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飞天功臣中的一位娄底籍科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五号飞天功臣中有一位娄底籍科学家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我国航天科技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作出了超乎寻常的艰辛奉献,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从娄底山村里走出来的科学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铝业集团高级工程师曾苏民。

10月21日,曾苏民院士来长沙参加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举行的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我们专程到长沙对他进行了采访。

主持制造“神舟”飞船金属材料

曾苏民院士所在的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西南铝合金厂)是国内生产铝合金材料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厂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锻环、外壳等很大一部份金属材料,就来自西南铝业集团。他们用国内设备最好的水压机等生产高镁铝合金LF5材料,供应“神舟”飞船,其材料纯度从C级一路发展到最高级A级,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才能生产。由曾院士主持制造的LF5材料,从1996年以来就被应用于“神舟”号飞船。

值得我们为之自豪的是,曾苏民院士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金属材料专家,不仅是这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材料的主持制造者,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材料研制者。

1953年6月,曾院士作为第一批到前苏联学习的38名技术人员中的一员,主要学习飞机、导弹、火箭等军用品的材料制造。1955年3月学成回国,即在东北铝合金加工厂任厂工艺组组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设计出一套制造飞机所必需的挤压模具,从而保证了飞机铝合金材料的生产。1956年国庆,9架银鹰在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这是中国独立自主生产的首批飞机。

谈到为攻克高科技难关为国争光时 曾院士感慨地回忆起他经历的最坎坷的岁月。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撤走驻华专家,撕毁156项合同,我国刚刚起步的飞机制造因为金属材料不能自行生产而面临停产的危机。28岁的曾苏民正担任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磨压车间副主任,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主动请缨,为国分忧,带领6个年轻的大学生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全厂近万名干部职工都担心有风险,惟有厂党委书记和车间总支书记积极支持他们实验。经过6个月的紧张研究与实验,他大胆创造了“分部、高温、多次、模锻”新工艺,成功地使用1万吨的水压机代替3万吨水压机,生产出了飞机部件,达到国际水平。这项世界领先的创举,为国家节约外汇1800万美元,这项新工艺因此而获得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4项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后,他毫不懈怠,继续攻关,70年代创造了“锻造加热轧”新工艺,80年代创造了“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新工艺,生产钛合金,90年代研制YL型烟气轮机用材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他还为长征系列火箭、“中华鲟”鱼雷研制铝合金锻件锻坯,为国家节约资金1.4亿元人民币。现在他又投入纳米技术的研制,着力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自学成才毅力非凡

说起来使人难以相信,曾院士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竟然没有进过正规大学学习,主要依靠自学成才。

今年71岁的曾苏民院士,是我市双峰县蛇形山镇新红村白树组人,幼时家庭贫寒,但父母含辛茹苦供他读了4年私塾、2年高小、3年初中。1947年,因家里负担不起读高中的学费,他就去长沙考试,成绩优异,接到8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他选择了不收学费、又有一定奖学金的国立机械技术学校长沙分校。一心想当工程师的曾苏民如鱼得水,在战乱的年代依然潜心学习。

1950年5月,曾苏民毕业分配到东北重工业部当技术员。由于工作出色,1952年元旦,东北重工业部派他到抚顺培训俄语。那时,他还只有20岁,工作才1年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好俄语。初学俄语,他感到很吃力,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课余加班加点,不懂就问同学、问老师,往往一个字母的发音就要练上几小时。为记单词,他自制了5个小单词本,每个小本上写有4000个单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记上两个。晚上还要把当天学的单词抄上百遍。就这样,学习一年后,就

进了前4名。毕业时,他竟然考了个班上第3名。从抚顺回来后,单位又派他前往苏联学习。

1953年6月,曾苏民到苏联进修。那时,他每晚都要学到12点,困了就喝浓茶提神。晚上除了整理白天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外,还得准备几十上百个明天问老师的问题,并且还要学习经典技术著作。毕业时,他被中国驻苏使馆评为4个优秀党员之一。

如今已年逾古稀的曾院士,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教研,他兼任了中南大学、重庆工学院名誉教授,邵阳学院名誉院长,现在带了4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潜心科研和教学。

谈到自学成才的经历,曾院士向我们介绍:成才全靠自己,一是要自立,二是要自强,关键在于有坚强毅力。他总结了自己成才的经验,主要是四句话:自立于天下,自强攀高峰,抓住好机遇,成功在毅力。他认为人生既有机遇也有坎坷,挫折能增长才干,如果灰心丧气就会落后。

曾院士的爱人罗金媛这次也陪同来长沙开会,谈到丈夫,她深情地说:老曾真是个有毅力的人,最使我感动的是他用1万吨水压机代替3万吨水压机时,正患肝炎,同时不畏闲言碎语,以超出常人的毅力敢冒风险,勇攀高峰。

1999年,曾苏民当选为院士后,前来联系项目、要求他讲学和授徒等各方面的人络绎不绝,有不少是高薪聘请他当顾问的。有的人劝他以院士头衔多赚点钱,不要再在西南铝厂呆了,他总是平和坦诚地说:你们不要提钱,工厂这个岗位我不会放弃。这几年来,他从不开口向有求于他的人讲价钱,要报酬,干部职工更加佩服他、支持他。目前曾院士一家共12口人,3个小孩都在重庆工作,他执着追求材料科学事业,将在有生之年为祖国高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临别之时,他欣然命笔,向家乡娄底的父老乡亲祝福: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诚心希望家乡人民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