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重点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 2运动训练3项群专项训练理论 4项群训练理论5运动成绩6竞技水平 7竞技能力8运动能力 9训练水平10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11训练规律 12训练原则13竞技需要原则 14动机激励原则15有效控制原则 16系统训练原则17周期安排原则 18适宜负荷原则19区别对待原则 20直观教练原则21适时恢复原则22运动训练方法 23运动训练手段24模式训练法 25程序训练法26分解训练法 27完整训练法28重复训练法 29间歇训练法 30持续训练法31变换训练法 32循环训练法33比赛 34比赛训练法35体能36运动素质37力量素质38最大力量 39相对力量 40快速力量 41爆发力42耐力素质43有氧耐力 44无氧耐力45柔韧素质 46灵敏素质47竞技战术48战术意识 49战术分类50多年训练计划 51区间多年训练计划52训练课的结构53训练效应补充:1运动员选材 2运动竞赛 3速度素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4运动技术 5技术风格 6制胜规律 7运动智能 8一个训练大周期 9训练性比赛第一章1、竞技体育的概念2、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哪些因素?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5、运动训练的概念?6、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7、训练学,项群,专项训练理论的概念第二章1、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3、项群训练的理论意义?4、第二节各项群特点?第三章1、运动成绩的概念?2、竞技水平的概念?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4、竞技能力的概念?5、运动能力的概念?6、训练水平的概念?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9、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1、训练规律,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动机激励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有效控制原则。

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系统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复习要点完美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要点完美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要点李庆第一章竞技体育概述①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③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

5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⑥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7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9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②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既能获得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从一个较高层次上把握几个或几十个运动单项的训练规律,又不会因受其他类属项目不同特点的约束,儿时的一个项群的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2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使理论的概括面收缩和覆盖面相对扩大,加大了抽象理论的项目直观性、规律准确性、指导有效性)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系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系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系第一篇: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重点体育系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业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以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并且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等训练原则。

8、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系统持续的、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9、竞技状态: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成绩的准备状态。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原则.12、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1.竞技体育的构成:①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②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同时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③运动竞赛: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员通过运动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④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了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竞争性是竞技体育日益发展的杠杆,它既增加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竞技运动更具吸引力。

②集群性:竞技体育活动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由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③规范性:高度的技艺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但高度的技艺又是建立在对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为基础之上的。

④公平性:竞技运动中的竞争应该是在高度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没有公平性竞争,竞技运动比赛就无法正常进行。

⑤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的社会活动更加明显的公开性和外向性特点。

⑥观赏性:竟技体育本来就是从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发展而来的,现代竟技体育日益加强的竞争性,更大大加强了其可观赏性。

⑦功利性:竞技体育这一社会活动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功利价值。

3.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⑤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的综合实力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⑦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运动训练学 【重点】

运动训练学 【重点】

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其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技能主导类:难美性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类、同场对抗类、格斗对抗类、轮换攻防对抗类【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训练要点: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保障做好目标控制、信息反馈、及时调节科学依据: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

训练要点: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科学依据: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运动员应该系统持续地从事运动训练,并应分阶段做出周期性安排的训练原则。

训练要点: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障分段组织系统持续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科学依据:人体运动生物适应的长期性,运动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疲劳,通过机体适应过程,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训练要点:准确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宜量度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科学依据:人体机能对外加适宜负荷的适应性机制,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1.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各项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一、运动训练学概述1.定义: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的应用科学。

2.目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服务。

3.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

二、运动训练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强度、量、难度等应逐步增加,避免过大的跳跃。

3.系统化原则: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应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超负荷原则:训练负荷应超过运动员的原有水平,以促使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

5.反馈与调整原则: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

三、运动训练方法1.基本技术练习:针对运动员的技术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2.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战术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比赛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比赛水平。

4.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比赛稳定性。

5.恢复训练:通过合理的休息、营养补充、按摩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四、运动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周期、阶段目标、主要任务等。

