( node ):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的某个位置。
普通节点:两段不同流动过程的衔接点,不产生与流量有 关的压降。
函数节点:节流装置两端压降与流量有关,称为函数节点
解节点(solution node):系统中间的某个节点,将 系统分为流入和流出两部分。
节点系统分析对象:整个油井生产系统
pB- psep 多相管流计算方法
节点系统分析实质:协调理论在采油应用方面的发展
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在某些节点压力确定条件下 油井的产量以及其它节点的压力。
通常节点1分离器压力psep 、节点8油藏平均压力 pr为定 值,不是产量的函数,故任何求解问题必须从节点1或节 点8开始。
求解点:为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节点 求解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油井连续稳定自喷条件:
四个流动系统相互衔接又相 互协调起来。
协 质量守恒 各子系统质量流量相等
调
条
各子系统压力相衔接,前
件
能量守恒 系统的残余压力可作为后 序系统的动力
二、自喷井节点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及生产动
态预测,广泛使用了节点系统分析的方法
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 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 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 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人工给井 筒流体增 加能量将 井底原油 举升至地 面的采油 方式。
无杆泵
气举(Gas Lift) 电潜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ing 水力活塞泵(Hydraulic Pumping) 射流泵(Jet Pumping)
采油工程二自喷及气举采油
第五节 气举装置与气举卸载
一、气举系统构成
1. 压缩站; 2. 地面配气站; 3. 单井生产系统; 4. 地面生产系统。 重点:单井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与其他举升方式基本相同。
图2-13
二、气举的启动压力和工作压力
1.气举前状态
油井停喷时,油管和环空液面处于同一位置。
如果:井口压力Pt肯定, 假设油井以不同的产量qi生产, 利用压力梯度计算对应的井底流压Pwfi
流 量q 1 q 2 q 3 q 4 q 5 q 6 井 底 流 压 P w f 1 P w f 2 P w f 3 P w f 4 P P w f 5 w f 6
作出曲线:
P
IPR
油管工作特性曲线
Pwf
启动压力:Pe=(h+h)Lg (2-1b)
h(D2-
d2)/4=(/4)d2h
得:h=(D2/d2 -1)h
代入(2-1b)式得:
Δh
PDe—=h套管Lg内D2径/d2 (2-1c)
d—油管直径
h
h—油管在静液
面下的沉没度。
当地层K大,被挤压的液面下降很缓 慢时,环空中的液体部分被地层汲取。 极端情况,全部汲取。环空液面到达 管鞋时,油管液柱几乎没有上升,此 时,启动压力由沉没度决定。
套管系统:Pwf=Pc+PG+LLg
L—液面以下液体的平均密度 L
L—环空中的液柱高度
PG—环空气柱所造成的压力
忽视PG , 则:Pwf =Pc+LLg Pwf < Pb时,L=0 Pwf=Pc Pwf > Pb时,气体在某一高度处分离出来。 套压和油压的关系:mgH+Pfr+Pt=Pc+LLg 当 Pwf < Pb时,L=0 则:Pc=mgH+Pfr+Pt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采油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油气藏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3. 了解国内外采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4. 掌握采油工程中涉及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采油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油气藏开发资料、设计合理开发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石油事业,树立为我国石油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石油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4.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采油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我国石油事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采油工程概述:介绍采油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2. 油气藏开发原理:讲解油气藏的类型、特性、开发原则及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3. 采油工艺技术:分析常规采油方法、热采、化学采油、气举采油等工艺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章4. 采油工程计算:教授涉及油气藏开发、采油工艺等方面的计算公式及方法;教材章节:第五章5. 采油工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油气藏开发方案、采油工艺流程的能力;教材章节:第六章6. 采油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采油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七章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实践活动;教材章节:附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结合课程目标和学时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气举调研报告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 教学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石油工程XXXX级指导老师XXX单位XXXX大学2014年3月24日目录1国内外气举发展历程 (1)1.1国外人工气举发展状况 (1)1.2国内人工气举发展状况 (2)1.3国内首家气举阀动态实验室建成并投入应用 (3)2气举采油技术 (5)2.1气举优化设计软件技术 (5)2.1连续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5)2.3间歇气举技术 (5)2. 4柱塞气举 (5)2.5气举投捞技术 (6)2.6气举井工况诊断与参数优选技术 (6)2.7气举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7)3影响气举采油优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 (8)3.1注入气液比对气举井效率的影响 (8)3.2注气压力对气举井效率的影响 (9)3.3注气点深度对气举井效率的影响 (9)3.4井口油压对气举井效率的影响 (9)参考文献 (10)通过油井从油层中开采原油的方法按油层能量是否充足,分为自喷和机械采油两大类。
