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王尔德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两中译本为例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2 简爱女性意识分析3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4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5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6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7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8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9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1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12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13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14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5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16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1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8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9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20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21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22 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23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24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25 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26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27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28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29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30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31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32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33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34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35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36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37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38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39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40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4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42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43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44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45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46 The Tragic Element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47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48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49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50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51 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3 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54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55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56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57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58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5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60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61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62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63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64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65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66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67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68 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及记忆训练研究69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电影《灰姑娘的故事》的字幕翻译70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71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72 中英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73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74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75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76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77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78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79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80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81 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82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83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84 谈西方婚姻文化对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的影响85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86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87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s88 从USP理论角度论苹果公司的广告策略89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90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91 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幽默解读92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93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94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95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96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97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98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99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100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101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102 语境对词汇语义的语用制约103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04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105 透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看文化内涵及差异10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07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原理分析《教父》中的教父形象108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09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10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111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12 流行语的翻译113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14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11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116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117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118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119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20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121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122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123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24 《麦克白》的独白125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126 分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27 从《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爱情观128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129 On S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130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131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32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133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34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135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36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137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38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39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140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41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142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43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44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45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46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147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148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149 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50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151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152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153 《荆棘鸟》之宗教观154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55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156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157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158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159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160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161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62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63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64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16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166 《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167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168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169 A Fe 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170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71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72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173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174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175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176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177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178 《简爱》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温和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179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80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1 论基督教对信徒的影响分析182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183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184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185 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86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187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88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189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190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91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192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193 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194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195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96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97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198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19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200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摘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发展的风生水起。
在安德烈·勒菲维尔的带领下,各翻译理论家及翻译家越来越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
同时,他们也从翻译当中注意到了“文化霸权”现象。
本文在分析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在反思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以及译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地位。
关键词:文化转向;勒菲维尔;意识形态;翻译一、翻译研究的转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两次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
而事实上这也实现了三大根本性突破:首先,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语言间的对等研究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
其次,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最后,翻译研究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间的孤立片段,相反,它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谢天振,2003)。
近些年来,文化转向也在国内成了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如今,“忠实”已经不再是译者在译文中追求的唯一目标,源语和目标语间的文化差异更是译者关注的重点。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曾表示,“翻译是根植于有关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是文化内或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间字对字的对等,它是两种文化功能上的对等。
”(谭载喜,2004)翻译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译者在翻译实践时应该更加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失去文化内涵的作品索然无味,也会让读者一头雾水。
二、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上世纪70年代,伊塔玛·埃文-佐哈(Itamar Even-Zohar)提出多元系统理论,这为翻译文化研究学派奠定了基础。
1976年,佐哈在卢汶会议上提交的《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论文标志着文化学派成立(谢天振,218)。
90年代,安德烈·勒菲维尔(Andre Lefevere)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问题。
期待视野视角下的王尔德戏剧翻译研究
身原先 的各种经验 、 趣味 、 素养等综合起来 , 形成
一
种 对 文学作 品 的欣赏水 平 和欣赏 要求 。它在具
体 阅读 中表现 为一 种潜 在 的审美期 待 。期待 视野 主要指读 者在 阅读 理解 作 品之 前 , 对 作 品 的 显 现
方式存在定向性期待 , 也就是读者从 自己现有的
探讨 最少 。以往 对 王尔 德 这 部 戏剧 的翻 译 研究 , 有集 中在 语 言 层 面 的 , 如 以 “目的 论 ” 分 析译 本 ; 也不 乏关 注 于文 化 层 面 的研 究 , 如对其在 “ 文 化 转 向” 视 角下 的 翻译 策 略探 析 等 。笔者 以期 待 视 野 为视 角 ( 对 译 文 不 作 对 比研 究 ) , 选 取 余 光 中 1 9 8 3年 翻译 的《 不可 儿戏 》 和 张南 峰 1 9 5 8年 翻译
个体读者而言, 当一部作品的信息与期待视野一
致时 , 期 待视 野 就得 到 满 足 ; 当 不一 致 时 , 期 待视 野 就会 受 挫 , 但 受挫 并 不 是 阅读 的终 止 , 相反 , 这 种 受挫 经验会 使读 者不 断改 变 和发展 新 的期 待视 野 。“ 假 如人们 把 既定 期 待 视 野 与新 作 品 之 间 出 现 的不 一致 描绘 成 审 美距 离 , 那 么新 作 品 的 接受
伪; 在语 言上 , 人物对话妙语惊人 , 充满了既幽默
又诡 异 的词句 。但是 , 这部集“ 王 尔德 式 的语 言 ”
精华之大成的戏剧 , 却给翻译带来重重挑战, 难住
了不 少优 秀 的译 者 。
戏剧 翻译 是最 为 复 杂 , 最 受 翻译 研 究 者 冷 落
的一个领域 ,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 对戏剧翻译的
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探讨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1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探讨王y【摘要】语境即语言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
语境的学习对于学习英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言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从事重要翻译工作的人员来说,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的影响下,语言翻译方式有着天壤之别,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是一项重大考验。
本文将围绕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以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译文化语境方法_、语境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基于各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 文化语境,中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翻译工作的目的 在于用精准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
介于东西方 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既有时间上的又有空间上的,所以在 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
例如,英国最为一个欧洲第一大岛国,其航海事业十 分发达,随着环球航行的流行,海上贸易往来更是频繁,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很多有关航海的词语。
例如@Sethe wind其字面意思是深陷水中,引申义则为陷人困境,再 者,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直译过来就是在魔鬼和 大海之间,实则其寓意为进退维谷。
由此可见,在英语翻 译中国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和历史发展,以及由此 演变过来的短语词义。
中国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古 以来农耕文化就较为发达,所以中国人的许多成语多爱和 农业以及动物联系起来。
例如drink like fish—词,从字面上 看,无论如何也不会和牛联系在一起,而其实际上是“牛 饮”的意思。
