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如何计算

电抗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如何计算
电抗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如何计算

关于电抗滤波器的问题,为什么在7%时189Hz时形成谐振?如何计算的?

今天一个厂家来做产品推荐,当谈到电抗滤波器抑制流经电容器的谐波电流时,突然想从理论计算出为何电抗为电容的7%时,形成谐振,而此时的频率F0=189Hz。但是我发现凭我的能力算不出来。麻烦会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计算过程,现在很纠结这个问题。一个所有样本上写出的东西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我现在就知道f=/(2x3.14x(LC)^2)。再往后如何计算啊?

问厂家的技术人员,他们也不能推导出整个过程,后来老总说你自己回去推倒吧。算了半天还是算不出来,睡不着觉了。

没人回答吗?我查了一晚上文献,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了。

所谓的7%是指电抗与电容器的有名值比,即感抗/容抗,单位都应该是欧姆。而我一直是按照电感与电容来推导的,单位都不一样(H和F),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正确的推导应该是:XL为基波下(即50Hz)电抗器的感抗,Xc为基波下电容器的容抗,假设n次谐波发生谐振,则nXL=Xc/n(XLn=2π n f0 L,Xcn=1/(2π n f0 C),导出n=√(Xc/XL)=√(1/0.07)=3.78,即3.78x50=189Hz时发生谐振。

或者说,7%是指基波电流下感抗与容抗的比值,f0=50Hz。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通过f=/(2x3.14x(LC)^2)推导,只要把(XLn=2π n f0 L,Xcn=1/(2π n f0 C)搞懂就行。另外推荐大家看看《串联电抗器抑制谐波的作用及电抗率的选择》,对谐波治理以及无功补偿能有一个数学模型上的认识。

看来我还是对基础概念有混淆,相信有部分和我一样年轻的工程师也有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弄清这个问题实际上对做工程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样本上已经把想处理几次谐波选择多大的电抗器给出来,只要查数据就行了。只是我这个人有些偏执狂,如果弄不懂一个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就睡不着觉。

另外,这个论坛要是能贴mathtype的公式就好了,否则写的麻烦,看的也麻烦。

扬声器特性

低音扬声器详解 威威 低音扬声器详解 作者:宋小威(网名:威威) 首先我们先看看低频扬声器的基本结构。图一是低音扬声器的构造图: 扬声器构造Array 重点谈谈扬声器的关键部件——振膜。振膜俗称:纸盆 在扬声器中,振膜对音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关键技术就在这张“纸”上!对振膜的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稳态振动方面考虑: 从稳态振动方面考虑,对振膜的基本要求在物理特性方面有如下三条: (1)要求扬声器重放频带尽可能宽。此时要求弹性率E/ρ尽量大。这里的E代表振膜材料的弹性模量,指材料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也叫做:“杨氏模量”。 度,都会提高频率上限。 (2)要求扬声器失真小,因此要求振膜的弯曲刚性大。这就要求振膜质地坚挺,尽量减小振膜的分割振动。对于振膜来说,在输入到扬声器的频率较低时,可

活塞振动。随着频率的升高,从振膜中部到边缘的振动传播时间就不能忽略不计了。这时就不能认为它是一个活塞,而是要分割成若干部分,每部分以不同振幅低音扬声器不是不能发出高音,而是高音集中在扬声器的中部。越是高频越是集中在中部。由于高频的振动集中在中部,所以高频的辐射角度很小。早期的双纸一个小的纸盆,使高音通过这个小纸盆发出,它起到增加高频辐射角度的作用。 (3)要求振膜有适当的内阻尼。内阻尼也叫内摩擦,是指材料在受到不断涨落的应力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二)从瞬态振动方面考虑: 如果一个脉冲信号加到扬声器上,起始阶段,扬声器振动也不会马上响应,要有一个上升时间。而终止信号后,扬声器的振动不会马上停下来,要有一个滞后过称之为“前沿瞬态响应”和“后沿瞬态响应”。这两个瞬态响应与振膜的材料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它与连接扬声器功放的阻尼系数也密切相关。 (三)从可靠性角度考虑: (1)防潮性能:扬声器可能工作在潮湿的环境,要求振膜具有防潮性能。 (2)湿强度性能:纸制振膜在潮湿、水浸的条件下,强度会大幅度降低。因此要求此类振膜具有湿强度性能。 (3)防霉性能:要求振膜材料具有防霉变性能。 (4)其他:外观色泽令人感觉舒适、经久耐用。 以下是扬声器的各项指标简述: 1.额定阻抗Z 扬声器的阻抗是一个感性加容性加直流电阻的矢量和。对于交流信号而言,它的阻抗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的,其典型的阻抗曲线如图二所示。阻抗最小值即为额定阻抗值。它是计算分频器和放大器输出功率的主要依据。 2.音圈直流电阻用Re表示。音圈的直流电阻均比额定阻抗小,一般为额定阻抗的0.85倍左右。例如:8Ω的扬声器的直流电阻为:Re=8×0.85=6.8Ω 3.谐振频率fo谐振频率指的是扬声器在自由声场中低频段阻抗值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所对应的频率(见图二)fo的值与扬声器的口径及音圈的长度有关,口径大音圈、长冲程的fo一般都比较低。低音扬声器的fo一般都在18-80Hz的范围内。 4.总Q值Qts 它反映了扬声器fo附近的振动系统的阻尼状态,是决定扬声器低频特性的重要参数。 5.谐振阻抗Zmax 谐振阻抗指的是扬声器fo处的阻抗值。

