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合集下载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心得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心得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心得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心得中国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法治分享了现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则、理念。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应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

在我们的法治实践中,应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功做法、经验,尽管这些做法、经验可能并不符合西方法治国家的条条框框或法学教科书的概念、定义;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层级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法治的做法,并及时以法治的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使法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和建设的有效实践。

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世界。

法治中国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立足点是中国国情,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效实践,这丝毫不削弱中国法治的世界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一方面,中国法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比如市场经济、民族国家、全球化等。

体现在法治上,中国法治也必然以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或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

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够探索并建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同时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为全人类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宝贵财富。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心得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一、依宪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一)依宪治国的内涵与意义1.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各项国家权力的界限及其行使程序。

同时,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详细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依宪治国,这是因为:第一,依宪治国决定了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治权”,即规范公权力的运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限权”政府。

我国宪法为各类国家机关职权的行使开列了“权力清单”,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都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宪法自身的根本法性质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特性,决定了宪法是对公权力行使具有最高约束力的制度,无论是行政权、司法权的行使,还是立法权的行使,都应受到宪法的监督制约。

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进程中,宪法就是这一“制度的笼子”的基本骨架。

因此,从“权力制约”的角度来说,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宪“治权”。

第二,依宪治国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奠定了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强调对公权力的约束,其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公权力可能恣意妄为带来的侵害。

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也同样开列了公民的“权利清单”,即在宪法中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宪法最高法律地位的特性彰显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从“权利保障”的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先要依宪“保权(权利)”。

第三,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法治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良法以及良法的良好执行。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在这一问题上,“依宪治国”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保障了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是体系完备、内在统一、科学合理、合乎宪法的“良法”。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宪”就是指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要依法治国的话,那就要依宪治国,应该说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

而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处于法律体系金字塔的最顶端。

所以,要依法治国首先要从宪法开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一、依宪治国可以限缩国家权力和增进公民权利从特征层面而言,宪法以对国家权力的构造和限制为核心内容,以保障并增进公民权利为终极追求。

国家和公民作为最主要的宪法主体,实行依宪治国对二者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

二、依宪治国能够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普适性真理。

法治能够规约权力,民主能够让权力谦卑,这亦是政治文明的一条重要规律。

作为民主制度产物的宪法能够借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与监督制度、公民言论自由制度、真实的选举制度,来保证权力源于民、属于民、依于民、归于民,从而展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宪法规定的预算决算制度、审计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如能严格恪守,则可以打造一个廉能政府,防止政府权力无限地扩张;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制度构成政府权力的边界和政府施政的目的,而司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则能有效防范公权侵犯公民利益,形塑公平、正义的保护者的高大形象。

三、依宪治国能给予人民对于未来的良好预期,并能为人民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

尽管关于幸福的理解有着强烈的主观向度,但人格有尊严、权利有保障、发展有机会、未来有预期,却是构成最大公约数的幸福衡量标准。

中国有着由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构成的多种行为准则体系,但只有以宪法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能力避准则林立造成人们行为选择的无所适从,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统一,实质是引领人民生活的行为判断标准的统一;宪法能够把人民当家做主、自由自主支配生活的诉求制度化、法治化,使其“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避免因权力的恣意带来社会生活的彷徨无措。

什么是法治国家

什么是法治国家

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是法制建设的目标,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3..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有利于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推进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术语1.法治国家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2.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 依法依宪治国

关键词 依法依宪治国

关键词依法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在规则治理上下功夫,在中国特色上费心力,在加快建设上用力气,在全面推进上做文章,在有效治理上见成效。

要把“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诚信”、“和谐”等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江必新)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与稳定。

法治的第三个优越性在于,宪法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作为终极力量保证实施的,它能够克服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体系的局限性。

(张文显) 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

“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
宪法的功能决定了依法治国首要是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能够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保证政
府的廉洁高效,保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有效防
范公权侵蚀私权。 依宪治国能够给予人民美好生活的预期。通过宪法的
人权保障功能,让人们看到生活有保障、权利有增进、
发展有机会,人民才会真正的恪守、拥护和信仰法律, 才会凝聚人心民意助力国家崛起。
系,也包括动态意义上的法律制定、法律实施等制度,体现 着政权的属性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民主并无必然的联系。
法治:与人治相对,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方式方法必须符 合法律规定。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理论 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运行状态和价值系统,不仅强调形式 上的法律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强调“法律至上”的价值 理念和取向。
主讲人 马老师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四中全会回顾
十一届四中全会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
讨论通过《中共中央
十二届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6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三、依宪治国的本质特征
依宪治国与西方宪政的区别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 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 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 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 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 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 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发言稿

