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更是受到全体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 , 本文结 合高职 院校 实际, 围绕计算机应 用基础在 实际教 学中所面 临的机遇 和 挑 战, 探索 高等 职 业学 校计 算机 教育 中 《 算机 应用 基础 》 的教 学改 革 。 计 2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曩 《 算机 应 用基 础 》是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 的一 门必修 的公共 课 , 目的旨 计 其
3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 算 机 应 用 基础 》课 程 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促 使 《 算 机 应 用基 础 》 计 计
的教 学务 必需要 改革 。 在 《 计算 机应 用基础 》课 程教 学改 革实 践中, 根据 其特 点和 形势 发展 应 需要, 不断探 索并 提出 改革思 路 正确把 握并 定位计算 机应 用基 础教学 的 目标 是计算 机课程 教学 改革首先 要解 决的 问题 。 计 算机 应用基 础》课程教 学 的 目 《 标和 要求应该 随着整个 高职教 学改革 的要求 同步发展, 还必 须结合 计算机技 术 发 展的瓶 特 点, 于计算 机基 本知识 和基 本能 力的培养 , 着力 培养学 生利用 计算 机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j 。 1 、部 分 高职 院校 和教 师要 改变 教 学理念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 中, 树立 应 引 导者的角 色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把主 要精力 放到 教会 学生掌 握获取 最先 进的 计算机 知识 上来, 点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重培养 学 生的 重 着 自行 学习计 算机 新技术 的能力 。 2 、实行 差异 化教 学 。根据 学 生客观 存在 计 算机 水平 的差 异, 在教 学 目 标的制 定、 学 内容的讲 解 、 教 实践教 学等方 面体现 差异 性, 以满 足不 同层次 学 生 学 习的需要 。使每 个学 生都 获得最 佳教 育, 到最好 的 发展 。 得 3 引入 最新 的计 算机 前 沿发 展 作 为教 学 内容 。 要根 据 教学 大 纲 的要 、
中职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浅谈中职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摘要: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必可不少的工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要想提高中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软件更新频率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也在逐年扩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多能人才,中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是中职专业学校的基础课程。
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素质,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如何让中职专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是当前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厌学情绪重众所周知,在当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学习基础较差的。
学生之所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一部分是为了尽快就业;还有一部分是家长不愿让孩子过早接触社会,送到学校“混”几年再说,这就使得学生总体入学成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在入学后又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差异。
在学习上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
他们入学时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会简单地应用计算机,而有的则完全不懂。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在教学上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矛盾现象,失去学习的兴趣。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要针对教学现状,中职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在现今的一些中职学校,由于缺乏多媒体设备,在计算机教学中关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仍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缺少生动形象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
2012.No10 2摘 要 高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内容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改变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教职成文件提出: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
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中最基本的应用。
高职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并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学方法采用恰当并合理优化,对学生学好该课程也是一个重要因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杨佳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素之一。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用同步示范法、操作演练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概念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数学理念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是“教” 与“学” 的双边活动中师生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它既包括教师“教” 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 的方法。
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层次不同,社会需求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会有多种多样。
2 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在的初高中学校条件不同,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现就是厌学、懒散、纪律性差。
所以,要改善学生的思想还是要让其有成功感和兴趣。
“零’起点模式是一个极好的手段。
WebQuest_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01I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一、引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促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社会实践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切实需求,因此改进与优化教学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WebQuest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满足新时期新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充分展现WebQuest 教学模式的教育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仅有利于各种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也有利于保障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高质量开展。
故此,探讨WebQuest 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价值。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的基本核心是培养职业人才。
这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纯将高等教育的经验与模式应用到高职教育中显然不合适,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和职业培养之间的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并基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判断学生职业能力,这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要素。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结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教学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
