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

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指名说。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授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读、背、理解三个方面,介绍三首古诗词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一、《登鹳雀楼》1. 读在开展本节课教学之前,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想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背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分段和分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登鹳雀楼》。

可以利用分组对抗的方式,让学生与同学们一起背诵,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3. 理解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登鹳雀楼》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诗人王之涣通过描绘长城和秦淮河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的思想。

二、《静夜思》1. 读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用慢慢的节奏读出《静夜思》。

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词的世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2. 背学生可以从整体角度去背诵《静夜思》,逐渐熟悉和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诗人李白的语气与表情背诵诗歌,增加趣味性。

3. 理解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可以让学生讲述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将进酒》1. 读在朗读《将进酒》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以及《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2. 背通过分段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将进酒》的诗句。

可以利用配乐和动作,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诗歌的磅礴气势。

3. 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八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

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

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

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

媪,老婆婆。

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大儿锄豆溪东。

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

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

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1、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见教参教学时数:2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学习《乡村四月》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二、阅读诗歌1、同学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同学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同时让同学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同学领会诗的意思1、同学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同学说出自身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同学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激发同学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自学自悟,随时记下自身的感悟和考虑。

二、点拨:1,题目,乡村四季的各种兴致2、联系诗意,哪个季节?(初夏)3、夏天里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发生了怎样的兴致?(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昼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身的事情,各有自身拿手的本领。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小朋友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4、唱颂,欣赏。

比较阅读1、相同之处——田园诗2、《乡村四月》中的哪句诗与《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是相通的?练习考虑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课后搜集)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6 古诗三首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6 古诗三首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6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学习古诗《悯农》、《山居秋暝》、《清明》的意境及诗歌特征。

3.加强对俗语、词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及诗歌特征。

2.理解和诵读《古诗三首》。

三、教学难点1.《古诗三首》的意境及构思。

2.通过阅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古诗《悯农》的作者龚自珍及《悯农》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古诗《悯农》(30分钟)1.导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古诗。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和俗语,并在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

3.给学生讲解古诗《悯农》的思想深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学习古诗《山居秋暝》(30分钟)1.教师介绍古诗《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并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

4.学习古诗《清明》(30分钟)1.了解古诗《清明》的背景和意境。

2.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同学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古诗《清明》的意境和诗歌特征。

3.在学习古诗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之美。

5.课内巩固(20分钟)学生跟读、默写古诗《悯农》、《山居秋暝》、《清明》。

6.作业布置(10分钟)1.完成《古诗三首》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古诗《悯农》、《山居秋暝》、《清明》通过刻画农民的不幸境遇、抒发诗人的情怀、描绘自然美景等多方面为学生打开了古诗的大门,积累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语言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前讲解、诵读、分析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北京实验版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1)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2)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生读,读得比较慢)教师可以说:“你把后面几个 教学过程
字拉地比较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在那儿已经坐了很久很
久!”
(3)齐读 4、学读诗句,(1)师范读古诗,பைடு நூலகம்2)
生读古诗,
刚才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贯穿,要求学生“会
读”全诗。教师范读以后,先是学生自己“轻轻地吟,
课例研究综 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学生诵
生在身边。
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
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 教学目标
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
情。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
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
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根 学生学习能

读;最后是全班一起诵读。这一组诵读设计,时间不长,
但学生连听带读有 10 遍之多,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
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
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
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
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
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1、学写生字,2、介绍作者,3、学读诗题,(1)
(生读,读得比较轻)教师可以说:“老师听出来了,
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你的那份静寂。”(2)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古诗词三首》

诗歌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
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案1 古诗词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案1 古诗词三首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案1 古诗词三首本文是关于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让学生领悟诗词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诗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词的含义,感悟诗词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对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深入领会。

2.比较三首诗词在表达上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词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指导学生朗读。

(三)精读赏析1.学习《宿建德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愁绪。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

2.依次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分别理解两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和特色。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风格。

(四)对比感悟1.组织学生讨论三首诗词在主题、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教师总结归纳。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其他古诗词。

2.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创作简单的诗词。

(六)课堂小结总结三首诗词的要点,再次强调学习重点。

(七)布置作业1.背诵三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赏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
首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

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
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
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
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
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
指名说。

作者的心情很孤独、很寂寞;“只有”说明当时的作者十分孤独、寂寞;他又觉得敬亭山是他的知心朋友,没有离开他,作者十分感激他,也十分喜欢他;敬亭山也像人一样,天天看着他,有了感情。

7、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情感。

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此刻,当他独自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8、反复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指名读,点评。

9、齐读。

10、试背,体会情感表演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指名说。

师小结:读好题目了解作者;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可用更简练的词语概括步骤,以便学生记忆与运用)
五、作业:
1、依据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2、抄写词语,写出词语意思以及诗歌大意。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望洞庭》:
1、自学古诗,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

点评,注意把握节奏。

3、齐读。

4、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
A、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
白”。

B、与前一首诗不同:在秋天的夜晚,洞庭湖的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遥望”,从远处看(比较阅读的方法)
C、镜未磨: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
D、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比喻白茫茫的洞庭湖;青螺: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了比喻的手法。

5、指名读。

6、与前一首诗相比较,这首诗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练一练,想一想。

7、练读。

8、指名读。

你是怎么练的呢(边读边想象)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9、面对这样的湖光山色,作者的心中充满了惊喜。

10、边读边想象,齐读。

三、小结:
每一首诗都藏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再读一读两首诗,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背诵两首诗。

五、听写词语:
敬亭山洞庭湖潭面青螺
对照课本,检查。

(字字入目,字字入心)
六、作业:
1、默这首古诗,写古诗的诗意。

2、写出古诗中表达出的作者的感情。

3、找一找课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背一背。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默写:
1、指名背诵、齐背。

2、同桌一人默写一首。

3、展示、点评。

二、新课导入:
感受了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美景,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直江南的美。

书写标题。

三、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这首诗与前两首不相同,这是一首词。

词:古时候,词是配上音乐供人们演唱的,它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三、回顾上课时的学习方法,自读这首词。

1、想一想,上节课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古诗这节课我们也可以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与同学交流交流你的收获和疑问。

2、指名读。

四、交流、理解。

3、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指名说。

A、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B、这首词是作者怀念江南而写的。

忆江南是词牌名,同一个词牌名可以写很多首词。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蓝”:一种植物,蓝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阳出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天来了,江水像蓝草那么绿,那么浓。

师小结:词中的这句写得真美,你喜欢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边想像江南的美景边读。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

作者对江南的风景曾经非常熟悉。

“谙”与“暗”
师小结:白居易曾经两次在江南做官,对江南的风景曾经非常熟悉。

对这样的美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很喜欢)
师问:词中写作者很熟悉江南的风景的句子还有吗(能不忆江南)
师小结:白居易曾居住在江南,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江南的美景。

指名读。

五、齐读、背诵。

练读,抽查。

六、小小赛诗会
背诵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七、总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多读一读唐诗,让我们在诗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好,祖国语言文字的魄力!
八、作业:
1、默写这首词,写出词意。

2、写出这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解释:曾谙胜忆
九、板书设计: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词)
孤独惊喜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