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反思
《新西部》2008.12期对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反思———基于《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的思考付玉群(1.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4 2.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 要】 该文对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在翻译研究的地位和《文化构建》一书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对翻译的交际功能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翻译的文化转向成为必然;文化转向下对译者策略提出新的要求;针对当下存在的相对的两方面观点质疑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转向;文化构建;译者策略;本体论 译学研究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Bassnett&Lefevere,1998)是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于1998年合出的一本关于文学翻译中文化转向的一本集子。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们是文学“操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翻译不是一门次要的、派生的学科,而是一门文学研究的主要工具。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当许多学者正缓慢地向着文化转向迈进时,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担当了领头羊的重要角色,强烈主张把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更为紧密地结合。
埃德温・根茨勒在该书序言中对两位对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他们在翻译跻身于学术领域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超过同领域其他学者;他们也不断构建翻译领域内部和翻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一直走在这门新兴学科发展和革新的前列。
”(Bassnett&Lefevere,1998:ix-xxi)《文化构建》一书包括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文论和主要思想。
全书包括二人合写的前言和八个章节,其中包括安德烈・勒菲弗尔撰写的第一章“中国和西方对于翻译的思考”、第三章“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一些英译叙事诗”、第五章“类比之门:英译的《卡勒瓦拉》”、在第七章“归化贝尔特・布莱希特”,以及巴斯尼特撰写的第二章“何时翻译不成其为翻译”、第四章“移植种子:诗歌和翻译”、第六章“仍被困于迷宫之中:对于翻译与戏剧的进一步思索”和最后一章“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翻译是文化的媒人,起着不同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桥梁作用”。
面对不同文化差异,面对事实上存在的矛盾,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反作用,意在强调翻译上的语言问题往往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研究翻译问标签:文化;翻译;交流;影响引言在翻译研究的解构主义大潮中,国内外学者同时向文化转向伸开了双臂。
但对文化富有思辨性的理解并不是首先出现在翻译领域。
从人类学视角而言,当代世界的状况,不是简单地通过在时间或空间上轻而易举地制作一些供比较的替换物可以说明的,它们固有的问题和全球性的特性具有持续性影响。
世界依然充满着文化差异,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可能性已为人所知,或者至少已经被人们考虑到,而且所有的异文化世界都已经被现代生活所参透。
因此,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别的地方存不存在理想生活,或者古时候的生活是不是较为理想,而是任何地方日常生活过程的意义以及可能性的新组合如何可以被发现[1]163。
可见,翻译研究应该如同翻译实践一样,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诠释差异的复杂性。
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而言,季羡林在为《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须的。
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2]。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说,翻译是因人类互相交流的需要而生,文字与文化的差异是翻译诞生的原动力,从这一点出发,寻求思想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却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所在。
在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翻译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若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决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交流中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反思
( ) 复 ( e e t n 四 重 R p ti ) io 为 加 深 印象 、 出主 体 及 展 现 情 感 等 , 告 英 语 常 采 用 重 突 广 复 修 辞 格 。如 众 所 周 知 的 非 常 可 乐 广 告 :xr ria oa E t odnr C l, a y E t odnr h i .非 常 可乐 。 常选 择 ) xr ria C 0 e( a y c 非 。这 样 的 广 告语 给 消 费 者 反 复 刺 激 , 强 了渲 染 的效 果 , 深 了消 费 者 的 印 象 , 增 加 使 广 告 有极 强 的节 奏 感 . 于 传 播 。 易 ( ) 韵 ( h mi ) 五 押 Ry n g
一
句 法 和语 义 内容 等 方 面 都 有 区 别 , 因此 , 翻译 不 能始 终 字 当句 对 。译 者 必须 采 用 灵 活 的手 段 ,他 提 倡 直译 和 意译 的有 机 结
文 化 转 向 文化 学 派
取 向
、
引言
随着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的 日益 频 繁 ,相 关 学 科 、跨 学 科 . 别 是认 知 科 学 的迅 速 发 展 , 特 翻译 方 面 的研 究 也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的局 面 势 , 究 领 域 研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本体回归”——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的
第16卷第2期衡水学院学报Vol.16,No.2 2014年4月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14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4.02.021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本体回归”——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的几点思考朱琳(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衡水053000)摘要:针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和翻译本体研究的一些偏颇认识,在对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探讨,廓清了其在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