由此可见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
二、语境以及翻译方法(一) 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高于原文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下,两种语言的翻译往往 会遇到瓶颈与尴尬,同一成语在不同情景下所表达的意思 相同,但是表达方式不同。
戏曲可谓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
众所周知,表演者在上台前都要进行化妆,由于表演者所 化的妆容比较浓重,所以由此演变出来一个特有的词语,即“粉墨登场”,表示表演者即将进行登台表演,具体的翻 译是make oneself up and go on the stage,然而在具体的英语 句子中又可以表达为另外的方式,例Unfortunately,that’s when the giant bearded troll comes out.意思为“不幸的是,这时候留着大胡子的巨人粉墨登场了。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两个译本
摘要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的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框架出发,对王尔德喜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两个同时期的中译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翻译目的的不同是导致译本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戏剧翻译翻译目的差异1 引言戏剧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领域,戏剧翻译也是文学翻译重要的一支。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是著名戏剧大师王尔德七部戏剧中最成功的一部,在中国有不少译本。
大陆地区比较有名的是解放后由钱之德先生译的《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台湾地区比较有名的是余光中先生的《不可儿戏》。
这两个译本出现时间前后相差不过半年,在文本语言选择上却有很大的差异,除去译者本身文学修养的不同,造成两个译本巨大差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翻译目的的差别。
1978 年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的概念,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中进行研究,指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并提出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
本文拟依据翻译目的论对这两个翻译文本进行分析研究。
2 余译《不可儿戏》与钱译《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在这两个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光中和钱之德是抱着不同的目的来从事这部剧作的翻译的。
对余光中先生而言,翻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是一种变通的、两相妥协的艺术。
《不可儿戏》作为他的第一部剧本译作,完全秉承了这样的思想。
在翻译此剧本时,他曾谈到,翻译此书,“不但是为中国的读者,也为中国的演员和观众”。
充分表明了他译此剧的目的。
也正是这样,为了上演的需要,余先生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译笔,跳出了直译、意译的一般模式。
而钱之德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喜爱王尔德作品的读者。
为了让其他文学爱好者和他一样有重读经典的机会,他在几乎没有任何译本参考的情况下翻译了这部作品,并且愿意把这部译作当作一部试译作,供读者欣赏阅读。
“文化转向”视阈下意象汉译的主体审美介入5页word文档
“文化转向”视阈下意象汉译的主体审美介入一、引言9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
在这一时期,翻译研究跳出了“单纯从语言转换层面看翻译问题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与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006:3)文化转向之后,译学研究开始从文本内转向了文本外,将话语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学派、诠释学派和目的论派等多种学派。
这一时期的译学研究摒弃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而直接将译者推向了翻译活动的前台,译者的经验、意向、情感、动机等前理解因素均受到关注,给予作译者以充分的自由和无限的权利,对其能动性、创造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9:86)二、《哈姆莱特》意象汉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翻译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绝不是发生在真空当中,不可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来自文本本身的制约,还会受到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以超过创作。
”(2004:184)因此,译者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文化的要求,适应特定文化中不同群体的要求,克服文化和语言上的重重障碍,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圆满完成翻译任务。
以下三例就是很好的说明:And duller should thou be than the fat weedThat roots itself in ease on Lethe wharf,Would thou not stir in this. (第一幕,第五场)译文:要是你听见了这种事情而漠然无动于衷,那你除非比舒散在忘河之滨的蔓草还要冥顽不灵。
在这个例子中,出现了意象Lethe。
希腊神话中Lethe是阴府中河流之一,饮之则忘前生之事。
其河畔之草喻为最浑噩无知之物。
译者朱生豪在考虑到汉语读者或许对Lethe这个意象感到晦涩,不知晓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当中英两种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时,译者朱生豪对原文中Lethe 这个意向进行侵入,直接用“忘河”这个中国读者熟悉的意象来代替原文之“象”。
(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中美价值观比较使用影视片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西性教育方式对比折射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一个典型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从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莎乐美》的人格特征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Island Literature from Lord of the Flies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Horrors in A Rose for Emily《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On t 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幽默语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卖花女》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中美文化中吉祥与不吉利数字的文化心理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论《道林.格蕾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浅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错误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On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Scenic Spots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生态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浅谈英汉人体隐喻对比研究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展会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和策略分析“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欢乐合唱团》字幕翻译的汉译策略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论反语的语用功能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斯佳丽的性格分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初中生单词记忆的可行性研究<<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浅析李尔王的陷落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The Tragic Fate of Tess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Facilitating Pupil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语域翻译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原型解析荣格原型理论下的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从高等教育看中英文化的差异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和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的相似性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浅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分析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从小说《百万英镑》中看对当今社会的讽刺意义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象征意蕴和影响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视觉文化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论《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观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的运用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论《海狼》中拉尔森船长本性的双重性从《华伦夫人的职业》分析萧伯纳女性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荒原背景下《还乡》和《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The Heartbroken Images in th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 ure in The Bluest Eye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欧亨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核心意象解读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中美家庭变迁的对比研究合作原则在动画中的应用。
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简介
? 1888年5月,出版《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1890年6月20日,在报纸上连载长篇小说《道林 ·格 雷的画像》,奠定颓废艺术家的地位。之后他又发 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两部作品都 十分成功,但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他的戏剧 作品。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 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 三部作品。
主要作品:
? 文作: 《道林·格雷的画像》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戏剧: 《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 Lady Windermere`s Fan 《莎乐美》Salomé 《认真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童话: 《快乐王子( The happy prince )》 《夜莺与玫瑰( The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 《自私的巨人( The selfish Giant )》
? (2)习语
Algernon: The amount of women in London who flirt with their own husbands is perfectly scandalous. It looks so bad. It is simply washing one's clean linen in public.
