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振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振动研究
【实验目的】
1.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 2.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 3.测量弦线的先行密度。
4.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弦振动研究实验仪及弦振动实验信号源各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 实验仪器结构描述见图3-23-1
【实验原理】
驻波是有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特殊干涉现象。
当入射波沿着拉紧的弦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2cos λ
πx
ft A y -=
当波到达端点时会反射回来,波动方程为
)(2cos λ
πx
ft A y +=
式中,A 为波的振幅;f 为频率;λ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波方程为
ft x
A y y y πλ
π2cos 2cos
221=+=
这就是驻波的波函数,称之为驻波方程。式中,λ
πx
A 2cos
2是各点的振幅,它只与x
有关,即各点的振幅随着其与远点的距离x 的不同而异。上式表明,当形成驻波时,弦线上的各点作振幅为λ
πx
A 2cos
2、频率皆为f 的简谐振动。
由式(3-23-3)可知,另02cos
2=λ
πx
A ,可得波节的位置坐标为
4
)12(λ
+±=k x ⋅⋅⋅=,,,210k
另12cos
2=λ
πx
A ,可得波腹的位置坐标为
2
λ
k
x ±= ⋅⋅⋅=,,,210k
由式(3-23-4)、式(3-23-5)可得相邻两波腹(波节)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由此可见,只要从实验中的测得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连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L 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
即有 2
λ=L 或 n L
2=λ ⋅⋅⋅=,,,210n
式中,L 为弦长;λ为驻波波长;n 为半波数(波腹数)。
另外,根据波动理论,假设弦柔韧性很好,波在弦上的传播速度v 取决于线密度μ和弦的张力T ,其关系为
μ
T
v =
又根据波速、频率与波长的普遍关系式λf v =,可得
μ
λT
f v =
=
由式(3-23-6)、式(3-23-8)可得横波传播速度 n
L f v 2= 如果已知张力和频率,由式(3-23-6)、式(3-23-8)可得线密度
2
)2(
Lf
n T =μ 如果已知线密度和频率,则由式(3-23-10)可得张力
2
)2(n
Lf T μ=
如果已知线密度和张力,则由式(3-23-11)可得张力
μ
T
L n f 2=
【实验内容】
一、实验前准备
1.选择一条弦,将弦的带有铜圆柱额一端固定在张力杆U型槽中,把带孔的一端套到调整螺杆上圆柱螺母上。
2.把两块劈尖(支撑板)放在弦下相距为L的两点上(它们决定弦的长度),注意窄的一端朝标尺,弯脚朝外;放置好驱动线圈和接收线圈,接好导线。
3.在张力杆上挂上砝码(质量可选),然后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杆水平(这样才能从挂的物块质量精确地确定弦的张力)。因为杠杆的原理,通过在不同位置悬挂质量已知的为物块,从而获得成比例的、已知的张力,该比例是由杠杆的尺寸决定的。如图3-23-2所示。
二、实验内容
1.张力、线密度一定时,测不同弦长时的共振频率,并观察驻波现象和驻波波形。
(1)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并记录距离,在张力杠杆上挂上一定质量的砝码记录质量及放置位置(注意,总质量还应加上挂钩的质量)。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把驱动线圈放在离劈尖大约5~10cm处,把线圈放在弦的中心位置。
(2)将驱动信号的频率调至最小,以便于调节信号幅度。
(3)慢慢升高驱动信号的频率,观察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的改变。如果不能观察到波形,则调大信号源的输出幅度;如果弦线的振幅太大,造成弦线敲击传感器,则应减小信号源输出幅度;适当调节示波器的通道增益,以观察到合适的波形大小为准。一般一个波腹时,信号源输出为2~3V(峰-峰值),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驻波波形,同时观察弦线,应当有明显的振幅。当弦的振动幅度最大时,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振幅最大,这时的频率就是共振频率,记录这一频率。
(4)再增加输出频率,可以连续找出几个共振频率。当驻波的频率较高,弦线上形成几个波腹、波节时,弦线的振幅会较小,眼睛不易观察到。这时把接收线圈移向右边劈尖,再逐步向左移动,同时观察示波器(注意波形是如何变化的),找到并记下波腹和波节的个数。
(5)改变弦长重复步骤3、4;记录相关数据于表3-23-1.
2.在弦长和线密度一定时,测量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
(1)选择一根弦线和合适的砝码质量,放置两个劈尖至一定的间距,例如60cm,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
(2)记录相关的线密度、弦长、张力、波腹数等参数。
(3)改变砝码的质量和挂钩的位置,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记录相关的数据于表3-23-2.
3.张力和弦长一定,改变线密度,测量共振频率和弦线的密度。
(1)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选择一定的张力,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
(2)记录相关的弦长和张力等参数。
(3)换用不同的弦线,改变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同样波腹数的稳定驻波。记录相关的数据于表3-23-3。
【数据与结果】
表3-23-1 张力一定时不同弦长的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