串联电抗器的作用

1电抗器的作用 串联电抗器顾名思义就是指串联在电路中电抗器(电感),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行业内的串联电抗器主要是指和电容器串联的电抗器,电抗器和电容器串联后构成谐振回路,起到消谐或滤波的作用,而电抗器在谐振回路中起的作用如下: 1.1降低电容器组的涌流倍数和涌流频率。 降低电容器组的涌流倍数和涌流频率,以保护电容器和便于选择配套设备。加装串联电抗器后可以把合闸涌流抑制在1+电抗率倒数的平方根倍以下。国标GB50227-2008要求应将涌流限制在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0倍以下(通常为10倍左右),为了不发生谐波放大(谐波牵引),要求串联电抗器的伏安特性尽量为线性。网络谐波较小时,采用限制涌流的电抗器;电抗率在0.1%-1%左右即可将涌流限制在额定电流的10倍以下,以减少电抗器的有功损耗,而且电抗器的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在电容器柜内。采用这种电抗器是即经济,又节能。 1.2与电容器组构成全谐振回路,滤除特征次谐波。 串联滤波电抗器感抗与电容器容抗全调谐后,组成特征次谐波的交流滤波器,滤去某次特征次谐波,从而降低母线上该次谐波的电压畸变,减少线路上特征次谐波电流,提高网络同母线供电的电能质量。 1.3与电容器组构成偏谐振回路,抑制特征次谐波。 先决条件是需要清楚电网的谐波情况,查清周围电力用户有无大型整流设备、电弧炉、轧钢机等能产生谐波的负荷,有无性能不良好的高压变压器及高压电机,尽可能实测一下电网谐波的实际值,再根据实际谐波成分来配置合适的电抗器。 1.4提高短路阻抗,减小短路容量,降低短路电流。 无功补偿支路前置了串联电抗器,当出现电容器故障时,例如电容器极板击穿或对地击穿,系统通过系统阻抗和串联电抗器阻抗提供短路电流,由于串联电抗器阻抗远大于系统阻抗,所以有效降低了电容器短路故障时的短路容量,保证了配电断路器断开短路电流可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 1.5减少电容器组向故障电容器组的放电电流,保护电力电容器。 当投运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为多个支路时,其中一组电容器出现故障时其它在运行的电容器组会通过故障电容器放电,串联电抗器可以有效减少这种放电涌流,保证保护装置切断故障电容器组的可能性。 1.6减少电容器组的投切涌流,降低涌流暂态过程的幅值,有利于接触器灭弧。 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涌流,串联电抗器可以有效抑制操作电流的暂态过程,有利于接触器触头的断开,避免弧光重燃,引起操作过电压。降低过电压的幅值,保护电容器,避免过电压击穿或绝缘老化。 1.7减小操作电容器组引起的过电压幅值,避免电网过电压保护。 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操作过电压,串联电抗器可以有效抑制接触器触头重击穿现象出现,降低操作过电压的幅值,保护电容器,避免过电压击穿或加速绝缘老化。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供电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如低压小容量家用电器和高压大容量的工业用交、直流变换装置,特别是静止变流器的采用,由于它是以开关方式工作的,会引起电网电流、电压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引起电网的谐波“污染”。产生电网谐波“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网接有冲击性、波动性负荷,如电弧炉、大型轧钢机、电力机车等,它们在运行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且会使电压波动、闪变、三相不平衡日趋严重。这不仅会导致供用电设备本身的安全性降低,而且会严重削弱和干扰电网的经济运行,形成了对电网的“公害”。 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多层治理、分级协调的原则。在地区的配电和变

RLC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 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X C) 当 f = f r时, 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扬声器参数

