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启示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范文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梁漱溟(1894-1988),著名学者和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立足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背景,从实际问题出发,致力于探索解决农村贫困和落后问题的途径。
他的乡村建设思想,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又富有前瞻性,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系统梳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概述1. 乡村自治思想梁漱溟认为,乡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他主张在农村建立自治组织,实现农村社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治,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农村社区更加稳定和繁荣。
2. 农本商末思想梁漱溟认为,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必须得到重视和发展。
他提出“农本商末”的思想,即强调农业在农村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需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民开展多元化的经营。
他认为只有使农村经济实现多样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就业。
3. 教育启蒙思想梁漱溟强调教育的重用性。
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他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以教育为先导的乡村建设。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启蒙,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实践应用与成果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实施了以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例如著名的湖南和平运动、山东省南八乡乡村建设等。
这些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了梁漱溟思想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施乡村自治、农本商末和教育启蒙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1. 指导农村发展当前中国农村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等。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例如,他主张的乡村自治理念能够激发农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农本商末的思想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而教育启蒙的思想则可以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中国乡村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经济建设理论,对于现代乡村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以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理论为基础,分析其在现代乡村建设中的启示。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四体同构”乡村经济建设理论,即土地、人、水、物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强调了乡村经济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乡村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土地、人、水、物的有机结合,发挥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土地是乡村经济建设的基础。
在现代乡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还要注重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合理划分,保护农用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
现代乡村建设需要注重人的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
要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促进农民的自治和参与,使他们成为发展的主体。
水是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要素。
在现代乡村建设中,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要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物是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现代乡村建设需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
除了“四体同构”理论外,梁漱溟先生还强调了国家、产业和乡村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乡村建设应该与国家政策相适应,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
在现代乡村建设中,也应该注重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促进乡村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融合。
梁漱溟先生还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乡村建设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乡村建设中,也应该注重文化建设,传承乡土文化,培养乡村精神,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经济建设理论对现代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梁漱溟乡村建设_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建设_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梁漱溟先生被称为“最后的儒家”。
在人们的脑海里,梁漱溟先生有四种形象,哲学思想家、乡村建设运动领袖、政治上的中间派,以及50年代知名的受害者(艾恺,1996:1)。
但梁漱溟先生一直以“我不是学问家而是实干家”自居,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在当时中国的救国方案中独树一帜。
他很少“坐而论道”,提倡关注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
对梁漱溟先生的乡建思想和实践做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梁漱溟先生和他的追随者更像乡村的社会工作者,他的乡村建设实践中贯穿着一套助人模式。
目前,学术界也有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崔效辉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农村社会工作》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运动也是一场本土化色彩浓厚的中国社会工作探索运动。
我们在本文中拟从理念、过程和方法这三个层面来明确这种认识。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体现的助人模式理念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乡约精神——“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患难相恤”之上(梁漱溟先生对乡约精神进行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造),通过在乡村基层重建文化,村民实现自救,也即是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梁漱溟先生认为,“总言之,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所在。
”(梁漱溟,1989:611)从具体的过程来看,乡村建设以乡农学校为主,通过教育使农民自觉,让农民自己去建设乡村自治、乡村自卫、乡村教育、农业改良、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培育、乡村卫生事业以及风俗改良等方面,从而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
从方法上,其以小范围的乡村为起点,采用乡农学校的组织形式。
一方面使农民习惯并适应团体生活,另一方面,引进西方科学的知识方法。
“但怎样才能把知识方法学进来?这就要靠乡村组织做到‘使内地乡村社会与外面世界相交通’这一点”(梁漱溟,1989:646)。
以此改变乡村贫困问题,把乡约中消极的互助精神改变为积极的团体救助政策。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乡村经济建设是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综合实力的增强。
梁漱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乡村经济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现代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梁漱溟提出了“农耕经济”理论,认为中国农村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并提倡农村经济增长应以农业为核心。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现代乡村建设中,应注重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梁漱溟强调了农民自主经济组织的重要性。
他主张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现代乡村建设中,应积极鼓励农民自组织,推动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梁漱溟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只有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他提倡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
现代乡村建设中,应注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升级发展。
第四,梁漱溟强调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他认为,优秀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现代乡村建设中,应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五,梁漱溟倡导了农村土地改革。