在教学期间需要学校与社会方面保持紧密结合,共同商议并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职业发展需求。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WebQuest 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展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WebQuest 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性,可以基于高素质、高技能应用能力人才为根本,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必然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技能,高职《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推广和普及的根本,需要积极培养更多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职业人才,同时可以构建融合性教育试点工作,结合组织、制度以及课程资源研发等工作的开展,促使不同主体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推动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大专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 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培养 •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库技术入门与编程初步体验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CHAPTER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专阶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6
数据库技术入门与编程初步 体验
数据库基本概念及作用意义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 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作用
数据库可以高效地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 持和服务。
数据库意义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数据处 理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促进信息共享等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5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述及分类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由若干结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和连接这些 结点的链路(通信线路)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 线网和无线网。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等。
计算机系统组成
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 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和组成原理。
办公软件应用
Word、Excel、PowerPoint 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 高级应用技巧。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概念、威胁、防御 措施以及密码学基础等方面的 知识。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己经成为当今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21世纪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必备的技能和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胡锦涛主席曾说过:“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呢?针对这些弊端应如何改革?将是作为践行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我们必须要接受这个新理念,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注重本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忽视了每一位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具体情况。
易形成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且,现在许多中学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一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有基础自我要求又较低的学生往往认为中学已经学过,学习中缺少热情,没有积极性,学而不精的情况突出;而学校地域偏远硬件条件不足的学生却感觉陌生,学习吃力,自信心不强。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整堂课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如痴如醉,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
这种授课方式易形成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无法实现,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像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课堂上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动手环节,学生势必会感到上课没兴趣,如听天书,由无味到无趣,到不学,这个后果相当可怕。
(三)传统考核方式不灵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谈
们 的 教 师 何 以 能 成 为 “ 师 ”、 “ 大 名
师” ,我们 又 凭 什 么 来打 造 “ 校 ” ? 名 那 么高 职院 校 的 《 计算 机 基础 ) )课
原 则 。
机 基础 》 课 的教 擘改 革 的 出路 。
计算机基础 ; 级授课 ; 班 分层教 学; 选修
统的 班级 授课制 度 ,由于要 兼顾 大 多数 学生 , 导致了教师的惰新知识
高职院校的教学大 多采用传统的班级 授 课 制 。这 种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并 不适 用 于 所 有 课 程 , 例 如 《 算 机 基 础 》 课 计 程 。笔 者认 为在 《 计算 机 基 础 》 课 中 , 采 用这种传统 的教学模 式有三 大弊端 。 其一 、助长 了学生 的 “ 厌学 ”风 考入 职业院校 的学生来 自祖 国各地 , 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普遍开设 了计算机基础 课 ,但由于各地 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教 学 软 硬 件不 同 , 自的学 校对 该 课 程的 重 视 各 程度不同, 这就使得学生在入学时计算机水 平 参差 不齐 。高 职院 校 各专业 普遍 在 大
果 再采 用 分层 教学 ,会 增加 更 多的 工作 量 , 教 师 必 将 “ 负 荷 ” 工 作 。 一 个 超
人 的精 力是 有限 的 ,每 天忙 于授课 ,哪
里 还 有 时 间 去 钻 研 业 务 , 自我 提 高 ? 我
可 见 ,有必 要对 高职 院校 的 ( 算 《 计 机基础) 进行改革 。 )课
题 。
第二 ,导致 教师工作 “ 负荷 ” 超
扩招的速度远大于师资队伍的增长速 度 ,因而 战斗 在教 学一 线 的教 师都 承担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
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
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
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
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
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文档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成为一种文化。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但要了解计算机,而且要能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础技能。
如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及如何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成为当今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目前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多数仍面向“零起点”的学生,忽视了忽视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非“零起点”,在一定程度上重复讲授学生原有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枯燥乏味,造成了学生对于教学的要求差异较大,因此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差异也较大。
在这种形势下,很需要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弥合学生之间的起点差异。
其次,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理论教材和上机指导方式,按理论课和实践课1:1的课程分配比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感觉枯燥,而上实践课又觉得时间太少,同时也造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数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为了使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分为3个层次: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操作使用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文本与图形表述能力、网上交流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这是对每一个高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应用开发能力是指在操作使用能力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去处理本专业的任务,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根据本专业领域的需要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的创新。
基于实例教学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基于实例教学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探讨摘要:计算机基础课是高职高专的公共课程之一,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的学生层次不一,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应该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进行。