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发言稿

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深入探讨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这一问题。

一、依宪治国是法治的基础1.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法律的根基和准绳。

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位于法律的最顶端,具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任何其他法律和行政行为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确保其合法性和合宪性。

2.遵守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是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人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当一国政府和其公民遵守宪法的时候,法治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国家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司法公正。

3.依宪治国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途径。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

只有在依宪治国的基础上,才能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依法执政需要坚守宪法精神1.依法执政必须以宪法为根本遵循。

宪法是法律的最高规范,依法执政必须以宪法为根本遵循。

在实际执政中,政府和公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自己的权力范围,不得违背宪法的规定和原则。

2.依法执政需要坚守宪法精神。

宪法不仅仅是一部规范政府权力行使的法律文件,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和精神。

在依法执政中,政府和公职人员应当秉持宪法所倡导的民主、平等、法治等原则,积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依法执政需要保证宪法的权威地位。

在依法执政中,必须保证宪法的权威地位和实施效力,任何行政行为和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只有在宪法的保障下,依法执政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国家的执政合法性和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为了建设一个法治社会,为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坚持依宪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

论依法治国

论依法治国

论依法治国摘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字:法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司法公正(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做了高度概括:“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应当从其法治国家的意义中认识到“法治在于制约国家权力,民主在于存进社会运用国家权力,使国家权力按照法律制度范围操作和运行。

”①(二)依法治国的内容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5.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6.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深入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着力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维护宪法权威,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的重大问题。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是主权在民原则最直接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宪法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国家的根本法、母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在我国,依法治国当然必须首先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因为只有这样,宪法所承载的人民意志才能体现,所体现的主权在民原则才能得到保障,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本质要求才能实现。

维护宪法尊严、实现宪法权威,是落实依宪治国的首要问题。

《决定》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因此,必须广泛宣传、强化培训,进一步营造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宪法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刻。

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公民理解和掌握宪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领会依宪治国的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宪法、贯彻宪法实施的良好氛围。

《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政治依法治国知识点 依法治国是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内容,学⽣们要好好学习。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依法治国的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政治知识点: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 (1)含义:⼴⼤⼈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2)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和⼈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略。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是⼈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核⼼和主体、依据:①核⼼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主体是⼈民。

③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都必须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中⼼环节。

(3)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4)违法必究要求对⼀切违法⾏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3、依法⾏政的重要性: (1)依法⾏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政府能否⾃觉依法⾏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3)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能否实现。

4、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不健全;(2)⾏政执法效⼒有待提⾼;(3)司法公正有待提⾼;(4)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略: (1)国家:①要坚持依法⾏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

政府只有依法⾏政,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本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其核心就是全面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

(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由序言和四章组成,138个条文。

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

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二)法治建设要体现宪法原则和要求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规定和精神来治国理政。

法治首先要有良法,而良法应当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就体现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此外,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和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就是要限制和规范公权力的运行。

二、树立宪法权威(一)要把宪法的宣传和教育纳入普法的重要内容,强调宪法与国家文明进步、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要强调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宪法与公民根本利益关联意识;(二)党政机关要带头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榜样;(三)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违宪审查,追究和纠正一切违宪行为,并实施好宪法宣誓制度。

为何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为何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为何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作者:秦前红来源:《民主与法制》2015年第01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这是这一表述首次被写入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反映出我党对法治认识的深化。

背离宪法,法治国家无从谈起法治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法律在最高的终极意义上具有规限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导向或司法活动的唯一准绳,不论私人还是政府,都必须首先和主要接受法律的约束,此即法律的至上性。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最高法,那么法律至上性原则的核心便是宪法至上,亦即宪法是评价和衡量政府、公民行为的根本准则或最高标准。

由此推而论之,依法治国必定要求依宪治国,如果治国不依宪,那就等于废弃了立国的根本,背离了最根本的国家共识,使法治陷于悖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法治国家也就无从谈起。