另外,对否定文化学派研究而提倡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观点之偏颇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翻译本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指出翻译本体研究同样在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与本体研究在翻译研究系统下互相关联,并倡导以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对待不同层次的翻译理论研究。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学派;本体研究;多元性;层次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14)02-0096-05当下翻译理论研究众声嘈杂,不同声音在相互碰撞。
有人极力推崇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出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有人大力批判文化研究学派的翻译理论,认为这根本不是翻译研究,而是文化政治研究;有人担心文化研究大行其道会致使翻译研究面临着被文化研究所取代的危险,因而大力提倡从文化回归到文本;也有人以归结主义方法提倡翻译研究的本体复归;还有人认为,后现代理论、解构主义已经解构了“忠实”概念,翻译“对等”已经成了虚幻的追求。
面对这些不同的观点,相信对翻译学研究体系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分析,以及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会借我们一双慧眼,去观察和分析当下翻译理论研究现状,从而对相关问题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翻译学研究体系的多元性与层次性从学科发展角度而言,任何学科都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随着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翻译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而且也凸显了它在推动人文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
中国的翻译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以及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
翻译文化转向是在西方翻译学研究史中发生过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将翻译从一种只被看作是保持语言和语言之间相似性的技术活动转变为一种文化性的实践活动。
然而,这种文化转向不仅宣扬新的理论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改变了人们对翻译的看法,使翻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为翻译和译学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影响,使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首先,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崛起,使中国的翻译从单纯的口译和书面翻译,转向对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在新的文化转向框架中,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不再仅仅是用来满足语言上的需求,而是要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研究的价值。
同时,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带来的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跨文化理解和实践,并有助于探索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受此影响,中国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注重多文化概念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个旨在促进更加紧密的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总之,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它从技术性的翻译实践,转向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并且把翻译学研究纳入文化方面的视点。
此外它提出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发展多文化概念,更加开放的跨文化对话,使中国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文化交流,并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转向”中译者角色的再思考
宜春学院学报
Ju a fYih nC l g o rl o c u ol e n e
Vo. 3, No 1 13 .0 O tb r2 1 co e. 0 l
“ 文化转 向” 中译者 角色的再 思考
吴 菽 蓉
( 莆田学院 外语 系,福建 莆 田 3 10 ) 5 10
摘
要 :翻译研 究中的 “ 文化 转向” 体现 了对翻 译更深 层 次的理解 ,同时也促进 了研 究领域 对跨 文化 翻译
中译者 角 色的再思考 。忠实与叛逆 、归化与异化 、缺省与补偿 是跨 文化翻译研究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译 者在
处理原 文化 与异文化 中应考量 的三个主要 关 系。促 进各文化之 间平等 交流 、和谐共生是新 时期译者应承担 的重要 使命 。
者则进 一步确立 了在文化语境 内探 索翻译活 动的研究模 式 。 在二 十世纪九十 年代 ,伴 随着文 化研究 的蓬 勃兴 起 和翻译 研究 学派 内部 文 化 意 识 的 觉 醒 ,巴斯 奈 特 与 勒弗 维 尔在 《 翻译 、历史 与文化》 一书 的前 言 中正式 提 出 了 “ 翻译 的
一
、
翻译 中的 “ 文化转 向”
着起进一 步传播 、发 展文 化 的使 命 ,以促进 文化与 翻译 的
共 同发展Leabharlann 文化 因其 与语 言的密 切联 系 ,长期 以来 一直 是 翻译研 究 的重要视 角之 一。早 在 翻译 研 究学 派发展 的初 期 ,霍姆
斯就 指 出文化视 野对 于 翻译研 究 的重要 意义 。此后佐 哈尔 以翻译研究学 派理论为基础 ,强调 翻译不是语 际 间的转换 , 而是 跨文化转换 ,并 提出 以文化 为 背景研 究 翻译 的多元 系 统 理论 。而在 多元 系统 理论影 响 下的 图里 ,兰 姆伯 特等学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文化转向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文化转向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一、文化转向文化转向,指的是随着社会与环境的变迁,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文化内部的变化,也可以是文化间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会议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转向进一步加速。