语言艺术:
? (1)双关语: 运用双关,不仅可以使语言幽默,俏皮,诙谐,而 且还可以将喜剧效果强烈的表现出来。在王尔德的 这部作品中,作品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双关语,杰克 为了方便进城寻欢作乐而为自己捏造了一个在城中 叫Ernest 的弟弟。而 Ernest 与earnst 同音,意为“认 真的”。但是,就杰克的语言来看,描绘的却是花 花公子的生活。这就形成了一个双关,并且是强烈 的喜剧效果的反双关。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史的深度 ( 翻译论集 ) 、现实的广度 ( 论文集 ) 和文学批评的
深刻见解 ( 专著 ) 。 勒 弗维尔最爱用 的—个词 是 “ 重写”(e rig。早在 2 r i ) wt n O 世纪 8 o年代,勒弗维尔就提议 , 应把翻译与各种他称为 “ 重 写”的形式放在一起研究,这是因为 “ 重写” ,不论其形式是 评论还是翻译 , 都已经证明是—个文学的捍卫者用以改编而易 于当地的文化规范的作品的重要手段, 这种手段对于推动文学 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另一角度看,我们有可把
量用来 “ 操纵” 特定社会、建设所需文化的 “ 主要”文学手段: 教会鼓励 《 圣经 》 翻译,政府支持民族史诗翻译 , 学校教授伟 大的翻译作品, 社会改革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翻译感兴趣, 等
等。这一理论极大的提高了翻译作品的地位 , 在文化学派的眼 里, 疑问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原文, 成了塑造和左右目的语的一 种势力。第二 , 这一理论扩大了人们对安逸现象的认识。翻译 同其它重写形式一样, 都是加工和再现原文本的形式。 翻译和 其它重写形式之间的共性能够使 ^ 们深刻的了解翻译的本质。 这促使西方学者日益认识到 , 在方法、意识形态和功能方面, 翻译作品的研究和翻译过程的研究与其它重写形式的文本形 式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勒弗维尔提出了翻译研究中 “ 文化转向”问题,即翻译研 究不应局限于翻译本身, 而应把翻译看作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策 略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能够保持翻译研究自身的特点 , 而且 , 这样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属于文学变革和生存的范畴, 而 不是局限于此电荷语法的范畴。 他首先指出, 文学史—个系统 , 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 有某些特征的成分。 这些特征使这些成分区别于不同属于这个
第四勒弗维尔与翻译研究派的其它学者一起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次上阐述了翻译的中药作用从而唤起学术界对翻泽研究的重视并希望学术界重新审视翻译的社会功能从而为提高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总之勒弗维尔等翻译研究派的文化翻译思想为我们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戏剧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戏剧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作者:王炤翔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10期【摘要】王尔德在其戏剧中常常会用到双关这种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
要让译文保留其风味,就必须恰到好处地处理双关语的翻译。
本文对比分析了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三个译本,发现余光中的译本恰当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解决了跨文化理解的困难,较为成功地保留和传递了王尔德双关语的幽默趣味。
【关键词】王尔德戏剧双关翻译戏剧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为要兼顾舞台的表演效果,语言必须富有张力,而这种张力往往是通过修辞来实现的。
因此,在翻译中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修辞,才能让译本传达出原作的智慧和神韵。
一、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及其译本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是19世纪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所写的一部讽刺风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于20世纪初最早译入中国。
王尔德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比如矛盾、反高潮、讽刺和双关等,在上映之初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喜剧经典,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在翻译这部喜剧的时候,能否译出剧中的修辞,决定了译作是否成功。
钱之德的译本《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1982)是解放后王尔德戏剧的第一部新译本,是出自个人兴趣的而译,从未上演;余光中的译本《不可儿戏》(1983)是专门为了演出而译,并且在台湾、香港和广州等地上演多次,取得巨大成功;张南峰的译本《认真为上》(1990)是目前最新的译本。
二、双关语的分类及翻译策略目前为止,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策略分类法是最为全面的总结,张南峰(2003)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译为同类型的相同的双关语。
2.译为不同类型的相同的双关语。
3.译为不同的双关语:译文中双关语出现在与原文相近的地方,而原文的双关语不出现,并且译文双关语的意思与原文不尽相同。
浅论关于文化视域下的翻译
浅论关于文化视域下的翻译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阐述了文化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文化翻译理论;文化意识一、引言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翻译活动在人类走过的几个世纪中可谓影响深远。
I·A·理查兹曾于1953年提出,翻译很可能是世界史上最为复杂的一种活动。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主要任务是在目的语(TargetText)中再现源语(OriginalText)的思想内容,也就是文化信息在传递中的解码和重新编码的活动,以达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传递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的特殊文化活动,“翻译从来就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信息网络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态势渐趋明晰,翻译的文化功用日益彰显,语际翻译必然是文化翻译。
翻译研究需要“客观地考察译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动因,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制约,以及译着对接受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文化的范畴在我们试图探讨翻译和文化这一主题之前,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文化这个概念。
文化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有着丰富的内容。
文化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萨莫瓦(Samovar)也认为,文化是-个民族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合。
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风俗习惯、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等。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是指社会中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的视角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传播工具。
