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新课教学
结论: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新课教学 重力的大小
精确的实验表明: 物 体 所 受 的 重 力 跟 它 的 质 量 成 正 比 。 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G—— 重力——牛顿 (N) m—— 质量——千克 (kg)
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新课教学
想一想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B 演示:找物体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新课教学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 一 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 重力的作用点 叫重心
C.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 比如篮球
D.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
总结:只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 中心不一定在物体的中间位置。
新课教学
重心与物体的稳定性
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尽量远, 冲浪者弓着腰,叉开腿,更有
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
助于在惊涛骇浪重保持平稳。
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新课教学
●用细线把某物体悬挂起来, 静止时细线的方向是否是 竖直方向?
● 剪断细线,物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
√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新课教学
注意:垂直向下≠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O
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哪一 个正确?
新课教学
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第七章第3节重力ppt课件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g 或 G mg m
G—— 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3. g= 9.8 N/kg。它表示
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 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得的g值不同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F
F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 一个部分。
G
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 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力。
四、重心
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思考: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 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锥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悬在空中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 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课堂小结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2.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 g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等效作用点
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八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没有重力的世界
拓展延伸
课外练习
玩具“不倒翁”被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自己做个不倒翁,研究其中的奥妙。
=3000 kg×10N/kg =30000N 答:质量为3t的汽车重力是30000 N。
练一练
重力的大小
一个人所受的重力是450N,那么他的质 量是多少千克?(g=10 N/kg)
看一看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小试牛刀
重力的方向
观察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G 错误
Gபைடு நூலகம்正确
重力的大小
分析数据
质量m(kg)0.05 0.1 0.15 重力G(N) 0.5 1.0 1.5
2
得出结论
1.5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
1
它的质量成正比
0.5
0.05 0.10 0.15 0.20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重力的大小
分析数据
质量m(kg) 0.05 0.1 0.15 重力G(N) 0.5 1.0 1.5
重力的大小
质量 m/kg 重力 G/N
0.05 0.1 0.15
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 1.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50g的钩码,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分别挂两个、三个
50g的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想一想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 物体,大到天体,小 到灰尘之间,都存在 互相吸引的力,这就 是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课件(共17张PPT)

市:小区门口的保安、已经退休的工人、学校懵懂的学生、甚至对股市一窍不通的菜市场大妈都是 市场的参与者。
所以当雪崩来临时:几乎所有人的资产都会蒸发,因为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成了接盘侠。全民参
与必然全民接盘。你们的钱被谁抢走了?被谁掠夺了?你们自己去想,这里我不方便说太多。总之: 你们的财富已经通过股市,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G)大小与质量(m) 的关系
设计实验:
把质量均为50 g的 3 个钩码,逐个增加,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 下示数。
实验记录表格: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质量 即G/m(N/kg)
0.05 0.1 0.15 0.49 0.98 1.47
第二:我很年轻,所以我不怕失败。因为我时间多,所以失败了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种观念也很可怕。年轻不应该成为你失败的的借口,你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盲目、 不谨慎、不负责、一叶障目。
所以:穷人和年轻人更应该谨慎保守。不是不让大家拼搏,也不是不让大家努力。 人永远都应该努力,毫不松懈。但你要在有更大把握的时候,去冒承受能力之外的 风险。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青春负责,对人生负责。现实永远 很残酷。穷和少年穷,都不应该成为你盲目决策的挡箭牌。
9.8
9.8
9.8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1.47 0.98 0.49
0.05
0.1 0.15
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什么?
结论: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的第三节,主要讲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大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物体(如苹果、书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苹果),感受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5. 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6. 例题讲解:用地球仪和重力计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作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中的物体(如书包)进行重力方向的实验。
六、板书设计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作用点:重心。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高度无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20N。
2. 题目:一个苹果的重心在哪里?答案:苹果的重心在苹果的中心部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然后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堂练习:
重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分析归纳: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
体都受到重力。
一、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 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 体验:让学生手拿质量不同的钩码,体验重力大小和什 么因素有关?请提出猜想。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 的猜想?如何测量重力大小?
投出 的手 榴弹 为什 么总 会落 地?