他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只有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现代乡村建设中,应注重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乡村经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梁漱溟有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首先,梁漱溟提出了“以地为本”的思想。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应该从土地和资源的利用出发,充分发掘土地和农村资源的潜力,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这一思想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在于,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土地和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其次,梁漱溟提出了“产业给人,人给产业”的思想。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产业相统一的原则,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发展。
这一思想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在于,在乡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农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打造一批既有市场竞争力又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
第三,梁漱溟提出了“农民创造财富,农村富民”的思想。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只有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福利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这一思想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在于,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壮大乡村经济等途径,实现农村居民的实现全面小康,推动乡村现代化。
第四,梁漱溟提出了“生态优先”的思想。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更好地发展产业和经济。
这一思想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在于,必须采取科学、可持续、低碳的生产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切实推进绿色乡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乡村可持续发展。
总之,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和实践经验对现代乡村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理念、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梁漱溟认为,乡村经济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两个概念,强调了农村经济建设要与农村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梁漱溟强调农村经济建设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倡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和有效供给,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他提倡发展农村工业,充分利用农民的劳动力和资源,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实践经验梁漱溟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曾经担任江苏丰县的县长,通过推行土地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梁漱溟提倡土地改革是因为他认识到土地是农民的最大财富,土地流转和土地所有权的明确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他通过推动土地改革,使得土地流转得以实现,农民可以将土地租出去获得租金,从而增加收入。
梁漱溟还提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他认为农民通过自愿组成农村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经济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
他在江苏丰县的实践中,鼓励农民合作社经营农田,采用集体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的产量。
梁漱溟还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他通过引进工业项目,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通过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他在江苏丰县引入纺织等工业项目,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丰县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农工商一体化的先进县。
农村经济建设要与农村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
现代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发展农村经济,还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读后感
书中,梁漱溟先生以他自己在家乡山东邹平的实践为例,详细描述了他如何通过组织乡村教育、改善乡村治理、推动农业生产等方式,来实现乡村建设的目标。这些实践经验,无疑为我们今天进行农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再次,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乡村建设理论》提出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只有通过发展乡村教育,才能提高农民的素质,推动农村的发展。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许多问题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借鉴梁先生的观点,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审视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梁先生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在这个全新的视角下,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
首先,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乡村建设理论》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文化自觉问题。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他认为,只有通过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农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认识到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完《乡村建设理论》,我对梁漱溟先生的深刻洞察力和不懈努力深感敬佩。他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化问题。”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农村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梁漱溟提出了一系列与农村教育息息相关的教育思想,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漱溟提出了“以农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农村教育要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为中心,以培养农村劳动力为目标,通过教育的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力。
梁漱溟提出的“以农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强调了农村教育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密切关系。
梁漱溟强调农村教育应以实用为导向。
他认为农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知识的多寡。
梁漱溟主张将农村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作为农村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梁漱溟强调农村教育应培养农民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农民不仅要具备实际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梁漱溟主张在农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艺术修养,提高农村学生的全面素质。
梁漱溟还强调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他认为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梁漱溟主张通过培训、交流和研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农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农村教育应以实用为导向,培养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及重视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1. 引言1.1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严重,农民普遍缺乏基本的教育和文化素养。
梁漱溟意识到,要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乡村的振兴。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提倡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梁漱溟坚信,只有让农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身权利和责任,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乡村的发展。
梁漱溟的思想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和实践,为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乡村建设运动奠定了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梁漱溟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对乡村建设和农村教育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他认为,乡村是国家的根基,农民是民族的基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乡村人才。