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需要在翻译中被忠实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而目标语言的文化因素又会影响翻译的最终呈现。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语言习惯的不同语言习惯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同时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选择最贴近目标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自然通顺。
在英语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但在中文中,更贴合文化的表达方式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2. 社会习俗的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这些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实践。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对文化的误解和冲突。
中国人对长辈的称呼一般比较尊敬,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和平等,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称呼的处理。
3. 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贯穿于语言和文字之中。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源语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原文的意境与内涵。
中国的“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中国社会的现实政治与伦理道德观念,要想在翻译中将其精准表达出来,就需要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充分的了解。
1.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挑战文化因素的存在给翻译带来了很多挑战。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完整版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处理英翻汉中的省略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20095学号:2009051431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年5月6日ContentsI. Introduction (1)II. Literature Review (2)III. The Principles of Ellipsis (4)A. Omitted words must be useless and unnecessary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5)B. The meaning of the omitted words is implied in the test. (5)C. Omitted words are self-evident. (5)IV.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ellipsis (5)A. The Coh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6)B. The Coincidence of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6)1. Ellipsis of Articles (6)2. Ellipsis of Prepositions (7)3. Ellipsis of Pronouns (7)a. Ellipsis of Personal Pronouns (7)b. Ellipsis of Impersonal Indefinite Pronouns (8)c. Ellipsis of Relative Pronouns (8)4. Ellipsis of Conjunctions (9)a. Ellipsis of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9)b. Ellipsis of Subordinate Conjunctions (9)5. Ellipsis of Rhetorics (9)V. Conclusion (10)Works Cited (11)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Meanwhile,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cannot be ignored. Due to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sparity, reasonable 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The paper will explore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are ellipsis of pronouns, conjunctions, articles, prepositions, modification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moother and clearer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Key words: cultural disparity; translation; ellipsis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王尔德批评文选前期译介中待商榷之处的分析
王尔德批评文选前期译介中待商榷之处的分析作者:李莉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王尔德批评文选的译介为中国学界拓宽庄子思想的传播研究和王尔德美学思想研究都带了新鲜的血液。
但有些相关论文、论著所引用的例证翻译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在比较阅读《王尔德读书随笔》、《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谎言的衰落:王尔德艺术批评文选》等批评文集之后,依据王尔德原著所蕴藏的思想主旨,批评思想的误读、作者倾向的淡化和原文结构的割裂是造成词不达意,甚至误译的三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王尔德批评文选误译误读淡化割裂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07-02作为文艺批评家的王尔德早已被人熟知,代表作《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早在国内学界耳熟能详。
随着《王尔德读书随笔》《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谎言的衰落:王尔德艺术批评文选》等译介文集问世,王尔德的文学思想研究更为全面地在中国展开。
杨东霞、杨烈等人所译的《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以下简称“随笔卷”)以理查·艾尔曼《作为批评家的艺术家》为基础,增《英国的文艺复兴》一文,删《〈道连·葛雷的画像〉自序》及《对〈道连·葛雷〉的辩护(致报媒的信)》两篇,按时序排列共收文章44篇及艾尔曼引言1篇。
其中《英国的文艺复兴》和《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的译文取自《唯美主义》,余下43篇当属新译。
翻译是一种带着镣铐的创作:见大,立足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思想内涵;入微,着眼于译本词语意义的甄别使用。
译本向来以忠实表达作者创作意图和思想为标准。
因于相关研究成果引证中发现译本有误而发,本文力图参照随笔卷,梳理、分析前人译本中的待商榷之处,并从误读批评思想、淡化作者倾向、割裂原文结构三个方面究其原因。
例证主要来自张介明编译的《王尔德读书随笔》和萧易所译的《谎言的衰落:王尔德艺术批评文选》(以下简称“张本”、“萧本”)。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是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创造了“文化转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我们正从现代工业文明转向一种更加文化的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形态重视个体、文化多样性和真正的人文价值观,而不是追求纯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进程中,翻译工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出发,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认为,我们正从强调技术和效率的现代社会文明转向更加关注个体和文化多样性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中,对文化的重视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将会把文化多样性视为一种财富。