扬声器参数讲解 1.RMSE-free:此为所测得的参数值反推阻抗曲线,并以此估之阻抗曲线和原测得之阻抗曲线作一误差平方和的计算,故此值愈大,表示所测得的参数愈不可靠,须重新检测测试程序及接法. 2.Fs:即Fo,最低共振频率,这个参数决定了扬声器声音重现的低频界限,它决定于扬声器振动系统的等效质量和等效力顺,即Fs=(1/2)(MmsCms)-1/2 2.1增加边的硬度可提高Fs,增加弹波的硬度可提高Fs。 2.2增加等效振动质量,即增加边,胴体,音圈,弹波,中心胶,防尘盖和加大口径(即空气负载)的重量,均可降低Fs。 3.Re:线圈的直流阻抗,Re=*L/S:音圈导线的电阻率,L:音圈导线的长度,S:音圈导线的横截在积。 Zmax:扬声器阻抗曲线上的峰值阻抗 Ro=Zmax/Re 4.Res:电气系统的等值电阻值。Res=Zmax-Re=(Bl)2/Rms Rms:支撑系统的等效力阻。 4.1改变振动系统的力阻,如在管材,鼓纸和T铁上打孔或将弹波的材质改稀,或将含浸浓度降低,或增加鼓纸的刚性(将鼓纸纤维打短打细以压得更紧),或改软振动系统,盆架的窗口改大,可提高Res。 4.2增加BL值可提高Res(对Res影响最大)Rms为振动系统的力阻。 4.3随喇叭口径的增加而降低(增加了sd值),Rmr为幅射力阻,面积越大其值越大。 5.Qms:机械系统的阻尼系数。Qms=o*Mms/Rms,Rms=(Bl)2/Res. 5.1改变振动系统的力阻,如在管材,鼓纸和T铁上打孔或将弹波的材质改稀,或将含浸浓度降低,或增加的鼓纸的刚性(将鼓纸纤维打短打细以压得更紧),或改软振系统,盆架的窗口改大,可提高Qms。 5.2增加等效振动质量,即增加边,胴体,音圈,弹波,中心胶,防尘盖和加大口径(即空气负载)的重量,均可提高Qms. 5.3改变音圈管材材质(Kapton比aluminum高,til比kapton高) 5.4增加喇叭的Fs值可提高Qms。 6.Qes:电器系统的阻尼系数。Qes=o*Mms/((Bl)2/Re)。 6.1增加等效振动质量即增加边,胴体,音圈,弹波,中心胶,防尘盖和加大口径(即空气负载)的重量,均可提高Qes。 6.2增加DCR值可提高Qes。 6.3降低Bl值可提高Qes,Bl值对Qes的影响最大。 6.4增加喇叭的Fs值可提高Qes。 7.Qts(喇叭总的阻尼系数)。机械系统加上电气系统的总阻尼系数,扬声器的低频特性决定于扬声器的谐振频率Fo和总阻尼系数Qts.,Qts值的大小决定了低频响应的形状,Qts参数是音箱设计的重要参数。1/Qts=1/Qms+1/Qes或Qts=Qes*Qms/(Qes+Qms) 7.1改变振动系统的力阻,可提高Qts,BL上升则Qts下降。 7.2增加等效振动质量,可提高Qts。 7.3增加BL值可降低Qts(对Qts影响最大) 8.L1:理想电感,音圈未通电时的电感。 8.1增大音圈线径或增大音圈芯数或T铁增加铜帽,或将音圈线由铜线改为铝线,可降低L1。 8.2增大音圈层数,或改音圈管材由纸管变为铝管,可提高L1。 9.L2:音圈通电后所测得的电感,L2随L1的增加而增加。 10.Mms:扬声器振动系统等效质量,包括空气负载。Mms=Mmd+Mmr Mms:扬声器振动系统质量,包括音圈和振动膜,防尘盖及弹波和胶水的质量. Mmd:空气负载质量,Mmr=2.67a3或0.5658 Sd3 10.1鼓纸越重,音圈越重,中心胶越多,鼓纸外径越大,防尘盖越大越厚,弹波越密越厚,锦丝线越粗,均可提高Mms。 11.Cms:振动系统的弹性,指系统施以每牛顿力将可产生的位移。 11.1 Fs越大(即边材越厚,越硬,弹波越硬)Cms越小。(最明显). 11.2减小振动系统的力阻,Cms越大。(不明显). 12.Vas:等效容积。Vas=oCo2Cms o为空气密度,取1.18Kg/m3;Co为常温下声速度,取345m/s 12.1与sd的平方成正比,即增加振动面积即可增加Vas。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工作原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100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工作原理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又叫串联谐振,分为调频式和调感式。一般是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组成。被试品的电容与电抗器构成串联谐振连接方式;分压器并联在被试品上,用于测量被试品上的谐振电压,并作过压保护信号。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应用 串联谐振广泛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6kV-500kV高压交联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 2、发电机的交流耐压试验 3、GIS和SF6开关的交流耐压试验 4、6kV-500kV变压器的工频耐压试验 5、其它电力高压设备如母线,套管,互感器的交流耐压试验。 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串联谐振变在电子设备的LC电路,也称为谐振电路,谐振电路,或调谐电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100由两个电子部件连接在一起,一个电感,由字母L表示,和一个电容器,由字母C的电 路可以作为表示作为电谐振器,一个的电模拟音叉,将能量存储在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 串联谐振变电路被使用,也可以用于在特定频率产生的信号,或从一个更复杂的信号 拾取出来的信号在特定频率。它们在许多电子设备中,特别是无线电设备,电路,例如用 于关键元件的振荡器,过滤器,调谐器和混频器。 串联谐振变电路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它假定不存在由于耗散能量的电阻。 LC电路的任何实际实施将始终包括的组件和连接导线内的小,但非零电阻造成的损失。虽 然没有实际的电路是没有损耗,但却是有益的研究这个理想的电路形式,以取得理解和物理 直觉。对于一个电路模型结合性。 如果一个充电电容器两端的电感器相连,电荷将开始流过电感器,一个磁场建立它周 围和减少电容器上的电压。最终在所有电容器的电荷将消失,其两端的电压将达到零。然 而,电流将继续下去,因为电感器抗蚀剂中的电流变化。以保持其流动的能量被从磁场, 这将开始下降萃取。该电流开始对电容器具有相反极性的电压充电到其原始充电。当磁场 被完全消耗的电流将停止,充电将再次如前存储在电容器中,具有相反的极性。然后循环 将再次开始,与通过电感的电流在相反的方向。 串联谐振变来回流动的电容器极板之间,通过电感。能源来回振荡电容和电感之间, 直到(如果不是从外部电路通过补充电源)内部电阻,使振荡消失。它的作用,称为数学

