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实验室鉴别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观察、生物化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菌落形态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之一、不同细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具有特定的形态,如形状、颜色、边缘等。
结合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菌落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生物化学试验可以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耐药性。
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包括氧气要求性试验、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对菌株的代谢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多重耐药菌鉴别方法。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PCR可以扩增细菌的DNA片段,并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检测耐药基因的存在。
此外,核酸杂交、DNA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鉴定。
临床分析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机制分析等。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临床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病人患处的标本(如血、尿、脑脊液等)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纯种菌株。
然后,对纯种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物化学试验,初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敏感试验是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关键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通过测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或纸片对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一步确定其耐药性。
耐药机制分析是评价多重耐药菌的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株中的耐药基因、检查耐药基因的编码区域及其功能,可以揭示多重耐药菌形成与扩散的机制。
此外,研究菌株的群体基因组学和质粒组学,还可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潜在传播途径及传播速度。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的鉴别与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实验室鉴别和临床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识别多重耐药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微生物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负责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参考。
在微生物室工作的人员需要对微生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技能和经验。
而在微生物室工作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也被称为多药耐药菌或超级细菌。
它们通常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的,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及鉴定在微生物室中,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患者体内的细菌种类及其数量,为后续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杆菌菌落计数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2.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指将分离出的细菌接种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包括耐药基因的检测。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是否携带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在微生物室中常用于对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直接对细菌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情况。
5.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对样本中的细胞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和分析。
在微生物室中,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细菌的数量统计以及对耐药菌的筛选。
三、多重耐药菌的分析方法1. 耐药基因分析通过PCR技术和质谱技术可以对细菌进行耐药基因的分析,从而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通过对耐药基因的分析可以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标准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标准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通常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
以下是常见的判断多重耐药菌的标准和方法:
1.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通过将分离的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对药物的抗性情况来判断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如果细菌对多个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表现出抗性,可以初步判断为多重耐药菌。
2. MIC值:药敏试验中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也是判断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指标。
MIC值表示对某种抗生素的最低有效浓度。
对于多重耐药菌,其MIC值通常会较高,表明对抗生素的抗性程度较高。
3.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多重耐药菌,并确定其耐药性的机制。
通过检测细菌中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如耐甲氧西林基因(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
4. 报告和参考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医院和实验室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标准,生成报告,指导临床用药和预防控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多重耐药菌需要综合使用多个方法和指标,包括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随着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演变和变异,鉴定多重耐药菌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因此,对于具体的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疗实验室或医生的意见。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情况。
这种现象极大地加大了细菌感染的治疗难度,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多重耐药的检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耐药菌株的培养和分离中的检测,二是从临床样本中的检测。
从耐药菌株的培养和分离中检测多重耐药主要步骤如下:将可能存在的耐药菌株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通过药敏试验,测定该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果该菌株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则可以确定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还可以通过检测该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来进一步确认多重耐药的存在。
从临床样本中检测多重耐药,则需要对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传统的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的药敏试验通过将临床样本中的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通过检测样本中的耐药基因来确定多重耐药的存在。
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检测多重耐药菌株,可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减少无效治疗导致的费用和时间浪费,并且避免对药物的滥用从而避免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
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还可以为疫苗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提高疫苗的治疗效果。
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准确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无效治疗和滥用抗菌药物。
对于多重耐药的检测和分析需要引起更加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多重耐药菌-检验与解读
2013年《整治方案》
❖ 明确规定标本送检率 ❖ 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 接受限制性使用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药物之前送检
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药物前送检率不
低于80%
2013年卫计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
❖ 提高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和无菌部位标本送 检比例
曼不动杆菌
米诺环素
可选择相对敏感药物 联合用药
替加环素体外有抗菌 活性
微生物报告解读
有效利用病原菌及耐药监测信息
❖ 误区
❖ 标本检出细菌一定要用药
❖ 应走出误区
❖ 区别细菌感染、定植、污染
❖
困惑?