一、重力:
•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产生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 归纳分析:视频和实验中物体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与这 些物体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些物体都受到地 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做重力。
一、重力
•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 地球附近有没有不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如果没有
B方法:先保持位置不变,探究重力大小跟______的关系,再保 持______不变,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位置的关系。重力的大小跟 位置的关系是高中将学习的内容,初中我们重点探究的是:重 力的大小跟______的关系。
C器材:测重力要用____,测质量要用_____,也用几个______ 相同的钩码。
④进行实验(图形)与收集证据(数据):
如果用G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 表示物 体的质量,g 表示比值9.8 N/kg,重力跟质量 的关系可以写作:
或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想一想
光盘的重心在哪里?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的光盘的重心在其圆心上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空桶的重心在高于桶底,低于桶沿的中心处
三、重心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四、重力的由来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 到天体,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图像 分析?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正___比___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1__0__N___/_k_g__。
物重跟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
g值约为9.8N/kg(粗略计算可用10 N/kg),表示质量是1kg的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9.8N/kg为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 最大,g=9.83N/kg
应用: 铅垂线、水平仪
建筑工人在砌砖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竖直方向, 以此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想想议议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 们脚“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是脚朝“上”的(图7.3-5),他们为 什么.也站得很稳呢?想想看,通常所说的“下”,到底指的是 什么方向?
把物体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 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 的重力大小。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3.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 并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4.根据测量数据,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 图象(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观看实验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吗?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 G=mg 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悬挂钩、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同学们感受重力的存在,可以拿一个物体向上抛出,观察物体落回手中的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
3.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可以通过悬挂钩实验来验证。
4.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6. 例题讲解: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求它的重力。
解:G=mg=2kg×9.8N/kg=19.6N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己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2. 方向:竖直向下3. 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4. 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 3kg 的物体,求它的重力。
答案:G=mg=3kg×9.8N/kg=29.4N2. 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体重除以 10,求出自己的重力。
答案:假设体重为 50kg,则重力为G=mg=50kg×9.8N/kg=49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然后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课件

03 重力对物体形状和结构影 响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
01
弹性形变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
恢复原状的形变。例如:弹簧、橡皮筋等。
02
塑性形变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不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例如:泥土、塑料等。
04 地球重力场特性及变化规 律
地球形状和大小对重力场影响
地球非完全球形
由于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导致重力场在赤道附近相对较弱 ,两极附近相对较强。
地球大小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其表面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进而影响重 力场的分布。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对重力场影响
地球密度分布不均
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重力场的不规则变化。
建筑物结构类型
02
根据抵抗重力的方式不同,建筑物结构可分为承重墙结构、框
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重力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03
重力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会受到压缩和弯曲等力的作用,因
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来抵抗这些力。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运动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由岩石构成。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或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相互作 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和破裂等现象。
02
03
苹果落地
当苹果从树上落下时,由 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苹果 会加速向地面运动,直到 与地面接触。
走路时身体平衡
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不断 调整身体的平衡,这主要 是通过感受重力和地面反 作用力来实现的。
水往低处流
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 斜坡或管道向下流动,直 到达到最低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重力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课件+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 重 力课件
第3节 重 力
一、重力
下落的物体 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向空中撒开的鱼网, 要飘落到水里;向空中抛出的石块,最终也会落向 地面,这是为什么呢?
重力的概念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光盘的重心在其圆心上.
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 示意图时,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五、重力的由来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 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 拉住才不会跑掉.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3)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
写成
G g 或 Gmg m
注:粗略计算时,
g =9.8N/kg的物理意义
可取 g = 10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3.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月球也绕着地球转动,它 们之间有没有力呢?
万有引力
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 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正是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引力,使得水向低处流、抛 出的石块落向地面……
小结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
竖直向下
重 重力的方向
力
应用
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由来
课上练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重力快速导读: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知识点4:重心知识点5:重力的由来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1、重力: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符号G表示.2、重力的五个特点(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3)物体不一定在地面上才有重力.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树上的苹果都受到重力的作用.(4)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万有引力,向心力等),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5)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吸引地球。
3、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①水往低处流;②叶落归根;③树上成熟的苹果最终会落到地面上;④投掷出去的铁饼、标枪最终会落到地面上等.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那么抛在空中的物体将不会落下;人将会很容易脱离地球而进入太空;人会很容易搬动大石块;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杯子中的水不会顺利倒入口中;由于刮风形成的浮尘将永远停在空中;落叶将不会归根,而会停在空中等.总之,失去重力,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重力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
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约为9.8N/Kg。
2、重力的计算G=mgg=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 N.3、对G= mg的理解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可以说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其质量成正比②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的大小不同,其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如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
③在不同的星球,g的大小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地球的1 6④g=9.8N/kg,为了计算方便,有时也取10 N/kg.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坚直向下的(注意是坚直,不是重直)2、对竖直向下的理解“竖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水平面向下,而“重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_课件

三、重力的方向
观察与思考:
图中树上熟透 的苹果沿着竖 直向下的方向 下落,这说明 了重力的方向 是什么?