在这样的环境中,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翻译需要不仅仅是语言翻译,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目标语言中的词汇、句法、语言习惯等因素与源语言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相结合,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且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此外,勒菲维尔还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文化中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以及精神生活的意义。
翻译是一项十分注重精神生活的工作,它需要译者不仅仅是理解原文的语言,更需要理解其精神内涵。
在勒菲维尔的理论下,翻译应该注重个体的尊严和精神价值,这意味着翻译需要考虑到翻译结果对读者的影响。
在向不同的读者群体传达同一份原文时,翻译结果需要根据读者群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结果符合读者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对原文的意思进行准确传达。
总之,从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因素在翻译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翻译工作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翻译,以确保翻译结果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语言习惯。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文化转向的趋势下更加突出,因为只有在文化理念得到认可的时候,文化多样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推广。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文化转向》(Le tournant culturel)被认为是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讨论了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变革,并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出发,分析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勒菲维尔在《文化转向》中分析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认为文化被商业化了。
人们不再将文化视为追求真理之路,而是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进行消费。
这种文化化的商品化,使得文化变得更具有分布性和市场性。
这也反映到翻译中,因为翻译中充满了文化与商业交织的元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还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因此,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何其的重要。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往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面临着挑战。
深度上的挑战意味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特点,翻译时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特点并将其转换成目标语文化。
例如,英文中的“thank you”翻译成中文可能是“谢谢”,但是这两个词在文化上有不同的含义。
中文的“谢谢”是一种礼貌的表达,而英文的“thank you”则包含了感恩的情感。
这就需要翻译者做出一个选择,是直接翻译还是对意义进行转换。
广度上的挑战是指翻译中需要处理的文化因素十分复杂。
这些因素往往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经济、政治、法律和宗教等。
在政治类翻译中尤为明显。
政治的概念,除了语言本身外,还与文化背景、制度背景、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相关。
例如,“民主”这一概念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考虑文化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必须精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文化因素的复杂性,翻译中操作文化因素十分困难。
在翻译文化因素时,必须考虑到文化多样性问题。
文化多样性使得翻译变得复杂,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结构与相关的历史传统。
戏剧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三个译本比较
- 22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戏剧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三个译本比较洛阳外国语学院/王炤翔【摘要】王尔德在其戏剧中常常会用到双关这种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
要让译文保留其风味,就必须恰到好处地处理双关语的翻译。
本文对比分析了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三个译本,发现余光中的译本恰当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解决了跨文化理解的困难,较为成功地保留和传递了王尔德双关语的幽默趣味。
【关键词】王尔德 戏剧 双关 翻译戏剧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为要兼顾舞台的表演效果,语言必须富有张力,而这种张力往往是通过修辞来实现的。
因此,在翻译中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修辞,才能让译本传达出原作的智慧和神韵。
一、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及其译本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是19世纪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所写的一部讽刺风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于20世纪初最早译入中国。
王尔德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比如矛盾、反高潮、讽刺和双关等,在上映之初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喜剧经典,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在翻译这部喜剧的时候,能否译出剧中的修辞,决定了译作是否成功。
钱之德的译本《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1982)是解放后王尔德戏剧的第一部新译本,是出自个人兴趣的而译,从未上演;余光中的译本《不可儿戏》(1983)是专门为了演出而译,并且在台湾、香港和广州等地上演多次,取得巨大成功;张南峰的译本《认真为上》(1990)是目前最新的译本。
二、双关语的分类及翻译策略目前为止,Delabastita 的双关语翻译策略分类法是最为全面的总结,张南峰(2003)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译为同类型的相同的双关语。
2.译为不同类型的相同的双关语。
语言张力的再现——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两个中译本比较
语言张力的再现——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
两个中译本比较
王韵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31)002
【摘要】王尔德喜剧的语言极富个性特点,给翻译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引入美国新批评文学理论中的"张力"概念,以王尔德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为例,以世俗理念乖讹、普遍常识乖讹、结构内容冲突、预期实际冲突为切入点,分析王尔德喜剧中语言张力的表现形式,探讨如何在翻译中有效再现张力,以及翻译此类文本的策略.