定植
❖ 定义: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位 置落脚或存活但并不引起疾病的状态
感染
❖ 定义一:病原菌进入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斗争(作用)的 过程。
头孢吡肟、头孢噻 厄他培南 利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治疗有效: 体外敏感的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可能有效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治疗有效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 粘菌素、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 科细菌(包括产 NDM-1的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 粘菌素、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
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ESBL)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从简单的β-内酰胺酶演变而来 ❖ TEM-1,2; SHV-1
广谱酶,导致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耐药 ❖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由TEM-1,2 和 SHV-1突变而来,可同时水解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类的氨曲南。在以往的报告中如果ESBL阳性,我 们会报告该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2010年1月CLSI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最早认定的标准制定 机构,其制定的微生物临床检验标准及操作规范被视为相关检验领域的金 标准)修订了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后对ESBL不再作常规报告,但 ESBL检测可能对流行病学调查或感染控制是有益的。一些菌株随着三代头 孢菌素治疗时间的延长可发展为耐药菌株。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致使临床用药受限,难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来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由于某些细菌的生长速度慢,以及存在一些细菌难以培养或形成菌落的情况,导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
PCR方法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或比色法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获取整个细菌基因组的信息。
3.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来获得细菌的整个基因组信息,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细菌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和耐药基因突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中,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然后,通过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细菌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耐药性信息。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能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的重要部门,负责对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室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对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过程。
一、样本采集在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临床样本。
临床样本通常包括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这些样本可能携带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多重耐药菌。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外部细菌的污染。
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迅速送至微生物室进行后续的检测分析。
二、细菌培养在微生物室中,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首先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是指将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繁殖,从而得到足够数量的微生物以供后续的检测。
在培养过程中,需根据临床样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比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确保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生长繁殖。
三、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涂抹于培养基上,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下的生长情况,以确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就是要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这些细菌对哪些抗生素存在耐药性。
通常会对常用的抗生素进行测试,比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
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避免对耐药菌使用无效的抗生素。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除了传统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外,现代的微生物室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耐药基因的存在。
比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检测细菌在基因水平上的特征,快速确定细菌是不是多重耐药菌,以及其具体的耐药基因类型。
这种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避免对耐药菌的误用。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生物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检验科室之一,负责对各类致病菌进行检测及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的检测问题也日益凸显。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威胁不容忽视。
对微生物室中的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及分析,对于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很多医院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暴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微生物室中的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及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维护患者的健康。
通过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方法,可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请继续阅读正文部分】。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检验科微生物室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建立一套可靠的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2. 探索多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质谱技术等,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3.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分析方法,包括对耐药菌的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将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可以揭示耐药菌的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对多重耐药菌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加强对抗菌耐药性的监测和管理,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医治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的监测分析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和分类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按照其抗药谱的扩展程度,多重耐药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多重耐药菌(MDR,Multidrug Resistant),即对至少一种抗生素耐药;Ⅱ型多重耐药菌(XDR,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即对多种抗生素耐药;Ⅲ型多重耐药菌(PDR,Pandrug-Resistant),即对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药。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1. 监测对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内的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以及社区环境中的相关标本等。
2. 监测内容(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对医院内患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统计,包括感染类型、部位、病原菌、感染情况等。
(2)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分析: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3)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研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医疗环境和社区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 监测方法(1)临床标本检验:对临床患者的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耐药菌分离鉴定。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包括耐药基因检测、耐药菌分子分型等。
(3)环境监测: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空气、水等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1)强化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室、医疗器械等环境必须保持无菌,避免手术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感染广泛存在于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对MDR 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法、分析流程以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MDR菌感染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和MDR菌的鉴定。
临床标本的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例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采集的标本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
MDR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对分离的典型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
MDR菌感染的监测分析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数据收集需要从多个来源收集与MDR菌感染相关的信息,包括临床标本的采集和MDR菌的鉴定结果等。
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数据分析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揭示MDR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变化规律。
