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教案)

产业转移(教案)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 地理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主干考点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 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 分析预测
2019 年海南卷第 6-7 题; 2019 年江苏卷第 21-22 题; 2019 新课标 II 卷 3-5.; 2019 江苏卷 27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
一、知识讲解
一、产业转移
感谢您的反馈区!域产业转移 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

降低生产成本
2.目的
追求更高利润
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第1页/共8页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 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 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例题 1】
【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
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
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
回答1 ~2题。
图12
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AC 2.C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 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 低,所以选择 AC 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
【例题 2】
【题干】(2019 年海南卷第 6-7 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障区,森 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19 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
第2页/共8页

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9 年,南 康已有家具企业 7500 多家,从业人员 40 多万人,产值达 1010 亿元。据此完成 3~4 题。
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 .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
【答案】3.B 4.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3.B 材料中提到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这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劳动 力素质要求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在沿海地区开办家具企业利润下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4.D 材料中提到南康已有家具企业 7500 多家,从业人员 40 多万人,可见企业数量多,规模 小,相对比较分散,要想提高家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企业集团,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做大做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考点精讲 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深化探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区域环 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误区警示】 产业转移一定会伴有污染的转移。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的环境,实现产业升级,将一些污染严重的 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接受这些产业,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会因 为污染严重而牺牲本国的环境。但是这不能说产业转移一定会伴有污染的转移,其转移的产 业也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及市场导向型的产业,这些产业的转移,其污染可能是比较小的。另 外,只要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引进项目时提高环保标准,也会防止污染的转移。 【例题 3】
第3页/共8页

【题干】(2019?新课标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 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 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 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的 3 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 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 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9 年 4 月底,K 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 110 吨纱线运 至杭州。据此完成 1-3 题。 1.如果 K 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 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 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 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三倍”可知,该企业 将纺纱厂建设在越南、巴基斯坦利润比在美国高,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 动力价格较低,所以选 D。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 A;“我国 纺织行业的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三倍”说明越南巴基 斯坦的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排除 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设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 国,排除 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更优越,选 C。3、材 料表明,我国的纺纱厂区位的选择经历了,国内—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变化。从上述分 析可知,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高于 我国,国内企业仍然向美国转移,说明纺纱长已经减小了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题二干、】艺自考20过世关纪测70评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
电组感装谢工您厂的转反移馈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讲 第4页/共8页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2.20 世纪 90 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
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1.B 2.A 3.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第 1 题,该题主要考察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
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日资逐渐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
移扩散。
第 2 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
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广阔的市场优
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广阔的市场依然有大的吸引力。
第 3 题,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
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
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题干】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
远销海内外,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
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19 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
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 4-6 题。
4.与景德镇相比,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
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
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
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A.市场广阔
B.
第5页/共8页

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5.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6.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4.D 5.A 6.C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4.注意抓住时间,20 世纪 80 年,结合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 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注意不要错选“市 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 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 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珠三角的是我国 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 世纪 80 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 5.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 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 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 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6、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 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 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 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三、课程小结
【四题、干高】考目感模前谢拟,发演您达练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
现混的合反型馈多!层次分工的结构。
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巴基斯坦
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
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第6页/共8页

2.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 1.B 2.C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在生产体系的分工结构中,法国的服装设计应主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美国处于棉花
的生产环节,其生产模式为专业化生产。
【题干】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 常发生凌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
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
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
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
“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C. 以地下水补给
为主 D. 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4.“藏水北调”工程不会
A. 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 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 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 D. 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
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
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
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
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答案】3.D 4.B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3.雅鲁藏布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
降水多,补给为雨水为主,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径流季节变化大;由高纬流向低纬,
第7页/共8页