文化转向不仅导致文化本身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二、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有着重要的比较文学意义。
这种比较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对思想和价值观的比较。
1.增进文化交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而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种文化转向和翻译学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彼此的了解,提高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能力。
2.启迪思想和价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由于其历史、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翻译和文化转向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和价值观,并能够启发自己的思考,引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三、以文化转向为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方法1.历史演变法历史演变法是研究文化转向和翻译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某一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探究文化转向的内在原因和动力,进而理解不同文化间译作的差异,并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2.文化翻译法文化翻译法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而是在文化层面的转换。
这种方法将文化因素加入到翻译的过程中,以确保译出的内容符合目标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3.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码的方法。
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及对国内译学研究的影响
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及对国内译学研究的影响一、当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渊源及其必然性传统的翻译研究认为翻译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其研究的范围局限在语言内部。
但是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范围伸向了文化这一广阔的空间。
这一过程被称作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以色列学者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论,可以看作是翻译文化转向的萌芽。
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发展了多元系统论,在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的从文化角度看待翻译的论文和专著,1992年勒菲弗尔又相继发表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翻译、改写与文学名声的操控》和《翻译文学》三本书,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的文化学派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而把翻译和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
脱离文化研究的翻译理论研究不可能是全面可靠的翻译理论研究。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跨文化交流这一议题。
翻译研究向文化转向是自然且必然的。
二、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一)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进行整体的思考,更注重翻译与译文社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的关系。
在研究范式上,相比于语言学派规约性的微观研究,文化转向注重进行宏大的描述性研究, 强调翻译研究的多元性和宽容度;从研究内容上讲,以译语为中心的研究视角颠覆了翻译界以往的陈规, 跳出了传统翻译以信息或语义为翻译目标的桎梏,使译学研究融进文化研究,从语词文本转向文化语域。
文化研究可以给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武器和观察视角,使译者超越单一的思维模式,因而得出的结论就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学科意义,而不仅是解决几个具体的语言操作技巧性问题。
(二)文化转向给译本解读带来理论依据翻译承担着文化解读和观念阐释及传承的功能,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原语和译语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 因此,翻译中要求传递的文化价值与信息也往往大相径庭,不可能产生与原作绝对对等的完美译作。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现状反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息加快,翻译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翻译事业蓬勃进步,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熟识到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的现状,准时进行反思,以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起首,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不息扩大,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翻译行业的专业水平与之不相称。
在一些大规模翻译项目中,存在译员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
部分译稿存在语法错误、理解偏差以及风格不当等问题,严峻影响了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译员为了赶进度,屡屡轻忽对源语言的专注理解,导致翻译不准确甚至错误。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翻译行业的声誉,更严峻地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跨文化沟通,因此,我们需要深度反思和沉思如何提高翻译行业的整体素养。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翻译探究的现状。
虽然中国的翻译探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相对于国际上的翻译探究水平,仍有差距。
起首,翻译理论探究相对薄弱。
中国的翻译理论多以西方理论为主导,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些经典翻译理论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与进步,以致在实践中无法解决特定问题。
