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8f50e3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1.png)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
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
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认识始于观察。
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
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
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
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如讲到高中地理矿物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从矿物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
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6f85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png)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地理科学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地理科学差不多思想方法和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理论,具备较高的教师教育职业综合素养,能够在中学与中等教育机构进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有关机构环境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旅行治理、房地产治理有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把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差不多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和治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把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2、把握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样原理和方法;4、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5、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进展动态;6、把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有关信息的差不多方法;7、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躯体素养,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和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要紧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水文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地理教学论、世界地理、经济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广西地理、地理专业英语特色课程外语教学课程:地理专业英语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指导性教学打算表(见附表)要紧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41ZB001课程名称:地球概论(The generality of the Earth)课程类不: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5(35+10)学分:3 周学时:3课程目标:把握《地球概论》的差不多知识,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各种宇宙天体、恒星和星系、太阳系以及地月系;把握天文望远镜、天球仪和活动星图的使用。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849ca27527284b73f24250bb.png)
高 地 科学 业学 域 能 的 养与 校 理 专 生区 分析 力 培 提高
磐 甄 ●孙海 燕 李 世 泰 / 山东 省烟 台市 鲁 东 大 学 地 理 与 规 划 学 院 ( 6 0 5) 242
.
—
.
理 学的学科 性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 的区域分析能力 , 能
.
针 对 区 域发 展 中 的人 I 资源 、 境 、 济 、 会等 问题 做 3、 环 经 社 一 出全面分析与整体评价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
于学生 区域 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必 须在 教学 方法上讲求
创 新 、 重实效 , 注 可进 行 以 下 几 种 教 学 方 法 的 尝试 。
一
是案例式教学 。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 中较为 常见 , 效果
融为一体 , 强调人地关系对 区域开发 、 保护资源 和环境 、 改善生 态平衡 、发展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意义 ;区域分析与 《
革开放 、 经济建设形势 , 开展 区域开发 、 区域研 究案 例分析 。
二、 地理 科学专 业学 生区域分 析 能力培 养与提 高 的重要 性
1 分 体 现 地 理 学 综 合 性 和 区域 性 特 点 . 充
途径; 为优化教学效果 , 还需使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 体 现区域分析能力讲求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要求 。例如 ,中国地 《
理 》 程 在 学 习 区域 发展 条 件 分析 部 分 时 , 析 自然 资 源 、 口 课 分 人
与劳动力 、 技术条件 等自然社 会经济条件时就 以我 国范围内的
地理学最突出的学科特 洼主要是综合性和 区域性 ,很 多内 容必须放在具体 的区域才能开展综合 『研究。区域分析能力的 生 培养与提高在地理学一些 础课 程教学中都能得到体现 ,而这 些课程也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 区域性特点。如 《 中国地
略论理科基地班地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略论理科基地班地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78a62bb69dc5022aaea007e.png)
集中表现 , 是当代和未来 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标 志 。⑤组织管 理能力 : 括学校班级 教学的计划 、 包
维普资讯
3 6
福
建
地
理
第 1 7卷
疑解惑 , 点 迷 津 。再 次 : 置学 生 课 后 独 立 自 指 布 学, 经上 述两个 阶段 的训练 , 课后 适 当留出部分章 节让 学生 独 立 自学 , 求 写 出 自学 笔记 , 成 习 要 完 题, 或写 出简要 教案 。
维普资讯
第 1 7卷
第2 期
福 2
20 年 6月 02
F J NG O UI A E GR ̄ H , Y P
J . 0 皿 .2 阻
略 论 理 科 基 地 班 地 理 专 业 学 生 能 力 的 培 养
A ifDi u so b u r i i g o i t o h t d n si Bre s sin a o tT an n fAbl y f rt eS u e t n c i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协调 人地关系的科学 。根 据地理 专业 的学 科特点 及学 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对理科基地班地理专业学 生 能力素质培养的措施 , 更应从如下诸方面着手 。 3 1 重视学 习方法 指导 , . 培养学生 自学 能力
著名教育 家叶圣 陶先生说 :教是 为 了达 到不 “ 需 要教” 。重视对 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 , 学生学 让 会 学习 , 是教 学 的根 本 目的。培 养 学生 的 自学能
内流河湖为主 。而这种 自然 条件又使 得农业 经济 以畜牧业 和灌溉农 业为 主。又 由于 西北 干旱 区受 “ ” 水 的因素制约 , 水才有生命 , 有 因而 工农业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实践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d8d65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4.png)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实践能力地理科学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手段,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实践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地理科学实践能力的方法以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论述。
一、地理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科学实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亲眼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地理科学实践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探索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地理科学实践能力的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地理现象,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球表面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认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通过实验探究地理规律。
3. 模拟演练:通过地理模拟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地理事件,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4.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地理科学实践资源,如地理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等,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培养学生地理科学实践能力需注意的问题1.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科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知识整合:将地理科学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拓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3. 安全保障:在进行地理科学实践活动时,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4. 激发创新:鼓励学生在地理科学实践中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实践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c63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f.png)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多
个学科领域。
培养地理科学类学生需要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下面是一个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一、理论知识培养
1.1基础课程培养
地理科学类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课程,如地理学入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提
供全面的地理科学知识基础,使他们能够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表面的现
象和变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和保护等。
1.2专业课程培养