竖直向下
想想议议:
“向下”
地心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总 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指向哪里? 想想议议:
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在美国重力的方向与我国比较是同向的吗? 有什么规律表现?(展示地球仪演示)
月球受到地球引力而做圆周运动,牛顿认为一切物 体间都存在着一种力——万有引力。
课堂小结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
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2.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顿(N) m—质量—千克(kg)
我们用什么 来证明物体 的重力和其 质量的关系 呢?
2、设计仪器:
弹簧测力计、钩码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 测量50g、100g、 150g钩码所受的 重力。并填在相 应表格内。
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质量m 0.05
0.1 1
(kg) 重力 G 0.5 (N)
0.15 1.5
G/N
1.5 1 0.5
答:木块所受到的重力为2.5N, 人的质量为45kg
小结:①公式及变形;②单位统一;③区分 “质量”“重力”“重量”。
例题:
一个西瓜的质量是3.5Kg, 它受到的重力多大?(g=10N/kg)
解: G=mg = 3.5kg×10N/kg =35N 答:质量为3.5kg的西瓜所 受重力为35N。
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 这盒牛奶的质量有多大?(g=10N/kg)
4.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第3节《重力》ppt课件

水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形成瀑布
重力的由来
思考
熟了的苹果总 是向地面落.
衣服上的水总是落到地面上.
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
原因
一切物体在失 去支持的时候都要 向地面降落.
这是因为地球 对它周围的物体有 引力,能把它们拉 向地面.
1.定义: 2.符号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G
5.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再见
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
竖直向下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 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 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 是脚朝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得 很稳呢?
四、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不均匀、 外形不规则物体 的重心可以用悬 挂法确定.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 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
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2.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
G=m g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4.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第七章 力
三 重力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 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优秀课件

测钩码的质量和与钩码质量相对应的 1.0
重力并填入表中。
0.5
2. 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
标,用这些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
0.05
0.1 0.15
观察描点后的重力跟质量关系图像后思考:物体所受的重力 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重力的大小
实 验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一、重力的大小
实 验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新课导入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也对这类问题进行过思考,在苹果树下, 牛顿陷入了沉思……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新课导入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通常用符号G表示; 重力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重量,简称物重。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又是什么?
重力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二、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不一样!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G
正确
G
错误
三、重 心
1. 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局部,但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 表现就好似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 重心的位置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那么的物体的重心:
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C )
A.苹果
B.苹果树
C.地球
D.空气
4、运发动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B 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
〕
A. 只受踢力
B.只受重力
C. 受踢力和重力
D. 不受力的作用
5、力的示意图作图。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势能

4 重力势能一、重力做的功1.重力做功的表达式:W G =mgh ,h 指初位置与末位置的高度差.2.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二、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2)公式:E p =mgh ,式中h 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3)单位:焦耳;符号:J.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W G =E p1-E p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相对性:E p =mgh 中的h 是物体重心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参考平面选择不同,则物体的高度h 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也就不同.2.系统性:重力是地球与物体相互吸引产生的,所以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平时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说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重力做功多少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它通过的路程.(×) (2)重力势能E p1=2 J ,E p2=-3 J ,则E p1与E p2方向相反.(×)(3)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 p1=3 J ,E p2=-10 J ,则E p1<E p2.(×) (4)重力做功W G =-20 J 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20 J .(×)(5)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重力一定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6)重力做功一定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地面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度为h的坑,如图1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为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了________.图1答案mg(H+h)减少mg(H+h)一、重力做功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位置A分别按下列三种方式运动到高度为h2的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根据功的公式求出甲、乙两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2)求出丙中重力做的功;(3)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答案(1)甲中W G=mgh=mgh1-mgh2乙中W G′=mgl cos θ=mgh=mgh1-mgh2(2)把整个路径AB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由于每一段都很小,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地看成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为Δh1、Δh2…,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做的功分别为mgΔh1、mgΔh2….