此外,虽然翻译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为翻译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对于翻译理论的深度探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其次,翻译探究的深度度仍有不足。
探究者往往停留在对翻译现象的表面观察,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究。
翻译即文化的特性,需要通过深度探究,充分理解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跨文化差异。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探究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对于翻译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赐予足够的关注。
在反思中国翻译与翻译探究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沉思如何推动翻译事业的进步。
起首,翻译培训应当更加重视专业性与实践能力的培育。
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素养,相关机构和教育部门需要审慎设置翻译培训课程内容,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训练的比重,让同砚能够直接接触和解决真实的翻译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
浅谈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分, 那 么翻译在其 中无 疑便 充当 了信息传播 的一种工具 , 因而对 翻译 的研究也理应摆脱狭 窄的语言文字层面上的束缚 , 将其置于
广 阔的跨文化语境 之下 , 只有这样 , 我们得 出的结论 才能对其他
言学派借 助于认 识论 主体哲 学 , 将结 构主义 语 言学作 为理论依
据, 形成了一种新 的翻译观——科学 主义 翻译观 。科学 主义翻译
必 要性这一 问题 : 在全球 化的信息时代 , 起着传播作 用的大众传
媒 的崛起 , 使得全球化与文化 的翻译之间的关系显得尤 为密不可
观将语言成分 的切 分作 为专 注点 , 从对语音 、 语素、 词汇 的翻译研 究, 到句法 、 篇 章的翻译研 究 , 从 中寻找规 范的技巧和规律 , 最终
化背景之 下 , 运 用多种 翻译理论 , 探索制 约翻译发展 的各 种外部
因素 。
要非常密切 的关系 。特别是在 当今文化研究出现危 机时 , 文化研
究方面 的翻译学转 向就是势在必行的了。因为 , 翻译至少涉及 到 两种或者是两种 以上 的语言和文化 , 这就从根上打破 了文化研究 过程 中所存在的对英语中心主义的束缚和局限 , 为我们迎接一 种 真正的多元文化格局 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到二 十世 纪七十年代 , 翻译研究 出现 了转 向, 即从语言研究
塾 查
No . 11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No v e mb e r
浅谈翻译研 究的“ 文化转 向"
葛 均霞
摘要 : 翻译研 究在 英语研 究 中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文化转向” 这一研 究现 象的 出现 , 使传统的翻译研 究面临严峻的挑 战。最初 , 研 究 翻译 的 目标 主要是 纯语 言层 面, 而“ 文化转 向” 后 的研 究 目标扩展到 了政治、 社会 、 文化 生活等 多个层 面。本文认 为, “ 文化转 向” 的出 现, 为翻译研 究开辟 了一条新的道路 。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翻译研究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思潮的兴起,翻译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的语言学视角转向文化、社会、历史等多维度视角。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过度强调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冲突性,而忽视了翻译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功能和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文化转向”以来的变革,对翻译研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进行再思考,以期推动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全面、深入和实用的方向。
我们将首先概述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文化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接着探讨翻译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对未来翻译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本段落的开头,简要介绍“文化转向”这一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起源。
提及早期翻译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文化转向如何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深度。
阐述文化转向关注的核心议题,如文化差异、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等。
描述文化转向如何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翻译的实践和理论。
列举并讨论文化转向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研究、后殖民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
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促进翻译实践者和学者对翻译活动的更深层次理解。
探讨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处理文化冲突、如何传达原文的文化背景等。
举例说明文化转向如何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目标语读者的预期。
讨论文化转向在翻译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如过度强调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误解或刻板印象。
提及学界对文化转向的批评,以及这些批评如何促进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实世界对翻译研究的启示社会文化因素的融入: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翻译实践,包括语言政策、文化认同和政治经济因素。
案例研究:分析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翻译的具体案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翻译策略。
技术进步的影响:讨论自动化翻译工具和人工智能对传统翻译实践的影响。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研究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研究Ξ张灿灿1,张立丽2(1.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吉首416000;2.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 要: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这一译学理论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文化转向在扩展研究领域、开拓研究思路的同时,也使翻译研究的边界日益模糊,因此,我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的影响。
