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产业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糖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食用食糖的主要是白糖、红糖和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
都是蔗糖(甜菜制作而成的食糖其主要成份也是蔗糖)。糖类是人体
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
导意见。
第一条发展路线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
推动”基本原则,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方式,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第二条原则
1、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
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
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第三条产业背景分析
食用食糖的主要是白糖、红糖和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
都是蔗糖(甜菜制作而成的食糖其主要成份也是蔗糖)。糖类是人体
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
食糖的上游主要有甘蔗、甜菜等,下游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品等行业。
食糖作为糖料加工物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国是世界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制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食糖消费呈跳跃式增长,食糖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基本上呈总体上升的趋势。2019年中国食糖产量达9225.92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504.26万吨,同比增长率达5.78%。2020年11月中国食糖产量完成8887.49万吨。
中国食糖每年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呈扩大趋势,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19年中国食糖销量达6210.02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766.44万吨,同比增长率达14.08%。2020年1-11月中国食糖销量为5833.33万吨,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019年中国食糖人均消费量为44.36千克/人,较2018年增加了5.34千克/人,同比增长率达13.70%。
2020年2月原糖国际现货价格开始下滑,5月开始回升,2020年11月原糖国际现货价格为14.1225美分/磅,较2020年1月增长了0.1025美分/磅。
总体来看2020年1-10月白糖参考价呈下滑趋势,2020年11月30日白糖参考价为5410元/吨,较2020年1月1日减少了443.33元/吨。
2020年1-9月中粮糖业总资产为241.7亿元;睿智医药总资产为42.24亿元;南宁糖业总资产为53.33亿元。
2020年1-9月中粮糖业营业总收入为143亿元;睿智医药营业总收入为10.7亿元;南宁糖业营业总收入为32.5亿元。
2020年1-9月中粮糖业毛利润为20.4亿元;睿智医药毛利润为3.82亿元;南宁糖业毛利润为4.54亿元。
2019年中粮糖业食糖产量为122.34万吨,销量为117.07万吨;南宁糖业食糖产量为66.04万吨,销量为62万吨。
2019年中粮糖业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33%;南宁糖业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0.72%。2019年中粮糖业和南宁糖业两家重点食糖上市企业食糖产量仅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2.04%,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第四条目标规划
到xx年,区域产业发展比重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提高到xx%,产业应用占比稳步提高。
第五条核心任务
(一)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
地建设。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二)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三)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行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国家和省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
制定相关标准。到xx年,重点培育xx家年销售收入超xx亿元企业,
培育xx家具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撑、发展潜力大的领军型企业,
培育xx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成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行
业骨干企业。
(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
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