喇叭基础知识

喇叭基础知识 、扬声器的种类(按工作原理分): ……按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为分为:电动式(动圈式)、电磁式、静电式、压电式、离子式、气动式等. 在各种类型的扬声器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动圈式),它是应用电动……原理的电声换能器 ? 、电动扬声器的组成: 1. 磁路系统:T 铁、磁铁、华司 2. 振动系统:鼓纸、弹波、音圈 3. 辅助系统:支架、压边、防尘帽、端子、导线、磁路系统中的各零件作用与要求: 1. T 铁、华司: 作用:起导磁作用. 要求:磁阻小,导磁率高的材料. 目前,导磁率最高的材料是坡莫合金,其次为电工钝铁、硅钢片、低碳钢;因坡莫合金价格昂贵,不易加工,故喇叭界几乎没有人使用它,电工钝铁在高要求时有使用到,比如高档汽车喇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低碳钢(含碳量在0.1%-0.6%之间),其优点是: (1) .硬度适中,易加工成型; (2) .价格便宜,在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 (3) .导磁率高; 2. 磁铁: 扬声器所用的磁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1) .铝、镍、钴磁体:它是由铝、镍、钴、铁为主要成分浇铸而成,特点是磁能积高、剩磁高曾在扬声器中广泛应用,但终因钴的缺乏,价格高逐步被铁氧体取代. 使用注意事项: A. ALNico(铝镍钻)是高Br、低He的永磁材料,导磁率在3以上宜做成长柱体或长棒体,尽 量减少退磁场作用. B. ALNico 永磁构成的磁路,必须整体饱和充磁,如拆卸之后再重新组装时,须再次饱和充磁. C. ALNico 磁体本身矫顽力低,在使用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铁器接触ALNico 永磁体. D. ALNico 磁体温度系数小. E. 电阻为47U Q. (2) .铁氧体磁体: 永磁铁氧体由氧化铁和锶(钡)等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磁通密度和矫顽力,不氧化,性能稳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磁体,其成分为MO、6F62O3,扬声器中主要应用各向异性(参数特性)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用氧化钡(锶)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混合,在高温炉中熔烧而成,它具有材料来源容易、价格低廉、矫顽力大、对外磁场稳定等一系列优点. 特性: A. He大,适合设计成扁平形状,即高与直径尺寸比小于1. B. 价格便宜,耐氧化、腐蚀,重量轻.