在教学改革中,实例教学是符合高职高专教学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例教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近年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目前各类各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
对于此类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评论不一。
有的认为此课程很重要,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有的恰恰相反,认为此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很多学生已经能够操作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基础课在各个学校的重视度不一样,课程开设情况也不同。
1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现状高职高专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
在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基础课也是公共课程。
但由于高职高专专业特色性强,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情况呈多样化的状态。
1.1计算机专业重视此课程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计算机基础课是专业学习的基石,所以从教师到学生都很重视课程的学习。
1.2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就是那么回事,就是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不用心去学习基础理论和操作练习。
甚至有些教师也自己轻视自己,认为是豆芽课,教学重视度严重打折,效果可想而知。
1.3一些高职高专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之一,所以教师和学生较重视此课程的学习。
可他们都是为了应试,没有多大兴趣,教和学都不得法,学生感觉学习吃力。
1.4现在的高职高专普度认为,学生在中学年代都已学习类似的课程,或是认为学生自己都能运用计算机玩游戏等,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
1.5高职高专的生源多样化和差异化,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感到为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初学者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最终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其他教师应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1 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进入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学习、工作、生活手段的信息时代,熟悉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高职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开展好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设置目标,已成为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总结。
2 因材施教法由于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存在,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就需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熟悉了解,进行摸底调查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面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不宜向学生公开。
在分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注,在练习时多花些时间进行耐心的辅导,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和有代表性的题目,增强他们的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对待学习有余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内容分层次。
教师备课时针对教学内容不能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好课堂问题,所提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初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必备的工具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该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感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有利保证。
这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信息处理能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考级的要求,从精备课程、优质课堂和保证作业有效性等几个环节入手。
1、精备课程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传统备课一般都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按教学经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一份教案用上好几年,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的是同一份教案,往往忽视学生的专业差异和计算机水平差异。
所谓精备课程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模式等。
1.1 明确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只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要求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与各自专业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重新定位,在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
1.2 精铸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再一用好几年,应该形成一个动态的资源库,简单陈旧的东西要剔除,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要适时融入。
现在的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挂钩,等级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
(2024年)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中职
04
数据压缩
阐述数据压缩的原理和常用算法 ,如哈夫曼编码、LZ77等。
20
数据可视化技术介绍
01
02
03
04
数据可视化概念
解释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和意义 ,以及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和库。
基本图表绘制
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等编程 语言绘制常见的图表,如折线
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高级可视化技术
讲解高级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原 理和应用场景,如热力图、树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钓鱼、DDoS攻击等。这些攻击手段可能导 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网络拥堵等严重后果。
防范方法
为了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补丁,不轻易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限制不必要的网络端口和服务,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 文件管理、文字处理、表格制作 、演示文稿制作等;能够使用常 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 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创新能力。
2024/3/26
9
计算机网络基础
2024/3/26
01
网络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 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02 03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见的网络协 议有TCP/IP、HTTP、FTP等。网络标准是为了保证不同 厂商生产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够相互通信而制定的规范 ,如IEEE 802系列标准。
基于网络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所 ,应 当让学生掌握 社会上最 新 的知识 内容 ,了解世
界 科 技 发 展 前 沿 动 态 ,使 学 生 的知 识 层 次 和 结 构 尽 量 与 世 界
些 院校教学 中仍 以考试 、考 证为主 ,以致个 别学生虽
然 拿到了不少计算 机等级证书 ,却 连简单 的上 网购 物都不 能
Absr t tac :Thi a e rtsu e h o s fBa i mpu e s p p rf s t dist e c ure o sc Co i tr App ia in, n he ma sa n lss o h o lm sr - lc to a d t n ke n a ay i ft e pr be e
o t e N e wo k n h t r
M AO ng ng Fa mi
(hj n o ao a C l g f gi l r adC m ri rd(rprtr)S axn 10 0 Z ei gV ct nl ol eo r ut e n o meca TaePe a oy, h oig3 20 ) a i e A c u l a
胜 任 ,高 分 低 能 ,不 能 学 以 致用 。
23 考 核 形 式 单 一 .