地理科学类学生还需要修习一系列专业课程,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
理学、地球科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专业课程能
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科学的不同领域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
素养和实践能力。
1.3综合实践培养
二、实践能力培养
2.1实验技能培养
2.2实地实习培养
2.3专业实践培养
三、综合素质培养
3.1综合素质课程培养
3.2学术交流培养
3.3社会实践培养
通过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出具备地理科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高素质地理科学类人才,他们能够在教育、
科研、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b3cb6d9b14e852458fb57fe.png)
新课程标 准建 议积极探索 和运用 自主学 习、 合 作学习 、探究学习等学 习方式 ,提高学生 的地理学 习、 合作 交流 、 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 问题的 能力 。要“ 指导学生掌握 自学方法” , 以便 能“ 独立获 得新知识和灵活运用所 学的知识 ” , 也就是 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从“ 不会学 ” 到“ 善于学” 。有必要在教学 中 有意识地 安排学生 “ 自学 ” 。例如 , 在学 习区域地理 时, 可采用 以下 方法 : 首先指导学生创建 自学模板 , 找位 置( 绝对 位置和相对位 置 ) , 二推 自然 地理特
3 . 通 过 开发 和 利 用 校 外课 程 资 源
即 积 极 引 导 学 生从 事 实 验 活 动 和 实 践 活 动 , 培 养学生乐于动手 、 勤 于 实 践 的 意 识 和 习惯 , 切 实 提 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 、 实践能力 。
三、 地 理 能 力培 养 的途 径 与 方 法 1 . 通 过 学生 自学 和教 Nhomakorabea指 导
4 . 地 理 创 新 能 力
即注重培养学生 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鼓励 学生对书本 的质疑 和对教师 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 性和富有个性化 的理解 和表达 。
5 . 地 理 实 践 能 力
地图是地理 的第二语言 ,地图册 以及课本 中的 各种插 图 、 附图组成一个独特 的“ 图像 系统” , 利用图 像 系 统 进行 教学 是 地 理 教 学 最 重要 的方 法 、最 突 出 的特点。 图像系统本身就是生动的教材 , 能形象直观 的表示地理事物 现象 的各种特征 ,对于阐明地理概 念、 地理成 因、 地理规律 、 地理事物 的演变 、 地理要素 的联系 ,以及地理景观 的特征等 ,都具有重大 的作 用。 分发挥 图像系统功能 , 将有助于学生形成 空间概 念, 发展观察 、 想象、 思维能力 , 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板 画就是教师 自绘的略图, 是教 师在教 学过程 中为抓住基本 、 突 出特 点 、 突现重点 、 突破难 点而精心设计的 , 特别是边讲 边画的运用 , 能充分起 到简化繁图 、 强化语言 、 集 中注 意 力 、 扩展想象 、 活跃 思维、 调动兴趣等作用, 其能力价值极为突出。例如 , 在 分析太 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 的变化及正午太 阳 高 度 的变 化 的影 响 时 , 边讲 边 画 , 学生 很 快就 理解 了。
地理科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地理科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b3370c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0.png)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地理科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背景地理科学专业是以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基础,涉及地球物理环境、地形地貌、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内容。
该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学生综合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能力。
二、培养方向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向。
自然地理学侧重于地球表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综合研究和管理。
人文地理学侧重于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理机制研究。
三、核心课程情况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的工具。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可以掌握GIS 软件的操作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具备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2. 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可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掌握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能,具备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应用能力。
4. 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区域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可以了解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区域发展规划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5.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原理与方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培养方案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48a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d.png)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培养方案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培养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自然资源的紧缺,地理科学学部的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其培养方案无疑是业内领先的,其内容和设置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二、培养目标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学研究与实践技能,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分析能力,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了解我国人文地理环境及其演化、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地理学科研和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可以看出,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下足了功夫,培养方案面面俱到,深度和广度兼具。
三、课程设置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学科发展课程、方法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等内容。
这些课程涵盖了地理科学的各个领域,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培养,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学科全面发展。
学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体现地理科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更能认识和关心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实践教学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学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如地质调查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训、遥感技术实习等。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地理科学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个人观点作为地理科学学部的文章写手,我对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的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高师院校地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高师院校地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a299f1010a6f524ccbf85c9.png)
为了了解 高师 院校地理类专业 本科生科研水平和 科研能力现状 ,我们 在河北 某综合性师范大学做 了一 项专题调查。调查结 果显示 , 8 名接受调查 的地理 在2 5 类专业本科生 中 , 有科 学研究经历 的学 生 占3 %; 3 有论 文撰写能力的学生 占4 %, 6 其中经常主动写论 文的学生 只 占1%; 2 有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的占9 有 %; 科研成果 的占8 目前承担或参 加科研项 目的占1%。 %; 3
2 经费保障不到位 . 2
‘
大学生开展科研 活动离不开科研 经费的支持 。虽
理信息系统等处理区域信息的能力 ,区域综合分析与 宏观思维 能力等。
1高师院校地理类专业本科 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然 目前我 国师范类 院校科研部 门或社 团组 织对大学生 的科研活动也有一定数量 的资金支 持 ,但 总体规模偏
3 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 . 5 保障机制是否健全 直接 关系到学生科研 活动的成 败。 具体说来 , 一要建立 、 健全组织保障。 主要包括j个 方面 : 首先是校级层 面的总体规划和组织 , 其次是学院 层面对学生项 目的具 体关心 和指导 ,再次 是指导教师 的发动和全程参 与。 二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 事实证 明, 只有成立大学生专项 基金 , 学生 的科研 活动才能普 及和深入开展 。高师 院校应 采用多种形式拓 宽基金来
近年来 , 国的高等院校普遍 存在着扩招现象 , 我 这 就使得学生和教师的 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教师 的课时 任务越来越重 ,难 以抽 出专 门时间长期指导学生的科
研活动。除此之外 , 高师 院校大部分教师还承担着一定
显示 :1 5 4. %的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研究经历 , . % 4 42 47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823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地理科学专业专注于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地球系统演化和环境变化机理,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地理科学人才。
二、培养课程和学分要求1.通识课程(必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文化素质、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理学、地理统计与分析、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水文学等。
3.专业拓展课程(选修):包括地理学研究方法、城市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测量学等。
4.实践教学:包括地理实习、实地调查、科研项目等。