2.阶段训练计划:将年度训练计划细化为各个阶段的训练安排,明确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和任务。

3.周训练计划: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制定每周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天数、每天的训练内容和负荷等。

4.课时训练计划:根据周训练计划,制定每次课的训练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回顾

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回顾

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回顾体育学是研究人类运动行为与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等。

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和掌握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本文将回顾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运动训练学是指运动员在各个训练阶段,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实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竞技技能和竞技成绩的科学体系。

2. 运动训练学的分类:运动训练学可以分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四个方面。

3. 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包括超负荷原理、逐渐逼近原理、阶段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等。

二、运动训练学的核心知识点1. 运动训练的目标与要求: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的训练阶段,运动训练的目标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主要包括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提高竞技成绩、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等。

2. 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每一项内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3. 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方法包括整体法、分解法、整体分解法、系统法等。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

4. 运动训练的手段:运动训练的手段包括多种多样的器械、设备和辅助材料。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运动训练手段对于训练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运动训练学的具体应用1. 运动员的生理适应与训练: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促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适应,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2. 运动员的技术与技能训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对其竞技成绩至关重要。

运动训练学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3. 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训练:心理因素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提高竞技状态。

4. 运动队的管理与领导:了解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对于提高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非常重要。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点整理运动训练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技术等方面的特点,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水平和竞技能力。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是山东省考研体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下面将对运动训练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运动训练学是运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训练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二、运动员体能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 爆发力训练:通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3. 力量训练:通过负重训练和力量训练设备,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

4. 灵敏度训练:通过各种灵敏性训练器械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1. 自信心训练:帮助运动员建立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2. 注意力训练:通过各种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稳定性。

3. 意志力训练:通过各种意志力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培养坚持不懈、有毅力的品质。

4. 心理调节训练:教授运动员有效的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因压力和情绪变化而影响比赛表现。

四、运动员技术训练1. 基础技术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基础动作,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基本功。

2. 复合技术训练:将基础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多变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术综合能力。

3. 战术技术训练:根据比赛对手的特点和规则,进行相应的战术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五、运动训练的计划与管理1. 训练计划的编制:根据运动员的水平、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2. 训练负荷的控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进展,合理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训练导致的损伤和疲劳。

3. 训练效果的评估: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成绩和身体状况的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核心概点总结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核心概点总结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核心概点总结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是通过系统的计划和组织,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运动训练还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 渐进负荷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身体和能力发展。

3. 过程性原则: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细节和方法,而不仅关注最终结果。

4. 系统性原则: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周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5. 可逆性原则:训练效果具有可逆性,不训练则退化。

6. 多样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训练效果。

运动训练的内容1.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以及比赛技术的训练。

2. 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3. 心理训练: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技巧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的方法1. 分析方法:通过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模拟方法:通过模拟比赛情境和对抗训练,提高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应对能力。

3. 反馈方法:及时给予运动员关于训练表现和成绩的反馈,帮助其改进和提高。

4. 计划方法: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强度、时长等,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运动训练的评价与调整1. 评价方法:通过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训练效果。

2. 调整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以适应运动员的进步和变化。

以上是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点总结,简要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2000重点

运动训练学2000重点

运动训练学2000重点摘要:一、引言二、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运动训练2.近现代运动训练三、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1.运动生理学2.运动心理学3.运动生物力学4.运动营养学四、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个体差异原则2.系统训练原则3.周期训练原则4.适宜负荷原则五、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基本训练方法2.专项训练方法3.训练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六、运动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1.意志品质的培养2.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3.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七、运动训练与运动损伤1.运动损伤的预防2.运动损伤的康复3.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八、运动训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奥运会金牌背后的运动训练2.职业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九、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科技助力运动训练2.跨学科研究与应用3.培养高素质运动训练人才正文: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提高和保持的科学。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训练原则、方法与手段、心理素质培养、运动损伤、实际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与挑战。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运动员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和直观感觉进行训练。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训练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营养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为运动训练提供生理学依据;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各部位的力学特点,为运动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与营养的关系,为运动员提供合理的膳食和营养补充。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训练原则和适宜负荷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计划;系统训练原则要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周期训练原则则提倡分阶段进行训练;适宜负荷原则要求在训练中保持适当的负荷,避免过度训练。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2020年8月整理).pdf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2020年8月整理).pdf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多去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平性④集群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5、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肌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7、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①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②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③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8、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

