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导论
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节 企业战略
一、战略的定义 “战略”一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来源于希腊的军事用语,是指战争全局的
筹划和指导原则。后用于其他领域,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在商业背景下,战略是实现和引导企业潜力、实现企业目标、应对日益复杂
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核心性概念。 关于战略的定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
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第四节 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一词最皁是由伊戈尔·安索夫在1972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崭新
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如何应付环境的恶化和动荡,如
何应对竞争,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基本问题作出回应。
与运营管理相比,战略管理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整体的管理。
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 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使命的要素
企业使命至少应当具备以下5个要素: 1.反映企业定位,包括盈利方式、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市场定位的企业价值。
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2.有导向作用。明确的企业使命能够指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为有效 分配和使用企业资源提供一个基本的行为框架,避免向某些严重偏离企业发展方 向的领域进行投资,从而做到方向明确,力量集中。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 主要内容: 企业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 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史及学科体系的构成。 ➢ 学习目标:
掌握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企业战略管理 的内容和过程要有一个总体认识,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 展过程和学科体系。能运用企业战略构成要素对相关案例进行 分析。
战略管理导论

战略管理导论战略管理是当今商业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它是管理层面上的一个重点,是企业家们扩张业务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战略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以及它如何实际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中。
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估其长期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满足其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期望。
它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取得持续的成功并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它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和扩张。
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明晰的战略规划以及透明的监控和评估来实现长期成功。
战略管理的步骤战略管理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分析:企业应该了解其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2.目标设置: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与其愿景和价值观相符合。
同时,这些目标需要与短期目标和努力相协调,以实现企业的成功。
3.制定战略:企业需要根据环境和目标来制定战略,以实现长期目标。
这些战略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竞争和市场需求进行评估。
4.实施计划:企业需要开发和实施行动计划,以保证有条不紊地实现战略。
5.监控和评估:企业需要定期监控和评估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便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
战略管理的实施战略管理的实施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透明的文化,以促进员工的合作和支持。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符合标准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其战略规划在实践中得以执行。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系统,以便所有的员工都了解战略的意义、目标和行动计划。
总结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
同时,企业需要实施和监控这些计划,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和成功。
通过战略管理,企业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长期目标和计划,并以此取得成功。
企业战略管理(第2版)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

2 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文“strategos”,其含义
是将军。
3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战略的词义最初都是指军事领域的指挥
科学和艺术。
1.企业战略决策的渊源 1 重大、长期和根本性决策
2
非常规或者创新的决策
战略决策特征
3
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的 对抗性或者博弈性决策
2.企业战略决策的性质
1
企业战略决策既包括事前的主动性决策,也包括事中的反应性决策
6.企业战略的类型 1
从实施战略主体的角度,可划分为:
①公司层战略,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母公司战略; ②经营层战略,是单一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或者集团公司属下的子公司所采用的战略; ③职能层战略,主要是企业内部各个非实体组织,包括职能部门或者生产单位的战略。
2 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划分为:
1.产业组织的思维模式
1 战略制定的产业组织模式; 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 略的过程中更重视外部环境而 不是内部环境的分析;
2
3
企业高层管理者在选择行业的 时候更关注收益率高低而不是 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发挥;
2.资源基础模式
1 企业战略制定的资源基础模式;
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 2 略的过程中更重视内部环境而 不是外部环境的分析;
2
企业战略决策方法主要是理性的,但也不应排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3.企业战略决策的类型 1
战略承诺或价值驱动型决策
2
战略决策或者决策驱动型决策
3