无凌汛现象。选 D 正确。 4.“藏水北调”工程把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往黄河上游及塔里木盆地,沿途经高山、高原,地 质条件复杂,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A 正确;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C 正确;提高我国水 资源利用率,D 正确;冰川消融主要是温度升高所致,与调水工程建设无关。选 B 正确。 【题干】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巴西(图 4)是拉丁美洲人口最 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中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 海地区。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2019 年 4 月 13 日中国和巴西 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 500 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 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答案】(1)对中国: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 场。对巴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 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2)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 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考查了兴建钢铁厂对两国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是对获取原料和拓展市场方面有 利。对巴西而言,主要是对形成产业优势、提高钢材产量、促进工业化等方面有利。 (2)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优势以及获取信息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钢铁工业 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原料、市场、工业协作、劳动力素质、交通等方面。从图例可知该钢铁厂 靠近铁矿石产地;从材料“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得出其市场广阔;从“巴西是 拉丁美洲人口最多东南沿海地区”可推测其社会协作好、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较高; 从“部分输往中国”说明需要交通便利,正好可利用图中里约热内卢的港口
第8页/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产业转移教案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产业转移》导学案 时间:2013.10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让学生敢思考,敢探究,进而 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 学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达标】 读“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图,思考: (1)从主导区位因素看,“苹果”转移的是哪种类型工业?(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加州 深圳郑州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导入新课】 “苹果”广为人知,“苹果”是中国的产业,但不是中国的产品,“苹果”是美国人设计的产品,由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中国组装,今天我们就通过“苹果”代工富士康的大迁徙共同探究产业转移。 【课堂探究】 (产业转移一般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应对呢?——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合作探究】阶段一: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材料一:深圳人力成本高于内地,并且富士康自“十二跳”事件以来,员工涨薪幅度达66%。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最低工资仅为深圳富士康最低工资的1/5。河南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材料二:2010年6月,河南省政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并在职业介绍、培训等各环节对相关机构给予政府补贴。 材料三:富士康工业园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获批之后这里就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材料四:在和深圳富士康公司对接之后,河南省采用一站式服务。全部手续办理只花了5个工作日。而平日里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 据材料分析,深圳富士康内迁郑州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事实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文昌中学地理组邢增明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 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旧课】 (提问) 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土地、水源、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政策、动力、交通、市场等)

◆分析工业区位选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工业区位选择为了达到经济目的,企业会寻求最优发展区位。区位选择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得以迅速提高有哪些特定的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工业结构看↗↘,工业内部↘↗) 【引入新课】 (展图)有关产业转移图片: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外资品牌汽车、海尔美国园、我省企业投资海外实例等 (探究)以上这些国外品牌的企业“走进来”或我国企业“走出去”,这都是产业转移现象的体现。那么什么是产业转移?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产业转移? (导入)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师述)近半个世纪来,东亚是世界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节以东亚为例,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示课标)课标要求、课标分解、重难点 (师生互动)1、让学生参照课本完成学案(一、二)部分,练习题。 2、教师巡查学生填写情况。 3、教师个别抽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讲授新课】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展示材料)据沿海省市最新报道,全球500强企业近来纷纷将一些生产基地迁往我国,来华投资办厂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席卷中国。 (提问)什么是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 (展图)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首钢集团将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

最新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最新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 奥迪、 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 [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到来干嘛? 2、微笑的背后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

集团 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于微笑嘴型。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专利,另一端是品牌、销售、服务,中间是组装、加工、生产。处在两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一般在20%至25%之间;处在中间的生产环节利润率较低,一般只有5%左右,甚至更少,而且生产环节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所取代。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加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必须摆脱仅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生存状态,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师边介绍边板画图) (从学生了解实际事物出发,激发探究,生 成知识。) [板书] 5.2 产业转移 [板书]一、 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问题探究] 重新展示汽车标志图,分析他们所属产业转移类型。[国际产业转移(跨 国)] [板书]2、产业转移分类 ⑴、区域产业转移(国内) ⑵、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师: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地区——是东亚,本节以东亚 为 例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影响。 [板书]二、产业转移的背景: [板书]1、为什么会有产业转移? 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选择 制糖工业─── 原料 食品工业───市场 纺织工业───劳动力 电子装配工业───劳动力 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当主导要素的变化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或扩大销售市场受阻,就会导致企业向区位更优处转移,追求更高的利润。 [板书]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什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多利润。] [板书]3、背景 ①、国内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②、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 整过程中,它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读图分析] 读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的变化图” 研发 设计生产 包装 销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案