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做的功W G″=mgΔh1+mgΔh2+…=mg(Δh1+Δh2+…)=mgh=mgh1-mgh2(3)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1.重力做功大小只与重力和物体高度变化有关,与受到的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 2.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3.重力做功的特点可推广到任一恒力的功,即恒力做功的特点是:与具体路径无关,而跟初、末位置有关.例1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为h 处的斜面上的A 点滚下经过水平面BC 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h4的D 点时,速度为零,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图2A.mgh 4B.3mgh 4 C .mgh D .0答案 B解析 解法一 分段法.小球由A →B ,重力做正功W 1=mgh 小球由B →C ,重力做功为0, 小球由C →D ,重力做负功W 2=-mg ·h 4故小球由A →D 全过程中重力做功W G =W 1+W 2=mg ⎝⎛⎭⎫h -h 4=34mgh ,B 正确. 解法二 整过程法.全过程,小球的高度差为h 1-h 2=34h ,故W G =34mgh ,故选B.【考点】重力做功的特点 【题点】重力做功的计算计算重力做功时,找出初、末位置的高度差h ,直接利用公式W G =mgh 即可,无需考虑中间的复杂运动过程. 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度为h2的A处下落至高度为h1的B处.求下列两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2)以B处所在的高度为零势能参考面.答案(1)重力做的功W G=mgΔh=mg(h2-h1),选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E p A=mgh2,E p B=mgh1,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 p=mgh1-mgh2=-mgΔh.(2)选B处所在的高度为零势能参考面,重力做功W G=mgΔh=mg(h2-h1).物体的重力势能E p A=mg(h2-h1)=mgΔh,E p B=0,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 p=0-mgΔh=-mgΔh.综上两次分析可见W G=-ΔE p,即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的负值,而且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 G=E p1-E p2=-ΔE p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参考面,选不同的参考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故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必须首先选取参考平面.(2)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物体在零势能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值,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时要大,物体在零势能面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值,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时要小.3.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性:物体在两个高度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高度差一定,重力势能之差也是一定的,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例2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增加了D.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答案 C解析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的重力势能不同,A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下,距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B选项错;重力势能中的正、负号表示大小,-5 J的重力势能小于-3 J的重力势能,C选项对;只有选地面为零势能面时,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才为零,否则不为零,D选项错.【考点】对重力势能的理解【题点】重力势能的性质例3如图3所示,桌面距地面的高度为0.8 m,一物体质量为2 kg,放在桌面上方0.4 m的支架上,则:(g取9.8 m/s2)图3(1)以桌面为参考平面,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3)比较以上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案(1)7.84 J23.52 J(2)23.52 J23.52 J(3)见解析解析(1)以桌面为参考平面,物体距参考平面的高度为h1=0.4 m,因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E p1=mgh1=2×9.8×0.4 J=7.84 J.物体落至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 p2=mgh2=2×9.8×(-0.8) J=-15.68 J,因此物体在此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E p1-E p2=7.84 J-(-15.68) J=23.52 J.(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距参考平面的高度为h1′=(0.4+0.8) m=1.2 m,因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E p1′=mgh1′=2×9.8×1.2 J=23.52 J.物体落至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 p2′=0.在些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ΔE p ′=E p1′-E p2′=23.52 J -0=23.52 J.(3)通过上面的计算,说明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它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 【考点】重力势能的变化 【题点】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计算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关系式为: W G =mgh 1-mgh 2=E p1-E p2=-ΔE p .其中,E p1=mgh 1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 p2=mgh 2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ΔE p 表示此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1)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也就是W G >0,E p1>E p2.这里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即W G <0,E p1<E p2.这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例4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一长为l 的细线悬于O 点,将悬线拉直成水平状态,并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下的速度让小球向下运动,O 点正下方D 处有一钉子,小球运动到B 处时会以D 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并经过C 点,若已知OD =23l ,则小球由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多少?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图4答案 13mgl 13mgl解析 从A 点运动到C 点,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 =13l ,故重力做功W G =mgh =13mgl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 p =-W G =-13mgl负号表示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题点】定量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 G =E p1-E p2=-ΔE p ,即重力势能变化多少是由重力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与物体除重力外是否还受其他力作用以及除重力做功外是否还有其他力做功等因素均无关.针对训练 在水平地面上平铺n 块砖,每块砖的质量均为m ,厚度均为h ,如图5所示,如将砖一块一块地竖直叠放起来,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多少功?图5答案 -n (n -1)2mgh解析 砖由平放在地面上到把它们一块块地叠放起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砖增加的重力势能.取n 块砖整体为研究对象,原来整体重心距地面高度为h2,叠放起来后整体重心距地面高度为12nh ,W G =nmg Δh =nmg ⎝⎛⎭⎫12h -12nh =-n (n -1)2mgh .【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题点】定量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的变化)(2017·余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如图6所示,静止的小球沿不同的轨道由同一位置滑到水平桌面上,轨道高度为h ,桌面距地面高为H ,物体质量为m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小球沿竖直轨道下滑到桌面上的过程,重力做功最少B .