当能量充足时,完全依靠油层本身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方法称为自喷;当油层能量不足时,认为地利用机械设备给井内液体补充能量的方法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称为机械采油方法,也称人工举升方法。
人工举升方法是按其人工补充能量的方式分为气举和深井泵抽油(泵举)两大类。
气举采油是当地层能量不足以使油井自喷时,人为地注入高压气体,将井筒内流体举升到地面,使油井恢复自喷生产的一种采油技术,适用于原始气液比较高的油井。
气举采油就是当油井停喷以后,为了使油井能够继续出油,利用高压压缩机,人为地把天然气压入井下,使原油喷出地面,这种方法叫气举采油[1],即气举。
气举,一般是在油管管柱上安装5~6个气举阀,从井下一定深度开始,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气举阀,一直安装到接近井底位置,气举采油井下管柱示意图,如图1。
图1 双管气举采油管柱图气举采油的优点是:(1)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加深气举,使油井维持在较高的产量;(2)在采用31/2"气举管柱的情况下,可以把小直径的工具和仪器,通过气举管柱下入到井内,进行油层补孔、生产测井和封堵底水等等;(3)减少井下作业次数,降低其生产成本。
气举采油的必备条件是:(1)必须有单独的气层作为气源,或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管网以供气;(2)油田开发初期,建设高压压缩机站和高压供气管线,一次性投资较大。
1国内外气举发展历程1.1国外人工气举发展状况人工气举的首次应用是在1864年美国的宾夕弗尼亚州油田,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
当时由于气举井的采油指数小和井底压力低,所以效果不良好而被停用。
直至1897年,人工气举(空气气举)采油法才在俄国的阿塞拜疆油田重新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气举采油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机械采油方法,在巴库、格罗兹内和依辛贝姆等油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该地区的地层压力下降和油藏衰竭,采油成本递增和气举井的产量减少,使得20世纪40年代初,在前苏联油田上开始了从人工气举采油法到抽油泵法的过渡。
40年代和50年代,苏联开始大力发展了有杆泵抽油和电潜泵抽油。
其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气举法所采用的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水平较低,加之高压气田未开发,气源不足,经常用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因此气举采油效率较低。
从1969年开始,苏联石油工业部又采取大力推广气举采油法。
这因为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气举采油比抽油法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而这些在一般的经济分析中是估计不到的,但是大大地提高了气举采油的技术经济指标。
目前,人工气举采油技术在俄国的大多数油田都得到了应用,仅次于电潜泵采油法而位居第二。
统计资料表明,俄国的气举采油基本上用于高产井开采,气举并的最高产液量达到1430t/d;气举井中油管柱的下放深度达到2000~3500m;气举井的免修期达1982天。
在美国,不管从生产井数还是从原油产量的比重来看,人工气举仅次于有杆泵抽油法,在机械采油法中占第二位。
全美的气举井数约占机械采油井数的11.2%,而气举采油量却占了整个机械采油量2/5左右。
这是因为美国有大量的中等产量和高产量井是用气举法开采的。
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高产井停喷以后,优先采用气举采油法开采。
美国气举井的最高产液量达到8000t/d,气举井中油管柱的最大下放深度达3660m。
当产液量大于400t/d时,可用油、套管间的环形空间作为气液混合物的举升通道。
气举井每年的修井次数仅为0.095次,比抽油井低7-8倍。
不论在俄国油田,还是在美国油田上,在连续气举法的应用同时,间歇气举法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
特别是随着低产能油层的大量投产以及与井深加大有关的产液含气量和温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家中,间歇气举的井数有增加的趋势。
这一点,也为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的油田实践所证实。
1.2国内人工气举发展状况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辽河油田、中原油田相继采用了人工气举采油技术,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辽河兴隆台油田利用该地区气油比高和存在高压气层有利的条件,在1983年就有50多口油井采用了无压缩机的连续气举法,取得了明显的增油和节电经济效益。
辽河牛居油田1985年开始,已有45口气举井投产。
与抽油机井相比较,平均单井日增油量达3倍左右。
中原油田从1983年开始气举采油试验以来,就有60多口气举井正常工作。