产业转移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设计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可以说,它的发展阶段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三是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能够灵活辨证的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产业转移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 主干考点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 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2019年海南卷第6-7题;201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19II卷3-5.; 2019江苏卷27 分析预测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 一、产业转移 1.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追求更高利润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一、知识讲解

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例题1】 【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 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图12 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AC 2.C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所以选择AC 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 【例题2】 【题干】(2019年海南卷第6-7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19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 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3~4题。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III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以东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着手,大量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班级情况:高二(18)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地理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望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 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 [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扩大,追求更高的。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A、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家向转移产业。 B、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国内市场趋于或者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调整、原生产地、

地价昂贵、严重等。 课前提问: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新课导入 引入:《民工荒》漫画及视频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将如何应对民工荒? 自主学习,归纳课本知识体系(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读图5.7完成思考题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板书] 5.2 产业转移 [板书]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问题探究] 【材料一】李老板的纺织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把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迫于珠三角民工荒的压力,工厂迁往江西。李老板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 问题: 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3、材料一中,李老板从80年代在深圳投资设厂到2004年转往江西,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近年来,哪些因素导致了东亚产业转移? 回归课本,完成课本的思考及活动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板书]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导致企业在空间不断转移到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板书]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转承] 【材料一】新中源是佛山陶瓷行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才进入陶瓷行业,1996年先后在

产业转移教案(优质课比赛)

第二节产业转移(教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意识,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文材料,怎样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哪些方面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这样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投影本课学习的课题和主讲人信息幻灯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播放背景音乐(恩施利川民歌《龙船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富士康大举内迁》视频) 问:富士康公司经历员工的13连跳后大举内迁,是那些因素促使其内迁,企业的内迁又会给区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产业转移(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结合视频材料和图片,明确概念,比较分析,区分类型,寻找规律 师:那么何谓产业转移?——概念(板书)(投影《什么是产业转移》)深圳富士康内迁反映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过渡: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世界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先播放《世界产业转移史》视频,再投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图)

第一章第三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新

第三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中国和日本为例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赵新花 第三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举例和说明都属于应用层次,从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应用 ②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去说明产业转移是如何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 ③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材料思考,在此基础上,分为两个组,产业“迁出区居民或产业“迁入区”居民,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的任何一方,要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即以探究材料为主,并结合自己的看法),既要讲到对环境有利影响的一面,也要讲到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以及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然后总结。二、教学设计意图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如何正确认识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要探讨的重点。以日本为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日本的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着手,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产业转移,总结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学习、科技强国的意识。 六、教学方法呈现案例,使用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八、教学过程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东部提出产业“双转移”的大背景下,以宁夏金积产业转移园为例,介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巨大影响;本节内容选取的是乡土材料,学生非常熟悉,学习兴趣高,本节知识将身边的地理现象加以分析后提升到区域间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影响。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看,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域之间。 【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本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体上有所了解。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信息技术媒体应用,展示大量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产业转移对宁夏吴忠市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认识到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主 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 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 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产业转移教案

5.2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得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得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与地理环境得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得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得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得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材料得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与构建知识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瞧到世界经济发展得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得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得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得影响。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过渡】在上一章、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得时候,提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得国际背景——发达国家与地区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产业转移。 ●概念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得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她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按地域,可分为: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 课本思考题