宪法以对国家权力的构造和限制为核心内容,以保障并增进公民权利为终极追求。

依宪治国首先能够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

作为民主制度产物的宪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体系、法律监督制度等的运行得以活化,保证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制于人民,保证政府的廉洁高效,恪守其权力边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有效防范公权侵蚀私权。

依宪治国还能给予人民美好生活的预期。

实现民族复兴是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人民对生活有保障、权利有增进、发展有机会的期许则是国家梦想的基本构成单元。

宪法作为人民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只有被尊重和恪守,才能引领人民对自我行为的规划,消除因规则林立而导致的选择困难;才能通过权力行使自主、权力行使法定,消减权力恣意给人民的不期干预;才能汇集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信心,凝聚民心民意助力国家崛起。

依宪执政价值在于为党提供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宪法确立了党的执政地位,使党的领导有了宪法和法律的支撑与保障;宪法能把党的意志转化为人民的根本意志,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根本统一;宪法明确了党的民主与人民民主发展秩序,避免民主政治陷于民粹和僵滞;宪法能划清党的执政行为与国家权力行为的边界,确保宪法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依法治国为何必须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为何必须依宪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就是要人们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时必须以现有政体为前提,这是尊重宪法的体现,也是我国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要义。

现代社会一般都认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也提出依法治国就是要依宪治国,可见,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但是,虽然知道宪法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宪法,似乎宪法距离人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那么,宪法的根本性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依法治国一定要依宪治国?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根本大法为了理解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宪法的概念和历史。

如果从最宽泛的角度理解,宪法应该说古已有之。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只要形成一个国家状态,自然就会有国家的政体,以书面或非书面形式对政体构成做出的规定,都可以算作宪法。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经历过许多政体改革,都通过立法形式对改革内容进行了确认。

当时,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还就不同的政体进行过比较和研究。

但是,很长时间里,宪法只是有关国家政体的内容,它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也就不密切,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或根本大法的含义,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宪法概念。

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宪法概念并不是上述广义理解的,狭义上的宪法主要是指近现代以后出现的宪法。

通常说法是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法国宪法。

只有英国是个例外,因为英国并非法典化的国家,也没有成文宪法,它的宪法是指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和宪法内容相关的法令、判例和惯例,所以其宪法文本可以一直追溯到1215年的《大宪章》。

但一般说来,狭义的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从那里开始,宪法深入人心,如今不管什么制度的国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必须有宪法,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必须有成文的宪法法典,而且相当多数的国家认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那么,近现代的狭义宪法概念和以前的宪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它会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这要看西方宪法产生的逻辑。

依法治国的根基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根基是依宪治国
以后.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建 设 取 得 巨大 成 就 , 公平、
人 民的意 志 至上 就会 变成 抽 象 的 口号 。
人 治在人 类社 会发展 过程 中 曾经起 宪法是公 民权 利的保 护伞 , 可 以约束党 和 之际, 往往需要强 有力的英雄人物推动变 持续 , 疾风 暴 雨般 的活 动必然 会 归 于平 静, 人治显然无法应对 社会 在和平稳定时
革, 实现创新 。但是革命 和改革无法永远
二、 当 前 依 宪 治 国 过 程 的 挑 战
我 国 目前 所实施 的宪 法是 中国 四部
标 究竟能 否实现 , 关键在 于宪法 的精神 能否溶
入 到 我 国 的 法 治 进 程 中。
期所 面 临的错综 复杂 的治理 环境 。领导 宪法 中最 能够 体 现和 维护 人 民利 益 的 。
关键词 : 依 法治 国; 依 宪治国; 违 宪审查
官方基本未进行过违 党和 国家领 导制度 的改革 》 中指 出: “ 我 法从颁 布实施 至今 , 宪法是 我国所有法律创设 的依 据 , 是 《 宪审查并对违 宪行 为进 行界定 , 现行宪法 们过去发 生的各种错误 , 固然与某些领导 我 国法律 体系 的根基 。依法 治 国是人 民 因此必须对我 国宪法 在 作风有关 , 但是组织制度 、 工作 严重 缺乏威慑力 , 在党 的领 导下凭 借宪 法和法 律去 治理 国 人的思想 、 治理过程 中的 困境作出必要分析 。 制度 方面 的问题 更重要 。这些 方面 的制 家, 将宪法排列在 法律 之前显示 出国家对 1 . 公 民对 宪法 的地位 和权 威认 识不 制度不好 宪 法 的 重 视 程 度 。宪 法 是 法 律 之 根 , 法 律 度好可 以使坏 人无法任意横行 , 足 可 以使好人无法充 分做好事 , 甚 至会 走向 是宪 法之 叶 , 只有 根深才 能叶 固。 因此 , ” 但 是法 治并不 是否定领 导人 的权 我 国 目前实行 的 1 9 8 2 年宪 法是一部 中国的法 治建设 必须维 护好 宪法 的精神 反面 。 最 能体现 民主 、 法治 、 人权 这些价 值理念 威和 作用 , 美 国总统 权力很 大 , 但是 他仍 和权威 。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笔记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笔记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笔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1. 法律至上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律至上,即坚持以宪法为核心,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法律是公正与正义的体现,依法治国必须以法律作为统帅,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的实现。