面对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研究者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明确译学的任务,更新译学观念,拓展翻译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 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范式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8)04-0107-02 20世纪以来,关于翻译学研究的流派众多,各学派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影响,这使得翻译学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蓬勃发展,确立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作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译学理论,首先由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于1990年提出[1]。
这一译学理论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面对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明确翻译学的本体与未来走向,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建构正确的翻译学理论体系。
一 翻译学中文化转向的历史渊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翻译观在翻译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翻译被视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这类研究者试图用语言学理论(如语义学、符号学、语用学等)来构筑翻译学学科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雅格布森、卡特福得、奈达和纽马克。
然而这种语言学翻译观不能较好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社会、文化和历史问题,而且翻译受到不同文化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表达感情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
另外,语言学理论的运用,也没有使翻译研究取得像理学各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那样丰硕的成果。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价值
国学者态度 不尽相 同。一些人对 “ 文 化转 向”不吝褒扬之辞 ,一些人则不 置可 否。他们认为语 言学派才是对翻
译进行 的内在 、本体 的研 究,也是未 来译学的发展 方向 ( 吕俊, 2 0 4) 0 。 1 、文化 学派 和 语 言学 派 的 翻 译 观 语言学派在 翻译研究 中的某些不 足 使 得 学 者 另 辟 蹊 径 ,提 出翻 译 的 文 化转 向。不可否认 ,文化 学派拓宽 了 翻 译 研 究 的 范 围 , 但 语 言 学 派 的 成 就 依然不可 忽视。文化学派和 翻译学派 并 非 相 互 对 立 , 而 是 共 同 处 于 翻 译 研 究这个大 系统 内。处理好翻 译研究 中 两 大 研 究 方 法 的 关 系 也是 未 来 中 国译 学 的发 展 重 点 。 值 得 强调 的 是 , 两 大 研 究方 法 的 互 依 共 存 并 不 意 味 着 两 者 要 同步发 展。在特定 的时段 内,翻译 理论家会 将其 中一种角度 作为研究重 点 。 由 于 语 言 学 派 自 身存 在 不 足 ,而 文 化 学 派 又 使 翻 译 研 究增 添 了一 个 重 要 的维度 ,所 以现阶段 内文化角度 是 译学研究的主要方 向。 2 、学科意识与 学科独立 翻译 学作 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从 摇篮时 期到成熟直至确 立,文化学 派 的贡 献 功 不 可 没 。正 是 由 于 “ 文 化 转 向” 这 一 口号 的提 出 ,翻 译 学 突 破 了 语 言学 的桎梏 ,从结 构主义 、后 结构 主 义 、 后 殖 民主 义 、 阐 释 学 、女 性 主 义 以及 文 化 等 领 域 引 进 了 新 的理 论 和 方法 , 取得 了长足的进展 ( 王宁: 2 0 0 6 , 6 — 1 0 ) 。在我国,翻 译理论家认识到将 翻译 学树立为独立 学科的重要性 ,并 为 此奋斗 。如 潘文 国对西方 国国家过 去三十年的翻译研究发展进行了归纳及 简评。除此之外,翻译教育也得到 国家 重视: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专业;翻译 杂 志 及 翻 译研 究论 文 的 扩 大 ; 译 学 术 语 的统一;译学工具书的编纂和出版,都 标 志着 翻译学作为 一 门独立 学科 的确 立。 而 这 些 都是 与 文 化 转 向后 掀 起 的翻 译研究高潮分不开的 。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文中不得出现学生本人的观点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文化信息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
课题。
而在多元文化的今天,翻译这一问题尤为重要,且不可动摇。
有关文化转向的概念日益传入学术界,且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文化转向是指对当今多元文化背景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
文化转向的基本思想
是使翻译者进行以源语文化为特征的分析,根据目的语文化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转化,使目的语文化及读者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从而建立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文化转向与翻译密不可分,是贯穿于翻译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转向的价值表现在:一方面,文化转向促使翻译者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促使翻译者在翻译时把原文的语言文字和潜在的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
另外,在文化转向的实践中,要求翻译者加强传播学知识的学习,善于对文化
把握,了解不同译象之间的差别,深刻把握语言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努力实现文化转化。
文化转向的概念不但引领着翻译者的实践,也引领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它把翻
译过程看作一系列文化沟通的本质上的动作,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广度的拓展。
总之,文化转折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起着文字传达的桥梁之职,是贯彻文化传播的有力保证。
而翻译者在文化转折实践中,应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知识,加强把握文化对应技能,不断深入研究,努力将它发扬光大。
“文化转向”视角下翻译学科的发展方向
“文化转向”视角下翻译学科的发展方向文化作为国家、民族所赋有的特征,通常受到所归属国家、民族和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尽管文化多样性有所提升,但传统的翻译过程无法完全使文化之间达到对等。