其中,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9、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0、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P66)11、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有机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2、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1.竞技能力的相似概念有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

①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②竞技能力和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为训练水平,反应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2.①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用于完成训练任务的,按照各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和要求,都可以分别设计许许多多不同的训练手段。

②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又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如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表现。

第二,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种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运用重复训练法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快速耐力时,可以采用6*600米跑,也可以采用8*400米跑,还可以采用4*800米跑。

第三,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的表述则常常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3.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定义与要点:定义: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3.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4.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4.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定义与要点:定义:是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的学科,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运动训练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运动训练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研究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主要涉及到能量代谢、肌肉力量、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身体能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训练。

二、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技术,主要包括运动姿势、运动力学、运动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运动技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研究饮食对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能量供给、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分补给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康复至关重要。

五、训练计划设计训练计划设计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目标设定、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等方面的知识。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

六、训练评估与监测训练评估与监测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常用的评估和监测手段包括体能测试、运动心理测量、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

七、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促进损伤的康复。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教育活动。

3、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4、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5、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6、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织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7、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11、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12、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14、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的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着“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5个板块。

运动训练内容对应练什么、运动训练负荷对应练多少、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对应怎么练。

8.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10.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体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变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素质:力量、速度、耐力。

1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运动训练学的总复习资料:
1. 运动生理学: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运动生理变化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
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

2. 运动心理学: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动机、
自我效能、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心理
素质、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

3. 运动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关键肌群、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
防护。

4. 运动训练方法学:包括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训练目标、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5. 运动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运动营养需求、饮食原则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摄取。

6. 运动生物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技术。

7. 运动康复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 运动管理学:包括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政策与法规、运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组织的结构、管理和运营。

以上仅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部分内容,复习资料还需根据具体课程和课本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的资料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以及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系获取参训候选人现实信息状态;评价参训候选人现实状态信息;预测参训候选人的竞技潜力。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训练原则有: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区别对待与集群组训原则。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负荷安排的极限性和节奏性。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水平: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训练水平: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它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即具有非衡特征。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负荷指标。

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的四种基本形式: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

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有: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机比赛等。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持续训练法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荷训练好高强度比赛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力量素质的分类: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含爆发力);力量耐力;相对力量。

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a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b静力性等长收缩。

C等动收缩训练d超等长收缩训练e循环训练法。

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1加大肌肉横断面2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3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4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法;移动目标的练习;选择性练习。

速度障碍是指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

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度、恢复不好。

耐力素质的分类:肌肉耐力——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有氧和无氧耐力。

分类:完整变异组合练习:各种格斗性对抗练习、各种同场性对抗练习、各种隔网性对抗练习;局部变异组合练习:进攻战术配合练习、防守战术配合练习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①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②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③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④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

㈠主体因素包括: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②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③感知觉能力④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⑤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⑥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㈡客体因素包括:①竞赛规则②技术环境③器材设备与场地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联系实际处理好技术规范化与运动员个体差异的关系: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

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A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B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C确定战术原则D己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E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F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G对本方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H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心理紧张的克服方法: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节法;排尿调节法。

训练大周期包括: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

小周期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训练课的种类:身体训练课(体能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训练课。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a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B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c 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原因主要有: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4运动员由于训练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

项群是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项群训练理论是研究或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共同规律的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鲜明地概括了同一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细分理解应用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②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③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以及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系获取参训候选人现实信息状态;评价参训候选人现实状态信息;预测参训候选人的竞技潜力。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