结果报告是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呈现,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MDR菌感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控制、手卫生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控制是指医疗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手卫生是防止MDR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MDR菌感染的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对MDR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防控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控制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分析流程,可以及时了解MDR菌感染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控制、手卫生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多重耐药菌鉴别与分析
1.怎么确诊多重耐药菌?方法?2.你们多重耐药菌都报哪些?怎么报?3.对检出率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是否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4.怎样总结多重耐药菌分析?多长时间公布一次?你们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能定期召开吗?根据群里的讨论,总结如下: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不敏感。
不同菌属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见以下5个表:表1定义MDR、XDR、PDR葡萄球菌属的17类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1、MRSA:对苯唑西林和(或)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VRE:琼脂筛选法能检测全部的VRE型,为临床常规筛选VRE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方法;纸片扩散法(需验证万古霉素mic)、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法3、CR-ABA、CR-PAE: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
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采用MIC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推荐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如琼脂棋盘稀释法可精确判断两药是否有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但该方法较为繁琐;也可采用K-B法,将待测药敏纸片放置相邻、距离合适的位置,次日观察两个纸片间抑菌圈是否有扩大;或用Etest法,把Etest条在合适的位置交叉叠放,可粗略观察药物间是否有协同作用。
4、CRE:纸片扩散法及MIC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验证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改良HOdge实验、EDTA协同实验、Etest条实验(IMI 和IMI+EDTA协同实验)因为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产生的抗药性,是目前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多重耐药的发生会导致传统抗生素治疗失效,增加患者的病情恶化和生命风险。
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多重耐药的检测主要包括菌株分离、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等步骤。
需要将病原微生物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患者样本的培养和纯化。
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即将不同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施加到菌株上,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还需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菌株是否携带了与抗药性相关的耐药基因。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分析主要包括耐药基因的分析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通过对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多重耐药的形成机制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提供理论依据。
还可以通过研究耐药机制,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开发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制订合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菌株无效的抗菌药物。
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播途径,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可以通过分析菌株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1. 病例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使得感染难以治疗,并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本文档旨在分析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 病例概述患者,男,5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入院。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
入院时,患者体温高达38.5℃,咳嗽剧烈,咳黄色黏痰。
3. 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影像学检查:肺部感染表现。
-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细菌的耐药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
2. 细菌改变药物靶点,使抗生素无法与靶点结合,从而失去抗菌作用。
3. 细菌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
5. 治疗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原则如下:1. 停止使用已知的耐药抗生素,避免进一步加重耐药性。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若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可参考国内外指南,选择可能敏感的抗生素。
3. 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 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如补液、营养支持等,提高患者免疫力。
5. 针对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入性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6.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缓解,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2.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防止交叉感染。
7.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现象。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发展出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导致常规治疗变得无效。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成为了科研和临床的重要课题。
多重耐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质谱技术。
药敏试验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加入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且对于一些人工困难培养的菌株或多重耐药细菌的检测不够敏感,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
PCR和实时荧光PCR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PCR扩增细菌的相关基因,如耐药基因和药物靶点基因,可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实时荧光PCR可以实时监测PCR反应的进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核酸杂交和基因芯片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多重耐药的检测。
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量差异的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细菌生物样品直接喷雾为微粒,利用质谱仪检测样品中药物抗性基因或耐药蛋白的质量差异,以实现对多重耐药的检测。
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训练。
对于多重耐药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和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
现有的耐药基因数据库和耐药机制研究可以为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的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序列,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耐药差异和演化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和分析中,还应考虑到细菌的生境和传播途径,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遏制多重耐药的蔓延。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多重耐药问题。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诊疗和预防感染疾病方面对细菌药物治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多种MDR菌株已经被分离出来,这些菌株的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分离MDR菌株分离MDR菌株是检测和分析MDR的第一步。
在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涂布法、培养法等方法将细菌分离出来。
分离后,对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药敏性,确认是否为MDR菌株。
二、对MDR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检测MDR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排列成一排,将待测菌株培养在厚度均匀的琼脂上,然后将含有纸片的培养基倒到琼脂上,在便携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纸片周围是否有抑菌圈,根据圈直径的大小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肉汤微量稀释法: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然后将待测菌株接种在每个孔中,然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根据细菌生长的情况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对MDR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MDR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是确定菌株的基因型和耐药基因的状态。
这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实现。
其中的主要步骤包括:1. 提取MDR菌株的DNA,可以采用酚-氯仿法或商业酶解试剂盒。
2. 制备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引物、酶、缓冲液和水。
引物的设计可以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或者用商业引物。
3. 进行PCR反应,按照反应条件和程序进行PCR扩增。
4. 洗脱PCR产物样品后,进行DNA测序。
可以使用Sanger测序技术或者下一代测序技术,如MiSeq或Ion Torrent。
5. 对产生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基因测序软件(如Geneious或CLC Workbench)对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和注释。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及解读
尿培养
相对定量
临床意义
≧105
为真性菌尿对感染诊疗有意义
104~105
可疑感染,结合临床症状,反复检验
≈104
多感染可能性小,反复培炎
≦103或有两种以上细菌生长 多为污染
血液等无菌体液 培养细菌排除污染即有意义 血液常见旳污染菌?