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兴起,翻译也逐渐从过去囿于文本和语言的静态系统,开始向文化研究靠拢,在翻译研究中逐步突出和体现“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得以从纯语言的研究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与文化研究紧密联合在一起,使翻译这门“边缘学科”走到了学术的中心,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含义及特点翻译“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意指翻译超越了文本和语言本身,尤其强调和关注译入语和原文化要素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其内涵在于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意识形态对翻译行为的作用。
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不再是重点,而是强调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类行为。
“文化转向”倡导将翻译放到文化大背景和社会语境之下考察,关注文化语境、历史规约等宏大背景,更为宏观地去描述翻译研究,最终将研究范围从纯语言层面扩展到文化层面。
据此,翻译“文化转向”的突出特点是将翻译过程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
相较于传统的翻译行为中斟酌“怎么译”的问题,翻译的“文化转向”则针对文化冲突解决了“不可译”的问题,并从译者主体性和译语所属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
这种边缘的、模糊的和开放的现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翻译“文化转向”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当代,高效的信息传播和各类媒体让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之间关系紧密,其载体就是翻译。
首先,翻译“文化转向”摆脱了文字束缚,强调文化适应和文化交流,这使得翻译成为一种调适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和谐与进步;其次,它还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对等,使持不同语言的人群能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最后,它关注目的语读者的情感,使得翻译能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
西 方 翻 译 研 究 的“ 化 转 向 ” 芽 于 二 十 世 纪 七 八 十 年 文 萌 代 。 19 年 B s n t L fv r 在 合 编 的 《 90 a se 与 e e e e 翻译 、 史 与文 历
C o s y的“ 言共 性论 ” 出不 同的语 言结构 内部 存在着 hmh 语 指
可 以转 换 和 自我 调 整 的机 制 , 因此 一 种 语 言 所表 达 的 内容 完
化》 一书 中正 式提 出翻译研 究的“ 文化转 向”这 标志着翻译 ,
文 化 学 派 的 正 式成 立 。 翻译 的 文化 学 派 研 究 经 历 九 十年 代 的 蓬 勃发 展 , 己成 为翻 译 研 究 的 一 股 强劲 潮 流 。从 早期 目的 现 论 、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对 社 会 文 化 等 因 素 的考 量 到 后 来 解 构 主 义、 女权 主 义 、 殖 民主 义 对 所 高 举 的 文 化 旗 帜 , 观 点 、 后 新 新 理 论 、 方法 层 出不 穷 , 现 出多 元 化 、 学科 相 互 渗 透 的特 新 呈 多 点 。文 化 学 派 的 翻 译 研 究 逐 渐 取 代 传 统 的语 言 学 派 研 究 , 处 于 当今 翻 译 研 究 的 中心 地 位 。 而 翻译 文 化 学 派 后期 所 呈 现 然 出 的无 所 不 包 无 所 不 容 的 研 究 倾 向使 得 其 研 究 缺 乏 重 点 性 、
能动性遭到压抑 ,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 因而逐渐为人所诟 。与
此 同时, 翻译研 究从属于语言研究 的学科地位也引起越来越
多翻 译 研 究 者 的 不满 。 进 入 2 世 纪 , 学研 究 发 生 了“ 言 转 向”世 界本 质 通 0 哲 语 ,
中国语境下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反思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2期)Total No .312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中国语境下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2—08—06作者简介:那洪伟(1979—),女,吉林长春人。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国语境下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反思那洪伟(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兴起为我国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国内翻译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不能过于夸大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文化研究也不能取代翻译中的语言研究。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反思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34—02翻译之事,由来已久。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更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翻译作为一门学科,自建立以来,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不断更新,文化学派的出现与兴起更是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对国内译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同传统的翻译理论一样,翻译的文化转向也存在不足,我们应辩证地看待。
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渊源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一个成功的译者来说,对两种文化的熟悉程度远比对两种语言的熟悉程度重要,因为文字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是有意义的。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对比与重构,把翻译看作是孤立的语言现象,看作是两种语言间的语码转换,忽视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针对这一现象,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和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 )在1990年合编了《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1]主张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因为,“语言非浸透于文化语境中无法生存,文化非以自然语言为核心亦无法生存”。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反思之反思
( 重 庆 工 商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重庆 4 0 0 0 6 7)
提
一