2. 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

在依宪治国中,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依宪治国要求政府、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确保宪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人民主权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保障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体现在国家的行动和决策中,必须依法拥有主动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各级政府要注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全民参与国家治理。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1. 各级政府务实依法各级政府应当将依法治国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法治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政府体系。

政府要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和权力,保证公正、公平、公开,推动政府决策与法律规定相一致,加强对政府决策的法律审查和监督。

2. 完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

要加强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法律的稳定性和预见性。

同时,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法治思维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意识和行为准则。

3. 加强司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

要加强司法独立,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权益,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和纠错。

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4.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谈谈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认识

谈谈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认识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指依法依宪来治理国家,依法决策、依宪执政。

在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已被写入宪法,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实践。

这一原则的贯彻不仅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举措。

那么,究竟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如何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呢?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依宪治国的内涵依宪治国,顾名思义就是以宪法为根本基础来治理国家。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必须成为国家行为的根本准则。

依宪治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依法治国。

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合法行使和公民权益的基本途径,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立法的监督,保证法律的公正实施,使法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生命线。

2. 依宪执政。

依宪执政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政过程中要始终遵守宪法,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力。

这就要求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能违宪行使职权,确保政府的权力行使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

3. 坚持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和人民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依宪治国就要坚持宪法的权威,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行动指南。

以上几点是依宪治国的基本内涵,也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基本要求。

二、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它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公民权利。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享有依法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维护社会稳定。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能够使政府依法行使权力,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提供法治保障,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4.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水平。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现代国家政治治理的两个重要原则。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这意味着政府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并且法律是平等适用的,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文化,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施。

依宪治国是指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基于宪法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划分、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基本原则。

依宪治国强调国家行政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确保政府的行为符合宪法的规定,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文件,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依法治国的实践必须建立在依宪治国的基础上,即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同时,依法治国的目标也是为了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落实。

在实际操作中,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范围,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
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依宪治国保证了依法治国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原则。

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而依法治国则是依宪治国的具体实践。

这两个原则的结合有助于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公平和公民的权利保障。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论文关键词: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宪法至上宪法观论文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确认后?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

从此“?依法治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规范?而且上升为重要的宪法规范?同时?这一转变也蕴涵着一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的内容、宪法的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从“法律至上首先是宪法至上”得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宪法规范指明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法治作为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历史上的先贤圣人先后对它作过论述和实践?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始终坚持法治而反对人治?他提出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后来的学者中对法治的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顺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述了法律的各种特征?如正义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包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

”中世纪末期英国着名法官科克在其任内?曾力主排斥国王对司法权的干预?确立了对后世宪法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的“法的统治”原则?强调国王必须服从神和法律?而国会则必须服从普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本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其核心就是全面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

(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我国宪法由序言和四章组成,138个条文。

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

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二)法治建设要体现宪法原则和要求
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规定和精神来治国理政。

法治首先要有良法,而良法应当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就体现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此外,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和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就是要限制和规范公权力的运行。

二、树立宪法权威
(一)要把宪法的宣传和教育纳入普法的重要内容,强调宪法与国家文明进步、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要强调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宪法与公民根本利益关联意识;(二)党政机关要带头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榜样;
(三)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违宪审查,追究和纠正一切违宪行为,并实施好宪法宣誓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