串联谐振系统讲解

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与感抗XL相等时,即XC=XL,电路中的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叫串联谐振。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Z=√R^2 +(XC-XL)^2=R,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将达到最大值。 串联谐振的三大应用 高压大电容量设备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变压器容量要求非常大,试验设备笨重,而 应用串联谐振原理可以利用电压及容量小得多的设备产生所需的试验电压,满足试验要求。下面三新电力给大家介绍一下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在电缆试验中的应用 城乡电网中电缆的大量使用,其故障时有发生。为保证交联电缆的安全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缆交接和预防性试验做出了新的规定,用交流耐压试验替代原来的直流耐压试验,以 避免直流试验的累积效应对电缆造成损伤。

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21.09工作组的建议导则提出高压挤包绝缘电缆的现场试验采用DAXZ串联谐振试验系统,频率范围为30~300Hz。并在1997年发表的题为“高压橡塑电缆系统敷设后的试验”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以下3条。 ①由于直流电场强度按电阻率分布,而电阻率受温度等影响较大,同时耐压试验过程中,终端头的外部闪络引起的行波可能造成绝缘损坏。 ②直流耐压试验在很高电压下,难以检出相间的绝缘缺陷。 ③直流电压本身容易在电缆内部集起空间电荷,引起电缆附件沿绝缘闪络,因波过程还会产生过电压,这些现象迭加在一起,使局部电场增强,容易形成绝缘弱点,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导致绝缘击穿,并可能在运行中引起事故。 很多电缆在交接试验中按GB50150-2006标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顺利进行,但投运不久就发生绝缘击穿事故,正常运行的电缆被直流耐压试验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交流耐压试验因其电场分布符合运行实际情况,故对电缆的试验最为有效。 通常交流电力电缆的电容量较大,试验电流也很大,调感式设备的体积将非常巨大并且电感调节也很困难,而调频式装置则灵活性更强,更易于实现。因此,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多利用变频谐振试验设备。三新可根据客户需求制造10KV、35KV、110KV、220KV、500KV 电压等级的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2.在GIS设备中的应用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在工厂整体组装完成以后或分单元进行调整试验,试验合格后以分单元运输的方式运往现场安装。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撞击等可能导致GIS元件或组装件内坚固件松动或移位;安装过程中,在联结、密封等工艺处理方面可能失误,导致电极表面刮伤或安装错位引起电极表面缺陷;安装现场可能从空气中进入悬浮尘埃。导电微粒杂质等,这些在安装现场通过常规试验将难以检查出来,对GIS的安全运行将是极大的威胁。 由于试验设备和条件所限,早期的GIS产品多数未进行严格的现场耐压试验。事故统计表明没有进行现场耐压试验的GIS大都发生了事故。因此,GIS必须进行现场耐压试验。 GIS的现场耐压主要包括交流电压、振荡操作冲击电压和振荡雷电冲击电压等3种试验方法。其中交流耐压试验是GIS现场耐压试验最常见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检查异常的电场结构(如电极损坏)。 目前,由于试验设备和条件所限,现场一般只做交流耐压试验。IEC517和GB7674认定对SF6气体绝缘试验电压频率在10~300Hz范围内与工频电压试验基本等效。国内外大多采用调频式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进行GIS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38586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2009-04-21 09:51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 ?X C) 当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当f <fr 时,X L<X C,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 或f =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揭秘扬声器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

揭秘扬声器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 2016/2/3 10:22:36来源:艾维音响网 [ 提要 ] 扬声器性能是电学、力学、声学、磁学等物理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由鼓纸、弹波、音圈、磁路等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共同确定,其中一些参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 而必须综合考虑和设计。 艾维音响网讯扬声器性能是电学、力学、声学、磁学等物理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由鼓纸、弹波、音圈、磁路等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共同确定,其中一些参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必须综合考虑和设计。 1、主要参数综合设计和分析 扬声器常用机电参数以及计算公式、测量方法简述如下: 直流电阻 Re 由音圈决定,可直接用直流电桥测量。 共振频率 Fo 由扬声器的等效振动质量Mms和等效顺性 Cms决定,见公式 (5) , Fo 可直接用 Fo 测试仪测量或通过测量阻抗曲线获得。 共振频率处的最大阻抗Zo 由音圈、磁路、振动系统( 鼓纸、弹波 ) 共同决定,可用替代法测量或通过测量阻抗曲线获得。 Zo = Re+[(BL)2/(Rms+Rmr)] (10) 机械力阻 Rms 由鼓纸、弹波的内部阻尼及使用胶水的特性决定,可由测量出机械品质因数Qms后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Rms =(1/Qms)*SQR(Mms/Cms) (11) 这里 SQR( ) 表示对括号 ( )中的数值开平方根,下同。 辐射力阻 Rmr 由口径、频率决定,低频时可忽略。 Rmr = 0.022*(f/Sd)2 (12) 等效辐射面积Sd 只与口径 ( 等效半径 a) 有关。 Sd =π * a2 (13) 机电耦合因子BL 由磁路 Bg 值和音圈线有效长度L 决定,也可通过测量电气品质因数Qes后用下列公式计算: (BL)2 =(Re/Qes)*SQR(Mms/Cms) (14) 等效振动质量Mms 由音圈质量 Mm1、鼓纸等效质量Mm2、辐射质量 Mmr共同决定,Mms可由附加质量法测量获得。 Mms=Mm1+Mm2+2Mmr 辐射质量 Mmr 只与口径 ( 等效半径 a) 有关。