战略行动或者行动驱动型决策
战 略 决 策 类 型
4.企业战略的性质
1
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总结 20 世纪企 业战略管理思想演变的基础上,整合了不同阶段各种战略学派的观点, 提出了战略的整合概念。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1.1.经营环境、竞争优势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适应和主动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和发挥竞争优势而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
•企业战略决策或者行动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企业战略选择是否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所在国家的经营环境相适应.1.1.1.企业的经营环境•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转型✧环境的动态性✧制度多重性✧市场分割性1.1.2.竞争优势与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战略竞争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竞争优势的建立、保持和发挥成为战略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是天生的,其建立、保持和发挥需要企业的承诺、决策和行动;●有效的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做到承诺坚定、决策科学、行动迅速而创新。
1.1.3.环境动态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竞争环境的动态化(Dynamic competition) 竞争互动的动态化(Dynamic interaction)竞争动力的变化(Competitive dynamics)环境动态化与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降低将改变整个竞争战略与竞争战略管理的性质(战略管理的模式问题)•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降低迫使我们寻找新的竞争战略思维(同质化问题)•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降低使我们面对着新的游戏规则(竞争中的博弈问题).1.2.企业战略的特点1.2.1.企业战略的性质•企业战略决策既有事前的主动决策,也包括事中的反应性决策;•企业战略决策主要是理性的,也不应该排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企业战略决策不仅包括企业的长期\整体\重大决策,也包括那些基于对抗和博弈的决策;1.2.2.企业战略的定义•战略是一种计划(a plan )〔计划学派〕——通过理性分析形成方案并择优,提供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和途径;•战略是一种行为模式(a pattern)〔学习学派〕——企业原有行为模型,如文化、价值观、承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战略是一种定位(a position)〔定位学派〕——通过行业分析进行定位,并制定措施实现定位;•战略是一种期望(a prospective) 〔企业家学派〕——通过内部环境分析,从高管的精神图出发,为企业提出的根本宗旨;•战略是一种对策(a plot) 〔权力学派〕——战略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策略性,例如多点竞争中的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一系列策略手腕;1.3.企业战略决策的思维模式1.3.1两种基本战略思维模式行业组织模型资源基础模型1.4.企业战略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4.1.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战略及其实现1.4.2.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模型1.5.企业战略管理者•由企业内部和外部能对企业战略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和个人所构成。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经》第4版第1章 教案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战略的涵义与特征;明确战略管理的过程、任务及层次;领会两种战略思维模式;了解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晓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1.1战略的内涵与特征1.战略的内涵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在对抗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智慧和艺术。
战略一词起源于中国的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在西方,英文中“Strateg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原意是“将军”。
先是指“将帅”本身,之后强调“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著名战略学者所言“战略”内涵:●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安索夫(H·Igor Ansoff)。
●明兹伯格(Herry· Mintzberg)。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德鲁克(Peter. Drucker)。
●吴思华。
综上所述,所谓战略,是企业为获取或提升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界定,配置、构造、调整与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创造价值。
2.战略的特征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了“五胜”,其中道出了战略所蕴涵的特点。
概括起来,战略具有四个特征,即取舍、效能、重大与长远。
●注重取舍(Making choices about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聚焦效能(Focusing on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强调重大(Asking and working on tough questions)●关注长远(Seeking insight)3.战略的形成战略的决策与实施与是一个基于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而不断调试、修正与学习的过程。
战略洞察力需要全面的创新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的战略不是严格分析的结果,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直觉的整体思想过程。
战略管理讲义

举例:
麦当劳用来界定公司业务的理念是:一张有限的菜谱,质量一致的美味快餐食品,快速到位的服务, 超值定价,卓越的顾客关怀,便利的定位和选址,全球的市场覆盖。
麦当劳的业务使命确立的中心是:在全球范围内向一个广泛的快餐食品顾客群“在气氛友好卫生清洁 的饭店里以很好的价值提供有限系列的、美味的快餐食品 11
7
战略管理五大任务
任务5
业绩评估, 监测新的发 展态势,实 施矫正性调 整措施
在必要时循 环到任务1, 2,3或任务4
战略实施和执行的某些一切可能不会如预计的那样进行,公司的管理者必须驾驭公司的整 个局势,从而判断公司内部事情的进展程度,同时密切关注外部的发展情况。往往不得不 采取下列一些行动:
修订预算,改变政策,组织重建,人事变动,重新制定的活动和工作过程,改造公司的文 化,变革公司的工薪制度。
5
企业家精神
采取行动使公司的收入源 泉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以 及进入全新的行业或业务 采取行动加强公司的资 源基础和竞争能力
采取行动对变化的行业环境作出反 应(顾客偏好的转换、闻新实施的 管理条例、竞争的合理化、汇率的 动荡、新竞争厂商的进入或退出)