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得主要因素分别就是什么? 三家工厂得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问题】上述日、韩企业,为什么要来中国设厂? 答:……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得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就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得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在当今世界得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廉价得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得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得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问题】如果您就是玩具企业得老板,您会选择在哪里加工生产? 阅读PPT上得材料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案例】近年来,建始县投入9 900余万元建设清江工业园区, 如今园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 得重要载体。清江工业园区一 跃成为当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 转移得“亮窗”、记者走进恩 施晨龙精密制造公司得组装车 间,只见3个标准生产车间内得 18条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精 心地组装、检测手表机芯。为何相中建始,且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短短得48天?阮松柏说,广州明珠星集团决定到建始投资兴业,短时间内县商务部门就将所有手续办齐,劳动就业部门为企业培训了1200名工人,这种承接产业转移得开放意识与高效服务,特别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得其她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得资金。企业得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包括: [生产联系、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及办事效率、职工培训]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使用教材的构想 根据教材内容,从新整合教材知识,将课本中活动问题融于教学设计中,补充相关资料,形成教学(学习)思路。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资料一:汇源品牌+万荣苹果 全国知名的北京汇源果汁于2005年8月11日落户万荣,每年将把万荣县及周边县市所产的30万吨以上的水果变成饮品销往各地。 资料二:苏泊尔越南建厂 中国最大炊具品牌苏泊尔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苏泊尔越南责任有限公司在越南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预计一期投产后产值达3500万美金,全部投产后生产产值将达1.6亿美金。 以上新闻资料,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推进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用我国的一些案例来研究产业转移,了解它们所反映的区域联系的规律。(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课件展示) 北京汇源在山西万荣设厂,上海白猫洗洁精在三峡地区设厂 (提问)为什么一些工厂从沿海迁到内陆 (学生回答)内地劳动力工资低,地价低,靠近原料。 (点拨) 我们要从企业获取经济效益这一本质去理解。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相关材料: 课前 预设 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探究的问题除了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外,还有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教材中相关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可以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但是把教材中的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需要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并适当引导。 课前 反思 根据学情,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尤其是将书中的结论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在课前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并将 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明理由的效果,而材料的有效 性以及整合的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反思。 板书 设计

1.通过阅读导学案材料一及幻灯片“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分析: 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目前全球拥有接近120万员工,其中大陆员工已超过100万人(河南籍员工占五分之一)。 (1)富士康转移到大陆的是以什么为主导的产业? (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导学案材料二、三、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2010年10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移师郑州。郑州富士康生产基地,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深圳富士康的最低工资。沿海与内陆大幅工资差距确实可以为富士康减少人均用工成本。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河南在招商引资中的筹码。2012年河南省共有50多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以及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数总数将逼近80万人,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材料三: 河南的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另外通过郑州辐射到周边,300公里、500公里还有三到五亿人,能够满足产业转移中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需要。另外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河南的经济总量 居全国第五位,消费品市场保持增长的运行态势。河南政法财经大学教授表示,富士康目前不仅仅扩展其生产基地,也力图开发中国内陆零售市场,想在日益发展的内地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材料四: 2010年6月中旬,河南省政府即开始筹划富士康招工事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富士康工业园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即出口加工区(在出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教案(第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乡土地理分析产业转移对河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案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第一课时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东亚其他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受到了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仍然是以东亚地区为例,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台湾产业发展历程;阅读材料2 产业转移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

合作探究一: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组分角色讨论 角色1日本政府代表团(转出区域): 日本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对你们带来哪些影响? 产业转移使日本在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劳动力就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角色2台湾政府代表团(转入区域): 产业转移给台湾地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产业转移使台湾的产业结构、地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备注: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日本产业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信息,进行合作探究,把课前思考的结果小组讨论) 角色1代表发言: 图5.12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工业化的基本过程: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日本自1945年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出地的影响主要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比如高科技工业。 角色2代表发言: 通过表1台湾产业发展历程,我们知道,台湾经历了从农业向重化工业再向科技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这些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时期日本产业向台湾转移,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台湾产业升级的时间比日本要短。所以,产业转移对输入地的影响缩短了其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教师(归纳总结)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其他影响 角色1代表发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