串联谐振电抗器介绍说明_串联谐振装置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串联谐振电抗器介绍说明_串联谐振装置武汉汇卓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关注到我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电网改造 的进行,用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代替架空线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电压等级和 截面积、长度等都不断增加,导致交流耐压设备也不断增加,试验容量也不断提升,传统交 流耐压设备现主要为HZXZ系列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其高压谐振电抗器多采用“带铁芯式 桶型”结构,此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单个设备的体积及重量,并且,带铁芯是结构其散 热效果较差,考虑现场试验的实际情况和操作搬运的方便性及产品整体实用性能,我公司特 研发出“超轻型环形空心电抗器”,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场搬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串联谐振电抗器主要性能特点: 1、内部绝缘采用耐高温、高绝缘性的硅胶灌封浇注; 2、空芯结构设计,较传统铁芯式结构相比,改善了铁芯磁饱和及散热的性能; 3、外壳采用POM材料开模具一次注塑成型,表面洁净光滑、机械强度高、耐高温、 耐碰撞、耐磨损;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4、整体结构为干式空芯环形结构,大大改善产品搬运、安装及拆卸、储存工作; 5、积木式组合方式、环形端面设计结构,最大限度改善散热性能,改善散热量,提高使用性能及工作寿命; 参考常规配置 1、10kV电缆配置;(按截面积300mm2为例)电抗器规格:10kV/5.5A/2.8H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被试品对象电抗器组合方式激励变输出选择变频电 源配置型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10kV电缆1公里2台串联0.9kV5kW110kVA/22kV 10kV电缆2公里3台串联0.9kV5kW165kVA/22kV 10kV电缆3公里2台串联2组并 0.9kV10kW220kVA/22kV 联

RLC串联谐振的频率与计算公式

RLC 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2009-04-21 09:51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 ,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 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 ,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岀现最大电流,电 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 、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 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 L 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 (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 f r 表示之。 2 2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 1所示:当Q=Q ? I X L = I X C 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jX L ?jX c =R nr7 RR PF — cos 0 = — = — = 1 ⑶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 … 2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 P=l 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 Q L =Q C ?Q T =Q L ?Q C =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一 E E T JL 1―一 Z R

(1) 公式: O c I 2 X C _V C _ X c 11 ~P~ ~ I 2 R — "F —〒—2兀f’CR ~ co r CR 1 fl = ^x L x~ R\c ~ R (3) 品质因子Q 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 Q 值在10~ 100之 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 (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 =2 n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当f = fr 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 f r 时,X L > X c ,电路为电感性。 当f v fr 时,X L < X c ,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或f =灯寸,Z = 空电路为开路。 (5)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 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⑵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 使其 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 完全无关。 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⑴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I 2 R —2" R (o r L 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阻抗 Z = R+ j(X L ?X c )

串联谐振电抗器全分类讲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串联谐振电抗器全分类讲解 串联谐振电抗器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有时为了让这只螺线管具有更大的电感,便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称铁心电抗器。电抗分为感抗和容抗,比较科学的归类是感抗器(电感器)和容抗器(电容器)统称为电抗器,然而由于过去先有了电感器,并且被称为电抗器,所以现在人们所说的电容器就是容抗器,而电抗器专指电感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一、电抗器的作用 串联谐振电抗器的接分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串联电抗器通常起限流作用,并联电抗器经常用于无功补偿。串联电抗器主要用来限制短路电流,在滤波器中与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用来限制电网中的高次谐波。 220kV、110kV、35kV、10kV电网中的电抗器是用来吸收电缆线路的充电容性无功的。可以通过调整并联电抗器的数量来调整运行电压。超高压并联电抗器有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有关运行状况的多种功能,主要包括: 1、轻空载或轻负荷线路上的电容效应,以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 2、改善长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分布; 3、使轻负荷时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尽可能就地平衡,防止无功功率不合理流动同时也减轻了线路上的功率损失; 4、在大机组与系统并列时降低高压母线上工频稳态电压,便于发电机同期并列; 5、防止发电机带长线路可能出现的自励磁谐振现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37588.html, 6、当采用电抗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装置时,还可用小电抗器补偿线路相间及相地电容,以加速潜供电流自动熄灭,便于采用。 二、电抗器的分类 按结构及冷却介质、按接法、按功能、按用途进行分类。 1、按结构及冷却介质:分为空心式、铁心式、干式、油浸式等,例如:干式空心电抗器、干式铁心电抗器、油浸铁心电抗器、油浸空心电抗器、夹持式干式空心电抗器、绕包式干式空心电抗器、水泥电抗器等。 2、按接法:分为并联电抗器和串联电抗器。 3、按功能:分为限流和补偿。 4、按用途:按具体用途细分,例如:限流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功率因数补偿电抗器、串联电抗器、平衡电抗器、接地电抗器、消弧线圈、进线电抗器、出线电抗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 L 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2009-04-21 09:51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 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 Q T=Q L 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 X C) 当 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RLC并联谐振电路