他提倡“以农为本、以农育人”,主张发展乡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他认为,农民是国家的根本,培养农村人才是乡村建设的根本所在,只有加强农村教育,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强调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只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于为乡村建设运动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理念和实践对当代乡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的主张梁漱溟对乡村建设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他认为乡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乡村的兴盛和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现代透视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内容提要: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当今的新农村建设面对道德危机、教育问题和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启示,首先以教育为本,培养新农民,只有以教育为本才能培养新农民,因为新农民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的;其次是知识分子下乡,与农民相结合,发挥知识分子文化和技术的优势为农村服务才能有效的指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最后要以乡村学校为基,重组文化基础设施和增加文化活动,只有以乡村学校为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和自主性,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关键词: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标榜自己先进还是被人称作保守,其情一也,皆是为了中国的复兴而苦苦探索。
前面说过三大思潮,其中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学一度被称为保守,被认为是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
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却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历史经验。
乡村建设理论的时代特征体现在,它是在中国现代化事业屡屡受挫后、激进主义思想要全面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之际,提出的一种在肯定民族文化合理因素的前提下,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文化的理论。
因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从这意义上说是一种“内生型的现代化”。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来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那些成绩优秀的后来者们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
因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以乡村教育为基础和重点,这一条很符合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教育建设都要以教育来完成和提升其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一)以教育为本培养新农民,改造农村梁漱溟认为:“教育……天然要转向乡村,由于方向的探索,也一定要归到教育……教育家为了方向的探索,也不能不归到乡村建设。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范文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梁漱溟先生,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在哲学、文化、政治等多领域有深远影响,而且对乡村建设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堪称中国乡村改造的先驱。
本文将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梁漱溟先生面对当时中国农村的衰败,提出了“乡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他的乡村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农民,尊重农村文化梁漱溟认为,农民是乡村的主体,乡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他倡导保护农村文化,认为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2. 倡导合作与自治梁漱溟主张通过合作与自治的方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提倡建立农村合作社,实现农村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用。
同时,他强调农村自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繁荣。
3. 重视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梁漱溟认为,教育是乡村建设的关键。
他主张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他强调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现代意识和技能的农民,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三、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实践梁漱溟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思想,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他创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了广泛的乡村调查和实验。
他倡导的“村治模式”和“邹平模式”等实践项目,为后来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他的尊重农民、尊重农村文化的思想,对于当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他的合作与自治的思想,对于当前推动农村的民主管理和自治具有启示作用。
再次,他的重视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他的实践精神和方法论为当代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五、结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思想之一。
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他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1. 注重土地改革:梁漱溟强调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经济建设的基础。
他提倡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个体的土地经营,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收益。
这一理念对现代乡村建设也同样适用,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
2. 强调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性:梁漱溟提出了农村合作社的理论,认为农民通过组织形成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个人收入。
这种农村合作社的体制可以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共同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
现代乡村建设可以借鉴这种合作社模式,通过组织农民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3.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梁漱溟主张将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倡农业产业化。
他认为农民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要通过加工和经销等环节增加附加值,提高整体收入水平。
这一思想对现代乡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能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梁漱溟强调了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认为乡镇要发展自己的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他主张乡镇企业应该从事与当地资源和农产品相关的加工、制造等产业,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现代乡村建设应该注重乡镇企业的发展,激发农村的创业潜力,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乡村发展。
5. 强调乡村文化传承:梁漱溟强调乡村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提倡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帮助乡村保持自身独特的特色,增加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现代乡村建设也应该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高乡村的文化软实力,让乡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乡村经济建设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现代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梁漱溟深刻理解乡村经济建设与现代乡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本文将从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出发,探讨他的观点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先生强调乡村经济建设是现代乡村建设的基础。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不仅仅是发展农业,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农村的综合经济,推动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农业经济要逐步朝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观点,强调发展农村企业,培育农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他尤为看重技术和管理的改进,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农村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这些措施,梁漱溟认为可以逐步建立起乡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现代乡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