采取一定的行动和策略来界定公 司管理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财务以及其他关键活 动的方式 采取防卫性行动反击竞 争对手的行业,抵御外 部威胁 采取行动充分利用新的机会 (新技术,产品革新,以及 能够打开国外市场的新贸易 协定)
财务目标体系
战略目标体系
举例:
美国第一银行:在所有我们所服务的主要市场上,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三家银行公司之一。 通用电气公司:在公司进入的每一项业务上,占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场份额,成为便于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在1998年之前,达到存货周围率10倍、营业利润率16%的目标。 4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第2版)教学课件ppt作者黄旭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本章学习目标: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理解战略、战略管理的涵义与战略的特征;●明确战略管理的过程、任务及层次;●了解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晓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领会两种战略思维模式。
第一节战略的涵义与特征一、战略的涵义(1)Herry·Mintzberg:战略5P明兹伯格认为战略是由五个“P”组成的,即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战略是一种策略/手法(Ploy)、战略是一种行为方式/模式(Pattern)、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战略是一种期望(Perspective)。
(2)Kenichi Ohmae:战略3C在日本著名的战略家大前研一看来“任何企业战略的构想必须考虑到三个主要角色:公司自身(Corporation),顾客(Customer)和竞争者(Competitor)。
(3)Ansoff:战略“连线”即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涉及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
(4)Peter.Drucker:战略WWH德里克·埃布尔在其所著的《确定业务:战略计划的起点》一书中提出了战略定位的具体要点“Who—What—How”(2W1H),这与德鲁克的战略基本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我们应该将谁作为客户?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有效率地完成任务?(5)吴思华:战略三构面我国台湾的著名学者吴思华提出了“战略三构面”,即:“营运范围的界定与调整、核心资源的创造与累计以及事业网络的建构与强化”。
涵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二、战略的特征1、注重取舍(Making choices about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2、聚焦效能(Focusing on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3、强调重大(Asking and working on tough questions)4、关注长远(Seeking insight)第二节战略管理的涵义、过程及层次一、战略管理的涵义一般而言,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组织方向和范围做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导论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SM)?当今环境:竞争白热化、需求个性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高级化、……环境的变化,导致产生超级竞争,使企业不可能简单地沿循旧路获取成功。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获得长远发展,企业须要搞战略管理。
建立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目的。
超级竞争产生的原因超级竞争:市场稳定的假设已经被不稳定和变化的观念取代,传统的竞争优势来源以无法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超级竞争产生的原因:全球经济;技术和技术进步21世纪经理们头疼的问题天花板越来越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价格逐年下降约5%-10%地板越来越高:人力成本、物资、原材料等运营成本逐年上涨约5%-20%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价格不易提高;成本不易降低;惟有努力增强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以求生存持续竞争优势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困惑困惑一:战略管理的逻辑面对许多的机会,不知道哪一个真正属于自己;企业永不停息地扩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困惑二:战略是高层管理者的专利下属总是不能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不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面对市场的变化,下属显得非常低能!困惑三:战略是规范环境中的产物面对一套套的战略管理理论,总觉得无法解决自己的战略问题!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上怎样进行战略管理?困惑四: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问题尽管自己竭尽全力,企业还是原地踏步!;看着其它企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难道这仅仅是运气?[考察现状]我们进入新常态经济时代—-—即动荡和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存在后危机时期;经济转型跨越期;要素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高速增长、低成本运营环境时代已经宣告结束迈克尔•波特:企业战略=战略定位+业务取舍+要素匹配—-—谋划就是“斗智”,是一种智慧博弈--—现代竞争:“致胜”——“智胜”—--现代企业的战略:“智胜”的谋划战略是思考未来的工具战略首先解决一个思维的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 (5)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四、战略管理的过程 (七)战略变革:为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在外部 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动态平衡正在发生 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企业的经营范围、核心资 源、经营网络等战略内涵进行重新定义。通过战 略变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或提高在市 场竞争中的地位 chapter 9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五、战略管理的层次 (三)职能层战略 1)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由职能部门的 管理人员制定 2)职能层战略主要是为了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层战略和 业务层战略 3)职能层战略主要分布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 产品研发等方面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案例详解:中粮集团的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 职能战略。 