电路课程设计举例: 以RLC 并联谐振电路 1.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1)验证RLC 并联电路谐振条件及谐振电路的特点; (2)学习使用EWB 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 2.仿真电路设计原理 本次设计的RLC 串联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1 RLC 并联谐振电路原理图 理论分析与计算: 根据图1所给出的元件参数具体计算过程为 )1(111L C j R L j C j R Y ωωωω-+=++= 发生谐振时满足L C ωω0 01 = ,则RLC 并联谐振角频率ω0和谐振频 率 f 分别是 LC LC f πω21, 10 0= = RLC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如下。 (1)谐振时 Y=G,电路呈电阻性,导纳的模最小G B G Y =+=2 2 . (2)若外施电流 I s 一定,谐振时,电压为最大,G I U S o =,且与外施电 流同相。 (3)电阻中的电流也达到最大,且与外施电流相等,I I S R = . (4)谐振时 0=+I I C L ,即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谐振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1)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验证方法 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观察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1)利用电流表测量总电流 I s 和流经R 的电流I R ,两者相等时即 为并联谐振。 (2)利用示波器观察总电源与流经 R 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 联谐振。 例题:已知电感L 为0.02H,电容C 为50uf,电阻R 为200Ω。 由 LC f π210 = 计算得, Hz f 1.1570 = 按上图进行EWB 的仿真,得到下图。

流经电阻R的电流和总电流I相等为10mA,流进电感L和电容C的总电流为5.550uF,几乎为零,所以电路达到谐振状态。 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同相,所以电路达到并联谐振状态。4.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EWB仿真RLC并联谐振电路,并且运用并联谐振的特点判断达到谐振状态。尤其是观察总电源与流经R的电流波形,两者同相即为并联谐振。这种方法我们只能在实验中看到,平时做题试卷上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加深了我对谐振电路的理解。

串联电抗器抑制谐波

串联电抗器如何抑制谐波 关键字:串联电抗器谐波抑制电抗率选择无功补偿电抗器 前言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供电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如低压小容量家用电器和高压大容量的工业用交、直流变换装置,特别是静止变流器的采用,由于它是以开关方式工作的,会引起电网电流、电压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引起电网的谐波“污染”。产生电网谐波“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网接有冲击性、波动性负荷,如电弧炉、大型轧钢机、电力机车等,它们在运行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且会使电压波动、闪变、三相不平衡日趋严重。这不仅会导致供用电设备本身的安全性降低,而且会严重削弱和干扰电网的经济运行,形成了对电网的“公害”。 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多层治理、分级协调的原则。在地区的配电和变电系统中,选择主要电能质量污染源和对电能质量敏感的负荷中心设立电能质量控制枢纽点,在这些点进行在线电能质量监测、采取相应的电能质量改善措施显得格外重要。 在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母线处的谐波“污染”暂未得到根本整治之前,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会产生一定的谐波放大。在并联电容器的回路中串联电抗器是非常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串联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高次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1],防止谐波对电容器造成危害,避免电容器装置的接入对电网谐波的过度放大和谐振发生。但是串联电抗器绝不能与电容器组任意组合,更不能不考虑电容器组接入母线处的谐波背景。文章着重就串联电抗器抑制谐波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电抗率的选择方法。 电抗器参数的计算 1 基本情况介绍 某110kV变电所新装两组容量2400kvar的电容器组,由生产厂家提供成套无功补偿装置,其中配置了电抗率为6%的串联电抗器,容量为144kvar。电容器组投入运行之后,经过实测发现,该110kV变电所的10kV母线的电压总畸变率达到4.33%,超过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4%的限值[2],其中3次谐波的畸变率达到3.77%,超过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3.2%的限值[2]。