小球沿曲线轨道下滑到桌面上的过程,重力做功最多C.以桌面为参考面,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D.以地面为参考面,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h)答案 C解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无论沿哪条轨道下滑,重力做功相同,A、B选项错误;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重力做功W=mgh,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mgh,选项C正确,D错误.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同具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B.处在同一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C.重力势能是标量,不可能有正、负值D.浮在海面上的小船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答案 A解析重力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共有的,故A正确;重力势能等于mgh,其中h是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参考平面不同,h不同,另外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处在同一高度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相同,选项B错误;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负号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故C错误;零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并不一定选择海平面为零势能面,故浮在海面上的小船的重力势能不一定为零,选项D错误.【考点】对重力势能的理解【题点】重力势能的性质3.(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一棵树上有一个质量为0.3 kg的熟透了的苹果P,该苹果从树上A先落到地面C最后滚入沟底D.A、B、C、D、E面之间竖直距离如图7所示.以地面C为零势能面,g取10 m/s2,则该苹果从A落下到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在D处的重力势能分别是()图7A.15.6 J和9 JB .9 J 和-9 JC .15.6 J 和-9 JD .15.6 J 和-15.6 J 答案 C解析 以地面C 为零势能面,根据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得D 处的重力势能E p =mgh =0.3×10×(-3.0) J =-9 J .从A 落下到D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 Δh =0.3×10×(0.7+1.5+3.0) J =15.6 J ,故选C. 【考点】重力势能的变化 【题点】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计算4.(重力做功及其功率)(2017·浙江11月选考科目考试)如图8所示,质量为60 kg 的某运动员在做俯卧撑运动,运动过程中可将她的身体视为一根直棒.已知重心在c 点,其垂线与脚、两手连线中点间的距离Oa 、Ob 分别为0.9 m 和0.6 m .若她在1 min 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 ,则克服重力做的功和相应的功率约为( )图8A .430 J,7 WB .4 300 J,70 WC .720 J,12 WD .7 200 J,120 W答案 B解析 设每次俯卧撑中,运动员重心变化的高度为h ,由几何关系可得,h 0.4=0.90.9+0.6,即h=0.24 m .一次俯卧撑中,克服重力做功W =mgh =60×9.8×0.24 J =141.12 J ,所以1 min 内克服重力做的总功为W 总=NW =4 233.6 J ,功率P =W 总t=70.56 W ,故选B.一、选择题考点一 重力做功的特点1.如图1所示,甲、乙两名学生的质量都是m ,且身高相同,当他们从地面分别以图示的路径登上高h的阶梯顶端A时,他们的重力做功情况是()图1A.甲的重力做的功多B.乙的重力做的功多C.甲、乙的重力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重力做功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所以甲、乙重力做功一样多,C正确.【考点】重力做功的特点【题点】不同物体重力做功的比较2.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不小心将手中的皮球滑落,球从山上的位置A滚到了山脚下的位置B,高度标记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从A到B的曲线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C.从A到B重力做功mg(H+h)D.从A到B重力做功mgH答案 D解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根据两点间的高度差即可求得重力做的功.因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则重力做功W=mgH,D正确.【考点】重力做功的特点【题点】同一物体重力做功的比较3.(多选)在高处的某一点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以相同速率v0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所做的功相等B.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做的功都是正功C.从抛出到刚着地,重力对两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D.两球刚着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答案ABD解析重力做功只取决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与路径和运动状态无关.由W=mgh得出重力做功的大小只由重力和高度的变化决定,故A、B项正确;由于竖直上抛比竖直下抛的运,知P上<P下,故C项错误;由运动学公式得出着地时速度相同,重力动时间长,由P=Wt的瞬时功率P=mg v相同,故D项正确.【考点】重力做功的特点【题点】不同物体重力做功的比较考点二对重力势能的理解4.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能对别的物体做功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选取地面为参考平面,从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不相等D.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研究答案 D【考点】对重力势能的理解【题点】重力势能的性质5.如图3所示,一小球贴着光滑曲面自由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图3A.若以B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比C点小B.若以A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比C点小C.若以B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C点的重力势能大于零D.无论以何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均比C点大答案 D【考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题点】定性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6.篮球场上,运动员练习投篮,篮球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落入篮筐,球的轨迹如图4中虚线所示.从篮球出手到落入篮筐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势能()图4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D解析篮球出手后先上升后下降,故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7.物体从某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的是()答案 B解析设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重力势能为E p0,物体下落高度h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mgh,故物体下落高度h时的重力势能E p=E p0-ΔE p=E p0-mgh,即E p-h图象为倾斜直线,B正确.考点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8.(多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100 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高度一定降低了B.物体的高度一定升高了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是100 J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100 J答案BD解析克服重力做功,即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高度升高,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但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增加100 J 的重力势能,并不代表现在的重力势能就是100 J ,故B 、D 正确,A 、C 错误.【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题点】定量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9.一根长为2 m 、重为200 N 的均匀木杆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的一端缓慢地从地面抬高0.5 m ,另一端仍放在地面上,则所需做的功为( )A .50 JB .100 JC .200 JD .400 J答案 A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知,杆的重心向上运动了h =0.52m =0.25 m ,故克服重力做功W =Gh =200×0.25 J =50 J ,外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即外力做功50 J ,选项A 正确.