几年来,中原油田研制成功了新型气举阀和气举阀投捞工具,应用CAMCO公司图解法、压力平衡设计法和有关计算机软件对气举井进行了连续气举管柱设计,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中原文东油田,针对该油田的油层埋藏深、气油比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和处于较高含水期等特点,不但形成较大的气举采油生产规模(气举井70口,年产油30余万吨),而且在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上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平均单井增液量为19t/d,气举井正常工作率达到85%以上,检阀周期为270天左右。
1986年以来,中原油田还在6口井中进行了间歇气举采油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疆塔里木地区的轮南油田,针对油层超深、单井产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密度大以及气源稳定等特点,从1991年决定采用气举采油法以来,已经建成了压气站1座,有21口气举井投产,而且生产正常,同时压缩机的进气全部来自产出液分离的伴生气。
目前正在进行的压气站二期工程的建设工作,将有更多的气举井投产。
吐哈油田气举采油工作始于1991年,经过不断努力,在消化、吸收国内外气举采油新技术基础上,结合吐哈油田低孔、低渗、高气液比的特点,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吐哈油田开发情况的气举采油配套技术,并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气举采油在吐哈油田充分发挥了举升能力强的优势,达到了放大生产压差进行强采目的。
从现场应用来看,大部分井生产相对稳定,而且气举采油油井免修期较长,最长的为2 100天,大大提高了油井利用率。
人工气举技术还是天然气田排水采气的一种有效的工艺技术。
如四川威远气田的威93井,采用连续气举8天10小时后,突变为具有工业价值的高产气井。
总之,气举采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采油法,在我国油田的气举设备的合理选择、气举工况的正确计算以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一切为进一步推广气举采油技术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1.3国内首家气举阀动态实验室建成并投入应用我国首家气举阀动态实验室日前在中原油田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对气举阀进行动态测试,这对提高我国气举阀质量、提高气举工艺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填补了我国气举工艺的一项空白。
实验室利用油田气举系统的高压天然气,能够做到对气举阀进行调试台试验、漏失量试验、单流阀漏失和关闭试验、探针测距试验、流量系数试验和气举阀性能试验。
气举阀是气举井的心脏,气举阀动态是进行气举设计、评价气举井生产情况、进行气举井故障处理等的关键。
中原油田2001年就着手为建立该实验室做论证和筹备工作,分别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了各种精密计量仪器和仪表,并将数据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同步计量试验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录取、分析、处理和输出试验数据和结果。
2气举采油技术国外气举工艺在地面条件复杂的沙漠沼泽等油田运用较为普遍,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形成规模。
目前我国气举采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1气举优化设计软件技术气举优化设计方法是在全面考虑油层、井筒、注气点、地面出油管线四部分协调的基础上,把节点分析方法应用于气举井,分析各个子系统各自的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优选合理的参数组合,作出最合理的管柱设计。
根据优化设计方法而编制的优化设计微机软件,运算速度快,考虑因素多,能进行人机对话、汉字显示,把气举井的设计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优化设计使油井产液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成功率100%。
依靠优化设计,平均单井日增液42.39t,日增产原油16.63t。
2.1连续气举采油工艺技术连续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主要针对油田油藏埋藏较深,油井气油比较高的特点,连续气举需要对生产井进行动态分析和测试,设计合理采油参数;国内研制成功Ⅰ型气举阀和Ⅱ型流量调节阀。
其中Ⅰ型气举阀技术性能接近美国同类产品的水平;与之配套的单井气举、高压气举和增压气举三种地面流程,可适应不同供气条件的气举采油生产。
该工艺具有举升高度受油气比影响较小和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
连续气举采油工艺现场实施,累计增液14.1×104t,增产原油10.1×104t,获得了较大成功,是国内外采用较多的一种气举采油工艺,图1是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的连续双管气举管柱图。
2.3间歇气举技术间歇气举采油是根据实际需要和设计要求,人为的从地面周期向井内的油套环空中注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经井下气举凡尔进入到油管后,以气体段塞形式举升油管内的液体段塞。
中原油田地质情况复杂,断块小且部分油井渗透率低,供液能力较差,单井产量普遍较低,在这些井上开展间歇气举采油比采用连续气举更经济实用。
1990年年代间歇式气举采油工艺开始现场应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艺技术。
2. 4柱塞气举随着油田开发的延续,气举井含水逐渐上升,单井产能逐渐下降,油井的平面及剖面矛盾加剧,油井工况相应逐渐变差,一部分气举井单井产量已低于连续气举要求的产量下限(30m'/d ),气举井系统效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为了充分发挥气举采油的优势,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吐哈油田开展了柱塞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并在都善油田进行了试验。
柱塞气举就是将高压气体从油套环空注人井筒,经过气举阀,然后推动油管内的柱塞向地面运动。
柱塞在被举升液体和高压气之间起分隔作用,以减小气相和液相的滑脱损失,从而提高间歇气举及低产井气举的举升效率。
试验井为都善油田的S7-12井,该井转前为一口抽油井,进行柱塞气举试验后,增产效果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