除了在经济方面的观点,梁漱溟先生还在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启示性的观点。
他提出要“巩固乡村社会基础”,强调在乡村经济建设的要注重乡村社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培育乡村社会文明风尚。
他还提出要“重视农作文化建设”,认为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文化培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懂得科学技术的农民,推广科学种植、养殖等先进技术。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的观点,强调乡村建设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他还提出了“乡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认为农业生产要注重生态农业,农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同样具有启示性意义。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在乡村建设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提出了“农村问题是中国问题的关键问题”的观点,强调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他认为,乡村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他认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农村工业化为方向,通过发展农村企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梁漱溟还提出了“土地改革是中国农业革命的关键”的观点,认为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此外,梁漱溟还强调了农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民教育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
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思想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应该注重乡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企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这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应该注重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应该注重农民教育问题。
当前,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
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设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实现。
最后,应该注重保护农民利益。
在进行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可以通过制定农民收益分配政策、完善农民保障措施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梁漱溟的乡村经济建设思想对于现代乡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乡村经济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教育问题,保护农民利益,推动现代乡村建设。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农村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中国的乡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也为现代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简要概括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的启示。
在乡村经济建设方面,梁漱溟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发展乡村经济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不是依赖外部资源的注入。
梁漱溟主张建立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经济运行机制,让农民主导自己的经济活动,并享有应得的利益。
这与现代乡村建设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乡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梁漱溟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
他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发展乡村经济就要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
梁漱溟提出要实行土地承包制度,将土地使用权归农民所有,让农民有稳定的土地经营权,以保障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益。
这为现代乡村建设中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梁漱溟还非常关注乡村社会建设。
他认为,乡村建设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梁漱溟主张加强对农村社会的支持和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完善农村社会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与现代乡村建设中注重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是一致的。
梁漱溟提出了"乡村都市化"的概念。
他认为,乡村经济建设要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要实行农民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让乡村经济进一步与城市经济融合。
这为现代乡村建设中推动农村城市化、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梁漱溟乡村经济建设对现代乡村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这些启示包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加强乡村社会建设和推动农村城市化等方面。
通过借鉴和运用梁漱溟的思想和理论,可以更好地推进现代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
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也是我国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推手之一。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强调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乡村教育思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
一、强调农村教育的基础性梁漱溟认为,农村教育是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也是现代化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
他主张在农村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推行乡村义务教育,为农村儿童提供教育和知识的基础。
他认为,乡村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知识,更是要让他们掌握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建设需要,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梁漱溟反对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标准,主张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实现多元化的教育。
他提出,农村教育应该融合现代化、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培养农村学生具有自信、自主、创新的人格。
他主张采用“问题教育”,即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他还提出了“产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结合农村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并掌握理论知识。
三、倡导自学型的教育方式梁漱溟主张引导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和教材。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乡村社会。
他提倡建设农村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育设施,让学生自行借阅资料,自主学习,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总之,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是非常现实和具有操作性的。
他认为,乡村教育必须与现代化乡村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的多元化和自学化。
在当前的深化乡村改革、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过程中,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范文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篇一一、引言梁漱溟,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其乡村建设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农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并分析其当代价值。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是在对当时中国农村状况的深刻反思中形成的。
他深刻认识到农村的衰落是导致国家贫困和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以教育为先导的乡村建设理念。
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三、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1. 重视农村教育:梁漱溟认为,农村的衰落源于教育的落后,因此他强调农村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进而推动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强化农业发展:梁漱溟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他主张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注重乡村自治:梁漱溟倡导乡村自治,认为这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实践与影响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通过创办乡建学院、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等方式,将他的思想付诸实践。