中粮集团组织结构图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一、战略的内涵 (五)战略是一种观念 (Perspective):企业 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知 方式,强调企业的价值 取向、决策者的价值观 念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一、战略的内涵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Tutorial 1a:阅读附件“中国本土品牌挑战必 胜客”案例,从战略定义的类型分析,哪 些地方诠释了计划型、模式型、计策型、 定位型、观念型的思想?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四、战略管理的过程 (二)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由存在于组织外部、短期内不为企业高层 管理人员所控制的变量构成。外部环境分析的目 的是为了在企业外部环境中寻找可能会影响企业 使命实现的战略机会和威胁 ——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 chapter 3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三、战略管理的含义 (一)安索夫的定义: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 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 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 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战略 管理与经营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管理是面 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 程
第1章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科技进步
新技术、新产品 开发周期长,应从长计议 专利垄断,难以分享
资源供应
资源日益短缺,自然资源难以再生 转产转型要列入战略规划 关联企业要高度重视
限制增多
工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企业的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延长企业的寿命
产业结构
产业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机遇和挑战并存 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同行业 潜在进 购买者 供应商 替代者 竞争者 入者
有关步骤:
选择利润率较高的产业 制订合理的具体的经营方案 推进战略实施
5.2 资源观 资源是构成企业最基本的元素 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差异性的根源在于企业所拥有 的资源 对企业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和意义的资源才是竞争 优势的源泉
按此观点,企业在实施一个进入战略时:
3.3 职能计划 在公司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指导下的更为详细、 具体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和计划。 职能计划是对上层战略的落实(如何把事情做好) 职能计划是对上层战略的细化(规模、产能、质 量、技术、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职工素质、 效能)
战略层次 比较项目 期限长短 承担风险 灵活性 资源完备程度 协调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一 艘没有舵的船一样只会在原 地打转,又像个流浪汉一样 无家可归”
背景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市场竞争
限制增多
科技进步
资源紧缺
需求结构
购买力提高 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 趋同性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撞衫)
市场竞争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要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 要研究竞争对手
4.3 战略制定 在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可供选择 的战略方案。
企业生存发 展壮大
面对机会风 险的应对
第1章 战略管理导论 (第3版)

业务层战略,是在公司层战略的指导下,经营管理某 一个战略业务单位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
第2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2.业务层战略 侧重点
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 针对市场需要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评估产品和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需求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分配给的资源
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第3版)
邵一明 钱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学习目标
掌握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了解战略管理的含义 掌握战略管理过程 理解战略管理的层次,了解战略性思维 掌握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第三节 战略管理者与战略性思维 第四节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第2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3.职能层战略 职能层战略属于企业运营层面,是为贯彻、
实施、支持公司层战略与业务层战略而在企业 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职能层战略一般可分为营销战略、人力资 源战略、财务战略、生产战略、研发战略等。
第2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
公司层战略 (总体战略)
明茨伯格(H.Mintzberg)的5P定义
(5)战略是一种观念 战略体现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
识方式,强调战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存在 于需要战略的人的头脑之中。
第1节 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二、企业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
长远性
指导性
创新性
第2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第2节 战略管理涵义、过程和层次
• 作为一种计划写进企业正式文件中
第一章_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五、文化学派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八九十年代处于研究高潮期。该学派 的主要观点有:企业战略依赖于企业的集体智慧和价值观;企业文化 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 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企业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一)企业总体战略的构成
1.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指一个企业存在于社会中的目的、性质、责任和义务等。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而薄弱的环节、部门和因素等。
3.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企业战略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10.03.2019
4.战略阶段