【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题点】定量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0.如图5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m ,A 的上端连接一个轻弹簧,弹簧原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整个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将弹簧上端B 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B 点上移距离为L ,此时物体A 也已经离开地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 .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为mgLB .物体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LC .物体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 (L -L 0)D .物体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 ⎝⎛⎭⎫L -mg k 答案 D解析 将弹簧上端B 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由于开始时有支持力,故拉力先小于mg ,物体离地后等于mg ,拉力的位移为L ,故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小于mgL ,故A 错误;B 点上移距离为L ,弹簧伸长量为ΔL =mg k,故A 上升的高度为L -ΔL ,所以物体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 ⎝⎛⎭⎫L -mg k ,故B 、C 错误,D 正确. 【考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题点】弹簧连接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计算二、非选择题11.(重力做功及其功率)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从距地面45 m 高处自由下落,物体落地后不反弹,在t =2 s 的时间内重力的功率为多少?在2 s 末重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多少?在4 s 末重力做功的功率又为多少?(g 取10 m/s 2)答案 200 W 400 W 0解析 在t =2 s 的时间内物体下落的距离为h =12gt 2=12×10×22 m =20 m. 重力做的功为W =mgh =2×10×20 J =400 J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W t =4002W =200 W ; 在2 s 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P =mg v =mg ·gt =mg 2t =2×102×2 W =400 W ;物体落地的时间t m =2h g =2×4510s =3 s <4 s ,说明4 s 末物体已落地静止,重力的功率为零.1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如图6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 ,质量为10 kg ,放在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铁链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铁链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 取9.8 m/s 2)图6答案 98 J 增加了98 J解析 铁链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它的重心位置提高了h =l 2,因而铁链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 =mgl 2=12×10×9.8×2 J =98 J ,铁链的重力势能增加了98 J. 【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题点】定量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起重机以g 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 ,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重力势能变化为多少?(空气阻力不计)答案 3mgh 4mgh 增加了mgh 解析 由题意可知,起重机向下的加速度a =g 4,物体上升高度为h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所以F =mg -ma =34mg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拉力做功W F =Fh =34mgh .重力做功W G =-m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又因W G =-ΔE p ,故重力势能变化ΔE p =-W G =mgh ,即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考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题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 叫重心.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
二要素: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点
教
学 反 思
重力的大小
[师]前面的学习中冋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 要素,还记得吗?
[生]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占
八、、♦
[师]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 关呢?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
[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 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 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 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 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师]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 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 的力叫重力.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概念.
泊勺能力;通过探究了解重力 !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重垂
L
1惯;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
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mg.
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提问
出示学习 目标
自主探究
学习
一、引入新课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课题
第二节重力时间
班级
学 习 目 标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 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 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心
[师](出示一根粉笔)问:这根粉笔受不受重 力的作用?
[生]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所以粉笔也受重力.
[师]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 受重力?
[生]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 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 引作用.
[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 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物体的重心(center gravity).如何确定物体的
[师]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 ?怎样测量?
[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检测
教学小结
作业预习
重力的方向
[师]冋学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 时都要落到地面,
[演示]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 线的方向.
[师]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 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 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的.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 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4)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 之处呢?
1.重力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 图12. 1-1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 就会被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