这些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且为中国的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农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五、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1. 指导乡村振兴战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为当今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重视农村教育、农业发展和乡村自治等方面,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浅论梁漱溟乡村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论梁漱溟乡村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中国近代最后一位儒学先生梁漱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国学功底。
梁漱溟成名甚早,未及而立之年就已经被聘为北大教授,但梁漱溟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环境,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离开繁华的都市走向偏僻的乡村,去追求和实践他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创新思维:真正体现伦理主义、人生向上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就提出过类似的思想。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创造,因为人是有智慧的生命,有智慧就能创造。
”然而当时的教育呈现出呆板、机械、模式化局面,梁漱溟先生对此深为不满,他认为中国当时所需要的正是创造。
因为传统中陈旧的文化都已不适应时代,近今从西洋直接抄袭过来的文化也不适用,只有创造自家所适用的新文化。
在倡导创造教育方面,他极力提倡休闲教育,推广社会教育,组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设立图书馆、教育馆、读书处、阅报处、讲演所等公共教育场所,而且他还特别注重农民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倡农民信仰自由。
在当时封建顽固思想盛行的氛围下,梁漱溟的教育思想的确是一种创新。
此外,梁漱溟对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想的人也赞赏有加。
梁漱溟先生还指出:“人富有‘可塑性',人最活跃,有种种可能;最要紧的是保留可塑性,时时学习,时时创新。
”要做到创新教育,关键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归一”,另外,他认为乡村教育就是“在学校里读书是教育,在家庭里做活也是教育……街上人的谈话,亦莫不是教育”[1]433。
具体途径是用乡农学校实现对农民的精神陶冶、自卫训练、生产劳动及知识教育等,以推进社会,组织农村,达到“政教合一”之目的。
二、终身教育思维:贯穿乡村教育实践的始终梁漱溟先生认为,传统旧式的教育体制将人们受教育年龄规定在未成年前是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学术论坛
20年 第3期 08 3
治 ,国家权力是收起来不用的,政治是消极无为” 。所以中国建 知识分子的领导逐渐联合起来 ,达到经济上的 自己 自足和 自卫 自
设不能走 自上而下的路 ,只能从社会运动做起 ,最直接的则是从 立。这对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在我 乡村建设开始 。梁氏认为,旧社会构造崩溃的原因在于 中国传统 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下 ,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通过 的家族伦理的失败 ,具 体表现为缺乏科学技术和团体组织。因此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来有效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规避 巨 梁漱溟在 乡村建设运动中就着力于传播科学技术,并培养农民的 大的市场风险将是必然的选择 。当然 ,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的的发
一
三.乡村建设理论对 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之所以会重视农村合作运动,主要是他认识到 了中国
、
乡村建设理论的缘起
梁漱溟的 乡村建设是一个以社会为本位的建设方案 ,他把中 积贫积弱的文化根 源 ,即与西方的新教伦理不同 ,中国人秉持
国问题的症结 归于文化的衰弱。于是以振兴儒家文化为 旨归,达 的是一种家族伦理 。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而非阶级对立的社会,
团体精神 ,以儒家文化中的精 义来 塑造梁漱溟心 目中的 “ 新农 展不能单单只靠上级政府的扶持或是仅仅只靠农户的自发组织, 民”,它是中国固有的精神内核与西洋文化长处的沟通调和。 二 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践模式及其评价 而是需要草根精英的推动。这个精英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有 高尚的人格魅力,有超强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不过 当今所谓的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启示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启示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蹂躏,许多仁人志士纷纷探求救国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农村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却主张用“文化求政治”“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一套乡村建设理论来关注农村,进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
作为改良运动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文化建设、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上的见解直到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启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然而,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仍然饱受战乱,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混战,一大批有识之士和革命力量纷纷探讨救国之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振兴中华,使国家走向富强民主之路。
从当时的实践结果来看,毛泽东的农村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他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而和毛泽东同一时期的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上失败了,他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根本错误?时至今日,我们重新认识这一理论,又能带给我们怎样新的启发?一、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早在民国十一年梁漱溟就已萌发了走乡村建设救国这一道路,而这一时期,正是军阀混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艰难时期,再加上后来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转嫁农产品,使得中国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农民难以为继,严重地动摇着国民政府的统治。
要谋求中国的出路,探索民族复兴的前途,梁漱溟认为,就必须要解决农村与农民的问题。
但是,民主政治和暴力革命都不适合中国,“我们政治上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我们政治上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
我们经济上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路,我们经济上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要走的路。
”梁漱溟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启示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蹂躏,许多仁人志士纷纷探求救国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农村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却主张用“文化求政治”“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一套乡村建设理论来关注农村,进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
作为改良运动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文化建设、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上的见解直到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启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然而,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仍然饱受战乱,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混战,一大批有识之士和革命力量纷纷探讨救国之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振兴中华,使国家走向富强民主之路。
从当时的实践结果来看,毛泽东的农村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他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而和毛泽东同一时期的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上失败了,他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根本错误?时至今日,我们重新认识这一理论,又能带给我们怎样新的启发?一、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早在民国十一年梁漱溟就已萌发了走乡村建设救国这一道路,而这一时期,正是军阀混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艰难时期,再加上后来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转嫁农产品,使得中国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农民难以为继,严重地动摇着国民政府的统治。
要谋求中国的出路,探索民族复兴的前途,梁漱溟认为,就必须要解决农村与农民的问题。
但是,民主政治和暴力革命都不适合中国,“我们政治上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我们政治上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