企业制订战略时所涉及的战略期限比较长,为了确保战略 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 实际和规律,把较长的战略期限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
5.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是指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和措施等。
10.03.2019
(二)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
1.按企业战略目标与战略起点相差幅度分类
发展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
2.按主客观条件的结合程度分类
保守型战略 可靠型战略 风险型战略
3.按企业规模分类
大型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
10.03.2019
五、企业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区别
类 型 内 容 全 长 面 期 全面或部分 中 期 全面或部分 短 期 战 略 规 划 计 划
实施范围 实施期限 包括内容 制定方法
原 则 性 定性为主
轮 廓 性 定性定量
详 细 性 定量为主
10.03.2019
六、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一)产品与市场领域
战略管理课程学习内容1

战略管理课程学习内容(1)第一部分战略管理导论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一、战略涵义1、词典解释《辞海》: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军事指挥官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2、企业战略的涵义钱德勒:战略就是长期目的或目标的决策、行动过程中的抉择以及对完成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
安德鲁斯:战略是为了达到目标、意图或目的而制定计划与方针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界定了企业当前或未来的经营范围,并规定了企业所属的类型(经济或人文组织)。
奎因:战略是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标、政策或行动按照一定的结构整合成一个整体的方式或计划。
战略三元素:可以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或目标、指导或约束经营活动的重大政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的主要活动程序或项目。
安索夫: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和产品与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
波特:战略是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匹配。
明茨伯格(H.Mintzberg)的战略5Ps: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3、战略定义企业战略就是企业为获取、维持、提升竞争优势而进行的面向未来的总体性谋划。
特征:全局性、复杂性、纲领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二、战略过程学派-亨利.明茨伯格1、设计学派:内外环境的匹配:SWOT、主观性、非正式2、计划学派:基于预测而准备: 精细化、计划体系、正式3、定位学派:分析后确定位置:五种竞争力模型、战略集团、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博弈论4、企业家(创新)学派:洞察力与远(预)见:强调经验与战略直觉5、认知学派:战略形成是心理过程:战略者认识风格、能力影响战略6、学习学派:尝试、渐进、学习过程:应急战略、回顾式制定7、权力学派:操纵、协商的过程:组织政治8、文化学派:交互与集体思维过程:文化对战略的意义9、环境学派:一个反应的过程:适者生存10、构造学派:一个变革的过程:转型资源学派:一个整合的过程:独特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三、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涵义制定有关企业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并将之付诸实施的动态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实施。
战略管理 课程大纲

战略管理课程大纲战略管理课程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战略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学员全面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进一步提高其在组织战略决策和实施中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战略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战略方案,以及领导和管理战略变革。
一、战略管理导论1.1 战略管理的定义和意义1.2 近年来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1.3 战略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的关系二、战略分析2.1 环境分析2.1.1 宏观环境分析2.1.2 行业环境分析2.1.3 竞争环境分析2.2 内部分析2.2.1 资源和能力分析2.2.2 核心竞争力分析三、战略制定3.1 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定3.2 目标设定3.3 竞争战略选择3.3.1 成本领先战略3.3.2 差异化战略3.3.3 集中战略3.3.4 国际化战略四、战略实施4.1 组织结构设计4.2 人力资源管理4.3 业务流程优化4.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五、战略评估与控制5.1 战略绩效评估5.2 战略调整与变革5.3 危机管理与风险控制六、案例分析与实践6.1 实践案例分享6.2 战略问题讨论和解决6.3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七、课程总结与展望7.1 课程回顾7.2 战略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展望7.3 个人学习反思与成果展示参考教材:1. 韩长赋,郎道溢,宋义人. 战略管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Grant, R. M.(Richard Murray).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M]. Wiley,2020年。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等):20%2. 个人或小组项目:30%3. 期末考试:50%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请学员密切关注课程公告和教师布置的作业,以确保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课程知识点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课程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知识点分为九个篇章:⼀、战略管理导论⼆、外部环境分析三、内部环境分析四、企业战略承诺与战略⽬标五、业务层战略六、公司层战略:⾏业多元化发展七、国际化战略⼋、企业战略的推进⽅式九、战略实施知识点如下:⼀战略管理导论(⼀)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三⼤驱动因素,即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
1、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对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产⽣了重⼤的、长期的和根本性的影响。
(1)交通与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2)基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使创新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增长的新动⼒。