要: 我 国学界对翻译研 究文化 转向的反 思既触及 其哲学基础 , 质疑 其对翻译学科疆 界的消解 , 也从 文化学派 的 些重要观点入手予 以反思 , 虽然 取得 了一 些成果 , 但 总体 而言仍 然不 够全 面 , 缺乏 系统 性, “ 破” 有余 而“ 立” 不
1 9 9 0 : 4 ) , 这一概 念逐 渐 为翻译 研究 者所 接 受 , 并 于 世 纪 之
因此 , 在反思文化 转 向 已有多 年历 史 的今 天对 其进 行 回眸
梳理, 不能不说是非常有必要 的。 1 . “ 文 化 转 向” 的名 实 之 辨 及 哲 学 反 思 自从 1 9 9 0年 巴斯 奈 特 和 勒 菲 弗 尔 提 出 翻译 研 究 的 “ 文
虽然作者拷问的是我国的疑或批判或者从某一观点入手或者从哲学层面把握尽管翻译界但他们质疑的其实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理论走包含许多真知灼见但因它们散见多处使人们对反思文化转向的概貌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既不利于深化对文化转向的反思也不利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健康发展
2 0 1 3年 2月 第2 9卷 第 1 期
f o r f ur the r ac hi e v e me n t . Ke y wor ds: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i e s;c u hu r a l t ur n;r e le f c t i o n
自巴斯奈特 和勒 菲弗 尔 在 1 9 9 0年 出版 的《 翻译 、 历 史 与文化 》 一 书 中提 出 “ 文 化转 向” 后( B a s s n e t t& L e f e v e r e ,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再思考
作者简介:汪美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翻译学派把研究的关注点从原文转到译文,关注译 文是如何受到外围各种因素的影响的,他们所谓的文化 概念有其具体的语境,其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中的 “文化”并不是泛化的一堆概念的空谈。
“文化转向”之前,翻译研究集中在语言学流派。语 言学派的翻译观将翻译研究同语义、语法分析紧密结合 起来。刘军平教授在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中提到这一 时期的翻译研究重心在于寻求词汇、语法、语义和句法 上的对等。但王洪涛在 《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与文化转 向》 中提到:不可否认的是,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理论 无论多么系统深入、多么严谨彻底,基本上还是在语言 内部做文章,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分支角度探 索翻译问题的研究还十分少见。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再思考
□ 汪美芳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 以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为代表的翻译研究学派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了翻译学界的“文化转向”。这一理
论迅速引起了国外国内翻译学界的热议。支持者,反对者各执一词,笔者试图对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做一个简单的
梳理,同时借用托马斯·库恩的相关范式转变理论提出自己对“文化转向”的见解。
语言学派研究范式
文化学派研究范式
研究 取向
以“源语”为取向
从Hale Waihona Puke 源语”走向“译本”研究 对象
侧重从从语言的语音、 关注译语文本在译语文学系 语素、词汇、方法、篇 统乃至译语文化系统中所处 章/话语等来讨论翻译问 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文章简要介绍了文化转向的由来,概述了目前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果。
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提出了文化转向方面的研究应更加重视创新的建议和期望。
标签:文化转向翻译转向现状和不足
在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在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 Culture)(1990)中收录了一系列有关文化转向的文章,这应该是“文化转向”概念的首次亮相。
尽管他们对“文化转向”并没有进行详尽的描述,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开拓性作用,因为在此之后“文化转向”就迅速传播开去。
其后,在两人合编的另一文集《文化建构》中再次讨论了文化转向的问题。
“我们把翻译研究中的这种重心转变称之为‘文化转向’……翻译总是关联着其他因素的制约。
这些制约因素……就是翻译研究的焦点,这段话可以算是Bassnett 对‘文化转向’内涵的描述,但还是失之于笼统。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翻译研究也卷进了这股文化转向的潮流之中。
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
在目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在中国正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在众多的学术刊物上都能见到与之相关的论文,如《犯规与规范——走出文化转向的困惑》、《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所带来的启示与困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述评》、《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和向语言学回归的必然》、《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论翻译的文化转向堆翻译本体论的消解》,此外还有一些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
虽然与文化转向相关的论文很多,但是以此为题著书的却很少见。
王洪涛的《翻译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可谓是特例,作者“在充分肯定翻译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研究今后发展的方向,构想了一个所谓‘社会翻译学’,并对社会翻译学做了阐述和界定”。
石春让曾说到:“西方学者一般根据西方传统哲学理论和现代的文化思潮,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视角,推动翻译学和文化学的研究。
而中国学者却较少提出开拓性的学术观点,他们大多热衷于引介、评述西方学者的观点,或者用西方的观点阐释中国历史上的翻译现象、文化现象及当代面临的问题。
而且还有一个特別的现象——更多的喜欢从正面讨论问题,而较少从负面讨论问题”。
然而从其一开头所引的几篇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学者实际上对“文化研究”是有所反思的。
在《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和向语言学回归的必然》一文中,郭建中就指出“所谓翻译研究中的‘转向’和‘回归’,只是在某一时期翻译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已。
不论是语文学的研究途径,还是语言学或文化学的研究途径,在同一时期,都是交叉和平行进行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某种途径的研究成了一种‘时尚’或趋势而已”。
接着他又指出,“从译学沿着‘与文学——语言学——文
化学——语言学’发展的基本轨迹看,我们可以说,翻译研究起源于语言学,而且,哪一种研究途径都离不开语言学,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学理论”。
郭建中的建议不无道理。