细胞学筛选标本
不合格标本
指唾液或唾液严重污染 旳痰标本,含鳞状上皮 细胞多,而白细胞少。 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 <2.5:1。
菌 肠道:大肠、产气、变形、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
球菌、产气荚膜菌、白色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 前尿道:表葡、Jk棒状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肠球菌
临床常见病原菌
G+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缓慢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 结核杆菌 破伤风梭菌(厌氧) 产气荚膜梭菌(厌氧) 艰难梭菌(厌氧) 肉毒梭菌(厌氧)
人体正常菌群
皮肤:葡萄球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 口腔:部分链球菌、 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肠球菌、卡他莫拉菌
、流感、类白喉、厌氧G+ 鼻咽腔: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绿脓、大肠、变形、念珠菌属等 眼结膜:表葡、Jk棒状杆菌 、丙酸杆菌 阴道:革兰阳性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奈瑟菌属、肠球菌、厌氧球
医生手机接到 “多重耐药菌” 信息
谢谢!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及 解读
内容
1
细菌培养成果旳阅读
2
多重耐药菌旳判断
3
多重耐药菌旳感控措施
细菌培养报告给我们提供什么?
➢ 标本类型 ➢ 细菌名称 ➢ 细菌量 ➢ 药物种类旳选择 ➢ 检测试验抗菌药物旳敏感性 ➢ 检测标志性药物,提醒对其他抗菌药物旳敏感性 ➢ 检测耐药机制,根据耐药机制提醒对其他抗菌药物旳敏感性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由于MDR 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MDR菌株的及时检测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多重耐药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质粒传播、表达耐药基因等。
对MDR菌株的
检测及分析需要从基因层面和表型特征两方面进行。
2. 基因测序:对PCR扩增出的耐药基因产物进行测序,可以进一步确定基因序列,从而了解基因突变情况,分析MDR菌株的耐药机制。
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基因的拷贝数目与荧光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测定耐药基因的丰度,从而定量检测MDR菌株的存在。
二、表型分析
1. 传统药敏试验:通过将MDR菌株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接触,观察生长情况,判断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
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通过测定MDR菌株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评价菌株的耐药情况。
3. 磁珠芯片技术:将含MDR菌株的培养物与一系列抗生素标记的磁珠混合,在磁场作用下,耐药菌株被磁珠捕获,可通过检测磁珠上标记的抗生素类型,来判断菌株对抗生素
的耐药性。
通过基因检测和表型分析可以全面了解MDR菌株的耐药机制。
还需注意与临床实际情
况相结合,包括病人的临床表现、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检测和分析MDR菌株的耐药性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MDR菌株的防控工作中,特别是在医院、养老院等医疗场所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感染控制,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如何进行有效诊断
多重耐药菌感染如何进行有效诊断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些细菌对多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且复杂。
因此,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
要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诊断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线索。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不能仅依靠症状就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脓液等标本,然后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
如果培养出了细菌,就会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这些细菌对哪些抗菌药物敏感,对哪些耐药。
这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方法和时机,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在患者发热时进行,并且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采集痰液标本时,应指导患者深咳,尽量咳出肺部深处的痰液。
对于尿液标本,应采集中段尿,避免尿道口的污染。
除了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细菌的特定基因,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耐药基因。
例如,通过检测mecA 基因可以确定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blaCTXM 基因可以确定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不同种类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种细菌对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因此,对多重耐药菌的及时检测及鉴定非常重要。
检验科微生物室是进行多重耐药菌检测的重要部门,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检测的具体流程及分析。
多重耐药菌检测的流程1. 样品采集和送检: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相应部位(如咽喉、肠道、尿液等)的样品,通常采取刮拭、采血、切片等方式,并将样品送往检验科微生物室。
2. 细菌分离和鉴定: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常用的培养基有常规培养基如血琼脂、Eosin Methylene Blue (EMB)、MacConkey等以及选择性培养基如MRSA SCREEN Agar, Cetrimide Agar等;细菌鉴定包括形态、生理代谢、生化反应等方法,以确定细菌种类。
3. 药敏试验:将已鉴定的细菌接种于药敏试验板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以确定对哪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4. PCR检测:利用PCR技术对细菌基因进行检测,以检测多重耐药菌的特异基因及其是否携带质粒等。
5. 质控与报告:根据质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包括菌种、药敏结果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等,并将结果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
1.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应尽可能全面和准确,需要仔细观察和鉴定样品中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药物耐药性。
2. PCR检测是确定菌株是否携带多重耐药基因的关键技术,需要对PCR技术进行优化和验证,可有效降低检测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3.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需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总之,多重耐药菌的及时检测和鉴定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安全的关键步骤。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我们介绍了多重耐药菌的背景以及本研究的目的。
然后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和分析结果,同时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了解析。
接着,我们讨论了这一研究的意义,并解释了实验设计与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微生物室、检测、分析、耐药性机制、研究意义、实验设计、方法、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日益严重。
微生物室是医院中潜在的重要传播路径,多重耐药菌在这一环境中的传播尤为突出。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前,多重耐药菌的快速检测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质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的多重耐药菌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物室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分析方法,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耐药性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及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其耐药性机制。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有效地筛选出耐药菌株,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
我们也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加强微生物室内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抗菌药物选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科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
1.怎么确诊多重耐药菌?方法?