【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王韵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系,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比较——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其景物描写的语言风格再现 [J], 李楠
2.审美想象、文学语言形象化与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 [J], 史青玲;窦汝芬
3.独特文风,译文再现——《雨中的猫》两个中译本译风比较 [J], 梁玉莹;赵丽
4.选词和语言风格的重要性——《培根论说文集》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研究[J], 周娟娟
5.小说翻译中的人物再现
——以《生命的法则》两个中译本为例 [J], 吴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
* * Chapter 3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golden age to turn over a new leaf to show one’s cards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dry . 黄金时代摊牌?? 揭开新的一页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需要是发明之母井干方知水可贵直译,照字面翻译,不作引申和注释,喻义自明 Try to translatethe following idioms and sentences Sing different songs on different mountains So long as I remain a monk,I go on tollingthe bell. All crows are equally black, and all wolves eat meat. Without stepping outside his gate, the scholar know all the wide world’s affair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and a long task proves a man’s heart/burn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天下乌鸦一般黑,老狼都是吃肉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burn one’s boats Walls have ears go throughfire and water Man proposes, and God disposes plain sailing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破釜沉舟隔墙有耳赴汤蹈火??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 name=baidusnap0></a>一帆</B>风顺混水摸鱼事实胜过雄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使之从语言层面扩展至文化层面,同时也使翻译
策略的选择变得更为复杂。从文化转向的视角分析余光中与钱之德在翻译王尔德名剧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时的策略选择可知,余译以剧本的舞台表演性为目的,采取了归化策略,将异国文化融入目的语文化中;钱
余光中和钱之德显然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余 译 以 归 化 为 主 ,钱 译 则 以 异 化 为 主 ,这 主 要 是 由 他 们 不同的翻译目的所决定。余光中在译后记《与王尔德 拔 河 记》中 说 :“ 小 说 的 对 话 是 给 人 看 的 ,看 不 懂 可 以 再看一遍。戏剧的对话却是给人听的,听不懂就过去 了 ,没 有 第 二 次 的 机 会 。 我 译 此 书 ,不 但 是 为 中 国 的 读者,也为中国的观众和演员。所以这一次我的翻译 原则是:读者顺眼,观众入耳,演员上口。希望我的译 本是活生生的舞台剧,不是死板板的书斋剧。”[4]127 为 了满足舞台演出的需要,余光中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 略 ,力 求 台 词 语 言 自 然 口 语 化 ,充 分 考 虑 了 观 众 的 文
译不以表演性为目的,采取了异化策略,保留了异域文化特色。译者应在不违背翻译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异化策略,以促进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转向;归化;异化;余光中;钱之德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3-0096-05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重要的转 折,以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弗菲尔(André Lefevere)为 代 表 的 文 化 学 派 提 出 了 翻 译 的“ 文 化 转 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自此,翻译 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被置于一个宏大的文 化语境来考察。