总的说来,目前国内对“文化转向”的研究已经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或者探索:
第一,文化转向发生的根源。
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进行翻译研究时把重点从文本或译本的语言研究转向了对文本和翻译产生过程的研究。
但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时,研究者便会更多地关注文本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因素。
另外后殖民主义也对文化转向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因为后殖民主义必然涉及到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文化灌输。
文化灌输如何进行?自然离不开翻译,从而在翻译研究中人们开始考虑文化、权力关系。
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翻译活动的历史条件和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文化转向的变体。
修文乔指出翻译和性别结合、翻译和政治结合分别得出的变体是从性别研究的角度探讨翻译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而王洪涛在其书中使用的是“翻译学文化转向的衍化”这一说法。
“随着文化研究与翻译学之间学术姻缘的加强,文化研究中以女性批评话语构建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主义研究和以文化霸权和文化身份为研究对象的后殖民主义研究逐渐渗入到翻译学研究领域中来,并迅速称为翻译学文化转向之后重要的学术生长点,由此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便沿着女性主义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研究两个维度分別衍化为女生主义翻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
”
第三,论述了文化转向带来的启示与困惑。
普遍认为文化转向扩展了翻译研究的对象,丰富了研究模式。
文化转向还被认为扩大了译学的研究领域。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解开了翻译研究的新的一页,同时也展现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和比较文化研究的新的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困惑有两方面。
王洪涛对此做出了较清晰的概述,“一种指责翻译学文化转向在淘汰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论方面矫枉过正,另一种批评翻译学文化转向剥夺了作为翻译学本体的语言研究,而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认为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在对语言学派模式进行反驳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抛弃或取消了翻译学的内部研究、语言研究,是一条导致翻译学本体丧失的歧路”。
第四,大多论文都对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研究进行了展望或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一是建议语言学研究模式(内在研究)和文化研究模式(外在研究)相互结合而不是彼此对立。
修文乔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以语言学理论为手段,通过翻译策略分析来参透翻译活动背后蕴涵的文化实质,使得语言学和文化研究更好地为翻译研究服务”。
二是建议进行更多的文化范式的研究。
何绍斌指出,“我们不是进行了太多的文化范式的研究,而是太少,因为虽然中国有漫长的翻译史,但翻译研究起步很晚,而且直到现在,大多数的研究模式还是语言学派式的。
”但是他在同一段落的最后又说到,“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大力弘扬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研究模式,这只是一个战略重心的问题”。
王洪涛的建议是“在坚持翻译学本体立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地将其疏导
和发展称为翻译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翻译学”。
实际上,王洪涛将社会翻译学视为翻译学文化转向风潮的最终归宿。
从实质上看来,修文乔、何绍斌和王洪涛三人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仍以内部研究为主,文化转向带来的新的视角不过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因为文化转向就将翻译的本体消解。
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问题
目前对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研究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
大多论文都是“文化转向的由来——根源/影响/启示,困惑——展望”这样的模式,论文无法提出建设陸的意见。
文化转向和翻译转向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和文化转向相关的论文不可谓不多,但是翻译转向的却很少。
“文化转向”和“翻译转向”的术语都是由Susan Bassnett提出的,“她的两篇重要论文《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则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标志性成果”。
王宁的一段话颇有意味,他在《翻译的文化建构和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中说到:“……这两人(Susan Bassnett和AndreLefevere)都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主要倡导者和推进者,因而由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于90年代初来共同推进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身就是十分有力的。
但时过境迁,当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持续了近十年时,两位学者却又在合著的专题研究文集《文化建构:文学翻译研究论集》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
文化转向提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中国才开始研究文化转向。
而“翻译转向”的术语是在1998年提出的,国内关于翻译转向的论文还相当少见。
概括起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多的科研热情和更加尖锐的、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
只有这样,中国译界才能更好地发展。
结论
本文介绍了国内对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即大多数论文都讨论了文化转向的由来、论述了翻译研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文化转向带来的启示和困惑,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者展望。
目前研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论文观点存在重复性建设问题且无法提出有创见的建议,对文化转向和翻译转向的关系搞不清楚,跟不上翻译研究的时代步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