5.计算机应用课程(必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6.学科前沿课程(选修):包括地理科学前沿讲座、学术论文写作等。
三、教学模式1.授课模式: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模式:通过地理实习、实地调查、科研项目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动手能力强的实践精神。
3.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小组项目、团队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指导模式: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培养特色1.强调学科交叉:提供较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面进行专业实践。
3.强调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培养科研能力。
4.强调国际视野培养: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实施计划1.第一年:开展通识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文化素质等。
同时进行地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b208b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b.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建立地理思维的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首先要确立地理思维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
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景点、实地考察、做地理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规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研究地理是一个具有广阔领域和众多问题的学科,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各种地理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地理模拟竞赛和游戏地理模拟竞赛和游戏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探索游戏等活动,通过比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在地理课程中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应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等工具,掌握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呈现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评价机制为了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校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课后练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需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注重实践活动和问题研究,通过竞赛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fc2e5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7.png)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又要适应地理科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学理论和知识。
学生应该具备对地球形貌、地球自然环境、地球资源及其分布、地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他们应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掌握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学生还应掌握地理学的前沿知识和新兴领域的研究动态,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
地理科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应具备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合理设计和组织地理实验,能够准确采集和分析地理数据,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地理实践中的观察、记录、整理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地理项目和任务。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为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地理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科学专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1ef40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4.png)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培养层次:专升本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良好,能胜任地理科学研究、资源环境管理、区域开发建设的专门人才,以及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教学论、地理学思想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知识和操作程序,了解国家最新教育理念与政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师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方法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地理教学论、地理思想史、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自然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掌握地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地理知识与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3.具有终生学习观念,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地理知识教学与地理相关问题分析处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相关政策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教育、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素质需求以及相关教育事业的行业需求;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纪地质、城市地理学。
核心课程:1.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思想史是一门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2.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是一门研究距今约二百六十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更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地质过程、环境演化、生物界演化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学科。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81990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c.png)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野外实地考察野外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地理现象,观察和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山区、江河边、湖泊等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自体验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理要素的作用。
在野外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任务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来解决。
例如,在山区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当地植被分布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不仅仅能够理论上了解山区植被的形成原因,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和调查,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地理实验探究地理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进行各种地理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发现地理现象的规律,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推理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主题设计实验项目,例如,通过模拟海洋环流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地理项目研究地理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地理项目研究,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理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调查、观察、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地理项目研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选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项目,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ebbcb43323968001c9247.png)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070501)(Geography Science)一、专业简介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地理科学专业具有服务区域资源、环境开发管理和城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优势和独特的作用空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区域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信息技术;2.掌握地理研究、地理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技术。
3.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4.身心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适应野外工作能力。
5.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分为140.5学分。
六、课程学分、学时结构及计划表(附表1-附表5)注:1.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区分快班、普通班组织教学活动,对艺体类专业参照基础班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为快班学生第3学期开设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见当学期公布的校选课列表),学生选修所获得的学分(最多选修2学分)可作为“文学与艺术”模块课程直接充抵校通识选修课学分。
2.学生辅修学习中止所获得的学分以及通过“社团活动”、“学术讲座”、“自主修读”、“各类竞赛”等形式获得的学分,最多可冲抵校通识选修课中的4个学分,具体执行办法详见相关文件。