收稿日期:2011-11-20 作 者 简 介 :施 秋 蕾(1984 —),女 ,江 苏 常 熟 人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助 教 ,硕 士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翻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
96
化心理和接受能力。而钱之德虽然未对自己的翻译 目 的 作 出 说 明 ,其 译 本 显 然 不 是 为 了 舞 台 而 生 。 其 实,巴斯奈特也曾在《仍陷迷宫——戏剧翻译再思考》 一文中提出,“译者的任务是保留原文的不调之处,将 其意义抉择留给他人。寻求深层结构以使译文‘可表 演’并不是译者的责任。”[5]105 她认为译者应当保留作 品的异域特色,让读者或艺术指导自己去发现和体味 剧本的韵味。由此可见,钱之德的异化策略也是有据 可循的。
2012 年 3 月 第3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Mar.,2012 No. 3
文化转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王尔德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两中译本为例
文 化 千 差 万 别 ,如 何 实 现 不 同 文 化 间 的 有 效 交 流 ,是 保 留 原 语 文 化 的 异 质 性 还 是 将 其 本 土 化 ,这 就 涉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有的译者主张归化,有的译者 支持异化。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概念最初由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95 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 出 ,源 头 可 追 溯 至 施 莱 尔 马 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813 年 所 写 的《论 翻 译 的 方 法》一 文 。[1]186-187 归 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策略。所谓归化,是 指“ 译 者 在 翻 译 时 采 用 一 种 透 明 流 畅 的 译 文 ,使 原 语 文 本 对 于 读 者 的 陌 生 感 降 至 最 低 ” ;所 [2]43-44 谓 异 化 , 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故意保留原语文本当中的某些异 质性,以此打破译入语的种种规范” 。 [2]59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余、钱两个中译 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效果。
一、剧名及主要人名、地名翻译
(一)剧名翻译 一部戏剧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因 此剧名翻译可谓重中之重,不仅要表达清楚作者的用 意,还应迎合目的语读者或观众的喜好。该剧名难点 在 于“ Earnest”一 语 双 关 ,既 表 示“ 认 真 ”的 处 世 态 度 , 又 音 同“ Ernest”,是 剧 中 两 位 男 主 角 给 自 己 杜 撰 的 名 字,而他们爱的姑娘都因为这个名字爱上了这两个一 点也不“Earnest”的花花公子。 面 对 这 一 棘 手 问 题 ,余 光 中 巧 作 变 通 ,将 “ Earnest”译 作“ 认 真 ”,谐 音“ 任 真 ”恰 为 人 名 ,较 好 地 还 原 了 作 者 的 用 意 。 又 因 为“ 认 真 的 重 要 性 ”不 太 符 合中国读者和观众的审美标准,故将其意译成汉语常 用 的 四 字 俗 语“ 不 可 儿 戏 ”,读 来 朗 朗 上 口 ,趣 味 盎 然 。 不 足 之 处 在 于 ,原 剧 名 的 双 关 未 能 保 留 ,只 能 在 文中表明。 钱之德则较为保守,从谐音人名入手,直译为“名 叫 埃 纳 斯 特 的 重 要 性 ”。 此 异 化 译 法 稍 显 冗 繁 ,带 有 异 国 特 色 ,但“ 埃 纳 斯 特 ”对 于 中 国 读 者 而 言 意 义 不 明 ,因 此 接 受 度 不 高 。 最 重 要 的 是 ,原 剧 名 的 双 关 也 未在人名翻译中体现,只在剧名翻译注解中进行了说 明,读者需做一番功课才可了解其中奥妙。 (二)主要人名翻译 因 为 全 剧 围 绕 人 名 展 开 ,人 名 翻 译 显 得 尤 为 重 要。主要人物的姓名绝非王尔德随意杜撰,而是精心 设计的产物,上文提到的 Ernest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因此成功翻译这些人名绝非易事。如果采取异化音 译 ,异 国 特 色 将 被 保 留 ,但 原 文 巧 妙 的 文 字 游 戏 将 会 遗失,甚至还会影响理解。纽马克也说:“虚构的文学 作 品 中 名 字 的 涵 义 依 然 是 个 问 题 。 喜 剧 、寓 言 、童 话
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目的,同一原文由于 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产生迥异的译文。比如戏剧翻 译,有的旨在搬上舞台,有的仅供阅读玩味。The Im⁃ 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是 王 尔 德(Oscar Wilde)最 出色的喜剧,文笔优美流畅,对话俏皮犀利,在文字游 戏 、隐 喻 ,甚 至 是 普 通 文 化 词 中“ 抖 包 袱 ”、藏 笑 料 。[3] 文化要素对于喜剧的重要作用,给译者带来了额外的 挑战。本文将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分析余光中、钱之德 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各自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