l 引 言
随着科 技和社会 的进步 ,计算机 网络 已渗入 到社会 生活 的方方面 面 ,教育行业也不 例外 。通过 网络 ,任何 人在任 何
地 方 都 可 以 学 到 相 应 课 程 、 获 得 丰 富 的 学 习 材 料 。 因此 ,教
3 创 新设计 思路
针对 《 计算机应用基 础》 课程 ,在进行 多番 调查研究 的 基 础上 ,以培养 高职生计算机应 用能力 为 目标 ,以网络为载
高职《计算机基础》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是职业 教育 的 目标 。培养 职业院校 的学生 ,使其 更适应企
业 需 求 、岗 位 需 要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是 关 键 。 因此 ,职 业 院
校的项 目课 程设计 必须 围绕着 岗位任务 组织课程 内容 ,使 学生认识 到知识点学 习的 目的 ,明确知识 在工作过程 中的 应用 领域 ,掌 握知识应 用的具体路 径 ,更重 要的是确保 课 程 内容与 岗位 任务 的相关性 。 三、 《 算机基础 》项 目课程教学设 计 计
项 目课程 的理 论框架 即 “ 系论 、结构论 、综合论 和结果 联 论 ” ,我们在 进行项 目课 程设计 时必须要 明确 :要在 知识
与 工 作 任 务 之 间建 立 联 系 ,并 让 个 体 掌 握 整 个 工 作 过 程 ,
发展综 合职业能力 ,如下表 。
谨 狂
E C , RI, UM R S A CH W [ , R [L E E R
职 业 教 育 项 目课 程 定 义 为 : “ 工 作 任 务 为课 程 设 置 以
与内容选 择的参照点 。以项 目为单位组 织内容 ,并 以项 目 活动为 主要学习方式 的课程模 式 。”在 项 目教学 中 ,以完
成 工 作 任 务 为 主 要 学 习 方 式 , 在 任 务 与 知 识 之 间 建 立 联
迎 ,是因为项 目课程正 符合职校学 生学 习特 点及职业教 育
规律 。 二 、 项 目课 程 教 学
才培养 的 目标 ,不 断完善计算 机基础 教学 。”计算 机基础 教育 既是文化基 础教育 、人 才的素质教 育 ,义是 强有力 的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通用3篇)
For everyone first, for everyone lat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计算机基础说课稿(通用3篇)计算机基础说课稿11.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4) 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 的使用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5) 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 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各种演示文稿;(7)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8)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教材的选用吕新平、张强华、冯祖洪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XXXXXXXXXX《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2016 年修订)XXXXX职业技术学院1. 课程设置概述1.1 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性质与定位《计算机基础》是全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2.1 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技能培养,回归能力本位《计算机基础》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讨论下使其自主地、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2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获取技能。
启发学生对设定任务积极思考,分析出多种解决方案,勇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
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注重检测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3 整合课程资源,开放创新教学,拓展学习渠道通过课堂讲解、演示、讨论、操作、成果汇报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实际技能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实例,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模拟真实工作情景,设置工作任务本课程模拟公司办公自动化里的信息处理员设计学习情境,再将情境分解成若干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实际操作,技能应用。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
2010年第25卷第3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针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合理确定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1编写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校本教材《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目前,由于国内的教学资源不一,造成了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程度不一,且由于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方法各异。
因此更加需要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课题组根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总结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打破了传统编写教材的知识体系,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以理论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