2、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货物、服务、⼈员、技术和观念逐步超越地理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由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已经逐步形成了⼀个全球价值创造活动⽹络,⽆论是西⽅跨国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保持和提升⾃⾝在这个⽹络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
3、中国经济转型在全⾯深化改⾰的各项改⾰措施逐步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仍然具有转型经济、新兴市场和多重制度三个⽅⾯的情景特征。
4、经营环境动态化受到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三⼤驱动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表现出⾼度动态化的特点,即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其他国家,尤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变化更快、更复杂,因此也更加难以预测。
经营环境动态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下降。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互动和企业竞争⼒的转换发⽣作⽤。
(⼆)企业战略的内涵与定义1、企业战略的内涵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了战略的整合概念,采⽤5个在英⽂中以P开头的词语来综合界定战略,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愿景/期望(perspective)、计谋(ploy),使⽤这⼀归纳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战略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本章学习目标: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理解战略、战略管理的涵义与战略的特征;●明确战略管理的过程、任务及层次;●了解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晓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领会两种战略思维模式。
第一节战略的涵义与特征一、战略的涵义(1)Herry·Mintzberg:战略5P明兹伯格认为战略是由五个“P”组成的,即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战略是一种策略/手法(Ploy)、战略是一种行为方式/模式(Pattern)、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战略是一种期望(Perspective)。
(2)Kenichi Ohmae:战略3C在日本著名的战略家大前研一看来“任何企业战略的构想必须考虑到三个主要角色:公司自身(Corporation),顾客(Customer)和竞争者(Competitor)。
(3)Ansoff:战略“连线”即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涉及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
(4)Peter.Drucker:战略WWH德里克·埃布尔在其所著的《确定业务:战略计划的起点》一书中提出了战略定位的具体要点“Who—What—How”(2W1H),这与德鲁克的战略基本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我们应该将谁作为客户?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有效率地完成任务?(5)吴思华:战略三构面我国台湾的著名学者吴思华提出了“战略三构面”,即:“营运范围的界定与调整、核心资源的创造与累计以及事业网络的建构与强化”。
涵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二、战略的特征1、注重取舍(Making choices about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2、聚焦效能(Focusing on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3、强调重大(Asking and working on tough questions)4、关注长远(Seeking insight)第二节战略管理的涵义、过程及层次一、战略管理的涵义一般而言,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组织方向和范围做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战略制定着眼于“做正确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而战略实施关注的是“将正确的事做得更有效率”(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
1、战略制定战略制定包括两个方面: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
⑴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包括企业使命与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⑵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包括三个阶段:制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和选择方案。
2、战略实施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分解战略目标设立年度目标、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
资源配置。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不同层次和部门间分配资源是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
组织结构。
新战略实施时,一般要设计和调整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互适应和匹配。
3、战略评价与变革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发现战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不一致,战略评价就是将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如果有明显的偏差,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战略管理的任务战略管理的任务的核心就是说明企业存在的理由,即在保持战略的动态性、灵活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确定企业下一步“拟做”什么。
而把“拟做”作为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可做、该作、能做、想做、敢做的一种综合权衡选择的结果。
战略管理的任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贯穿于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四、战略管理的层次一般来说,拥有多个战略业务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以下简称SBU)的企业战略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业务层战略(Business Unit Strategy)和职能层战略(Functional-level Strategy)。
1、公司层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
公司层战略的关注范围是由多个战略业务单位组成的、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整体。
它的侧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把创造价值作为公司战略的最终目的。