2.你们多重耐药菌都报哪些?怎么报?
3.对检出率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是否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
4.怎样总结多重耐药菌分析?多长时间公布一次?你们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能定期召开吗?
根据群里的讨论,总结如下:
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
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不敏感。
耐药机制检测方法
1、MRSA:对苯唑西林和(或)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VRE:琼脂筛选法能检测全部的VRE型,为临床常规筛选VRE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方法;纸片扩散法(需验证万古霉素mic)、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法
3、CR-ABA、CR-PAE: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
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采用MIC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推荐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如琼脂棋盘稀释法可精确判断两药是否有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但该方法较为繁琐;也可采用K-B法,将待测药敏纸片放置相邻、距离合适的位置,次日观察两个纸片间抑菌圈是否有扩大;或用Etest法,把Etest条在合适的位置交叉叠放,可粗略观察药物间是否有协同作用。
4、CRE:纸片扩散法及MIC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验证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改良HOdge实验、EDTA协同实验、Etest条实验(IMI和IMI+EDTA协同实验)
因为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在国家卫计委下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监测MRSA,VRE,CRE,CR-AB,CR-PA五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一般上报MRSA、CRE、VRE、CR-AB、CR-PA、ESBLs以及符合定义的其他阴性杆菌。
报告的程序: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注:多重耐药,请隔离,再分别填写多重耐药报表(院感科留档)、多重耐药联系表(微生物联系临床用),电话联系院感科及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登记转告相关医护人员,做好隔离措施,院感科根据耐药报表(微生物提供)去临床督查。
处理流程方面,因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有所不同。
(*因ESBLs目前确实太多,给临床带来很多负担,不能一一都做到隔离,目前很多医院都只是纳入多耐菌的统计,而未纳入隔离的要求。
这方面或许不规范,请专家指正!)
目前大多基层医院都没有投入设备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
只有较少的大型医院、科研机构和CDC能做到。
建议可以多方合作,甚至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同源性分析。
比如:检测多耐
药的鲍曼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MRSA测多位点耐药基因。
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细菌同源性研究-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机引物多态性(RAPD)
ERIC-PCR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 )
多位点重复序列分析(rep-PCR)
专家共识:PFGE是首选方法。
RAPD重复性和实验室间可比性差。
MLST分辨力不高。
推荐:简单但适用的方法-随机引物多态性(RAPD)
RAPD技术是以8-10bp的随机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对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PAGE电泳检测,研究DNA的多态性。
优点:
(1)不需要了解研究对象基因组的序列。
(2)无需专门设计反应引物,随机设计长度为8-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就可应用。
(3)操作简便,不涉及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等技术。
(4)需要很少的DNA样本。
(5) 能够客观地提示供试材料之间DNA的差异。
局限性:
易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分辨力较低。
(若有不对之处,请专家们指正!谢谢!)
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定期召开一次多重耐药菌联席会,可由分管院长主持。
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检验科、药学部、重点科室主任等参加,参会人员需达到全部委员的2/3,方为有效。
会后可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将议题及改进情况记录。
分享一下(满思金)山东滕州中心人民医院的模式,若有不足,请专家指正!谢谢!
1.感染管理科负责按时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会议议程;收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关资料;通报各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
2.药学部负责通报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制定指导临床用药的实施意见。
3.微生物实验室通报多重耐药菌的名称、耐药菌谱,多重耐药菌的科室分布,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等。
4.与会人员共同讨论全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趋势,制定预防与控制具体措施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补充下:可定期由院感科以此会议为内容发布院感通告,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以备案)
以上总结源于临床微生物论坛1~5群的老师们积极讨论,感谢老师们的参与!希望此文的整理能给老师们带去些许帮助!
参考资料:
胡必杰教授主编《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
[微生物学]MDR/XDR/PDR多重耐药菌国际标准定义—权威版—铜仁市院感质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