注:该专业学生须自选修读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中的任意一门,多修部分可冲抵限选课程学分。
注:第一学期实际教学活动没有17周时,计划的周学时需要根据情况调整。
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b97334bb307e87101f696c0.png)
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关键词】地理能力培养策略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求其地理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对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读图和用图能力、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等地理综合能力。
一、重视自学指导,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1.预习的指导。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
预习包括阅读教科书,观察实验,对即将学习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等。
指导学生预习要注意:一是构建预习模式,如布置预习提纲,然后,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划出知识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积极寻求答案,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
二是指导预习方法,如:预习时,要左图右书,图文对照,把文字内容落实到图上;看书时,要做到眼、口、手、心相结合,读书读图,分析思考。
三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系统思维与归纳的指导。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认识往往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来实现。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采用系统纲要法、表解法等对知识进行浓缩、概括,使知识系统、条理化。
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气旋和反气旋,可让学生读图观察,通过列表(表1)比较归纳出知识。
3.小结与总结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学内容、回顾自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补救自习中的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例如,让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作业,找出错误并修正。
此外,还应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分析,确定自己近期的自我完善的计划、任务和目标。
二、重视采用地理图像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1.教会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读图的步骤。
学生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d7e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e.png)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以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前沿领域。
2.培养地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地图制图等现代地理技术进行地理问题研究与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的处理。
4.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学等,全面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方法技术课程: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地图制图等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地理问题研究和解决的实践能力。
3.应用课程: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深入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设置实验课程、考察和实习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际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人文地理、环境保护法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培养模式1.教学为主导:以课程为主线,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实践为重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培养: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撰写。
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课程、实验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1.地理能力概述
有人说,知识论文联盟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
要将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又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地理“点金术”,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褚亚平先生等对地理能力作了如下的界定:“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亦即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它是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综合体现,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知、能教育体系。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地理学科能力研究的一个
重要时期。
学科教育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了总结。
如刁传芳先生把中学地理教学中所说的地理能力定义为地理学习能力,认为它是一个多种心理品质组成的综合能力,其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
作文 /zuowen/
按照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刁传芳先生将地理能力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③地理应用能力;④地理创新
能力。
按照能力的结构和功能将其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操作能力;③地理学习策略。
有的研究者还把地理技能归纳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等。
2.通过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
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在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地理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基本任务,实现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然,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这里自不必多说。
本文主要探讨怎样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问题。
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地理活动课,是学科课程无法代替的。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所以开展活动课具有较强的优势,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多种多样。
活动课能使学生兴趣、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意志与毅力、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而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乐趣。
:
2.2.4学用结合,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地理活动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大、容量大。
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往往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
例如杭州有名中学生曾留心观察火车鸣笛声与天气的关系,把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异常传播的鸣笛声的特点,成功地作出了几次当天会降雨的天气预报,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3.1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
掌握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现行地理新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凡是能够从地理图表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尽量诱导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得,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如在初中一年级《中国的疆域》中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启发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应该包括哪三种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再引导学生读图,分别找出这三种的特征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道理位置的优点,分别对比俄罗斯、加拿大的纬度位置,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从气候资源、农业发展条件、交通等多方面
进行比较,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确非常优越,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抽象的地理思维形象化,将短期的地理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长期记忆。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2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各种实验、演示、参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地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
如在学习“经济地理区位”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异性”,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同在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就有经济地理区位的因素。
学生动手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出真理。
如在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我组织学生观察、记录日出和日落时刻,计算出昼长、夜长时间,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通过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和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