●对公司的多市场范围(即配置、构造)给予关注,包括公司的产品界限和垂直界限。
●强调公司如何管理发生于公司层级制度中的活动与业务。
综上所述,公司战略可以概括为是公司通过配置、构造和协调其在多个市场上的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方式。
2、业务层战略业务层战略也称竞争战略,它是在公司层战略的指导下,就如何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上成功开展竞争制定的战略计划。
3、职能层战略职能层战略是属于企业运营层面的战略,它是为了贯彻和实施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战略。
职能战略是企业内各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一般可分为研发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财务战略等。
第三节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一、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战略管理理论,从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演变: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以环境、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1、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值得注意的是,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⑴该理论仅从现有的产业市场出发,要求企业所适应的环境实质上是已稳定的产业市场环境,缺少对企业将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进行分析与选择的内容,这势必将导致一方面企业所追求的市场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处于被动地追随领先者的困境之中。
⑵该理论缺乏对企业内在环境的考虑,它只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即:现存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环境)来考虑企业战略问题,企业的内部条件基本上被排除在战略形成过程之外,其结果可能会引发企业非理性的扩张欲望和扩张行为。
2、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战略理论在企业竞争环境分析和选择上的不足。
他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S)——行为(C)——绩效(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3、以资源、能力、知识为基础的资源基础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基于以下理论假设:⑴每个组织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是组织利润的源泉和制定战略的基础;⑵在同一行业中竞争的企业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战略资源和能力;⑶资源不能在组织间自由流动,正是这种资源的差异性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Prahalad & Hamel,1990)。
4、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企业很难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战略联盟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热点。
围绕这一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
⑴顾客价值理论。
⑵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⑶边缘竞争战略理论。
二、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1、设计学派。
设计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是最早的企业战略的基本理论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
设计学派的战略思想:战略是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企业的资源能力之间的匹配,它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
2、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和设计学派产生于同一时期,其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公司战略》。
计划学派将战略制定看作是一个规范的计划过程,强调由受过严格培训的计划人员来完成,或者由那些与最高层管理者密切接触的专业战略规划部门来制定。
3、定位学派。
定位学派是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注重分析的学派。
同前两种学派一样,定位学派也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受控的、有意识的过程,组织应在深思熟虑后制定出全面的战略并清楚明确的表述出来。
4、企业家学派。
与设计学派类似,企业家学派非常重视领导者的能力,强调最高领导者的直觉和判断,认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强调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充分运用经验。
在企业家学派看来,企业的战略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是领导者个人思考出来的产物,将战略的形成绝对的集中在个别领导人身上,是企业家学派的重要特征。
5、认识学派。
认识学派是在认识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认为战略家的才能来自于对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考过程。
6、学习学派。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学习学派强调一方面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变化,另一方面更要通过创造变化来进行管理。
先行动后思考是学习学派的基本战略思想,除了领导者需要学习外,组织本身也需要学习,因为组织的绩效更多的体现在企业的整体表现上,因此组织的学习比个人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学派还认为组织的最高领导者不是唯一的战略家,许多员工其实是潜在的战略家,学习型组织的显著的特征就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未来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谁的学习更有效,组织的协调能力越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7、权力学派。
权力学派将战略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在组织中由于存在着个人、集团和联盟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任何决策的制定最后都是组织内部权力制衡的结果。
8、文化学派。
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为《公司文化》的书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化的存在和影响的关注。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在企业范围内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同时也对企业的战略起支持作用。
文化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对决策风格的影响、阻止战略变革、克服文化对战略变革的阻碍、建立企业主导价值观和解决文化冲突等方面。
由于文化的深刻性和长期稳固的特点,该学派的一个局限性就是它会阻碍必要的变革。
9、环境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