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卫星城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卫星城市的概念
卫星城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中心城市(也有人称之 为母城) 的人口和工业,减小中心城市规模,避免 出现中心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和庞大以及由此产生的 种种诟病。卫星城市与母城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但 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 英国率先建立卫星城, 继英国之后, 法国、日本、 意大利、苏联、美国、比利时、荷兰、菲律宾等国 家, 都纷纷建立起卫星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 上 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沈阳、武汉等城市, 都先后在郊区规划、建设了数量不等的卫星城。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5.2 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5.3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核心圈:50~80 公里。包括武源自文库市主城区、武汉主 城区周边四区政府 驻地、鄂州市、黄冈的黄州区、团风、黄石市区和大 冶市区,孝感的孝南区及汉川市。 紧密圈:80~150 公里。包括核心圈以外的咸宁、孝 感、黄冈所辖的大部分县(市),以及仙桃、潜江、 天门三市。 辐射圈:150~300 公里。以武汉为核心,西到宜昌、 荆门,西北到随州、襄樊,北至信阳,南到岳阳、常 德,东到安庆,东南到九江。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现阶段,武汉城市圈正在不断完善其基础 设施、法规及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把握住 机遇.......
3、卫星城市的分类
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 明显的从属关系。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 科研与文教3类;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 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按发生过程分为 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市影响范围内的村镇自然变质, 导致城镇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联系增多)及人为规划发 生;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 型。通常,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 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 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4.2 卫星城市的功能
2、产业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 卫星城作为一个中小城市,同样具有大城市所表现 出来的产业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但是由于卫星城独特 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功能定位,其产业聚集主要表现为两 个方面: 1) 农村乡镇工业的聚集 2) 吸收所依托城市经济技术的能力,实现区域产业链的 延伸。
2、卫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2.2 卫星城市的发展
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只是附属于大城市的近郊居住城。如1912-1920年 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规划,城镇仅供居住,工作及文化生活 等方面的需要需去巴黎解决,这种城镇一般也被称为“卧城”; 以后又出现了半独立的卫星城。如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 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主张在赫 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后来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 也建造了一些半独立的城镇,著名的有魏林比,它有一定的工 业和服务设施,部分人可以就地工作;
2、卫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2.2卫星城市的发展
第三代的卫星城就是独立的卫星城镇。它距母城较远, 有自己的工业,有全套的服务设施,可以不依赖母城而独立存 在,再实施以行政与财政的鼓励措施,吸引了许多人口,达到 了真正疏散大城市的目的。如英国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 凯恩 斯,城镇具有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 接近自然,规划方案具有经济性和灵活性。 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 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 城中去。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 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 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5.4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5.5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对武汉 城市圈的产业布局规划如下: (1)以武汉为首,建立潜江、仙桃、天门农业产业 链 。依托彼此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潜江、仙桃、 天门农业产业链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2)以武汉为首,建立黄石、鄂州、孝感重工业及 高新技术产业链。 (3)黄石、鄂州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冶金工业发 达,所以可以重点发展冶金、钢材、建材、汽车行业。 (4)建立潜江、仙桃、天门轻工业产业链........
2、卫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2.1 卫星城市的产生
“卫星城市”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田园城市 理论。1898 年英国人霍华德( Ebenzer Howard) 在《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 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迅速引起欧美各 国的普遍注意。 1915年美国的泰勒才正式提出并使用了“卫 星城市” (Satellite Town) 这个概念。他主张在大 城市郊区,建立类似宇宙中卫星般的小城市,把工 厂从大城市人口稠密地区迁到那里去,以解决大城 市因人口过密而带来的种种弊端。
武汉城市圈成立于2004 年。在地域上位于湖北 省东部,行政区划包括武汉 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 桃市、潜江市和天门市。土 地面积5.78 万平方公里,2005 年底总人口3086.73 万人,GDP 总量3999.8 亿元。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 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 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4.2 卫星城市的功能
3、人口聚集功能 卫星城的人口聚集功能主要指缓解城市中 心区人口压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卫星城 的发展能够疏散大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缓 解住房、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 环境,保证中心区的从容发展。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5.1武汉城市圈概况
卫星城市规划理论
CONTENTS
• • • • • 1、卫星城市的概念 2、卫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卫星城市的分类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5、武汉1+8城市圈规划
1、卫星城市的概念
卫星城市(satellite city):是指在大城市外 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 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 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 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 卫星一样,故名。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4.1 卫星城市的形成条件和规模
多数的卫星城市是借助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由其 周边的旧有小城镇逐渐发展形成,只有小部分是在新规划的郊区 和乡村空地上建设而成。 在发展初期,它们一般位于与母城相连的交通干线附近,距 离中心城市较近,一般为30km~50km,容纳的人口一般为2 万~6万,主要以满足母城居住要求为主,它们对母城的依附性 较强。 随着工业企业、商业服务设施、科研机构和教育部门等产业 的逐步完善,卫星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远离中心城区方 向发展,卫星城区职能逐步完善,相对独立性增强。 从工业配置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对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合理协调 布局的研究表明:“卫星城规划最优距离中心城40km~100km, 规模3个~8个,每个卫星城人数为5万~30万,产业配置应相对 分散均衡。”
4.2 卫星城市的功能
1、城乡联系协调发展 卫星城一般处在交通方便、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城市周围,它们与其他城市相比,在距 离大城市上有很强的空间优势。同时卫星城又与广大农村 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城乡联系的必要环节,因此具有城乡 联系协调功能。卫星城作为城乡之间进行联系和交流的中 间环节,不仅可以为大城市提供从农村聚集而来的原材料、 农副产品、各种劳务,而且还可以为大城市向农村转移产 品、技术、资金、人才,开辟广阔的市场。因此,卫星城 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能够充分发挥其城乡经济的网络功 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4.2 卫星城市的功能
卫星城同大城市一样,具有一般的城市功能, 是经济活动及其空间集中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经济实体,也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中 心。 由于卫星城与母城之间的附属关系,作为母城 功能组团的一部分,使其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
4、卫星城市规划理论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