我们经济上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路,我们经济上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要走的路。
”梁漱溟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
“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
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
但中国注重的是义务,其“伦理本位”体现在诸方面,在社会方面,家庭成员要互相遵守规定的礼俗;在经济方面,家庭各成员要相互帮助,彼此承担或重或轻的义务关系;在政治方面,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
而所谓“职业分途”,就是社会分工。
于是他发动了乡村建设运动,走改良主义路线。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梁漱溟认为正是因为中国文化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国贫民弱,要想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就要从文化入手。
积极创造乡村新文化,以文化求政治上的出路。
1.发展乡村合作社,积极开展教育梁漱溟在农村创办乡学、村学,用教育的方法来改造农民,还农民一个崭新的面貌。
梁漱溟认为,乡村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乡村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联合有知识、有眼光的人。
因此一方面,他积极创办乡农学校,另一方面他又鼓动知识分子下乡。
梁认为,知识分子下乡有三大好处,一是为乡村扩增“耳目”,知识分子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气息,新的知识;二是增添“喉舌”,农村人没有文化,而知识分子有思想有文化,易发现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三是添“头脑”,知识分子是文化的传播者,可以为乡村带来新技术。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有两大缺陷,那就是缺乏“团体生活”和“科学技术”。
因此必须创办乡农学校,乡农学校就是最合理的合作社,合作社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
在这个组织中,成员是广大的农民,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
通过对农民不断地教育,启发农民的智慧,使民众开始“自救”,形成更加“理性”的思维,从而形成一种主动精神和民主意识,“散漫的农民,经知识分子领导,逐渐联合起来为经济上的自卫与自立;同时从农业引发了工业,完成大社会的自给自足,建立社会化的新经济构造”。
这也就是梁漱溟为中国的发展构想的线路。
梁漱溟无疑是想通过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在共同的组织——合作社中发展好乡村文化,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
最终促进工业的发展,使国家摆脱贫困。
然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梁认为,不仅仅需要合作社,还需要合作组织与科学技术的相互推进。
2.引进科学技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梁漱溟主张对农村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因地制宜,他认为,中国的短处就是不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而西方长期以来精心研究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产生了优秀文化,锻造出了自己的文明。
因此,他主张乡村生活的科学化,这样才能与外面的世界更好地交流。
在山东邹平,他积极成立农业试验场,引进国外新品种,试验推广各种农作物与技术。
另外,梁还积极改善乡村卫生条件,建立卫生所,教农村妇女基本的医护知识。
除此之外,他还召集农民同乡村教员一起对抗天灾人祸。
他要求乡村学校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以抵御土匪的威胁。
乡农学校教员还带领农民共同战胜黄河水患等自然灾害。
通过一点一滴地开展工作,积极实践,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三、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评析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与农民的意愿取得一致。
也就是说,乡村建设运动并没有解决农民的最需,因而没有得到农民们的普遍支持。
另一方面是因为,梁没有认清当时的国情,“促成中国农村破产的主要因素便是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之统治……要挽救中国农村之崩溃,并建立农村改造的必要前提,必定先要铲除这两种因素。
”乡村建设运动的本质是一种改良运动,这些知识分子希望在不触动现存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运用和平的手段,以达到民族自救,民族复兴的目的。
与梁漱溟处在同一时期的毛泽东,曾与梁就中国的出路问题各抒己见,但最终谁也没说服谁。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民革命,革命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毛泽东基于对湖南广大农村地区作了考察,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判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毛泽东曾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由此看来,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基于毛泽东的暴力革命的土地改革运动,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法宝,而梁漱溟的改良路线无疑是错误的。
针对梁的改良路线,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许多报纸杂志,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梁漱溟又遭到了学术上的批评,他们认为,乡村建设=改良主义=反革命。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多年,重新审视梁漱溟的这一理论,却又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四、梁漱溟实践救国带给我们的启发首先,梁漱溟积极创造乡村新文化,以文化求政治上的出路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知道,文化能凝聚人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血脉。
积极建设民族文化事业和传播民族文化,树立起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美好形象,能提升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对于巩固和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世界中,如何发展好我们自身文化,做到既保护好传统文化,又将传统文化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课题,如果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也就丢失了我们自己,国家就不会真正地强大起来,相反,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过程中,继承好传统文化,又积极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融合,在国际社会中我们就有了更高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其次,制定政策要根据国情。
梁漱溟正是没有看清当时社会的真正现状,才会导致政策一开始的错误。
国家领导者要根据现阶段国家发展现状,制定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在问题扩大化之前,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要给予足够关注,及时有效地避免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出现的不利情况,甚至领导者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对国家大事能做到宏观把握,以利于国计民生。
再者,制定政策要符合民需。
近年,党和政府关心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曾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就需要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让每一个人都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这是政府的责任。
例如:当今房价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物价飞涨和工资增长缓慢等都是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政府更应该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切实保证人民的利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当今政府要重视农村的建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和改善农民生活,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更多的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
就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另外,要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尊重农民的意愿,按农民的意见办事。
此外,广大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都要积极关注农村农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最缺的就是人才和有才干的领导者,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和知识分子参与农村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乡村当起了“村官”。
只要经过几年基层的磨炼,基于对农村的全面了解,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将来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建设国家的良好政策来。
参考文献:[1]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3]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李红辉,梁生.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意义[J].人民论坛,2010,(29).[5]刘江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特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6]杜万阳,徐振岭.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5).[7]黄群.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