LCR串联谐振电路基础知识

LCR串联谐振电路基础知识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频率计算公式: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子(Q值):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Q值计算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X C) 当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当f <fr时,X L<X C,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或f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1) 当f = f r时, ,此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2) 当f = f1或f 2时, ,此频率称为旁带频率、截止频率或半功率频率。

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ASW计算公式开口腔计算公式:V A = (2S x Q。)² x V AS(L) 通带纹波系数是带通式音箱的重要设计参数。选取合适的封闭腔带通Q值QB,查表得出fL和fH,用f。/Q。分别乘以这两个系,求出音箱频响曲线上下降3dB的两个频率点,要求与设计值相符。带通Q值越高,音箱的灵敏度越高,但通频带越窄;带通Q值取得越低,音箱的灵敏度越低,但通频带越宽。导相管的调振频率fB = QB x ( f。/ Q。) 导相管长度L=[(c²S]/(4*3.14²*fb²*V)] -0.82*S?² 密封腔计算公式:VB = V AS / a 顺性比a = (QB² / Q。²) – 1 箱体总容积为V = VA + VB 单腔倒相式音箱计算公式 1.低频扬声器单元的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是决定音箱低频响应的重要参数。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由喇叭供应商给出,或自己根护喇叭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在已知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的前提下计算VAS。2.箱体容积计算公式:VB = V AS / a 箱体顺性比a值可由倒相音箱设计图表查出(91页图3-9),设QL=7。也可由下面的简表进行估算,如下表:3.确定倒相管截面积。 4.确定导相管长度,可用公式:L=[(c²S]/(4*3.14²*fb²*V)] -0.82*S?² 5.音箱的调整要点:原则是将倒相箱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最合适的频率点,使音箱的低频响应平坦。调整音箱的系统品质因数,使音箱的低音深沉,听起来即不干涩也不混浊;调整分频网络的分频点和相位特性,使音箱各频段的声压均匀,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一般的设计流程多媒体音箱并不是简单的将功放音箱结合到一块,因为使用环境上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少有厂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些厂家大多只是注意到了音箱外表的美与丑,根本没有考虑到音箱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进行正确的音箱设计,所以其音质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关这个问题以前曾先生写过不少文章,大家可以参看,我在此着重的谈一谈作为一款高质量重放声音的多媒体音箱的具体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在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一选择合适的单元多媒体音箱工作状态处于近场小环境听音,因此决定了我们只能使用小容积箱体,选择小口径单元,这要求单元拥有合理的重放声压,以及足够宽的重放带宽。但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中高档多媒体音箱中还是采用稍大一些口径的单元为好,4.5寸的口径可以认为是最易于做到性能价格比的一种尺寸,同时如果要生产高保真产品的话5寸是一种不错的口径。我觉得现在的多媒体音箱大都体积偏小,不过惠威的M200是一种不错的入门产品。我认为现代多媒体音箱应该将箱体控制在4--8升之间,当然还要与相关参数相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hiele-Small参数一定要合适,而不是片面的夸大某一参数。由于低音单元口径小,所以更应该注意低频大动态性能,因为低音单元的震动系统最大线性位移量即反映了扬声器系统的大动态性能。如线性位移量偏小,则在高声压级大动态时,不但低音不能有效重放而且各种失真也会增大,特别是影响音质的奇次谐波失真。现在大多数多媒体音箱的磁路设计也欠佳,磁体小,上下夹板导磁率低,对振盆控制能力低,因此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较大。因此在现代多媒体音箱中的总的失真率将达到7%左右或更高。这在HI-FI看起来是不可容忍的。还有就是振盆材料,由于近年来低档PP盆,防弹布盆,玻璃纤维盆,碳纤维盆的价格日益低下,再加上外观好,因此更多的被用在了多媒体音箱上来,但殊不知,后三种振盆的自阻尼很小,工作状态是极难控制的,一般在中高端的某一频率点上会产生很多的失真,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这个频率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盆分裂点。因为现代多媒体音箱都没有分频器,再加上设计不合理的箱体,是很难压制这个分裂点的。而第一种振盆即PP盆,虽然听起来韧性好,中频饱满,低频富有弹性,但由于刚性相对较低,因而在大音量下引起的失真也较大。中频的层次感也不是很好。而相对个性较小,较容易控制的质量好的纸盆单元,却很难见到有厂家应用。就个人DIY制作而言,南京的110,150系列防磁低音,银笛的QG4,QG5系列防磁高音单元,都是不错的DIY选择,要求高一点的还可以选择惠威,发友等厂家专为多媒体音箱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